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元-赵汸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64-071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属辞卷十三     元 赵汸 撰
  特笔以正名第六
特笔者所以正名分决嫌疑也笔削不足以尽义然后
有变文若夫乱久祸极大分不明而又有非常之故焉
则变文亦不足以尽义是故有特笔凡特笔皆谓有所
是正者也夫变文虽曰有损益然犹史氏恒辞尔至于
有所是正则非复恒辞矣卫君辄待孔子而为政子曰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64-0718d.png
必也正名乎而又推极名不正之害至于使民无所措
手足此经世之先务也春秋世变极矣父子君臣之间
人所难言者多矣岂史氏恒辞所能尽其分哉今考春
秋凡辞旨卓异与史文弗类者皆人事之变恒辞不足
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之非史氏所及也然所是
正者不过片言而三纲五常赫然复正故曰非圣人其
孰能脩之庄周氏曰春秋以道名分盖亦得其大意云
   一讳会天王以王狩书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64-0719a.png
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
 传曰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盖时田
 常礼不告诸侯借令因会而狩史法亦不得书此意
 当时必有所受但曰召曰使乃左氏深文以显经义
 决非史策成言其仲尼曰云云者亦未必真得当时
 之语陈氏遂谓史曰晋侯召王以诸侯见则直以左
 氏释经之言为鲁史旧文矣不知策书有体与史氏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64-0719b.png
 杂记不同借令直书亦不过曰天王会诸侯于河阳
 而已如汲冢竹书载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盖追录
 策书之语而损益之古史遗法犹可见也晋侯负其
 丰功伟烈不能朝王而致天子于会书曰王会诸侯
 则徒章上替未损下陵非尊王之道也改正之曰天
 王狩于河阳则天威赫然临于下土有不可以彊弱
 论者而晋侯盖世之功微矣上以尊天子下以全晋
 侯而贵王贱伯之意溢于辞表诸家发义甚多惟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64-0719c.png
 榖梁传曰讳会天王也盖此经之逸义云
   二嗣王在丧称王配名卒称子
昭二十二年夏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 秋刘子单
子以王猛入于王城 冬十月王子猛卒
 诸侯嗣子未葬称名既葬称子在丧之称天子与诸
 侯不异此年冬书王子猛卒虽既葬而未及葬节故
 称子称名与诸侯在丧未葬之称同此国史定法也
 则居皇入王城王下皆当称子称名今但称名不称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64-0719d.png
 子与下文异者盖所称与群王子无别特去其子字
 乃夫子深意也景王穆后大子寿早夭猛与丐皆其
 同母弟也王宠庶长子朝欲立之单旗刘狄欲立王
 子猛王欲杀二子会王崩子朝作乱鲁史书曰王室
 乱而已诸侯未知孰为正也晋虽举籍谈荀跞之师
 而不能正子朝之罪二十四年三月庚戌晋侯使士
 景伯涖问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问于介众晋人乃
 辞王子朝不纳其使则前乎此晋人犹观望两间未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64-0720a.png
 能辩其曲直也子朝在王城时谓之西王敬王居狄
 泉时谓之东王则虽周人亦未知适从也而况于天
 下后世乎夫子以王猛实宜立者而其在丧之称疑
 于群王子与后书王子朝无异辞故于二简特去子
 而称王猛则猛当为王朝实为逆不待加一辞矣卒
 仍旧史者存周制以显笔削之微权也
   三嗣君出奔复归称世子
桓十五年夏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64-0720b.png
 桓十一年郑庄卒九月书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突
 以争国去属忽以去位不得称子此史法也忽尝有
 恶于鲁鲁桓终始右突则忽之复归非鲁人意也鲁
 史必不能正忽以世子之名夫世子者大子未嗣位
 之称也忽君郑五月而后出于史法亦不得称世子
 其复归以世子称非鲁史旧文明矣夫忽与突适庶
 之分素定始于出奔终于见弑郑乱几二十年则由
 祭仲畏难以立突宋鲁二君同恶相济使人伦不明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64-0720c.png
