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603-07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六十七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礼二十七 嘉十二
天子敬父
虞舜践帝位乃载天子旌旗往朝瞽瞍唯谨以子道○
汉高帝五日一朝太公后加尊号为太上皇○
魏废帝常道公璜景元元年十一月燕王表贺冬称臣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603-0793b.png
诏曰古之王者或有不臣今王宜依
此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答夫系大宗者降其私亲况
所系者重耶若使同之臣妾朕所未安其皆依礼据典
当务尽其仪有司议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重于
王典陛下绍大宗之重崇三祖之业伏惟燕王礼尊属
戚正位藩服躬秉虔肃以先万国其于王典阐济大顺
诚宜割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礼臣等评议以为燕
王章表可听如旧式中诏所施宜曰皇帝敬问大王侍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603-0793c.png
御议又云至于制书国之旧典朝廷所以辨章于天下
者也宜循法故云制诏燕王议又曰凡诏命制书奏事
上书文书有应称燕王者皆云上字其非宗庙助祭之
事不得称王名奏事上书及吏人皆不得触王讳以彰
殊礼加于群后庶上遵王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旨敬承
之心○晋何琦议曰父母之尊拟则天地君亲之道资
敬是同今承受命运君临率土而父以子尸天位不敢
子天子以明王者之道而子以为虽天子必有尊也推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603-0793d.png
斯以言父自必臣天位之君而子自必尊天性之父
皇后敬父母
后汉献帝皇后父屯骑校尉不其亭侯伏完朝贺公廷
完拜如众臣及皇后在离宫后拜如子礼三公八座议
或以为皇后天下之母也完虽后父不可令后独拜于
朝或以为当交拜令后存人子之道完不废人臣之义
又子尊不加于父母虽曰天王后犹曰吾季姜欲令完
犹行父法后专奉子礼公私之朝后当独拜或以为皇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603-0794a.png
后至尊父亦至亲交拜则父子无别完拜则伤子道后
拜则损至尊欲令公朝者完拜如众臣于私宫后拜如
子不知四者何是正礼郑玄议曰四者不同抑有由焉
天子所不臣三其一后之父母也天子尚有不臣者况
于后乎春秋鲁隐公二年纪履緰来逆女冬伯姬归于
纪又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九年纪季姜归于
京师或言逆女或言逆王后盖义有所见也女虽嫁为
邻国夫人其尊无以加于父母嫁于天子者此虽已女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603-0794b.png
成言曰王后明当时之尊得加父母也纪季姜归于京
师更称其字者得行礼而戒之其尊安可加父母耳今
不其亭侯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若后适离宫及
归宁父母从子礼丞相徵事邴原驳曰孝经云父子之
道天性也明王之章先陈事父之孝女子子出嫁降其
父母妇人外成不能二统耳春秋左氏傅曰纪履緰来
逆女列国尊同逆者谦不敢自成故以在父母之辞言
之礼敌必三让之义也祭公逆王后于纪者至尊以无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603-0794c.png
外辞无所屈成言曰王后纪季姜归于京师尊已成称
季姜从纪子尊不加于父母之明文也如皇后于公庭
官僚之中令父独拜违古之道斯义何施汉高五日一
朝太上皇家令讥子道不尽欲微感之令太上皇拥彗
却行称臣虽去圣久远礼文阙然父子之义五品之常
不易之道宁为公私易节公庭则为臣在家则为父是
违礼而无常也言子事父无贵贱又云子不爵父○晋
武帝太康元年杨皇后亲蚕仪注曰皇后乘辇群臣皆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603-0794d.png
拜安昌君平立至坛下辇后乃拜安昌君及
升坛后乃为安昌君设榻于其位至还后复拜○东晋
穆帝永和九年褚太后见父博士胡讷议从汉邴原议
又按武帝杨后公庭之内皇后拜安昌君也则公羊傅
子尊不加于父母焉博士徐禅依郑玄议曰臣闻成均
之法导以忠孝历代同之故郑玄议王庭正君臣之礼
私觌全父子之亲是大顺之道按先朝羊元之羊后之
父也公朝之敬躬秉臣节后之归宁亦执子道虽无记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603-0795a.png
注今朝士备识而先蚕仪乃太康中事至惠帝之代元
之便自不可同汉代四说之异历代垂疑此论不成由
来尚矣中书监何充曰如禅所正可敕御史左将军入
在公庭则修臣敬皇太后归宁之日则全子礼申谕内
外奉行太后诏典礼未详情所未安司徒蔡谟议父子
天伦之极尊也君臣人爵之至敬也先王之制不以人
爵之贵加于天伦之尊经曰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
也是以虞舜汉祖虽身为帝父为匹夫敬事之礼不异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603-0795b.png
畎亩之中此先圣之遗范也郑玄注礼言子事父无贵
贱又云子不爵父嫌卑之也加其爵位犹所不敢况乃
南面而受拜乎今皇太后虽临朝王者之父本无拜礼
何充又奏依郑玄议君臣父子之道存焉燕王称臣于
魏窦武录尚书于汉已行之旧典也太
后诏具所启旧典诚无以相易然此实所悚惧不宁者
也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603-0795c.png
养老
虞氏深衣而养老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603-0795d.png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而用燕礼
其礼尚矣宪养气
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
史○夏氏燕衣而养老养国老于
东序养庶老于西序而用飨礼
○殷人缟衣而养老养国老于右学养庶
老于左学而用食礼○周制玄衣而养老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603-0796a.png
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
