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015-03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三十二 宋 方闻一 编
䷟
伊川先生曰序卦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
以恒恒久也咸夫妇之道夫妇终身不
变者也故咸之后受之以恒也咸少男在少女之下
以男下女是男女交感之义恒长男在长女之上男
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道也论交感之情则少为深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015-0373b.png
切论尊卑之叙则长当谨正故兑艮为咸而震巽为
恒也男在女上男动于外女顺于内人理之常故为
恒也又刚上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相应皆恒
之义也○咸恒体用也体用无先后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曰恒者常久也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
亨乃无咎也恒而不可以亨非可常之道也为有咎
矣如君子之常于善可常之道也小人常于恶失可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015-0374a.png
常之道也恒所以能亨由贞正也故云利贞夫所谓
恒谓可常久之道非守一隅而不知变也故利于有
往唯其有往故能恒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又恒久之
道何往不利
白云郭氏曰咸恒二卦六爻刚柔皆应而名义不同
者咸以男下女交感之义也恒男上女下夫夫妇妇
之常道也交感时焉而已故曰取女吉夫夫妇妇可
久之道也故曰恒久也其道可久斯无不通无不通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015-0374b.png
则无过举内利以固外利以行此其所以为常也王
辅嗣曰恒而亨以济三事也后之诸儒竟分三事其
说不一然恒之卦辞止有二义辅嗣误以为三以彖
观之恒亨无咎利贞一也久于其道之谓也利有攸
往一也终则有始之义也久于其道天地同也终则
有始日月四时同也是孔子以为二义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015-0374c.png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伊川先生曰恒者常久之义也○刚上而柔下雷风
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卦才有此四者成恒之义也
刚上而柔下谓乾之初上居于四坤之四下居于初
刚爻上而柔爻下也二爻易处则成震巽震上巽下
亦刚上而柔下也刚处上而柔居下乃恒道也雷风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015-0374d.png
相与雷震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云相与乃
其常也巽而动下巽顺上震动为以巽而动天地造
化恒久不已者顺动而已巽而动常久之道也动而
不顺岂能常也刚柔皆应一卦刚柔之爻皆相
应刚柔相应理之常也此四者恒之道也卦所以为
恒也○恒之道可致亨而无过咎但所恒宜得其正
失正则非可常之道也故曰久于其道其道可常之
正道也不恒其德与恒于不正皆不能亨而有咎也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015-0375a.png
○天地之所以不已盖有恒久之道人能恒于可常
之道则合天地之理也○天下之理未有不动
而能恒者也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凡天地
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恒非
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恒道
也故云利有攸往明理之如是惧人之泥于常也○
日月得天以下此极言常理日月阴阳之精气
耳唯其顺天之道往来盈缩故能久照而不已得天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015-0375b.png
顺天理也四时阴阳之气耳往来变化生成万物亦
以得天故恒久不已圣人以恒久之道行之有常而
天下化之以成美俗也观其所恒谓观日月之久照
四时之久成圣人之道所以能常久之理观此则天
地万物之情理可见矣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
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横渠先生曰观书当不以文害辞如云义者出于思
虑忖度易言天地之大义则天地固无思虑天地之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015-0375c.png
情天地之心皆放此○日月得天得自然之理也
非苍苍之形也
龟山杨氏曰男下女婚姻之始也男上而女下居室
之常分也尽其常分而后有可久之道焉卦之所以
为恒也中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故惟天下之至
诚为能久恒久也夫妇之不可以不久也又曰维天
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
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天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015-0375d.png
之为天文之为文皆原于不已故曰天地之道恒久
而不已也日月得天得其所以为天故代明不息而
能久照四时变化终则有始故能久成圣人久于其
道而天下化成如文王所以为文是也天人之道一
于诚而已矣○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者
也惟不已故能久圣人久于其道亦为不已也故能
天下化成有恒心然后可与为善苟无恒心放
僻邪侈无不为己故善人不可得而见思见有恒者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015-0376a.png
易曰恒久也以亡为有终亦必亡而已矣何可久也
虚也约也亦然故曰难乎有恒矣
兼山郭氏曰刚上而柔下刚柔之常也雷风相与二
气之常也刚柔皆应交感之常也恒亨无咎利贞可
久之常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盖言天之高明地
