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元-赵汸春秋属辞 提要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a 页 WYG0164-04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属辞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汸于
    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
    因礼记经解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
    辞因复推笔削之旨定著此书其为例凡八
    一曰存策书之大体二曰假笔削以行权三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b 页 WYG0164-0441b.png
    曰变文以示义四曰辨名实之际五曰谨内
    外之辨六曰特笔以正名七曰因日月以明
    类八曰辞从主人其说以杜预释例陈傅良
    后传为本而亦多所补正汸东山集有与朱
    风林书曰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
    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段公案
    不容再举矣其言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
    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a 页 WYG0164-0442a.png
    数以为度此论甚当至黄先生则谓鲁史有
    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
    则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却是比事属辞法其
    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
    纂所释者殊不同然后知以例说经固不足
    以知圣人为一切之说以自欺而漫无统纪
    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属辞名书
    又有与赵伯友书曰承笔削行状作黄先生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b 页 WYG0164-0442b.png
    传特奉纳师说一部属辞一部尊兄既熟行
    状又观师说则于六经复古之学艰苦之由
    已得大槩然后细勘属辞一过乃知区区抱
    此二十馀年非得己不已强自附于传注家
    以徼名当世之谓也其书参互错综若未易
    观然其大处祗是属辞比事法无一义出于
    杜撰云云其论义例颇确其自命亦甚高今
    观其书删除繁琐区以八门较诸家为有绪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a 页 WYG0164-0442c.png
    而目多者失之纠纷目少者失之强配其病
    亦略相等至日月一例不出公榖之窠臼尤
    嫌缴绕故仍为卓尔康所讥(语见尔康/春秋辨义)盖言
    之易而为之难也顾其书淹通贯串据传求
    经多由考證得之终不似他家之臆说故附
    会穿凿不能尽免而宏纲大旨则可取者为
    多前有宋濂序所论春秋五变均切中枵腹
    游谈之病今并录之俾凭臆说经者知情状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b 页 WYG0164-0442d.png
    不可掩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4a 页 WYG0164-0443a.png
春秋属辞原序
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则因鲁国之
史修之以为万代不刋之经其名虽同其实则异也盖
在鲁史则有史官一定之法在圣经则有孔子笔削之
旨自鲁史云亡学者不复得见以验圣经之所书往往
混为一涂莫能致辩所幸左氏传尚存鲁史遗法公羊
榖梁二家多举书不书以见义圣经笔削粗若可寻然
其所蔽者左氏则以史法为经文之书法公榖虽详于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4b 页 WYG0164-0443b.png
经义而亦不知有史例之当言是以两失焉尔左氏之
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
后唯陈傅良氏因公榖所举之书法以考正左传笔削
大义最为有徵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而可憾者二
氏各滞夫一偏未免如前之蔽有能会而同之区以别
之则春秋之义昭若日星矣奈何习者多忽焉而勿之
察其有致力于此而发千古不传之秘者则赵君子常
其人乎子常蚤受春秋于九江黄先生楚望先生之志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5a 页 WYG0164-0443c.png
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
为本尝语于子常曰有鲁史之春秋则自伯禽至于顷
公是己有孔子之春秋则起隐公元年至于哀公十四
年是已必先考史法然后圣人之笔削可得而求矣子
常受其说以归昼夜以思忽有所得稽之左传杜注备
见鲁史旧法粲然可举亟往质诸先生而先生殁已久
矣子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是者二十年一旦豁