郊
兼用虞燕夏飨殷食之礼
夏官罗氏仲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
月令仲秋天子养
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
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
再至九十使人受凡三王养老皆引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603-0796b.png
年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
正诏之于东序
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
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
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
有司卒事反
命始之养也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603-0796c.png
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
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
退脩之以孝养也反登
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
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下管象舞大武有司告以乐阕王乃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603-0796d.png
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于东序终之以仁也
食三老五
更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
教诸侯之悌也
○后汉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以李躬为三老桓荣
为五更帅群臣养于辟雍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603-0797a.png
先吉日
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
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也
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玉
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斋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
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软轮迎送三老五更
天子迎于门屏交礼升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阶天
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屦天子亲袒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603-0797b.png
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五更南
面三公进供礼亦如之
明日皆诣阙谢恩以
见礼遇大尊著故也和帝以鲁丕为三老安帝亦以鲁
丕为三老又以李充为三老元初四年诏曰月令仲秋
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方今八月按比之时郡县多不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603-0797c.png
奉行虽有糜粥糠秕泥土相半不可饮食
灵帝以袁逢为三老赐以玉杖
○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天子亲帅群司行
养老之礼于大学命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祥南
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祥陈明王圣帝君
臣政化之要以训之闻者莫不砥砺○后魏孝文帝太
和十六年诏以前司徒尉元为三老前大鸿胪卿游明
根为五更于明堂设国老位庶老位于阶下皇帝再拜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603-0797d.png
三老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于五更行肃拜之
礼赐国老庶老衣服有差既而三老言曰自古人所崇
莫重于孝顺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
四方帝曰孝顺之道天地之经今承三老明言铭之朕
怀五更言曰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故经云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愿陛下念之以济黎庶帝曰五更
助三老以言至范敷展德音当克己复礼以行来授礼
毕乃赐步挽一乘诏曰三老可给上公之禄五更可食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603-0798a.png
九卿之俸供养之味亦同其例○北齐制仲春令辰陈
养老礼先一日三老五更斋于国学皇帝进贤冠玄纱
袍至辟雍入总章堂列宫悬王公以下及国老庶老各
定位司徒以羽仪武贲安车迎三老五更于国学并进
贤冠玄服黑舄素带国子生黑介帻青衿单衣乘马从
以至皇帝释剑执珽迎于门内三老至门五更去门十
步皆降车以入皇帝拜三老五更摄齐答拜皇帝揖进
三老在前五更在后升自右阶就筵三老坐五更立皇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603-0798b.png
帝升堂北面公卿升自左阶北面三公授几杖卿正屦
国老庶老各就位皇帝拜三老群臣皆不拜五更乃坐
皇帝西面肃拜五更进珍馐食亲袒割牲执酱以馈执
爵而酳以次进五更乃设酒醴于国老庶老皇帝升御
坐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皇帝虚躬请授礼毕
