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 第 1a 页 WYG0614-00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经籍考七
  经礼
 汉艺文志曰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
 为之制(师古曰委曲防/闲每事为制也)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韦/昭)
 (曰周礼三百六十官也三百举成数也臣瓒曰礼经三/三百谓冠婚吉凶周礼三百是官名也师古曰礼经)
卷一百八十 第 1b 页 WYG0614-0090b.png
 (百韦说是也威仪三千乃/谓冠婚吉凶盖仪礼是)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
 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孟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
 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时后苍最明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
 出于鲁淹中(苏林曰/里名也)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
 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
 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
 之说(师古曰瘉与愈同愈胜也也刘氏曰孔氏学七/十篇即安国所得壁中书 学七十当作学十)
卷一百八十 第 2a 页 WYG0614-0090c.png
 (七五十六篇除十/七正多三十九也)
 隋经籍志曰汉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
 于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
 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
 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
 经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高堂生
 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苍授梁人戴
 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戴庆氏
卷一百八十 第 2b 页 WYG0614-0090d.png
 三家并立后汉唯曹元传庆氏以授其子褒然三家
 虽存并微相传不绝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后以古
 经校之取其于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其丧服一篇
 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又别行而汉时有李
 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
 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
 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
 以行于世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授是
卷一百八十 第 3a 页 WYG0614-0091a.png
 后马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间
 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
 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
 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
 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
 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
