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传义附录-宋-董楷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a 页 WYG0020-01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傅义附录卷三下  宋 董楷 撰
上经
(坤下/乾上)
  傅否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夫物理往来通泰之极则必否否所以次泰也为
  卦天上地下天地相交阴阳和畅则为泰天处上
  地处下是天地隔绝不相交通所以为否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b 页 WYG0020-0191b.png
否之匪人(否备鄙反/卦内同)
  传天地交而万物生于中然后三才备人为最灵
  故为万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
  不交则不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
  也消长阖辟相因而不息泰极则复否终则倾无
  常而不变之理人道岂能无也既否则泰矣
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传夫上下交通刚柔和会君子之道也否则反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a 页 WYG0020-0192a.png
  故不利君子贞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往小来
  阳往而阴来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故蔿否
  也
  本义否闭塞也七月之卦也正与泰反故曰匪人
  谓非人道也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盖乾往居
  外坤来居内又自渐卦而来则九往居四六来居
  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误也传
  不特解其义亦可见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b 页 WYG0020-0192b.png
   朱氏附录问否之匪人三字说者多牵强本义
   云与泰相反故曰匪人言非人道也程易郤云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生故无人道如何曰说者
   云此三字衍盖与比之匪人语同而字异故错
   误于此今强解不通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
 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
 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a 页 WYG0020-0192c.png
 道消也(长丁/丈反)
  傅夫天地之气不交则万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之
  义不交则天下无邦国之道建邦国所以为治也
  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从命上下相交所以治
  安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国之道也阴柔在
  内阳刚在外君子往居于外小人来处于内小人
  道长君子道消之时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辟/音)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b 页 WYG0020-0192d.png
 (避难乃/旦反)
  传天地不相交通故为否否塞之时君子道消当
  观否塞之象而以俭损之德避免祸难不可荣居
  禄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时君子居显荣之地祸
  患必及其身故宜晦处穷约也
  本义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辟小人之难人不得
  以禄位荣之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a 页 WYG0020-0193a.png
  传泰与否皆取茅为象者以群阳群阴同在下有
  牵连之象也泰之时则以同征为吉否之时则以
  同贞为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为否之义复以初
  六否而在下为君子之道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
  否之时在下者君子也否之三阴上皆有应在否
  隔之时隔绝不相通故无应义初六能与其类贞
  固其节则处否之吉而其道之亨也当否而能进
  者小人也君子则伸道免祸而已君子进退未尝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b 页 WYG0020-0193b.png
  不与其类同也
  本义三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
  初之恶则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
  则变而为君子矣
   朱氏附录问程易作君子在下说如何曰程氏
   作君子之象说觉得牵强不是此意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传爻以六自守于下明君子处下(一作/否)之道象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a 页 WYG0020-0193c.png
  推明以尽君子之心君子固守其节以处下者非
  乐于不进独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进故安之耳
  心固未尝不在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进以康
  济天下故曰志在君也
  本义小人而变为君子则能以爱君为念而不计
  其私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传六二其质则阴柔其居则中正以阴柔小人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b 页 WYG0020-0193d.png
  言则方否于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顺乎上以求济
  其否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当否则以道自
  处岂肯枉己屈道承顺于上唯自守其否而己身
  之否乃其道之亨也或曰上下不交何所承乎曰
  正则否矣小人顺上之心未尝无也
  本义阴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之
  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则吉大人则
  当安守其否而后道亨盖不可以彼包承于我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6a 页 WYG0020-0194a.png
  自失其守也
   朱氏附录包承也是包得许多承顺㡳意思(此/与)
   (本义不同/亦是一说)○问横渠先生说易为君子谋不为
   小人谋盖自太极一判而来便已如此了曰论
   其极是如此然小人亦具此理只是他自反悖
   了君子治之不过即其固有者以正之而已易
   中亦有时为小人谋如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言小人当否之时能包承君子则吉但此虽为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6b 页 WYG0020-0194b.png
   小人谋乃所以为君子谋也○龟山以包承小
   人为一句言否之世当包承那小人如此却不
   成句龟山之意盖欲解洗他从蔡京父子之失
   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傅大人于否之时守其正节不杂乱于小人之群
  类身虽否而道之亨也故曰否亨不以道而身亨
  乃道否也不云君子而云大人能如是则(一无/则字)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7a 页 WYG0020-0194c.png
  道大也
