卷三百十五 第 1a 页 WYG0616-02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五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舆地考一
总叙
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易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少
皞氏之衰其后制度无闻
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
卷三百十五 第 1b 页 WYG0616-0230b.png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
东至于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唐尧遭洪水而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如旧
制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
海
蔡氏五服说见封建考
卷三百十五 第 2a 页 WYG0616-0230c.png

虞舜摄帝位分为十二州故虞书云肇
十有二州是也
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间递
相兼并
商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
祀六百
周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方千里曰王畿
其外曰侯畿又外曰甸畿又外曰男畿又外曰采
卷三百十五 第 2b 页 WYG0616-0230d.png

畿又外曰卫畿又外曰蛮畿又外曰夷畿要服也又外
曰镇畿又外曰藩畿荒服也至成王时亦曰
九州属职方氏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
国及平王东迁迄获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间诸侯征
伐更相吞灭不可胜数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
国焉蛮夷戎狄不在其数逮
乎下分地里上配天象所定躔次总标十二及周之末
唯有七国
卷三百十五 第 3a 页 WYG0616-0231a.png

唐氏周九服唐五服异同说见封建考
秦制天下为四十郡其地则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南
带皆临大海
汉兴以秦地太大加置郡国其后开越攘胡土宇弥广
改雍曰凉梁曰益又置徐州复禹之旧号南置交趾
北有朔方凡为十三州部刺史
而不常理至哀平之际凡新置郡国六十三与
卷三百十五 第 3b 页 WYG0616-0231b.png

秦四十合百三县邑千三百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
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
八里此汉之极盛也
后汉光武以官多役烦乃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四百馀
所其后亦为十三州部司𨽻治河南豫治谯
兖治昌邑徐治郯青治临淄
县凉治陇并治晋阳冀治鄗
幽治蓟扬治历阳益治雒荆治汉寿
卷三百十五 第 4a 页 WYG0616-0231c.png

交治广信渐复加置郡国至于灵
献凡百有五焉县道侯国千一百八十
东乐浪郡西燉煌郡南日南郡北雁门郡
西南永昌郡四履之盛亦如前汉
魏氏据中原有州十三司𨽻荆豫兖青徐凉秦冀幽并
扬雍
有郡国六十八东自广陵
寿春合肥
卷三百十五 第 4b 页 WYG0616-0231d.png

沔口
西阳襄阳
重兵以备吴
西自陇西南安
祁山汉
阳陈仓
卷三百十五 第 5a 页 WYG0616-0232a.png

重兵以备蜀
蜀主全制巴蜀置益梁二州有郡二十
二以汉中
兴势白帝
并为重镇
吴主北据江南尽海置交广荆
郢扬五州有郡四十有
三以建平
卷三百十五 第 5b 页 WYG0616-0232b.png

西陵
乐乡
南郡
巴邱夏口
武
昌皖城
牛渚圻
卷三百十五 第 6a 页 WYG0616-0232c.png

濡须坞
并为重镇其后得沔口邾城
广陵
自三国鼎立更相侵伐互有胜负疆境之守彼
此不常才得遽失则不暇存也今略纪其久经屯镇及
要害之地焉
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分为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
兖治廪邱豫治项冀治房子
卷三百十五 第 6b 页 WYG0616-0232d.png

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治襄阳后治
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
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
分巴汉之地为梁治南郑分云南为宁治云南
幽治涿分辽东为平治昌黎交治龙
编分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禺又增置郡国二十有
二凡州百五十有六县千一百有九以为冠带之国尽
秦汉之土及永嘉南渡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
卷三百十五 第 7a 页 WYG0616-0233a.png

初元帝命祖逖镇雍邱逖死北境
渐蹙于是荆豫青兖四州
及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
以合肥淮阴寿阳
泗口角城
为重镇成帝时酂守将退屯襄阳
穆帝时
平蜀汉复梁益之地又遣
卷三百十五 第 7b 页 WYG0616-0233b.png