而还又都下及外州人年七十以上赐鸠杖黄帽
○后周武帝保定三年诏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
三老赐延年杖皇帝幸大学以食之三老入门皇帝迎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603-0798c.png
拜门屏之间三老答拜设三老席于中楹南面太师晋
国公宇文护升阶设几于席三老升席南面凭几而坐
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升阶正舄皇帝升立于斧扆之
前西面有司进馔皇帝跪授酱豆亲袒割牲三老食讫
皇帝又亲跪授爵以酳撤去皇帝北面立访道三老乃
起立于席后皇帝曰猥当天下重任自惟不才不知政
理之要公其诲之三老答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惟陛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603-0798d.png
下念之又曰为国之本在乎忠信是以古人云去食去
兵信不可失国家废兴在乎赏罚若有功必赏有罪必
罚则为善者日益为恶者日止若有功不赏有罪不罚
则天下善恶不分下人无所措手足又曰言行者立身
之本言出行随诚宜相顾陛下三思而言九虑而行若
不思不虑必有过失天子之过事无大小如日月之蚀
莫不知者愿陛下慎之三老言毕皇帝再拜受之三老
答拜礼成而出○大唐制仲秋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603-0799a.png
更于大学所司先奏定三师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
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设三老座于西楹
之东近北向南设五更座于西阶上东向设国老三人
座于三老座西俱不属焉设众老座于堂下西阶之西
东面北上天宝八载闰六月
制其天下百姓丈夫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宜各
给中男一人充侍仍任自简择至八十以上依常式处
分馀并如开元礼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603-0799b.png
天子拜敬保傅
汉张禹尝为成帝师帝尊宠之每疾辄以起居闻
帝自临问之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归诚
言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远嫁为张掖太守萧
咸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帝即时徙咸为弘农太
守又禹少子未有官帝临候禹禹数视之帝即禹床下
拜为黄门郎给事中○晋成帝诏曰曲陵公等宣力前
朝致勋皇家以德义优弘兼保傅朕躬朕遭家不造奄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603-0799c.png
在哀疚禀训未究误事穷蹙其一遵先帝尊崇师傅之
教拜敬加以明传崇德永奉遗范尚书令卞壸等奏曰
臣历观纪籍礼经无拜臣之制惟汉成帝拜张禹庸主
凡臣不足为范或说师臣友臣师模其道又未见其拜
也至于先帝之拜司徒导特以元皇帝兴自藩国布衣
之交拜在人臣之日故率而不改陛下尊顺先典服膺
礼中未宜降南面之尊拜北面之臣大教有违名体不
顺事应改正太后诏尊师重道帝王之所宜务况童幼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603-0799d.png
方赖师训之成宜令一遵先帝崇贤之礼壸又奏臣考
先典之极无过于周公而周史无拜敬之礼礼记称王
者入学躬拜三老此一朝之敬犹子冠而母拜之岂可
终身行焉太后诏帝须成人更详师傅之礼○大唐贞
观十一年太宗语魏王泰曰礼部尚书兼魏王师王圭
汝之事师如事我也泰每先拜圭圭亦以师道自居物
议善之十七年诏令撰三师仪注太子出殿门迎先拜
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603-0800a.png
恐后名惶恐再拜
诸王公主敬姑叔
大唐神龙元年制曰近代以来罕遵轨度王及公主曲
致私情姑叔之尊拜于子侄违法背礼情用恻然自今
以后宜从革弊宣告宗属知朕意焉先是诸王及公主
皆以亲为贵天子之子见诸姑叔先拜若制书则称为
启事帝志欲敦叙亲族故下制以革斯俗
群臣致敬太后父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603-0800b.png
晋邓监军教出袁历阳书参佐纲纪议为褚太后父在
将军施敬不同司马黄整议夫子有云必也正名乎王
者象天后者法地为兆庶父母尊莫重焉厚莫大焉若
以后尊宜敬于亲于后父也便应有敬错之礼典先无
兹比今皇太后临统朝政以主上富于春秋耳故是本
尊之尊无复异也且诸侯为国藩翰北面稽首岂可得
推崇为太上邪寻名定议谓不应施敬也
群臣侍坐太子后至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603-0800c.png
晋制皇帝会公卿座位定太子后至孙毓以为群臣不
应起礼曰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侍坐于所尊见同
等不起皆以为尊无二上故有所厌之义也昔卫绾不
应汉景之召释之正公门之法明太子事同于群臣群
臣亦统一于所事应依同等不起之礼明帝太宁二年
诏曰汉魏以来尊崇储贰使官属称臣朝臣咸拜此甚
无谓今太子衍幼冲之年便臣先达将令日习所见谓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603-0800d.png
之自然此岂可以教之邪令内外通议尚书令卞壸议
以为春秋王太子不会盟礼同于君皆所以重储贰异
正嫡苟奉之如君不得不拜矣太子若存谦冲故宜答
拜臣以为皇太子之立郊告天地正位储宫岂得同之
皇子揖让而已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从之
○大唐武太后
长安二年左庶子王方度上言谨按史籍所载人臣与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603-0801a.png
人言及上表未有称皇太子名者当为太子皇储其名
尊重不敢指斥谨按晋尚书仆射山涛启事称皇太子
而不言名涛中朝名士必详典故朝官上书如此宫臣
讳则不疑今东宫殿及门名皆有触犯临事论议回避
甚难孝敬皇帝为太子时改宏教门为崇教门沛王为
皇太子改崇贤馆为崇文馆皆避名讳此即成例足为
轨模于是一切改之
通典 卷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603-0801b.png
通典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