  本义言不乱于小人之群
六三包羞
  传三以阴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于上非能
  守道安命穷斯滥矣极小人之情状者也其所包
  畜谋虑邪滥无所不至可羞耻也
  本义以阴居阳而不中正小人志于伤善而未能
  也故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发故无凶咎之戒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7b 页 WYG0020-0194d.png
   朱氏附录包羞之说是有意伤善而未能之意
   他六二尚自包承到这六三已是要害君子然
   做事不得所以包许多羞耻○拔茅茹贞吉亨
   这是吉凶未判时若能于此改变时小人便是
   做君子君子小人只是个正不正初六是那小
   人欲为恶而未发露之时到六二包承则已是
   打破头面了然自承顺那君子未肯便十分做
   小人在到六三便全做小人了所以包许多羞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8a 页 WYG0020-0195a.png
   耻大凡小人做了罪恶他心下也自不稳当此
   便是包羞之说(此说与本/义微不同)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传阴柔居否而不中不正所为可羞者处不当故
  也处不当位所为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傅四以阳刚健体居近君之位是有济否之才而
  得高位者也足以辅上济否然当君道方否之时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8b 页 WYG0020-0195b.png
  处逼近之地所恶在居功取忌而己若能使动必
  出于君命威柄一归于上则无咎而其志行矣能
  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可以济时之否其畴类皆附
  离其福祉离丽也君子道行则与其类同进以济
  天下之否畴离祉也小人之进亦以其类同也
  本义否过中矣将济之时也九四以阳居阴不极
  其刚故其占为有命无咎而畴类三阳皆获其福
  也命谓天命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9a 页 WYG0020-0195c.png
   朱氏附录有命无咎畴离祉这里是吉凶未判
   须是有命方得无咎○九四虽是阳爻犹未离
   乎否体只是它阳可以有为然须有命方做得
   又曰有命是有个机会方可以做占者便须是
   有个筑著恰好时节方做得成方无咎○问有
   命无咎畴离祉三阴己过而阳得亨则否过中
   而将济之时与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相
   类曰泰九三时己有小人便是可畏如此故艰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9b 页 WYG0020-0195d.png
   贞则无咎否下三爻君子尚畏它至九四即不
   畏之矣故有有命畴离祉之象占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传有君命则得无咎乃可以济否其志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休虚虬反美也/又许求反息也)
  传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居尊(一作/君)位故能休息天
  下之否大人之吉也大人当位能以其道休息天
  下之否以循致于泰犹未离于否也故有其亡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0a 页 WYG0020-0196a.png
  戒否既休息渐将反(一作/及)泰不可便为安肆当深
  虑远戒常虞否之复来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系于
  苞桑谓为安固之道如维系于苞桑也桑之为物
  其根深固苞谓丛生者其固尤甚圣人之戒深矣
  汉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祸败也系辞
  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
  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
  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0b 页 WYG0020-0196b.png
  本义阳刚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时之否大人之事
  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则吉然又当戒惧如系
  辞傅所云也
   朱氏附录否之九五若无那大人也休那否不
   得大率自泰入否易自否入泰难○问其亡其
   亡系于苞桑如何曰有戒惧危亡之心则便有
   苞桑系固之象盖能戒惧危亡则如系于苞桑
   坚固不拔矣如此说则象占乃有收煞非是其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1a 页 WYG0020-0196c.png
   亡其亡而又系于苞桑也○九五以阳刚得位
   可以休息天下之否然须常存危亡方有苞桑
   之固不知圣人于否泰只管说包字如何须是
   象上如何取其义今晓它不得只得说坚固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傅有大人之德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一有/息字)
  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则虽有其道将何为乎
  故圣人之位谓之大宝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1b 页 WYG0020-0196d.png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傅上九否之终也物理极而必反故泰极则否否
  极则泰上九否既极矣故否道倾覆而变也先极
  否也后倾喜也否倾则泰矣后喜也
  本义以阳刚居否极能倾时之否者也其占为先
  否后喜
   朱氏附录九四否已过中上三爻是说君子言
   君子有天命而无咎大抵易为君子谋且如否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2a 页 WYG0020-0197a.png
   内三爻是小人得志时然不大段会做得事初
   则如此二又如此三虽做得些个也不济事到
   四则圣人便说他那君子得时否渐次反泰底
   道理五之包桑系辞中说得条畅尽之矣上九
   之倾否到这里便倾了否做泰○否本是阴长
   之卦如九五休否上九倾否又自大故好盖阴
   阳自是不可相无今以四时寒暑而论若无阴
   阳亦做事不成但以善恶及君子小人而论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2b 页 WYG0020-0197b.png
   圣人直是要消尽了恶去尽了小人方得盖亦
   抑阴助阳之意某于坤卦略发此义矣又曰阴
   阳各有一半圣人于否泰只为阳说道理看来
   圣人出来做须有一个道理使天下皆为君子
   世间人多言君子小人常相半不可太去治之
   急迫之却为害不然如舜汤举伊尹皋陶不仁
   者远自是小人皆不敢为非被君子夹持得皆
   革面做好人了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3a 页 WYG0020-0197c.png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傅否终则必倾岂有长否之理极而必反理之常
  也然反危为安易乱为治必有刚阳之才而后能
  也故否之上九则能倾否屯之上六则不能变屯
  也
(离下/乾上)
  傅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夫天
  地不交则为否上下相同则为同人与否义相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3b 页 WYG0020-0197d.png
  故相次又世之方否必与人同力(一作/欲)乃能济同
  人所以次否也为卦乾上离下以二象言之天在
  上者也火之性炎上与天同也故为同人以二体
  言之五居正位为乾之主二为离之主二爻以中
  正相应上下相同同人之义也又卦唯一阴众阳
  所欲同亦同人之义也它卦固有一阴者在同人
  之时而二五相应天火相同故其义大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4a 页 WYG0020-0198a.png