 以至于斯故夫子超越史氏恒法举其世国本称则
 突与祭仲宋鲁之罪亦不辩而明矣不得称爵者忽
 未踰年出奔未尝正君位也蒯聩出入皆称世子盖
 史旧文夫子因之以正名实与此相发而不以入例
 者非特笔也
   四所纳应立虽未在位称子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凡嗣君未踰年称子者以其即柩前之位也子纠为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64-0720d.png
 鲁所纳未入国而小白已自莒先入立葬襄公矣战
 败鲁师乃来胁杀子纠子纠未尝一日立在丧之位
 乃得称子何也凡争国公子或称纳或称归或入或
 出皆去属不以正不正若纠与捷菑突忽羁赤小白
 阳生之类皆是则史固不得异文何独于纠之纳与
 杀而以嗣君在丧之号称之此春秋特笔也案史记
 子纠母鲁女也小白母卫女也鲁女班当在卫女上
 则纠贵应立然以才则小白贤以党则小白有国高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64-0721a.png
 为内主论其事则子纠见杀而小白成一匡天下之
 功苟后世但以小白为贤为有功而不知纠贵之应
 立则自贤者必丑正恃功者可夺适斯有国者祸乱
 之原也春秋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是故于纳称
 子明其应立以别于外纳不正而后书者于杀称子
 同于在位以别于两下相杀而不书者则纠与小白
 正不正之分不辩而明矣二传皆作伐齐纳纠孔颖
 达曰今左氏定本纠上有子字盖唐初学者校定春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64-0721b.png
 秋古经以正二传之失
   五以庶孽易适嗣未踰年见弑称杀其君之子
僖九年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记曰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故遇弑虽未踰年
 称君此国史定法若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是也史
 于里克杀奚齐当书弑其君与齐舍同而乃书杀其
 君之子与恒辞异者里克弑逆之罪易见而献公首
 恶之名难知故孔子特笔是正之上以明申生无罪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64-0721c.png
 见杀之由下为万世匹适之戒见里克之不臣由献
 公之不父也学者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晋里克杀
 其君之子奚齐比而观之则春秋之教明矣赵伯循
 曰奚齐以本不正故曰君之子明国人不以为嗣独
 君意立之此说为得经意在丧遇弑称君例见辞从
 主人篇中
   六妾母继室卒称君氏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64-0721d.png
 君氏者隐公之母声子也声子者惠公夫人孟子之
 娣侄古者诸侯不冉娶元妃卒则次妃摄治内事谓
 之继室故孟子卒声子继室生隐公而惠公复违礼
 冉取仲子为夫人生桓公惠公薨桓公幼隐公追成
 父志立桓为大子而已摄君位以夫人礼成仲子之
 丧则声子犹娣侄而已娣侄之丧史不书于策于是
 以吾君之丧其母史不可不书也史法苟适夫人丧
 不用夫人礼则亦书曰某氏卒而无异称如姒氏孟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64-0722a.png
 子是也而声子独称君氏故说者疑之公羊榖梁作
 尹氏以为天子之大夫也然史法天子大夫卒当书
 氏书名如刘卷是也若曰尹氏卒则是举族皆死之
 文矣古史谨严又经圣人修定宁有此等书法哉然
 而声子特称君氏文独卓异者实夫子特笔也仲子
 以冉娶称夫人而声子书子氏卒既无以异于众娣
 侄且嫌于适夫人之不成丧者而名实乱矣礼妾为
 女君之党服摄女君则不为女君之党服此摄女君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64-0722b.png
 之明文也声子以摄女君之贵则异乎众娣侄经于
 女君称小君则摄女君得称君氏故特书君氏卒以
 明声子继室之为正惠公冉取之非礼立桓为大子
 已摄君位以夫人礼成仲子之丧隐公之处事变庶
 几无憾而桓卒弑隐则桓恶大矣此脩春秋之意也
   七王人救列国兼称字
庄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鲁史之法非卿称人笔削之义诸侯与大夫略其恒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64-0722c.png
 称则称人皆未有称人而又称字者此王人兼称字
 乃特笔也卫侯朔赞杀二公子而立又得罪于天子
 天子命立黔牟而出朔齐襄乃合鲁宋陈蔡抗王命
 以伐卫而纳之其事甚逆于是王人救卫救黔牟也
