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603-06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五十三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礼十三 吉十二
大学
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603-0640b.png
○夏后
氏大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殷制大学
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又曰瞽宗
○周制大学为东胶小学为虞
庠又云天
子曰辟雍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603-0640c.png
王太子王子群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
教以诗书师氏掌以美
诏王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603-0640d.png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教三行一曰孝
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
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凡国之
贵游子弟学焉凡学必时春夏学干戈
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春诵夏弦太师诏之瞽宗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603-0641a.png
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
在上庠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603-0641b.png
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
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
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
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
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王制耆老皆朝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603-0641c.png
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
执事焉又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
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民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
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
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
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
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
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603-0641d.png
不变移之郊不变移之
遂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汉高帝以叔孙通为奉常诸弟子
共定礼仪者咸为选首其后亦未遑庠序之事至孝文
时颇登用然帝夲好刑名之言及孝景不任
儒学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
者武帝立后窦太后崩田鼢为丞相黜黄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儒者百数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603-0642a.png
制曰盖闻导人以礼风之以乐今
礼废乐崩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
以为天下先太常议曰闻三代之道乡
里有教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因
旧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太常择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
者补博士弟子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603-0642b.png
昭帝举贤良文学增博
士弟子员数满百人至成帝时刘向请兴辟雍设庠序
帝下公卿议会向病卒成帝末增弟子员三千人岁馀
如故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增元士之子
得受业如弟子甲乙之科○后汉质帝本初元年
诏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弟就学每春秋辄于
乡射月一会有劝勉进用之端于是游学者增至三万
馀生自本初后二十四年高生皓首见拔者少桓帝建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603-0642c.png
和初诏诸学生课试补官元嘉二年诏曰书生汝
南胡宪陈留恭幸爽或六十以下常以月朔会辟雍垂
白安贫童子颍川王通通经拜太子舍人因试宪等补
郎舍人后皆限六十以上七十以下年有增减不应得
试永寿二年复
课试诸生补郎舍人献帝建安中侍中鲍衡奏按
王制立大学小学自王太子以下皆教以诗书而升之
司马谓之贤者任之以官故能致刑措之盛立太平之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603-0642d.png
化也今学博士并设表章而无所教授兵戎未戢人并
在公而学者少可听公卿二千石六百石子弟在家及
将校子弟见为郎舍人皆可听诣博士受业其高才秀
达学通一艺太常为作品式从之
○魏文帝黄初五
年立大学于洛阳时慕学者始诣大学为门人满二岁
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弟子满二岁试通
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辈试试通二经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603-0643a.png
亦得补掌故掌故满二岁试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
舍人不第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太子舍人舍人满
二岁试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不通者随后辈复
试试通亦为郎中郎中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
