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传家易说-宋-郭雍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13-02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郭氏传家易说卷九
            宋 郭雍 撰
  说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
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𤼵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
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说卦论说八卦之道而此极重卦而言者明八卦六
卷九 第 1b 页 WYG0013-0257b.png
 十四终始一道耳或者言圣人谓包牺也然以八卦
 六十四卦言之则非独包牺矣圣人以道幽赞神明
 故生用蓍求卦之法犹系辞言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盖是道本于神明圣人能生之是为幽赞之道矣故
 有神明之道有幽赞之道有生蓍之道以道合道故
 能生是道也此言变化之始也自蓍道生而后数可
 倚数可倚而后卦可立卦可立而后爻可生作易之
 道终矣易成而后道德理义有所寓圣人穷见之理
卷九 第 2a 页 WYG0013-0257c.png
 尽万物之性复于天道故曰以至于命此章自幽赞
 之始至以至于命盖明以此道始复以此道终有无
 循环实由一道非圣人有私意以作也微显阐幽而
 已天地者数所由生阴阳者变所由生刚柔者万𩔖
 所从生故参两观变𤼵挥之也易于道德无违也和
 顺显𤼵之而已于义无作也明辨之而已盖言象辞
 之间其道德与义本诸自然圣人因之而作易特载
 以明之而已故圣人于玩易之际复用此道以穷理
卷九 第 2b 页 WYG0013-0257d.png
 尽性至于命也穷理者穷天之理也尽性者尽天之
 性也然后不失其所谓天之命矣是知圣人由道以
 生易由易以复于道非圣人则无生无复谓之圣人
 作易可也然异乎众人之所谓作者矣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卷九 第 3a 页 WYG0013-0258a.png
 前章自作易生蓍终于性命而止此章复因性命之
 说而详言之以见易之为书所以能至于命者以本
 乎性命之理故也性命之理即天地人之道也性命
 本一故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君子不谓性命
 因天地人而言之则天道之谓命人道之谓性于是
 乎有别矣是以阴阳柔刚仁义各异其名也阴阳者
 天之二道也柔刚者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
 也天地人之道各二所谓三才两之也易能兼三才
卷九 第 3b 页 WYG0013-0258b.png
 则皆兼其两之之道此易之画所以六而后成卦也
 然则文王之重不得不作矣盖出于三才自然非文
 王之私意也自六画成卦而后三才阴阳之位具于
 是乎迭用柔刚之爻以居之则变化见矣故曰六位
 而成章也章者变化之道明见之谓也分阴分阳非
 谓立天之道阴阳也言三才之道皆一为阴一为阳
 见于六位也迭用柔刚非谓立地之道柔刚也言三
 才阴阳分为六画迭以九六柔刚居之也故三才二
卷九 第 4a 页 WYG0013-0258c.png
 道不兼九六言之则曰六画兼明九六柔刚而后谓
 之六位是以六画成卦特有其象而已至六位成章
 而后道大明也方包牺未分三才阴阳故卦止三画
 文王重之以备三才阴阳故六画具由此言之则三
 画之道不为不足六画之道不为有馀孔子言立天
 立地立人言包牺之道也言阴阳柔刚仁义言文王
 之道也包牺立其始文王成其终孔子明其终始三
 圣人实出于一心是为同道道同故其书同一圣人
卷九 第 4b 页 WYG0013-0258d.png
 不作则斯道不明后世不复有闻矣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天地之位定然后山泽雷风水火相与为用或异体
 而交通或同气而相薄或不相入而为用此八卦所
 以必相错之道也八卦不相错则道虽立而不及于
 用是以圣人重之重而后可以数往知来人之道数
 往者顺而易知来者逆而难易之逆数未见其难者
卷九 第 5a 页 WYG0013-0259a.png
 非止卜筮之用盖由其道之始必知其道之终也是
 亦原始可以要终知微知彰之义故孔子以知几为
 神众人独知卜筮而已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
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天地雷风功用与八卦同故或言象或言卦其实一
 也动止说又其性也散润晅又其功也君其道也藏
 其德也互言之知其互备也
卷九 第 5b 页 WYG0013-0259b.png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
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
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
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
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
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
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
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
卷九 第 6a 页 WYG0013-0259c.png
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天道始于震万物从之皆出而有生生而齐齐毕出
 也至离而明明则可见至坤而养养而后物成物成
 则说乾以纯阳居阴地故阴阳相薄而战自出至战
