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a 页 WYG1418-02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四十六目录
宋
周惇颐
太极图说
张载
西铭
与吕微仲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b 页 WYG1418-0287b.png
程颢
论君道
论王霸
论十事
论新法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晋城县令题名记
程颐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a 页 WYG1418-0288a.png
上仁宗皇帝书
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
上太皇太后书
论经筵第一劄子
论经筵第二劄子
易传序
春秋传序
答朱长文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b 页 WYG1418-0288b.png
颜子所好何学论
明道先生墓表
杨时
论王安石邪说疏
答陈莹中书
范育
正蒙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a 页 WYG1418-02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四十六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徐等奉
旨编注
宋
周惇颐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b 页 WYG1418-0288d.png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
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雨仪立焉阳变阴合
而生水火金木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a 页 WYG1418-0289a.png
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
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
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
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
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
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b 页 WYG1418-0289b.png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
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a 页 WYG1418-0289c.png
张载
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
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b 页 WYG1418-0289d.png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
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
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
者也违曰悖德害仁
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6a 页 WYG1418-0290a.png
知
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
封人之锡类
不弛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6b 页 WYG1418-0290b.png
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
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
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7a 页 WYG1418-0290c.png
存吾顺事没
吾宁也
与吕微仲书
浮屠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亦出庄说之流遂厌
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天人
一物辄生取舍可谓知天乎孔孟所谓天彼所谓道惑
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大学当先知天德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7b 页 WYG1418-0290d.png
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今浮屠极论要归必谓生死转
流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悟则有命有义均死生
一天人推知昼夜道阴阳体之不二自其说炽传中国
儒者未容规圣学门墙巳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
乃其俗达之天下致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著信使
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崇尚之
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
知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事其迹未见君子志巳谓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8a 页 WYG1418-0291a.png
不必事其文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
忽德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
其弊自古淫诐邪遁之词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
者千五百年向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
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计得失来简见发狂言
当为浩叹所恨不如佛氏之著明也更冀开谕倾俟
程颢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8b 页 WYG1418-0291b.png
论君道
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
之分晓然趋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
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夫
义理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
移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9a 页 WYG1418-0291c.png
为后世駮杂之政所牵制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
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必期致
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
而志亦戒乎渐习是故古之人君虽出入容閒然必有
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所以成其德业伏
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事俾日亲便坐讲
论道义以辅养圣德又引天下贤俊使得倍侍法从朝
夕廷见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闻听如是则圣智益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9b 页 WYG1418-0291d.png
聪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薄未俗哓哓无
复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之风未率而笃诚忠厚
