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a 页 WYG0613-039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兵考四
  兵制
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
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
敢归帝乃命凡军士皆文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b 页 WYG0613-0399d.png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乡里亦不敢
容由是亡者皆聚山谷为盗大为州县之患至是诏赦
其罪自今文面亦听还乡里盗减什七八
  吴氏能改斋漫录曰五代史刘守光传天祐三年
  梁攻沧州仁恭调其境内凡男子年十五以上七
  十以下皆黥其面文曰定霸都士人则文其腕或
  臂曰一心事主得二十万人故苏明允兵制篇曰
  屯田府兵其利既不足以及天下而后世之君又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a 页 WYG0613-0400a.png
  不能循而守之至于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
  之黥面涅手自后遂以为常法使之不得与齐民
  齿然余按陶岳五代史补乃云健儿文面自梁太
  祖始梁燕皆同时则文面不特始于仁恭也
  致堂胡氏曰伊尹曰臣下不匡其刑墨孔氏曰凿
  其额以墨涅之吕刑曰苗民淫为劓刵椓黥孔氏
  曰黥面也然则涅其颡者乃五刑之正而黥其面
  者乃五虐之法也颡受墨涅若肤疾然虽刑而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b 页 WYG0613-0400b.png
  害以字文面则弃人矣是法也始于有苗至刘仁
  恭朱全忠加甚籍民为兵无罪而黥之使终身不
  能去以自别于平人非至不仁者莫忍为也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敕随驾收复汴州并扈从到洛京
南郊立仗都将官员自检校司空已下宜并赐协谋定
乱匡国功臣自检校仆射尚书常侍至大夫中丞宜并
赐忠勇拱卫功臣其初带宪衔并赐忠烈功臣已有功
臣名者不在此限其节级长行军将并赐扈跸功臣(唐/元)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a 页 WYG0613-0400c.png
(宗平内难赐卫士葛福顺等为唐元功臣不过十数人/德宗驻跸奉天赐从军驾立功将校为奉天定难功臣)
(及僖宗昭宗频年播迁功臣差/多至是遍及戎卒非赏典也)
潞王之初𤼵凤翔也许军士以入洛人赏钱百缗至阅
实金帛不过三万两疋而赏军之费计用五十万缗帝
怒三司使王玫请率京城民财以足之又据屋为率无
问白居及僦者预借五月僦直有司百方敛民财仅得
六万帝怒下军巡狱画夜督责囚系满狱贫者至自经
赴井而军士游市肆皆有骄色市人聚诟之是时竭左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b 页 WYG0613-0400d.png
藏旧物及诸道贡献乃至太后太妃器服簪珥皆出之
才及二十万缗帝患之李专美曰臣窃思自长兴之季
赏赉亟行卒以自骄继以山陵及出师帑藏遂涸虽有
无穷之财终不能满骄卒之心故陛下拱手于危困之
中而得天下夫国之存亡不专系于厚赏亦在修法度
立纪纲陛下苟不改覆车之辙臣恐徒困百姓存亡未
可知也今财力尽于此矣宜据所有均给之何必践初
言乎帝以为然壬辰诏禁军在凤翔归命者自杨思权
卷一百五十二 第 4a 页 WYG0613-0401a.png
尹晖等各赐二马一驼钱七十缗下至军人钱二十缗
其在京者各十缗军士无厌犹怨望为谣言曰除去菩
萨扶立生铁以闵帝仁弱帝刚严有悔心故也
晋初置乡兵号天威军教习岁馀村民不娴军旅竟不
可用悉罢之但令七户输钱十千其铠仗悉输官而无
赖子弟不复肯复农桑多聚山林为盗及契丹入汴纵
胡骑打草谷民不堪命所在盗起攻陷州县长吏不能

卷一百五十二 第 4b 页 WYG0613-0401b.png
周太祖显德元年军士有流言郊赏薄于唐明宗时帝
召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专以
赡军为念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馀汝
辈岂不知之今乃纵凶徒腾口不顾人主之勤俭察国
之贫乏又不思已有何功而受赏惟知怨望于汝辈安
乎皆惶恐谢罪退索不逞之徒戮之流言乃息
世宗即位既败北汉兵于高平谋肃军政初宿卫之士
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
卷一百五十二 第 5a 页 WYG0613-0401c.png
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
所以失国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谓侍臣曰
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
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
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
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
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
选士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