军西入关至灞上再北伐一
至洛阳一至枋头
所得郡县军旋又失洎苻坚东
平慕容炜西南陷蜀汉西北尅姑臧
则汉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复梁
益青徐兖豫司之地
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德
豫司陷于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后益
卷三百十五 第 8a 页 WYG0616-0233c.png

梁陷于谯纵每因刘石苻姚衰乱之际则进兵屯
戍在于汉中襄阳彭城然大抵上明江陵夏
口武昌合肥寿阳淮阴常为晋氏镇守
义熙以后又复青兖司豫梁益之地而
政移于宋矣
宋武北平广固西定梁益
又尅长安尽得河南之地长安寻
为赫连勃勃所陷至废帝荥阳王景平中武牢以西复
卷三百十五 第 8b 页 WYG0616-0233d.png

陷后魏今大较以孝武大明为正凡二十有二州扬治
建业南徐治京口徐治彭城南兖治广陵兖
治瑕南豫治历阳豫治汝南江治浔阳
青治临淄冀治历
城司治义阳荆治南郡郢治江夏湘治临湘
雍治襄阳梁治南郑秦亦治南郑益治成都宁
治建宁广治南海交治龙编越治临鄣
卷三百十五 第 9a 页 WYG0616-0234a.png

郡凡二百三十有八县千一百七十有九初
文帝元嘉中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尅魏碻磝滑台武牢
洛阳四城
其后又失又分军北伐西军尅弘农开方二城
以东攻滑台不尅而平碻磝守之寻皆败退
于是后魏主太武总
师经彭城临江屯于瓜步退攻盱眙不拔而
旋明帝时后魏又南侵淮北青
卷三百十五 第 9b 页 WYG0616-0234b.png

冀徐兖四州及豫州西境悉陷没
则长淮为北境侨徐兖于淮南立青冀二
州寄治赣榆其后十年馀而宋亡然初
强盛也南郑襄阳悬瓠
彭城历城东阳
皆为宋藩捍
齐氏淮北之地所以全少青州治朐山冀治
卷三百十五 第 10a 页 WYG0616-0234c.png

涡口豫治寿春
北兖治淮阴北徐治钟离又置巴东治巴其
馀州郡悉因宋代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有五县千
四百七十有四其后频为后魏所侵至东昏永元初沔
北诸郡相继败没又遣军北伐败于马圈退屯
盆城又失
寿春后三年齐亡
始全盛也南郑
卷三百十五 第 10b 页 WYG0616-0234d.png

樊城
襄阳义阳寿春
淮阳角城涟口朐山
为重镇
梁氏州郡多沿旧制天监中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
县千二十有五其后更有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郡县
亦称于此自侯景逆乱建康倾陷坟籍散逸不可得而
详焉初武帝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
卷三百十五 第 11a 页 WYG0616-0235a.png

其后
诸将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淮北互有胜负
虽得悬瓠彭
城俄而又失
又尅寿春
大通初大举北伐城镇相次
尅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
卷三百十五 第 11b 页 WYG0616-0235b.png

其后又复汉中
至东魏将侯景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
有名无实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高齐汉川蜀川没
于西魏
大抵雍州下溠戍夏口
白苟堆
硖石城合州钟离淮阴朐山
卷三百十五 第 12a 页 WYG0616-0235c.png

为重镇
陈氏比于梁代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肥以长
江为境
有州四十有二郡百有
九县四百三十有八宣帝太建中频年北伐诸将累捷
尽复淮南之地更经略淮北大破齐
军于吕梁及旋师属高齐亡国又总军北伐至吕梁周
军来拒又大破之
卷三百十五 第 12b 页 WYG0616-0235d.png

旋为周军所败悉虏其众
自是江北之地尽没于周又以长江
为界及隋军来
伐遣将守狼尾滩荆门
安蜀城公安巴陵以下
并风靡退散
隋军自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
后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下山东攻拔慕容宝中山
卷三百十五 第 13a 页 WYG0616-0236a.png

遂有河北之地于是迁都平城慕容氏
丧败遣将南略地至于滑台许昌彭城明元帝太
常中始于滑台许昌置兵镇守
太武帝时又得蒲坂长安统万
神麚中宋师来伐
碻磝滑台武牢戍将皆不守寻并复
之太延以后
东平辽东西平姑臧于是西至流
卷三百十五 第 13b 页 WYG0616-0236b.png