 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
 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
卷一百八十 第 3b 页 WYG0614-0091b.png
 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
 篇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
 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其
 馀并多散亡又无师说
汉志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
  按三代之礼其流传于汉世周官仪礼戴记三书
  而已艺文志所述皆三书也然其末则以古封禅
  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汉封禅群祀三
卷一百八十 第 4a 页 WYG0614-0091c.png
  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继之而皆以为礼家按封
  禅秦汉之事难厕其书于礼经之后今析入仪注
  门凡削四家一百一十五篇云
隋志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家(通计亡书二/百一十一部)
(二千一百/八十六卷)
唐志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七家元)
(行冲以下不著录十/六家一百九十五卷)
宋三朝志四十部一千五十六卷(内十一部/入仪注门)
卷一百八十 第 4b 页 WYG0614-0091d.png
宋两朝志三部五十二卷(内一部入/仪注门)
宋四朝志二十五部三百六十七卷(内一部入/仪注门)
宋中兴志六十四家九十一部一千二百六十五卷
仪礼注十七卷
  韩文公读仪礼余尝苦仪礼难读且又行于今者
  盖寡沼袭不同复之无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云然
  文王周公之法制具在于是孔子曰吾从周谓其
  文章之盛也古书之存者希矣百氏杂家尚有可
卷一百八十 第 5a 页 WYG0614-0092a.png
  取况圣人之制度邪于是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
  于篇学者可观焉惜吾不及其时揖让进退于其
  间呜呼盛哉
  晁氏曰仪礼十七篇郑氏注西汉诸儒得古文礼
  凡五十六篇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
  传一卷子夏所为其说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
  礼为末圣人履之为本则重者在前故宗伯序五
  礼以吉凶宾军嘉为次为末则轻者在前故仪礼
卷一百八十 第 5b 页 WYG0614-0092b.png
  先冠婚后丧祭
  朱子语录知看仪礼有绪甚善此书虽难读然却
  多是重复伦类若通则其先后彼此展转参照足
  以互相发明久之自通贯也 礼书如仪礼尚完
  备如他书 仪礼是经礼记是解仪礼且如仪礼
  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
  义以至燕射之礼莫不皆然只是仪礼有士相见
  礼礼记却无士相见义后来刘原甫补成一篇学
卷一百八十 第 6a 页 WYG0614-0092c.png
  礼记下言语只是解他仪礼 仪礼不是古人预
  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
  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密极周致处圣人见此意
  思好故录成书 今仪礼多是士礼如河间献王
  得古礼五十六篇乃孔壁所藏之书其中却有天
  子诸侯礼所以班固言愈于推士礼以致天子诸
  侯之礼是班固作汉书时其书尚在郑康盛亦及
  见之今注疏中有引援处不知是甚时失了可惜
卷一百八十 第 6b 页 WYG0614-0092d.png
  汉时儒者专门名家自一经之外都不暇讲故先
  儒谓圣经不亡于秦火而坏于汉儒其说亦好温
  公论景帝太子既亡当时若立献王为嗣则汉之
  礼乐制度必有可观陈振叔亦尽得见其说仪礼
  云此乃仪更须有礼书仪礼只载行礼之威仪所
  谓威仪三千是也礼书如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大
  夫三士二之类是说大经处这是礼须自有个文
  字
卷一百八十 第 7a 页 WYG0614-0093a.png
仪礼疏五十卷
  晁氏曰唐贾公彦撰齐黄庆隋李孟悊各有疏义
