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a 页 WYG0605-04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一百八十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州郡十
古兖州
灵昌七县
濮阳五县
济阳五县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b 页 WYG0605-0474b.png
魏郡十县
博平六县
东平五县
平原七县
乐安五县
景城十二县
清河九县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a 页 WYG0605-0474c.png
古兖州
禹贡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
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
厥土黑坟
其草繇其木条浮于济漯达于河
浮于汶达于济舜置十二
牧兖其一也周礼职方曰河东曰兖州其山岱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b 页 WYG0605-0474d.png
薮曰大野川曰河泲𥧲曰卢潍
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畜
宜六扰谷宜四种盖以兖水为名又兖之为
言端也信也端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其在天文
营室东壁则卫之分野
兼得魏宋齐赵之交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3a 页 WYG0605-0475a.png
秦平天下置郡此为东郡
砀郡之东北境齐郡之北境钜
鹿上谷二郡之东境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兖
州后汉并因前代魏晋亦置兖州
永嘉之后陷于石勒宋武平河南又得
其地置兖州
宋末其地入后魏
自后分割不可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南道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3b 页 WYG0605-0475b.png
灵昌郡
滑州其地古豕韦氏之国
春秋时属卫战国亦属卫其西境属魏秦二汉
置东郡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武平河南置兖州以为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4a 页 WYG0605-0475c.png
边镇后属后魏
亦为东郡隋初置杞
州后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寻废兖州置东郡大唐复为
滑州或为灵昌郡领县七 白马
酸枣
胙城
灵昌韦城卫南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4b 页 WYG0605-0475d.png
匡城
濮阳郡
濮州颛顼及昆吾氏之墟也故谓之帝丘
春秋及战国初为卫国之都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5a 页 WYG0605-0476a.png
后为宋所侵尽亡其邑独有濮阳秦灭濮阳置东郡
二汉属东郡济阴二郡地晋分置济阳郡濮阳国兼置
兖州后魏为濮阳郡后周因之隋文帝初郡
废后置濮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分入东郡东平济北
三郡大唐复置濮州或为濮阳郡领县五 鄄城
雷泽
临濮范
濮阳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5b 页 WYG0605-0476b.png
济阳郡
济州战国初齐卫之境秦属东郡汉末属东郡泰
山二郡地后汉属东郡及济北国晋为济北国宋为济
北郡后魏因之隋初置济州炀帝初复为济北郡大唐
武德四年平王充改为济州或为济阳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6a 页 WYG0605-0476c.png
领县
五 卢
平阴
阳谷东阿
长清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6b 页 WYG0605-0476d.png
魏郡
魏州夏观扈之国春秋晋地战国时属魏秦
属东郡二汉属魏东二郡地魏分置阳
平郡晋因之宋文帝置东阳平郡后魏因之后周置魏
州隋改为武阳郡大唐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置魏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7a 页 WYG0605-0477a.png
州龙朔二年改为冀州仍置大都督府
寻复旧
或为魏郡领县十 贵乡
元城
馆陶临黄莘
魏顿丘
昌乐
朝城 冠氏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7b 页 WYG0605-0477b.png
博平郡
博州春秋时齐之西界聊摄地也战国时为卫
齐赵三国之交秦属东郡汉为东郡平原清河三郡境
后汉属东郡平原二郡地晋属平原国宋分置魏郡后
魏因之其后置南冀州隋初废后置博州炀帝初州废
以其地属武阳郡大唐复置博州或为博平郡领县六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8a 页 WYG0605-0477c.png
聊城博平
高唐清平堂邑武
水
东平郡
郓州春秋时为鲁之附庸须句国也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8b 页 WYG0605-0477d.png
战国时属宋秦属砀郡汉属东郡东平国地后为东
平国晋宋后魏并因之后周宣帝置鲁州寻废隋文帝
置郓州炀帝初为东平郡大唐为郓州或为东
平郡领县五 须昌
钜野
寿张
郓城宿城
平原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9a 页 WYG0605-0478a.png
德州春秋及战国皆属齐秦置齐郡汉高帝分
置平原郡后汉因之晋为平原国宋为平原郡后魏后
周并为平原郡隋初废后置德州炀帝初复为平原郡
大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置德州其后或为平原郡
领县七 安德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9b 页 WYG0605-0478b.png
安陵平原蓨
平昌将陵长河
乐安郡
棣州春秋战国属齐秦为齐郡之地汉属平原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0a 页 WYG0605-0478c.png
