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605-00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兵
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
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补遂之战阪泉之师若制得
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商周以前封建五等兵遍
海内强弱相并秦氏削平罢侯置守历代因袭委政郡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605-0086b.png

县缅寻制度可采唯有汉氏足徵重兵悉在京师四边
但设亭障又移天下豪族辏居三辅陵邑以为强干弱
枝之势也或有四夷侵轶则从中命将发五营骑士六
郡良家贰师楼船伏波下濑咸因事立称毕事则省虽
卫霍之勋高绩重身奉朝请兵皆散归斯诚得其宜也
其后若王纲解纽主权外分藩翰既崇众力自盛问鼎
轻重无代无之如东汉之董卓袁绍晋之王敦桓玄宋
谢晦刘义宣齐陈显达王敬则梁侯景陈华皎后魏尔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605-0087a.png

朱荣高欢之类是矣斯诚失其宜也国朝李靖平突厥
李绩灭高丽侯君集覆高昌苏定方夷百济李敬玄王
孝杰娄师德刘审礼皆是卿相率兵禦戎戎平师还并
无久镇其在边境唯明𤇺燧审斥候立障塞备不虞而
已实安边之良算为国家之永图元宗御极承平岁久
天下乂安财殷力盛开元二十年以后邀功之将务恢
封略以甘上心将欲荡灭奚契丹剪除蛮吐蕃丧师者
失万而言一胜敌者获一而言万宠锡云极骄矜遂增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605-0087b.png

哥舒翰统西方二师安禄山统东北三师践更之卒俱
授官名郡县之积罄为禄秩
于是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
二统边陲势强既如此朝廷势弱又如彼奸人乘便乐
祸觊欲胁之以害诱之以利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605-0087c.png

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
昔汉祖分裂土地封建王侯吴芮独卑弱而忠韩彭皆
强大而悖贾谊睹七国之盛献书云治天下者令海内
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若惮而不能改
作末大本小终为祸乱文景因循莫革遂致诛错之名
向使制置得其适宜诸侯孰不信顺奸谋邪计销于胸
怀岂复有干纪作乱之事乎语曰朝为伊周夕成桀蹠
形势驱之而至此矣又兵法曰将者人之司命国家安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605-0087d.png

危之主用当先之以中和后之以材器或未驯其性苟
求其用授以铦刃委之专宰利权一去物情随之噬脐
之喻不其然矣夫戎事有国之大者自昔智能之士皆
立言作训其胜也或验之风鸟七曜或参以阴阳日辰
其教阵也或目以天地五行或变为龙蛇鸟兽人之聪
颖方列轩冕知吉凶冠婚之礼习庆吊俯仰之容稍或
非精则乖常度故仲尼入庙每事皆问是必不免有所
失也矧其万千介夫出自闾井若使心存进退之令耳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605-0088a.png

听金鼓之声手候击刺之宜足趋鹅鹳之势随地形而
变阵飙驰电发之疾因我便而乘敌胜负顷刻之间事
繁目多应机循古得不令众心系名数而无暇安能奋
勇锐而争利哉以愚管窥徒有其说只恐虽教亦难必
成然其训士也但使闻鼓而进闻金而止坐作举措左
旋右抽识旗帜指麾习器械利便斯可矣其抚众也有
吮痈之恩投醪之均挟纩之感行令之必斯可矣
此乃用无弱卒战无坚敌而况以直伐曲以顺讨逆者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605-0088b.png

乎若以风鸟可徵则谢艾枭鸣牙旗而克麻秋宋武麾
折沈水而破卢循若以日辰可凭则邓禹因癸亥克捷
后魏乘甲子胜敌略举一二不其證欤似昔贤难其道
神其事令众心之莫测俾指顾之皆从语有之曰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
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
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
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605-0088c.png

第一叙兵 收众 选择附 立军 今制附
论将 搜才附
第二法制附 杂教令附
第三料敌制胜 敌十五形帅十过附 察而后
动 验虚声知无实 敌降审察
第四间谍 行师先在量力不可穷兵 临敌易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605-0088d.png