之教尚郁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一心诚
意体乾刚健而力行之则天下幸甚
论王霸
臣伏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
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
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0a 页 WYG1418-0292a.png
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王则王
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
所谓差若毫釐缪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故治天
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
惑故力进于道而莫之禦也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
之成是衒石以为玉也故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而
曾西耻比管仲者义所不由也况下于霸者哉陛下躬
尧舜之资处尧舜之位必以尧舜之心自任然后为能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0b 页 WYG1418-0292b.png
充其道汉唐之君有可称者论其人则非先王之学考
其时则皆驳杂之政乃以一曲之见幸致小康其创法
垂统非可继于后世者皆不足为也然欲行仁政而不
素讲其具使其道大明而后行则或出或入终莫有所
至也夫事有大小有先后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后
后其所先皆不可以适治且志不可慢时不可失惟陛
下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尧舜之道备于巳反身
而诚之推之以及四海择同心一德之臣与之共成天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1a 页 WYG1418-0292c.png
下之务书所谓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又曰一哉王心
言致一而后可以为也古者三公不必备惟其
人诚以为不得其人而居之则不若阙之之愈也盖小
人之事君子所不能同岂圣贤之事而庸人可参之哉
欲为圣贤之事而使庸人参之则其命乱矣既任君子
之谋而又入小人之议则聪明不专而志意惑矣今将
救千古深锢之弊为生民长久之计非夫极听览之明
尽正邪之辨致一而不二其能胜之乎或谓人君举动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1b 页 WYG1418-0292d.png
不可不慎易于更张则为害大矣臣独以为不然所谓
更张者顾理所当耳其动皆稽古质义而行则为慎莫大
焉岂若因循苟简卒致败乱者哉自古以来何尝有师
圣人之言法先王之治将大有为而反成祸患者乎愿
陛下奋天锡之勇智体乾刚而独断霈然不疑则万世
幸甚
论十事
臣窃谓圣人创法皆本诸人情极乎物理虽二帝三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2a 页 WYG1418-0293a.png
不无随时因革踵事增损之制然至乎为治之大原牧
民之要道则前圣后圣岂不同条而共贯哉盖无古今
无治乱如生民之理有穷则圣王之法可改后世能尽
其道则大治或用其偏则小康此历代彰灼著明之效
也苟或徒知泥古而不能施之于今姑欲循名而遂废
其实此陋儒之见何足以论治道哉然傥谓今人之情
皆已异于古先王之迹不可复于今趣便目前不务高
远则亦恐非大有为之论而未足以济当今之极弊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2b 页 WYG1418-0293b.png
谓如衣服饮食宫室器用之类苟便于今而有法度者
岂亦遽当改革哉惟其天理之不可易人所赖以生非
有古今之异圣人之所必为者固可槩举然而行之有
先后用之有缓速若夫裁成运动周旋曲当则朝廷讲
求设施如何耳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
就其德业故舜禹文武之圣亦皆有所从学今师傅之
职不修友臣之义未著所以尊德乐善之风未成于天
下此非有古今之异者也王者必奉天建官故天地四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3a 页 WYG1418-0293c.png
时之职历二帝三王未之或改所以百度修而万化理
也至唐犹仅存其略当其治时尚得纲纪小正今官秩
淆乱职业废弛太平之治所以未至此亦非有古今之异
也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常产使之厚生
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
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
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
饿殍而莫之恤幸民虽多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3b 页 WYG1418-0293d.png
齿日益繁而不为之制则衣食日蹙转死日多此乃治
乱之机也岂可不渐图其制之道哉此亦非有古今之
异者也古者政教始乎乡里立法于比闾族党州县酂
遂以相联属统治故民相安而亲睦刑法鲜犯廉耻易
格此亦人情之所自然行之则效亦非有古今之异者
也庠序之教先王所以明人伦化成天下今师学废而
道德不一乡射亡而礼义不兴贡士不本于乡里而行
实不修秀民不养于学校而人材多废此较然之事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4a 页 WYG1418-0294a.png
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古者府史胥徒受禄公上而农兵
未始判也今骄兵耗匮国力亦已极矣臣谓禁卫之外
不渐归于农则将贻深虑府史胥徒之役毒遍天下不
更其制则未免大患此亦至明之理非有古今之异者
也古者民必有九年之食无三年之食者以为国非其
国臣观天下耕之者少食之者众地力不尽人工不勤
虽富室强宗鲜有馀积况其贫弱者乎或一州一县有
年岁之凶即盗贼纵横饥羸满路如不幸有方三二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4b 页 WYG1418-0294b.png
里之灾或连年之歉则未知朝廷以何道处之则其患
不可胜言矣岂可曰昔何久不至是因以幸为可恃也
哉固宜渐从古制均田务农公私交为储粟之法以为
之备此乃亦无古今之异者也古者四民各有常职而
农者十居八九故衣食易给而民无所困苦今京师浮
民数逾百万游手不足赀度观其穷蹙辛苦孤贫疾
病变诈巧伪以自求生而常不足以生日益岁滋久将
若何事已穷极非圣人变而通之则无以免患岂可谓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5a 页 WYG1418-0294c.png
无可奈何而巳哉此在酌古变今均多恤寡渐为之业
以救之耳此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圣人奉天理物之
道在乎六府六府之任治于五官
山虞泽衡各有常禁
故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今五官不修六府不治用之
无节取之不时岂惟物失其性材木所资天下皆以童
赭斧斤焚荡尚且侵寻不禁而川泽渔猎之繁暴殄天
物亦已耗竭则将若之何此乃穷弊之极矣惟修虞衡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5b 页 WYG1418-0294d.png
之职使将养之则有变通长久之势此亦非有古今之
异者也古者冠婚丧祭车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踰僭
故财用易给而民有常心今礼制未修奢靡相尚卿大
夫之家莫能中礼而商贩之类或踰王公礼制不足以
检饬人情名数不足以旌别贵贱既无定分则奸诈攘
夺人人求厌其欲而后已岂有止息者哉此争乱之道
也则先王之法岂得不讲而损益之哉此亦非有古今
之异者也此十者特其端绪耳臣特论其大端以为三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6a 页 WYG1418-0295a.png
代之法有必可施行之验如其纲条度数施为注措之
道则审行之必也稽之经训而合施之人情而宜此晓
然之定理岂徒若迂疏无用之说哉惟圣朝裁择
论新法
臣闻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以顺道则事无不成
故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于险阻
则不足以言智矣盖自古兴治虽有专任独决能就事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6b 页 WYG1418-0295b.png
者未闻辅弼大臣人各有心睽戾不一致国政异出名
分不正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为者也况于措置
失宜沮废公议一二小臣实与大计用贱陵贵以邪妨
正者乎凡此皆天下之理不宜有成而智者之所不行