卷一百五十二 第 5b 页 WYG0613-0401d.png
练之力也
宋太祖皇帝建隆元年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
练其骁勇升为上军老弱怯懦置剩圆以处之(剩圆给/官符宫)
(观园苑寺庙芦廪之役咸平五年七月戎卒有苦寒废/支体者真宗念其劳不欲遽弃令𨽻剩圆廪给如故自)
(是率以/为例)
  止斋陈氏曰剩圆之置不但以仁羸卒亦以省冗
  食也熙宁十年十月诏诸路州军以逐州就粮禁
  军厢军通计十分立一分为额剩圆立额自此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6a 页 WYG0613-0402a.png
  自宣和之难养兵益众战功之赏例加官资于是
  退兵重为天下费盖拣汰起于绍兴七年率置添
  差官以处之自诸司及州军各有圆参定为节镇
  一百三十圆次州军六十五圆极边节镇二十六
  圆次州军十八圆待阙圆数亦准此(乾道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敕/)而州县之力困于养退兵矣
八月诏诸州长吏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
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6b 页 WYG0613-0402b.png
之等散给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
即送阙下(京诸司库务皆有役兵/其执杖者即不设等样)自是师旅皆精锐禁
卫之籍无阙矣
  止斋陈氏曰世多言国家养兵之费自艺祖时增
  置禁军始考之则不然按祥符天圣编敕诸部郡
  自骑射至牢城凡名额二百二十三总为本城而
  已则天下无禁兵也所谓禁兵者皆三司之卒分
  屯而更戍今之屯驻驻泊之名而钤辖都监监押
卷一百五十二 第 7a 页 WYG0613-0402c.png
  之官所部领者也三边之兵间因事宜升为禁军
  者则所谓四十四处禁军是已(咸平四年始升陜/西诸州选中保捷)
  (庆历元年秋河北/教阅本城为禁军)是为就粮自元昊叛而西北有
  保毅王伦叛而东南有宣毅之类于是列郡稍置
  禁军嘉祐中诏东南帅司各置威果凡二十五指
  挥既云多矣然亦无过九大郡熙宁按天下厢军
  之籍五十万人而亦不足战于是教阅之法起其
  后以厢军团并为额则今之两浙崇节福建保节
卷一百五十二 第 7b 页 WYG0613-0402d.png
  之类是也教阅之兵因别为额而𨽻之将下则今
  两浙雄节福建广节之类是也五年始排立在就
  粮禁军之下元丰兵令悉以雄节之类升同禁军
  由是禁军始遍天下此不可不辨
 自唐中叶后营兵在诸镇每防秋征行大则节将自
 往小则列校董之禁卫虽设而皆非精练藩镇强者
 得以专土叛涣河北兵最强故声教不能及然屯营
 之处颇杂耕战僖昭间征讨不息师人疲苦多亡命
卷一百五十二 第 8a 页 WYG0613-0403a.png
 者梁祖患之乃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讫今
 遵其制五代以来境蹙兵少然习用为常亦有近藩
 之地更迭戍守者然方镇列校势位差损周显德后
 尅淮甸有东南之漕京师仓廪稍实得以聚兵为强
 干之术太祖太宗以雄略英武平一海内惩累朝藩
 镇跋扈尽收兵于京师于时天下山泽之利悉入于
 官帑庾充牣得以赡给而备时使其边防外藩镇须
 兵屯守者自京而遣故有驻泊屯驻之名其京畿诸
卷一百五十二 第 8b 页 WYG0613-0403b.png
 州便运路者则有就粮兵焉许挈家属以往及本州
 兵皆更迭屯驻代还即复旧所旧制除军卫外诸州
 兵上从节镇及本军之号自唐末稍增其美名国朝
 初平伪国合并所得兵别为军额其愿归农者解其
 籍或给以土田其后或新经料简或团并有馀则或
 特创名或因旧额增指挥之数而无常焉凡召募兵
 者所在设旗给赏长吏都监专视之遣吏部送阙下
 至则军头司覆验等第引对便坐𨽻诸军(淳化二年/诏以子弟)
卷一百五十二 第 9a 页 WYG0613-0403c.png
 (附兵籍者除去之愿𨽻名者阅试而后/听景德三年又诏有材勇者许𨽻本军)其自下军而
 升入上军者自上军而入诸班直者皆临轩亲阅(诸/班)
 (直新召募者非材勇超绝即不预焉馀皆自下选补/大中祥符五年诏拣阅诸军有方壮而被斥者委所)
 (在告谕听/其自陈)每上军遣戍皆本司整比军头司引对便
 殿给以装钱代还亦入见犒以饮食拣拔精锐升补
 之或退其疲老者凡大祀有赏给每岁寒食端午冬
 至各有特支(特支有大小之差/亦有非时给者)戍边每季又加给银
 鞋环庆缘边艰于爨给者又有薪水钱其役兵劳
卷一百五十二 第 9b 页 WYG0613-0403d.png
 苦者或季给钱或川广而代还者别给装钱川广递
 补卒或给时服钱屦凡出外率有口粮(有折月粮者/有别给者)
开宝四年祀南郊礼毕行赏上以御马直扈从郊祀特
命增给钱人五千而川班内殿直不得如例乃相率击
登闻鼓上诉陈乞上怒曰朕所与即为恩泽安有例哉
命斩妄诉者四十人馀悉配𨽻许州骁捷军都校皆决
杖降职遂废其班
 时内臣有李承进者逮事后唐上问曰庄宗以英武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0613-0404a.png
 定中原享国不久何也对曰庄宗好田猎惟务姑息
 将士每乘舆出次近郊禁卫兵卒必控马首告曰儿
 郎辈寒冷望与振救庄宗即随所欲以给之如此非
 一失于禁戢因而兆乱盖威令不行赏罚无节矣上
 抚髀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而得天下不能用法约
 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求以兹临御诚为儿戏今我抚
 养士卒固不吝惜爵赏但犯吾法无所贷耳
太宗选军中勇士教以剑舞皆能掷剑凌空绕身承接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0613-0404b.png
妙捷如神每契丹使至赐宴乃出以示之凡数百辈袒