  传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之义夫同人者以天下大
  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
  意所合乃昵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谓不以昵近情
  之所私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
  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一作/既)与天下
  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险阻之不可
  济何艰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川利君子贞上言
  于野止谓不在昵比此复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4b 页 WYG0020-0198b.png
  之贞谓天下至公大同之道故虽居千里之远生
  千岁之后若合符节推而行之四海之广兆民之
  众莫不同(一作/合)小人则唯用其私意所比者虽非
  亦同所恶者虽是亦异故其所同者则为阿党盖
  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之贞正
  本义离亦三画卦之名一阴丽于二阳之间故其
  德为丽为文明其象为火为日为电同人与人同
  也以离遇乾火上同于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应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5a 页 WYG0020-0198c.png
  九五又卦唯一阴而五阳同与之故为同人于野
  谓旷远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
  为卦内文明而外刚健六二中正而有应则君子
  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则亨而又可涉险然必其所
  同合于君子之道乃为利也
   朱氏附录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两象一义
   利君子贞是一象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5b 页 WYG0020-0198d.png
  傅言成卦之义柔得位谓二以阴居阴得其正位
  也五中正而二以中正应之得中而应乎乾也五
  刚健中正而二以柔顺中正应之各得其正其德
  同也故为同人五乾之主故云应乎乾象取天火
  之象而彖专以二言
  本义以卦体释卦名义柔谓六二乾谓九五
 同人曰
  傅此三字羡文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6a 页 WYG0020-0199a.png
  本义衍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傅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
  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傅又以二体言其义有文明之德而刚健以中正
  之道相应乃君子之正道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6b 页 WYG0020-0199b.png
  傅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
  下之志圣人视亿兆之心犹一心者通于理而巳
  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己
  故能尽大同之道然后能中正合乎乾行也
  本义以卦德卦体释卦辞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
  不然则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朱氏附录乾行也言须是这般刚健之人方做
   得这般事若是柔弱者如何会出去外面同人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7a 页 WYG0020-0199c.png
   又去涉险○程傅说通天下之志处极好云文
   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则能克己
   故能尽大同之道此说甚善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傅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与火者天在
  上火性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君子观同
  人之象而以类族辨物各以其类族辨物之同异
  也若君子小人之党善恶是非之理物情之离合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7b 页 WYG0020-0199d.png
  事理之异同凡同异者君子能辨明之故处物不
  失其方也
  本义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类族辨物所以
  审异而致同也
   朱氏附录问类族辨物如伊川说云各以其类
   族辨物之同异也则是就类族上辨物否曰类
   族是就人上说辨物是就物上说天下有不可
   以皆同之理故随他头项去分别类族如分姓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8a 页 WYG0020-0200a.png
   氏张姓同作一类李姓同作一类辨物如牛类
   是一类马类是一类就其异处以致其所以为
   同也伊川之说不可晓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傅九居同人之初而无系应是无所偏私同人之
  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出门谓在外在外则无私
  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则无过咎也
  本义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刚在下上无系应可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8b 页 WYG0020-0200b.png
  以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傅出门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广无所偏私人之
  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
  党谁其咎之
   朱氏附录易中所谓又谁咎也自有三个而其
   义则有两样如不节之嗟与自我致寇言之则
   谓咎皆由己不可咎诸人如出门同人言之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9a 页 WYG0020-0200c.png
   谓人谁有咎之者矣以此见古人立言有用字
   虽同而其义则不同
六二同人于宗吝
  傅二与五为正应故曰同人于宗宗谓宗党也同
  于所系应是有所偏与在同人之道为私狭矣故
  可吝二若阳爻则为刚中之德乃以中道相同不
  为私也
  本义宗党也六二虽中且正然有应于上不能大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19b 页 WYG0020-0200d.png
  同而系于私吝之道也其象占如此
   朱氏附录易虽抑阴然有时把阴为主如同人
   是也然此一阴虽是一卦之主又却柔弱做主
   不得○问六二与九五柔刚中正上下相应可
   谓尽善却有同人于宗吝与先号咷之象如何
   曰以其太好两者时位相应意趣相合只知款
   密却无至公大同之心未免系于私故有吝观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固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0a 页 WYG0020-0201a.png
   它好处然于好处犹有失以其系于私昵而不
   能同也大凡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趋
   凶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傅诸卦以中正相应为善而在同人则为可吝故
