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157-065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或问卷十九 宋 吕大圭 撰
定公 不书正
或问定公何以不书正月曰定公不书正先儒以为昭
不得正其终定不得正其始理固如此然以予观之正
者天子之正朔也天子颁之诸侯诸侯受而颁之于其
国故于人君即位之始皆书王正月以见其受正于天
子也今定不书正月似非正终正始之义盖是年昭公
已薨而定公未立在礼先君既终而嗣君继世不可以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157-0657d.png
一年而二君故以先君之末年犹系之先君至明年而
后系新君之元年此书法也昭以十二月薨则今年之
春不得以系之先君之末年矣而定公又以六月而后
即位故今年春不得如他君之例而系以王正月以比
常年书王三月云尔观圣人所书六月癸亥公之丧至
自乾侯所谓公者昭公也戊辰公即位所谓公者定公
也则是定公未即位之前犹是昭公之鲁定公既即位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157-0658a.png
然后追书今年春皆为定公元年耳此则所谓一年而
二君也至于公即位之例先儒或以为继弑君不言即
位其或继弑君而言即位则曰如其意也此殊不可晓
皆强为之辞耳观定公六月即位之例则知诸君之所
以书即位者行即位之礼也其不书即位者不行即位
之礼尔尚何疑乎
会于召陵侵楚
或问召陵之会卒无成功何也曰余观召陵之会未尝
不叹晋之可以复伯而失其机也夫蔡陈郑许沈顿胡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157-0658b.png
盖服役于楚者也而皆与于会则盖病楚而归晋也晋
自平丘以来不能合诸侯者二十四年矣今而上致刘
子下合十七国之君以为此会齐桓之师不如是之盛
也然而齐桓之师书曰伐楚盟于召陵晋定之会书曰
会于召陵侵楚侵浅事也伐重事也晋合十七国之君
以会于召陵徒能侵楚而已是不足与有为也晋自是
无复宗诸侯之望矣案传则楚子常以裘马而失二国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157-0658c.png
之君晋亦以荀寅求货之故而辞蔡侯世衰道微是区
区者乃能轩轾列国之诸侯而致晋楚之失伯者皆是
物也呜呼可胜叹哉可胜叹哉故自是以后前乎此自
齐桓以来无特相盟者而盟于咸于沙则特相盟矣无
参会者而安甫之会则参会矣前此晋未尝伐与国也
而晋士鞅帅师侵郑侵卫又伐卫则伐与国无伯主之
体矣及其极也荆蛮横行于中国而莫之制矣故尝考
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为北杏以前是一时也
北杏以后是一时也召陵以前是一时也召陵以后是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157-0658d.png
一时也北杏以前诸侯无伯故有特相盟者有参盟参
会者有相攻伐者北杏以后则异是矣召陵以后诸侯
亦无伯故亦有特相盟者有参盟参会者有相攻伐者
召陵以前则异是矣天下之有伯非美事也天下之无
伯非细故也夫伯者王之反也有伯则无王矣名曰尊
周而实夺其权北杏以前天下未知有伯也而犹知有
王北杏以后天下惟知有伯矣此岂美事哉虽然有伯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157-0659a.png
者在焉则诸侯犹有所附中国犹得以安强暴犹知所
畏是犹幸其有伯也伯衰而诸侯散伯衰而中国扰伯
衰而吴楚横天下益不宁矣是故晋侯吴子会于黄池
而春秋终焉
齐人归田 堕费堕郈
或问或谓左氏榖梁所载夹谷之会孔子之辞皆街谈
巷议之说以为知圣人也浅其说然乎曰以愚观之左
氏所载似未可不信扬子法言曰齐人章章归其侵疆
盖自汉儒相传皆有是说似未可非之要之圣人举事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157-0659b.png
自是与常人别所谓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也夹谷一会
而侵疆遽归岂谓其一言之间遂足以致此哉意其动
容周旋之间有以深警其心矣则夫齐人之来归田宜
也堕三都之事东坡苏氏为之论曰季氏亲逐昭公客
死于外从公者皆不敢入孔子安能以是堕其名都而
出其藏甲也哉考于春秋方是时三桓虽若不说然终
莫能违孔子苏氏曰此孔子之所以圣也孔子以羁旅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157-0659c.png
之臣得政期月而能以治世之礼律亡国之臣堕名都
出藏甲而三桓不疑其害己此必有不言而信不怒而
威者矣夫孔子之圣见于行事至此为无疑也愚谓审
如苏氏之说则是孔子为政能咈人情之所难而为之
要之圣人举事虽即诸天理之安而亦未尝不顺人情
之欲夫使孔子咈三桓之欲而强欲堕其都邑此不待
智者而知其不克也然则费郈之所以堕者何也曰三
家之城其邑者将以自利也而家臣据其邑以叛亦岂
三家之利哉南蒯叛侯犯叛公山不狃叛叛者相踵岂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157-0659d.png
惟鲁国恶之三家亦恶之矣孔子顺天理而言之而适
有以动乎三家之心故其堕郈堕费者二家之自堕也
于仲尼何与焉乃若成邑不堕而至于围则孟孙之不
欲堕耳夫二家闻夫子之言而堕其邑者是其天理之
动也孟氏闻公敛处父之言而不肯堕者是其人欲之
蔽也天理之动不足以胜其人欲之蔽然后不肯堕耳
然使孔子得志以行乎鲁国则将有不待兵革而自堕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157-0660a.png
者如鲁之不终用孔子何胡氏以为围成之后然后孔
子摄相事理或然也或谓史记所载未必得其实孔子
为政当在归田堕郈之时而围成不克则是女乐既归
之后此说未必然姑记之以俟知者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晋赵鞅归于晋
或问赵鞅书归何也曰案先儒之说云出称叛入称归
叛者逆辞归者顺辞则知鞅之叛非叛也以地正国也
所以逐君侧之恶人也鞅取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
人而不免以叛书者所以为后世人臣不请命于君而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157-0660b.png
擅用兵者之防也至其入国则书归以见鞅之非逆也
或者又曰春秋以法治人而以情恕之先书叛叛恶辞
所以诛鞅也后书归归善辞所以赦鞅也鞅之出入于
晋阳将以禦荀寅士吉射之伐耳其心本非叛君也然
邑君之邑也臣乌得而有之故书叛以伸王法及其归
国则是鞅知悔而反逆为顺复于为善也故书归以厚
人情先儒之为此论不过惑于书归之一语耳夫使以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157-0660c.png
地正国而可则是人主可得而胁人臣擅兴无罪而以
兵谏者真爱其君也使后世贼臣称兵向阙以诛君侧
为名而实欲胁君取国者则此说启之也春秋王法也
当诛则诛当赦则赦乌有既诛而又赦之之理若使既
诛而又赦之则是非不白善恶不明而王法不行于天
下矣况春秋乎愚故曰归易辞也乱臣以叛去而其归
也无异于善复者以是为晋国之无政刑也
春秋或问卷十九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157-0660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