渤海千乘三郡地后汉为平原郡乐安国地晋为乐安
乐陵二国地宋为乐陵郡后魏又为乐陵乐安二郡地
隋属渤海郡大唐武德四年又分置棣州或为乐安郡
领县五 厌次啇河阳信
渤海 蒲台
景城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0b 页 WYG0605-0478d.png
沧州春秋战国时为齐赵二国之境秦钜鹿上
谷二郡地汉高帝置渤海郡后汉因之晋亦然宋文帝
置乐陵郡孝武分置渤海郡后魏因之太武帝初改渤
海郡为沧水郡孝文帝时复旧至孝明帝分瀛冀二州
置沧州及浮阳乐陵安德三郡隋初郡废后以其地置
棣州炀帝改为沧州寻为渤海郡大唐为沧州或为景
城郡领县十二 清池长芦乐陵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1a 页 WYG0605-0479a.png
盐山
景城弓高饶安南皮
东光临津 鲁城无棣
清河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1b 页 WYG0605-0479b.png
贝州兖冀二州之域
春秋时属齐其后属晋七国时
属赵秦为钜鹿郡汉分置清河郡后汉为清河国晋因
之后魏北齐并为清河郡后周因之兼置贝州隋初郡
废炀帝初复置清河郡而州废大唐为贝州或为清河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2a 页 WYG0605-0479c.png
郡领县九 清河清阳
武城
漳南
临清经城夏津 宋城
历亭
风俗
兖州旧疆界于河济地非险固风杂数国
秦汉以降政理混同人情朴厚俗有儒学及西晋之末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2b 页 WYG0605-0479d.png
为战争之地三百年间伤夷经甚自宇内平一又如近
古之风焉
古青州
北海七县
济南八县
淄川五县
高密四县
东莱四县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3a 页 WYG0605-0480a.png
东牟四县
安东府
古青州
禹贡曰海岱惟青州
嵎夷既略潍淄
其道
厥土白坟海濒广潟莱夷
作牧舜分青州为营州皆置牧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3b 页 WYG0605-0480b.png
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
益大周礼职方曰正东曰青州其山曰
沂薮曰孟猪
川曰淮泗浸曰沂沭其
利蒲鱼民二男二女畜宜鸡狗谷宜稻麦盖以土居少
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在天官虚危则齐之分野
秦平天下置郡此为齐郡
琅琊之东境辽东秦乱项羽宰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4a 页 WYG0605-0480c.png
割天下以其地为国曰胶东齐
济北汉武置十三州此
亦为青州后汉因之魏晋亦
因之晋又置平州怀帝末没于石
勒慕容皝及慕容恪灭冉闵剋青州至苻氏平燕复有
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晋晋以为幽州
安帝时平州又陷于慕容垂其青州又为慕
容德所据复改为青州后为刘裕所尅复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4b 页 WYG0605-0480d.png
置青州平州自慕容垂后又没于冯跋
旋为后魏所有其青州宋分为青冀二州
后入后魏其后分析不可具举大唐分置
十五部此为河南道河北道
北海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5a 页 WYG0605-0481a.png
今之青州少皞之代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
汤末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皆为诸
侯国于此地周成王时蒲姑氏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
以封太公是为齐国所谓营丘后徙都临淄亦其地
秦属齐郡汉置北海郡晋为北海乐安二国之地兼
置青州永嘉末陷于石勒
其后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5b 页 WYG0605-0481b.png
宋置青州后入后魏又置
青州后周置齐
郡隋文帝初郡废炀帝初州废置北海郡大唐为青州
或为北海郡领县七 益都
北海临淄
寿光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6a 页 WYG0605-0481c.png
千乘博昌
临朐
济南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6b 页 WYG0605-0481d.png
齐州春秋战国并属齐秦属齐郡汉韩信伐齐
至历下即其地也文帝分置济南国景帝改为济南郡
后汉晋因之宋亦为济南郡兼置冀州后魏改
为齐州兼置济南郡后周亦有济南郡隋初郡废炀帝
初置齐州大唐复为齐州或为临淄郡后改为济南郡
领县八 历城临
济章丘丰齐禹城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7a 页 WYG0605-0482a.png
临邑
全节
亭山
淄川郡
淄州禹贡曰潍淄既道即其地也春秋战国皆
齐地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二国之地又置淄川国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7b 页 WYG0605-0482b.png
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废之隋置淄州炀
帝初并其地入齐郡大唐复置淄州或为淄川郡领县
五 淄川长
山高苑
邹平 济阳
高密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8a 页 WYG0605-0482c.png
密州战国属齐秦属琅琊郡汉属琅琊郡高密
国成阳国地后汉属琅琊郡北海国地晋属城阳郡后
魏复置高密郡后置胶州隋初为密州炀帝改
为高密郡大唐因之领县四 诸城
莒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8b 页 WYG0605-0482d.png
高密
安丘
东莱郡
莱州春秋莱子国也齐侯迁莱子于
郳在齐国之东故曰东莱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两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9a 页 WYG0605-0483a.png