然有所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事而已于是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5b 页 WYG0164-0443d.png
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集杜陈二氏
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辩而补之何者为史策
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附丽凡闇昧难通历
数百年而弗决者亦皆迎刃而解矣遂勒成一十五卷
而名之曰春秋属辞云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
以定矣濂颇观简策所载说春秋者多至数十百家求
其大槩凡五变焉其始变也三家竞为专门各守师说
故有墨守膏肓废疾之论至其后也或觉其胶固已深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6a 页 WYG0164-0444a.png
而不能行远乃仿周官调人之义而和解之是再变也
又其后也有恶其是非淆乱而不本诸经择其可者存
之其不可者舍之是三变也又其后也解者众多实有
溢于三家之外有志之士会粹成编而集传集义之书
愈盛焉是四变也又其后也患恒说不足耸人视听争
以立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哗然自以为高甚者
分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五变之纷扰不定者
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此其说愈滋而其旨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6b 页 WYG0164-0444b.png
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能别白二者直探圣
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才绝伦之识不足以
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如濂不
敏窃尝从事是经辛勤钻摩不为不久卒眩众说不得
其门而入近获缔交于子常子常不我鄙夷俾题其书
之首简濂何足以知春秋间与一二友生启而诵之见
其义精例密咸有据依多发前贤之所未发譬犹张乐
广厦五音繁会若不可以遽定细而听之则清浊之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7a 页 WYG0164-0444c.png
重轻之度皆有条而不紊子常可谓深有功于圣经者
矣濂何足以知春秋辄忘僭踰而序其作者之意如此
若夫孔子经世大旨所以垂宪将来者已见子常之所
自著兹不敢剿说而渎告之也子常姓赵氏名汸子常
字也歙休宁人隐居东山虽疾病不忘著书四方学子
尊之称为东山先生子常别有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
氏传补注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与属辞并行于世前
史官金华宋濂谨序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7b 页 WYG0164-0444d.png
六经同出于圣人易诗书礼乐之旨近代说者皆得其
宗春秋独未定于一何也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
不由春秋之教也昔者圣人既作六经以成教于天下
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
盖诗书礼乐者帝王盛德成功已然之迹易观阴阳消
息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截鲁史有
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自弟子
高第者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苟非圣人为法以教人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8a 页 WYG0164-0445a.png
使考其异同之故以求之则笔削之意何由可见乎此
属辞比事所以为春秋之教不得与五经同也然而圣
人之志则有未易知者或属焉而不精比焉而不详则
义类弗伦而春秋之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深
于春秋者也有志是经者其可舍此而他求乎左氏去
七十子之徒未远而不得闻此故虽博览遗文略见本
末而于笔削之旨无所发明此所谓知不足以知圣人
而又不由春秋之教者也公羊谷梁以不书发义啖赵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8b 页 WYG0164-0445b.png
二氏纂例以释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
庶几知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
则圣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张邵朱四君子者可谓
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以
来说者虽众而君子一切谓之虚辞夫文义虽隽而不
合于经则谓之虚辞可也而亦何疑于众说之纷纷乎
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9a 页 WYG0164-0445c.png
