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614-00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经籍考二
  经(易/)
昔伏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盖
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是为三易夏曰连山
(言似山/内出气)殷曰归藏(言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杜子春/曰连山伏牺归藏黄帝 周礼疏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614-0014b.png
(今归藏坤开筮帝尧降二女为舜妃又见节卦云殷王/其国常母谷若依子春说归藏黄帝何得有帝尧及殷)
(王事盖子春之意伏牺黄帝造/其名夏殷因其名以作易也)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
易周公作爻辞孔子为彖辞象辞系辞文言序卦说卦
杂卦谓之十翼班固曰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
而为之传即十翼也(先儒说重卦及爻/辞并十翼不同)自鲁商瞿子木
受易孔子(商瞿/姓)以授鲁桥庇子庸(姓桥名庇/字子庸)子庸授江
东馯臂子弓(馯姓也/音韩)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
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614-0014c.png
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汉初传易者
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
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
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尝立后罢后
汉施孟梁丘京氏凡四家并立而传者甚众汉初又有
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易以授琅邪王
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故有费
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614-0014d.png
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
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大兴高氏遂衰
梁丘施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有书无师梁陈郑玄王
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
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已亡按晋中经有之唯载卜
筮不似圣人之旨唐开元中备有三易至宋惟归藏略
存而不传习汉募群书多散逸而易独完学者传之遂
分为三一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传之孔子卦象爻彖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614-0015a.png
与文言说卦等离为十二篇而说者自为章句易之本
经也二曰焦赣之易无所师授自本言得之隐者第述
阴阳灾异之言不类圣人之经三曰费直之易亦无师
授专以彖象文言等参卦爻凡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
者自费氏始田何之学施孟梁丘之徒最盛费氏初微
但传民间至后汉时陈元郑众之徒皆学费氏费氏兴
而田何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及王弼为注亦
用卦象相杂之经自晋之后弼学独行遂传至今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614-0015b.png
西汉志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隋志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十四/部八百二十九卷)
唐志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失姓名一家/李鼎祚以下)
(不著录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宋三朝志二十七部二百四十卷
宋两朝志十一部七十三卷
宋四朝志三十七部二百一十九卷
宋中兴志一百四十家一百八十四部一千三百六十
卷一百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614-0015c.png
六卷
丁宽易
 本传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
 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
 人曰易以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
 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号丁将军作
 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义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
 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由是易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614-0015d.png
 施孟梁丘之学
孟喜易
 本传喜从田王孙受易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
 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也
 (耀荣/也)同门梁丘贺疏通證明之(疏通犹分别證/明明其伪也)曰田
 生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赵
 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夷阴阳气
 亡箕子箕子者万物方荄滋也(师古曰易明夷箕子/之明夷利贞此箕子)
卷一百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614-0016a.png