沙东接高丽所未得者汉中及南阳悬瓠彭城青州之
南而已其后帝自南征遂临瓜步宋淮北城镇守将多
有败没
献文天安初自河之南长淮之北皆为魏有
孝
文迁都洛阳频岁亲征皆渡淮沔
宣武初又得寿春
续收汉川至于剑阁兼得淮西之地
卷三百十五 第 14a 页 WYG0616-0236c.png

庄帝时梁军洛阳数旬败
走尔后内难相继不
暇外略三四年后分为东西魏矣皆权臣擅命
自永安末年尔朱世隆称兵入洛图籍散亡不可详记
今按旧史云管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有九县千三百
五十有二
自太武以后渐更强盛东征西伐尅定中原属
宋明以后及于齐梁国土渐蹙自守不暇虽时有侵掠
卷三百十五 第 14b 页 WYG0616-0236d.png

而退不旋踵故魏之城镇少被攻围因利进取不常所
守也
北齐神武东魏天平末大举西伐至蒲津
西魏乘胜攻陷陜州
神武西至沙苑西军又乘胜袭陷洛
阳明年西师又至于河阴时拒守
河阳城西师败归
卷三百十五 第 15a 页 WYG0616-0237a.png

其后神武攻围西魏玉
壁不尅西师来伐至于邙山
后神武又围玉壁不尅
文襄遣将围颍川拔之于是
河南自洛阳之西河北自晋州之西悉入西魏文
宣之世命将略地南际于江矣
武成河清中筑戍于轵关
其年周军至洛阳败还
卷三百十五 第 15b 页 WYG0616-0237b.png

后主武平中陈军来侵尽失淮南之地
周师攻拔河阴大城幼
主崇化末西师攻拔晋州因之国灭自
东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宇文有关西高氏据
河北有州九十有七郡百六十县三百六十有五
当齐神武之时与周文
帝抗敌十三四年间凡四出师大举西伐周师东讨者
三焉自文宣之后才守境而
卷三百十五 第 16a 页 WYG0616-0237c.png

已大抵西则姚襄城
洪洞
晋州武平关柏崖
轵关河阳南则武牢洛阳北荆州
孔城防汝南郡鲁城
置兵以防周寇及陈
师侵轶数岁齐亡南境要害未遑制置也
周文帝西魏大统中东魏师至蒲津
卷三百十五 第 16b 页 WYG0616-0237d.png

文帝东征尅陜州兼得宜阳郡邵郡
东师又至沙苑后文帝东征至
河阴先胜后败筑城于玉壁
文帝又至邙山先
胜后败得梁雍州废帝初尅
平汉中又遣军平蜀文帝西征
至姑臧后又平江陵自是疆理西有
姑臧西南有全蜀南至于江矣
卷三百十五 第 17a 页 WYG0616-0238a.png

其河南自洛阳之东之北河东自平
阳之界属于高齐至武帝建德中东征拔齐晋州城寻
又东征破齐师于晋州城下
乘胜平齐后遣军破陈军于吕梁
其东南之境尽于长沙通计州二百十有
一郡五百八县千二十有四当全盛战争之际则玉壁
邵郡齐子领
通洛防黄栌三城宜
卷三百十五 第 17b 页 WYG0616-0238b.png

阳郡陜州土刬三荆
三鸦镇置兵以备
东军
隋文帝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遂废诸郡以州治
民
自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大业
初移洛阳城征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三
卷三百十五 第 18a 页 WYG0616-0238c.png

年改州为郡乃置司𨽻刺史分部巡察五
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百九十县千二百五
十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
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唐武德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其边镇及襟带之地
置总管府以领军戎至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自因
隋季分割州府倍多前代贞观初并省州县始于山河
卷三百十五 第 18b 页 WYG0616-0238d.png