也设令由此侥倖事小有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
风寖衰尤非朝廷之福矧复天时未顺地震连年四方
人心日益摇动此皆陛下所当仰测天意俯察人事者
也臣奉职不肖议论无补望允前奏早赐降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7a 页 WYG1418-0295c.png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
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
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
牵已而从之是以已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
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7b 页 WYG1418-0295d.png
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
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
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扩然而大公物来
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
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
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
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
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8a 页 WYG1418-0296a.png
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
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
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相忘也两忘
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
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
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
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
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夫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8b 页 WYG1418-0296b.png
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
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
过半矣心之精微口不能宣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
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
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9a 页 WYG1418-0296c.png
晋城县令题名记
古者诸侯之国各有史记故其善恶皆见于后世自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19b 页 WYG1418-0296d.png
罢侯置守令则史亦从而废其后自非杰然有功德者
或记之循吏与夫凶恶残忍之极者以酷见传其馀则
泯然无闻矣如汉唐之有天下皆数百年其间郡县之
政可书者宜亦多然其见书者率才数十人使贤者
之政不幸而无传其不肖者复幸而得盖其恶斯与古
史之意异矣夫图治与长久者虽圣知为之且不能仓
卒苟简而就盖必本之人情而为之法度然后可使去
恶而从善则其纲纪条教必审定而后下其民之服循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0a 页 WYG1418-0297a.png
渐渍亦必待久乃淳固而不变今之为吏三岁而代者
固已迟之矣使皆知礼义者能自始至即皇皇然图所
施设亦教令未熟民情未孚而更书巳至倘后之人所
志不同复有甚者欲新己之政则尽其法而去之其迹
固无馀矣而况因循不职者乎噫以易息之政而复无
以托其传则宜其去皆未几而善恶无闻焉故欲闻古
史之善而不可得则因谓令有题前政之名氏以为记
者尚为近古而斯邑无之乃考之案牒访之吏民才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0b 页 WYG1418-0297b.png
自李君而降二十一人第其岁月之先后而记之俾民
观其名而不忘其政后之人得从而质其是非以为师
戒云耳来者请嗣书其次
程颐
上仁宗皇帝书
臣伏观前古圣明之主无不好闻直諌博采刍荛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1a 页 WYG1418-0297c.png
视益明而听益聪纪纲正而天下治昏乱之主无不恶
闻过失忽弃正言故视益蔽而听益塞纪纲废而天下
乱治乱之因未有不由是也伏惟陛下德侔天地明并
日月宽慈仁圣自古无比曷常害一忠臣戮一正士群
臣虽有以言事得罪者旋复拔擢过其分际此千载一
遇言事之秋也苟有可以裨圣治何忍默默而不言哉
臣今竭其愚忠非有斧钺之虞也所虑进言者至众岂
尽有耻狂愚必多而陛下因谓贱士之言无适用者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1b 页 WYG1418-0297d.png
虽披心腹沥肝胆不见省览祗成徒为此臣之所惧也
倘或陛下少留圣意则非臣之幸实天下之幸臣请自
陈所学然后以臣之学议天下之事臣所学者天下大中
之道也圣人性之为圣人贤者由之为贤者尧舜用之
为尧舜仲尼述之为仲尼其为之也至大其行之也至
易三代以上莫不繇之自秦而下衰而不振魏晋之属
去之甚远汉唐小康行之不醇自古学者众矣而考其
得者盖寡焉道必充于己而后施以及人是故道非大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2a 页 WYG1418-0298a.png
成不苟于用然亦有不私其身应时而作者也出处无
常惟义所在所谓道非大成不苟于用颜回曾参之徒
是也天之大命在夫子矣故彼得自善其身非至圣人
则不出也在于平世无所用者亦然所谓不私其身应
时而作者诸葛亮及臣是也亮感先主三顾之义闵生
民涂炭之苦思致天下于三代义不得自安而作也如
臣者生逢圣明之主而天下有危乱之虞义岂可苟善
其身而不以一言悟陛下哉故曰出处无常惟义所在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2b 页 WYG1418-0298b.png
请议天下之事不识陛下以今天下为安乎危乎治乎
乱乎乌可知危乱而不思救之之道如曰安且治矣则
臣请明其未然方今之势诚何异于抱火厝之积薪之
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者乎书曰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
足衣食今天下民力匮竭衣食不足春耕而播延息以
待一岁失望便须流亡以此而言本未得为固也臣料
陛下仁慈爱民如子必不忍使之困苦一至于是臣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3a 页 WYG1418-0298c.png
疑左右前后壅蔽陛下聪明使陛下不得而知今国家
财用常多不足不足则责于三司三司责诸路转运转
运何所出诛剥于民尔或四方有事则多非时配率毒
害尤深急令诛求竭民膏血往往破产亡业骨肉离散
众人观之犹可伤痛陛下为民父母岂不悯哉民无储
备官廪复空臣观京师缘边以至天下率无二年之备
卒有连岁凶灾如明道中不知国家何以待之
坐食之卒计踰百万既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3b 页 WYG1418-0298d.png
无以供费将重敛于民而民己散矣强敌乘隙于外奸
雄生心于内则土崩瓦解之势深可虞也太宁之世圣
人犹不忘为备必有九年之蓄以待凶岁况今百姓困
苦愁怨之气上冲于天灾沴凶灾是所召也陛下能保
其必无乎中民之家有十金之产子孙不能守则人皆
谓之不孝陛下承祖宗基业而前有土崩瓦解之势可
不惧哉邻敌强盛自古无比幸而目前尚守盟誓果能
以金帛厌其欲乎能必料其常为今日之计乎则夫沿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4a 页 WYG1418-0299a.png
边岂宜无备益以兵则用不足省其戍则力弗支皆非
长久之策也前者昊贼叛逆西垂用兵数年之间天下
大困盖内外经制多失其宜陜西之民苦毒尤甚及多
逃散重以军法禁之以至人心大怨皆有思寇之言悖
逆之深不敢以闻圣听顾恐陛下亦颇知之故曰无恒
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彼庶民者饥寒既切于内父
子不相保尚能顾忠义哉非民无良政使然也当时秦