 久劳于外必归而有以休息之故劳乎坎息之而后
 终终则有始此虽万物之情实天之道也故言帝以
 先之自天地定位之后皆论八卦此章独异复有重
 释之辞盖上论八卦之位未明言其所故下复明言
卷九 第 6b 页 WYG0013-0259d.png
 之曰震东方也巽东南也如是则无嫌于重释之也
 唯洁齐之义难通求其意则齐一而已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道则道也易则书也圣人则人也独神为无方而三
 者皆有之故道亦有神易亦有神圣人亦有神神非
 别一物惟以其道之见于用而妙万物者名为神也
 易与圣人之神皆一也因妙万物而言之为神故曰
 妙万物而为言也观易则知神之为贵究神之为言
卷九 第 7a 页 WYG0013-0260a.png
 则知道以用为大此孔子所以言中庸其至矣乎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
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
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
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此章论象其序与前八方之卦同独不言乾坤者乾
 坤妙万物之神在六子而已莫疾乎雷莫疾乎风其
 神也万物无以加之也故易皆取神物以为八卦之
卷九 第 7b 页 WYG0013-0260b.png
 象至乾坤之神又不得而见之矣桡散也泽上为天
 泽下为薮泽故莫说乎泽也天地之间山之养物为
 多故能终始万物上言雷风则艮与山同功矣下言
 艮则雷风震巽同功矣其义互见非艮独异也六子
 之象虽有动桡燥润之功而或各专其用独动独桡
 不能变化亦不能成物必水火相须雷风相从山泽
 相通于是乎变化而毕成万物况易之于卦坎离震
 巽岂能独用也哉此圣人所以重卦之义也重之故
卷九 第 8a 页 WYG0013-0260c.png
 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此章言乾坤之德与六子之性情所以释八卦之名
 也八卦之名出于包牺氏上古之言止于八者而已
 文王能明之而不训其义孔子训之故后世可以学
 易非健顺八字则易不复能读矣故乾坤八字尽三
 才之道健顺八字尽八卦六十四之道然则文王不
卷九 第 8b 页 WYG0013-0260d.png
 载之简编孔子何由而得之夫是之谓圣人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
兑为羊
 远取诸物皆此𩔖也说者或以巽主号令鸡能知时
 义犹近之其言豕处污湿狗善禁止鄙矣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
兑为口
 乾无首之象也坤之含弘腹也阳动于下足也顺于
卷九 第 9a 页 WYG0013-0261a.png
 下而动于上股也坎幽利听离明利视艮具动静而
 下垂兑为口舌而上向也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
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
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坤天地父母皆一道也此论父母男女之象故乾
 坤主父母而言六子之变自下为先震自坤变而得
卷九 第 9b 页 WYG0013-0261b.png
 阳画于初巽自乾变而得阴画于初故皆曰一索而
 为长男长女也坎自坤变而得阳画于中离自乾变
 而得阴画于中故皆曰再索而为中男中女也艮自
 坤变而得阳画于上兑自乾变而得阴画于上故皆
 曰三索而为少男少女也一二三之义取于三画之
 初中上也王氏云索求也自坤而求阳皆男也自乾
 而求阴皆女也卦变之义盖始于此文王之重亦无
 以异也故说卦首章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13-0261c.png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
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系辞言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万物
 之情此皆所谓𩔖万物之情也乾之于八卦天之于
 三才君之于臣父之于子金玉之于土石皆一道也
 是之谓𩔖也乾之道天之形人之首皆圜也寒冰西
 北之位也大赤乾刚之色也马行健也良则善于其
 道也老则久于其道也瘠马驳马未详其旨先儒或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13-0261d.png
 以瘠为柴益非也孔氏又谓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
 豹虽古人有说亦误矣未有蹄物能搏虎豹者也或
 言有兽名驳食虎豹事非经见亦非马𩔖疑无其字
 借用驳耳非驳马也又言果实著木如星之著天如
 是则果为星象非天象也乾无为万物之始居群物
 之上万物之所资焉而果者木之始也木以果为始
 亦犹物以乾为始也然圣人言此使学者知其道无
 乎不在也此亦举其大槩耳安能尽言天下万物之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13-0262a.png
 象哉触𩔖而长之斯可矣自人言之则千夫长百夫
 长夫之于妻长之于幼亦皆乾也自物言之宫室之
 覆车盖之象亦皆乾也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
 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亦皆乾也山河虽
 坎艮之象方其于丘垤于行潦则乾也至于虎狼有
 父子之仁蝼蚁有君臣之义孰谓乾之道又有在于
 虎狼蝼蚁之间者乎故知其道无乎不在特知而用
 之者鲜矣八卦之象皆然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13-0262b.png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
