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603-03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三十三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职官十五
州郡下
京尹
周官有内史秦因之掌治京师○汉景帝二年分置左
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内史为京兆尹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603-0391b.png
更名左内史为左冯翊初秦官有
主爵中尉掌列侯汉景帝中元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
辅治长安城中
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
绛朝服佩水苍玉秩异凡州所监郡为京师置尹一人
丞一人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603-0392a.png
○汉初三辅治长安后汉都洛阳置河南尹以三辅陵
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与太守同
○后汉左冯翊右扶风
属司𨽻寻省○魏晋为京兆太守○后周都关中又为
京兆郡○隋京兆郡置尹并佐吏合二百四十四人○
大唐京兆府本为雍州置牧一人以亲王为之太宗为
秦王中宗为英王睿宗为相王时并居其任多以长史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603-0392b.png
理人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置牧如故掌宣风导
俗肃清所部或以亲王居阁而遥领焉初雍州置别驾
以贰牧之事永徽中改别驾为长史开元初改雍州长
史为京兆尹总理众务凡前代帝王所都皆曰尹
河南尹其地在周为王城成王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
曰尹兹东郊○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汉兴更名三川为河南后增守为太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603-0392c.png
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改河南大尹为保忠信卿○光
武中兴徙都洛阳改太守为尹章绶服秩与京兆同主
京都特奉朝请○魏晋皆为河南尹
○后
魏太和中迁都洛阳又置河南尹○东魏置洛州刺史
○后周置洛州总管寻罢之○隋初为洛州刺史复为
河南内史大业
初为荆河州刺史又为河南太守寻为河南尹与京兆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603-0392d.png
同○大唐武德四年置洛州都督贞观十七年改为刺
史显庆二年置东都改刺史为长史而洛州本置牧一
人以亲王为之中宗为周王时及卫王重俊实居其任
多以长史理人至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改长史
为尹其牧尹之制一如京兆各有少尹二员
通判府事
开元以后增置太原府为北京官属制置悉同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603-0393a.png
两京
留守周之君陈似其任也此后无闻○后汉和帝南巡
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留守○晋张方劫惠帝幸长
安仆射荀藩等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
为东西台至安帝时刘裕置留台具百官○又后魏孝
文南伐以太尉元丕广陵王羽留守京师并加使持节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603-0393b.png
○大唐留守之制盖因此也
郡太守
郡守秦官秦灭诸侯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
治民丞佐之尉典兵○汉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为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603-0393c.png
太守凡在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
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吏按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
最并举孝廉汉制岁
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偕簿郡
为诸侯王国者置内史以掌太守之任宣帝以为太守
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
服从其教化每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
考察以质其言常称曰与我共理者唯良二千石乎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603-0393d.png
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603-0394a.png
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以相治民则相职为太守
王莽改太守曰大尹○后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603-0394b.png
汉亦重其任
或以尚书令仆射出为郡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603-0394c.png
守或自郡守入为三公
三国时有郡守国相内史○晋郡守皆
加将军无者为耻
晋宋守相内史并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603-0394d.png
○后魏初郡
置三太守孝文初二千石能静二郡至三郡者
迁为刺史太和中次职令郡太守内史相县令
并以六年为限○北齐制郡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
上中下之差自上上郡至下下郡凡九等○后周郡太
守各以户多少定品命○隋郡太守如北齐九等之制
至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603-0395a.png
大业三年又改州为郡
郡置太守○大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
加号持节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603-0395b.png
后加号为使持节诸军事而实无节但颁
铜鱼符而已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
自是州郡史守更相为
名其实一也太宗初理天下也重亲人之任疏督守之
名于屏俯仰视焉其人善恶必书其下是以州郡无不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603-0395c.png
率理
逮贞观之末升平既久群士
多慕省阁不乐外任其折冲果敢有材力者先入为中
郎郎将次补郡守其轻也如是武太后临朝垂拱二年
诸州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长安四年纳言李峤同
平章事唐休璟奏曰窃以物议重内官而轻外职凡所
出守多因贬累非所以澄风俗安万人臣请择才于台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603-0395d.png
閤省寺之中分典大州共康庶政臣等请辍近侍率先
具僚太后乃令书名采之中者当行于是凤阁侍郎韦
嗣立御史大夫杨再思等二十人中之皆以本官检校
刺史当时复有
为员外刺史者
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
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603-0396a.png
其馀为六雄十望
十紧及上中下之差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603-0396b.png
总论郡佐
郡之佐吏秦汉有丞尉丞以佐守尉典武职○后汉诸
郡各置诸曹掾史略如公府曹无东曹
○晋宋以下虽
官曹名品互有异同大抵略如汉制○北齐上郡太守
属官合三百一十人以下郡递减之○隋初以州为郡