 (者谓殷父师说洪范者也而宾妄为之说/荄滋言其根荄滋茂也荄音该又音皆)宾持论巧
 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心不/服)云受孟喜为名
 之(名之者承取其/名云实授宾也)后宾死莫能持其说喜因不肯仞
 (仞亦/名也)以此不见信
京房易传四卷
 本传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名赣赣常曰得我道以
 亡身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
 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
卷一百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614-0016b.png
 (十日馀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主)
 (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
  晁氏读书记曰汉艺文志易京氏凡三种八十九
  篇隋经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种七
  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占候存者
  五种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
  及李鼎祚之书今传者曰京氏积算易传三卷杂
  占条例法一卷名与古不同所谓积算易传疑隋
卷一百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614-0016c.png
  唐志之错卦是也杂占条例法者疑隋唐志之逆
  刺占灾异是也景迂尝曰是书兆乾坤之二象以
  成八卦卦凡八变六十有四于其往来升降之际
  以观消息盈虚于天地之元而酬酢乎万物之表
  者炳然在目也大抵辨三易运五行正四时谨二
  十四气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进
  退以几而为一卦之主者谓之世奇耦相与据一
  以超二而为主之相者谓之应世之所位而阴阳
卷一百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614-0016d.png
  之肆者谓之飞阴阳肇乎所配(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
  终不脱乎本(以飞某卦之位/乃伏某宫之位)以隐赜佐神明者谓
  之伏起乎世而周乎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
  之建终终始极乎数而不可穷以纪日者谓之积
  含于中而以四为用一卦备四卦者谓之互乾建
  甲子于初坤建甲午于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
  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
  乃为游魂之世五世之初乃为归魂之世而归魂
卷一百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614-0017a.png
  之初乃生后卦之初其建刚日则节气柔日则中
  气其数虚则二十有八盈则三十有六盖其可言
  者如此若夫象遗乎意意遗乎言则错综其用唯
  变所适苟非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者曷足以
  与此易学自商瞿至孟喜授受甚明房受之喜而
  翟牧白生者不肯仞京房曰京非孟氏学也刘向
  亦疑京托之孟氏予不知当时为何说也今以当
  时之书验之盖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
卷一百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614-0017b.png
  房六十六篇同为一家之学则其源委孰可诬哉
  石林叶氏曰世传京房易学据汉书传易自商瞿
  至田王孙皆自有次第故言易者以田王孙为正
  孟喜从王孙学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
  诈言王孙死时枕喜股膝独传己为梁丘贺所排
  矣京房受学焦延寿延寿受学孟喜孟喜且不为
  当时所信况延寿乎史谓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
  之孟氏易家大略同唯京氏为异党而受梁丘贺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614-0017c.png
  学者亦京房颜师古谓别一人亦受学田何今世
  有京房易皆阴阳历数之书又有京房杂算数十
  篇其言庞杂专主占筮两人莫知为谁审为受延
  寿学者今考京房传本以卦气直日为说与其书
  不类占事知来房力犯弘恭石显自不能保其身
  亦何贵于占乎易于他经孔子最所致意盖言五
  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而自司马迁以来学者皆
  言孔子传商瞿瞿本非门人高弟略无一言见于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614-0017d.png
  论语性与天道子贡且不得闻而谓商瞿得之乎
  朱子语录曰京房卦气用六日七分季通云康节
  亦用六日七分但不见康节说处
  又曰京房辈说数捉他那影里才发见处便算将
  去且如今日一个人来相见便就那相见底时节
  算得这个是好人不是好人用得极精密他只是
  动便算得静便算不得
  陈氏书录解题曰京房易传三卷积算杂占条例
卷一百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614-0018a.png
  一卷吴郁林太守陆绩注京氏学废绝久矣所谓
  章句者既不复传而占候之存于世者仅若此校
  之前志什百之一二耳今世术士所用世应飞伏
  游魂归魂纳甲之说皆出京氏晁景迂尝为京氏
  学也用其传为易式云或作四卷而条例居其首
  又有参同契律历志见阴阳家专言占候
焦氏易林十六卷
  说见占筮门
卷一百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614-0018b.png
费直易
 本传直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
 解说上下经琅邪王璜平中(音/仲)能传之
郑康成易注
 崇文总目今唯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合四篇馀皆逸
 指趣渊确本去圣之未远
王弼易注略例系辞注十卷
  晁氏曰上下经魏尚书郎王弼辅嗣注系辞说卦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614-0018c.png
  杂卦序卦弼之门人韩康伯注又载弼所作略例