  五不取君义盖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为可
  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莽莫荡反又/真党反象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0b 页 WYG0020-0201b.png
  傅三以阳居刚而不得中是刚暴之人也在同人
  之时志在于同卦唯(一有/二字)一阴诸阳之志皆欲同
  之三又与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与五相应三以
  刚强居二五之间欲夺而同之然理不直义不胜
  故不敢显发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怀恶而内负
  不直故又畏惧时升高陵以顾望如此至于三岁
  之久终不敢兴此爻深见小人之情状然不曰凶
  者既不敢发故未至凶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1a 页 WYG0020-0201c.png
  本义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而非其正惧
  九五之见攻故有此象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传所敌者五既刚且正其可夺乎故畏惮伏藏也
  至于三岁不兴矣终安能行乎
  本义言不能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傅四刚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与五为仇者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1b 页 WYG0020-0201d.png
  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于五如隔墉耳乘其墉
  欲攻之知义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义之不直
  而不攻则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义理妄
  行攻夺则其凶大矣三以刚居刚故终其强而不
  能反四以刚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义能反则吉
  矣畏义而能改其吉宜矣
  本义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而为三
  所隔故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有自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2a 页 WYG0020-0202a.png
  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则是能改过而得吉也
   朱氏附录问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如何曰只是
   伏于高陵之草莽中三岁不敢出与九四乘其
   墉皆为刚盛而高三欲同于二而惧九五之见
   攻故升高伏戎欲敌之而五阳方刚不可夺故
   三岁不兴而象曰不能行也四欲同于二而为
   三所隔故乘墉攻之而以居柔遂自反而弗克
   也程傅谓升高陵有升高顾望之意此说虽巧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2b 页 WYG0020-0202b.png
   恐非本意○问三四皆有争夺之义何也曰只
   是争六二一爻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六
   二与九五相应三以刚居刚则便迷而不反四
   以刚居柔便有反侧(又本/作刚)㡳道理初上则在事
   外不相干涉所以无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傅所以乘其墉而弗克攻之者以其义之弗(一作/不)
  克也以邪攻正义不胜也其所以得吉者由其义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3a 页 WYG0020-0202c.png
  不胜困穷而反于法则也二者众阳所同欲也独
  三四有争夺之义者二爻居二五之间也初终远
  故取义别
  本义乘其墉矣则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义之弗
  克而不攻耳能以义断困而反于法则故吉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号户羔反咷道/刀反旅卦同)
  传九五同于二而为三四二阳所隔五自以义直
  理胜故不胜愤抑至于号咷然邪不胜正虽为所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3b 页 WYG0020-0202d.png
  隔终必得合故后笑也大师克相遇五与二正应
  而二阳非理隔夺必用大师克胜之乃得相遇也
  云大师云克者见二阳之强也九五君位而爻不
  取人君同人之义者盖五专以私昵应于二而失
  其中正之德人君当与天下大同而独私一人非
  君道也又先隔则号咷后遇则笑(一有/正字)是私昵之
  情非大同之体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为吝况
  人君乎五既于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4a 页 WYG0020-0203a.png
  人同心不可间隔之义系辞云君子之道或出或
  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中诚所同出处
  语默无不同天下莫能间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
  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
  云其利断金其理至微故圣人赞之曰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谓其言意味深长也
  本义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心者也
  而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义理所同物不得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4b 页 WYG0020-0203b.png
  间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刚强故必用
  大师以胜之然后得相遇也
   朱氏附录问大师克相遇本义无说何也曰旧
   说只用大师克胜之方得相遇或云大师之克
   见二阳之强则非也问二五本自同心而为三
   四所隔故先号咷先谓理直也大师克而后相
   遇则后笑矣盖亦义理之同物终不得而间之
   故相遇也先生颔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5a 页 WYG0020-0203c.png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传先所以号咷者以中诚理直故不胜其忿切而
  然也虽其敌刚强至用大师然义直理胜终能克
  之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谓能胜见二阳之强也
  本义直谓理直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传郊在外而远之地求同者必相亲相与上九居
  外而无应终无与同者也始有同则至终或有睽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5b 页 WYG0020-0203d.png
  悔处远而无与故虽无同亦无悔虽欲同之志不
  遂而其终无所悔也
  本义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
  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于旷远但荒僻无与同
  耳
   朱氏附录问同人于郊曰郊是荒寂无人之所
   言不能如同人于野旷远无私荒僻无与同盖
   居外无应莫与同者亦可以无悔也○同人于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6a 页 WYG0020-0204a.png
   野是广大无我之意同人于郊是无可与同之