裼鼓噪挺刃而入各献其技霜锋雪锷飞跃满空及亲
征太原巡城耀武必令剑舞前导观者神耸
 至道初帝因问侍臣河渠转漕以给军食之事语及
 屯兵利害参知政事张洎退而讲求故实上封奏曰
 国家应图受命经营鸿业惩前王之失审形胜之地
 以大梁者八方所辏为天下之枢可以阜安兆人临
 制四海故卜京邑而定都焉昔炎汉开基高帝云吾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0613-0404c.png
 以羽檄召天下兵未有至者又孝武云吾初即位不
 欲出虎符发兵郡国即知兵甲在外也唯有南北军
 期门郎羽林孤儿以备天子扈从藩卫之用唐承隋
 制置十二卫府兵皆农夫也及罢府兵始置神武神
 策为禁军不过三数万人亦以备天子扈从藩卫而
 已及禄山犯阙朝廷驱市人接战德宗蒙尘扈驾者
 四百馀骑兵甲散在郡国军额存而可举者除河朔
 三镇外太原青社各十万人邠宁宣武各六万人潞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0613-0404d.png
 徐荆扬各五万人襄宣寿镇海各二万馀人观察团
 练据要害之地者亦不下万人今天下甲卒数十万
 众战马数十万匹萃在京师本固兵强邦国之利也
 上览而嘉之
真宗咸平四年开封府言龙武军卒亡命捕获法当决
徒帝以是军无俸而同禁军例科罪太重令改从轻法
其后又诏禁军非征行而因役亡者止决杖流配(时宁/朔军)
(充役太庙而亡法官/议当斩诏从流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0613-0405a.png
景德元年班临军赏罚之令遣中使赍御剑赴北面以
肃军令
 北面诸路驻泊兵马使臣等临阵能率先用命杀贼
 者与贼斗战生擒获贼者临阵擒获贼首领者使斫
 营寨能惊贼令扰乱及擒获人畜者诸偏裨下军士
 与戎人斗能用命策应杀退贼者戎人为诱兵翼张
 受命掩击能破走之者贼游骑往来或近大军受命
 掩袭而能擒杀者用命深入被伤者临阵用命入贼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0613-0405b.png
 斩刺其首领分散其旗鼓者并赏之其擒贼首领有
 酋渠并得旗鼓者加等焉如贼已败走所夺车帐人
 畜财物并给与之若尅日会战不齐者夜喧众者不
 俟贼稍前而乱射者阵成列而监军诸校使臣擅简
 一卒一骑者后马有犯者下行阵大寨不齐者旗枪
 交错队伍者贼至可出军而不出者战斗而观望不
 救者兵器不脩至临阵不堪施用者巧诈以避征役
 者临阵先退者贪争赀畜而不赴杀贼遣入贼境而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0613-0405c.png
 规避既复命言不以实者为斥候而不觉贼来者临
 阵不射贼及弃其馀箭者遗失铠甲兵器者贼弃仗
 降而辄杀者分布军号及传令不慎密而漏泄者受
 命逐贼至某处辄过者部署下牙队军校左右指使
 使臣忠佐及从人使臣军校下押前队圆寮军头十
 将并从人临阵辄离左右不受节度者并斩凡军中
 皆计斩级行赏其后颇有枭路人首以希赏者真宗
 闻而诏戒之又令缘边凡获蕃寇皆须辨问得实当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0613-0405d.png
 行杀戮者许给赏如其非理即以军法论
二年春以契丹通好边鄙无事释河北诸州强壮悉归
会合镇定两路部署为一省河北防城镇兵十之五缘
边三之一
 两朝国史志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
 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分营于外者
 曰就粮就粮者本京师兵而便廪食于外故听其家
 往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0613-0406a.png
 皆戍更真宗仁宗英宗嗣守其法益以完密于时天
 下山泽之利悉入县官以资廪赐将帅之臣入奉朝
 请以备指踪犷悍之民收𨽻尺籍以给守卫兵无常
 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
 戾恣睢无所厝于其间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
 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制兵之额有四曰禁兵
 曰厢兵曰乡兵曰藩兵分𨽻殿前侍卫总管司而籍
 藏枢密院凡召募廪给训练屯戍拣选补之政皆枢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0613-0406b.png
 密院掌之禁兵者天子卫兵也总于殿前侍卫二司
 其尤亲近扈从者号班直馀自龙卫而下皆番戍诸
 路有事即以征讨自景德后兵不复试厢兵者诸州
 之镇兵也太祖鉴唐末方镇跋扈诏选州兵壮勇者
 悉部送京师以备禁卫馀留本城本城虽或戍更然
 罕教阅类多给役而已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
 募所在团给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国朝以来河北
 河东有神锐忠勇强壮河北有忠顺强人陜西有保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0613-0406c.png
 毅寨户强人强人弓手河东陜西有弓箭手河北河
 东陜西有义勇麟州有义军川峡有土丁壮丁荆湖
 南北有弩手土丁广东广西有枪手土丁邕州有溪
 峒壮丁(其本末各见/郡国兵门)蕃兵者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
 以为藩篱之兵也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寨
 者谓之熟户馀谓之生户陜西则秦凤泾原环庆鄜
 延河东则石隰鄜府其大首领为都军主百帐已上