中寇盗屡起倘稽扑灭必多响应幸而寻时尽能诛剪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4b 页 WYG1418-0299b.png
尚赖社稷之福西虏亦疲知未可远图遂且诡辞
称顺向若更相牵制未得休兵内衅将生言之可骇今
天下劳弊不比景祐以前复有加曩时之役臣愚切恐
不能堪矣况为患者岂止西戎臣每思之神魂飞越不
知朝廷议者以为何如亦尝置之虑乎其谓制之无术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5a 页 WYG1418-0299c.png
乎臣窃谓今天下犹无事人命未甚危陛下宜早警惕
于衷思行王道不然臣恐岁月易失因循不思事势观
之理无常尔窃惟王道之本仁也臣观陛下之仁尧舜
之仁也然而天下未治者诚繇有仁心而无仁政尔故
孟子曰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
者不行先生之道也陛下精心庶政常惧一夫不获其
所未尝以一喜怒杀一无辜官吏有犯入人罪者则终
身弃之是陛下爱人之深也然而凶年讥岁老弱转死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5b 页 WYG1418-0299d.png
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为盗贼犯刑戮者几千万人
矣岂陛下爱人之心哉必谓岁使之然非政之罪欤则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代之民无是病
也岂三代之政不可行于今耶州县之吏有陷人于辟
者陛下必深恶之然而民不知义复迫穷困放辟邪侈
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必谓其自然则教化圣人
之妄言耶天下之治繇得贤也天下不治繇失贤也世
不乏贤顾求之之道何如尔今夫求贤本为治也治天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6a 页 WYG1418-0300a.png
下之道莫非五帝三王周公孔子治天下之道也求乎
明于五帝三王周公孔子治天下之道者各以其所得
大小而用之有宰相事业者使为宰相有卿大夫事业
者使为卿大夫有为郡之术者使为刺史有治县之政
者使为县令各得其任则无职不举然而天下弗治者
未之有也国家取士虽以数科然而贤良方正岁止一
二人而己又所得不过博闻强记之士尔明经之属惟
专念诵不晓义理尤无用者也最贵盛者惟进士科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6b 页 WYG1418-0300b.png
词赋声律为工词赋之中非有治天下之道也人学之
以取科第积日累久至于卿相帝王之道教化之本岂
尝知之居其位责其事业则未尝学之譬如胡人操舟
越客为御求其善也不亦难乎今天下未治诚繇有君
而无臣也岂世无人求之失其道尔苟欲取士必得岂
无术哉王道之不行二千年矣后之愚者皆云时异事
变不可复行此则无知之深也然而人主往往惑于其
言今有人得物于道示玉工曰玉也示众人曰石也则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7a 页 WYG1418-0300c.png
将以玉工为是乎以众人为然乎必以玉工为是矣何
则识与不识也圣人垂教思以治后世而愚者谓不可
行于今则将守圣人之道乎从众人之言乎谓众人以
王道可行则犹诘瞽者以五色之鲜询聋者以八音之
美其曰不然宜也彼非憎五色而恶八者闻见限也臣
观陛下之心非不忧虑天下也以陛下忧虑天下之心
以行王道岂难乎哉孟子曰以齐王犹反手也又曰师
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以诸侯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7b 页 WYG1418-0300d.png
之位一国之地五年可以王天下况陛下居天子之尊
令行四海如风之动苟行王政奚啻反手之易哉昔者
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思以利天下虽
劳苦不避也今陛下行王政非有苦身体劳思虑之难
也何惮而不为哉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匹夫犹当行道以显父母况陛下贵为
天子岂不发愤求治思齐尧舜纳民仁寿上光祖考垂
休无穷凡所谓孝无大于此者也臣以谓治今天下犹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8a 页 WYG1418-0301a.png
理乱丝非持其端条而举之不可得而治也故臣前所
陈不及历指政治之阙但见有危乱之虞救之当以王
道也然而行王之道非可一二而言愿得一面天颜罄
陈所学如或有取陛下其置之左右使尽其诚苟实可
用陛下其大用之若行而不效当服罔上之诛而不虚
受陛下爵禄也昔汉武笑齐宣不行孟子之说自致不
王而不用仲舒之策隋文笑汉武不用仲舒之策不致
于道而不听王通之言二主之昏料陛下亦尝笑之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8b 页 WYG1418-0301b.png
臣虽不敢望三子之贤然臣之所学三子之道也陛下
勿使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则天下不胜幸甚
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9a 页 WYG1418-0301c.png
伏见近日以濮王称亲事言事之臣奏章交上中外论
议沸腾此盖执政大臣违乱典礼左右之臣不能开陈
理道而致陛下圣心疑惑大义未明臣待罪宪府不得
不为陛下辨明其事窃以濮王之生陛下而仁宗皇帝
以陛下为嗣承祖宗大统则仁庙陛下之皇考陛下仁
庙之适子濮王陛下所生之父于属为伯陛下濮王出
继之子于属为侄此天地大义生人大伦如乾坤定位
不可得而变易者也固非人意所能推移苟乱大伦人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29b 页 WYG1418-0301d.png
理灭矣陛下仁庙之子则曰父曰考曰亲乃仁庙也若
更称濮王为亲是有二亲则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
辨论而后见也然而圣意必欲称之者岂非陛下大孝
之心义虽出继情厚本宗以濮王实生圣躬曰伯则无
以异于诸父称王则不殊于臣列思有以尊大使绝其
等伦如此而已此岂陛下之私心哉盖大义所当典礼
之正天下之公论而执政大臣不能将顺陛下大孝之
心不知尊崇之道乃以非礼不正之道上累濮王致陛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0a 页 WYG1418-0302a.png
下于有过之地失天下之心诒乱伦之咎言事之臣又
不能详据典礼开明大义虽知称亲之非而不知为陛
下推所生之至恩明尊荣之正礼使濮王与诸父夷等
无有殊别此陛下之心所以难安而重违也臣以为所
生之父至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绝于私
恩故所继主于大义所生存乎至情至诚一心尽父子
之道大义也不忘夲宗尽其恩义至情也先王制礼本
缘人情既明大义以正统绪复存至情以尽人心是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0b 页 WYG1418-0302b.png
在丧服恩义别其所生盖明至重与伯叔不同也此乃
人情之顺义理之正行于父母之前亦无嫌间至于名
称统绪所系若其无别斯乱大伦今濮王陛下之所生
义极尊重无以复加以亲为称有损无益何哉亲与父
同而所以不称父者陛下以身继大统仁庙父也在于
人伦不可有贰故避父而称亲则是陛下明知称父为
决不可也既避父而称亲则是亲与父异此乃下人以
邪说惑陛下言亲意非一不止谓父臣以谓取父义则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1a 页 WYG1418-0302c.png
与称父正同决然不可不取父义则其称甚轻今宗室
疏远卑幼悉称皇亲加于所生深恐非当孝者以诚为
本乃以疑似无正定之名黩于所尊体属不恭义有
大害称之于仁庙乃有向背之嫌去之于濮王不损所
生之重绝无小益徒乱大伦臣料陛下之意不必须要
称亲止为不加殊名无以别于臣列臣以为不然推所
生之义则不臣自明尽致恭之礼则其尊可见况当揆
量事体别立殊称要在得尽尊崇不愆礼典言者皆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1b 页 WYG1418-0302d.png
欲以高官大国加于濮王此甚非知礼之言也先朝之
封岂陛下之敢易爵秩之命岂陛下之敢加臣以为当
以濮王之子袭爵奉祀尊称濮王为濮国太王如此则
夐然殊号绝异等伦凡百礼数必皆称情请举一以为
率借如既置嗣袭必伸祭告当曰侄嗣皇帝某敢昭告
于皇伯父濮国太王自然在濮王极尊崇之道于仁皇
无嫌贰之失天理人心诚为允合不独正今时之事可
以为万世之法复恐议者以太字为疑此则不然盖系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2a 页 WYG1418-0303a.png
于濮国下自于大统无嫌今亲之称大义未安言事者
论别不己前者既去后者复然虽使台臣不言百官在
位亦必继进理不可夺势不可遏事体如此终难固持
仁宗皇帝在位日久海宇亿兆涵被仁恩陛下嗣位之
初功德未及天下而天下倾心爱戴者以陛下仁庙之
子也今复闻以濮王为亲含生之类发愤痛心盖天下
不知陛下之孝事仁宗皇帝格于天地尊爱濮王之意
非肯以不义加之但见误致名称所以深怀疑虑谓濮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2b 页 WYG1418-0303b.png
王既复称亲则仁庙不言自绝群情讻惧异论喧嚣夫
王者之孝在乎得四海之欢心胡为以不正无益之称
使亿兆之口指斥谤讟致濮王之灵不安于上臣料陛
下仁孝岂忍如斯皆由左右之臣不能为陛下开明此