将 军政不一必败 军无政令败 推诚
示信 示义
第五抚士 明赏罚 赏宴不均致败 行赏安
众 分赏取敌 行赏招降 示惠招降
军师志坚必胜 军将骄败 敌屡胜骄不
备可败 军行自表异致败 师行众悲恐
败 声感人附 守则有馀 守拒法附
第六示弱 示怯 示缓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605-0089a.png

示形在彼而攻于此 示无备设伏取之
示强 敌军攻城久不下师老击之
第七佯败引退取之 伪称败怠敌取之 引退
设伏取之 声言退诱敌破之 引退设伏
潜兵袭其营 设伏引敌斗袭其营 示退
乘懈掩袭 敌退追奔 纵敌退于归路设
伏取之 兵机务速 掩袭 甘言厚币乘
懈袭之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605-0089b.png

第八避锐 坚壁持久候隙破之 坚壁挫锐
不战挫锐 敌饥以持久弊之 因敌饥乘
其弊而取之 因敌三鼓气衰败之 致敌
力疲夹攻败之 阵久疲致败 出其不意
击其不备 攻其不整 先设备而胜
第九以逸待劳 师不袭远 饵敌取胜 军胜
虏掠被追袭败 抽军 卑辞怠敌 称降
及和因懈败之 两军相对取背破之 两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605-0089c.png

军相对继遣军助即胜 兵多力有馀宜分
军相继 我寡敌众自远至乘疲败之 挑
战 敌处高勿攻 敌党急之则合缓之则
离 假托安众
第十行军下营审择其地 乡导 下营斥候并
防捍及分布阵附 先据要地及水草 识
水泉隔山取水越山度险附 据仓廪
第十一攻其必救 先取根本附 军师伐国若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605-0089d.png

中路城大兵多须下方过 必攻其易 轻
易致败 乘敌乱而取之 分敌势破之
审敌势破之附 布阵大势分易败 惜军
势 力少分军必败
第十二按地形知胜负 自战其地则败 据险
隘 塞险则胜否则败 死地勿攻 总论
其地形附 励士决战 众寡势百相悬励
士攻其师 乘卒初锐用之 激怒其众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605-0090a.png

第十三围敌勿周 围师量无外救缓攻取之
攻城战具附 绝粮道及辎重 火攻 火
兵附 火兽附 火禽附 火盗火弩附
乘风取胜 水攻 水平及水战具附 敌
半涉水击必胜 军行渡水附 禦敌水军
绝下流败之
第十四因机设权 多方误之 先攻其心 夺
敌心计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605-0090b.png

第十五敌无固志可取之 归师勿遏 大阵动
则乱因乘而败之 先设伏乘势逐敌败之
乘胜 乘势先声后实 因敌惧遂取之
推人事破灾异 散众 风云气候杂占
附
兵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故经之以五校之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605-0090c.png

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人与上
下同意也故可与之死与之生而人不
佹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
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而况无算乎吾
以此观之胜负易见也凡用兵之法日费千金然后十
万之众举矣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顿兵挫锐力屈货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605-0090d.png

殚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者也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藉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因
粮于敌故军食可足
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不尽知用兵之
害者不能得用兵之利也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605-0091a.png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
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
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
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是谓之縻军
不知军中之事而欲同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605-0091b.png

不知三军之权
而欲同三军之任则军覆疑矣
三军既惑且
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叙兵
甲兵之用其来尚矣周因井田以定兵赋夏官司马掌
军戎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605-0091c.png

春蒐
夏苗秋狝冬狩讲武习艺无阙于时以九伐
之法正邦国凭弱犯寡则𤯝之贼贤害民则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605-0091d.png

伐之暴内凌外则坛之野荒
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
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凌政则杜之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此禁暴靖民之大略也
洎周衰齐晋吴楚迭为霸国更相吞灭以至七雄班孟
坚有言曰当是时也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
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故齐悯以技击强
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605-0092a.png

胜若齐之技击得一首则受赐金事小敌脆则偷
可用也事钜敌坚则涣然离矣是亡国
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
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
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如此其地虽广其税必寡其气力数
年而衰是衰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狭阨其使人也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605-0092b.png

酷烈狃之以赏庆导之以刑罚
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
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有数
故能四代胜于天下然皆干赏蹈利之兵耳未有安制
矜节之理也虽地广兵疆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
而共轧已也然则齐桓晋文之
兵可谓入其域而有节制矣犹未本仁义之
大统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605-0092c.png