  通十卷易自商瞿受于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
  为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
  皆不明由是分为三家汉末田焦之学微绝而费
  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
  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者皆祖费氏东
  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最后世或用郑说则
  弼亦本费氏也欧阳公见此遂谓孔子古经已亡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614-0018d.png
  按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
  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古经何尝亡哉
  陈氏曰自汉以来言易者多溺于象占之学至弼
  始一切扫去畅以义理于是天下宗之馀家尽废
  然王弼好老氏魏晋谈玄自弼辈倡之易有圣人
  之道四焉去三存一于道阙矣况其所谓辞者又
  杂异端之说乎范宁谓其罪深于桀纣诚有以也
连山十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614-0019a.png
 北史刘炫传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
 造书百馀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
 而去后人有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
  夹漈郑氏曰夏后氏易至唐始出今亡
归藏三卷
 崇文总目晋太尉参军薛正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
 存初经齐母本著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
  夹漈郑氏曰连山亡矣归藏唐有司马膺注十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614-0019b.png
  卷今亦亡隋有薛正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
  母本著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
  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复过
  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子曰周监于
  二代郁郁乎文哉以周易校商易则周商之文质
  可知也以商易校夏易则商夏之文质又可知也
  三易皆始乎八而成六十四有八卦即有六十四
  卦六十四卦非至周而备也但法之所立数之所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0614-0019c.png
  起皆不相为用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藏四十五策
  周易四十九策诚以人事代谢星纪推移一代一
  谢渐繁渐文又何必近耳目而信诸远耳目而疑
  诸
  按连山归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归藏
  汉志无之连山隋志无之盖二书至晋隋间始出
  而连山出于刘炫之伪作北史明言之度归藏之
  为书亦此类耳夹漈好奇独尊信此二书与古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0614-0019d.png
  坟书且咎世人以其晚出而疑之然殊不知毛氏
  诗左氏春秋小戴氏礼与古文尚书周官六典比
  之当时皆晚出者也然其义理其文辞一无可疑
  非二易三坟之比不谓之六经可乎故今叙二易
  不敢遽指为夏商之书姑随其所出之时置之汉
  之后唐之前云
孔颖达正义十四卷
  晁氏曰唐国子祭酒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0614-0020a.png
  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苏德融
  赵弘智覆审序称江南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
  皆所不取唯王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
  说附益之
 崇文总目唐太尉长孙无忌与诸儒刋定宋朝端拱
 初国子司业孔维等奉诏是正其言主申王学云
  陈氏曰序云十四卷馆阁书目亦云今本止十三
  卷按五经正义本唐贞观中颖达与颜师古等受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0614-0020b.png
  诏撰五经义赞后改为正义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
  永徽二年中书门下于志宁等考正增损书始布
  下其实非一手一足之力世但称孔疏耳其说专
  释一家注文为正
甘棠正义三十卷
 崇文总目梁陜州大都督府左司马任正一撰孔颖
 达正义申演其说
李鼎祚周易集解十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0614-0020c.png
  晁氏曰鼎祚唐人集解经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
  冠逐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
  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辅嗣
  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同侯果蜀才翟玄韩伯
  刘瓛何妥崔憬沈麟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三十馀
  家又引九家易乾凿度义所谓蜀才者人多不知
  按颜之推云范长生也其序云自卜商之后传注
  百家唯王郑相沿颇行于代郑则多参天象王乃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0614-0020d.png
  全释人事易之道岂偏滞于天人哉而天象难寻
  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多从之今集诸家刋辅
  嗣之野文辅康成之逸象以贻同好盖宗郑学者
  也隋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九部公武今所有