辩此制作之本意也微言既绝教义弗彰于是自议而
为讥刺自讥刺而为褒贬自褒贬而为赏罚厌其深刻
者又为实录之说以矫之而先王经世之志荒矣此君
子所谓虚辞者也故曰春秋之义不明学者知不足以
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岂不然哉间尝窃用其
法以求之而得笔削之大凡有八盖制作之原也春秋
鲁史也虽有笔有削而一国之纪纲本末未尝不具盖
有有笔而无削者以为犹鲁春秋也故其一曰存策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9b 页 WYG0164-0445d.png
之大体圣人拨乱以经世而国书有定体非假笔削无
以寄文故其二曰假笔削以行权然事有非常情有特
异虽笔削有不足以尽其义者于是有变文有特笔而
变文之别为类者曰辩名实曰谨中外故其三曰变文
以示义其四曰辩名实之际其五曰谨中外之辩其六
曰特笔以正名上下内外之殊分轻重浅深之弗齐虽
六者不能自见则以日月之法区而别之然后六义皆
成无微不显故其七曰因日月以明类自非有所是正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64-0446a.png
皆从史文然特笔亦不过数简故其八曰辞从主人是
皆所谓议而弗辩者也虽然使非是经有孔门遗教则
亦何以得圣人之意于千载之上哉乃离经辩类析类
为凡发其隐蔽辩而释之为八篇曰春秋属辞将使学
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后圣
人经世之义可言矣安得属辞比事而不乱者相与订
其说哉新安赵汸序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64-0446b.png
 
 
 
 
 
 
 
 春秋属辞原序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64-04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属辞目录
  卷一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
    序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一
    一嗣君踰年即位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不行即位礼不书即位告朔朝正书王正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64-0446d.png
     月
    二即位不在正月故不书正月
    三岁首必书王月无系月之事不书王月
    四一时无事书首月
    五事之系日者遇晦朔则书晦朔
    六丧以月断者遇闰则书闰
    七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庆祥唯
     年丰麟瑞则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64-0447a.png
  卷二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二
    八卜郊不从牛灾犹三望郊不时皆书
    九天灾鼓用牲于社
    十大雩不时
   十一禘必因事而书义在用禘称禘义不在用
     禘称事
   十二尝祀用夏时过则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64-0447b.png
   十三饰庙踰制作主后时立已毁之宫皆书
   十四大室屋坏
   十五纳赂鼎于大庙
   十六不告月
   十七考宫用舞初定羽数
   十八当祭大夫卒犹绎去乐
   十九内逆女夫人至无姑至称夫人有姑称妇
   二十觌夫人男女同贽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64-0447c.png
    二十一逆后鲁主昏则书过我则书
    二十二鲁主王女昏书归同内女
    二十三世子生则书
    二十四大夫来逆妻公自主之则书内女来逆妇
     书
    二十五娣侄不与适俱行则书国亡反其宗祀所
     在则书
    二十六来媵踰制则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64-0447d.png
  卷三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三
    二十七凡公薨书地弑则讳而不地未成君书卒
     不成丧不书葬
    二十八夫人薨不书地杀于外则讳之而书地不
     用夫人礼卒不称夫人不成丧不书葬
    二十九公服母丧书卒
    三十妾母用夫人礼称夫人书薨书葬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64-0448a.png
    三十一凡天王崩诸侯卒来赴往吊则书崩书卒
     不赴不吊不书会葬则书葬不会不书
  卷四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四
    三十二内女为诸侯夫人书卒书葬不吊不书卒
     不会不书葬许嫁书卒来归以夫人礼成
     丧书卒
    三十三主王姬之昏为之服书卒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64-0448b.png
    三十四内大夫书卒不书葬君不与小敛不书日
     有加命兼书字卒于外书地不以卿礼终
     不书卒讳杀成丧书卒
    三十五天子大夫卒书同内大夫葬则举谥称公
    三十六公母弟卒书弟书字
    三十七外弑君从赴告
    三十八杀他国君
    三十九内杀大夫言刺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64-0448c.png