理在于神道不远人情故先圣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设如仁皇在位濮王居藩陛下既为冢嗣复以亲
称濮王则仁皇岂不震怒濮王岂不侧惧是必君臣兄
弟立致衅隙其视陛下当何如也神灵如在亦岂不然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3a 页 WYG1418-0303c.png
此观之陛下虽加名称濮王安肯当受伏愿陛下深思
此礼去亲之文以明示天下则祖宗濮王之灵交欢于
上皆当垂祐陛下享福无穷率土之心翕然慰悦天下
化德人伦自正大孝之名光于万世矣
上太皇太后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3b 页 WYG1418-0303d.png
臣应命到阙蒙恩授馆职方以义辞遂蒙召对亲奉德
音擢置经筵事出望外惘然惊惕臣切内思儒者得以
道学辅人主盖非常之遇尚虑陛下贪贤乐善果于取
人知之或未审也故又进其狂言以觊详察陛下不以
为妄臣于是受命供职夙夜毕精竭虑惟欲主上德如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4a 页 WYG1418-0304a.png
尧舜异日天下享尧舜之治庙社固无穷之基乃臣之
心也伏以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开纳忠
信委用耆德不止维持大业且欲兴致太平前代英主
所不及也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不足虑也臣以为
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久长之计惟是辅养上德
而己历观前古辅养幼主之道莫备于周公周公之为
万世之法也臣愿陛下扩高世之见以圣人之言为必
可信先王之道为可必行勿狃滞于近规勿迁惑于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4b 页 WYG1418-0304b.png
口古人所谓周公岂欺我哉周公作立政之书举言常
伯常任至于缀衣虎贲以为知恤者鲜
一篇之中丁
宁重复惟在此一事而巳书又曰仆臣正厥后克正又
曰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又曰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
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是古人之意
人主跬步不可离正人也盖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
故能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5a 页 WYG1418-0304c.png
学所以涉书史览古今也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端
尔若止于如是则能文宫人可备劝讲知书内侍可充
辅道何用设官职精求贤德哉大抵人主受天之命禀
赋自殊历考前史帝王才质鲜不过人然而完德有道
之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辅养不得其道而位势使之然
也伏惟皇帝陛下天资粹美德性坚厚必为有宋令主
但恨辅养之道有未至尔臣供职以来六侍讲筵但见
诸臣拱手默坐当讲者立案傍解释数行而退如此虽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5b 页 WYG1418-0304d.png
弥年积岁所益几何与周公辅成王之道殊不同矣或
以为主上方幼且当如此此不知本之论
也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学之法以豫为先人
之幼也知思未有所至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虽
未晓知且当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
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及乎稍长私意偏
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完不可得也故所
急在先入岂有太早者乎或又以为主上天资至美自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6a 页 WYG1418-0305a.png
无违道不须过虑此尤非至论夫圣莫圣于舜而禹皋
陶未尝忘规戒至曰无若丹朱好慢游作傲虐且舜之
不为慢游傲虐虽至愚亦当知之岂禹而不知乎盖处
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得不如是也且人心岂有常哉
以唐太宗之英睿躬历艰难力平祸乱年亦长矣始恶
隋炀侈丽毁其层楼广殿不六七年复欲治乾阳殿是
人心果可常乎所以圣贤虽明盛之际不废规戒为虑
岂不深远也哉况冲幼之君闲邪拂违之道可少懈乎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6b 页 WYG1418-0305b.png
自四月末间以盛暑罢讲比至中秋盖踰三月古人欲旦
夕承弼出入起居而今乃三月不一见儒臣何其与古
人之意异也今士大夫子弟亦不肯使经时累月不亲
儒士初秋渐凉臣欲乞于内殿或后苑清凉处召见当
日讲官俾陈说道义纵然未有深益亦使天下知太皇
太后用意如此又一人独对与众见不同自然情意易
通不三五次便当习熟若不如此渐致待其自然是辅
道官都不为力将安用之将来伏假既开且乞依旧轮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7a 页 WYG1418-0305c.png
次直日所贵常得一员独对开发之道盖自有方朋习
之益最为至切故周公辅成王使伯禽与之处圣人所
为必无不当直庙使蔡伯希侍仁宗乃师古也
臣欲乞择臣僚家子弟十岁己上十
二己下端谨颖悟者三人侍上左右上所读之书亦使
读之辨色则入昏而罢归当令二人侍一人更休每人
择有年宫人内臣二人随逐看承不得暂离常情笑语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7b 页 WYG1418-0305d.png
勿禁止惟须言语必正举动必庄仍使日至资善堂呈
所习业讲官常加教劝使知严惮年才十三便令罢去
岁月之间自觉其益自来宰臣十日一至讲筵亦止于
默坐而己又间日讲读则史官一人立侍史官之职言
动必书施于视政时则可经筵讲肄之所乃燕处也主
上方问学之初宜心泰体舒乃能悦怿今则前对大臣
动虞有失旁立史官言出辄书使上欲游其志得乎欲
发于言敢乎深妨问学不得不改欲乞持降指挥宰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8a 页 WYG1418-0306a.png
一月两次与文彦博同赴经筵
遇宰臣赴日即乞就崇政殿讲说因令史官入侍
崇政殿说书之职置来已久乃是讲说之所汉唐命儒
士讲论亦多在殿上盖故事也迩英殿迫狭讲读官内
臣近三十人在其中四月间尚未甚热而讲官巳流汗
况主上气体嫩弱岂得为便春夏之际人气蒸薄深可
虑也祖宗之时偶然在彼执为典故殊无义理欲乞今
后只于延和殿讲读后楹垂帘帘前置御座太皇太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8b 页 WYG1418-0306b.png
后每遇政事稀简圣体康和时至帘下观讲官进说不
惟省察主上进业于陛下圣聪未必无补兼讲官辅道
之间事意不少有当奏禀便得上闻亦不可烦劳圣躬
限以日数但旬月之间意适则往可也今讲读官共五
人四人皆兼要职独臣不领别官近复差修国子监太
学条制是亦兼他职也乃无一人专职辅道者执政之
意可见也盖惜人材不欲使之閒尔又以为虽他职不
妨讲读此尤不思之甚也不敢言告君之道只以告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9a 页 WYG1418-0306c.png
人言之夫告于人者非积其诚意不能感而入也圣人
以蒲卢喻教谓其诚化之也今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
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
以斋戒而告君者何谓也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敢不
宿斋豫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若使营营于职事
纷纷其思虑徒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颊舌感人
不亦浅乎此理非知学者不能晓也道衰学废世俗
何尝闻此虽闻之必以为迂诞陛下高识远见当蒙鉴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39b 页 WYG1418-0306d.png
知以朝廷之大人主之重置二三臣专职辅道极非过
当今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能遽罢且乞免臣修国子
监条制俾臣夙夜精思竭诚专在辅道不惟事理当然
且使天下知朝廷以为重事不以为閒所也陛下擢臣
于草野之中盖以其读圣人书闻圣人道臣敢不以其
所学上报圣明窃以圣人之学不传久矣臣幸得之于
遗经不自量度以身任道天下骇笑者虽多而近年信
从者亦众方将区区驾其说以示学者觊能传于后世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0a 页 WYG1418-0307a.png