汉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宋为东莱郡后魏复为东莱
郡后置光州隋改为莱州炀帝改为东莱郡大唐为莱
州或为东莱郡领县四 掖
胶水即墨
昌阳
东牟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19b 页 WYG0605-0483b.png
登州春秋牟子国也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以
下并属东莱郡大唐武太后分莱州置登州或为东牟
郡领县四 蓬莱
文登黄牟
平
安东府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0a 页 WYG0605-0483c.png
安东大都护府舜分青州为营州置牧宜辽水之东是
也春秋及战国并属燕秦二汉曰辽东郡东通
乐浪
晋因之兼置平州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0b 页 WYG0605-0483d.png
后魏
时高丽国都其地大唐总章元年李绩平高丽得城百
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
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用其酋渠为都督刺史县令
上元二年徙辽东故城仪凤二年又徙新城圣历元年
更名安东都护府神龙元年复故名开元二年徙于平
州天宝二年又徙于辽西故郡城至德后废领羁縻州
十四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1a 页 WYG0605-0484a.png
风俗
青州古齐号称强国凭负山海擅利盐铁
太公
用之而富人管仲资之而兴霸人情变诈好行机术岂
因轻重而为弊乎固知导人之方先务惟以诚信
逮于汉氏封立近戚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1b 页 WYG0605-0484b.png
武帝临极儒雅盛兴晋惠之后沦没僭
伪慕容建国二代而亡今古风俗颇革亦有文学大唐
初立都督府乃命亲王镇之汉氏之制信可取也
古徐州
彭城七县
临淮六县
鲁郡十一县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2a 页 WYG0605-0484c.png
东海四县
琅琊五县
古徐州
禹贡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
其艺
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羽畎夏翟峄阳孤桐
浮于淮泗达于河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2b 页 WYG0605-0484d.png
亦舜十二牧之一周并徐州属青州今分入兖州之域
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为名在天文奎娄则鲁
之分野
兼得宋齐吴之交
秦平
天下置郡此为泗水琅琊之西境薛郡
汉又加置东海郡汉武帝置十三州还以其地
为徐州后汉并因前代魏晋亦曰徐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3a 页 WYG0605-0485a.png
州自元帝渡江徐州所得唯半而已
宋初因之明帝初地入于后魏其后不可
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南道
彭城郡
今之徐州古大彭之国春秋战国为宋地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3b 页 WYG0605-0485b.png
后属楚谓之西楚项羽建都于此秦属泗水郡
汉为楚国沛郡地后汉及晋并为彭城国晋立徐州以
为重镇宋因之又为彭城沛二郡地
后魏得之置
徐州兼立东南道行台后周立总管府
隋改彭城郡大唐为徐州或为彭城郡领县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4a 页 WYG0605-0485c.png
七 彭城沛
蕲
滕
萧
丰符离
临淮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4b 页 WYG0605-0485d.png
泗州古徐国地春秋为鲁国之地战国鲁宋楚
三国之境秦属泗水郡汉属临淮东海沛三郡地后汉
以其地合于下邳国兼置徐州宋为南彭城
下邳二郡地后魏亦为下邳郡兼置南徐州东魏改为
东楚州后周改为泗州隋改为下邳郡大唐为泗州或
为临淮郡领县六 临淮宿迁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5a 页 WYG0605-0486a.png
下邳
涟水虹
徐城
鲁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5b 页 WYG0605-0486b.png
兖州
古少皞
之墟也禹贡徐兖二州之域春秋及
战国并鲁国亦邾国之境
后亦为宋
齐所侵东岳泰山在焉秦为薛郡汉高后更为鲁郡及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6a 页 WYG0605-0486c.png
泰山山阳郡地后汉为任城国山阳泰山郡地兼置兖
州晋改为鲁郡宋为泰山高平鲁三郡地及
兖州后魏亦为鲁郡北齐改为任城郡隋初置
兖州炀帝改为鲁郡大唐初伪鲁徐圆朗都之剋平复
改为兖州后为鲁郡领县十一 瑕丘
金乡任城
邹
曲阜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6b 页 WYG0605-0486d.png
泗
水
乾封方与中都龚丘
莱芜
东海郡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7a 页 WYG0605-0487a.png
海州春秋及战国为鲁之东境后属秦为薛郡
地后分薛郡为郯郡汉改郯为东海郡后汉及晋因而
不改宋亦然兼侨立青冀二州梁置南北二青州后入
后魏东魏改为海州隋改为东海郡大唐为海州或为
东海郡领县四 朐山
东海
沭阳
怀仁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7b 页 WYG0605-0487b.png
琅琊郡
沂州春秋时齐鲁二国之地战国属齐鲁二国
之境秦琅琊郡汉为东海琅琊二郡地后置琅琊国魏
晋亦置琅琊国宋为琅琊郡齐不得其地后魏置北徐
州后周改为沂州隋复为琅琊郡大唐为沂州或为琅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8a 页 WYG0605-0487c.png
琊郡领县五 临沂
沂水
承费
新太
风俗
徐方邹鲁旧国汉兴犹有儒风自五胡乱华天下分裂
通典 卷一百八十 第 28b 页 WYG0605-0487d.png
分居二境尤被伤残彭城要害藩捍南国必争之地常
置重兵数百年中无复讲诵况今去圣久远人情迁荡
大抵徐兖其俗略同
通典卷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