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元-马端临卷七十一

卷七十一 第 1a 页 WYG0611-060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七十一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郊社考四
  郊
梁太祖开平二年十一月自东京赴洛都行郊天礼自
石桥备仪仗至郊坛
三年正月以河南尹张宗奭为南郊大礼使(故事皆以/宰相为之)
卷七十一 第 1b 页 WYG0611-0601d.png
(今用河南尹/充非常例也)
周太祖广顺三年九月太常礼院奏准敕定郊庙制度
洛阳郊坛在城南七里丙巳之地圜丘四成各高八尺
一寸下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
五丈十有二陛每节十二等燎坛在泰坛之丙地方一
丈高一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请下所司修奉从
(时周太祖将拜/南郊故修奉之)
梁太祖南郊二(开平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其年十一月二日)
卷七十一 第 2a 页 WYG0611-0602a.png
后唐庄宗南郊一(同光二年/二月一日)
明宗南郊一(长兴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周太祖南郊一(显德元年/正月一日)
宋初因唐旧制每岁冬至圜丘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
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亲祀则并皇地祇位作
坛于国城之南薰门外依古制四成十二陛三壝设燎
坛于内坛之外丙地高一丈二尺又设皇帝更衣大次
于坛外东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
卷七十一 第 2b 页 WYG0611-0602b.png
太祖皇帝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亲郊奉宣祖配大赦
改元
 先是诏以冬至有事南郊有司言冬至乃十一月晦
 前一日皇帝始郊不应近晦乃改用十六日甲子太
 常博士和岘言祭不欲数今十一月十六日亲祀南
 郊请权停二十七日南至之祀从之十三日上宿斋
 于崇元殿翌日服通天冠绛纱袍执镇圭乘玉辂由
 明德门出群臣夹侍卤簿前导赴太庙五鼓朝享礼
卷七十一 第 3a 页 WYG0611-0602c.png
 毕质明乘辂赴南郊斋于帷宫上初诣太庙乘玉辂
 左谏议大夫崔颂摄太仆上问仪仗名物甚悉颂应
 对详敏上大悦十六日服衮冕执圭合祭天地于圜
 丘以皇弟开封尹光义为亚献兴元尹光美为终献
 将升坛有司具黄褥为道上曰朕洁诚事天不必如
 此命彻之还宫将驾金辂顾左右曰于典故可乘辇
 否对以无害乃乘辇壬申以南郊礼成大宴广政殿
 号曰饮福自是为例
卷七十一 第 3b 页 WYG0611-0602d.png
 五代以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
 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京府尹为桥道顿
 递使宋制大礼顿递如旧而大礼使或以亲王为之
 又专以翰林学士为礼仪使其仪仗卤簿使或以他
 官充(是年司徒兼侍中范质为南郊大礼使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陶谷礼仪使刑部尚书张昭)
 (卤簿使御史中丞刘温叟仪仗使/皇弟开封尹光义桥道顿递使)太平兴国元年始
 铸五使印
  石林叶氏曰南郊五使唐制甚详考于会要才见
卷七十一 第 4a 页 WYG0611-0603a.png
  长庆后有以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大礼
  使尔不知礼仪大礼何以为别也其以宰相为大
  礼使礼部尚书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
  部尚书为卤簿使开封尹为桥道使者盖后唐之
  制故本朝用之但改太常卿为礼仪使尔太常卿
  既不常置而中丞兵部官或阙则例以学士及他
  曹尚书侍郎代之大礼掌赞相卤簿掌仪卫桥道
  掌顿递礼仪掌礼物仪仗无正所治事但督察百
卷七十一 第 4b 页 WYG0611-0603b.png
  司不如礼者而已真宗东封西郊尝专用辅臣天
  禧后罢至元符初始召并用执政遂著为令
  长编通考曰恭考太祖南郊凡四自后宿斋朝享
  仪礼降赦率如初惟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先
  是大驾卤簿衣服旗帜止以五䌽绘画至是尽易
  以绣九年以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用申报谢乃幸
  西京以四月有事于南郊先是霖雨弥旬及赴斋
  宫之日云物晴霁观者如堵咸相谓曰我辈少逢
卷七十一 第 5a 页 WYG0611-0603c.png
  乱离不图今日复睹太平天子仪卫皆相对感泣
  又考卤簿凡四等大驾法驾銮驾黄麾仗大驾郊
  祀籍田荐献玉清昭应景灵宫用之
  按梁太祖始建都于汴然郊坛则在洛都开平二
  年十一月南郊帝自东京至洛都行礼自石桥备
  仪仗至郊坛三年正月以河南尹张宗奭为南郊
  大礼使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帝祀南郊初梁均王
  将郊祀于洛阳闻杨刘陷而止其仪物具在至是
卷七十一 第 5b 页 WYG0611-0603d.png
  张全义请上亟幸洛阳谒庙毕即祀南郊从之然
  则梁唐行郊祀皆在洛阳国初始作郊坛于国城
  南薰门外开宝九年诏曰定鼎洛邑我之西都燔
  柴泰坛国之大事今江表底定方内大同袛遹景
  灵用申报谢乃眷西顾郊兆存焉将饬驾以时巡
  躬展诚于阳位朕今幸西京以四月有事于南郊
  宜令有司各扬所职以是观之艺祖亲郊凡四独
  是岁行之于洛阳然凡郊必以阳至之月独是岁
卷七十一 第 6a 页 WYG0611-0604a.png
  以四月乃是行大雩之礼盖本非彝典帝以洛都
  元有郊兆是年又有欲徙都于洛之意故因西幸
  而特行其礼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十一月丙申郊奉太祖配
 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
 并以四祖迭配而太祖亲郊者四并以宣祖配上即
 位以宣祖太祖更配是年合祭天地始奉太祖升侑
 焉 雍熙元年郊扈蒙定礼奏言经曰严父莫大于
卷七十一 第 6b 页 WYG0611-0604b.png
 配天请以宣祖配天太祖配上帝乃用其议识者非
 之 淳化四年礼仪使苏易简上言按唐永徽中以
 高祖太宗同配上帝欲望亲祀郊丘奉宣祖太祖同
 配其常祀孟春祈谷孟冬神州季秋大享以宣祖崇
 配冬至圜丘夏至北郊孟夏雩祀以太祖崇配从之
淳化三年礼仪使言皇帝亲郊故事在京并去圜丘十
里内神祠及所过桥道并差官致祭而独遗太社太稷
文宣武成王等庙今请事出宫前一日遣官致祭从之
卷七十一 第 7a 页 WYG0611-0604c.png
至道三年十一月时真宗已即位有司上言冬至祀圜
丘孟夏雩祀夏至祭方丘请奉太宗配上辛祈谷季秋
大享明堂奉太祖配上辛祀感生帝孟冬祀神州地祇
奉宣祖配其亲郊圜丘奉太祖太宗并配诏可
大中祥符四年职方员外郎判太常礼院孙奭言准礼
冬至祀圜丘有司摄事以天神六百九十位从祀今惟
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位天皇大帝以下并不设
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于
卷七十一 第 7b 页 WYG0611-0604d.png
冬至恐未叶宜诏两制及崇文院详定翰林学士晁迥
等言按开宝通礼圜丘有司摄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
日月五星中外官众星总六百八十七位雩祀大享昊
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总十七位方丘祭皇地祇
配帝神州岳镇海渎七十一位今司天监所设圜丘雩
祀明堂方丘并十七位即是方丘有岳从祀圜丘无星
辰而反以人帝从祀参详故事实为阙典望如奭所请
