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1a 页 WYG0407-04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七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崇儒学第二十七
太宗初践祚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
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
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
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学生
卷七 第 1b 页 WYG0407-0493b.png
卷七 第 2a 页 WYG0407-0494a.png
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
卷七 第 2b 页 WYG0407-0494b.png

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
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傅
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
一大经已上咸得署吏国学增筑学舍四百馀
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
学生以备众艺
卷七 第 3a 页 WYG0407-0494c.png

太宗又数幸国学令
祭酒司业
博士讲论毕各赐以束帛
四方儒士负书而至者盖以千数俄而吐蕃及高昌高
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于是国学
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
之兴古昔未有也
卷七 第 3b 页 WYG0407-0494d.png
卷七 第 4a 页 WYG0407-0495a.png
贞观十四年诏曰梁皇侃
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
陈沈文阿周弘正
卷七 第 4b 页 WYG0407-0495b.png

张讥隋何妥刘
炫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
加以所在学
徒多行其讲疏宜加优赏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
者录姓名奏闻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
卜子夏
公羊高谷梁赤
卷七 第 5a 页 WYG0407-0495c.png

伏胜
高堂生
戴圣
毛苌孔安国
刘向郑众
杜子春马融
卢植郑玄
服虔何休
卷七 第 5b 页 WYG0407-0495d.png

王肃王弼
杜预范宁
等二十有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
理合褒崇自今有事于太学可并配享尼父庙堂
其尊儒重道如此
卷七 第 6a 页 WYG0407-0496a.png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
其
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
议大夫王圭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
卷七 第 6b 页 WYG0407-0496b.png

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
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
断以蒯聩之事
昭帝曰公
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
此则固非刀笔
俗吏所可比拟上曰信如卿言
卷七 第 7a 页 WYG0407-0496c.png
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
侍郎颜师古
于秘书省
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
卷七 第 7b 页 WYG0407-0496d.png

加详议时诸儒傅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
端𧒒起而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本随
方晓答援据详
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赐帛
五百匹加授通直散骑常侍
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又以文学
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
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
行
卷七 第 8a 页 WYG0407-0497a.png
卷七 第 8b 页 WYG0407-0497b.png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
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
卷七 第 9a 页 WYG0407-0497c.png

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
人性含灵待学成
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
董生垂帷
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
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
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
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
卷七 第 9b 页 WYG0407-0497d.png

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文史第二十八
卷七 第 10a 页 WYG0407-0498a.png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
汉
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
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班
固两都等赋
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
卷七 第 10b 页 WYG0407-0498b.png

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
载
卷七 第 11a 页 WYG0407-0498c.png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
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
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
虽有词
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祇如梁武帝父子
及陈后主隋
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
卷七 第 11b 页 WYG0407-0498d.png

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
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
问
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
卷七 第 12a 页 WYG0407-0499a.png

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
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
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
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遂良曰臣闻
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黄门侍郎刘洎
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
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卷七 第 12b 页 WYG0407-0499b.png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
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
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
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
卷七 第 13a 页 WYG0407-0499c.png

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
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
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
高祖太宗实录各
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见六月四日事
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
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
朕之所为义同此𩔖盖
卷七 第 13b 页 WYG0407-0499d.png

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
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徵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
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
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卷七 第 14a 页 WYG0407-0500a.png
卷七 第 14b 页 WYG0407-0500b.png
礼乐第二十九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
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
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唯近代
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
张因诏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
非无前指近
卷七 第 15a 页 WYG0407-0500c.png

世以来曲为节制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
经语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垂法将来其
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并不须
避
贞观二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疏曰窃见密王元晓等
卷七 第 15b 页 WYG0407-0500d.png

俱是懿亲陛下友爱之怀义高古昔分以车
服委以藩维须依礼仪以副瞻望比见帝
子拜诸
叔诸叔亦即答拜王爵既同家人有礼岂合如此颠倒
昭穆伏愿一垂
训诫永循彝则太宗乃诏元晓等不得答吴王恪魏王
泰兄弟拜
卷七 第 16a 页 WYG0407-0501a.png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比闻京城士庶居父母
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辰日不哭以此辞于
吊问
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宜令州县教导齐之
以礼典
卷七 第 16b 页 WYG0407-0501b.png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佛道设教本行善事岂遣僧
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损害风俗悖
乱礼
经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卷七 第 17a 页 WYG0407-0501c.png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
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
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
多为贵
卷七 第 17b 页 WYG0407-0501d.png

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
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
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
刋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傅剪其浮华
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
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
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
卷七 第 18a 页 WYG0407-0502a.png

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
下而偃仰自高贩鬻
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
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
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
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惟矜远叶衣冠宁比当朝之贵
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
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
干犹为第一等祇看卿等不贵我官
卷七 第 18b 页 WYG0407-0502b.png

爵耶不论数代已前祇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
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至十二年书成凡
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繁于冠冕婚姻
之道
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
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
嫡之仪问名唯在于窃赀结缡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
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
卷七 第 19a 页 WYG0407-0502c.png

鬻或自贬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
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
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
焉
卷七 第 19b 页 WYG0407-0502d.png
卷七 第 20a 页 WYG0407-0503a.png
礼部尚书王圭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圭曰礼
有
卷七 第 20b 页 WYG0407-0503b.png

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风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礼皆废
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
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
馈之道
礼成而退太宗闻而称善是后公主下降
有舅姑者皆遣备行此礼
卷七 第 21a 页 WYG0407-0503c.png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者诸侯入朝有汤沐之
邑
刍禾百车待
以客礼昼坐正殿夜设庭燎
思与相见问其劳苦又汉家京城亦为诸
卷七 第 21b 页 WYG0407-0503d.png