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
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
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既北殄突厥颉利
西平高昌东西九千五百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十八
里高宗平高丽百济得海东数千馀里旋为新罗靺鞨
所侵失之又开四镇即西境拓数千里于阗疏勒龟兹
焉耆诸国矣景云二年又分置二十四都督府分统诸
州时议以权重不便寻罢之开元二十一年分为十五
卷三百十五 第 19a 页 WYG0616-0239a.png

道置采访使以检察非法京畿都畿关内
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山南
东山南西剑南淮南江南东
江南西黔中岭南又于边境置节度经
略使式遏四夷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
马八万馀匹每岁经费衣赐则千二十万匹段军仓则
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十万其地
东至安东都护府西至安西都护府南至日南郡北至
卷三百十五 第 19b 页 WYG0616-0239b.png

单于都护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
天宝初又
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大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
五百七十有三羁縻州郡不在数中其后范阳盗起中
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复
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
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
卷三百十五 第 20a 页 WYG0616-0239c.png

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
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
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
七同光破蜀己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
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
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得蜀金州又增置之
州一合百九州以为晋
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
卷三百十五 第 20b 页 WYG0616-0239d.png

一百六州以为汉
郭氏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成瀛莫及淮南十
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百十八州以为周
宋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馀外属者彊弱相并不常
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己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南二
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
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
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峡
卷三百十五 第 21a 页 WYG0616-0240a.png

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
宋太祖皇帝受周禅凡州府军监一百三十九县六百
六十一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荆南
高继冲来朝得州府三县一十七户一十四万
二千三百是年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
县六十六户九万七千三百八十八乾德三
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
县二百四十户五十三
卷三百十五 第 21b 页 WYG0616-0240b.png

万四千二十九开宝四年平广南得州六十
县二百一十四户一十七万二百六
十三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军三
县一百八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五太
宗太平兴国二年八月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
卷三百十五 第 22a 页 WYG0616-0240c.png

三年陈
洪进献其地得州二县十四户一十五万一千九百
七十八是年钱俶亦献其所管得州一十三军一
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十四四
年平太原得州十军一县四十一户
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七是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县八
卷三百十五 第 22b 页 WYG0616-0240d.png

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其后又增三路
一曰京东路领府二州十五军四监二二曰京西路府
一州十六军二
三曰河北路府三州二十三军
十二四曰河东
路州二十军六监二五曰陜西路府三州二十五军四
监三
六曰淮南路州十八军三监二
卷三百十五 第 23a 页 WYG0616-0241a.png

七曰江南东路府一州七军二八曰江南西路州六军
四九曰荆湖南路州七监
一十曰荆湖北路府一州十军二十一曰两浙路州十
四军一十二曰福建路州六军二十
三曰益州路州十五军一十四曰梓州路州十一军二
十五曰利州路府一州十十六曰夔州路州九军二监
一十七曰广
南东路州十六十八曰广南西路州二十一军二天下
卷三百十五 第 23b 页 WYG0616-0241b.png

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县一千二百六
十二
地东南皆至于海西尽巴僰北际中山东西六
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一万一千六百二十里皇祐五
年以曹陈许郑滑五州为辅郡𨽻畿内置京畿转运使
以总之至和二年罢嘉祐四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
卷三百十五 第 24a 页 WYG0616-0241c.png

治平四年府州军监增置五县损者五十三熙宁始务
辟国未及改元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王韶取
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
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浮图安疆等
寨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乞辽人而当时王安石
议曰吾将欲取之宁姑予之逮元祐更张举葭芦等四
寨给赐夏人而分画久弗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
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讫元符二年冬凡陜
卷三百十五 第 24b 页 WYG0616-0241d.png

西河东建州一军二关三城九
寨二十八
堡十
又取青唐邈川宁塞龙支
等城武节赫然见矣建中靖国悉还吐蕃故壤稍舒民
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
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馀垒陶节夫钟传邢恕胡宗回
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架虚驰骛乎元符封域之表
卷三百十五 第 25a 页 WYG0616-0242a.png