    四十外杀大夫称国称名讨乱称人不在位不
     称大夫篡公子去属众杀称人
    四十一夫人出书归
    四十二公夫人出奔言孙
    四十三诸侯出奔
    四十四公子入国
    四十五外大夫以邑叛
    四十六以地来奔非卿亦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64-0448d.png
    四十七出奔大夫入国贼其国称复入
    四十八诸侯相执
    四十九盟主执诸侯
    五十中国执外裔之君
    五十一外裔会而执中国之君
    五十二外裔相执
    五十三大夫见执则书至非专使不称行人从公
     还不书至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64-0449a.png
    五十四王臣见执自我而行则书还接我书至
    五十五外大夫见执非专使不称行人非卿虽杀
     之不书
    五十六外放大夫
    五十七外裔灭中国而放其大夫
  卷五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五
    五十八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64-0449b.png
    在道而还书其复
    五十九公外如非朝则直言其事
    六十夫人越竟始行则书皆言如以事往言其
     事
    六十一诸侯相如告则书
    六十二内大夫出聘始行则书皆言如
    六十三内大夫以其事出者言其事事不可书但
     言如非卿不书名氏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64-0449c.png
    六十四凡诸侯来朝皆成礼而后书故言来朝
    六十五诸侯以事来言其事事不可书但言来外
      裔言来
    六十六王使来聘皆称使以事来者言其事在丧
      不称使
    六十七外臣来聘皆称使私相为好不称使
    六十八外臣以事来者言其事事不可书但言来
    六十九外微者以事来但书人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64-0449d.png
    七十事无专使不言来公在外受之言归我
  卷六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六
    七十一内特相盟内为志书及外为志书会
    七十二内参盟以上皆称会伯者之盟称会蒙及
      会言诸侯盟苟无主盟称及
    七十三公如伯国受盟称及
    七十四公与王臣外臣会盟称会特相盟称及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64-0450a.png
    七十五公会诸侯使大夫盟
    七十六公与外裔盟称及特会而后与盟称及
    七十七内大夫特与诸侯盟称及称会与君同
    七十八内大夫盟诸侯参以上称会伯者之盟称
      会与君同出疆遂盟称及非卿不称名氏
    七十九内大夫特与外臣盟称及称会非卿不称
      名氏
    八十内大夫与外臣盟参以上称会伯者之会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8b 页 WYG0164-0450b.png
     别盟后至者称及以及既会而盟称及盟
      于师称及
    八十一内大夫与戎盟称会
    八十二自外来鲁盟称来盟自鲁往他国盟言涖
      盟
    八十三公特会诸侯自参以上必言故苟从可知
      不言故伯主之会不言故避不主会言及
      以会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9a 页 WYG0164-0450c.png
    八十四公特会外裔
    八十五公会诸侯殊会外裔言会以会不殊会言
     会以及
    八十六公会把伯姬
    八十七公及夫人会齐侯
    八十八诸侯迎会公
    八十九公会外师
    九十公会外大夫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19b 页 WYG0164-0450d.png
    九十一王臣会诸侯
    九十二内大夫会诸侯
    九十三内大夫会外大夫苟非天下之事则言故
    九十四内大夫特会外裔
    九十五内大夫会外大夫殊会外裔言会以会同
     受命直言会之
    九十六君大夫出会诸侯无成事亦书
    九十七公及诸侯相遇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0a 页 WYG0164-0451a.png
    九十八公行无成事书次
    九十九公失国书次书如书至书居书唁书围邑
     取邑
  卷七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七
    一百内师公将称公大夫称名氏微者不言将
    百一内胜外师言败胜败相当言战大崩言败
     绩微者战言及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0b 页 WYG0164-0451b.png
    百二内围国邑及外师围国
    百三内入国邑公及诸侯入国
    百四公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百五大夫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百六微者会伐言及
    百七内救公会救公会臣及救臣会救
    百八公追
    百九师次会次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1a 页 WYG0164-0451c.png
    百十内大夫会城
    百十一王师令必及鲁而后书
    百十二外师加鲁四境言某鄙直逼国都言伐我