 为军主其次为副军主又有以功次补者其官职俸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0613-0406d.png
 给有差(其兵数本末/见郡国兵门)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盖籍
 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代之兵与府卫是也收天下
 犷悍之兵以卫良民今召募之兵是也唐末士卒疲
 于征役多亡命者梁祖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
 号是为长征之兵初募时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试瞻
 视然后为黵面赐以缗钱衣屦而𨽻诸军自国初以
 来其取非一途或土人就在所团立或取营伍子弟
 听从本军或乘岁凶募饥民补本城或以有罪配𨽻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0613-0407a.png
 给役是以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籍之伉健者迁
 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制以队伍束以法令帖帖不敢
 出绳墨平居食俸廪养妻子备征防之用一有警急
 勇者力战斗弱者给漕挽则向之天下失职犷悍之
 徒今为良民之卫矣廪给之制总内外厢禁诸军且
 百万言国费最钜者宜无出此虽然古者寓兵于民
 民既出常赋有事复裹粮而为兵后世兵农分常赋
 之外山泽关市之利悉以养兵然有警则以素所养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0613-0407b.png
 者捍之民晏然无预征役也唐之时兵分藩镇得专
 租税天子禁卫之兵中外不过十馀万人国朝收天
 下甲卒数十万悉萃京师京师八方所凑水陆四达
 岁漕江淮粟六百万石而缣帛货泉齿革百物之委
 不可胜纪是以军储饶羡初太仓才支三二岁承平
 既久常馀数年之食以此临制四方犹臂指之运也
 世之议者不达乃谓竭民赋租以养不战之卒糜国
 帑廪以优坐食之校是岂知祖宗所以扰役强悍销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0613-0407c.png
 弭争乱之深意哉屯戍之制凡遣上军军头司引对
 赐以装钱代还亦入见犒以饮食简拔精锐退其癃
 老至于诸州禁厢兵亦皆戍更𨽻州者曰屯驻𨽻总
 管曰驻泊拣选之制有自厢军升禁军禁军升上军
 上军升班直升上军及班直者皆临轩亲阅自非材
 勇绝群不以应召募馀皆自下选补云
仁宗时元昊反西边用师多募禁军吏以所募多寡为
赏罚格诸军子弟悉听𨽻籍禁军额员多选本城补填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0613-0407d.png
故庆历中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视祖宗时为
最多及西师罢天下患兵冗帑庾不能给枢密使庞籍
奏世养兵务多而不精请与中书议拣汰之法从之省
兵数万人
 石林叶氏燕语元昊初臣庞颖公自延州入为枢密
 副使首言关中苦馈饷请徙沿边兵就食内地议者
 争言不可以为虏初伏情伪难测未可遽弛备独公
 知元昊已困必不能遽败盟卒徙二十万人后为枢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0613-0408a.png
 密使复言天下兵太冗多不可用请汰其罢老者时
 论纷然尤以为必生变仁宗以为疑公曰倘有一夫
 之呼臣请以百口当之帝从其言遂汰八万人
嘉祐二年复定招军等杖自上四军至武肃忠靖皆五
尺以上差以寸坊而视其奉钱之数奉钱一千者以五
尺八寸七寸三分七寸为三等奉钱七百者降杀有差
唯武严御营喝探以艺精者充诸军执杖者不设等杖
其支军食粮料院先进样三司定仓敖界分而以年月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0613-0408b.png
次之国初诸庾分给诸营营在国城西多给粮于城东
若南北亦然相距有四十里者盖恐士卒习堕使知负
担之勤久之有司乃取受输年月界分以军次高下给
之凡三岁大祀有赐赉有优赐每岁寒食端午冬至有
特支特支有大小之差亦有非时给者戍边季加给银
鞋邠宁环庆缘边艰于爨汲者两月则给薪水钱苦寒
或赐絮𥜗裤役兵劳苦季给钱戍岭南者增月奉自川
广戍还者别予装钱川广递铺卒或给时服钱屦屯兵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9a 页 WYG0613-0408c.png
州军官赐钱宴犒将校谓之旬设旧止待屯泊禁军其
后及于本城天圣七年法自裁定诸军衣装骑兵春冬
衣各七事步兵春衣七事冬衣六事质卖者重寘之法
 三司使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众河北陜西军储
 数匮而招募不已且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兵矣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
 其赋入支十之三陜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
 之五自馀悉仰给京师自咸平逮今二边所增马步
卷一百五十二 第 19b 页 WYG0613-0408d.png
 军指挥百六十计骑兵一指挥所给岁约费缗钱四
 万三千步兵所给岁约费缗钱三万二千他给赐不
 预合新旧兵所费不啻千万缗天地生财有限而用
 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屈也今同华沿河州军积粟
 至于红腐而不用沿边入中粟价常踊贵而未尝足