可以直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
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老氏曰善师者
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脩
百僚咎繇作士命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刑无所用所
谓善师不陈者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而放擒桀纣所
谓善陈不战者也齐桓南服彊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
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伯首所谓善战不败者也楚
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605-0092d.png

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
赴秦号哭请救秦人为之出兵昭王返国所谓善败不
亡者也若秦因四代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剪
豺狼之徒奋其牙爪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
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仇敌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
下矣管子曰夫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论工制
器选士政教服习遍知天下
明于机数此八者皆须无敌故兵未出境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605-0093a.png

而无敌者八悉备然后能正天下又曰凡人之所以守
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
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
也不然则州党与宗族足怀乐也不然则上之教
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得之也
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不然地
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赏明
而足劝也不然则有深怨于敌人也不然则有厚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605-0093b.png

功于上也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
利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
之三闇汉文帝时匈奴屡入寇晁错上书论备边之要
其略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陵阜崎岖积石相
接此步兵之地车骑五不当一平原广泽漫衍相属此
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候视相及川谷分限此弓弩
之地刀楯三不当一草木蒙茏枝叶蔚茂此矛鋋之地
长戟二不当一穹崇险隘阻阨相视此刀楯之地弓弩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605-0093c.png

二不当一
宋文帝
元嘉中每岁为后魏侵境令朝臣博议何承天陈备边
之要其大略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内地二曰浚复城隍
以增岨防三曰纂偶车牛以饬戎械四曰计丁课役勿
使有阙
收众
后汉建安中刘表为荆州牧刘备时在荆州众力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605-0093d.png

尚少诸葛亮曰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
则人心不悦可语刘荆州令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
以益众可也备言其计故表众遂强
选择附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兵士将战身貌尪弱不胜衣
甲又戎具所施理须坚劲须简取强兵并令试练器仗
兵须胜举衣甲器仗须彻札陷坚须取甲试令斫射然
后取中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605-0094a.png

立军
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
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
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
伍皆有长
○管子言于齐桓公曰欲正卒伍脩
甲兵则大国亦将为之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有守圉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605-0094b.png

之备矣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
所寓乃作内政而寓军
令焉三分齐国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之里以
为三军择其贤人使为里君乡有行伍卒长
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
于军事矣于是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
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
军令是故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605-0094c.png

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
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
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率之三军故有中军
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田曰蒐
振旅秋以田曰狝治兵是故卒伍政
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故卒伍
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同居长同游祭祀同
福死丧同恤祸福同忧居处同乐行作同和哭泣同哀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605-0094d.png

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
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君有此教
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司马穰苴曰五
人为伍十伍为队一军凡二百五十队馀奇为握奇故
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队七十有五以为中
垒守地六千尺积尺得四里以中垒四面乘之一面得
地三百步垒内有地三顷馀百八十步正门为握奇大
将军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府藏辎积皆中垒外馀八千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605-0095a.png

七百五十人队百七十五分为八陈六陈各有千九十
四人六陈各减一人以为一陈之部署举一军则千军
可知一说凡
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
列二列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
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
二校为裨二裨为军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605-0095b.png

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
中军四千人内取战兵二千八百人计五十
六队
战兵内弩手四百人 弓手四百人 马军千人
跳荡五百人 奇兵五百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二千八百人内各取战兵
千九百人共计七十六队
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人 弓手三百人 马军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605-0095c.png

五百人 跳荡四百人 奇兵四百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二千六百人各取战兵千八百
五十人
战兵内每军弩手二百五十人 弓手三百人
马军五百人 跳荡四百人 奇兵四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万四千共二百八十队当战馀六十人
守辎重诸围三径一尺寸共知复造幕尺丈已定且以
二万人为军四千人为营在中心左右虞候左右厢四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605-0095d.png

军共六总管各一千人为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
幕横列十八六面援中军六总管下各更有两营其虞
候两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口幕四
总管有营外面逐长二十二口幕横列各十八口幕四
步下计当千一百三十六步又有十二营街各别阔十
五步计当百八十步通前当千三百十六步以围三径
一取中心竖径当四百二十九步以下下营之时先定
中心即向南北东西各步二百十四步并令南北东西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605-0096a.png