以通礼神位为定其有增益者如后敕奏可
卷七十一 第 8a 页 WYG0611-0605a.png
景德三年崇文院检讨陈彭年言礼记月令正月天子
以元日祈谷于上帝注云为上辛祈谷郊祀昊天上帝
又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盖春气初至农事方
兴郊祀昊天以祈嘉谷故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矣
自晋泰始二年始用上辛不择立春之先后齐永明元
年立春前郊议者欲迁日王俭启云宋景平元年元嘉
六年并立春前郊遂不迁日其后吴操之又云应在立
春后然则左氏所记启蛰而郊乃三代彝章百王不易
卷七十一 第 8b 页 WYG0611-0605b.png
王俭所启郊在春前乃后世变礼经籍无闻载详月令
正月元日祈谷则明在正月之辛左氏启蛰而郊郊而
后耕则明在立春之后参较其义焕然无疑来年正月
十日立春三日上辛祈谷斯则袭王俭之末议违左氏
之明文礼有未安事当复古
乾兴元年真宗崩诏礼官定迁郊祀配帝乃请孟春上
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祇以太祖配孟夏雩祀冬至祀
昊天上帝夏至祭皇地祇以太宗崇配上辛祀感生帝
卷七十一 第 9a 页 WYG0611-0605c.png
以宣祖配季秋大享明堂以真宗崇配皇帝亲祀郊丘
以太祖太宗崇配奏可
 故事三岁一亲郊不郊辄代以他礼庆赏与郊同而
 五使皆辅臣不以官之高下天圣二年翰林学士领
 仪仗御史中丞领卤簿始用官次
天圣五年十一月癸丑郊以翰林学士宋绶摄太仆陪
玉辂上问仪物典故绶占对辨给因使绶集群官撰集
天圣卤簿图记上之礼仪使请郊后诣玉清昭应景灵
卷七十一 第 9b 页 WYG0611-0605d.png
宫诏郊前享景灵近臣奏告玉清昭应择日恭谢大礼
使王曾请节庙乐帝曰三年一享不敢惮劳也三献终
增礼生七人各引本宝太祝升殿彻豆三日又斋长春
殿谢玉清昭应宫
  沈氏笔谈曰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
  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享末乃事于南郊
  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
  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
卷七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1-0606a.png
  之先求其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
  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
  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
  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馀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
  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
  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享自此
  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
  杨氏曰愚按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疏引
卷七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1-0606b.png
  礼器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为證
  礼器注云鲁以周公之故得郊于上帝先有事于
  頖宫告后稷也夫有事谓告祭也郊事至重又尊
  祖以配天故先告于祖而受命焉乃卜日于祢宫
  自此以后散斋七日致斋三日斋戒以神明其德
  将以对越上帝此则古礼然也太祖皇帝乾德六
  年十一月初行郊祀先是十三日宿斋于崇元殿
  翼日赴太庙五鼓朝享礼毕质明乘玉辂赴南郊
卷七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1-0606c.png
  斋于帷宫十六日行郊祀礼夫五鼓朝享于太庙
  质明乘辂赴南郊斋于帷宫又二日而郊祀此则
  不拘古礼以义起之深得古人告祭于太庙之意
  而又不失乎致斋之严也其后有司建明或失其
  中仁宗天圣二年八月太常礼院上言南郊合行
  荐告之礼望降所用日诏将来玉清昭应宫景灵
  宫太庙同日行礼后五年礼仪使刘筠奏曰天圣
  二年南郊制度皇帝自大安殿一日之内数次展
卷七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1-0606d.png
  礼万乘之陟降为劳百执之骏奔不暇欲乞将来
  南郊礼毕别定日诣玉清昭应宫景灵宫行恭谢
  之礼夫刘筠之请盖欲避一日频并之劳也然荐
  告者郊前之礼也恭谢者郊后之礼也刘筠欲易
  郊前荐告之礼为郊后恭谢之礼盖亦以玉清昭
  应宫景灵宫非礼之正不欲指言其事故为是婉
  辞以达意也景祐五年十月侍讲贾昌朝言朝庙
  之礼本告以配天享侑之意合于旧典所宜奉行
卷七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1-0607a.png
  其景灵宫朝谒盖沿唐世太清宫故事有违经训
  固可改革欲望将来朝庙前未行此礼候郊礼毕
  诣景灵宫谢成如下元朝谒之仪所冀尊祖事天
  礼简诚至夫贾昌朝之说即刘筠之说也然刘筠
  之议婉而明不若贾昌朝之言严而正
  岳氏愧郯录曰珂前辨南北郊妄意以礼之大者
  与常礼异折衷古今以俟博识及考元丰六年十
  月庚辰太常丞吕升卿所奏则先庙后郊当时亦
卷七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1-0607b.png
  尝有议之者反覆其论可谓至当而迄不见用于
  时盖有弗便乎今虽欲力行不可得也珂故因是
  而发其馀论焉升卿之言曰近以郊祀致斋之内
  不当诣景灵宫及太庙朝享遂具奏伏闻止罢景
  灵宫诸处朝谒而天兴殿及太庙朝享如故臣伏
  以郊丘之祀国之大事有天下者莫重乎享帝臣
  历考载籍不闻为祀天致斋乃于其间先享宗庙
  者也独有唐天宝之后用田同秀之言立老子庙
卷七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1-0607c.png
  号曰太清宫是岁将行郊祀以二月辛卯先躬享
  焉祀用青词馈用素馔甲午又亲享于太庙丙申
  乃有事于南郊终唐之世奉而行之莫知其非虽
  论者以为失礼然考其初致斋之日乃辛卯享于
  太清宫至丙申殆且五日乃得雍容休息以见上
  帝也今陛下致斋三日其一日于大庆殿而用其
  二日三行礼焉古之大祀未有不斋三日而敢与
  神明交者故经曰斋三日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
卷七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1-0607d.png
  日伐鼓何居盖先王之于祭祀之斋如此其谨也
  今陛下行礼于天兴殿才斋一日尔其之太庙与
  郊宫也前祀之一日皆尝用之矣谓之一日之斋
  尚非全也夫用一日之斋以修大祀未见其可况
  非全日乎于以奉宗庙则斋之日不足于以事上
  帝则斋之仪不专陛下恭严寅畏三岁一修大礼
  将以受无疆之休其为致斋者乃如此殆未称昭
  事之意也今太庙岁有五大享皆如古矣又于郊
卷七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1-0608a.png
  祀复修遍享之礼此为何名乎论者曰宗庙之礼
  未尝亲行故因郊祀恭展荐献臣曰不然唐太宗
  时马周言曰陛下自践位宗庙之享未尝亲事窃
  惟圣情以乘舆一出所费无艺故忍孝思以便百
  姓遂俾唐史不书皇帝入庙何以示来叶良谓此
  也且人主于宗庙之享自当岁时躬修其事其不
  亲享者盖后世之失礼也今日必因郊礼以行之
  则义尤不可夫因者不致专之谓也七世圣神俨
卷七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1-0608b.png