之博厚悠也久也故能常也日月得天故能生明四
时变化故能成岁圣人久于其道故为忠为文相救
而成道也故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015-0376b.png
如是也然作易者专取配于夫妇何也言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者此也彼一以动
一以静或作之或止之谓曰我能常何足以语此
白云郭氏曰恒自泰来故伊川以乾之初上居于四
坤之四下居于初二爻刚上柔下成为震巽盖非谓
震为刚而巽为柔也若以上下二卦为刚柔则易之
柔上刚下刚上柔下之卦多矣不当独于咸恒言之
也是故刚上柔下言初四二爻成震巽之始也雷风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015-0376c.png
相与言震巽可久之象也巽而动言震巽可久之才
也刚柔皆应言六爻可久之道也有是四者是之谓
恒恒亨无咎利贞此久于其道之所致也虽天地之
大不能外此故必恒久不已然后为天地利有攸往
者恒道无终穷无终穷则往无不利犹日月久照四
时久成皆终则有始之道圣人之道天地恒久不已
之道也其所以化成天下亦如日月四时是已使有
终无始则日月亦不能久照变化亦不能久成圣人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015-0376d.png
亦不能化成天下矣故彖言所以为恒者四刚上而
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是也又言恒之所
以为道者二久于其道也终则有始也久于其道虽
天地亦如之终则有始虽日月四时亦如之此所以
见天地万物之情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伊川先生曰君子观雷风相与成恒之象以常久其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015-0377a.png
德自立于大中常久之道不变易其方所也
龟山杨氏曰立不易方乃能常也
兼山郭氏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此可以为常矣然
君子何取于立不易方盖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仁或有蔽焉义则无也故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始可以为常矣
白云郭氏曰方犹道也君子所立不可易易则不可
常矣是以颜子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也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015-0377b.png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伊川先生曰初居下而四为正应柔暗之人能守常
而不能度势四震体而阳性以刚居高志上而不下
又为二三所隔应初之志异乎常矣而初乃求望之
深是知常而不知变也浚深之也浚恒谓求恒之深
也守常而不度势求望于上之深坚固守此凶之道
也泥常如此无所往而利矣世之责望故素而至悔
咎者皆浚恒者也志既上求之深是不能常安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015-0377c.png
其处者也柔微而不常安其处亦致凶之道凡卦之
初终浅与深微与盛之地也在下而求深亦不知时
矣○居恒之始而求望于上之深是知常而不知
度势之甚也所以凶阴暗不得恒之宜也
横渠先生曰柔巽在下以应于上持用为常求之过
深也故人道之交贵乎中礼且久渐而成也
龟山杨氏曰昏义曰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
而所以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也初与四为正应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015-0377d.png
而居一卦之初未及钦慎重正而遽亲之是始求深
也故曰浚恒贞凶浚者治而深之也虽贞亦凶矣夫
何利之有诗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
觏止我心则降则其始求可知矣○以匹夫一日
而见天子天子问焉尽所怀而陈之则事必有窒碍
者不尽则为不忠如何曰事亦须量深浅子夏曰信
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易之恒曰浚恒凶此恒
之初也故当以渐而不可以浚浚则凶矣假如问人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015-0378a.png
臣之忠邪其亲信者谁欤遽为之辩别是非则有失
身之悔君子于此但不可以忠为邪以邪为忠语言
之间故不无委曲也
兼山郭氏曰初六自上下下故曰浚恒恒非可以浚
求也
白云郭氏曰进道有渐而后可久在恒之初浚而深
求非其道也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
其退速是岂可久之道乎以是为贞则凶矣不达退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015-0378b.png
速之道何所利哉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伊川先生曰在恒之义居得其正则常道也九阳爻
居阴位非常理也处非其常本当有悔而九二以中
德而应于五五复居中以中而应中其处与动皆得
中也是能恒久于中也能恒久于中则不失正
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不必中也九二以刚中之
德而应于中德之胜也足以亡其悔矣人能识重轻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015-0378c.png
之势则可以言易矣○所以得悔亡者由其能恒久
于中也人能常久于中岂止亡其悔德之善也
横渠先生曰以阳系阴用以为常不能无悔以其久
中故免
龟山杨氏曰处非其位宜有悔也然在下卦之中以
阳居之能久其中也故悔亡
兼山郭氏曰九二不当位悔也久中则可以亡也颜
氏之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夫何悔之有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015-0378d.png
白云郭氏曰可久之道无它焉中而已矣过犹不及
皆非可久也故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九二位
虽失正非无悔之象能久于中则其悔亡矣九二无