讫于重和既立靖夏制戎制羌三城虽夏人寖
衰而吾民力亦弊西事粗定北事踵起盖自崇宁以来
益梓夔黔广西荆湖南北迭相视效斥大土宇鲜有宁
岁凡所建州军关城塞堡纷然殆不可胜记最后建燕
山云中两路甫阅三岁而祸变遽作矣宣和二年始遣
赵良嗣使金约夹攻契丹取燕云旧地四年五月童贯
帅师与辽人战失利退保雄州九月再举辽高凤郭药
师以易州涿州降乃谋袭燕辽人禦之师溃于卢沟金
卷三百十五 第 25b 页 WYG0616-0242b.png

使来议割燕山地初朝廷与女真约但求石晋故地初
不思平营滦三州乃刘仁恭以遗契丹故女真不肯割
盖王黼疏缪如此至是赵良嗣马扩见阿固达于奉圣
州金以今岁出兵失期为言且曰今更不论元约特与
燕京六州二十四县六州谓蓟景檀顺涿易也良嗣谓
元约山前山后十七州十七州者幽涿檀蓟顺营平滦
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也良嗣与辨论数四卒不从十
二月金人入燕五年春金使来遣赵良嗣报聘并求三
卷三百十五 第 26a 页 WYG0616-0242c.png

州之地阿固达曰平滦等州必欲取并燕京不与汝家
矣燕京用我兵力攻下其租赋当归我乃议以银绢充
之而再求平滦阿固达曰平滦欲作边镇不可得也四
月金人来归燕京六月且索米二十万石王黼遂许以
辽人旧岁币四十万之数外每岁更添燕山等六州代
税钱一百万缗我又索平营二州则曰海上元约只及
石晋之地又索云中一路则曰云中久为我有中国安
得有之中国亦无如之何姑欲得燕山且掩挫败之丑
卷三百十五 第 26b 页 WYG0616-0242d.png

以塞中外之议燕山之地易州西北乃金坡关昌平之
西乃居庸关顺州之北乃古北关景州东北乃松亭关
平州之东乃榆关榆关之东乃金人之来路凡此数关
盖天所以限蕃汉也一夫守之可以当百朝廷之割地
若得诸关则燕山之境可保矣然关内之地平滦营三
州自后唐为契丹安巴坚陷之后改平州为辽兴府以
营滦二州𨽻之号为平州路至石晋之初安巴坚子耶
律德光又得燕山檀顺景蓟涿易诸郡建燕山为燕京
卷三百十五 第 27a 页 WYG0616-0243a.png

以辖六郡号为燕京路而与平州自成两路始朝廷自
海上议割地但云燕云两路而已盖初谓燕山之路尽
得关内之地殊不知关内之地平州与燕山异路也由
是破辽之后金人复得平州路金人既据平州则关内
之地蕃汉杂处故干里雅布至自平州入寇此当时议割
燕云不明地里之误也及童贯蔡攸入燕燕之金帛子
女职官民户为金人席捲而东朝廷捐岁币数百万所
得空城而已尼堪犹欲止割涿易阿固达曰海上之盟
卷三百十五 第 27b 页 WYG0616-0243b.png

不可忘也我死汝则为之五月辽张㲄据平州来降十
一月金人陷平州初金人纳夏羌之请割拓跋故地云
中二千里遗之止以朔武二州归我至是夏人举兵侵
朔武地界谭稹禦之不退又金人以朝廷纳张㲄出怨
言又以借粮许而不时给乃以兵攻应蔚逐守臣又陷
飞狐灵邱两县七年十二月遂大举入寇靖康元年正
月犯京师遣使来欲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之地乃退
师冬再入寇京师失守二年春三宫北狩五月高宗即
卷三百十五 第 28a 页 WYG0616-0243c.png

位于南京改元建炎黄潜善等复主和议用靖康誓书
画河为界乃令刑部不得誊登极赦文下河东北两路
十月上幸扬州敌分三道入寇攻陷山东陜西河南五
年春入寇陷淮泗扬楚等州上如杭州三年敌分河间
真定二府为河北东西两路平阳太原二府为河东南
北两路冬分道寇江陷杭越等州上自明州航海五月
敌退十月张浚及敌战于富平不利敌以刘豫僭位于
大名府伪号齐以旧河为界绍兴元年张浚退屯阆州
卷三百十五 第 28b 页 WYG0616-0243d.png