无复军府则州府之职参为郡官故有长史司马录事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603-0396c.png
参军功户兵法等七曹稍与今制同开皇三年诏佐官
以曹为名者并改为司十二年诸州司从事为名者并
改为参军又制刺史二佐每岁暮更入朝上考课炀帝
置通守赞治东西曹掾主簿司功仓户兵法士等书佐
各因郡之大小而为增减改行参军为行书佐○大唐
州府佐吏与隋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
录事参军
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等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603-0396d.png
六参军
在府为曹在州为
司大与上府置二员州置一员
参军事各有差博士一员医
博士一员大凡以州府大小而为增减
郡丞秦置之以佐守汉因而不改
晋成帝咸康七年省诸
郡丞宋文帝元嘉四年复置齐梁有之至隋开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603-0397a.png
皇三年改别驾治中为长史司马至炀帝又罢长史司
马置赞治一人后又改郡赞治为丞位在通守下今郡
丞废矣其职复分为别驾长史司马自隋为郡府
之官去从事史
大唐永徽二年改为长史前上元
元年复置别驾多以皇族为之神龙中废开元初复置
始通用庶姓天宝八载以玄宗由潞州别驾入定内难
遂登大位乃废别驾官至德中复置诸府中各一人而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603-0397b.png
大都督府不置通判其事以贰都督刺史之职○长史
秦置郡丞其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掌兵马汉因而不
改其后长史遂为军
府官至隋为郡官大唐初永徽二年改别驾为之其后
二职并置府州各一人王府长史理府事馀府通判而
已○司马本主武之官自魏晋以后刺史多带将军开
府者则置府僚司马为军府之官理军事
宋制司马铜印墨绶绛朝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603-0397c.png
服武冠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焉治中
旧州职也州废遂为郡官开皇三年
改治中为司马
炀帝又改司马及长史并置赞
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大唐武德初复为治中贞
观二十三年高宗即位遂改诸州治中并为司马
所
职与长史同○录事参军晋置本为公府官非州郡职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603-0397d.png
也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有军而开府
者并置之自后汉有郡主簿官职与州主簿同
隋初
以录事参军为郡官则并州郡主簿之职矣炀帝又置
主簿大唐武德元年复为录事参军开元初改京尹属
官曰司录参军掌府事勾稽省署抄目纠弹部内非违
监印给纸笔之事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603-0398a.png
○司功参军两汉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历代皆同
北齐诸州有功曹参军隋亦然及罢郡置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603-0398b.png
州以曹为名者改曰司炀帝罢州置郡改曰司功书佐
大唐改曰司功参军开元初京尹属官及诸都督府并
曰功曹参军而列郡则曰司功参军令掌官员祭祀礼
乐学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之事○司仓参军两
汉有仓曹史主仓库
北齐以下并同功曹大唐亦掌仓廪庖厨
财物廛市之事○司户参军汉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
户北齐以下与功曹同大唐掌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603-0398c.png
户口籍帐婚嫁田宅杂徭道路之事○司兵参军汉司
𨽻属官有兵曹从事史盖有军事则置之以主兵事至
北齐以后并同功曹大唐掌军防烽驿傅送马门禁田
猎仪仗之事○司法参军两
汉有决曹贼曹掾主刑法历代皆有或谓之贼曹或为
法曹或为墨曹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603-0398d.png
隋以后与功曹同
大唐掌律令定罪盗贼赃赎之事○
司士参军两汉无闻北齐以后与功曹同大唐掌管河
津营造桥梁廨宇之事○参军事后汉灵帝时陶谦以
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张温军事
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
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
佐大唐改为参军掌直侍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603-0399a.png
○经
学博士汉郡国皆有文学掾
历代多阙大唐
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多寒门
鄙儒为之○医博士一人大唐开元十一年
七月制置阶品同录事每州写本草百一集验方与经
史同贮其年九月御撰广济方五卷颁天下贞元十二
年二月御撰广利方五卷颁天下自今以后诸州府应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603-0399b.png
阙医博士宜令长史各自访求选试取人艺业优长堪
效用者具以名闻已出身人及前资官便与正授其未
出身且令权知四考后州司奏与正授馀准恒式吏部
更不须选集○中正魏置晋诸中正率一
国所推台阁取信后魏孝明正光元年罢诸郡中正北
齐郡县皆有之他史多阙隋初有后罢而有州都大唐
并无此官每岁贡士符书所关及乡饮酒之礼则司功
参军主其事○通守隋炀帝置每郡各一人位次太守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603-0399c.png
而京兆河南谓之内史大唐无○五官掾后汉有之署
功曹及诸曹事
今无之○督邮汉有之掌监属县有东西南北
中部谓之五部督邮也故督邮功曹之极位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603-0399d.png
○郡尉秦官有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汉凡郡口二十万举一人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曰
都尉武帝元鼎四年又置三辅都尉各二人讥出入边
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603-0400a.png
中兴建武七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每有剧贼郡临
时置都尉事讫罢又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
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
郡安帝以西羌盛三辅有陵园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
尉于雍京兆虎牙都尉于长安自后无闻至隋炀帝时
别置都尉领兵与郡不相知又置京辅都尉立府于潼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603-0400b.png
关主兵镇大唐无其制
县令
周官有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而赏罚之春秋
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则县大而郡小故傅云上
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县邑之长曰
宰曰尹曰公曰大夫其职一也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603-0400c.png
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茂谓
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汉制列侯所
食县曰国皇太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万
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侯国为相秩次亦如之皆秦
制也汉因之成帝绥和元年长
