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603-03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典卷三十二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职官十四
州郡上
司𨽻校尉
司𨽻周官也掌五𨽻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
帅其民而捕盗贼○汉武帝征和四年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603-0381b.png
初置司𨽻校尉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
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
元帝初元四
年去节后诸葛丰为司𨽻又加节寻复去之司𨽻去节
自丰始也
成帝元延四年省至绥和二年
哀帝复置但为司𨽻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603-0381c.png
司𨽻掌察皇太子以下行马内事皆主之专道而行专
席而坐初除皆谒两府
○后汉复为司
𨽻校尉所部河南尹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河东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603-0381d.png
弘农凡七郡治河南洛阳
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
廷议处九卿上朝贺处公卿下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603-0382a.png
凡司𨽻属官
有从事史十二人其都官从事史至为雄剧主察百官
之犯法者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603-0382b.png
○魏
晋司𨽻与二汉同司𨽻于端门外坐在诸
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不绝席
初以司
𨽻官属制置如州仪而俗称之司州及魏晋乃以
京辅所部定名置司州以司𨽻校尉统之及东晋渡江
罢司𨽻校尉官变其职为扬州刺史○后魏北齐为司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603-0382c.png
州牧○后周有司𨽻下大夫掌五𨽻及徒者捕盗贼囚
执之事属大司寇○隋初有雍州牧后炀帝置司𨽻台
有大夫一人掌诸巡察薛道衡为司𨽻大夫别驾二人
分察畿内一人按东都一人按京师后又罢司𨽻台
而留司𨽻从事之名不
为常员临时选京官清明者权摄以行○大唐无司𨽻
校尉而有京畿采访使亦其职也
州牧刺史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603-0382d.png
黄帝立四监以治万国唐有九州舜置十二州州有牧
○夏为九州牧○殷周八命曰牧○秦置监察御史○
汉兴省之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
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
还监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
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武帝
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至五年乃置部刺史掌奉诏
六条察州凡十二州焉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603-0383a.png
居部九岁举为守相成帝绥和元年以为刺
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乃更为州牧秩
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补
哀帝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603-0383b.png
建平二年复为刺史
元寿二年复为
牧
○后汉光
武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外十二州各一人其一州属
司𨽻校尉汉刺史乘傅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603-0383c.png
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
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
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虽父母之
丧不得去职或谓州府为
外台灵帝中
平五年改刺史唯置牧是时天下方乱豪杰各欲据有
州郡而刘焉刘虞并自九卿出领州牧州牧之任自此
重矣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603-0383d.png
公三公遣掾史按验然后黜退光武即位用法明察不
复委三府故权归举刺之吏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603-0384a.png
○魏晋
为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皆铜印墨
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领兵者武冠而晋罢司𨽻校尉
置司州江左则扬州刺史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603-0384b.png
自魏以来庶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之单
车刺史凡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
不论持节假节晋制刺史三年一入奏
○宋与魏同○梁刺史受之明日辞
宫庙而行皆持节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603-0384c.png
○后魏天
锡二年又制诸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
之上中下三士也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孝文太和
中次职令
○自后魏北齐则司
州曰牧而北齐制州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
之差自上上州至下下州凡九等○后周则雍州曰牧
而制刺史初除奉辞之日备列卤簿凡总管刺史则加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603-0384d.png
使持节诸军事以此为常及苏绰为六条之制初文帝
秉魏政令百官诵习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
不得居官
静帝大象元年诏
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馀悉罢之○隋雍州置牧
馀州并置刺史亦同北齐九等之制总管刺史加使持
节至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职
废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603-0385a.png
刺史县令三年一迁诸有兵处
则刺史带军事以统之十四年改九
等州县为上中下凡三等
炀帝大业初复罢州置郡为司𨽻台大夫一人巡察畿
内其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诸郡亦有
六条之制从事四十人副刺史巡察每年二月
乘轺巡郡县十月入奏○大唐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603-0385b.png
太守为刺史而雍州置牧至神龙二年二月分天下为
十道置巡察使二十人以左右台及内外官五品
以下坚明清劲者为之兼按郡县再期而代至景云二
年改置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十年省十七年复置二
十二年改置采访处置使
理于所部之大郡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603-0385c.png
总论州佐
州之佐吏汉有别驾治中主簿功曹书佐簿曹
兵曹部郡国从事史典郡书
佐等官皆州自辟除通
为百石职与司𨽻官属同唯无都官从事
汉魏之际复增祭酒文学从事员晋又有武猛从事员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603-0385d.png
历代职员互相因袭虽小有更
易而大抵不异○自魏晋以后刺史多带将军开府则
州与府各置僚属州官理民府官理戎