  公彦删二疏为此书国朝尝诏邢炳是正之
  朱子语录曰仪礼疏说得不甚分明
  先公仪礼注疏序曰余生五十八年未尝读仪礼
  之书一日从败箧中得景德中官本仪礼疏四帙
  正经注语皆标起止而疏文列其下盖古有明经
  学究专科如仪礼经注学者童而习之不待屑屑
卷一百八十 第 7b 页 WYG0614-0093b.png
  然登载本文而已熟其诵数矣王介甫新经既出
  士不读书如余之于仪礼者皆是也然不敢付之
  茫昧幽冥将寻访本书传抄庶几创通大义然余
  老矣惧其费日力而卒无所补也长儿跋曰家有
  监本仪礼经注可取而附益之以便观览意欣然
  命之整缉釐为九帙手自点校并取朱氏礼书与
  其门人高弟黄氏杨氏诸家续补之编分章析条
  题要其上遂为完书拊而叹曰兹所谓仪礼者欤
卷一百八十 第 8a 页 WYG0614-0093c.png
  韩昌黎之言岂欺我哉其为书也于奇辞奥旨中
  有精义妙道焉于纤悉曲折中有明辨等级焉不
  惟欲人之善其生且欲人之善其死不惟致严于
  冠昏朝聘乡射而尤严于丧祭后世徒以其推士
  礼而达之天子以为残阙不可考之书徐而观之
  一士也天子之士与诸侯之士不同上大夫与下
  大夫不同等而上之固有可得而推者矣周公之
  经何制之备也子夏之传何文之奇也康成之注
卷一百八十 第 8b 页 WYG0614-0093d.png
  公彦之疏何学之博也小子识之
古礼十七卷 释文一卷 释误三卷
  陈氏曰永嘉张淳忠甫所校乾道中太守章贡曾
  逮仲躬刻之首有目录一卷载大小戴刘向篇第
  异同以古监本巾箱本杭细本严本校定识其误
  而为之序谓高堂生所传士礼尔今此书兼有天
  子诸侯卿大夫礼决非高堂所传其篇数偶同自
  陆德明贾公彦皆云然不知何所据也
卷一百八十 第 9a 页 WYG0614-0094a.png
  朱子曰张淳云如刘歆所言则高堂生所得独为
  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
  半疑今仪礼非高堂生之书但篇数偶同耳此则
  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又不察其所谓士礼者
  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盖专
  指冠昏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有是礼而
  可推邪
  朱子语录曰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
卷一百八十 第 9b 页 WYG0614-0094b.png
  疏之外先儒旧说多不复见陆氏释文亦甚疏略
  近世永嘉张淳忠甫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
  误号为精密然亦不能无舛谬 张忠甫所校仪
  礼甚子细然却于目录中冠礼玄端处便错了但
  此本较他本为最胜又谓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
  后学者见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
古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 集传集注十四卷
  陈氏曰朱熹撰以古十七篇为主而取大小戴及
卷一百八十 第 10a 页 WYG0614-0094c.png
  他书传所载系于礼者附入之二十三卷已成书
  阙书数一篇其十四卷草定未删改曰集传集注
  云者盖此书初名也其子在刻之南康一切仍其
  旧云
 中兴艺文志熹书为家礼三卷乡礼三卷学礼十一
 卷邦国礼四卷王朝礼十四卷其曰仪礼经传通解
 者凡二十三卷熹晚岁所亲定惟书数一篇缺而未
 补其曰仪礼集传集注者即此书旧名凡十四卷为
卷一百八十 第 10b 页 WYG0614-0094d.png
 王朝礼而卜筮篇亦阙熹所草定未及删改
  朱子语录曰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
  记本秦汉上下诸儒解释仪礼之书又有他书附
  益于其间今欲定作一书先以仪礼篇目置于前
  而附礼记于其后如射礼则附以射义似此类已
  得二十馀篇若其馀曲礼少仪又自作一项而以
  类相从若疏中有说制度处亦当采取以益之
  礼书异时必有两本其据周礼分经传不多取国
卷一百八十 第 11a 页 WYG0614-0095a.png
  语杂书迂僻蔓衍之说者吾书也其黜周礼使事
  无统纪合经传使书无间别多取国语杂记之书
  使传者疑而习者蔽非吾书也 答应仁仲书曰
  前贤常患仪礼难读以今观之只是经不分章记
  不随经而注疏各为一书故使读者不能遽晓今
  定此本尽去诸弊恨不得令韩文公见之也
  先公曰愚按记不随经注疏各为一书读者不能
  遽晓此犹古易之彖象文言系辞各自为书郑康
卷一百八十 第 11b 页 WYG0614-0095b.png