才叙用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叙用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603-0643b.png
○晋武帝初大学生三千人太始八年有司奏大学
生七千馀人才任四品听留诏曰已试经者留之大臣
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学其馀遣还郡国咸宁二年起国
子学惠帝元康三年以人多猥
杂欲辨其泾渭于是制立学官第五品以上得入国学
○东晋元帝时太常贺循上言尚书被符经置博士一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603-0643c.png
人又多故历纪儒道荒废学者能兼明经义者少且春
秋三傅俱出圣人而义归不同自前代通儒未有能通
得失兼而学之者也况今学义甚颓不可令一人总之
今宜周礼仪礼二经置博士二人春秋三傅置博士三
人其馀则经置一人合八人太常车胤上言按二汉旧
事博士之职唯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夲资初无定班
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
汉氏尽于儒士取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谓宜依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603-0643d.png
魏氏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
以领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馀七人自依常铨选太
兴初欲脩立学校唯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孔氏毛
诗周官礼记论语孝经郑氏春秋左傅杜氏服氏各置
博士一人其仪礼公羊榖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博士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603-0644a.png
孝武帝太元初于中堂
立行大学于时无复国子生置大学生六十人国子生
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事讫罢
自穆帝至孝武并以中堂为大学太元九年尚书
谢石请兴复国学以训胄子颁下州郡普修乡校帝纳
其言明年选公卿二千石子弟生增造庙房屋百五十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603-0644b.png
五间而品课无章君子耻与其列国子祭酒殷茂上言
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
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诏虽褒纳竟不施行○宋武帝诏
有司立学未就而崩文帝元嘉二十年立国学二十七
年废明帝太始中初置总明观祭酒一人有玄儒文史
四科科置学士十人○齐高帝建和四年诏立国学置学
生五十人取王公以下子孙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家
去都二千里为限帝崩乃以国讳废武帝永明三年诏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603-0644c.png
立学乃省聪明观召公卿以下子弟置生二百二十人
其年秋中悉集东昏侯永元初诏依永明旧事废学时
有司奏国学大学两存焉
○后魏道武帝初定中原始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603-0644d.png
于平城立大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馀人天兴二年春
增国子大学生员三千人太武始光三年别起大学于
城东后徵卢玄高允等令州郡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
厉儒术转兴献文帝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
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后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
学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中
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
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孝文太和中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603-0645a.png
改中书为国子又开皇子之学及迁都洛邑立国子大
学四门小学○隋文帝开皇中国子寺不隶太常自前
代皆属太常也○大唐武德元年诏皇族子孙及功臣
子弟于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
置学有明一经以上者有司试策加阶叙贞观五年太
宗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
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
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603-0645b.png
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之内八千馀人国学
之盛近古未有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丞主簿录事
各一员四门博士助教四门生三百员俊士二百员置
弘文馆于上台生徒三十人置崇文馆于东宫生徒二
十人
西京
国子监领六学一曰国子学生徒三百人
二曰大学生徒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603-0645c.png
五百人三曰四门学
生徒千三百人
四曰律学生徒五十人
五曰书学生徒三十人六
曰算学生徒三十人凡二千二百一十人州
县生徒有差
凡诸学皆有博士助教授其经义每岁仲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603-0645d.png
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乡饮之礼开
元七年十月皇太子诣国学行齿胄礼二十六年正月
赦文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弘长儒教诱进学徒化
人成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一乡之内里别各置
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又𠡠诸州乡贡见讫令就国
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所司设食弘文崇文馆学
生及监内学生亦许听焉天宝初明经进士习尔雅九
载国子监置广文馆知进士业博士助教各一人十二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603-0646a.png
载七月举人不得充乡贡皆补学生四门俊士停之永
泰二年正月国子祭酒萧昕上言请崇儒学以正风教
𠡠曰顷以戎狄多虞急于经略大学空设诸生盖寡弦