   人取义不同自不相悖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傅居远莫同故终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道求同
  之志不得遂虽无悔非善处也
(乾下/离上)
  传大有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夫与人同者物之所归也大有所以次同人也为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6b 页 WYG0020-0204b.png
  卦火在天上火之处高其明及远万物之众无不
  照见为大有之象又一柔居尊众阳并应居尊执
  柔物之所归也上下应之为大有之义大有盛大
  丰有也
大有元亨
  传卦之才可以元亨也凡卦德有卦名自有其义
  者如比吉谦亨是也有因其卦义便为训戒者如
  师贞丈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7a 页 WYG0020-0204c.png
  者大有元亨是也由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故能元
  亨也
  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
  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故为大
  有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则
  大善而亨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传言卦之所以为大有也五以阴居君位柔得尊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7b 页 WYG0020-0204d.png
  位也处中得大中之道也为诸阳所宗上下应之
  也夫居尊执柔固众之所归也而又有虚中文明
  大中(一无大/中字)之德故上下同志应之所以为大有
  也
  本义以卦体释卦名义柔谓六五上下谓五阳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传卦之德内刚健而外文明六五之君应于乾之
  九二五之(一有/体字)性柔顺而明能顺应乎二二乾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8a 页 WYG0020-0205a.png
  主也是应乎乾也顺应乾行顺乎天时也故曰应
  乎天而时行其德如此是以元亨也王弼云不大
  通何由得大有乎大有则必元亨矣此不识卦义
  离乾成大有之义非大有之义便有元亨由其才
  故得元亨大有而不善者与不能亨者有矣诸卦
  具元亨利贞则彖皆释为大亨恐疑与乾坤同也
  不兼利贞则释为元亨尽元义也元有大善之义
  有元亨者四卦大有蛊升鼎也唯升之彖误随它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8b 页 WYG0020-0205b.png
  卦作大亨曰诸卦之元与乾不同何也曰元之在
  乾为元始之义为首出庶物之义它卦则不能有
  此义为善为大而己曰元之为大可矣为善何也
  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岂有不善者乎事成而
  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兴而后有衰衰固后于兴
  也得而后有失非得则何以有(一作/为)失也至于善
  恶治乱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为先故文
  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9a 页 WYG0020-0205c.png
  本义以卦德卦体释卦辞应天指六五也
   朱氏附录问应乎天而时行程说以为应天时
   而行何如曰是以时而行是有可行之时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传火高在天上照见万物之众多故为大有大有
  繁庶之义君子观大有之象以遏绝众恶扬明善
  类以奉顺天休美之命万物众多则有善恶之殊
  君子享大有之盛当代天工治养庶类治众之道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29b 页 WYG0020-0205d.png
  在遏恶扬善而己恶惩善劝所以顺天命而安群
  生也
  本义火在天上所照者广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
  无以治之则衅蘖萌于其间矣天命有善而无恶
  故遏恶扬善所以顺天反之于身亦若是而己矣
   朱氏附录火在天上大有凡有物须是自家照
   见得方见得有若不照见则有无不可知何名
   为有○问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窃以为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0a 页 WYG0020-0206a.png
   天之所以命我者此性之善也人惟蔽于非心
   邪念是以善端之在人心日以湮微君子傥能
   遏止非心邪念于未萌则善端始自发扬而天
   之所以命我者始无所不顺如此而为顺天休
   命若何曰天道喜善而恶恶遏恶而扬善非顺
   天休命而何吾友所说却是嫌他说得大要束
   小了说○天命有善而无恶当大有时遏止其
   恶显扬其善反之于身亦莫不然非止用人用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0b 页 WYG0020-0206b.png
   人乃其一事耳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传九居大有之初未至于盛处卑无应与未有骄
  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大凡富有鲜不有
  害以子贡之贤未能尽免况其下者乎匪咎艰则
  无咎言富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为咎耳若
  能享富有而知难处则自无咎也处富有而不能
  思艰兢畏则骄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1a 页 WYG0020-0206c.png
  本义虽当大有之时然以阳居下上无系应而在
  事初未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艰以处之
  则无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朱氏附录此爻本最吉不解有咎然须说艰则
   无咎盖易之书大抵教人戒谨恐惧无有以为
   易而处之者虽至易之事亦必以艰难处之然
   后无咎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1b 页 WYG0020-0206d.png
  传在大有之初克念艰难则骄溢之心无由生矣
  所以不交涉于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传九以阳刚居二为六五之君所倚任刚健则才
  胜居柔则谦顺得中则无过其才如此所以能胜
  大有之任如大车之材强壮能胜载重物也可以
  任重行远故有攸往而无咎也大有丰盛之时有
  而未极故以二之才可往而无咎至于盛极则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2a 页 WYG0020-0207a.png
  可以往矣
  本义刚中在下得应乎上为大车以载之象有所
  往而如是可无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应其占也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傅壮大之车重积载于其中而不损败犹九二材
  力之强能胜大有之任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亨许庚反一/香两反象同)
  传三居下体之上在下而居人上诸侯人君之象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2b 页 WYG0020-0207b.png
  也公侯上承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在下者何敢专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
  众皆王者之有也此理之正也故三当大有之时
  居诸侯之位有其富盛必用亨通乎天子谓以其
  有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常义也若小人处之
  则专其富有以为私不知公已奉上之道故曰小
  人弗克也