  成所以欲省学者两读而为今易也文公于礼书
  之离者合之于易书之合者离之是亦学者所当
  知也
古礼经传续通解二十九卷
  陈氏曰外府丞长乐黄干直卿撰干晦庵之婿号
  勉斋始晦庵著礼书丧祭二礼未及论次以属干
  续成之
  朱子语录贺孙因问祭礼附祭仪如说孝许多如
卷一百八十 第 12a 页 WYG0614-0096a.png
  何来得曰便是祭礼难附兼祭仪前所说多是天
  子礼若仪礼所存唯少牢馈食特牲馈食礼是诸
  侯大夫礼兼又只是有馈食若天子祭便合有初
  间祭腥等事如所谓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若附仪
  礼此等皆无入头处意问欲将周礼中天子祭礼
  逐项作一总脑却以礼记附如疏中有说天子皆
  编出因云某已衰老其间合要理会文字皆起得
  个头在及见其成与不见其成皆未可知万一不
卷一百八十 第 12b 页 WYG0614-0096b.png
  及见此书之成诸公千万勉力整理得成此书所
  系甚大古礼于今实是难行当祭之时献神处少
  只说酌奠卒祝迎尸以后都是人自食了主人献
  尸尸又酢主人酢主妇酢祝及佐食宰赞众宾等
  交相劝酬甚繁且久所以季氏之祭至于继之以
  烛窃谓后世有大圣人者作与他整理一过令人
  苏醒必不一一如古人之繁但放古人大意简而
  易行耳温公仪人所惮行者只为闲辞多长篇浩
卷一百八十 第 13a 页 WYG0614-0096c.png
  翰令人难读其实行礼处无多某尝修祭仪只就
  中间行礼处分作五六段甚简易晓后被人窃去
  亡之矣
  信斋杨氏序曰昔文公朱先生既修家乡邦国王
  朝礼以丧祭二礼属勉斋黄先生编之先生服膺
  遗训取向来丧礼藁本精专修改书成凡十有五
  卷复伏读曰大哉书乎秦汉而下未有也近世以
  来儒生习诵知有礼记而不知有仪礼士大夫好
卷一百八十 第 13b 页 WYG0614-0096d.png
  古者知有唐开元以后之礼而不知有仪礼今因
  其篇目之仅存者为之分章句附传记使条理明
  白而易考后之言礼者有所据依不至于弃经而
  任传遗本而宗末王侯大夫之礼关于纲常者为
  尤重仪礼既阙其书后世以来处此大变者咸幽
  冥而莫知其原取具临时沿袭鄙陋不经特甚可
  为慨叹今因小戴丧大记一篇合周礼礼记诸书
  以补其阙而王侯大夫之礼莫不粲然可考于是
卷一百八十 第 14a 页 WYG0614-0097a.png
  丧礼之本末经纬莫不悉备既而又念丧礼条目
  散阔欲撰仪礼丧服图式一卷以提其要而附古
  今沿革于其后草具甫就而先生没矣呜呼此千
  载之遗憾也先生所修祭礼本经则特牲少牢有
  司彻大戴礼则衅庙(以上四卷未分/章句入注疏)所补者则自
  天神地祗百神宗庙以至因事而祭者如建国迁
  都巡狩师田行役祈禳及祭服祭器事序始终其
  纲目尤为详备先生尝为复言祭礼用力甚久规
卷一百八十 第 14b 页 WYG0614-0097b.png
  模已定每取其书翻阅而推明之间一二条方欲
  加意修定而未遂也呜呼礼莫重于丧祭文公以
  二书属之先生其责任至不轻也先生于二书也
  推明文王周公之典辨正诸儒异同之论掊击后
  世蠹坏人心之邪说以示天下后世其正人心扶
  世教之功至远也而丧服图式祭礼遗藁尚有未
  及订定之遗恨后之君子有能继先生之志者出
  而成之是先生之所望也抑复又闻之先生曰始
卷一百八十 第 15a 页 WYG0614-0097c.png
  余创二礼粗就奉而质之先师先师喜谓余曰君
  所立丧祭礼规模甚善他日取吾所编家乡邦国
  王朝礼其悉用此规模更定之呜呼是又文公拳
  拳之意先生欲任斯责而卒不果也岂不痛哉同
  门之士以复预闻次辑之略不可以无言也复因
  敬识其始末以告来者丧礼一十五卷前以缮写
  丧服图式今别为一卷附于正卷帙之外以俟君
  子亦先生平日之志云
卷一百八十 第 15b 页 WYG0614-0097d.png
  又曰嘉定己卯丧礼始克成编以次将修祭礼即
  以其书稿本授复曰子其读之盖欲复通知此书
  本末有助纂辑也复受书而退启缄伏读皆古今
  天下大典礼其关系甚重其条目甚详其经传异
  同注疏牴牾上下数千百载间是非淆乱纷错甚
  众自此朝披夕阅不敢释卷时在勉斋左右随事
  咨问抄识以待先生笔削不幸先生即世遂成千
  古之遗憾日迈月征今十馀年南康学宫旧有家
卷一百八十 第 16a 页 WYG0614-0098a.png
  乡邦国王朝礼及张侯虙续刋丧礼又取祭礼稿
  本并刋而存之以待后之学者故四方朋友皆有
  祭礼稿本未有取其书而修定之者顾复何人敢
  任其责伏自惟念齿发浸衰曩日幸有所闻不可
  不及时传述窃不自揆遂据稿本参以所闻稍加
  更定以续成其书凡十四卷云
集释古礼十七卷 释宫一卷 纲目一卷
  陈氏曰庐陵李如圭宝之撰绍兴癸丑进士尝为
卷一百八十 第 16b 页 WYG0614-0098b.png
  福建抚干释宫者经所载堂室门庭今人所不晓
  者一一释之
 中兴艺文志仪礼既废学者不复诵习或不知有是
 书乾道间有张淳始订其讹为仪礼识误淳熙中李
 如圭为集释出入经传又为纲目以别章句之指为
 释宫以论宫室之制朱熹尝与之校定礼书盖习于
