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0015-01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六 宋 方闻一 编
䷅
伊川先生曰讼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之
所需者饮食既有所须争讼所由起也讼所以次需
也为卦乾上坎下以二象言之天阳上行水性就下
其行相违所以成讼也以二体言之上刚下险刚险
相接能无讼乎又人内险阻而外刚强所以讼也
卷六 第 1b 页 WYG0015-0100b.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曰讼之道必有其孚实中无其实乃是诬
妄凶之道也卦之中实为有孚之象讼者与人争辩
而待决于人虽有孚亦须窒塞未通不窒则已明无
讼矣事既未辩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得中
则吉也终凶终极其事则凶也○讼者求辩其曲直
也故利见于大人大人则能以其刚明中正决所讼
也讼非和平之事当择安地而处不可陷于危险故
卷六 第 2a 页 WYG0015-0100c.png
不利涉大川也
白云郭氏曰需讼一体也相亲而需则为需相违而
讼则为讼性情之异耳然性情之异而有孚则同者
亲而无孚需之妄也讼而无孚讼之妄也窒者塞其
源而不流也惕者谨其事而知惧也得其中则吉成
其终则凶知此则知讼之为道矣非特讼者为然听
讼亦如之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窒之也钦哉钦哉唯刑之恤哉惕之也吕刑曰简孚
卷六 第 2b 页 WYG0015-0100d.png
有众又曰狱成而孚输而孚有孚也故乃明于刑之
中中吉也舜典之疑唯轻吕刑之疑有赦不成其终
也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
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
大川入于渊也
伊川先生曰讼之为卦上刚下险险而入健也又为
险健相接内险外健皆所以为讼也若健而不险不
卷六 第 3a 页 WYG0015-0101a.png
生讼也险而不健不能讼也险而又健是以讼也○
讼之道固如是又据卦才而言九二以刚自外来而
成讼则二乃讼之主也以刚处中中实之象故有孚
处讼之时虽有孚信亦必艰阻窒塞而有惕惧不窒
则不成讼矣又居险陷之中亦为窒塞惕惧之义二
以阳刚自外来而得中为以刚来讼而不过之义是
以吉也卦有更取成卦之由为义者此是也卦义不
取成卦之由则更不言所变之爻也据卦辞二乃善
卷六 第 3b 页 WYG0015-0101b.png
也而爻中不见其善盖卦辞取其有孚得中而言乃
善也爻则以自下讼上为义所取不同也○讼非善
事不得已也安可终极其事极意于其事则凶矣故
曰不可成也成谓穷尽其事也○讼者求辩其是非
也辩之乃中正也故利见大人以所尚者中正也听
者非其人则或不得其中正也中正大人九五是也
○与人讼者必处其身于安平之地若陷危险则陷
其身矣乃入于深渊也卦中有中正险陷之象
卷六 第 4a 页 WYG0015-0101c.png
龟山杨氏曰乾健而上行坎险而趋下居险健而不
相与讼之所兴也九二刚来而得中有孚也讼以有
孚为主讼而无孚则刑随之矣凶之道也刚来而陷
乎险中见窒也见窒而后讼讼非得已也讼而惕焉
中而止非成讼也是以吉非刚而得中畴克尔终凶
以上九言也处讼之极不能复即命渝安正则成讼
者也终凶亦宜乎然讼非中正者不能听而决故利
见大人九五是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卷六 第 4b 页 WYG0015-0101d.png
讼乎大人能使无讼者若恃险健之才往而犯难则
鲜不及矣故不利涉大川
兼山郭氏曰讼三升而二降乃刚来而得中也
白云郭氏曰讼不亲也不亲而健健而陷此所以为
讼刚来居二而得中故二为成卦之主用中则吉也
大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无私之大者况讼乎是
以利见之也险欲陷健远之可也故不利涉大川涉
之则自入于渊矣需之利涉大川险在前也讼之不
卷六 第 5a 页 WYG0015-0102a.png
利涉大川险在下而必陷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伊川先生曰天上水下相违而行二体违戾讼之由
也若上下相顺讼何由兴君子观象知人情有争讼
之道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
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劵之类是
也
龟山杨氏曰天左旋而水东注违行也作事至于违
卷六 第 5b 页 WYG0015-0102b.png
行而后谋则无及矣
兼山郭氏曰天体于上水行于下天道左旋水性右
流皆违行而不相亲故曰讼不亲也不亲所以为讼
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在于
谋始谋始在于制作契之不明讼之所以生也故有
德司契而不责于人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
以书契良以此也方此为治讼之始未及夫化民之
道
卷六 第 6a 页 WYG0015-0102c.png
白云郭氏曰天水违行大不亲矣作事谋始期无讼
也邦无道免于刑戮在下之谋始也刑期无刑必也