  在清庙朝廷不特讲岁时亲行之礼而因以享之
  此非臣之所闻也臣愚以谓今郊礼宜如故事致
  斋于大庆殿二日径赴行宫其宫庙亲享并乞寝
  罢或车驾必欲至太庙即乞止告太祖一室以侑
  神作主之意彻去乐舞以尽尊天致斋之义其天
  兴朝享乞更不行请如新降朝旨俟礼毕而恭谢
  伏请继今日以往别修太庙躬祀之制岁五大享
  乘舆亲临其一焉仍望自今岁腊享为首于明年
卷七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1-0608c.png
  行春祠之礼礿与烝尝自次年以叙终之每遇行
  庙享之时则罢景灵宫一孟朝谒之礼庙享致斋
  乞于内殿出入如常仪如此则祀天享亲两得其
  当矣珂按先庙后郊苏文忠轼尝引书武成證为
  周礼而珂固疑其即变礼以为常矣升卿谓古之
  大祀未有不斋三日而敢与神交者考之武成厥
  四月丁未祀于周庙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虽礼之变犹必历三日而后柴望则升卿之言岂
卷七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1-0608d.png
  非明据然珂谓升卿之论庙享岁五大享而临其
  一乃杀礼也非备礼也行庙享之时则罢景灵宫
  一孟朝谒之礼庙享既与景灵宫迭用且致斋内
  殿出入如常仪乃常礼也非大礼也夫天地大祭
  也祖宗大祭也隆礼备物不可偏废其势必如仁
  宗祫享之制始合于礼之宜夫嘉祐之行祫也以
  代三年之郊也辂而斋冕而事门而肆𤯝皆郊制
  也前乎元年恭谢乎大庆后乎七年大享于明堂
卷七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1-0609a.png
  则四年之祫适三年之中也如升卿言是以常礼
  享祖宗而以大礼祀天地也若每岁而入庙又三
  岁而出郊礼有隆而无杀知其必不能也知乎此
  又益知乎南北郊之不可以兼举也分郊而祭舍
  升卿之说则太庙原庙之享不知其存乎否也苟
  存也则先南郊祀之先北郊则祀之祖宗之祭二
  而天地之祭一祖宗三岁而遍天地六岁而遍以
  卑踰尊不可也苟废也则原庙恭谢之制就可如
卷七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1-0609b.png
  升卿之说而太庙则不可以乏享也享不可以杀
  礼也是又于何时增此一郊邪其疏其数将于此
  乎益无统矣
  按三岁亲郊而所祭者凡三一日祀原庙二日祀
  太庙三日诣圜丘行礼此礼始于唐而宋因之杨
  氏所引刘筠贾昌朝之说则以为前二日之享庙
  告祭也岳氏所引吕升卿之说则以为前二日之
  享庙正祭也然以愚观之以为告祭则其礼太过
卷七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1-0609c.png
  以为正祭则其礼无名盖登极立太子册后上祖
  宗徽号之𩔖皆典礼之重大而希罕者若三岁一
  郊则事天之常礼耳今登极等告祭未尝亲行而
  独于三岁郊祀则亲举告礼此所谓太过也春礿
  夏禘秋尝冬烝三岁一祫五岁一禘皆历代相承
  宗庙之大祭今此诸祭未尝亲行而独于三岁郊
  祀之前特创一祭此所谓无名也盖近代以来天
  子亲祠其礼文繁其仪卫盛其赏赉厚故必三岁
卷七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1-0609d.png
  始能行之而郊祀所及者天地百神与所配之祖
  而已于宗庙无预故必假告祭之说就行亲祀宗
  庙之礼焉于事则简便矣谓之合礼则未也
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郊三圣并侑先是礼院言太祖
太宗真宗三庙皆万世不迁至于南郊以太祖定配二
宗迭配将来皇帝亲祠且请以三圣皆侑上显对越之
盛次伸遹追之感此后迭配还如前议岁时常祀则至
日圜丘仲夏皇地祇配以太祖孟春祈谷夏雩祀冬祭
卷七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1-0610a.png
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
真宗先是上亲制郊庙乐章二十一曲财成颂体告于
神明诏宰臣吕夷简等分造乐章参施群祀
 礼院言周官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说者以为
 祀昊天上帝亦然大次在坛壝外犹更衣幄小次在
 坛侧今所未行按魏武帝祠庙令降神讫下阶就蕞
 而立须奏乐毕似若不愆烈祖迟祭不速讫也故吾
 坐俟乐阕送神乃起耳然则武帝坐俟容须别设近
卷七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1-0610b.png
 次与周官义符请设小次于皇帝版位少东每献毕
 降坛若殿就小次俟终献彻豆复就版位其后有司
 又言郊庙樽罍数皆准古而不实三酒五齐明水明
 酒有司相承名为看器郊庙天地配位惟用祠祭酒
 分大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升止一樽酌献一樽饮
 福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罍有司取明水对明
 酒实于上樽礼官以为郑氏注周礼五齐三酒惟引
 汉时名酒拟之而无制造法乃仍旧用祠祭酒一等
卷七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1-0610c.png
 坛殿上下樽罍有司毋设空器并如唐制以井水代
 明水明酒正配位酌献饮福旧用酒二升者各增二
 升从祀神位用旧升数实诸樽罍
  岳氏愧郯录曰珂之仕中朝屡摄官涖祠祭每见
  樽彝之设五齐有其名而实无之惟将事则取具
  天府盖止一色公酝耳闻之容台吏樽羃之下率
  多空惟一樽仅寘杯勺以共祭他日又摄光禄丞
  得先祭赞阅视酒馔又摄太官令躬酌酒实爵得
卷七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1-0610d.png
  窥其中盖皆如言则其初点馔之际执事者徒再
  唱酒齐之目而已于以验其名殊而实一也尝读
  周礼正义颇疑酝法不明古制难复考之通鉴长
  编元丰六年十月甲申光禄卿吕嘉问言光禄掌
  酒醴祠祭樽罍相承用法酒库三色法酒以代周
  礼所谓五齐三酒恐不足以上称陛下崇祀之意
  近于法酒库内酒库以酝酒法式考之礼经五齐
  三酒今醅酒其齐冬以二十五日春秋十五日夏
卷七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1-0611a.png
  十日拨醅瓮而浮蚁涌于面今谓之拨醅岂其所
  谓泛齐邪接取拨醅其下齐汁与滓相将今谓之
  醅芽岂其所谓醴齐邪既取醅芽置篘其中其齐
  葱白色入焉今谓之带醅酒岂其所谓盎齐邪冬
  一月春秋二十日夏十日醅色变而微赤岂其所
  谓醍齐邪冬三十五日春秋二十五日外拨开醅
  面观之上清下沉岂其所谓沈齐邪今朝廷因事
  而酝造者盖事酒也今踰岁成熟蒸酝者盖昔酒
卷七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1-0611b.png
  也同天节上寿燕所供腊醅酒者皆冬醅夏成盖
  清酒也此皆酒非所谓齐也是知齐者因自然之
  齐故称名酒者成就而人功为多故享神以齐养
  人以酒窃恐典礼如此又司樽彝曰酝齐缩酌盎
  齐沈酌依经传则泛齐醴齐以事酒和之用茅缩
  酌其盎齐醍齐沈齐则以清酒和之不用茅缩酌
  如此则所用五齐不多而供具亦甚易盖酝酒料
  次不一此五种者成而皆自然伏望圣断以今之
卷七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1-0611c.png
  所造酒与典礼相详审或不至差谬乞自今年郊
  庙共奉上批嘉问论證似有理趣今宗庙所实樽
  彝酒齐未备就且如其说用之于理无害然则当
  时盖尝施用而又前乎庆历后乎大观皆经讲明
  具珂后记弥文祲容交举并修要必不废特建炎
  南渡之后有司失其职耳非故事也祖宗毖祀存
  古之意最为严重是说其有稽焉
  又曰庆历元年十月十五日同判太常寺吕公弼
卷七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1-0611d.png
  言按开元礼崇祀录昊天上帝皇地祇六樽太樽
  为上实以泛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
  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泛齐