  本义亨春秋傅作享谓朝献也古者亨通之亨享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3a 页 WYG0020-0207c.png
  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
  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故为亨
  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德则其占如是小人无刚
  正之德则虽得此爻不能当也
   朱氏附录亨享二字据说文本是一字故易中
   多互用如王用亨于岐山亦当为享如王用享
   于帝之云也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
   其大者多不留意然不知此等处不理会却枉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3b 页 WYG0020-0207d.png
   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不得其夲义亦甚害
   事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传公当用(一无/用字)亨于天子若小人处之则为害也自
  古诸侯能守臣节忠顺奉上者则蕃养其众以为
  王之屏翰丰殖其财以待上之徵赋若小人处之
  则不知为臣奉上之道以其有为已之私民众财
  丰则反擅其富强益为不顺是小人大有则为害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4a 页 WYG0020-0208a.png
  又大有为小人之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彭步/郎反)
  傅九四居大有之时巳过中矣是大有之盛者也
  过盛则凶咎所由生也故处之之道匪其彭则得
  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其太盛则得无咎也四近君
  之高位苟处太盛则致凶咎彭盛多之猊诗载驱
  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明云
  驷騵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4b 页 WYG0020-0208b.png
  本义彭字音义未详程传曰盛貌理或当然六五
  柔中之君九四以刚近之有僭偪之嫌然以其处
  柔也故有不极其盛之象而得无咎戒占者宜如
  是也
   朱氏附录问匪其彭只当依程传作盛貌曰程
   说为优王弼作下比九三分权之臣盖以彭为
   旁言专心承五常匪其旁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晰也(晰章舌反/又之世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5a 页 WYG0020-0208c.png
  傅能不处其盛而得无咎者盖有明辩之智也晰
  明智也贤智之人明辩物理当其方盛则知咎之
  将至故能损抑不敢至于满极也
  本义晰明貌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傅六五当大有之时居君位虚中为孚信之象人
  君执柔守中而以孚信接于下则下亦尽其信诚
  以事于上上下信孚相交也以柔居尊位当大有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5b 页 WYG0020-0208d.png
  之时人心安易若专尚柔顺则陵慢生矣故必威
  如则吉威如冇威严之谓也既以柔和孚信接于
  下众志说从又有威严使之有畏善处有者也吉
  可知矣
  本义大冇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已以应九
  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然君道贵
  刚太柔则废当以威济之则吉故其象占如此亦
  戒辞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6a 页 WYG0020-0209a.png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易以/䜴反)
  传下之志从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于下则下亦
  以诚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以发其
  下孚信之志下之从上犹响之应声也(一有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几)
  (字/)威如之所以吉者谓若无威严则下易慢而无
  戒备也谓无恭畏备上之道备谓备上之求责也
  本义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一人之信足以发上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6b 页 WYG0020-0209b.png
  下之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太柔则人将易
  之而无畏备之心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传上九在卦之终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极而不
  居其有者也处离之上明之极也唯至明所以不
  居其有不至于过极也有极而不处则无盈满之
  灾能顺乎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为蹈履诚
  信之义五有文明之德上能降志以应之为尚贤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7a 页 WYG0020-0209c.png
  崇善之义其处如此合道之至也自当享其福庆
  自天祐之行顺乎天而𫉬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
  不利也
  本义大有之世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是能履
  信思顺而尚贤也满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朱氏附录上九以阳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者
   盖阳从阴也大有唯六五一阴而上下五阳应
   之上九能下从六五则为履信思顺而尚贤盖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7b 页 WYG0020-0209d.png
   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之谦退不居思顺也
   志从于五尚贤也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
   信所以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之象若无系辞
   此数句此爻遂无收煞以此见圣人读易见爻
   辞有不分明处则于系辞传说破如此类是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传大有之上有极当变由其所为顺天合道故天
  祐助之所以吉也君子满而不溢乃天祐也系辞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8a 页 WYG0020-0210a.png
  复申之云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
  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也履信谓履五五虚中信也思顺谓谦退不居尚
  贤谓志从于五大有之世不可以盈丰而复处盈
  焉非所宜也六爻之中皆乐据权位唯初上不处
  其位故初九无咎上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
  顺故在上而得吉盖自天祐也
(艮下/坤上)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8b 页 WYG0020-0210b.png
  传谦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其有既
  大不可至于盈满必在谦损故大有之后受之以
  谦也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体卑下山高