相墨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603-0400d.png
郡国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603-0401a.png
其郡有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者随
事广狭置令长及丞秩次皆如县道无分土给均吏
○晋制大县令有治
绩官报以大郡
不经宰县不得
入为台郎○宋诸县署令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自晋
宋以后令长国相皆如汉制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603-0401b.png
○后魏县置三
令长孝文初制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理二
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理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
千石能静二郡者兼理至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
太和中次职令其禄甚厚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603-0401c.png
其后令长用人益杂但选
勤旧令史为之而缙绅之流耻居其位○北齐制县为
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
县凡九等然犹因循后魏用人滥杂至于士流耻居之
元文遥遂奏于武成帝请革之乃密令搜扬世胄子弟
恐其辞诉总召集神武门宣旨慰谕而遣自此县令始
以士人为之○隋县有令有长炀帝以大兴长安河南
洛阳四县令并增正五品诸县皆以所管閒剧及冲要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603-0401d.png
之处以为等级
○大唐县有赤
畿望紧上中下
七等之差凡
一千五百七十三县令各一人
总论县佐
汉县有丞尉及诸曹掾
○后汉县诸曹略如郡员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603-0402a.png
又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
掾秋冬为制度掾
○晋县有主簿功曹廷掾法曹金仓贼曹掾
兵曹贼捕掾等员○隋炀帝改县尉为县正寻改正为
户曹法曹分司以承郡之六司其京四县则加置功曹
为三司司各二人○大唐县有令而置七司一如郡制
丞为副贰主簿上辖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603-0402b.png
尉分理诸曹录事省受符历佐
史行其簿书
丞汉诸县皆有兼主刑狱囚徒
后
汉令长国相各置丞一人署文书典知仓狱署诸曹掾
史凡诸县署丞皆铜印黄绶进贤一梁冠自晋后无丞
宋时唯建康有狱丞隋及大唐县丞各一人通判县事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603-0402c.png
○主簿汉有之
晋亦有之他史多阙
大唐赤县置二人他县各一人掌付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603-0402d.png
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县内非违监印给纸笔○尉汉
诸县皆有后汉令长国相亦皆有尉大县
二人小县一人主盗贼案察奸宄
署诸曹掾史边县有障塞尉掌禁备羌
夷犯塞魏因之晋洛阳建康
皆置六部尉宋齐梁陈并因之馀县如汉制诸县道尉
铜印黄绶朝服武冠江左止单衣介帻北齐郡县置三
尉隋改为正后置尉又分为户曹法曹大唐初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603-0403a.png
因隋制武德中复改为正
七年三月复改为尉赤县置六员他县各有差分判诸
司事
○五百
乡官
周礼有乡师乡老乡大夫之职其任大矣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603-0403b.png
次有州长党正族师闾
胥鄙师酂长里宰邻
长皆乡里之官也大凡各掌其乡党州
里之政理云○秦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
循禁盗贼○汉乡亭及官皆依秦制也县大率方百里
其人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高后元年初置孝悌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603-0403c.png
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后废
至文帝十二年又置三老及孝悌力田无常员平帝又
置外史闾师官○后汉乡官与汉同有秩郡所署秩百
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
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
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
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式者皆扁表其
门以兴善行亭有亭长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603-0403d.png
主禁盗
贼
里
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
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恶以告监官○晋县五
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乡五千户以上
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县率百户置
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603-0404a.png
户户千以上置校官掾一人县皆置方略吏四人○宋
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什十为里里
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长主之十亭为乡乡有乡佐三老
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所职与秦汉同○隋以周齐州
郡县职自州都郡正县正以下皆州郡将县令所自调
用理时事至开皇初不知时事直谓之乡官官别置品
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开皇十五年罢州县乡官○
大唐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603-0404b.png
老一人以耆年平谨者县补之亦曰父老贞观九年每
乡置长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太极元年初令老人
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执象笏八十以上板
授上州司马绿衣执术笏天宝七载诏父老六十板授
本县丞七十以上授县令三十里置一驿
驿各有将以州里富强之家主之以待行李
镇戍关市官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603-0404c.png
隋镇置将副戍置主副关市置令丞○大唐因之各有
上中下三等
致仕官
周制大夫七十致仕○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
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诸文武选人六品
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
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官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二十
通典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603-0404d.png
五年正月制曾任五品以上清贫官以理去职者所司
具录名奏老病不堪釐务者与致仕官天宝九载三月
敕如闻六品以下致仕官四载之后准格并停念其衰
老必藉安存岂限高卑而恩有差降应六品以下致仕
官终其馀年仍永为式
通典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