无讼在上之谋始也此谓窒惕之道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
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柔弱居下不能终极其讼者也故
于讼之初因六之才为之戒曰若不长永其事则虽
小有言终得吉也盖讼非可长之事以阴柔之才而
卷六 第 6b 页 WYG0015-0102d.png
讼于下难以吉矣以上有应援而能不永其事故虽
小有言终得吉也有言灾之小者也不永其事而不
至于凶乃讼之吉也○六以柔弱而讼于下其义固
不可长永也永其讼则不胜而祸难及矣又于讼之
初即戒讼非可长之事也○柔弱居下才不能讼虽
不永所事既讼矣必有小灾故小有言也既不永其
事又上有刚阳之正应辩理之明故终得其吉也不
然其能免乎在讼之义同位而相应相与者也故初
卷六 第 7a 页 WYG0015-0103a.png
于四为获其辩明同位而不相得相讼者也故二与
五为对敌也
横渠先生曰初于正应中有阴阳之间不无讼但以
阴居下体为柔顺履险方初不永所事其理辩直
故小有言终吉
龟山杨氏曰险而健卦之所以为讼也险故兴讼健
故能讼居险之初柔不当位非险而健也无能讼之
才故不永所事当上下违行之时阴柔在下而二以
卷六 第 7b 页 WYG0015-0103b.png
刚乘之近而不相与故小有言然有应在上顺而不
为险故其辩易明既已有言则非无讼也以其辩明
故终吉夫讼非可长之事居讼之初谋始之时也故
孔子因以戒之有不可之辞焉
白云郭氏曰讼之初未始不小有言也永其事则有
成终之凶不永所事是以终吉言于初者戒之于始
也初四在讼之应者是以其辩易明二五在讼之不
应者是以不克而掇患也
卷六 第 8a 页 WYG0015-0103c.png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
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伊川先生曰二五相应之地而两刚不相与相讼者
也九二自外来以刚处险为讼之主乃与五为敌五
以中正处君位其可敌乎是为讼而义不克也若能
知其义之不可退归而逋避以寡约自处则得无过
眚也必逋者避为敌之地三百户邑之至小者若处
强大是犹竞也能无眚乎眚过也处不当也与知恶
卷六 第 8b 页 WYG0015-0103d.png
而为有分也○义既不敌故不能讼归而逋窜避去
其所也○自下而讼其上义乖势屈祸患之至犹拾
掇而取之言易得也
横渠先生曰处险体刚好讼者也上下二阴俱非已
应理为不直故不讼归而逋窜使其邑人之众无辜
被祸故曰邑人无眚
龟山杨氏曰以成卦之才言之则九二刚来而得中
能有孚窒惕中吉也以爻言之二五正应也二以刚
卷六 第 9a 页 WYG0015-0104a.png
险而不应讼上者也而五以刚中正而履尊位讼之
主也人所利见而取决焉不可得而讼也故不克讼
然九二刚而中知义不克则非怙终者故归而逋其
邑人三百户无眚归而逋者自反不缩逋窜而自逭
也邑人三百户则其居寡弱矣不为险健也不为险
健则讼息矣故无眚眚过也
兼山郭氏曰九二孔子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则三百户之邑亦不为小矣或谓下之敢讼上
卷六 第 9b 页 WYG0015-0104b.png
者以附已之众为得之矣附已之众上之所不容故
置其邑而逋乃可无眚眚甚于凶明矣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则三百户
不为小矣雍曰二五有君臣之位上下之分非可讼
也讼之义不克也不克则置三百户之邑而归逋窜
之中可无眚矣盖以下讼上其患自取苟不违其邑
是速诛伐之祸也九二以刚中之才一陷险中而不
克讼其取患如此况无其才者乎是以圣人贵夫窒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15-0104c.png
惕而不利涉难也伯氏骈邑三百管仲夺之而没齿
无怨言岂有讼上之患者乎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
上吉也
伊川先生曰三虽居刚而应上然质夲阴柔处险而
介二刚之间危惧非为讼者也禄者称德而受食旧
德谓处其素分贞谓坚固自守厉终吉谓虽处危地
能知危惧则终必获吉也守素分而无求则不讼矣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15-0104d.png
处危谓在险而承乘皆刚与居讼之时也○柔从刚
者也下从上者也三不为讼而从上九所为故曰或
从王事无成谓从上而成不在已也讼者刚健之事
故初则不永三则从上皆非能讼者也二爻皆以阴
柔不终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渝得吉讼以能
止为善也○守其素分虽从上之所为非
由已也故无成而终得其吉也
横渠先生曰履非其位处险之极若能不为他累专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15-0105a.png
应上九则虽危终吉故曰旧德以阴居阳又处成功
必有悔吝故曰无成
广平游氏曰讼之六三才不称位故有食旧德之象
食旧德者世其禄也世之搆讼者皆出于忿欲而六
三才不足则内省而无忮位已高则知足而无求夫
如是则从上而已奚其讼故食旧德而安也然当讼
之时才不称其位则人必有媢嫉之者故不能无危
要之在已者贞固自守而无争心故虽危而终吉也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15-0105b.png
龟山杨氏曰六三以阴居阳无险健之才而承乘皆
刚力不能讼也上九处刚健之极而下为之应柔不
能抗也则从上而已故曰食旧德贞厉盖先王诏禄
以功饩廪称事食其食不任其责而唯上之从则唯
