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0407-05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八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务农第三十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
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圭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
卷八 第 1b 页 WYG0407-0509b.png

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
兴彼岂
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
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
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
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朕所以抑情损欲尅已自励耳
卷八 第 2a 页 WYG0407-0509c.png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
数枚而咒曰人以榖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
卷八 第 2b 页 WYG0407-0509d.png

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
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卷八 第 3a 页 WYG0407-0510a.png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
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
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
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
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
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
忌农时甚要不可
暂失
卷八 第 3b 页 WYG0407-0510b.png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
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
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
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
使比屋之人
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
卷八 第 4a 页 WYG0407-0510c.png

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
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卷八 第 4b 页 WYG0407-0510d.png
刑法第三十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
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
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
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圭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
卷八 第 5a 页 WYG0407-0511a.png

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
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
今三公
九卿
即
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
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
卷八 第 5b 页 WYG0407-0511b.png

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
卷八 第 6a 页 WYG0407-0511c.png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比有奴告主谋逆此极
弊法特须禁断假令有谋反者必不独成终将与
人计之众计之事必有他人论之岂藉奴告也自今奴
告主者不须受尽令斩决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
卷八 第 6b 页 WYG0407-0511d.png

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
病有徵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
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
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
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
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
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
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
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
卷八 第 7a 页 WYG0407-0512a.png

道理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
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
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蕴
古初以贞观二年自幽州总管府记室兼直中
书省表上大宝箴文义甚美
可为规诫其词曰今来古往俯察仰观惟辟作福
为君实难宅普天之下
处王公之上任土贡其所有具僚和其所
卷八 第 7b 页 WYG0407-0512b.png

唱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
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固以
圣人受命拯溺亨屯
归罪于己因心于人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
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礼以禁其奢
乐以防其佚左言而右事出警而入跸
四时调其惨舒三光同其得失故
身为之度而声为之律
勿谓无知居高听卑勿谓何害积小成大乐不可极
卷八 第 8a 页 WYG0407-0512c.png

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
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
所食
不过适口惟狂罔念
丘其糟而池其酒勿
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
勿贵难得之货
勿听亡国之音内荒
卷八 第 8b 页 WYG0407-0512d.png

伐人性外荒荡人心难得之物侈亡国之声淫勿谓
我尊而傲贤侮士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已闻之夏后
据馈频起亦有魏帝牵裾不止
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巍巍荡荡推汉高大
度抚兹庶事如
履薄临深战战慄慄用
周文小心诗云
不识不知书曰无偏无党
卷八 第 9a 页 WYG0407-0513a.png

一彼此于胸臆捐好恶于心想众弃
而后加刑众悦而后命赏弱其强而治其乱伸其屈
而直其枉故曰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数物之悬者轻
重自见如水如镜不示物以形物之鉴者妍蚩自
生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汶汶而闇勿察
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
虽黈纩塞耳而听于
无声纵
卷八 第 9b 页 WYG0407-0513b.png

心乎湛然之域游神于至道之精扣之者应洪纤而
效响酌之者随浅深而皆盈故曰天之清地之宁王之
贞四时不言而代序万
物无为而受成岂知帝有其力而天下和平吾王拨
乱戡以智力人惧其威未怀其德我皇抚运
扇以淳风民怀其始未保其终爰

金镜穷神尽性
使人以心应言以行苞括理体抑扬辞令天下为
公一人有庆开罗起祝援琴命诗一日二日念兹在兹
卷八 第 10a 页 WYG0407-0513c.png

惟人所召自天祐之争臣司直敢告前疑太宗嘉
之赐帛三百段
仍授以大理寺丞
卷八 第 10b 页 WYG0407-0513d.png
贞观五年诏曰在京诸司比来奏决死囚虽云
卷八 第 11a 页 WYG0407-0514a.png

五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审思五奏何益纵有追悔又无
所及自今后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三日中五覆奏天
下诸州三覆奏又手诏敕曰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
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
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
录状奏闻
卷八 第 11b 页 WYG0407-0514b.png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
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
边时
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
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
卷八 第 12a 页 WYG0407-0514c.png