 诚愿罢河北陜西募住营兵勿复增置遇阙即选厢
 军精锐者补之仍渐徙营内郡以便粮饷无事时番
 戍于边缓急即调发便近严戒封疆之臣毋得侵轶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0a 页 WYG0613-0409a.png
 生事以觊恩赏违令者重寘之法如此则疆埸无事
 而国用有馀矣帝嘉纳之
嘉祐七年宰相韩琦上言祖宗时以兵定天下凡有征
伐则募置事已则省并故兵日精而用不广今二边虽
号通好而西北屯边之兵常若待敌之至故竭天下之
力而不能给不于此时先虑而速救之一旦边陲用兵
水旱相继骇而图之不可及也又三路就粮之兵虽勇
劲服习然边储贵踊常苦难赡若其数过多复有尾大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0b 页 WYG0613-0409b.png
不掉之患京师之兵虽杂且少精然漕于东南广而易
供设其数多乃得强干弱枝之势也祖宗时就粮之兵
不甚多边陲有事则以京师兵益之其虑也深而其费
也鲜愿诏枢密院同三司量河北陜西河东及三司𣙜
货务岁入金帛之数约可赡京师及三路兵马几何然
后以可赡之数立为定额额足罢募阙即增补额外数
已尽而营数畸零则省并之既见定额则可以定某路
马步一营以若干人为额仍请覈开宝至道天禧庆历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1a 页 WYG0613-0409c.png
中外兵马之数盖开宝至道之兵太祖太宗以之定天
下服四夷也天禧之兵真宗所以守成备豫也庆历之
兵乃西师后增置之数也以祖宗所养之兵视今数之
多少则精冗易判裁制无疑矣于是诏中书枢密院同
议枢密院掇祖宗已来兵数以闻盖开宝之籍总三十
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
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
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历之籍总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1b 页 WYG0613-0409d.png
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视前
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琦尝从容议及养兵事慨然曰养兵虽非古然积之
 久不可废又自有利处昔者发百姓戍边者无虚岁
 父子兄弟尝有生离死别之苦议者但云不如汉唐
 调兵于民独不见杜甫石壕吏一诗乎调兵于民其
 弊如此后世既取强健无赖者养以为兵兵行虽民
 间税敛良厚而终身保骨月相聚之乐此岂小事又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2a 页 WYG0613-0410a.png
 其习练战阵而豪勇可使安得与农夫同日道也
 知谏院范镇言河北连岁招兵未已皆是坊市无赖
 子弟及陇亩力田之人谓为军营子弟求刺为军况
 今田甚旷民甚稀赋敛甚重国用甚不足者正由兵
 多故也议者必曰以为契丹备也且契丹五十年不
 敢南入为患者金缯之利厚也就使弃利为害则大
 河以北妇人女子皆是乘城之人其城市无赖陇亩
 力田者又将焉用而预蓄养之以困民况契丹贪利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2b 页 WYG0613-0410b.png
 而不敢动夫取兵于民则民稀民稀则田旷田旷赋
 役重赋役重则民心离寓兵于民则民稠民稠则田
 辟田辟则赋役轻赋役轻则民心固与其离民之心
 以备契丹契丹未至而民力先已匮孰若固民之心
 以备契丹虽至而民力有馀国用有备其利害若视
 白黑若数一二而今以为难者臣所以深惑也昔汉
 武以兵困天下者用兵以征匈奴空漠北得所欲也
 陛下以兵困天下者不用兵养兵以至是也非以快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3a 页 WYG0613-0410c.png
 所欲也何苦而为是乎五口之家尚知量入以为出
 况天下大计其可以不校出入乎其可以无经乎请
 下臣章中书枢密院大臣看详若陛下诚能罢今招
 兵敕大臣使具太祖太宗真宗每朝赋入若干兵若
 干官若干陛下天圣中赋入若干兵若干官若干约
 今赋入之数与兵数官数约取中道立为经制以赋
 入之数十分为率以七分养兵官给郊庙宫省诸费
 三分以备水旱缓急非常为之十年仅可以言治古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3b 页 WYG0613-0410d.png
 者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
 之蓄曰国非其国今自京师至天下州郡大率无储
 蓄边城甚者或无三数月之备不幸有连年水旱将
 何以养此兵乎此兵不足以养则其忧不在契丹也
 欧阳脩时论原弊曰国家自景德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几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
 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
 卫士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4a 页 WYG0613-0411a.png
 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前日
 西边之吏如高化军齐宗举两用兵而辄败此其效
 也夫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
 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