它辞特曰悔亡盖见止于守常无它事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
也
伊川先生曰三阳爻居阳位处得其位是其常处也
乃志从于上六不唯阴阳相应风复从雷于恒处而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015-0379a.png
不处不恒之人也其德不常则羞辱或承之矣或承
之谓有时而至也贞吝固守不常以为常岂不可羞
吝乎○人既无常何所当处之地既不能常处非其
据岂能恒哉是不恒之人无所容处其身也
横渠先生曰进则犯上退则乘刚故动则招悔取辱
唯常守一德庶几取容故曰不恒其德则无所容也
龟山杨氏曰九三处雷风相与之际雷动之风散之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015-0379b.png
宜不能安其处也故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或者疑
之也盖阳得位疑若能常者故称或焉或者不必之
辞也○人无常心无不为己巫医慎疾者所赖尤
不可为也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夫君子之于易
也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苟
玩其占则不恒其德知其或承之羞必矣其为不恒
也盖亦不占而已矣
兼山郭氏曰九三刚已过中而巽为不果进退无常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015-0379c.png
不恒其德者也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不恒其德
何所取容邪
白云郭氏曰人之于德也过中则不恒不恒则日入
于小人之域是以为机变之巧无所用耻焉虽或承
之羞亦忍而固守方自以为得计而不知耻是可鄙
也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盖言不能容身
于巫医之贱况事君治民之职乎故曰无所容也伊
川曰或承谓有时而至也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015-0379d.png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伊川先生曰以阳居阴处非其位处非其所虽常何
益人之所为得其道则久而成功不得其道则虽久
何益故以田为喻言九之居四虽使恒久如田猎而
无禽兽之获谓徒用力而无功也○处非其位虽久
何所得乎以田为喻故云安得禽也
横渠先生曰田以时至则禽或可得处恒非位则功
无以致故君子降志辱身不可常也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015-0380a.png
兼山郭氏曰九四以不正之刚居不中之地其才其
时不可以成功者也虽曰恒之时亦久非其位者也
白云郭氏曰居可久之地故能成可久之功居非其
位而望其功是以没世穷年而终不可得也其九四
田无禽之谓欤初六以柔求深自用之过者也九四
刚而不中居非其位不能自用以有获者也皆非恒
道语之圣人久于其道则失之远矣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015-0380b.png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
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伊川先生曰五应于二以阴柔而应阳刚居中而所
应又中阴柔之正也故恒久则其德为贞也夫以顺
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贞故吉若丈夫而
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刚阳之正乃凶也五君位
而不以君道言者如六五之义在丈夫犹凶况
人君之道乎在它卦六居君位而应刚未为失也在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015-0380c.png
恒故不可耳君道岂可以柔顺为恒也○如五之从
二在妇人则为正而吉妇人以从为正以顺为德当
终守于从一夫子则以义制者也从妇人之道则为
凶也
龟山杨氏曰五以阴柔居中下应九二之刚而不失
正故常其德贞然以阴柔居中下应九二以顺为正
也以顺为正妇道也故妇人吉夫子从妇则失制义
之道故凶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015-0380d.png
兼山郭氏曰六五柔而在中位有馀而才不足称也
能常其德妇人则吉夫子则凶也何哉妇人从一而
终可也夫子制义从妇之义可乎君子立不易方常
而有变之义者也是以伯夷圣之清孟子谓之隘宋
伯姬守礼而不去孔子取其恭于此可见也六五有
震兑二体故有妇人夫子之义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柔而在中位有馀而才不足称
也能恒其德妇人则吉夫子则凶何也妇人从一而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015-0381a.png
终可也夫子制义从妇之义可乎是以伯夷圣之清
孟子谓之隘宋伯姬守礼而不去孔子取其恭于此
可见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伊川先生曰六居恒之极在震之终恒极则不常震
终则动极以阴居上非其安处又阴柔不能坚固其
守皆不常之义也故为振恒以振为恒也振者动之
速也如振衣如振书抖擞运动之意在上而其动无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015-0381b.png
节以此为恒其凶宜矣○君上之道必有恒德乃能
有功若躁动不常岂能有所成乎居上而不恒其凶
甚矣象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故曰大无功也
横渠先生曰卦例于上爻多处之以贵而无位高而
无民至恒又不可以此处但见其不常在一故大无
功也易道灼然义理分明自存乎卦惟要人玩之乃
得
龟山杨氏曰震之极也六以阴柔居动之极非安于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015-0381c.png
常者也虽动而不息无功矣故振恒凶振者动之亟
也
兼山郭氏曰上六居震之极以动为常穷而不知变
者也庸无失乎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居震之极以动为常穷而不知
变者也是以言其得失则凶语其道则终无功矣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015-0381d.png
大易粹言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