诵之地寂寥无声函丈之间殆将不扫上序及此甚用
悯焉其诸道节度观察都督防禦使等朕之腹心久镇
方面眷其子弟各奉义方并宰相朝官及神策六军子
弟欲习业者自今以后并令补国子学生欲其业重籯
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德代不乏贤其中身虽有官欲附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603-0646b.png
学读书者听其学官委中书门下即简择行业堪为师
范者充学生员数多少所习经业考试等第并所供粮
料及脩理间各委本司作事件闻奏
诸侯立学
周制诸侯学曰頖宫
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603-0646c.png
鲁立三代之学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
瞽宗殷学也
○后汉
建安末魏国作頖宫于邺城南○东晋穆帝永和中征
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开置学官起立讲舍亮家子弟及
参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学四府博学识义通涉文学经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603-0646d.png
论者建儒林祭酒班同三署厚其供给皆妙选邦彦必
有其寔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修复学校
若非束修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不得为
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603-0647a.png
释奠
周制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有国故则不
凡学春官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
始立学者既衅器用币
然后释菜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603-0647b.png
不舞不授器
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
可也天
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
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
师先圣焉
有司卒事反命将出征受命于
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603-0647c.png
馘告○魏齐
王正始中每讲经遍辄使太常释奠于辟雍以大牢祠
孔子以颜回配○晋武帝太始七年惠帝元康三年二
释奠皆于大学太始六年元康五年二行乡事皆于辟
雍惠帝之为太子及悯怀太子讲经竟并亲
释奠于大学○东晋明帝之为太子亦行释奠礼成穆
孝武三帝皆亲释奠惟成帝在辟雍自是一时制也孝
武以大学在水南悬远有司议依穆帝升平元年于中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603-0647d.png
堂权立行大学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
○宋文帝
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
祭毕亲临学宴会太子以上悉在○齐武帝
永明三年有司奏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
师礼又有释菜未详今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时从
喻希议用元嘉故事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
悉依上公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603-0648a.png
○梁武帝
天监八年皇太子释奠周舍议既惟大礼请依东宫元
会太子著绛纱襮乐用轩悬合升殿坐者皆服
朱衣帝从之又有司以为礼云凡为人子者升降不由
阼阶吏部郎徐勉议郑玄云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宫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603-0648b.png
室即异无不由阼阶之礼请释奠及宴会太子升堂并
宜由东阶若舆驾幸学自然中阶其会宾客依旧西阶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宁国临城公入学时议者以
与太子有齿胄之议疑之仆射臣缵等以为参点回路
并事宣父邹鲁称盛洙汶无议师道既光得以资敬无
亏亚二制可○北齐将讲于天子讲毕以一大牢释奠
孔宣父配以颜回列轩悬乐六佾舞皇太子每通一经
及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603-0648c.png
礼每月朔制祭酒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大
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大学诸生阶下拜孔圣揖
颜回日出行事其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以下
亦每月朝
○隋制国子寺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
圣先师年别一行乡饮酒礼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603-0648d.png
○大唐武德二年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
四时致祭初以儒官自为祭主
直云博士姓名昭告于先圣又州县释奠亦博士为主
许敬宗奏曰秦汉释奠无文魏氏则太常行事自晋宋
以降时有亲行而学官为主全无典实在于臣下理不
合专今请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祝词称皇帝谨
遣仍令司业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其州学刺史为初献
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县学令为初献丞为亚献主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603-0649a.png
簿及尉通为终献修附礼令以为永制七年二月高祖
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门与博士杂相駮难久
之贞观十四年二月太宗幸国子学观释奠永隆二年
二月皇太子亲行释奠之礼开耀元年二月皇太子释
奠于国学景云二年皇太子将亲释奠于国学有司草
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太子左庶子刘子玄进议
曰古者自大夫以上皆乘车而以马为騑服魏晋以降
迄于隋氏朝士又驾牛车至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603-0649b.png
援南伐据鞍顾盼斯则鞍马之设行于军旅戎服所乘
贵于便习者也按江左官至尚书郎而辄䡖乘马则为
御史所弹又颜延年罢官后好骑马出入闾里当时称
其放诞此则专车凭轼可擐朝衣单马御鞍宜从亵服
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验也褒衣博带方履高冠本非马