 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
 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
 者籍之以为厢兵(一作/军)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4b 页 WYG0613-0411b.png
 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
 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太壮健者任
 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
 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
 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侩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
 此也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5a 页 WYG0613-0411c.png
 又本论曰古之善用兵者可使之赴水火今厢禁之
 军有司不敢役必不得已而暂用之则谓之借倩彼
 兵相谓亦曰官倩我而官之文符亦曰倩夫赏者所
 以酬劳也今以大礼之故不劳之赏三年而一遍所
 费八九十万有司不敢缓月日之期兵之得赏不以
 无功知愧乃称多量少比好嫌恶小不如意则持挺
 而呼群聚欲击天子之命吏无事之时犹若此以此
 知兵骄也兵之敢骄者以用之不得其术而法制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5b 页 WYG0613-0411d.png
 立也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
 姓十二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岁甚者
 三四岁而亡其主岂皆愚邪其心岂乐祸乱而不欲
 为久安之计乎顾其力不能者时也当时东有汾晋
 西有岐蜀北有强胡南有江淮闽广吴越荆潭天下
 分为十三四四面环之以至加之中国又有叛将强
 臣割而据之其君天下者类皆为国日浅威德未洽
 强君武主力而为之仅以自守不幸孱子弱孙不过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6a 页 WYG0613-0412a.png
 一再传而复乱败是以养兵如儿子之啖虎狼犹恐
 不为用尚何敢制天下之势方若敝庐补其奥则隅
 坏整其桷则栋倾支撑扶持苟存而已尚何暇法象
 规矩而为制度今宋之为宋八十年矣外平僭乱无
 抗敌之国内削方镇无强叛之臣天下为一海内晏
 然为国不为不久天下不为不广也然而兵不足以
 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
 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6b 页 WYG0613-0412b.png
 苏轼应诏策别其一曰定军制自三代之衰井田废
 兵农异处兵不得休而为民民不得息肩而无事于
 兵者十有馀年而未有如今日之极者也三代之制
 不可复追矣至于汉唐犹有可得而言者夫兵无事
 而食则不可使聚聚则不可使无事而食此二者相
 胜而不可并行其势然也今夫有百顷之閒田则足
 以牧马千驷而不知费聚千驷之马而输百顷之刍
 则其费百倍此易晓也昔汉之制有践更之卒而无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7a 页 WYG0613-0412c.png
 营田之兵虽皆出于农夫而方其为兵也不知农夫
 之事是故郡县无常屯之兵而京师亦不过有南北
 军期门羽林而已边境有事诸侯有变皆以虎符调
 发郡国之兵至于事已而兵休则涣然各复其故是
 以其兵虽不离农而天下不至于弊者未尝聚也唐
 有天下置十六卫府兵天下之府八百馀所而屯于
 关中者至有五百然皆无事则力耕而积榖不惟以
 自赡养而又足以广县官之储是以兵虽聚于京师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7b 页 WYG0613-0412d.png
 而天下亦不至于弊者未尝无事而食也今天下之
 兵不耕而聚于畿辅者以数十万计皆仰给于县官
 有汉唐之患而无汉唐之利择其偏而兼用之是以
 兼受其弊而莫之分也天下之财近自淮甸而远至
 于吴楚凡舟车所至人力所及莫不尽取以归于京
 师晏然无事而赋敛之厚至于不可复加而三司之
 用犹苦其不给其弊皆起于不耕之兵聚于内而食
 四方之贡赋非特如此而已又有循环往来屯戍于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8a 页 WYG0613-0413a.png
 郡县者昔建国之初所在分裂拥兵而不服太祖太
 宗躬擐甲胄力战而取之既降其君而籍其疆土矣
 然其故基馀孽犹有存者上之人见天下之难合而
 恐其复发也于是出禁兵以戍之大自藩府而小至
 于县镇往往皆有京师之兵由此观之则是天下之
 地一尺一寸皆天子自为守也而可以长久而不变
 乎费莫大于养兵养兵之费莫大于征行今出禁兵
 而戍郡县远者或数千里其月廪岁给之外又日供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8b 页 WYG0613-0413b.png
 其刍粮三岁而一迁往者纷纷来者累累虽不过数
 百为辈而要其归无以异于数十万之兵三岁而一
 出征也农夫之力安得不竭馈运之卒安得不疲且
 今天下未尝有战斗之事武夫悍卒非有劳伐可以
 邀其上之人然皆不得为休息间居无用之兵者其
 意以为为天子出戍也是故美衣丰食开府库辇金
 帛若有所负一逆其意则欲群起而噪呼此何为者