  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泛齐牺
  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山罍为下
  实以清酒皆加明水明酒实于上樽五方北极天
  皇大帝神州地祇大明夜明太樽实以泛齐五星
  十二辰河汉象樽实以缇齐中官壶樽五方山林
卷七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1-0612a.png
  川泽唇樽并实以泛齐外官概樽五方邱陵坟衍
  原隰散樽并实以清酒众星散樽实以旨酒皆用
  明酒各实于上樽宗庙每室设斝彝黄彝著樽之
  上樽皆实以明水黄彝实郁鬯著樽实以醴齐又
  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郑康成云鉴𩔖取水者
  世谓之方诸取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臣谨
  以古制考五齐三酒即非难得之物将来郊庙祭
  享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樽罍仍命有司取
卷七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1-0612b.png
  明水对明酒实于上樽或阴鉴方诸之𩔖未能猝
  办请如唐制以井水代之下博士议而奏曰比郊
  庙祠祀坛殿上下所设樽罍惟酌献饮福二樽实
  以祠祭酒馀皆徒设器而不实以五齐三酒明水
  明酒诚于礼为阙然五齐三酒郑康成注周礼惟
  引汉时名酒拟之而无制造之法今欲仍旧用祠
  祭酒一等其坛殿上下樽罍有司不得更设空器
  其明水明酒并以井水代之其正配逐位酌献饮
卷七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1-0612c.png
  福旧用酒二升者各增二升从祀神位并用旧升
  数实诸樽罍配以明水明酒从之既曰从其请则
  自庆历以来虽欲用之而不能详其法矣此元丰
  吕嘉问之请所以有为而发也还考元丰元年七
  月二日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古之祭祀以五
  齐荐诸神以三酒酌诸臣其用不同今樽虽具均
  以法酒实之而无清浊厚薄之异是名物徒存而
  亡其实也再详五齐郑氏以为醴味与酒味异其
卷七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1-0612d.png
  馀四齐味皆似酒祭祀必用五齐者至恭不尚味
  而贵多品也若三酒则人所饮也事酒为有事而
  新作者即今卒造之酒昔酒久酝乃熟故名以昔
  二者色皆白清酒久于昔酒故色清而味厚欲令
  法酒库内酒坊以见造制逐色酒实之从之则三
  酒当时尚未备五齐固可从而知不知公弼之奏
  以后复曾讲明不礼文之所言乃在嘉问奏论五
  年之先则遐想中间酒齐酝法之不讲亦云久矣
卷七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1-0613a.png
  珂前记空樽似出有司之吝考之宣和三年七月
  二十二日尚书省言潭州奏春秋上丁释奠并祭
  社稷风雨师等合用樽齐酒醴政和中仪曹曹洪
  考三礼图樽受五斗之制遂每樽用其数以一岁
  计之至用酒六百六十八石委是虚费今在京释
  奠正配位每樽设酒二升从祀每位五合乞下诸
  路州军依此从之则在承平时樽已不盈矣庆历
  公弼之言有司相承名为看器则虽尽空其樽固
卷七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1-0613b.png
  无怪云宣和之有司犹有取于节今祠祭乃不然
  樽固皆有酒可实特先期缄瓶缶以均奉祠者台
  皂无遗焉是上不以费靳而下乃以私取不可之
  大者也
嘉祐七年春诏南郊奉太祖定配
 先是谏官杨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下礼院礼院言
 对越天地神无二主唐垂拱中始用三祖同配至开
 元亲享遂罢之皇祐诏书南郊三圣并侑后叠配未
卷七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1-0613c.png
 几复并侑为定制虽出孝思然颇违礼经下两制议
 从之
英宗治平二年合祭天地于南郊以太祖配故事皇帝
将就版位祠官回班向皇帝须就位乃复侍臣跪读册
至御名则兴至是诏以尊奉祠勿回班及兴时吕公著
摄太仆卿参乘为上言仁宗亲祠彻黄道以登虚小次
不入上皆循用之 正月上辛祈谷庆历用犊一羊二
豕二其日祀感生帝羊二豕二正配簠簋俎各增为二
卷七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1-0613d.png
前一日太祝读祝视祭玉馀如冬至摄事三献终礼生
引司天监罍洗升诣四方帝神位上香奠币爵并行一
献再拜复治平二年礼院言准閤门仪制祀天地致斋
皇帝不游幸作乐缘寿圣节在致斋内若用庆历元年
嘉祐七年元会例更用中辛当在十六日又十四日例
诣慈孝等寺集禧观行礼观灯作乐若遣官摄事无不
听乐元日朝会寿圣节多与上辛相近常改用中辛非
尊事天神之意嘉会合礼又不宜彻乐因诏遇元正御
卷七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1-0614a.png
殿圣节上寿虽在上辛祠官致斋日亦用乐大宴移日
或就赐
神宗熙宁元年诏令两制以上至台谏官与太常礼院
同详定今年冬至当与未当亲行郊礼
 翰林学士承旨王圭上议曰按王制丧三年不祭唯
 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传谓不敢以毕废尊也
 是则居丧而可得见天地也春秋僖公三十三年传
 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
卷七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1-0614b.png
 杜预以谓新主既特祀于寝则宗庙四时常祀自当
 如旧是则居丧而可得见宗庙也周公称商高宗谅
 闇三年不言子张疑之以问仲尼仲尼答云何必高
 宗古之人皆然高宗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闇三年
 者杜预又谓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既葬而服除
 谅闇以居心丧不与士庶同礼也然则服除之后郊
 庙之祭可勿举乎南齐以前人君嗣位或仍前郊之
 年或别自为郊下有司议而王俭乃援晋宋以来皆
卷七十一 第 27a 页 WYG0611-0614c.png
 改元即郊而不用前郊之年自汉文以来皆即位而
 谒庙至唐德宗以后亦踰年而行郊况本朝景德二
 年真宗居明德皇太后之丧既易月而服除明年遂
 享太庙而合祀天地于圜丘伏请皇帝将来冬至躬
 行郊庙之礼其服冕车辂仪物音乐缘神事者皆不
 可废诏恭依典礼其车服仪物除神事外令太常礼
 院详定以闻礼院看详欲乞除郊庙及景灵宫礼神
 用乐外所有卤簿鼓吹及楼前宫架诸军音乐皆备
卷七十一 第 27b 页 WYG0611-0614d.png
 而不作其逐处警场止鸣金钲鼓角从之
十一月帝斋于郊宫罢临观阙不幸苑囿
 故事车驾至青城少休即召从臣幸后苑阅水嬉复
 登端门观太常警严至是帝精意奉祠悉罢游观遂
 减彻门阙亭苑省草木禽兽千七百馀事至十年又
 罢去寝殿后至宝华门花砖砌道著为定制
七年中书门下言准诏参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请
大内门曰泰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
卷七十一 第 28a 页 WYG0611-0615a.png
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后三门曰拱极内门里东侧门
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殿
前东西门曰左右嘉德便殿曰熙成后园门曰宝华从
之先时青城殿宇门名每郊命学士院撰进至是著为
定式学士院更不撰进
  杨氏曰愚按注疏云斋于路寝之室唐礼散斋于
  别殿致斋二日于太极殿又一日于行宫国朝冬
  祀天礼惟太祖皇帝乾德六年十一月之礼可为
卷七十一 第 28b 页 WYG0611-0615b.png
  后世不易之法其后有司建明非一大概宿斋三
  日内一日于大庆殿一日于太庙一日于青城高
  宗中兴之后检会熙宁在京青城内殿宇门名如