 礼者
周礼十二卷
卷一百八十 第 17a 页 WYG0614-0098c.png
  晁氏曰郑玄注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
  得周官有五篇失冬官一篇乃募以千金不得取
  考工记以补其阙至孝成时刘歆校理秘书始得
  序列著于录略为群儒排弃歆独以为周公致太
  平之迹永平时杜子春初能通其读郑众郑兴亦
  尝传受康成皆引之以参释异同云
  陈氏曰按艺文志曰周官经六篇本注云王莽时刘
  歆置博士颜师古曰即今之周礼也亡其冬官以
卷一百八十 第 17b 页 WYG0614-0098d.png
  考工记足之愚尝疑周礼六典与书周官不同周
  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司空掌邦土居四
  民时地利二官各有攸司盖自唐虞九官禹契所
  职则已然矣今地官于教事殊略而田野井牧乡
  遂稼穑之事殆皆司空职耳周官初无邦事之名
  今所谓事典者未知定为何事书阙亡而以考工
  记足之天下之事止于百工而已邪先儒固有疑
  于是书者若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
卷一百八十 第 18a 页 WYG0614-0099a.png
  不经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
  国阴谋之书甚者或谓刘歆附益以佐王莽者也
  惟郑康成博览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故其学遂
  行于世愚按此书多古文奇字名物度数可考不
  诬其为先秦古书似无可疑愚所疑者邦土邦事
  灼然不同其他繁碎驳杂与夫刘歆王安石一再
  用之而乱天下犹未论也玄之学出于扶风马融
  而参取杜子春郑大夫郑司农之说子春河南缑
卷一百八十 第 18b 页 WYG0614-0099b.png
  氏人生汉末至永平初尚在年九十馀郑众贾逵
  皆受业焉大夫者河南郑兴少赣也司农者郑众
  仲师兴之子也融字季长
  朱子语录曰周礼一书好看广大精密周家法度
  在里许但未敢令学者看此非是不可学亦非是
  不当学只为学有先后先须理会自家身心合做
  底学周礼却自后一截事而今把来说看还有一
  句干涉吾人身心上事否 周礼规模皆是周公
卷一百八十 第 19a 页 WYG0614-0099c.png
  做但其言语是他人做如今时宰相提举敕令岂
  是宰相一一下笔有不是处周公须与改至小可
  处或未及改或是周公晚年作此书某所疑者但
  恐周公立下此法却不曾行得尽后世皆以周礼
  非圣人书其间细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是非圣
  人做不得
  颍滨苏氏曰言周公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
  以吾观之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
卷一百八十 第 19b 页 WYG0614-0099d.png
  之完书也何以言之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其东
  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
  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
  周礼王畿之大四方相距千里如画棋局近郊远
  郊甸地稍地小都大都相距皆百里千里之方地
  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法类皆空言耳此
  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书称武王克商而反商政
  列爵惟五分土为三故孟子曰天子之制地方千
卷一百八十 第 20a 页 WYG0614-0100a.png
  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
  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郑子产亦云古之
  言封建者盖若是而周礼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
  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
  古说异郑氏知其不可而为之说曰商爵三等武
  王增以子男其地犹因商之故周公斥大九州始
  皆益之如周官之法于是千乘之赋自一成十里
  而出车一乘千乘而千成非公侯之国无以受之
卷一百八十 第 20b 页 WYG0614-0100b.png
  吾窃笑之武王封之周公大之其势必有所并必