不虞天幸之至得备说于人主之侧使臣得以圣人之
学上沃圣聪则圣人之道有可行之望岂特臣之幸哉
如陛下未以臣言为信何不一赐访问臣当陈圣学之
端绪发至道之渊微陛下圣鉴高明必蒙照纳如其妄
伪愿从诛殛臣愚不任恳悃惶惧待罪之至
论经筵第一劄子
臣伏观自古人君守成而致盛治者莫如成王成王之
所以成德繇周公之辅养昔者周公辅成王幼而习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0b 页 WYG1418-0307b.png
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知
长化与心成今士大夫家善教子弟者亦必延明德端
方之士与之居处使之薰染成性故曰少成若天性习
惯如自然伏以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之资得
于天禀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所谓辅养之道非谓诏
告以言过而后谏也在涵养薰陶而己大率一日之中
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
变化德器成就欲乞朝廷慎选贤德之士以侍劝讲讲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1a 页 WYG1418-0307c.png
读既罢常留二人直日夜则一人直宿以备访问皇帝
习读之暇游息之问时于内殿召见从容宴语不独渐
磨道义至于人情物态稼穑艰难久自然通达比之常
在深宫之中为益岂不甚大窃闻间日一开经筵讲读
数行群官列侍俨然而退情意略不相接如是而责辅
养之功不亦难乎今主上幼冲太皇太后慈爱亦未敢
便乞频出但时见讲官久则自然接熟大抵与近习处
久熟则生亵慢与贤士大夫处久熟则生爱敬此所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1b 页 WYG1418-0307d.png
养成圣德为宗社生灵之福天下之事无急于此取进
止
论经筵第二劄子
臣闻三代之前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
傅其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
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保
身体之法复无闻焉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聪明睿哲超
越前古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辅养之道当法先王臣以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2a 页 WYG1418-0308a.png
为傅德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嗜欲之过保身体者
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臣欲乞皇帝左右扶侍
祇应宫人内臣并选年四十五己上厚重小心之人服
用器玩皆须朴质一应乖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上前
要在侈靡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及乞择
内臣十人充经筵官应以伺候皇帝起居凡动息必使
经筵官知之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持养之方则
应时谏止调护圣躬莫过于此取进止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2b 页 WYG1418-0308b.png
易传序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
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
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远遗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3a 页 WYG1418-0308c.png
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
下盖无传矣予生千馀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
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
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
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
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
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
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3b 页 WYG1418-0308d.png
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
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
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
春秋传序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
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
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4a 页 WYG1418-0309a.png
先天以治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
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
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
巳事之缪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
岂复知先王之道也哉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
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
之大法先儒之传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
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4b 页 WYG1418-0309b.png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世以史
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巳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
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
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
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
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
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
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5a 页 WYG1418-0309c.png
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后王知春秋之义则
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
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
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志而用其法则三代可复也
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
也
答朱长文书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5b 页 WYG1418-0309d.png
相去之远未知何日复为会合人事固难前期也中前
奉书以足下心虚气损奉劝勿多作诗文而见答之辞
乃曰为学上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
通而默识之固未能也又曰使后人见之犹庶几曰不
忘乎善也苟不如是诚惧没而无闻焉此为学之末宜
兄之见责也使吾日闻夫子之道而忘乎此岂不善哉