 夫子以救卫称王人前与讳四国之君无异而后与
 讳王子虎之文同朔之罪既不见于经惟王人之救
 可證出朔立君为天子之意若复从其恒称则是非
 不白故王人虽非卿特字以尊异之见王人救卫为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64-0722d.png
 正则朔与诸侯之罪明矣
   八诸侯灭吾同宗之国称名
僖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
 春秋之法诸侯不生名有二君则名之卒名之其书
 灭国君将除楚子外惟卫侯灭邢齐侯灭莱二事而
 卫侯特称名二传皆有灭同姓名之说则异姓岂可
 灭乎故学者不能无疑于此黄先生曰凡蒋邢茅胙
 祭皆周公之胤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既封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64-0723a.png
 伯禽于鲁又封其支子六人所以荅周公之勋至春
 秋时往往为大国吞并今邢人为卫灭矣邢与鲁同
 出周公则邢之存亡于鲁甚相关卫既忍于灭周公
 之后而鲁不能为之请于天子请于大国请于卫以
 复存其社稷故书曰卫侯燬灭邢虽罪卫侯而实系
 于鲁也汸案礼为同姓临于宗庙同宗临于祖庙二
 传知卫与邢为同姓而不知鲁与邢为同宗知卫灭
 同姓为伐本而不知鲁不救同宗为无亲春秋灭国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64-0723b.png
 复兴者多矣岂齐桓能存亡国而晋文独不能哉当
 卫侯郑之冉执也鲁之君臣以同姓故且为纳玉于
 王与晋侯而请归之使念其同大祖之国而以存亡
 继绝为请晋文方有讨于卫宜无不从者鲁人不知
 出此此邢之所以灭而不复兴也故圣人特名卫侯以
 示亲亲之道当知所先后盖一本之教也若灭同姓
 之有罪则不待异其文而后见矣
   九宋昭公之大夫特书官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64-0723c.png
文八年冬宋杀其大夫司马 宋司城来奔 十五年
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诸侯大夫称名氏杀则称其大夫未有不名而以官
 称者而宋昭公之大夫既不名且独称其官此春秋
 之特笔也春秋以弑君书者二十四未有上通君祖
 母下结六卿公族以及国人尽杀大夫之忠于君者
 而使其党为卿以卒成其篡弑如公子鲍者亦未有
 以世适嗣位外会诸侯内奉宗庙前乱臣而后贼子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64-0723d.png
 徒拥虚器十年而坐受篡夺如宋昭公者是故昭公
 之大夫皆书其官不书其官则见杀而不名者嫌于
 曹大夫出奔而不名者嫌于反国之蔡季来盟不称
 使且不名者嫌于齐高子矣夫公子鲍之弑械动于
 昭公未即位之前而卒成于十年之久使非有贵戚
 彊家囊橐其门则鲍虽奸襄夫人虽恶昭公安能拱
 手就戮于一妇人邪属辞比事而求之则宋人杀其
 大夫司马而使华孙代之且来盟然后弑其君则知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64-0724a.png
 身为世乡外结援邻国内假手于襄夫人以成鲍之
 篡者华氏之族也华元司寇华御事之子也而代公
 子成为右师此盖鲍与夫人所位置者而昭公岂能
 用之如华元者固知晋大夫可以货取而盟主为不
 足忌于是使华耦来盟于鲁既而晋卫陈郑伐宋讨
 弑君者而鲁不与晋人受赂立文公而还华元卒相
 宋公皆华氏之始谋也夫子于此盖深致意焉是故
 特书其官然公孙固大司马也不书官者昭公未即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64-0724b.png
 位官非其官也公子卬始代乐豫为司马既而亦为
 大司马乃以旧官书者宋大司马僭王官不可书也
 子哀不书官者其为卿与晋郤缺赵穿同杜氏所谓
 散位从卿者也自左氏舍所录之事而妄解书法学
 者但知其例之不通而不知其事之可据盖其事可
 据者皆列国史志之成言而所以为例者乃左氏之
 陋见也为其学者往往自不能深考而独宋昭公无
 道见弑之说至今犹诵于口而笔于书未有辩其诬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64-0724c.png
 者然则春秋特笔之义其可不明乎
   十诸侯会围邑系国戍邑系国围其父所居邑
    虽外大夫主兵不系国
襄元年春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
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十年冬戌郑虎牢
哀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襄二年会于戚遂城虎牢不系郑者伯主之令以内
 辞书史恒辞也楚取宋邑以居宋之叛者故晋为宋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64-0724d.png