  五部而已关朗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
  易林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
  所录舍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
  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0614-0021a.png
  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岂后人并之邪
  陈氏曰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
  见其一二而所取于荀虞者尤多九家者汉淮南
  王所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尝为之集解陆氏释文
  所载说卦逸象本于九家易
 中兴艺文志李鼎祚易宗郑康成排王弼
易举正三卷
 崇文总目唐苏州司户恭军郭京撰京世授五经得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0614-0021b.png
 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易经比世所行或颇差駮故举
 正其讹而著于篇
  晁氏曰京自称家藏王韩手札周易及石经校正
  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三字盖以爻象相正有
  阙漏处可推而知托云得王韩手札与石经耳
  容斋洪氏随笔曰易举正三卷云曾得王辅嗣韩
  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国
  学乡贡举人等本或将经入注用注作经小象中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0614-0021c.png
  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内移后义却处于前
  兼有脱遗两字颠倒谬误者并依定本举正其讹
  凡一百三节今略取其明白者二十处载于此坤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至其道
  至坚冰也今本于象文霜字下误增坚冰二字屯
  六三象曰即鹿无虞何以从禽也今本脱何字师
  六五田有禽利执之无咎今本之字误作言观注
  义亦全不作言字释也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0614-0021d.png
  取顺也今本误倒其句贲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
  字误作小字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注云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夲脱刚柔
  交错一句坎卦习坎上脱坎字姤九四包失鱼注
  云有其鱼故失之也今本作无鱼蹇九三往蹇来
  正今本作来反困初六象曰入于幽谷不明也今
  本谷字下多幽字鼎彖圣人亨以享上帝以养圣
  贤今本正文多而大亨三字故注文亦误增大亨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7a 页 WYG0614-0022a.png
  二字震彖曰不丧七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
  祭主也今本脱不丧七鬯一句渐象曰君子以居
  贤德善风俗今本正文脱风字丰九四象遇其夷
  主吉志行也今文脱志字中孚彖豚鱼吉信及也
  今本及字下多豚鱼二字小过彖柔得中是以可
  小事也今本脱可字而事字下误增吉字六五象
  曰密云不雨已止也注阳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
  作已上故注亦误作阳已上故止也既济彖曰既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7b 页 WYG0614-0022b.png
  济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脱一小字系辞二多誉四
  多惧注云惧近也今本误以近也字为正文而注
  中又脱惧字杂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误作杂字予
  顷于福州道藏中见此书而传之及在后省见晁
  公武所进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书也
  巽岩李氏曰京此书使经传不相混乱残阙复为
  真全颇有益于学者然能研诸侯之虑衍侯之字
  成言乎艮当作诚若此等京盖未知岂王韩旧本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8a 页 WYG0614-0022c.png
  固不免讹舛邪京开元后人故所为书不得著录
  本末亦未详要可惜云
陆希声易传
 崇文总目唐右拾遗陆希声撰希声作易传十篇易
 图指说释变微旨四篇初陇西李阮学其说以为上
 下经传二篇思属近妙故希声自为之解馀篇差显
 不复为注盖近世之名家欤今二篇外馀篇逸
  晁氏曰微旨三卷皆设问荅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8b 页 WYG0614-0022d.png
  陈氏曰按唐志有易传二卷中兴书目作六卷别
  出微旨三卷今所谓解说者上下经共一册不分
  卷有序言著易传十篇七篇以上解易义之渊微
  八篇以下广易道之旁行第为六卷又撰易图指
  说释变微旨各一卷通为十卷其上下经盖第一
  第二篇经文一句传亦一句门人以为难晓故复
  为之解然则其全书十卷不尽传矣家旧惟有微
  旨续得解说一编始知其详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9a 页 WYG0614-0023a.png
卫元嵩元包十卷
 崇文总目元嵩唐人撰武功苏源明传赵郡李江注
 包以坤为首因八纯之宫以生变极于六十四自系
 其辞言外卦体不列爻位以谓易首乾尚文包首坤
 尚质夏连山商归藏周易唐包其实一也虽欲驰骋
 而放言趋理近止易家之区鄙云
  陈氏曰其书以八卦为八篇首而一世至归魂各
  附其下先坤次乾兑艮离坎巽震坤曰太阴乾曰
卷一百七十五 第 19b 页 WYG0614-0023b.png
  太阳馀六子有孟仲少之目每卦之下各为数语
  意僻怪文险涩不可深晓也
  张氏曰卫元嵩作元包义取于归藏元包粗赞卦
  名之大指未极人事之精义辞略数隐世多不传
  乃作元包数义二卷以明卫元嵩之易(详见七/易序)
子夏易十卷
 崇文总目此书篇第略依王式决非卜子夏之文又
 其言近而不笃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0a 页 WYG0614-0023c.png
  晁氏曰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张弧伪作