  曰泰禋曰承和之𩔖悉遵旧式其制可谓周备矣
  然令仪銮司预先体仿青城制度绞缚其行事执
  事陪祠官宿斋幕次亦随宜绞缚又何其简略也
  元丰四年十月八日礼官言古之王者行则严舆
  卫处则厚宫阙所以示威重备非常也故周礼王
卷七十一 第 29a 页 WYG0611-0615c.png
  会同则为壝宫食息则设帷宫汉祀甘泉则有竹
  宫至于江左亦有瓦殿本朝沿唐旧制亲祠南郊
  行宫独设青城幔殿宿者有风雨之忧而又无望
  祭之位且青城之费岁以万数臣等欲乞仿青城
  之制创立斋宫一劳而省重费或遇风雨可以行
  望祭之礼诏送太常礼院候修尚书省了日取旨
  是神宗皇帝有意乎立斋宫矣但以修尚书省未
  毕而犹有所待也其后哲宗皇帝既建斋宫谓臣
卷七十一 第 29b 页 WYG0611-0615d.png
  下曰三岁一郊青城之费缣帛三十馀万工又倍
  之易以屋室一劳永逸所省多矣又徽宗皇帝修
  建南北郊斋宿宫殿南郊曰斋宫北郊曰帷宫有
  司请曰事体如一而名称不同宜并称斋宫从之
  祖宗典故粲然可考今青城制度尚沿袭旧例而
  未革盍亦推广祖宗之意立为斋宫无事则严其
  扃鐍以待乘舆致斋之日而居焉暂劳而永逸一
  也宿者无风雨之忧或遇风雨则可以行望祭之
卷七十一 第 30a 页 WYG0611-0616a.png
  礼二也事有关系甚重循习甚久断然在所当革
  而无疑者其此之谓乎
  按会要载中书门下奏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
  其事在熙宁七年然杨氏所云元丰四年礼官请
  创立斋宫诏候修尚书省了日取旨则知斋宫元
  丰时尚未建而熙宁七年所奏定殿宇之名乃幔
  殿也然神宗即位初郊斋于郊宫罢临观阙不幸
  池苑遂减彻亭苑省草木禽兽千七百馀事以是
卷七十一 第 30b 页 WYG0611-0616b.png
  观之则知青城行宫苑囿游观之所毕备而独未
  建斋殿诚为阙典
元丰六年冬至郊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始罢合祭不
设皇地祇位
 先是枢密院陈襄等详定郊庙礼文上言曰伏承圣
 意以天地合祭于圜丘为非典礼之正诏令更定臣
 谨按周礼大司乐以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圜
 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函钟为宫夏日至于泽中
卷七十一 第 31a 页 WYG0611-0616c.png
 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祭地祇夫祀必以冬日至者以
 其阳气来复于上天之始也故宫用夹钟于震之宫
 以其帝出乎震也而谓之圜钟者取其形以象天也
 三一之变(圜钟为宫三变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各一变)合阳奇之数
 也祭必以夏日至者以其阴气潜萌于下地之始也
 故宫用林钟于坤之宫以其万物致养于坤也而谓
 之函钟者取其容以象地也四二之变(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
 (为徵南吕为/羽各二变)合阴偶之数也又大宗伯以禋祀实柴
卷七十一 第 31b 页 WYG0611-0616d.png
 槱燎祀其在天者而以苍璧礼之以血祭沈狸副辜
 祭其在地者而以黄琮礼之皆所以顺其阴阳辨其
 时位仿其形色此二礼之不得不异也故求诸天而
 天神降求诸地而地祇出得以通精诚而逆福釐以
 生烝民以阜万物此百王不易之礼也去周既远先
 王之法不行汉元始中奸臣妄议不原经意附会周
 官大合乐之说谓当合祭平帝从而用之故天地共
 犊礼之失自此始矣由汉历唐千有馀年之间而以
卷七十一 第 32a 页 WYG0611-0617a.png
 五月亲祠北郊者惟四帝而已如魏文帝之太和周
 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睿宗之先天皆希阔
 一时之举也然而随得随失卒无所定垂之本朝未
 遑釐正恭惟陛下恢五圣之述作举百王之废坠臣
 以谓既罢合祭则南北二郊自当别祀伏望陛下每
 遇亲祠之岁先以夏日至祭地祇于方丘然后以冬
 日至祀昊天于圜丘此所谓大者正也然议者或谓
 先王之礼其废已久不可复行古者斋居近(古者致/斋路寝)
卷七十一 第 32b 页 WYG0611-0617b.png
 仪卫省用度约赐予寡故虽一岁遍祀而国不费人
 不劳今也斋居远仪卫繁用度广赐予多故虽三岁
 一郊而犹或惮之况一岁而二郊乎必不获已则三
 年而迭祭或如后汉以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
 郊或如南齐以上辛祀昊天而次辛瘗后土不亦可
 乎臣窃谓不然记曰祭不欲疏疏则怠夫三年迭祭
 则是昊天大神六年始一亲祀无已怠乎记曰大事
 必顺天时二至之郊周公之制也舍是而从后王之
卷七十一 第 33a 页 WYG0611-0618a.png
 失可谓礼欤彼议者徒知苟简之便而不睹尊奉之
 严也伏惟陛下鉴先王已行之明效举旷世不讲之
 大仪约诸司仪卫而幸祠宫均南郊之赐予以给卫
 士蠲青城不急之务损大农无名之费使臣得以讲
 求故事参究礼经取太常仪注之文以正其讹谬稽
 大驾卤簿之式以裁其繁冗惟以至恭之意对越大
 祇以迎至和格纯嘏庶成一代之典以示万世
 又曰臣某等恭惟本朝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祭地北
卷七十一 第 33b 页 WYG0611-0618b.png
 郊每岁行之皆合于古犹以有司摄事为未足以尽
 志于是三年一郊而亲行之夫三年一郊而亲行之
 盖所谓因时制宜者也施之于今诚不可易惟合祭
 之礼在所当正礼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
 于泮宫所以然者告祖为配之谓也又曰晋人将有
 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
 有事于配林所以然者先卑后尊之谓也臣等推古
 以知今推诸侯以知天子欲乞每遇亲郊七日戒之
卷七十一 第 34a 页 WYG0611-0618c.png
 后三日宿之时宿太庙以告宿北郊以祭宿南郊以
 祀所以先太庙者告祖为配也所以先北郊者先卑
 后尊也虽然自北郊至南郊相去为远则中道不可
 以无舍请为帷宫止而后进如允所奏乞下有司施
 行(礼后汉因祠南郊即祠北郊明堂世祖庙及太庙/谓之五供唐因祠南郊即祠太清宫及太庙谓之)
 (三大礼本朝三岁郊祠必先景灵宫及太庙盖因前/制然每岁夏至于北郊自有常祠祀兼常岁有司摄)
 (事于南郊亦不合祭天地其合祭之意止缘亲祠欲/遍及尔若以亲祠欲遍及之则因南郊同时告祭北)
 (郊自因旧仪亦不背违礼意近/于可行伏乞更赐参酌施行)于是诏礼官讲求翰
卷七十一 第 34b 页 WYG0611-0618d.png
 林学士张璪以为冬至祀天夏至祀地不易之理今
 祀地欲改用他月无所据依必不得已宜于郊祀之
 岁夏至之日盛礼容兴乐舞一如南郊之仪命宰摄
 事而王存曾肇言今北郊常差中书门下官乃冢宰
 之任乐舞之𩔖亦开元开宝旧礼所载特近世废阙
 二者皆有司摄事常行之典未足以代亲祠之重恐
 于父天母地之文有所未顺判太常寺陈荐言议者
 以天地合祭始于王莽故欲罢之臣按周颂昊天有
卷七十一 第 35a 页 WYG0611-0619a.png
 成命郊祀天地也汉郊祀歌曰惟泰元尊媪神蕃釐
 泰元天也媪神地也又曰涓选休成天地并况此天
 地同祀可以概见恐非自王莽始也议者又谓方丘
 之祀盛夏不躬行宜选冢宰摄祀亦恐未必合古然
 终不若天地合祭也乞且循旧制知礼院曾肇言今
 冬至若罢合祭而夏至又使有司行事则于父母天
 地之义若有隆杀愿陛下遇亲祠南郊之岁以夏至
 日躬款北郊以合先王之制遂诏罢南郊合祭亲祠
卷七十一 第 35b 页 WYG0611-0619b.png
 北郊并依南郊仪如不亲祠上公摄事
自元丰元年上命枢密直学士陈襄等详定郊庙奉祀
礼文大正历代典礼之失至是岁亲祀圜丘始用新仪
(国朝亲郊止服衮冕至是稽/古始加服大裘而被以衮冕)
 详定礼文所议礼记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祭
 天地之牛角茧栗配位亦特牲书曰用牲于郊牛二
 是也宋朝仪注昊天上帝皇地祇太祖皇帝之位各
 设三牲俎非尚质贵诚之义请亲祠圜丘方泽正配
卷七十一 第 36a 页 WYG0611-0619c.png
 皆用犊不设羊豕俎及鼎匕有司摄事亦如之郊之
 祭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椫用白木以素为质
 今郊祀簠簋樽豆皆非陶又用龙杓未合礼意请圜