尽失陜西地但馀阶成泯凤洮五郡及凤翔府之和尚
原陇州之方山原而已七年敌废刘豫九年归我陜西
河南故地十年敌分四道入寇刘琦败之于顺昌是秋
岳飞兵至朱仙镇距东京四十五里诏班师于是颍昌
怀宁郑祭诸州皆复陷金十二年再定和议割唐邓二
州归金以淮中流为界又割商州秦州之半存上津丰
阳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馀地弃和尚原方山原以大
散关为界内得兴赵原为控扼之所十四年郑刚中请
卷三百十五 第 29a 页 WYG0616-0244a.png

以利州路分东西以兴元府利阆泽巴剑大安军七郡
为东路治兴元兴阶成西和文龙凤七州为西路治兴
州三十一年金亮渝盟入寇既而亮为其下所杀三十
二年吴璘复大散关兴州路得秦陇环原熙河兰会洮
州积石镇戎德顺军凡十二郡金州路得商虢陜华凡
四郡独金以重兵拒凤翔故大散关之兵未得进淮襄
诸军复得海泗唐邓陈蔡许汝嵩寿等十州继而旋失
之但得海泗唐邓四州而已是岁帝内禅孝宗即位诏
卷三百十五 第 29b 页 WYG0616-0244b.png

吴璘罢德顺军屯戍并于秦州以里安泊璘弃军而退
隆兴二年和议成割所复海泗唐邓四州及商秦等地
归于金疆界悉如绍兴之旧开禧韩侂胄启衅开边致
金师渡淮侵破诸郡吴曦遂据西蜀以叛韩吴既诛和
好如旧侵疆俱复嘉定而后金人被兵中原扰乱山东
河北间有据土地内附者然旋得旋失故不复纪录云
九州之区域在昔颛顼及于陶唐分而为九其制最大
卷三百十五 第 30a 页 WYG0616-0244c.png

雍州西据黑水东距西河
豫州西南至荆山北距河
冀州唐
虞之都以馀州所至则是其境
卷三百十五 第 30b 页 WYG0616-0244d.png

兖州
旧为济河之间青州东北据海西距岱
徐州
东据海北至岱南及淮
梁州东据华山之阳西距黑水
卷三百十五 第 31a 页 WYG0616-0245a.png

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
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卷三百十五 第 31b 页 WYG0616-0245b.png

其雍州西境流沙之西荆州南境五岭之南所置郡县
并非九州封域之内也今辨禹贡九州并南越之地历
代郡国析于其中其有本非州之区域则以邻接附入
云尔
夹漈郑氏曰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
不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定经界使兖州可
移而济河之兖不能移使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
之梁州不能迁是故禹贡为万世不易之书后之
卷三百十五 第 32a 页 WYG0616-0245c.png

为史者主于州县故州县移易而其书遂废矣
按禹九州之后虞分为十二州周职方之九州又
与禹异两汉为十三州置刺史以统郡历代因之
其后置郡益多而土宇益狭且所𨽻之州隋与晋
异晋与汉殊于是禹迹之九州益不可复考矣是
以断代为书不可联属夹漈所谓州县移易其书
遂废者是也独杜氏通典以历代郡国析于禹九
州之中条理明备今从之然杜书州郡皆唐天宝
卷三百十五 第 32b 页 WYG0616-0245d.png

以前唐之中世以迄于宋沿革多矣故今所叙州
郡则皆以宋史为据推而上之以考历代之沿革
至冀之幽朔雍之银夏南粤之交趾元未尝入宋
职方而史所不载者则追考前代之史以备其阙
而于每州总论之下复各为一图先以春秋时诸
国之可考者分入九州次则及秦汉晋隋唐宋所
分郡县考其地里悉以附禹九州之下而汉以来
各州刺史州牧所领之郡其不合禹九州者悉改
卷三百十五 第 33a 页 WYG0616-0246a.png

而正之
卷三百十五 第 33b 页 WYG0616-0246b.png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