及中心标端四面既定即斜角更安四标准南北令端
从此以后分擘配营极易计二万兵除守辎重六千人
马军四千人步兵令当二百队别取六步三尺六寸地
并冲塞总尽若地土宽广不在贼庭即五步以上下幕
准算折若地狭安置不得即须逐角长斜算计尺寸一
依下营法凡以五十人为队其队内兵士须结其心每
三人自相得意者结为一小队又合三小队得意者结
为一中队又合五中队为一队馀又五人押官一人队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605-0096b.png

头执旗一人副队头一人左右傔旗二人即充五十至
于行立前却当队并须自相依附如三人队失一人者
九人队失小队二人者临陈日仰押官队头便斩不救
人陈散计会队内少者勘不救所由斩
今制附
每军大将一人副二人判官
二人典四人总管四人子将八人
执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司兵司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0605-0096c.png

仓司骑司胄城扄各一人每队五十人押官一人队头
一人副二人旗头一人副二人火长五人
纛大将六口中
营建出引军门旗二口色红八幅出前列门鎗二根以
豹尾为刃榼出居红旗后止居帐门前左右五方
旗五口中营建出随六纛后在营亦于纛后随方而建
严警鼓十二面营前左右行队列各六面在六纛后角
十二具于鼓左右各列六具以代金队旗二百五十口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0605-0096d.png

尚色图禽兽与本陈同五幅认旗二百五十口尚色图
禽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志认出居队后恐士卒交杂
陈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陈将鼓百二
十五面恐设疑警敌用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故知兵之将人之司命国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0605-0097a.png

家安危之主也将者国之辅辅周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论将
春秋时楚围宋晋侯将救之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
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
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乃使
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0605-0097b.png

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终胜楚于城濮○战国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
孝成王使赵奢之子为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人若胶
柱而鼓瑟耳此子徒能读其父奢书使传之不知合变
也赵王不听奢子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
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其母问奢奢
曰兵死地也而乃易言之赵若以为将破赵军者必是
儿也及是其母上书具言不可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0605-0097c.png

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
不问家事今此儿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者王
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买之王以为如
其父且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吾已决矣其母因曰
即有不称妾得无随罪乎王许诺之遂与秦军战死军
败数十万众降秦秦悉坑之○汉文帝时匈奴大入朝
那杀北地都尉邛帝以问冯唐安得廉颇李牧为将也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0605-0097d.png

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
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御也委任
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
万三千疋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
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会赵王迁其
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
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0605-0098a.png

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
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
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
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
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谓陛
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
差六级陛下下吏削其爵罚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
颇李牧不能用文帝悦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0605-0098b.png

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汉武帝以李广为未
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不识故与广俱尝屯
边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止人人自便不击
刁斗以自卫
幕府省约束文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
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
卒犯之而无以禁其士卒亦佚乐咸为之死我军虽烦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0605-0098c.png

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
将然匈奴畏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后汉末曹公征张鲁于汉中使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
千馀人守合肥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
而吴主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云若孙权至
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
辽曰公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及未合逆
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成败之机在此一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0605-0098d.png

战诸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死之士得
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明辽被甲持戟先登
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若冲垒入至权麾下权
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权不
敢动遥见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
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
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自朝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0605-0099a.png

服权攻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
之几复获权
搜才附
选士之科沈谋密略出人者词辩纵横能移夺人之性
情堪辩说者能往来听言语览视四方之事军中之情
伪日列于前者能得敌之主佐门庐请谒之情堪间谍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0605-0099b.png

者能知山川险易行止形势利害远近井泉水草径路
迂直堪乡导者巧思出入制造五兵及攻守器械者引
彊彻札戈铤剑戟便于利用挺身捕虏搴旗斩将堪陷
陈者趫捷若飞踰城越堑出入无形堪窥觇者
往返三百里不及暮至者破格舒钩或负六百斤行
五十步四百斤行百步者推步五行瞻风云气候转式
多言天道诡说阴阳者罪犯者父
子兄弟破执仇者贫穷忿怒将欲快其志者故赘婿入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7a 页 WYG0605-0099c.png

虏欲昭迹剔名者
通典 卷一百四十八 第 27b 页 WYG0605-0099d.png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