此疑未得为至当之言也颐于朋友间其问不切切者
未尝敢语也以足下处疾罕与人接渴闻议论之益故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6a 页 WYG1418-0310a.png
因此可论而为吾弟尽其说庶几有小补也向之云无
多为文与诗者非止为伤心气也直以不当轻作尔圣
贤之言不得己也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言则天下
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则生人之道
有不足矣圣人之言虽欲己得乎然其包涵尽天下之
理亦甚约也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章为先平生所为
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亦无所阙乃无用之
赘言也不止赘而巳既不得其要则离真失正反害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6b 页 WYG1418-0310b.png
道必矣诗之盛莫如唐人善论文莫如韩愈愈之所称
独高李杜二子之诗存者千篇皆吾弟所见也可考而
知矣苟足下所作皆合于道足以辅翼圣人为教于后
乃圣贤事业何得为学之末乎颐何敢以此奉责又言
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人能为合道之文者知道者
也在知道者所以为文之心乃非区区惧其无闻于后
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已也此乃世人之私心也夫
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没身无善可称云尔非谓疾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7a 页 WYG1418-0310c.png
无名也名者可以厉中人君子所存非所汲汲又云上
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通默识固未
能也夫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
孟子所谓知言是也揆之以道则是非了然不待精思
而后见也学者当以道为本心不通于道而较古人
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
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君子不贵也临纸遽书
不复思绎故言无次序辞过烦矣理或未安却请示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7b 页 WYG1418-0310d.png
足以代面话
颜子所好何学论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七
十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
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学之道何如曰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8a 页 WYG1418-0311a.png
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
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
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
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
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
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学之道正其心
养其性而己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
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8b 页 WYG1418-0311b.png
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故洪
范曰思曰睿睿作圣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
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
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事
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
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又曰不迁怒
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9a 页 WYG1418-0311c.png
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
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
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孟子曰充实
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
神颜子之德可谓充实而有光辉矣所未至者守之也
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故
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盖伤其不得至于圣人也所谓化
之者入于神而自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也孔子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49b 页 WYG1418-0311d.png
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或曰圣人生而知之
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尧舜性之
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
之者也又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也后人
不达以为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
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
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0a 页 WYG1418-0312a.png
明道先生墓表
先生名颢字伯淳葬于伊川潞国太师题其墓曰
明道先生弟颐序其所以而刻之石曰周公没圣人之
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
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
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
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
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天不慭遗哲人早世乡人士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0b 页 WYG1418-0312b.png
大夫相与议曰道之不明也久矣先生出揭圣学以示
人辨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
复明为功大矣于是帝师采众议而为之称以表其墓
学者之于道知所向然后知斯人之为功知所至然后
知斯名之称情山可夷谷可堙明道之名万古而长存
勒石墓傍以诏后人元丰乙丑十月戊子书
杨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1a 页 WYG1418-0312c.png
论王安石邪说疏
蔡京用事二十馀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
论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盖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
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配飨孔子庙
庭
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谨按安石挟管商之
术饰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己言