  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谦之象也以崇高之德而处
  卑之下谦之义也
谦亨君子有终
  傅谦有亨之道也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人以谦
  巽自处何往而不亨乎君子有终君子志存乎谦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9a 页 WYG0020-0210c.png
  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
  乎谦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
  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
  必伐虽使勉慕于谦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
  终也
  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
  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
  也占者如是则亨通而有终矣有终谓先屈而后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39b 页 WYG0020-0210d.png
  伸也
   朱氏附录谦便能亨又为君子有终之象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济节细反/上而掌反)
  传济当为际此明谦而能亨之义天之道以其气
  下际故能化育万物其道光明下际谓下交也地
  之道以其处卑所以其气上行交于天皆以卑降
  而亨也
  本义言谦之必亨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0a 页 WYG0020-0211a.png
 天道亏盈而益谦
  传以天行而言盈者则亏谦者则益日月阴阳是
  也
 地道变盈而流谦
  传以地势而言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卑下者流注
  而益增也
 鬼神害盈而福谦
  传鬼神谓造化之迹盈满者祸害之谦损者福祐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0b 页 WYG0020-0211b.png
  之凡过而不损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道恶盈而好谦(恶乌路反/好呼报反)
  傅人情疾恶于盈满而好与于谦巽也谦者人之
  至德故圣人详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传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
  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诚于
  谦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光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1a 页 WYG0020-0211c.png
  本义变谓倾坏流谓聚而归之人能谦则其居尊
  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过此君子所以
  有终也
   朱氏附录亏盈益谦是自然之理○变盈流谦
   扬子云言山杀瘦泽增高此是说山上之土为
   水漂流下来山便瘦泽便高○鬼神言害言福
   是有些造化之柄又曰如言与鬼神合其吉凶
   到鬼神便说个吉凶字○问天道亏盈而益谦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1b 页 WYG0020-0211d.png
   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夫鬼神是
   造化之迹既言天地之道又言鬼神何邪曰天
   道是就寒暑往来上说地道是就地形高下上
   说鬼神是就祸福上说各自主一事而言耳○
   谦之为义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盖太
   极中本无物若事业功劳又于我何有观天地
   生万物而不言所利可见矣○问谦尊而光卑
   而不可踰曰恐程先生之说非周易本文之意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2a 页 WYG0020-0212a.png
   尊字是对卑字说言能谦则位处尊而德愈光
   位虽卑而莫能踰如古之贤圣之君以谦下人
   则位尊而愈光若骄奢自大则虽尊而不光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蒲/侯反)
 (称尺證反/施始豉反)
  传地体卑下山之高大而在地中外卑下而内蕴
  高大之象故为谦也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
  山言卑下之中蕴其崇高也若言崇高蕴于卑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2b 页 WYG0020-0212b.png
  之中则文理不顺诸象皆然观文可见君子以裒
  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观谦之象山而在地下是
  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见抑高举下损过益不及之
  义以施于事则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称物之多寡
  以均其施与使得其平也
   程氏附录谦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称物
   平施
  本义以卑蕴高谦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称物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3a 页 WYG0020-0212c.png
  宜而平其施损高增卑以趋于平亦谦之意也
   朱氏附录裒多益寡便是谦称物平施便是裒
   多益寡○问裒多益寡看来谦虽是若放低去
   实是损高就低使教恰好不一向低去曰大抵
   人多见得在巳者高在人者卑谦则抑已之高
   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传初六以柔顺处谦又居一卦之下为自处卑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3b 页 WYG0020-0212d.png
  之至谦而又谦也故曰谦谦能如是者君子也自
  处至谦众所共与也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
  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处谦而以柔居下得无过
  于谦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见其谦之至故为
  谦谦未见其失也
  本义以柔处下谦之至也君子之行也以此涉难
  何往不济故占者如是则利以涉川也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4a 页 WYG0020-0213a.png
  傅谦谦谦之至也谓君子以谦卑之道自牧也自
  牧自处也诗云自牧归荑
六二鸣谦贞吉
  传二以柔顺居中是为谦德积于中谦德充积于
  中故𤼵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居中得正
  有中正之德也故云贞吉凡贞吉有为贞且吉者
  有为得贞(一有/正字)则吉者六二之贞吉所自有也
  本义柔顺中正以谦有闻正而且吉者也故其占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4b 页 WYG0020-0213b.png
  如此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传二之谦德由至诚积于中所以发于声音中心
  所自得也非勉(一有/强字)为之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传三以阳刚之德而居下体为众阴所宗履得其
  (一作/正)位为下之上是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从有