  陈氏曰按隋唐志有卜子夏传二卷残阙陆德明李
  鼎祚亦时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
  易析蕴此汉杜子夏也未知何据使其果然何为
  不见于汉志其为依托明矣隋唐时止二卷已残
  缺今安得有十卷且其经文彖象爻辞相错正用
  王弼本决非汉世书以陆德明所引求之今传则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0b 页 WYG0614-0023d.png
  皆无之岂惟非汉世书亦非隋唐所传书矣其文
  辞浅俚非古人语姑存之以备一家按晁以道传
  易堂记曰古今咸谓子夏受于孔子而为之传然
  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
  伪矣书不传于今今号为子夏传者崇文总目知
  其为伪而不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为唐张弧之
  易也晁之言云尔张弧有王道小疏五卷见馆阁
  书目云唐大理评事亦不详何时人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1a 页 WYG0614-0024a.png
  容斋洪氏随笔曰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
  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
  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而毛诗之学一云子夏
  授高行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五
  传而至大毛公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
  肃诸儒多为之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辞盖
  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榖梁赤
  者风俗通亦云子夏门人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1b 页 WYG0614-0024b.png
  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后汉徐防上疏曰诗书礼
  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證云
周易新论传疏
 崇文总目唐阴洪道撰洪道世其父显之学杂采子
 夏孟喜等十八家之说恭订其长合七十二篇于易
 有助云
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崇文总目唐东乡助撰取卦互体开释言象盖未始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2a 页 WYG0614-0024c.png
 见康成之学而著此书焉
  陈氏曰东乡一作东阳馆阁书目又云守江陵尹
  东阳东乡皆复姓也其序言随事义而取象若以
  龙叙乾以马明坤凡注疏未释者标出为此书
周易口诀义六卷
 崇文总目河南史證撰不详何代人其书直钞孔氏
 说以便讲习故曰口诀
  晁氏曰唐史證撰钞注疏以便讲习田氏乃以为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2b 页 WYG0614-0024d.png
  魏郑公撰误也
  陈氏曰三朝史志有其书非唐则五代人也避讳
  作證字
周易正义补阙略例疏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其说自谓裨颖达之阙
  陈氏曰唐四门助教邢璹撰按蜀本略例有璹所
  注止有篇首释略例二字文与此同馀皆不然此
  本亦浅近无义理姑存之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3a 页 WYG0614-0025a.png
关子明易传一卷
  晁氏曰魏关朗撰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孝
  文召见之著成筮论数十篇唐赵蕤云恨书亡半
  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已李邯郸始著之目云王
  通赞易盖宗此也
  朱子语录关子明易伪书也
  陈氏曰唐赵蕤注然隋唐志皆不录或云阮逸伪
  作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3b 页 WYG0614-0025b.png
周易启源十卷
  晁氏曰蔡广成撰李邯郸云唐人田伟置于王昭
  素之下今从李说卷首德恒德言德肤德翰四篇
  皆设为问对凡三十六篇
周易开元关一卷
  晁氏曰唐苏鹗撰自序云五代祖晋官至吏部侍
  郎学兼天人尝制八卦论为世所传邅乱遗坠而
  漏简尚有存者鹗乃略演其旨于此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4a 页 WYG0614-0025c.png
周易流演五卷
  晁氏曰唐成元英撰错综六十四卦演九宫以直
  年月日推国家之吉凶元英道士也故道藏录之
  或云释仁英撰未知孰是
周易穷微一卷
  陈氏曰称王辅嗣凡为论五篇馆阁书目有王弼
  易辩一卷其论彖论象亦类略例意即此书也又
  言弼注此书已亡至晋得之王羲之承诏录藏于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4b 页 WYG0614-0025d.png
  秘府世莫得见未知何所据而云
周易释文一卷
  陈氏曰唐国子博士陆德明撰本名元朗以字行
  多援汉魏以前诸家说盖唐初诸书皆在也卦首
  注某宫某世用京房说
石经周易周易指略例共十一卷
  晁氏曰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广政孟昶年号
  也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璹注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5a 页 WYG0614-0026a.png
  此与国子监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校邢璹注
  略例不同者又百馀字详其意义似石经误而无
  他本订正姑两存焉
  夹漈郑氏曰按石经之学始于蔡邕始也秦火之
  后经籍初出诸家所藏传写或异笺传之儒皆冯
  所见更不论文字之讹谬邕校书东观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灵帝许之乃自为书而刻石于太学门
  外后儒晚学咸所取正奈当汉之末祚所传未广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5b 页 WYG0614-0026b.png
  而兵火无存后之人所得者亦希矣今之所谓石
  经者但刻诸石耳多非蔡氏之经
易轨一卷
  晁氏曰伪蜀蒲乾贯撰专言流演其序云可以知