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1b 页 WYG1418-0312d.png
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而败坏其心术者不可缕数姑
即一二事明之昔神宗尝称美汉文惜百金以罢露台
安石乃言陛下若能以尧舜之道治天下虽竭天下以
自奉不为过守财之言非正理曾不知尧舜茅茨土阶
禹曰克俭于家则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尧舜之道其
后王黼以应奉花石之事竭天下之力号为享
上实安石有以倡之也释凫鹥守成之诗
于末章则谓以道守成者役使群众泰而不为骄宰制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2a 页 WYG1418-0313a.png
万物费而不为侈孰弊弊然以爱为事诗之所言正谓能
持盈则神祇祖考安乐之而无后艰尔自古释之者未
有泰而不为骄费而不为侈之说也安石独倡为此说
以启人主之侈心后蔡京辈轻费妄用以侈靡为事安
石邪说之害如此伏望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
之像使邪说淫辞不为学者之惑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2b 页 WYG1418-0313b.png
答陈莹中书
辱示法界三门大旨引据精博极儒佛之奥使蔽陋者
与闻焉幸甚幸甚然其间鄙意有疑者敢不请系辞曰
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贲之彖曰柔来而文刚
分刚上而文柔刚柔相杂贲之所以为文也白贲受色
者也贲无色色色者也惟有质为能受惟无色为能贲
爻之辞曰白贲而卒乃曰贲无色斯谓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3a 页 WYG1418-0313c.png
普融可也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此学者之事而巳谓之
会色归空吾儒之书或恐无此意也孟子曰固哉高叟
之为诗也则为诗犹有得失焉为之高叟是固而己非
知诗者则为之一言恐未足以蔽二南也孔子曰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则二南固在其中矣恐不须
他求也颜渊三月不违实非由仁者盖有时而违也然
而其复不远矣故以复之初爻当之复之未远也
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夫坤之初阴始凝也未至乎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3b 页 WYG1418-0313d.png
坚冰矣而卒乎坚冰者理之必至也辨之者不于始凝
之时而于坚冰而后辨则鲜不及矣若鲁昭公高贵乡公
是也
此二爻以禹稷颜渊出入往来之事当之亦恐不相似
也夫乾一变而为姤五变而为剥坤一变而为复五变
而为夬复者阳之来而剥者阴之极也阳极生阴阴极
生阳故剥穷而反反而复阴极故也窃意剥者其乾之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4a 页 WYG1418-0314a.png
终乎自古乱臣贼子其初岂冇意哉驯致其道以至于
此耳故易于小人几微之际每致意焉姤之辞曰女壮
勿用取女姤之初阴始生也女也者阴始生之象也始
生未至于壮也而有壮之道焉犹坤所谓履霜坚冰至
也故曰勿用取女盖取之则引而与之齐引而与之齐
则终末如之何也己昔阳城之于唐其任职非不久也
其初裴延龄未用也不于未壮之时止之至天子将用为
相乃欲取白麻裂之而哭于庭岂不晚乎夫白麻王言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4b 页 WYG1418-0314b.png
也不可裂天子之庭非哭所也以是而处昏主乱相之
间其免也幸而已矣故姤之初六曰系于金柅盖于其
未壮而止之使勿行也与坤初六异矣坤之文言曰履
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而其卒也有疑阳之战顺而无以
止之故也自姤至于剥阴之进极矣坤顺而艮止剥之
所以成象也观剥之象则知所以治剥矣故曰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消息盈虚天
且不能暴为之而况于人乎然君子之尚消息盈虚无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5a 页 WYG1418-0314c.png
时而不然独于剥言之者盖君子小人相为消长至剥
而极矣此成败之机而邦之兴丧系焉虽动息语默之
微一失其机不可复救矣况施于事乎东汉之衰君子
欲以力胜之引奸凶而授之柄卒至乎俱伤两败而国
随以亡不知此故也后之治剥者可不监之哉至于夬
则阳之进极矣君子众而小人独其夬之易矣然疾之
已甚乱也故苋陆夬夬虽中行仅无咎而巳未光也况过
之乎当是时若禹之班师可也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5b 页 WYG1418-0314d.png
夫乱世不可无君子治世不能无小人特其消长异耳
此天地之义阴阳之理也故治世能使小人不为恶而
巳不能绝之使无也此处夬之道也承示谕坤复之义
故辄及此以取质左右高明以为何如或未中理幸明
教我
范育
正蒙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6a 页 WYG1418-0315a.png
子张子校书崇文未伸其志退而寓于大白之阴横渠
之阳潜心天地参圣学之源七年而道益明德益尊著
正蒙书数万言而未出也间因问答之言或窥其一二
熙宁丁巳岁天子召以为礼官至京师予始受其书而
质问焉其年秋夫子复西归没于骊山之下门人遂出
其书传者寖广至其疑义独无从取正十有三年于兹
矣痛乎微言之将绝也友人苏子季明离其书为十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6b 页 WYG1418-0315b.png
篇以示子昔者夫子之书盖未尝离也故有枯株晬盘
之说
然斯言也岂待好之者充且择欤特夫子之
所居也今也离而为书以推明夫子之道质万世之传
予无加损焉尔惟夫子之为此书也有六经之未载圣
人之所不言或者疑其盖不必道若清虚一大之语
适将取訾于末学予则异焉自孔孟
没学绝道丧千有馀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7a 页 WYG1418-0315c.png
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而其徒侈其说以为大
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谈必取吾书为正世之儒
者亦自许曰吾之六经未尝语也孔孟未尝及也从而
信其书宗其道天下靡然同风无敢置疑于其间况能
奋一朝之辩而与之较是非曲直乎哉子张子独以命
世之宏才旷古之绝识参之以博闻强记之学质之以
稽天穷地之思与尧舜孔孟合德乎千载之间闵乎道
之不明斯人之迷且病天下之理泯然其将灭也故为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7b 页 WYG1418-0315d.png
此言与浮屠老子辩夫岂好异乎哉盖不得已也浮屠
以心为法以空为真故正蒙辟之以天理之大又曰知
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老子以无
为为道故正蒙辟之曰不有两则无一至于谈死生之
际曰轮转不息能脱是者则无生灭或曰久生不死故
正蒙辟之曰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
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夫为是言者岂得巳哉使二氏
者真得至道之要不二之理则吾何为纷纷然与之辩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8a 页 WYG1418-0316a.png
哉其为辩者正欲排邪说归至理使万世不惑而已使
彼二氏者天下信之出于孔子之前则六经之言有不
道者乎孟子尚勤勤辟杨朱墨翟矣若浮屠老子之言
闻乎孟子之耳焉有不辟之者乎故予曰正蒙之言不
得已而云也呜呼道一而己亘万世穷天下理有易乎
是哉语上极乎高明语下涉乎形气语大至于无间语
小入于无朕一有穷而不通则于理为妄故正蒙之言
高者抑之卑者举之虚者实之碍者通之众者一之合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8b 页 WYG1418-0316b.png
者散之要之立乎大中至正之矩天之所以运地之所
以载日月之所以明鬼神之所以幽风云之所以变江河
之所以流物理以辨人伦以正造端者微成能者著知
德者崇就业者广本末上下贯乎一道过乎此者淫遁
之狂言也不及乎此者邪诐之卑说也推而放诸有形
而准推而放诸无形而准推而放诸至动而准推而放
诸至静而准无不包矣无不尽矣无大可过矣无细可
遗矣言若是乎其至矣圣人复起有无间乎斯文矣元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9a 页 WYG1418-0316c.png
祐丁卯岁予居太夫人忧苏子又以其书属余为之序
泣血受书三年不能为一辞今也去丧而不死尚可不
为夫子言乎虽然爝火之微培塿之尘恶乎助太阳之
光而益泰山之高乎盖有不得默乎云尔则亦不得默
乎云尔门人范育谨序
御选古文渊鉴 卷四十六目录 第 59b 页 WYG1418-0316d.png
御选古文渊鉴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