 合诸侯之师以讨之晋降彭城而归诸宋宜也(据襄/二十)
 (六年/传文)故围虽有宋人犹系彭城于宋明诸侯分地有
 制非惟楚不当取晋亦不可受也晋取虎牢以偪郑
 者九年矣而郑不服于是又命诸侯戌之虽以伯令
 书犹系虎牢于郑者明郑服则归之而非取其地也
 蒯聩在戚而国夏曼姑围戚齐人助子围父也故虽
 有齐卿主兵而不系戚于卫以蒯聩居戚故也戚不
 系卫则辄不当有国父不可围而齐人党逆之罪重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64-0725a.png
 矣春秋有相易以成其义者谓此类也自夫子为正
 名之论当时高弟如子路犹不能无疑修春秋时蒯
 聩犹在戚也盖灵公尝欲立郢而卒不立者知蒯聩
 在晋晋人必将纳之郢虽立犹不立也而卫人立辄
 以拒父卫为无父之国矣是故蒯聩出入皆称世子
 而围戚不系卫以郑世子忽宋彭城郑虎牢三特笔
 比而观之春秋之法明矣
   十一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64-0725b.png
庄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
 卫人败绩
 败者称师卫何以不称师此榖梁发义也而所释未
 是赵伯循曰败称人罪卫之不服王命故异其文得
 经旨矣盖非师不言败者史文也卫有立子颓之罪
 齐桓以王命讨之而卫人敢于拒战嫌与敌国同文
 故变师言人明不当较也史本无日伐之例惟日战
 是其恒法此举战之日加之伐之上日其伐以尊王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64-0725c.png
 命明与他伐国者不同而不日其战以罪卫人明非
 以主及客者可例论也
   十二师及齐师战书公围成
昭二十六年夏公围成
 传曰齐侯使公子锄帅师从公齐师围成师及齐师
 战于炊鼻此史文之实录也齐侯纳公而不尽力季
 孙据国以拒君言之可谓详矣圣经外略齐师内讳
 及战特书公围成虽若为国讳耻而尊尊之义愈至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64-0725d.png
 其所以示君臣之教严矣
   十三城成周晋人执宋大夫以归书执于京师
定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合十国大夫城成周于无伯之世晋人可谓有功王
 室然寻盟狄泉魏舒干位以莅政是僭王官也执宋
 大夫不请于天子而以归是京师晋也传言正月晋
 人执宋仲几以归三月归于京师此策书实录之文
 而经不然者周室东迁而后下陵上替己久郑庄公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164-0726a.png
 言天既厌周德晋女叔宽以苌弘谋王室为违天邪
 说诬民非一日矣然天子一命城成周而诸侯大夫
 奔走恐后则人心犹不忘周也执大夫以归知其不
 可而卒归诸京师则犹有所畏也夫人心在周则天
 命未绝于周矣故既削狄泉之盟黜魏舒不序而没
 晋人执大夫以归之文但书城成周晋人执宋仲几
 于京师而月以异之上以尊王室下以全诸侯城成
 周之功而宋大夫不受功晋人专执其罪皆不可掩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164-0726b.png
 此圣人知天命为东周之微意作春秋之本义也
   十四郑伯之弟段出奔书郑伯克段
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案传曰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准鲁史恒法当书郑伯之弟段出奔共若秦伯之弟
 针出奔晋之比其诸侯自攻叛邑鲁史不书若栾盈
 奔曲沃晋人围之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
 族但书晋人杀栾盈是也孔子以段大都耦国完聚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164-0726c.png
 图逆郑伯处心积虑志在于杀皆非一日与秦针陈
 黄宋辰不同不可一例书故特书郑伯克段于鄢则
 段之罪固无所逃郑伯之情亦不可掩矣左氏谓如
 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此为得之谓段不弟
 故不言弟则未尽时段形迹已具故去属比篡公子
 尔杜氏亦谓此夫子改旧史以明义但指传中所称
 书不书故书书曰之类皆为孔子变例则左氏学者
 之陋尔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164-0726d.png
   十五纪侯出奔书去国
庄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
 此纪侯出奔也不书出奔者笔削之法被兵而出不
 书若许庄公莒共公楚昭王是也必国灭不死社稷
 而后书若谭子弦子温子徐子是也夫被兵而出者
 内有忠力之臣外有大国之救敌去国存犹可复归