    百十三外师来战
    百十四内伐国取田邑言伐言取不用师但言取
     有来归之者言入已灭之国言取不绝其
     祀不言灭
    百十五外取我田邑言取虽我归之亦言取讳易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1b 页 WYG0164-0451d.png
     田言假
    百十六外灭国必书不绝其祀言取迫之使服曰
     降移其民人社稷曰迁
    百十七凡土功无不书都邑备制曰城不备制曰
     筑
    百十八浚川
    百十九堕毁
    百二十新作门观新厩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2a 页 WYG0164-0452a.png
    百二十一时田用夏时越礼则书
    百二十二火田
    百二十三观鱼
    百二十四大阅治兵异常
    百二十五军制作舍
    百二十六加赋税
    百二十七分器失得
    百二十八肆大眚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2b 页 WYG0164-0452b.png
    百二十九书乱亡不由赴告
    百三十阙文
    百二十一日月差缪
  卷八
   假笔削以行权第二
    序
   假笔削以行权第二之一
    一公如大国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3a 页 WYG0164-0452c.png
    二公会诸侯恒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三公会伯主恒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四公会盟主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五公会外大夫不书至会师则书至
    六公会吴楚不书至有中国之君则书至盟
     戎书至
    七公特将不书至则书至以见义
    八公会伐恒书至为会言故不书至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3b 页 WYG0164-0452d.png
    九公会伯国侵伐恒书至则不书至以见义
    十公会外大夫伐国不书至君将称人则书
     至
    十一夫人违礼而行不书至必归宁得礼而后
     书至
    十二公行不书所在书在楚在乾侯
    十三公不视朔不书有为则书
    十四送王姬不书必主仇昏而后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4a 页 WYG0164-0453a.png
    十五诸侯女归京师不书必鲁主昏而后书
    十六内女适诸侯恒书归苟来归则不书归
    十七内女归宁不书必有故而后书
    十八国君来逆女不书卿为君逆则书
    十九继故不书立必贼讨而后书立
    二十篡位不书立必不能讨而后书立
    二十一天王蒙尘复辟不书苟自取之则书其出
     必乱未弭贼未讨而后悉书之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4b 页 WYG0164-0453b.png
    二十二天王出入有以之者不书未成尊则书
    二十三未成君出入不书必有辩于名实而后书
    二十四执君归不书必伯主释有罪而后书
    二十五弑君以纳君不书必所弑称君而后书
    二十六内大夫出奔非其罪不书必有罪而后书
    二十七王卿士奔复之不书必不反而后书
    二十八王子奔非其罪不书以叛奔卒讨之不书
     必佚贼而后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5a 页 WYG0164-0453c.png
    二十九公子奔非其罪不书必有故而后悉书之
    三十外大夫出奔不书必有关于一国之故而
     后书
    三十一内大夫来归非其罪不书以伯主之盟复
     之则书
    三十二奔大夫公子复之不书必挟外援以归而
     后书苟以叛出书
    三十三诸侯逃不书必逃中国而后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5b 页 WYG0164-0453d.png
    三十四外大夫逃不书齐桓之初则书之
    三十五王讨篡立者不书虽杀卿士不书必杀无
     罪而后书
    三十六诸侯讨乱杀公子不书虽杀世子母弟不
     书必杀之非其罪而后书
    三十七两下相杀不书虽杀太子不书必讥不在
     相杀而后书讥不在相杀虽无君书虽盗
     杀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6a 页 WYG0164-0454a.png
    三十八诸侯反国杀大夫公子以篡入者不书必
     治以君臣之礼而后书
    三十九篡弑者以奔为义虽卒讨之不书
    四十叛臣以出奔为义虽讨以诸侯之师不书
    四十一外纳不书宜纳虽伐不书苟不宜纳则书
     伐书战甚则书伐书入必不克纳而后书
     纳唯外裔间中国悉书之
    四十二内邑叛不书郓溃则书之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6b 页 WYG0164-0454b.png
  卷九
   假笔削以行权第二之二
    四十三外特相盟会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
     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四十四外胥命相遇书与特相盟会同
    四十五平不书有关于天下之故则书
    四十六王臣会盟有所讳则不书
    四十七王臣会伐非有关于天下之故不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7a 页 WYG0164-0454c.png