  否泰之原察延促之数盖数学也
王昭素易论三十三卷
  晁氏曰昭素居酸枣太祖时尝召令讲易其书以
  注疏异同互相诘难蔽以己意昭素隐居求志行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6a 页 WYG0614-0026c.png
  义甚高史臣以王烈管宁比之
易證坠简一卷
  晁氏曰皇朝天禧中毗陵从事范谔昌撰其书酷
  类郭京举正如震卦彖辞内云脱不丧七鬯四字
  程正叔取之渐卦上六疑陆字误胡翼之取之自
  谓其学出于湓浦李处约庐山许坚意者岂果有
  师承故程胡取之
  陈氏曰其上卷如郭京举正下卷辨系辞非孔子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6b 页 WYG0614-0026d.png
  命名止可谓之赞系今爻辞乃可谓之系辞又重
  定其次序又有注补一篇辨周孔述作与诸儒异
  为乾坤二传末有四时晷刻图一篇馆阁书目止
  一卷又有源流图一卷言纳甲纳音者即此下卷
  补注序中语也世或言刘牧之学出于谔昌而谔
  昌之学亦出种放未知信否晁以道卲子朱子发
  皆云尔
陆秉周易意学十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7a 页 WYG0614-0027a.png
  晁氏曰秉字端夫旧名东宝元间以此书奏御敕
  书嘉奖秉尝通判蜀州首篇论易之名颇采恭同
  契之说
  陈氏曰其说多异先儒穿凿无据
胡安定易传十卷
  晁氏曰此解甚详盖门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著
  故序首称先生曰 又曰新安王炎晦叔尝问南
  轩曰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7b 页 WYG0614-0027b.png
  家易何也南轩曰三家不论互体故云尔然杂物
  撰德具于中爻互体未可废也南轩之说虽如此
  要之程氏专治文义不论象数三家者文义皆坦
  明象数殆于扫除略尽非特互体也
周易言象外集(古易/)
 崇文总目皇朝王洙原叔撰洙以通经侍讲天章阁
 乃集前世诸儒易说折衷其理依卦变为类其论以
 王弼传为内故自名曰外传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8a 页 WYG0614-0027c.png
  陈氏曰其序言学易于处士赵期论次旧义附以
  新说凡十二篇十卷
  又曰古易十二卷亦出王原叔家上下经惟载爻
  辞外卦辞一彖辞二大象三小象四文言五上系
  六下系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叶石林以为此
  即艺文志所谓古易十二篇者按隋唐志皆无古
  易之目当亦后人依仿录之耳
邵古周易解五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8b 页 WYG0614-0027d.png
  晁氏曰古字天叟雍之父也世本范阳而卒于洛
  其学先正音文云
皇甫泌易解十四卷
  晁氏曰泌官至尚书右丞有述闻一卷隐诀一卷
  补解一卷精微三卷又有纪师说辨道通为八卷
  陈氏曰其学得之常山抱犊山人而莆阳游中传
  之刘彝钱藻皆为之序山人不知名盖隐者也泌
  尝守海陵治平以前人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9a 页 WYG0614-0028a.png
石徂徕易解五卷
  晁氏曰景迂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谓费直专以
  彖象文言恭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
  费氏始孔颖达云王辅嗣又分爻之象辞各附当
  爻则费氏初变古制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
  末欤古经始变于费氏卒大乱于王弼惜哉今学
  者曾不之知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
  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
卷一百七十五 第 29b 页 WYG0614-0028b.png
  呜呼他人尚何责哉家本不见此文岂介后觉其
  误改之欤
  陈氏曰所解止六十四解亦无大发明晁景迂言
  守道曰云云(见前/段)今观此解义言王弼注易欲人
  易见使相附近他卦皆然惟乾不同者欲存旧本
  而已更无他说不知景迂何以云尔也按宋咸补
  注首章颇有此意晁殆误记耳
刘长民易解十五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0a 页 WYG0614-0029a.png
  晁氏曰皇朝刘牧长民撰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优诏奖之田况为序又
  有钩隐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五十五图并遗事
  九有欧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陈氏曰黄黎献为之序又为略例图亦黎献所序
  又有三衢刘敏士刻于浙右庾司者欧公序文浅
  俚决非公作其书三卷与前本大同小异牧易学
  盛行于庆历时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0b 页 WYG0614-0029b.png
删定易论一卷
  陈氏曰直讲盱江李觏泰伯撰凡六篇盖删刘牧
  易图而存之者三焉馆阁书目作六卷十九篇觏
  先注易论十九篇皆见集中与此自为二书当是
  合为十九也
宋咸易训 易补注 王刘易辨
  晁氏曰咸自序云予既以补注易奏御而男亿请
  馀义凡百馀篇端因以易训名之盖言不敢以传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1a 页 WYG0614-0029c.png
  世特教其子而已凡三卷颇论陆希声刘牧鲜于
  侁得失云
  陈氏曰咸尝撰易明凡一百九十三条以正亡误
  及得郭京举正于欧阳公遂参验为补注十卷皇
  祐五年表上之别有易训未见易辨凡二十篇为
  一卷刘牧之学大抵求异先儒穿凿破碎故李宋
  或删之或辨之
周易圣断七卷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1b 页 WYG0614-0029d.png
  晁氏曰皇朝鲜于侁子骏撰本之王弼刘牧而时
  辨其非且云众言淆乱折诸圣故名其篇曰圣断
  陈氏曰其书乾坤二卦不解爻象欲学者观彖象
  文言而自得云
易意蕴凡例总论一卷
  晁氏曰皇朝徐庸撰庸以春秋凡例易亦有之故
  著书九篇号意蕴凡例总论其学祖刘牧陆秉云
  陈氏曰庸皇祐时人凡为论九篇馆阁书又有卦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2a 页 WYG0614-0030a.png
  变解未见
 
 
 
 
 
 
 
卷一百七十五 第 32b 页 WYG0614-0030b.png
 
 
 
 
 
 
 
 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