 纪侯迫于彊齐请援于邻国归女于京师而犹不得
 免焉已不能下齐以国与季无复归之望不得与被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164-0727a.png
 兵出奔者比矣国灭不死位者势穷力屈宗庙既夷
 社稷既墟不能效死而犹脱身以逃者也纪侯不忍
 残民以争必亡之国又不忍五庙之不祀故使季以
 纪事齐而已独委国去之亦与国灭不死社稷者不
 同是故不书出奔而特异其文书去其国其所寓之
 国不足志矣古之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孟子
 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纪侯其知此矣故圣人
 特笔以明之大者纪侯之名从史文也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164-0727b.png
   十六郑高克出奔师溃书郑弃其师
闵二年十二月郑弃其师
 传曰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
 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诗清人序曰高克
 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欲远之不能公子素恶高克
 之进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
 是诗也准鲁史恒法不过书曰郑高克出奔陈而已
 孔子以文公失驭臣之道诚有如诗人所讥者时政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164-0727c.png
 不在大夫大夫出奔无与乎国之大故古者君行师
 从卿行旅从则师重于大夫故特书郑弃其师而高
 克之奔不足志矣
   十七楚君杀弑君者别称人
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纳
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传曰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
 少西氏遂入陈杀夏徵舒此楚子入陈而后杀夏徵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164-0727d.png
 舒之实也楚自君将称君以来终春秋所书楚事皆
 所以治其罪也而入陈杀陈夏徵舒灭陈杀陈孔奂
 文与事皆相似楚虔蔡般皆尝弑君者而虔诱般杀
 之以灭蔡一是讨弑君者而存其国一是身负大恶
 而假讨贼之名以灭人国皆不可无辩况讨贼乃天
 下大义不可以楚故而不明故特书楚人杀陈夏徵
 舒于上以示义然后书丁亥楚子入陈纳二卿从其
 恒辞以见实盖讨贼名义既正则与楚虔怀恶挟诈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164-0728a.png
 者不同矣春秋于楚庄王事取节焉者以弑君贼必
 不可无讨苟能讨之而不为利虽蛮荆犹与之信大
 义于天下也是故入陈书日以别之黄先生曰齐晋
 为中国盟主俱有功于天下然皆包容弑君贼置而
 不问故圣人于楚子入陈一事先正其讨贼之义然
 后书楚子入陈便与称兵肆乱不同乃圣人与人为
 善止遏乱略处此书法所以为妙也
   十八战称楚人败称楚师书入郢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164-0728b.png
定四年冬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
楚师败绩庚辰吴入郢
 凡入国曰国入邑曰邑未有入国而言邑者此入国
 矣而言邑何也中国诸侯皆王者所封无自号其国
 者自号其国者皆僭窃也是故赤狄尝自号其国曰
 潞以归称潞子得从其自号以配爵灭称赤狄潞氏
 不得从其自号以名国故灭不言潞言灭潞则与三
 代建国无辩矣此史氏之法也战称楚人败称楚师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164-0728c.png
 入称郢特笔之义盖取诸此楚之先熊绎事周至成
 王始以子男田封诸荆山入春秋至庄公末年犹称
 荆僖元年伐郑始称楚盖荆其本号楚乃僭王后所
 自改之号也春秋书楚事凡所以谨内外之辩者无
 不致其严矣惟始终称楚无异辞盖非入灭皆得以
 号举也于是蔡侯以吴子战败楚师书入郢而不言
 入楚以其叛周自立僭天子大号以争诸侯不得与
 三代建国无辜见入者同文也是故吴得称子楚囊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164-0728d.png
 瓦书人而入书日许蔡侯以复世雠而吴之入郢亦
 不可与凌弱暴寡之师例论也
 
 
 
 
 
 春秋属辞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