    四十八大夫会城干位寻盟不书
    四十九大夫会而不能分灾讥不在鲁不书鲁大
     夫
    五十中国外裔特相盟会不书虽参以上不书
     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疑于盟主虽
     公会之盟不书城下之盟虽内不书
    五十一诸侯勤王不书必无功而后书
    五十二外次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7b 页 WYG0164-0454d.png
    五十三凡戍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
    五十四内乞师不书乞诸外裔则书
    五十五外乞师不书必伯主而后书
    五十六公及小国战不言我师败绩纳所宜纳与
     大国战言我师败绩
    五十七外言战言败绩义不系于伐者但书及战
     必义系于伐而后兼言之苟略之言伐不
     言战败绩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8a 页 WYG0164-0455a.png
    五十八王师败绩于中国不书败于戎则书之
    五十九外相败不书唯晋特书之
    六十中国败外裔不书唯晋特书之
    六十一外裔败中国不书唯荆特书之
    六十二外裔交相败获不书必败其从中国者若
     中国之从外裔者而后书必其君以败卒
     而后书
    六十三公追戎不言其来与弗及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8b 页 WYG0164-0455b.png
    六十四外伐国取邑不书虽取诸我不书春秋之
     初则书之
    六十五外取师不书侵伐必伐与取异事而后悉
     书之
    六十六外入郛不书唯齐特书之
    六十七外伐国不书围邑有关于天下之故则书
     之
    六十八诸侯灭畿内国不书为外裔所灭则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9a 页 WYG0164-0455c.png
    六十九诸侯被兵出奔者不书必国灭而后书
    七十迁国不书避难而迁则书
    七十一诸侯连兵伯主有事举重不悉书
    七十二凡救不悉书伯者救中国必足以示名义
     而后书诸侯相救以叛伯无伯书楚救必
     不能而后书狄救中国以无伯书
    七十三兵事言遂不悉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
     后书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29b 页 WYG0164-0455d.png
    七十四春秋之初外裔侵诸国不书自有伯而后
     书以之伐与国不书苟有召之者亦不书
  卷十
   变文以示义第三
    序
    一文同礼失王不称天
    二讳公与王卿士盟不书公同微者
    三讳公与外大夫盟不书公同微者以大夫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0a 页 WYG0164-0456a.png
     盟公去其族
    四讳公为仇人役变公将称师
    五讳公与仇人狩外称人同微者
    六讳公与仇会伐外称人同微者
    七妾母为昏主妇姜不称氏
    八夫人不称姜氏
    九凡执恒称人必伯讨而后称君
    十国君反国不言自必自京师自楚而后言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0b 页 WYG0164-0456b.png
     自苟杀其大夫公子而后归则不言自京
     师苟能兴灭继绝则不言自楚
    十一奔君自外入邑伯国逆之则不名
    十二大夫奔非君出之不名
    十三公子反国非有罪不名
    十四大夫见杀非君臣不名苟杀当其罪则去
     族
    十五无君相杀称国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1a 页 WYG0164-0456c.png
    十六内师加小国言伐加大国言侵苟纳所宜
     纳虽大国言伐用楚师言伐讳公及小国
     战但言及亟战大国但言败
    十七非寇不言败亟战不言及战与伐异事更
     以伐者及之曲在外言来战党恶会战不
     言地战拒伯讨不言地
    十八重取畿内邑言灭内灭国不言师
  卷十一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1b 页 WYG0164-0456d.png
   辩名实之际第四
    序
    一天下无王则桓公春秋阙不书王
    二中国无伯则晋灵公之盟会诸侯不序
    三征伐在诸侯则君将称君大夫称人用众
     称师苟略其恒辞则虽君将称人称师一
     役而再有事称人称师以丧行称人
    四征伐在大夫则大夫将书大夫微者称人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2a 页 WYG0164-0457a.png
     用众称师苟略其恒称则虽大夫将称人
     称师
    五征伐君大夫将称人不足以尽意则但称
     国
    六外盟会恒称君大夫微者称人内微者但
     称会苟夺其恒称则外君大夫俱称人内
     称会同微者一役再有事称人
  卷十二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2b 页 WYG0164-0457b.png
   谨内外之辩第五
    序
    一荆始伐中国以号举
    二中国有伯楚君大夫将同称人唯会得称
     君
    三中国无伯则楚君将称君略之而后称人
     疑于讨贼称师