郡立邸舍顷闻考使至京者皆赁房以坐
与商人杂居才得容身而已既待礼之不足必是人多
怨叹岂肯竭情于共理哉乃令
就京城闲坊为诸州
考使各造邸第及成太宗亲幸观焉
贞观十三年礼部尚书王圭奏言准令三品已上遇亲
王于路不合下马今皆违法申敬有乖朝典太宗曰卿
卷七 第 22a 页 WYG0407-0504a.png

辈欲自崇贵卑我儿子耶魏徵对曰汉魏已来亲王班
皆次三公下今三品并天子六尚书九卿为王下马
王所不宜当也求诸故事则无可凭行之于今又乖
国宪理诚不可帝曰国家立太子者拟
以为君人之修
短不在老幼设无太子则母弟次立以此而
言安得轻我子耶徵又曰殷人尚质有兄终弟及之义
自周已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窬塞祸乱之
源本为国家者所宜深慎太宗遂可王圭之奏
卷七 第 22b 页 WYG0407-0504b.png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礼官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
叔无服又舅之与姨亲疏相似而服之有殊未为得礼
宜集学者详议馀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是月尚
卷七 第 23a 页 WYG0407-0504c.png

书八座与礼官定议曰臣窃闻之礼所以决嫌疑定犹
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天下非从地出人情
而已矣人道所先在乎敦睦九族
九族敦睦由乎亲亲以近及远亲属有等
差故丧纪有隆杀随恩之薄厚皆称情以立文
原夫舅之与姨虽为同气推之于母轻重相
悬何则舅为母之本宗姨
乃外戚他姓求之母族姨不
与焉考之经史舅诚为重故周王念齐是称舅甥
卷七 第 23b 页 WYG0407-0504d.png

之国
秦伯怀晋实切渭阳之诗
今在舅服止一时之情为姨居
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此
古人之情或有未达所宜损益寔在兹乎礼记曰兄弟
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无服盖推而远之
也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期未尝同
卷七 第 24a 页 WYG0407-0505a.png

居则不为服从母之夫声舅之妻二人相为服或
曰同爨缌麻然则继父且非骨肉服重由乎同爨恩轻
在乎异居固知制服虽系于名文盖亦缘恩之厚薄者
也或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劳鞠养情若所
生分饥共寒契阔偕老譬同居之继父方他人之
同爨情义之深浅宁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乃爱同
骨肉于其死也则推而远之求之本源深所未喻若推
而远之为是则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为是
卷七 第 24b 页 WYG0407-0505b.png

则不可死同行路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
称情立文其义安在且事嫂见称载
籍非一郑仲虞
则恩礼甚笃
颜弘都则竭诚致感
马援则见之必冠
孔伋则哭之为位
此盖并躬践教义仁深孝友
察其所行之旨岂非先觉者欤但于时上无哲王礼非
卷七 第 25a 页 WYG0407-0505c.png

下之所议遂使深情郁于千载至理藏于万古其来久
矣岂不惜哉今陛下以为尊卑之叙虽焕乎已备丧纪
之制或情理未安爰命秩宗详议损益臣等奉遵
明旨触𩔖旁
求采摭群经讨论传记或抑或引
兼名兼实损其有馀益其不足使无文之礼咸秩敦睦
之情毕举变薄俗于既往垂笃义于将来信六籍所不
能谈超百王而独得者也谨按曾祖父母旧服齐衰三
月请加为齐衰
卷七 第 25b 页 WYG0407-0505d.png

五月嫡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期众子妇旧服小
功今请与兄弟同为大功九月嫂叔旧无服今请服小
功五月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旧服缌麻请加
与从母同服小功五月诏从其议此并魏徵之词
也
卷七 第 26a 页 WYG0407-0506a.png
卷七 第 26b 页 WYG0407-0506b.png
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太宗谓侍臣曰今日是朕生
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思君临
天下富有四海而追求侍养永不可得仲由怀负米
卷七 第 27a 页 WYG0407-0506c.png

之恨
良有以也况诗云哀哀父母生
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辰遂为宴乐之
事甚是乖于礼度因而泣下久之
卷七 第 27b 页 WYG0407-0506d.png
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
太宗曰礼
乐之作是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
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
亡也为玉树后庭花
卷七 第 28a 页 WYG0407-0507a.png

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
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
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
由于乐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
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
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而则悲耳何乐声哀怨
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
奏之知公必不悲耳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
卷七 第 28b 页 WYG0407-0507b.png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宗然之
卷七 第 29a 页 WYG0407-0507c.png
卷七 第 29b 页 WYG0407-0507d.png
卷七 第 30a 页 WYG0407-0508a.png

贞观七年太常卿萧瑀奏言今破陈乐舞
天下之所共傅然美盛德之形容尚有所未
尽前后之所破刘武周
薛举
卷七 第 30b 页 WYG0407-0508b.png

窦建德王世充等臣愿图其形状以写战胜攻
取之容太宗曰朕当四方未定因为天下救
焚拯溺故不获已乃行战伐之事所以人间遂有
此舞国家因兹亦制其曲然雅乐之容止得陈其梗概
若委曲写之则其状易识朕以见在将相
多有曾经受彼驱使者既经为一日君臣今若
重见其被擒获之势必当有所不忍我为此等所
以不为也萧瑀谢曰此事非臣思虑所及
卷七 第 31a 页 WYG0407-0508c.png
卷七 第 31b 页 WYG0407-0508d.png
贞观政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