 丘方泽正配位所设簠簋樽豆改用陶器仍以椫为
 杓祀天之有禋柴犹祭地之有瘗血享庙之有祼鬯
 皆歆神之始非谓于祭之末燔烧胙馀也至后世之
 燔瘗牲币于祭末而不知致神于其始则是备于后
 而阙于先也请南北郊先行升禋瘗血之礼至荐奠
卷七十一 第 36b 页 WYG0611-0619d.png
 礼毕即如旧仪于坛坎燔瘗牲币北郊祭皇地祇及
 神州地祇当为坎瘗埋今乃建坛燔燎祝版考先儒
 所说地祇即无槱燎之文请祭皇地祇祝版牲币并
 瘗于埳不设燎坛熙宁祀仪惟昊天上帝皇地祇高
 禖燔瘗犊首自感生帝神州地祇而下皆不燔瘗牲
 体殊不应礼又按周礼羊人祭祀割羊牲登其首礼
 记曰升首报阳也首为阳则胁与髀为阴可知矣报
 阳宜以阳报阴宜以阴各从其𩔖也请自今昊天上
卷七十一 第 37a 页 WYG0611-0620a.png
 帝感生皆燔牲首以报阳皇地祇神州地祇太社太
 稷凡地祇之祭皆瘗牲之左髀以报阴凡荐享太庙
 皆升首于室
 又曰臣等见亲祠南郊仪注并云祀前三日仪銮司
 铺御座黄道褥谨按唐故事郊坛宫庙内壝及殿庭
 天子步武所及皆设黄道褥坛上立位又施赤黄褥
 将有事命撤之武德正观之制用紫至德以来用黄
 开元礼开宝通礼郊庙并不设黄道褥太常因革礼
卷七十一 第 37b 页 WYG0611-0620b.png
 曰旧制皇帝升坛以褥藉地象天黄道太祖命撤之
 设拜于地和岘乞宣付史馆天圣二年仪注又增设
 郊坛壝门道北御座黄道褥康定初有司建议谓配
 帝褥用绯以示损于天地而自小次之前至坛上诸
 位其道褥以黄盖非典礼是岁有诏自小次至坛下
 撤黄道臣等伏详礼记郊祭之日泛埽反道郑氏注
 谓刬令新土在上也其藉神席天地尚质则用蒲越
 藁秸宗庙尚文则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
卷七十一 第 38a 页 WYG0611-0620c.png
 黼纯而已天子受胙乃有席周礼司几筵所谓胙席
 是也今来郊坛黄道褥欲更不设又言臣等看详周
 官外祀皆有兆域盖设一壝而已后世因之稍增其
 制东汉坛位天神从祀者甚众至一千五百一十四
 神故外设重营以为等限日月在中营内南道而北
 斗在北之西至于五星中宫宿之属则其位皆中营
 二十八宿外宫星之属则其位皆外营然则为重营
 者所以等神位也唐因齐隋之制设为三壝天神列
卷七十一 第 38b 页 WYG0611-0620d.png
 位不出内壝而御位特设于坛下之东南若夫公卿
 分献文武从祀与夫乐架馔幔则皆在中壝之内而
 大次之设乃在外壝者所以序祀事也盖古者神位
 寡祀事简故兆守有域以为遮列厉禁而已后世神
 位既众祀事亦繁故为三壝以严内外之限国朝郊
 祀坛域率循唐制虽仪注具载圜丘三壝每壝三十
 五步而有司乃以青绳代内壝诚不足以等神位序
 祀事严内外之限也伏请除去青绳如仪注为三壝
卷七十一 第 39a 页 WYG0611-0621a.png
 从之
哲宗元祐七年亲郊诏今岁圜丘宜依熙宁十年故事
设皇地祇位以申始见之礼候亲祠北郊依元丰六年
五月八日指挥
 南郊卤簿使兵部尚书苏轼奏臣谨按汉成帝郊祠
 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车间时扬
 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而上
 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妇女不当与斋祠之间也
卷七十一 第 39b 页 WYG0611-0621b.png
 臣今备位夏官职在卤簿准故事郊祀既成乘舆还
 斋宫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还内然后
 后妃之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祀事未毕
 而中宫掖庭得在勾陈豹尾之间乎窃见二圣崇奉
 大祀严恭寅畏度越古今四方来观莫不悦服今车
 驾方宿斋太庙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道乱行臣
 愚窃恐于观望有损不敢不奏乞赐约束仍乞取问
 随行合干勾当人施行取进止时轼为卤簿使𨗳驾
卷七十一 第 40a 页 WYG0611-0621c.png
 内中朱红车子十馀辆有张红盖者争道乱行于乾
 明寺前轼于车中草此奏奏入上在太庙驰遣人以
 疏白太皇太后明日中使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
 自皇后以下皆不复迎谒中道
 先时元祐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祇命尚书右丞许
 将摄事将言王者父天母地三岁冬至天子亲祠遍
 享宗庙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泽之祭乃止遣上公则
 皇地祇遂永不在亲祠之典此大阙礼望博诏儒臣
卷七十一 第 40b 页 WYG0611-0621d.png
 讲求典故明正祀典为万世法诏礼部太常寺及两
 省侍从官集议以闻于是翰林学士兼侍读顾临等
 八人请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将来亲行北郊之
 礼则合祭可罢临与祖禹又言天地特祭经有明文
 然自汉以来千有馀年不能行之矣宋兴一祖六宗
 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郊耳去所
 易而就所难虚地祇之大祭失今不定后必悔之吏
 部侍郎范纯礼彭汝砺户部侍郎范子奇礼部侍郎
卷七十一 第 41a 页 WYG0611-0622a.png
 曾肇刑部侍郎王觌丰稷权知开封府韩宗道枢密
 都承旨刘安世中书舍人孔武仲陈轩太常少卿盛
 陶宇文昌龄侍御史王畏监察御史董敦逸黄庆基
 左司谏虞策礼部郎中孙路员外郎欧阳棐太常丞
 韩治博士朱彦宋景年阎本等二十二人皆主北郊
 之议而武仲又请以孟冬纯阴之月诣北郊亲祠如
 神州地祇之祭杜纯议请南郊之岁设望祠位于苑
 中置权火夏至命上公摄事每献举权火诏依王钦
卷七十一 第 41b 页 WYG0611-0622b.png
 臣议宜如祖宗故事并祭天地一次汝砺肇复上疏
 论合祭非是文多不载九月三省上顾临等议太皇
 太后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吕大防言国朝以来大
 率三岁一亲郊并祭天地宗庙因行赦宥颁赏军士
 遂以为常今诸儒献议欲南郊不设皇地祇位惟祭
 昊天上帝于祖宗之制未见其可苏辙曰自熙宁十
 年神宗皇帝亲祠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年矣皇帝
 即位又已八年未尝亲见地祇乃朝廷阙典不可不
卷七十一 第 42a 页 WYG0611-0622c.png
 正范百禄言圜丘无祭地之礼记曰有其废之莫可
 举也先帝所废稽古据经未可轻改大防又言先帝
 因礼文所建议遂令诸儒议定北郊祀地之礼然未
 经亲行今皇帝临御之始当亲见天地而地祇之位
 独不设恐亦未安况本朝祖宗以恩霈四方庆赉将
 士非三岁一行则国力有限今日宜为国事勉行权
 制俟异时议定北郊制度及太庙享礼行之未晚太
 皇太后以吕大防之言为是苏颂郑雍皆以古者人
卷七十一 第 42b 页 WYG0611-0622d.png
 君嗣位之初必郊见天地今皇帝初郊而不祀地恐
 未合古乃下诏曰国家郊庙特祀祖宗以来命官摄
 事则三岁一亲郊则先享清庙冬至合祭天地于圜
 丘元丰间有司援周制以合祭不应古义先帝乃诏
 定亲祠北郊之仪未之及行是岁郊祀不设皇地祇
 之位而宗庙之享率如权制朕方修郊见天地之始
 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宁十年故事设皇地祇位以
 严并况之报厥后躬行方泽之祀则修元丰六年五
卷七十一 第 43a 页 WYG0611-0623a.png
 月之制俟郊礼毕集官详议典礼以闻
 礼部尚书苏轼言恭睹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庙神
 祇享答实蒙休应然则圜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不
 宜复有改更窃惟议者欲变祖宗之旧圜丘祀天而
 不祀地不过以谓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阳位也夏
 至祀地于北郊阴时阴位也以𩔖求神则阳时阳位
 不可以求阴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上帝则天
 地百神莫不从祀古者秋分夕月于西郊亦可谓阴