使开侥倖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
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
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疏曰臣闻书曰明德慎罚
卷八 第 12b 页 WYG0407-0514d.png

惟刑恤哉礼云为上易事为下易
知则刑不烦矣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矣
夫上易事则下易知君长不劳百
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上播忠厚之诚下竭股
肱之力然后太平之基不坠康哉之咏斯起
当今道被华戎功高宇宙无思不服无远不臻然
言尚于简文志在于明察刑赏之用有所未尽夫刑赏
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
卷八 第 13a 页 WYG0407-0515a.png

以贵贱亲疏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或
屈伸在乎好恶或
轻重由乎喜怒遇喜则矜其
情于法中逢怒则求其罪于事外所好则钻皮出其毛
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瘢痕可求则刑斯滥矣
毛羽可出则赏因谬矣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
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治安刑措非
所闻也且夫暇豫清谈皆敦尚于孔老威怒所
至则取法于申韩直道而行非无三黜
卷八 第 13b 页 WYG0407-0515b.png

危人自安盖亦多矣故道德
之旨未弘刻薄之风已扇夫刻薄既扇则下生百端人
竞趍时则宪章不一稽之王度实亏君道昔州犁
上
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
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
卷八 第 14a 页 WYG0407-0515c.png

以人臣之颇僻犹莫能申其
欺罔况人君之高下将何以措其手足乎以睿圣之聪
明无幽微而不烛岂神有所不达智有所不通哉安其
所安不以恤刑为念乐其所乐遂忘先笑之变祸
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可
不思顷者责罚稍多
威怒微厉或以供帐不赡或以营作差违或以物不称
心或以人不从命皆非致治之所急实恐骄奢之
攸渐是知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
卷八 第 14b 页 WYG0407-0515d.png

来非徒语也且我之所代实在有隋隋氏乱亡之源圣
明之所临照以隋氏之府藏譬今日之资储以隋氏
之甲兵况当今之士马以隋氏之户口校今时之百姓
度长比大曾何等级然隋氏以富强而丧败
动之也我以贫穷而安宁静之也静之则安动之则乱
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也非微而难察也然鲜蹈平易
之涂多遵覆车之辙何哉在于安不思危
治不念乱存不虑亡之所致也昔隋氏之未乱自谓必
卷八 第 15a 页 WYG0407-0516a.png

无乱隋氏之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屡动徭役不
息至于将受戮辱竟未悟其灭亡之所由也可不哀哉
夫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止水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
故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又曰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臣愿当今之动静必思隋氏以
为殷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
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知存亡之
所在节嗜欲以从人省游畋之娱息靡
丽之作罢不急
卷八 第 15b 页 WYG0407-0516b.png

之务慎偏听之怒近忠厚远便佞杜悦耳之邪
说甘苦口之忠言去易进之人贱难得之货采尧舜之
诽谤追禹汤之罪已
惜十家之产顺百姓之心近取诸身恕
以待物思劳谦以受益不自满以招损
有动则庶𩔖以和出言而千里斯应
超上德于前载树风声于后昆此
圣哲之宏规而帝王之大业能事斯毕在乎慎守而已
卷八 第 16a 页 WYG0407-0516c.png

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
所以易其或
保之不固则骄奢淫泆动之也慎终如始
可不勉欤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
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诚哉斯言不可以
不深察也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
少亏于曩日若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
尽美矣固无得而称焉太宗深嘉而纳用
卷八 第 16b 页 WYG0407-0516d.png
卷八 第 17a 页 WYG0407-0517a.png
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
者被刺史劾奏太宗谓侍臣曰昔陶唐大圣柳下惠大
贤其子丹朱甚不肖其弟盗蹠为巨恶
卷八 第 17b 页 WYG0407-0517b.png

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
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遣刺史化被下人咸归
善道岂可得也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
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
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
卷八 第 18a 页 WYG0407-0517c.png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大理卿孙伏伽
曰夫作甲者欲其坚恐人之伤
作箭者欲其锐恐人不伤何则各有司存利在称职故
也朕常问法官刑罚轻重每称法网宽
于往代仍
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今之所忧
卷八 第 18b 页 WYG0407-0517d.png