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布均皆犹地之德釜犹地之化吝啬阴性也子母牛
 蕃生也大舆厚载也物杂则生文数偶则众柄为化
 权纯阴之色黑大赤之反也八卦之义最难通故圣
 人详其所象亦立象尽意之谓也详其一卦所为之
 象然后可通一卦之义不然则乾坤八卦非亲质之
 三圣人终莫知其为义矣惟八卦有象如此其详故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13-0262c.png
 虽百世之下亦可闻而知之也圣人反覆言八卦于
 前又列其卦言之于后得无深旨耶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
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
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乾为纯阳坤为纯阴自乾坤相索一索而得震故震
 为阴阳交变之始其去乾坤未远也是以震备乾坤
 之象为具体而微者错而言之则其色玄黄玄黄天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13-0262d.png
 地之色也别而言之则龙乾畜也决躁乾刚也敷与
 大涂坤之道也其于马者因乾而言也其于稼者因
 坤而言也其究为健乾也为蕃鲜坤也苍筤萑苇反
 生皆盛生之物虽为阳卦阴道盛也善鸣动而有声
 也馵足作足阳动于下也卦以白为阴的颡阴在上
 也此亚乾之四马也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
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13-0263a.png
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木为曲直曲直为工白阴也长高木象也进退风性
 也臭以风而传物以进退而不果阴卦多阳是以其
 究为躁寡发刚上也广颡重刚也为多白眼近利市
 三倍未详其象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
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
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13-0263b.png
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江河溪涧皆水也沟渎人所为者也隐伏水性也矫
 輮弓轮方圆曲直之易也加忧心病耳痛血卦阳陷
 于中也坎再索以中为主中得乾之刚故为赤震坎
 皆有马象者得乾德之馀也美脊亟心阳在中也下
 首阴居上也薄蹄下亦阴也流物故为通流不能止
 故多眚离日而坎月也盗小人之隐伏也木坚多心
 刚中也于舆之义疑当作其于舆也为曳易曰见舆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13-0263c.png
 曳又曰曳其轮故舆有曳而马无曳也乾震之马四
 而坎之言马五亦知曳为舆矣屯以坎为云解以坎
 为雨而于此不言者于以见八卦之象不能尽言者
 多矣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
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
上槁
 离丽也火日电皆丽物而明者也坎阳为水而离阴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13-0263d.png
 为火者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故也坎艮不言中男少
 男离兑言中女少女者互见也甲胄戈兵刚在外也
 甲胄自卫戈兵以外向也于人为大腹虚中之阴也
 乾卦燥也鳖蟹蠃蚌龟介物也介物甲胄类也孔氏
 云科空也科木上槁阴中而无实也与坚多心之义
 反矣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
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13-0264a.png
 震自坤变故为大涂艮其小者则为径路艮大为山
 其小亦为石山与小石如坎水沟渎之义门阙阍寺
 性之止也果蓏亦乾之馀阳也指亦手也阳过而在
 上无中下之刚是以阳卦之中独艮不言马其刚在
 上所用益小故于兽畜之𩔖无行健之功徒有噬齧
 之象狗鼠黔喙之属皆是也震之刚动于下故言足
 坎之刚动于中故言心艮之刚动于上故言喙皆因
 所索而言也且坎之为隐伏也在贤者为隐在小人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13-0264b.png
 为盗艮之为利则为狗为害斯为鼠皆一义而二象
 也坚多节者刚不中也中则为心不中则为节心则
 利用节不利于用二卦之辨也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
为刚卤为妾为羊
 兑薮泽之象亦为天泽雨有润泽之功故雨亦名泽
 别而言之雨其物也泽其功也故坎与兑义不同也
 唯言其功故凡可以泽物者皆为兑又不止雨之为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13-0264c.png
 泽而已八卦之中三索而成者皆动于上也以阳动
 者艮也以阴动者兑也阳动则有口之义而未见其
 象阴动则卦具口象于上故直言其为口舌也巫之
 通神以口舌而致精诚也古之巫与今之巫异古之
 巫诚人也今之巫妄人也诚故可用以通神妄非圣
 人之所用也口舌之用非止辩论是非毁誉而已或
 附或决或用以毁折也附犹誓命使天下之比附决
 犹号令之决小人毁折犹噬嗑之用狱除间以去天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13-0264d.png
 下之害则口舌之用大矣非小人之所谓口舌颊舌
 之间而已是以天下说之也阳在下为刚阴在上为
 卤盖亦薮泽之象妾为女道之下者也兑虽二刚在
 下而卦以上之一阴为主故无良马行健之功而有
 羝羊羸角之患也附决之意与诗之疏附同
 
 
 郭氏传家易说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