卷七十一 第 43b 页 WYG0611-0623b.png
 时阴位矣至于从祀上帝则冬至而祀月于南郊议
 者不以为疑今皇地祇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圜丘独
 以为不可则过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
 山川遍于群神舜之受禅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群神
 莫不毕告而独不告地祇岂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
 戌柴望柴祭上帝也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间自上帝
 而及山川必无南北郊之别也而独略地祇岂有此
 理哉臣以此知古者祀上帝并祀地祇矣何以明之
卷七十一 第 44a 页 WYG0611-0623c.png
 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
 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之丰年秋冬报也曰秋冬
 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祭而皆歌昊天有成命
 也是大不然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歌于秋可也歌于冬亦可也昊天成命之诗曰昊天
 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
 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以告神
卷七十一 第 44b 页 WYG0611-0623d.png
 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于北
 郊独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哉臣以知周之世祀
 上帝则地祇在焉歌天而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
 序曰郊祀天地也议者乃谓合祭天地始于王莽以
 为不足法臣窃谓礼当论其是非不当以人废光武
 皇帝亲诛莽者也尚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谨按后汉
 书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为圜丘八阶
 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世合
卷七十一 第 45a 页 WYG0611-0624a.png
 祭天地之明验也又按水经注伊水东北至洛阳县
 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为圜丘坛八阶中
 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天地之明验
 也唐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氏禘黄帝
 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有禘也
 禘于庙则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祇群望皆
 合食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之大祭非常祀也
 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
卷七十一 第 45b 页 WYG0611-0624b.png
 祭矣时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曾言为然明皇天宝
 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亲朕不亲祭礼将
 有阙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合祭是月二十日合祭天
 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圜丘皆合祭此则唐世合祭
 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地盖以
 为用周礼也臣请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一岁祀
 天者三明堂享帝者一四时迎气者五祭地者二享
 宗庙者四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日夕月
卷七十一 第 46a 页 WYG0611-0624c.png
 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𩔖亦皆亲祭此周
 礼也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先享
 宗庙乃祀天地自真宗以来三岁一郊必先有事景
 灵宫享太庙乃祀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周之礼亲
 祭如彼其多而岁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亲祭如
 此其少而三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
 出入仪物不繁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在大门
 之内朝诸侯出爵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
卷七十一 第 46b 页 WYG0611-0624d.png
 所治不过王畿千里唯以斋祭礼乐为政事能守此
 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
 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于上机务之繁亿万倍于
 古日力有不能给自秦汉以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
 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之简易也今之所行
 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二日而告原庙
 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而肆赦非周礼也优赏
 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荫补亲
卷七十一 第 47a 页 WYG0611-0625a.png
 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以下至百官皆有赐赉非
 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祇则曰周礼不当祭于
 圜丘此何义也哉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
 官摄祭亦有故事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
 王不与祭祀则摄位郑氏注曰王有故则代行其祭
 事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
 摄事非安吉之礼后世人主不能岁岁亲祭故命有
 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若亲郊之岁遣官摄事是无
卷七十一 第 47b 页 WYG0611-0625b.png
 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又必曰省去繁文末节则