  有所徙一公之封而子男之国为之徙者十有六
  封数大国而天下尽扰此书生之论而有国者不
  为也传有之曰方里而井十井为乘故十里之邑
  而百乘百里之国而千乘千里之国而万乘古之
  道也不然百乘之家为方百里万乘之国为方数
  圻矣故无是也语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
  乘虽古之大国而于衰周为小然孔子犹曰安见
卷一百八十 第 21a 页 WYG0614-0100c.png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然则虽衰周列
  国之强家犹有不及五十者矣韩氏羊舌氏晋大
  夫也其家赋九县长毂九百其馀四十县谓一县
  而百乘则可谓一县而百里则不可此周礼之不
  可信者二也王畿之内公邑为井田乡遂为沟洫
  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亩五口而一夫为役百亩
  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而井田自一井而上至
  于一同而方百里其所以通水之利者沟洫浍三
卷一百八十 第 21b 页 WYG0614-0100d.png
  沟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二里有半其所以通
  水之利者遂沟洫浍川五利害同而法制异为地
  少而用力博此亦有国者之所不为也楚蔿掩为
  司马町原防井衍沃盖平川广泽可以为井者井
  之原阜堤防之间狭不可井则町之(杜预以町/为小顷町)
  因地以制广狭多少之异井田沟洫盖亦然耳非
  公邑必为井田而乡遂必为沟洫此周礼之不可
  信者三也三者既不可信则凡周礼之诡异远于
卷一百八十 第 22a 页 WYG0614-0101a.png
  人情者皆不足信也古之圣人因事立法以便人
  者有矣未有立法以强人者也立法以强人此迂
  儒之所以乱天下也
  五峰胡氏曰谨按孔子定书周官六卿冢宰掌邦
  治统百官均四海者也今以刘歆所成周礼考之
  太宰掌建邦之六典夫太宰统五官之典以为治
  者也岂于五官之外更有治典哉则掌建六典歆
  之妄也太宰之属六十小宰也司会也司书也职
卷一百八十 第 22b 页 WYG0614-0101b.png
  内也职岁也职币也是六官之所掌辞繁而事复
  类皆期会簿书之末俗吏掊克之所为而非赞冢
  宰进退百官均一四海之治者也古之君国子民
  者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故百乘之家不畜聚敛
  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今天官有宰夫
  者考郡都鄙县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
  物辟名者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夫君相
  守恭俭不尚末作使民务本此足用长财之要也
卷一百八十 第 23a 页 WYG0614-0101c.png
  百官有司谨守其职岂敢踰越制度自以足用长
  财为事若刘歆之说是使百官有司不守三尺上
  下交征利椎剥其民以危亡其国之道非周公致
  太平之典也古之王者守礼寡欲由义而行无所
  忌讳不畏灾患今天官甸师乃曰丧事代王受眚
  灾此楚昭宋景之所不为者也而谓周公立以为
  训开后王忌讳之端乎先王之制凡官府次舍列
  于库门之外所以别内外严贵贱也今宫正乃比
卷一百八十 第 23b 页 WYG0614-0101d.png
  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又曰去其奇邪之民则
  是嫔妃官吏众庶杂处廉陛不严而内外乱矣宫
  伯掌王宫之士庶子郑玄以为诸吏之适庶宿卫
  王宫者也天子深居九重面朝后市谨之以门卫
  严之以城郭沟池环之以乡遂县都藩之以侯甸
  男邦采卫守之以夷蛮戎狄周匝四垂中天下而
  立定四海之民今周公乃于宫中置诸吏又以其
  士庶子卫王宫何示人不广而自削弱如此也王
卷一百八十 第 24a 页 WYG0614-0102a.png
  后之职恭俭不妒忌帅夫人嫔妇以承天子奉宗
  庙而已矣今内宰凡建国左右立市岂后之职也
  哉内小臣掌王后之命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
  有好令于卿大夫则亦如之阍人掌守王宫中门
  之禁说者以为二官奄者墨者也妇人无外事以
  贞洁为行若外通诸侯内交群下则将安用君矣
  夫人臣尚无境外之交曾谓后而可乎古者不使
  刑人守门公家不畜刑人大夫不养士遇诸涂弗
卷一百八十 第 24b 页 WYG0614-0102b.png
  与之言周公作立政戒成王以恤左右缀衣虎贲
  欲其皆得俊乂之人今反以隐宫刑馀近日月之
  侧开乱亡之端乎寺人内竖贱人非所贵也内祝