上所施自是车中衣服且长裙广袖襜如翼如鸣佩纡
组锵锵奕奕驰骤于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棨之间傥马
有惊逸人从颠坠遂使属车之右遗屦不收清道之傍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603-0649c.png
絓骖相续因以受嗤行路有损威仪其乘马衣冠窃谓
宜从废改皇子令附外宣行仍编入令以为常式开元
十一年诏春秋释奠用牲牢其属县用酒脯而已二十
七年八月因释奠文宣王始用宫悬之乐二十八年二
月敕文宣王庙春秋释奠宜令摄三公行礼著之常式
国子祭酒刘援奏准故事释奠之日群官道俗等皆合
赴监观礼请依故事著之常式制可之其仪具开元礼
祀先代帝王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603-0649d.png
汉武帝时有人言古者天子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
破镜
○后汉章帝元和春东巡
狩使使者奉一大牢祠帝尧于济阴○魏武帝少时汉
太尉桥玄独先礼异焉故建安中遣使祠以大牢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603-0650a.png
○东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七月故事礼皋陶于廷尉寺新礼
移祀于律署以同祭先圣于大学旧祀以社日新改用
孟秋以应秋政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603-0650b.png
○后魏文成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孝文太和
十六年诏曰法施于人祀有明典立功垂惠祭有常式
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以仲月而飨
祀焉凡在祀令者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
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致无为之化可祭于广
宁夏禹禦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
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其宣尼庙已于中省
别敕有司行事自文公以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603-0650c.png
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隋制使祀先
代王公帝尧于平阳以契配帝舜于河东咎繇配夏禹
于安邑伯益配商汤于汾阴伊尹配文王武王于沣渭
之郊周公召公配汉帝于长安萧何配各以一太牢而
无乐配者飨于庙庭○大唐前修礼令无祭先代帝王
之文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
制祭祀也法施于人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灾能
捍大患则祀之其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603-0650d.png
行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后
自隋以上亦在祠例今请聿遵故实三年一祭以仲春
之月天宝六载正月制三皇置一庙五帝置一庙有司
以时祭飨至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宜于京城内
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天皇氏地
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请准三皇五
帝庙以春秋二时飨祭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
者所在郡置一庙飨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603-0651a.png
人配飨
老君祠
后汉桓帝延熹八年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
年亲祠老子于濯龙中文罽为坛饰纯金缸器设华盖
座用郊天乐○大唐乾封元年追号老君为太上元元
皇帝文明元年九月册元元皇帝妻为先天太后立尊
像于老君庙所开元二年三月亲祠元元皇帝庙追尊
元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复追尊为先天太皇仍于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603-0651b.png
谯郡置庙岁馀一祀以上准先天太后庙例二十九年
两京及诸州各置庙一所并置崇元馆天宝元年亲祠
元元庙又于古今人表升元元皇帝为上圣
其年九
月改两京元元庙为太上元元皇帝宫
二载西京改为太清宫东京改为太微宫天
下诸郡为紫极宫三月敕古之制礼祭用质明义兼取
于尚幽情实缘于既没我圣祖湛然常在为道之宗既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603-0651c.png
殊有尽之期须展事生之礼自今以后每圣祖宫有昭
告宜改用卯时以前行礼四载四月敕比太清宫行事
官皆冕服爰及奏乐未易旧名并告献之时仍陈册祝
既非事生之礼皆从降神之仪且真俗殊伦幽明异数
理有非便亦在从宜自今以后每太清宫行礼官宜改
用朝服兼停祝版改为清词于纸上其告献辞及所奏
之乐章朕当别自修撰仍令所司具仪注闻奏十三载
正月诏令有司每至孟月则修荐献上香之礼仍为常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603-0651d.png
式兴元元年十二月诏
太清宫改太常卿亚上香光禄卿终上香改三礼拜为
再拜贞元元年正月敕荐飨太清宫亚献太常卿充终
献光禄卿充仍永为常式
孔子祠
汉元帝时孔霸以帝师赐爵号褒成君奉孔子后平帝
元始初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追封孔均为褒成侯
○后汉光武建武十三年封均子志为褒成侯章帝元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603-0652a.png
和二年二月东巡狩因幸鲁祠孔子七十二弟子
和帝永元四年徙封为褒尊侯相傅至献帝初
国绝○魏文帝黄初二年以孔子二十一代孙议郎羡
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祠令鲁郡修旧庙置百石吏
卒守卫○晋武帝太始三年改封孔子二十三代孙宗
圣侯震为奉圣亭侯又诏大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以
祀孔子明帝太宁三年诏给奉圣亭侯四时祀孔子祭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603-0652b.png
宜如太始故事○宋文帝元嘉八年奉圣侯有罪夺爵
至十九年又授孔隐之隐之兄子熙先谋逆又失爵二
十八年更以孔惠云为奉圣侯后有重疾失爵孝武大
明二年又以孔迈为奉圣侯迈子卒□嗣有罪失
爵○后魏封孔子二十七叶孙乘为崇圣大夫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改封二十八叶孔珍为崇圣侯文成帝诏
其宣尼之庙当别敕有司行荐飨之礼○北齐改封三
十一叶孙为恭圣侯○后周武帝平齐改封邹国公○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603-0652c.png
隋文帝仍旧封邹国公炀帝改为绍圣侯○大唐贞观