○后魏旧以州牧亲人班九条之制使前政选吏
以待后人献文帝革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择
以为选官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自孝明孝昌以后四
方多难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虽无兵事皆立僚佐
颇为烦扰高隆之乃表请自非边要见有兵马者悉皆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603-0386a.png
断之○北齐上上州刺史属官佐吏合三百九十三人
以下州递减十人其州郡佐吏皆州府辟除及后主失
政赐诸佞幸卖官分州郡下逮乡官多降中旨故有敕
用州主簿郡功曹者○后周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州
吏并牧守自置至隋以州为郡无复军府则州府之吏
变为郡官矣○大唐无州府之名而有采访使及节度
使采访使有判官二人支使
二人推官一人皆使自辟召然后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603-0386b.png
上闻其未奉报者称摄今举州之
旧职以列于左
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别乘傅车故谓之别驾
汉制也历代皆有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603-0386c.png
隋及大唐并为郡官○治中从事史一人居中
治事主众曹文书汉制也历代皆有
隋为郡官大唐改为司马○主簿
一人录门下众事省署文书汉制也历代至隋皆有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603-0386d.png
○功曹书
佐一人主选用汉制也其司𨽻功曹从事史兼录众事
晋以来改功曹为西曹书佐
宋有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举即汉之功曹书佐也○部
郡国从事史每郡国各一人汉制也主督促文书举非
法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603-0387a.png
○典郡书佐每郡国各一人汉制也各主一郡文
书以郡吏补岁满一更○祭酒从事史汉魏以来置宋
世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之事自江左扬州无祭酒
而以主簿治事○中正陈胜为楚王以朱房为中正而
不言职事两汉无闻魏司空陈群以天台选用不尽人
才择州之才优有昭鉴者除为中正自拔人才铨定九
品州郡皆置吴有大公平亦其任也
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603-0387b.png
大小中正其用人甚重
齐梁亦重焉后魏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603-0387c.png
有之北齐郡县皆有
其本州中正以京官为之
隋有州都其任亦重
大唐无
都督
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
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而袁绍分沮授所
统诸军为三都督魏武征孙权还又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603-0387d.png
使夏侯惇督二十六军○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
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
军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司马宣
王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文王都
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受魏禅则都督诸军为
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
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
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及伐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603-0388a.png
吴之役以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
太康中都督知军事刺史理人各用人焉惠帝
末乃并任非要州则单为刺史
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
居之○宋氏人臣则无居者唯江夏王义恭得假黄钺
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又有都督诸州诸军
事者则为常职旧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即位改监为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603-0388b.png
都督○后魏有都督中外诸军事永安以后近远多事
置京畿大都督总摄军人立府置佐○后周改都督诸
军事为总管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帅都
督都督至隋三都督并以为散官炀帝改大都督为校
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
按此则都督之名微矣○隋文
帝以并益荆扬四州置大总管
其馀总管府置于诸州列为上中下三等加使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603-0388c.png
持节炀帝悉罢之○大唐诸州复有总管亦加号使持
节武德元年诸州总管亦加号使持节五年以
洺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七年改大总管府为大
都督府总管府为都督府复有
行军大总管者盖有征伐则置于所征之道以督军事
自武德以来亦有元帅之号太宗为秦王加西讨元帅
中宗为周王为洮河道元帅睿宗为相王为并州道行
军元帅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603-0388d.png
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
府开元十七年加潞州为五焉其馀都督定为上中下
等前后制置改易不恒难可备
叙凡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一人
亲王为之多遥领其任亦多为赠官长史居府以总其
事分天下
州县制为诸道每道置使理于所部其边方
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谓之节度使自景云二年四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603-0389a.png
月始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其后诸
道因同此号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
之重莫比焉本皆兼度支营田使开元九年十一月敕
其河东河北不须别置并令节度使兼充有副使一人
行军司马一人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603-0389b.png
判官二人
掌书记一人
参谋无员随军四人开元中凡八
节度使盖古之
持节都督江左四中郎将近代行军总管之任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603-0389c.png
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而任之
都护
汉宣帝地节二年初置西域都护为加官也或以骑都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603-0389d.png
尉谏议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始以郑吉
为之后废○至后汉永平十七年复置
○晋宋以后有都护之官亦其
任也
○大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
都护府后又加单于北庭都护府府
置都护一人副都
护二人长史司马各一人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603-0390a.png
通典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603-0390b.png
通典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