  掌宫中祷祠禳禬之事夫祭祀之礼天子公卿诸
  侯大夫士行之于外后妃夫人嫔妇供祭服笾豆
  于内凡天地宗庙山川百神祀有典常又安用此
  么么祷祠禳禬于宫中此殆汉世女巫执左道入
  宫中乘妃姬争妒与为厌胜之事耳刘歆乃以为
卷一百八十 第 25a 页 WYG0614-0102c.png
  太宰之属置于王宫其诬周公也甚矣冢宰当以
  天下自任故王者内嬖嫔妇敌于后外宠庶孽齐
  于嫡宴游无度衣服无章赐予无节法度之废将
  自此始虽在内庭为冢宰者真当任其责也若九
  嫔之妇法世妇之宫具女御之功事女史之内政
  典妇之女功乃后夫人之职也王安石以为统于
  冢宰则王所以治内可谓至公而尽正矣夫顺理
  而无阿私之谓公由理而无邪曲之谓正修身以
卷一百八十 第 25b 页 WYG0614-0102d.png
  齐家此王者治国平天下之定理所自尽心者也
  苟身不能齐家而以付之冢宰为王也悖理莫甚
  焉又可谓之公正乎噫安石真奸人哉四方贡职
  各有定制王者为天下主财奉礼义以养天下无
  非王者之财也不可以有公私之异今大府乃有
  贰贡之馀财以共玩好之用不几有如李唐之君
  受裴延龄之欺罔者乎王府乃有王之金玉良货
  贿之藏不几有如汉桓灵置私库者乎内府乃有
卷一百八十 第 26a 页 WYG0614-0103a.png
  四方金玉齿革良货贿之献而共王之好赐不几
  有如李唐之君受四方羡馀之轻侮者乎王裘服
  宜夫人嫔妇之任也今既有司裘又有缝人屦人
  等九官则皆掌衣服者也膳夫酒正之职固不可
  废又有腊人盐人等十有六官则皆掌饮食者也
  医师之职固不可废又有兽医等五官皆医事也
  帷幕次舍之事固不可废而皂𨽻之所作也亦置
  五官焉凡此既不应冗滥如是且皆执技以事上
卷一百八十 第 26b 页 WYG0614-0103b.png
  役于人者也而以为冢宰进退百官均一四海之
  属何也汉兴经五伯七雄圣道绝灭大乱之后陈
  平为相尚不肯任廷尉内史之事周公承文武之
  德相成王为太师乃广置宫闱猥亵衣服饮食技
  艺之官以为属必不然矣其末则又有夏采之官
  焉专掌王崩复土者也呜呼安得是不祥之人哉
  礼官临大变一时行之可矣乃预置官以俟王崩
  而行其职何不祥之甚也太宰之属六十有二考
卷一百八十 第 27a 页 WYG0614-0103c.png
  之未有一官完善者则五卿之属可知矣而可谓
  之经与易诗书春秋配乎
  按周礼一书先儒信者半疑者半其所以疑之者
  特不过病其官冗事多琐碎而烦扰耳然愚尝论
  之经制至周而详文物至周而备有一事必有一
  官毋足怪者有如阉阍卜祝各设命官衣膳泉货
  俱有司属自汉以来其规模之琐碎经制之烦密
  亦复如此特官名不袭六典之旧耳固未见其为
卷一百八十 第 27b 页 WYG0614-0103d.png
  行周礼而亦未见其异于周礼也独与百姓交涉
  之事则后世惟以简易阔略为便而以周礼之法
  行之必至于厉民而阶乱王莽之王田市易介甫
  之青苗均输是也后之儒者见其效验如此于是
  疑其为歆莽之伪书而不可行或以为无关雎麟
  趾之意则不能行愚俱以为未然盖周礼者三代
  之法也三代之时则非直周公之圣可行虽一凡
  夫亦能行之三代而后则非直王莽之矫诈介甫
卷一百八十 第 28a 页 WYG0614-0104a.png
  之执愎不可行而虽贤哲亦不能行其故何也盖
  三代之时寰宇悉以封建天子所治不过千里公
  侯则自百里以至五十里而卿大夫又各有世食
  禄邑分土而治家传世守民之服食日用悉仰给
  于公上而上之人所以治其民者不啻如祖父之
  于其子孙家主之于其臧获田土则少而授老而
  收于是乎有乡遂之官又从而视其田业之肥瘠
  食指之众寡而为之斟酌区画俾之均平(如上地/家七人)
卷一百八十 第 28b 页 WYG0614-0104b.png
  (之类/是也)货财则盈而敛乏而散于是乎有泉府之官
  又从而补其不足助其不给或赊或贷而俾之足
  用所以养之者如此司徒之任则自卿大夫州长
  以至闾胥比长自遂大夫县正以至里宰邻长岁
  终正岁四时孟月皆徵召其民考其德艺紏其过
  恶而加以劝惩司马之任则军有将师有帅卒有
  长四时仲月则有振旅治兵茇舍大阅之法以旗
  致民行其禁令而加以诛赏所以教之者如此上
卷一百八十 第 29a 页 WYG0614-0104c.png
  下盖弊弊焉察察焉几无宁日矣然其事虽似烦
  扰而不见其为法之弊者盖以私土子人痛痒常
  相关脉络常相属虽其时所谓诸侯卿大夫者未
  必皆贤然既世守其地世抚其民则自不容不视
  为一体既视为一体则奸弊无由生而良法可以世
  守矣自封建变而为郡县为人君者宰制六合穹
  然于其上而所以治其民者则诿之百官有司郡
  守县令为守令者率三岁而终更虽有龚黄之慈
卷一百八十 第 29b 页 WYG0614-0104d.png
  良王赵之明敏其始至也茫然如入异境积日累
  月方能谙其土俗而施以政令往往期月之后其
  善政方可纪才再期而已及瓜矣其有疲愞贪鄙
  之人则视其官如逆旅传舍视其民如飞鸿土梗
  发政施令不过授成于吏手既授成于吏手而欲
  以周官之法行之则事烦而政必扰政扰而民必