十一年封孔子裔德伦为褒圣侯二十一年制以左丘
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
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
弼杜元凯范宁贾逵总二十二人并为先师永徽中制
令改周公为先圣黜夫子为先师颜回左丘明从祀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603-0652d.png
高宗乾封元年正月东巡次兖州邹
县顿祭宣父庙赠太师总章元年二月皇太子诣学赠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603-0653a.png
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神龙初诏以邹鲁百户
封崇道公宣尼采邑用供荐飨又授裔孙褒圣侯崇阶
朝散大夫仍许子孙以相傅袭开元八年敕改颜生等
十哲为坐像悉应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
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堂壁上以
颜子亚圣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以下令当朝文士
分为之赞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603-0653b.png
二十七年八月制夫子追赠谥为文宣王宜令三公持
节敕令并撰仪注昔缘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
殊坐岂仍旧宜补其坠典永作常式自今以后夫子南
面而坐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十哲等东西列侍
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颜子赠兖国公 闵子骞赠费侯
冉伯牛赠郓侯 冉仲弓赠薛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8a 页 WYG0603-0653c.png
宰子我赠齐侯 端木子贡赠黎侯
冉子有赠徐侯 仲子路赠卫侯
言子游赠吴侯 卜子夏赠魏侯
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
顷虽参于十哲终未殊于等伦久稽先旨俾修旧位庶
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命尚书右丞相裴耀卿摄太尉
持节就国子庙册册毕所司奠祭亦如释奠之礼又遣
太子少保崔琳往东都就庙行册礼又敕两京及兖州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8b 页 WYG0603-0653d.png
旧宅庙像宜改服衮冕其诸州及县庙宇既小但移南
面不须改衣服两京乐用宫悬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
摄行事七十子并宜追赠
曾参赠郕伯 颛孙师赠陈伯
澹台灭明赠江伯 宓子贱赠单伯
原宪赠原伯 公冶长赠莒伯
南宫子容赠郯伯 公晰哀赠郳伯
曾点赠宿伯 颜路赠杞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9a 页 WYG0603-0654a.png
商瞿赠蒙伯 高柴赠共伯
漆雕开赠滕伯 公伯寮赠任伯
司马牛赠向伯 樊迟赠樊伯
有若赠卞伯 公西赤赠郜伯
巫马期赠鄫伯 梁鳣赠梁伯
颜柳赠萧伯 冉孺赠纪伯
曹恤赠曹伯 伯虔赠聊伯
公孙龙赠黄伯 冉季赠东平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29b 页 WYG0603-0654b.png
秦子南赠少梁伯 漆雕子敛赠武城伯
颜子精赠琅琊伯漆雕徒父赠须句伯
壤驷赤赠北徵伯 商泽赠睢阳伯
石作蜀赠石邑伯 任不齐赠任城伯
公夏守赠亢父伯 公良孺赠东牟伯
后处赠营丘伯 秦子开赠彭衙伯
奚容蒧赠下邳伯 公肩定赠新田伯
颜襄赠临沂伯 鄡单赠铜鞮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0a 页 WYG0603-0654c.png
句井疆赠淇阳伯 罕父黑赠乘丘伯
秦商赠上洛伯 申党赠邵陵伯
公祖子之赠期思伯 荣子期赠雩娄伯
县成赠钜野伯 左人郢赠临淄伯
燕伋赠渔阳伯 郑子徒赠荥阳伯
颜之仆赠东武伯 原亢赠莱芜伯
乐颜赠昌平伯 廉洁赠莒父伯
颜何赠开阳伯 叔仲会赠瑕丘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0b 页 WYG0603-0654d.png
狄黑赠临济伯 邽巽赠平陆伯
孔忠赠汶阳伯 公西与如赠重丘伯
公西蒧赠祝阿伯 蘧瑗赠卫伯
施常赠乘氏伯 林放赠清河伯
秦非赠汧阳伯 陈亢赠颍伯
申枨赠鲁伯 琴牢
颜哙赠朱虚伯 步叔乘赠淳于伯
琴张赠南陵伯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1a 页 WYG0603-0655a.png
太公庙
大唐开元十九年四月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
一所以张良配飨春秋取仲月上戊日祭诸州宾贡武
举人准明经进士行乡饮酒礼每出师命将辞讫𤼵日
便就庙引辞仍简取自古名将功成业著弘济生人者
十人准十哲例沾飨至乾元元年九月十二日太常少
卿于休烈奏臣昨因秋飨汉高祖庙见傍无侍臣飨太
公庙有张良在侧伏以子房生于汉初翊奉高祖坐筹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1b 页 WYG0603-0655b.png
帷幄佐定天下考其年代不接太公自古配食庙庭陪
葬陵寝皆取当时佐命同受哀荣太公人臣不合以张
良配飨请移于汉祖庙从之上元元年闰四月敕昔周
武创业克宁区夏惟师尚父实佐兴王况德有可师义当禁
暴稽诸古昔爰崇典礼其太公望可追封为武成王有
司依文宣王置庙仍委中书门下择古今名将准文宣
王置亚圣及十哲等飨祭之典一同文宣王贞元四年
八月兵部侍郎李纾奏曰太公庙准式以太常少卿充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2a 页 WYG0603-0655c.png
三献官祝文云皇帝遣某官敢昭告至上元元年追赠
为武成王飨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有司因差太尉充献
兼进祝版亲署臣伏以太公即周之太师张良汉之少
傅圣朝列在祀典已极褒崇载在祝词必资折中理或
过当神何敢歆今者屈礼于至尊施敬于臣佐每请御
署并称昭告窃谓非宜一同文宣王恐未为允臣以为
文宣垂训百代宗师五常三纲非其训不明有国有家
非其制不立故孟轲称自生人以来一人而已由是正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2b 页 WYG0603-0655d.png
素王之法加先圣之名乐用宫悬献差太尉尊师崇道
雅合正经其太公述作止于六韬勋业形于一代岂可
拟其盛德均其殊礼哉前件祝文请自今更不进署其
敢昭告请改为致祭其献官请准式太常卿以下诏令
百寮集议闻奏兼大理卿于颀等四十六人议同李纾
左领军大将军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议曰当今兵革未
偃宜崇武教以尊古重忠烈以劝今欲有贬损非激劝
之道也追尊王位以时祠之为武教之主若不尊其礼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3a 页 WYG0603-0656a.png
则无以重其教也文武二教国并宜立废一不可况其
典礼之制已历二圣今欲改之恐非宜也至九月有敕
以上将军以下充献官馀事依李纾所奏其祭飨献仪
具开元礼
通典 卷五十三 第 33b 页 WYG0603-0656b.png
通典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