 也天下一家且数十百年矣民之戴君至于海隅无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9a 页 WYG0613-0413c.png
 以异于畿甸亦不必举疑四方之兵而专信禁兵也
 曩者蜀之有均贼近岁贝州之乱未必非禁兵致之
 臣愚以为郡县之土兵可以渐训而阴夺其权则禁
 兵可以渐省而无用天下武健岂有常所哉山川之
 所习风气之所咻四方之民一也昔者战国常用之
 矣蜀人之怯懦吴人之短小皆尝以抗衡于上国夫
 安得禁兵而用之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而不振
 者彼见郡县皆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于贱
卷一百五十二 第 29b 页 WYG0613-0413d.png
 𨽻役夫之间而将吏亦莫训也苟禁兵渐省而以其
 资粮益优郡县之土兵则彼固以欢欣踊跃出于意
 外戴上之恩而愿效其力又何遽不如禁兵耶夫土
 兵日以多禁兵日以少天子扈从捍城之外无所复
 用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
 劳费之省者又已过半矣
 其二曰练军实三代之兵不待择而精其故何也出
 兵于农有常数而无常人国有事要以一家而备一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0a 页 WYG0613-0414a.png
 正卒如斯而已矣是故老者得以养疾病者得以为
 闲民而役于官者莫不皆其壮子弟故其无事而田
 猎则未尝发老弱之民师行而馈粮则未尝食无用
 之卒使之足轻险阻而手易器械聪明足以赴旗鼓
 之节强锐足以犯死伤之地千乘之众而人人足以
 自捍故杀人少而成功多费用省而兵卒强盖春秋
 之时诸侯相并天下百战其经传所见谓之败绩者
 如城濮鄢陵之役皆不过犯其偏师而猎其游卒敛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0b 页 WYG0613-0414b.png
 兵而退未有僵尸百万流血江河如后世之战者何
 也民各推其家之壮者以为兵则其势不可得而多
 杀也及至后世兵民既分兵不得复而为民于是始
 有老弱之卒夫既已募民而为兵其妻子屋庐既已
 托于营伍之中其姓名既已书于官府之籍行不得
 为商居不得为农而仰食于官至于衰老而无归则
 其道诚不可以弃去是故无用之卒虽薄其资粮而
 皆廪之终身凡民之生自二十以上至于衰老不过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1a 页 WYG0613-0414c.png
 四十馀年之间勇锐强力之气足以犯坚冒刃者不
 过二十馀年今廪之终身则是一卒凡二十年无用
 而食于官也自此而推之养兵十万则是五万人可
 去也屯兵十年则是五年为无益之费也民者天下
 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有兵而不可使战是谓
 弃财不可使战而驱之战是谓弃民臣观秦汉之后
 天下何其残败之多邪其弊皆起于分民而为兵兵
 不得休使老弱不堪之卒拱手而就戮故有以百万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1b 页 WYG0613-0414d.png
 之众而见屠于数千之兵者有良将善用不过为饵
 委之啖贼嗟夫三代之衰民之无罪而死者其不可
 胜数矣今天下募兵至多往者陜西之役举籍平民
 以为兵加以明道宝元之间天下旱蝗次及近岁青
 齐之饥与河朔之水灾民急而为兵者日益众举籍
 而按之近世以来募兵之多无如今日者然皆老弱
 不教不能当古之十五而衣食之费百倍于古此甚
 非所以长久而不变者也凡民之为兵者其类多非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2a 页 WYG0613-0415a.png
 良民方其少壮之时博奕饮酒不安于家而后能捐
 其身至其少衰而气沮盖亦有悔而不复者矣臣以
 谓五十以上愿复而为民者宜听自今以往民之愿
 为兵者皆三十以下则收限以十年而除其籍民三
 十而为兵十年而复归其精力思虑犹可以养生送
 死为终身之计其应募之日心知其不出十年而为
 十年之计则除其籍而不怨以无用之兵终身坐食
 之费而为重募则应者必众如此县官常无老弱之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2b 页 WYG0613-0415b.png
 兵而民之不任战者不至于无罪而死彼皆知其不
 过十年而复为平民则自爱其身而重犯法不至于
 叫呼无赖以自弃于凶人今夫天下之患在于民不
 知兵故兵常骄悍而民常怯盗贼攻之而不能禦戎
 狄掠之而不能抗今使民得更代而为兵兵得复还
 而为民则天下之知兵者众而盗贼戎狄将有所忌
 然独有言者将以为十年而代故者已去而新者未
 教则缓急有所不济夫所谓十年而代者岂举军而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3a 页 WYG0613-0415c.png
 并去之有始至者有既久者有将去者有当代者新
 故杂居而教之则缓急可以无忧矣
英宗治平初兵一百一十六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六十
六万三千
治平元年宰相韩琦上言古者籍民为兵故其数虽多
而赡至薄唐置府兵最近古天宝以后废不能复今之
义勇河北几十五万河东几八万勇悍纯实生于天性
而有物力资产父母妻子之所系若稍加简鍊与唐府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3b 页 WYG0613-0415d.png
兵何异陜西尝刺弓手为保捷其后拣放所存无几且
河北河东陜西三路皆控西北事当一体请于陜西亦
点义勇止涅手背一时不能无小扰而终成长利乃遣
官陜西路籍义勇得十三万八千四百六十五人
 知谏院司马光上言昔康定庆历之间朝廷以元昊
 犯边官军不利已曾籍陜西之民以为乡弓手始者
 明出敕榜云但欲使之守护乡里必不刺充正军屯