 一岁可以再郊臣将应之曰古者以亲郊为常礼故
 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繁文有不能省也若
 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陛下自宫入庙自庙
 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兵暴露于道
 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王者父事
 天母事地不可偏异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于父母
 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乎国
卷七十一 第 48a 页 WYG0611-0625c.png
 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能岁岁
 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给
 今三年一郊倾竭帑藏犹恐不足郊赉之外岂有复
 加若一年再赏国力将何以给分而与之人情岂不
 失望议者必又曰三年一祀天又三年一祭地此又
 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已为疏阔若独祭地而不
 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有六年一祀
 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远神祇必
卷七十一 第 48b 页 WYG0611-0625d.png
 不顾享非所以为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十
 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举事
 之患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议此者为欲举从
 周礼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
 礼之经邪变礼之权邪若变礼从权而可则合祭圜
 丘何独不可乎十月亲祭地十一月亲祭天先地后
 天古无是礼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未免也
 议者必又曰当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于方泽上不
卷七十一 第 49a 页 WYG0611-0626a.png
 亲郊而通权火天子于禁中望祀此又非臣之所知
 也书之望秩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
 四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见地而云
 望祭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者合祭可否之决
 也夫汉之郊礼尤与古戾唐亦不能如古本朝祖宗
 钦崇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圜丘方泽皆
 亲祭之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古今上合
 典礼下合时宜较其所得已多于汉唐矣天地宗庙
卷七十一 第 49b 页 WYG0611-0626b.png
 之祭皆当岁遍今不得岁遍是故遍于三年当郊之
 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大礼是故遍于三日此
 皆因时制宜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并祀不失亲
 祭而北郊则必不能亲往二者孰为重乎若一年再
 郊而遣官摄事是长不亲事地也三年间郊当祀地
 之岁而暑雨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天地皆不亲
 祭也夫分祀天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愿陛下谨守
 太祖建隆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易郊祀庙享以敉
卷七十一 第 50a 页 WYG0611-0626c.png
 宁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议如有异论
 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合周礼下
 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但执周礼更不论今可与
 不可施行所贵严祀大典以时决定取进止贴黄称
 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太庙亦
 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者或亦
 以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按武王克商丁未祀周庙庚
 戌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之礼也
卷七十一 第 50b 页 WYG0611-0626d.png
 初诏议北郊典礼苏轼主合祭之说从之者五人刘
 安世主分祭之说从之者四十人又有三人欲于十
 月以神州地祗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祀又有一人欲
 上不亲祠而通爟火天子于禁中望拜既而朝廷复
 送下三状再令详定安世复议略云苏轼谓合祭圜
 丘于礼为得不可复改臣等谨按周礼天子亲祀上
 帝凡九国朝三岁一郊固已疏阔岂可因循谬误不
 加考正古者求神以𩔖天阳物也地阴物也岁月日
卷七十一 第 51a 页 WYG0611-0627a.png
 时方位牲器乐舞皆从其𩔖今议者于圣人成法则
 弃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至引夫妇同牢私亵
 之语黩乱天地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诗以为證臣等
 切详此诗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序乃后儒之辞亦
 谓成周之世圜丘方泽各歌此诗以为乐章耳如潜
 之序曰季冬献鱼春荐鲔也丰年之序曰丰年秋冬
 报也噫嘻之诗曰春夏祈榖于上帝也如此之𩔖不
 知为一祭邪抑二祭邪若郊祀赐予乃五代姑息之
卷七十一 第 51b 页 WYG0611-0627b.png
 弊法圣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为二何所不可议
 者乃欲因此造为险语以动上听又引祸福殃咎之
 说劫持朝廷必欲从已甚无谓也大抵臣等所守乃
 先王之正礼而苏轼之议皆后世之便宜权之与正
 决不可合伏望圣慈详审其当上以体神考之志下
 以正千载之惑岂胜幸甚方送同议官签书其徒驰
 告轼曰若刘承旨议上决恐难答时苏辙为门下侍
 郎遂白辙令请降旨罢议安世议状竟不得上
卷七十一 第 52a 页 WYG0611-0627c.png
绍圣元年诏罢合祭天地自今因大礼之岁以夏至之
日躬祭地祇于北郊应缘祀事仪物及坛壝道路帷宫
等宜令有司参酌详具以闻盖用蔡京等议然北郊亲
祠终帝世未克举云(详见祀/后土门)
 左司员外郎曾旼言周人以气臭事神近世易之以
 香按何佟之议以为南郊明堂用沉香本天之质阳
 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馥今令
 文北极天皇而下皆用湿香至于众星之位香不复
卷七十一 第 52b 页 WYG0611-0627d.png
 设恐于义未尽礼部太常寺议众星随其方色用币
 每陛各设香从之
 
 
 
 
 
 文献通考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