  病教养之恩惠未孚而追呼之苛娆已极矣是以
  后之言善政者必曰事简夫以周礼一书观之成
卷一百八十 第 30a 页 WYG0614-0105a.png
  周之制未尝简也自土不分胙官不世守为吏者
  不过年除岁迁多为便文自营之计于是国家之
  法制率以简易为便慎无扰狱市之说治道去太
  甚之说遂为经国庇民之远猷所以临乎其民者
  未尝有以养之也苟使之自无失其养斯可矣未
  尝有以教之也苟使之自毋失其教斯可矣盖壤
  土既广则志虑有所不能周长吏数易则设施有
  所不及竟于是法立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处以简
卷一百八十 第 30b 页 WYG0614-0105b.png
  靖犹或庶几稍涉繁夥则不胜其渎乱矣昔子产
  听郑国之政其所施为者曰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此俱周官之法也然一年而
  舆人诵之曰孰杀子产吾其与之三年而诵之曰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按郑国土地褊小其在后世
  则一郡耳夫以子产之贤智而当一郡守之任其
  精神必足以周知情伪其念虑必足以洞究得失
  决不至如后世承流宣化者之以苟且从事也而
卷一百八十 第 31a 页 WYG0614-0105c.png
  周制在当时亦未至尽隳但未能悉复先王之旧
  耳然稍欲更张则亦未能遽当于人心必俟磨以
  岁月然后昔之谤讟者转而为讴歌耳况贤不及
  子产所涖不止一郡且生乎千载之后先王之制
  久废而其遗书仅存乃不察时宜不恤人言而必
  欲行之乎王介甫是也介甫所行变常平而为青
  苗诿曰此周官泉府之法也当时诸贤极力争之
  苏长公之言曰青苗虽云不许抑配然其间愿请
卷一百八十 第 31b 页 WYG0614-0105d.png
  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家若自有赢馀何至与
  官交易此等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逃亡之馀则
  均之邻保苏少公之言曰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
  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纳
  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受责如此则鞭笞必用而州
  县多事矣是皆言官与民赊贷之非便也盖常平
  者籴粜之法也青苗者赊贷之法也籴粜之法以
  钱与粟两相交易似未尝有以利民而以官法行
卷一百八十 第 32a 页 WYG0614-0106a.png
  之则反为简便赊贷之法捐钱以予民而以时计
  息取之似实有以济民而以官法行之则反为繁
  扰然籴粜之说始于魏文侯常平之法始于汉宣
  帝三代之时未尝有此而赊贷之法则周官泉府
  明言之岂周公经制顾不为其简易者而欲为其
  繁扰者乎谓周礼为不可信之书则左氏传言郑
  饥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钟宋饥司城
  子罕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司城氏
卷一百八十 第 32b 页 WYG0614-0106b.png
  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宋无饥人齐陈氏以
  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则春秋之时官之于民固
  有赊贷之事也虽当时未尝取二分之息如青苗
  之为然熙宁诸贤所言非病其取息之多也盖以
  为贫者硕贷贷与之而不能偿则亏官富者不硕
  贷抑配予之而并令保任贫者代偿所逋则损民
  两无所益固不若常平之交手相付听从民便之
  为简易两得也然左氏所述郑宋齐之事谓之善
卷一百八十 第 33a 页 WYG0614-0106c.png
  政以为美谈未尝见其有熙丰之弊何也盖郑宋
  齐列国也其所任者罕氏乐氏陈氏则皆有世食
  禄邑与之分土而治者也介甫所宰者天下也其
  所任者六七少年使者四十馀辈与夫州县小吏
  则皆干进徇时之徒也然非郑宋齐之大夫尽贤
  而介甫之党尽不肖也盖累世之私土子人者与
  民情常亲亲则利病可以周知故法虽繁而亦足
  以利民暂焉之承流宣化者与民情常疏疏则情
卷一百八十 第 33b 页 WYG0614-0106d.png
  伪不能洞究故法虽简而犹惧其病民也以青苗
  赊贷一事观之则知周礼所载凡法制之琐碎烦
  密者可行之于封建之时而不可行之于郡县之
  后必知时适变者而后可以语通经学古之说也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