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务在宽平
卷八 第 19a 页 WYG0407-0518a.png
赦令第三十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
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
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
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
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
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
卷八 第 19b 页 WYG0407-0518b.png

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
曾不语赦故诸葛亮理蜀
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
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
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
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倖惟
欲犯法不能改过
卷八 第 20a 页 WYG0407-0518c.png
卷八 第 20b 页 WYG0407-0518d.png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
卷八 第 21a 页 WYG0407-0519a.png

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
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
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
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
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
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且汉祖日不暇
给萧何起
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
卷八 第 21b 页 WYG0407-0519b.png

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
尽
卷八 第 22a 页 WYG0407-0519c.png

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
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
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
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卷八 第 22b 页 WYG0407-0519d.png
贡赋第三十三
贞观二年太宗谓朝集使曰任
土作贡布在前典当州所产则充庭实比闻都督
卷八 第 23a 页 WYG0407-0520a.png

刺史邀射声名厥土所赋或嫌其不善踰境外求
更相仿效遂以成俗极为劳扰宜改此弊不得更
然
贞观中林邑国贡白鹦鹉性辨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
卷八 第 23b 页 WYG0407-0520b.png

之言太宗悯之付其使令还于林邑
贞观十二年疏勒朱俱波甘棠
遣使贡方物太宗谓群臣
曰向使中国不安日南西域朝贡使亦何缘
卷八 第 24a 页 WYG0407-0520c.png

而至朕何德以堪之睹此翻怀危惧近代平一天下拓
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
骄奢国祚几绝朕提三尺剑以定四海远夷率服
亿兆乂安自谓不减二主也然二主末途皆不能自保
由是每自惧危亡必不敢懈怠惟藉公等直言正谏以
相匡弼若惟扬美隐恶共进䛕言则国之危亡可立而
待也
卷八 第 24b 页 WYG0407-0520d.png
贞观十八年太宗将伐高丽其莫离支
遣使
贡白金黄门侍郎褚遂良谏曰莫离支虐杀其主九
卷八 第 25a 页 WYG0407-0521a.png

夷所不容
陛下以之兴兵
将事吊伐为辽东之人报主辱之耻古者讨弑君
之贼不受其赂昔宋督遗鲁君以郜
鼎桓公受之于大庙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
今灭德立违而寘其赂器于大庙百官象之又何诛焉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
卷八 第 25b 页 WYG0407-0521b.png

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寘
诸大庙其若之何
夫春秋之书百王取则若
受不臣之筐篚纳弑逆之朝贡不以为愆将何致伐臣
谓莫离支所献自不合受太宗从之
卷八 第 26a 页 WYG0407-0521c.png
贞观十九年高丽王高藏及莫离支盖苏文
遣
使献二美女太宗谓其使曰朕悯此女离其父母兄
弟于本国若爱其色而伤其心我不取也并却还之本
国
卷八 第 26b 页 WYG0407-0521d.png
辨兴亡第三十四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
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
卷八 第 27a 页 WYG0407-0522a.png

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
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
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吞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
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
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
乎
卷八 第 27b 页 WYG0407-0522b.png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圭曰隋开皇十四年大
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
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
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
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
卷八 第 28a 页 WYG0407-0522c.png

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
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
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
也
卷八 第 28b 页 WYG0407-0522d.png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影响昔
启人亡国来奔隋文帝不吝粟
帛大
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彊富子孙不思念报
德才至失脱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
国乱又恃彊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国家者身及子孙并
为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至也群臣咸曰诚如圣
旨
卷八 第 29a 页 WYG0407-0523a.png
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
羊
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
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
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
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
卷八 第 29b 页 WYG0407-0523b.png

矣魏徵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诸
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
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
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
深然之
卷八 第 30a 页 WYG0407-0523c.png
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
为恶多相𩔖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
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
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
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
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愞弱
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
天元性凶而强威
卷八 第 30b 页 WYG0407-0523d.png

福在已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贞观政要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