  功劳而持谦德者也故曰劳谦古之人有当之者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5a 页 WYG0020-0213c.png
  周公是也身当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谦恭
  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谓有劳而能谦矣既能劳谦
  又须君子行之有终则吉夫乐高喜胜人之常情
  平时能谦固巳鲜矣况有功劳可尊乎虽使知谦
  之善勉而为之若矜负之心不忘则不能常久欲
  其有终不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谦顺乃其常行故
  久而不变乃所谓有终有终则吉也九三以刚居
  正能终者也此爻之德最盛故象辞特重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5b 页 WYG0020-0213d.png
  本义卦惟一阳居下之上刚而得正上下所归有
  功劳而能谦尤人所难故有终而吉占者如是则
  如其应矣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传能劳谦之君子万民所尊服也系辞云劳而不
  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
  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有劳而
  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为德是其德弘厚之至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6a 页 WYG0020-0214a.png
  也言以其功劳而自谦以下于人也德言盛礼言
  恭以其德言之则至盛以其自处之礼言之则至
  恭此所谓谦也夫谦也者谓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高而不危满而不
  溢是以能终吉也夫君子履谦乃其常行非为保
  其位而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盖能致恭所以能
  存其位言谦之道如此如言为善有令名君子岂
  为令名而为善也哉亦言其令名者为善之故(一作/效)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6b 页 WYG0020-0214b.png
  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撝毁皮/反象同)
  傅四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谦柔自处
  九三又有大功德为上所任众所宗而巳居其上
  当恭畏以奉谦德之君卑巽以让劳谦之臣动作
  施为无所不利于撝谦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
  撝也动息进退必施其谦盖居多惧之地又在贤
  臣之上故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7a 页 WYG0020-0214c.png
  本义柔而得正上而能下其占无不利矣然居九
  三之上故戒以更当发挥其谦以示不敢自安之
  意也
   朱氏附录撝谦言𤼵扬其谦盖四是阴位又在
   上卦之下九三之上所以更当𤼵撝其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传凡人之谦有所宜施不可过其宜也如六五或
  用侵伐是也唯四以处近君之地据劳臣之上故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7b 页 WYG0020-0214d.png
  凡所动作靡不利于施谦如是然后中于法则故
  曰不违则也谓得其宜也
  本义言不为过
   朱氏附录六四撝谦是合如此不是过分事故
   解象云言不为过不违则是不违法则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传富者众之所归唯财为能聚人五以君位之尊
  而执谦顺以接于下众所归也故不以富而能有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8a 页 WYG0020-0215a.png
  其邻也邻近也不富而得人之亲也为人君而持
  谦顺天下所归心也然君道不可专尚谦柔必须
  威武相济然后能怀服天下故利用行侵伐也威
  德并著然后尽君道之宜而无所不利也盖五之
  谦柔当防于过故𤼵此义
  本义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谦者也故为不富而能
  以其邻之象盖从之者众矣犹有未服者则利以
  征之而于他事亦无不利人有是德则如是占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8b 页 WYG0020-0215b.png
   朱氏附录富以其邻言以富厚之力而能用其
   邻不富以其邻言不待富厚之力而能用其邻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传征其文德谦巽所不能服者也文德所不能服
  而不用威武何以平治天下非人君之中道谦之
  过也
   朱氏附录问谦是不与人争如何六五上六二
   爻皆言利用侵伐利用行师象曰利用侵伐征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9a 页 WYG0020-0215c.png
   不服也若以其不服而征则非所以为谦矣曰
   老子言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
   国则取大国又言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孙子曰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大抵
   谦自是用兵之道只退处一步耳所以利用侵
   伐也盖自初六积到六五上六谦亦极矣自宜
   人人服之尚更不服则非人矣故利用侵伐也
   如必也临事而惧皆是此意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49b 页 WYG0020-0215d.png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传六以柔处柔顺之极又处谦之极极乎谦者也
  以极谦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谦之志故至发于声
  音又柔处谦之极亦必见于声色故曰鸣谦虽居
  无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己必须刚柔
  相济上谦之极也至于太甚则反为过矣故利在
  以刚武自治邑国己之私有行师谓用刚武征邑
  国谓自治其私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0a 页 WYG0020-0216a.png
  本义谦极有闻人之所与故可用行师然以其质
  柔而无位故可以征巳之邑国而巳
   朱氏附录问谦上六何取象于行师曰坤为众
   有坤卦处多言师如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之类坤为土土为国故云征邑国也以此见圣
   人于易不是硬做皆是取象因有这象方就上
   面说○问程易说利用侵伐盖以六五柔顺谦
   卑然君道又当有刚武意故有利用侵伐之象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0b 页 WYG0020-0216b.png
   然上六亦言利用行师如何曰便是此等有不
   通处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传谦极而居上欲谦之志未得故不胜其切至于
  鸣也虽不当位谦既过极宜以刚武自治其私故
  云利用行师征邑国也
   程氏附录谦君子所以用终故不言吉裒取其
   多而增益其寡天理也六二鸣谦处中得正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1a 页 WYG0020-0216c.png
   有德者故鸣谦者乃中心得也上六鸣谦乃有
   求者也有求之小止于征国邑而巳故曰志未
   得也○他卦皆有悔凶咎惟谦未尝有他卦有
   待而亨惟谦则便亨
  本义阴柔无位才力不足故其志未得而至于行
  师然亦适足以治其私邑而巳
   朱氏附录问志未得也如何曰为其志未得所
   以行师征邑国盖以未尽信从故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三下 第 51b 页 WYG0020-0216d.png
 
 
 
 
 
 
 
 周易传义附录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