    四楚君将称君而后大夫将称大夫略之则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3a 页 WYG0164-0457c.png
     称人
    五楚君大夫主盟会悉从其恒称唯公及大
     夫盟则人之
    六荆始来聘称人
    七楚臣来盟于师称名氏不言使来献捷言
     使不称君必中国无伯而后来聘称君使
    八楚君会而执中国诸侯不别言执之者
    九楚君杀中国之君书名其自相杀不名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3b 页 WYG0164-0457d.png
    十讳外裔执王臣言伐获国君言以归中国
     外裔不言战
    十一吴征伐恒举号唯为中国讨罪得称君
    十二中国会而会吴恒举号虽吾君大夫特会
     之举号必以诸侯之礼接而后称君
    十三越举号从其恒称
    十四徐见败伐国皆以号举国灭则书君奔而
     名之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4a 页 WYG0164-0458a.png
  卷十三
   特笔以正名第六
    序
    一讳会天王以王狩书
    二嗣王在丧称王配名卒称子
    三嗣君出奔复归称世子
    四所纳应立虽未在位称子
    五以庶孽易适嗣未踰年见弑称杀其君之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4b 页 WYG0164-0458b.png
     子
    六妾母继室卒称君氏
    七王人救列国兼称字
    八诸侯灭吾同宗之国称名
    九宋昭公之大夫特书官
    十诸侯会围邑系国戍邑系国围其父所居
     邑虽外大夫主兵不系国
    十一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5a 页 WYG0164-0458c.png
    十二师及齐师战书公围成
    十三城成周晋人执宋大夫以归书执于京师
    十四郑伯之弟段出奔书郑伯克段
    十五纪侯出奔书去国
    十六郑高克出奔师溃书郑弃其师
    十七楚君杀弑君者别称人
    十八战称楚人败称楚师书入郢
  卷十四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5b 页 WYG0164-0458d.png
   因日月以明类第七
    序
    一著例
    二疑例
    三变例
    四例要
    五灾祥类
    六郊庙类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6a 页 WYG0164-0459a.png
    七婚姻类
    八丧纪类
    九祸福类
    十朝聘类
    十一盟会类
    十二战争类
    十三师田类
    十四赋税类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6b 页 WYG0164-0459b.png
    十五兴作类
    十六眚盗类
  卷十五
   辞从主人第八
    序
    一编年类
    二灾异类
    三郊庙类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7a 页 WYG0164-0459c.png
    四名号类
    五婚姻类
    六丧纪类
    七祸福类
    八朝聘类
    九盟会类
    十战争类
    十一师田类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7b 页 WYG0164-0459d.png
    十二兴作类
    十三赋税类
    十四内辞类
    十五从赴告类
    十六变例类
    十七无费辞类
    十八辞费以其故类
   右春秋属辞目录凡八篇篇各有序序所以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8a 页 WYG0164-0460a.png
   释其名篇之义也始汸闻诸师曰春秋本鲁
   史成书故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
   尝退而考诸左氏传以尽夫为其学者之说
   则鲁史遗法大略可见而惜其不知经既又
   考之公羊榖梁二传以及陈氏后传诸书又
   知笔削之法端绪可求而惜其不知史因悟
   三传而后诸家纷纭之失不越此二端盖八
   篇之名由是而立而述作之体见矣至正戊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8b 页 WYG0164-0460b.png
   子岁初集诸说之有合于经者作春秋传阅
   十载未克成窃思伦类区别为义至精参
   互错综易相矛盾苟不属辞比事以通之岂
   无遗憾此八篇之书所为作也其前六篇篇
   目即是义例其终二篇义例自见篇中第一
   篇有笔无削与第二篇有笔有削者相对第
   三篇至第六篇皆变文与第八篇从史文者
   相对而与前二篇相为经纬其第七篇则又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9a 页 WYG0164-0460c.png
   一经之权衡也大抵史法相承而一定故虽详
   密而可尽经则随事而取衷故法若简妙而难
   穷其间义例虽多皆以经传反覆相證而得其
   可见者如此学者苟能于此尽心焉则其不可
   见者当自得于言意之表矣顾恐其间可见者
   犹或不能无遗尔先儒著书虽老尚冀有进故
   或终身未尝示人如汸者衰瘵日深昏塞多忘
   夫复何言姑出以授共学之士为集传先容若
春秋属辞 提要 第 39b 页 WYG0164-0460d.png
   夫因其所可见者以足其所未备达之于其不
   可见者以尽圣人之志则有望于君子云歙诸生
   赵汸子常私识于东山精舍
 
 
 
 
 春秋属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