 戍边境榜犹未收而朝廷尽刺充保捷指挥令于边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4a 页 WYG0613-0416a.png
 州屯戍当是之时臣丁忧在陜备见其事民皆生长
 太平不识金革一旦调𤼵为兵自陜以西闾阎之间
 如人人有丧户户被掠号哭之声弥天亘野天地为
 之惨悽日月为之无色往往逃避于外官中絷其父
 母妻子急加追捕鬻卖田园以充购赏暨刺面之后
 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衣粮不足以自赡须
 至取于私家或屯戍在边则更须千里供送祖父财
 产日销月铄以至于尽况其平生所习者则惟桑麻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4b 页 WYG0613-0416b.png
 耒耜至于甲胄弩槊虽日加教阅不免生疏而又资
 性戆愚加之畏懦临敌之际得便即思退走不惟自
 丧其身兼更拽动大阵自后官中知其无用遂大加
 沙汰给与公凭放令逐便而惰游已久不复肯服稼
 穑之劳兼田产已空无所复归皆流落冻馁不知所
 在长老至今言之犹长叹出涕其为失策较然可知
 足以为后来之戒而不足以为法也
 又言祖宗平诸镇一天下岂尝有义勇哉自赵元昊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5a 页 WYG0613-0416c.png
 反诸将覆师者相继终不能出一旅之众涉区脱之
 地以讨其罪不免为姑息之计当是时三路乡兵数
 十万何尝得一人之力乎议者必曰河北河东不用
 衣廪得胜兵数十万阅教精熟皆可以战又兵出民
 间合于古制臣谓不然彼数十万者虚数也阅教精
 熟者外猊也兵出民间者多与古同而实异也盖州
 县承朝廷之意止求数多阅教之日观者但见其旗
 号鲜明钲鼓备具行列有序进退应节即叹美以为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5b 页 WYG0613-0416d.png
 真可以战殊不知彼犹聚戏若闻寇敌则瓦解星散
 不知所之矣古者兵出民间民耕桑之所得皆以衣
 食其家故处则富足出则精锐今既赋敛农民之粟
 帛以赡正军又籍农民之身以为兵是一家独任二
 家之事也如此则民之财力安得不屈臣愚以为河
 北河东已刺之民犹当放遣况陜西未刺之民乎
 又言臣比日以来熟思其事诚于民有世世之害于
 国无分毫之利何谓于民有世世之害臣窃见河北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6a 页 WYG0613-0417a.png
 陜西河东自景祐以前本无义勇凡州县诸般色役
 并是上等有物力人户支当其乡村下等人户除二
 税之外更无大段差徭自非大饥之岁则温衣饱食
 父子兄弟熙熙相乐自宝元庆历之间将陜西一路
 弓手尽刺充保捷正军自此骚然愁苦矣其河北河
 东之民比于陜西路虽免离家去乡戍边死敌之患
 然一刺手背之后或遇水旱凶荒欲分房逐熟或典
 卖尽田产欲浮游作客皆虑官中非时点集不敢东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6b 页 WYG0613-0417b.png
 西又差点之际州县之吏宁无乞觅教阅之时军员
 教头宁无敛掠是以常时色役之外添此一种科徭
 (云/云)且今日既籍之后州县义勇皆有常数每有逃亡
 病死州县必随而补之然义勇之身既羁縻以至老
 死而子孙若有壮丁又不免刺为义勇是使陜西之
 民子子孙孙常有三分之一为兵故臣曰于民有世
 世之害也何谓于国无分毫之利者曰古之兵皆出
 民间岂民兵可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乎臣对曰三代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7a 页 WYG0613-0417c.png
 之时用井田之法以出士卒车马居则为比闾族党
 州乡行则为伍两卒旅师军为之长者皆乡士大夫
 也唐初府兵各有营府有将军郎将折冲果毅以相
 统摄是以令下之日数万之众可以立具无敢逃亡
 避匿者以其纪纲素备故也今乡兵则不然虽有军
 员节级之名皆其乡党族姻平居相与拍肩把袂饮
 博斗殴之人非如正军有阶级上下之严也若安宁
 无事之时州县聚集教阅则亦有行阵旗鼓开弓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7b 页 WYG0613-0417d.png
 弩坐作叫噪真如可以战敌者设若闻敌军大入边
 兵已败边城不守则莫不望风声奔波迸散其军员
 节级将鸟伏鼠窜自救之不暇岂有一人能为县官
 率士卒以待敌乎臣故曰于国无分毫之利也
 韩魏公建议于陜西刺义勇凡三丁刺一每人支买
 弓箭钱三贯深山穷谷无得脱者人情惊挠而兵纪
 律疏略终不可用徒费官钱不赀无一人敢言其非
 者司马光时为諌官极言不便持劄子至中书魏公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8a 页 WYG0613-0418a.png
 曰兵贵先声后实今谅祚方桀骜使闻陜西骤益二
 十万兵岂不震慑光曰兵之用先声为其无实也独
 可以欺人于一日之间耳少缓则敌知其情不可复
 用矣今吾虽益二十万兵然实不可用过十日西人
 知其详不复惧矣魏公不能答复曰君但见庆历间
 陜西乡兵初刺手背后皆刺面充正兵忧今复尔耳
 今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光曰朝廷屡
 失信民间皆忧此事未敢以敕榜为信虽光亦未免
卷一百五十二 第 38b 页 WYG0613-0418b.png
 疑也魏公曰吾在此君无忧此语之不信光曰光不
 敢奉信非独不敢恐相公亦不能自信耳魏公怒曰
 君何相轻甚耶光曰相公长在此坐可也万一均逸
 偃藩他人在此因相公见成之兵遣以运粮戍边反
 掌间耳魏公竟不为止其后不十年义勇运粮沿边
 率以为常如光言
 
 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