食旧德可也当上下违行之时居险健之中虽以旧
德而食然从之而不以正安之而不知戒失义犯患
将无所不至矣故唯贞厉乃终吉与之从事则无成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15-0105c.png
矣
白云郭氏曰以阴柔而介二刚之间危惧也能不以
讼为事所谓窒惕者也故能保旧德之禄而固守弗
失与逋其邑而丧者异矣虽介二刚为危道而终获
吉者能窒其讼故也介二刚有道乎舍二之讼上从
乾道代终而已从其大体者也故吉六三不以讼为
事上从乾吉之大可谓德与位称者矣然仅能食旧
而已九二自下讼上掇患已至又岂能保其旧邑哉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15-0105d.png
逋窜宜矣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
失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阳刚而居健体不得中正本为讼
者也承五履三而应初五君也义不克讼三居
下而柔不与之讼初正应而顺从非与讼者也四虽
刚健欲讼无与对敌其讼无由而兴故不克讼也又
居柔而应柔亦为能止之义既义不克讼若能克其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15-0106a.png
刚忿欲讼之心复即就于命革其心平其气变而为
安贞则吉矣命谓正理失正理为方命故以即命为
复也方不顺也书云方命圯族孟子云方命虐民夫
刚健而不中则躁动故不安处非中正故不贞不安
贞所以好讼也若义不克讼而不讼及就正理变其
不安贞为安贞则吉矣○安正能如是则为无失矣
所以吉也
横渠先生曰体健而比于三理为不直故不克讼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15-0106b.png
龟山杨氏曰居非中正义不克讼也复即命变而为
安正则吉矣命天理也知义不克自反而即理则非
迷而不复者其吉不亦宜乎
白云郭氏曰刚强之才未尝下人非得位必多讼九
四居上讼下为初辩明既不克讼复即初之命变而
安于贞是以获吉复即初命舍讼而应初也应初所
以为正也是亦不失旧德之道苟非复即命渝安贞
殆亦逋邑之流乎九四盖尝有讼能变而获吉故不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15-0106c.png
言旧德而象但言不失也既云不克讼则无德可言
矣论讼则四优于二论德则三优于初其讼者上九
乎亦愈于二之犯上也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伊川先生曰以中正居尊位治讼者也治讼得其中
正所以元吉也元吉大吉而尽善也吉大而不尽善
者有矣○中正之道何施而不元吉
广平游氏曰讼元吉谓听讼之主也非身有讼也九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15-0106d.png
五得尊位大中以正决天下之讼已则何讼之有当
讼之时至而以中正决之是以元吉也若虞芮质厥
成文王蹶厥生则听讼之道孰善于此吉孰大焉故
卦言利见大人大人则九五之谓也且讼而有孚犹
窒而后通惕而后宁中焉则吉终焉则凶自无元吉
之理
龟山杨氏曰刚中正而履尊位讼之所利见也故元
吉元吉者大而尽善者也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15-0107a.png
兼山郭氏曰九五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九五之象曰
讼元吉以中正也则九五之无讼而为听讼之主明
矣诗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则知讼元吉所以
为中正也
白云郭氏曰九五中正大人也听讼之主也天下之
长也为天下之长以中正之德听天下之讼人之所
利见其为吉也大矣盖非一人之吉实天下之吉也
狱讼之归虞舜虞芮之质文王其九五之谓也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15-0107b.png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禠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
敬也
伊川先生曰九以阳居上刚健之极又处讼之终极
其讼者也人之肆其刚强穷极于讼取祸丧身固其
理也设或使之善讼能胜穷极不已至于受服命之
赏是亦与人仇争所获其能安保之乎故终一朝而
三见禠夺也○穷极讼事设使受服命之宠亦且不
足敬而可贱恶况又祸患随至乎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15-0107c.png
龟山杨氏曰以刚健居讼之终成讼者也成讼凶之
道虽足以取胜而受服人所贱辱也故终朝而三禠
之或锡非诚与也三禠者言疾之者众也
兼山郭氏曰上九许慎云鞶大带也君子带鞶妇人
带丝盖爵命之服非所以赏讼也众所不与故终朝
三禠之言不足贵也
白云郭氏曰先人言鞶大带也男子带鞶妇人带丝
盖爵命之服非所以赏讼也雍曰上九以讼而锡之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15-0107d.png
鞶带其招禠不足贵如此况自下讼上义不克者夺
邑宜矣是不若六三不言讼而守旧德又不若九四
复即命而不失也
大易粹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