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十二 嚴清 宋纁 陸光祖 孫鑨 陳有年 孫丕揚 蔡國珍 楊時喬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嚴清 宋纁 陸光祖 孫鑨如法陳有年 孫丕揚 蔡國珍 楊時喬
公元1544年
嚴清字公直雲南後衛人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富順知縣
公廉恤民治聲大起
憂歸,補邯鄲
入為工部主事,歷郎中
董作京師外城,修九陵,吏無所侵牟,工成加俸
連丁內外艱。
服除,補兵部,擢保定知府
故事,歲籍民充京師庫役,罷之。
振荒弭盜,人以比前守吳嶽
歷遷易州副使,陜西參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
並以清望薦章十余上。
隆慶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未上,改四川
久宦川中僚吏憚其風采相率名行,少墨敗者。
郡縣卒歲團操成都罷之。
番人入貢,裁為定額
痛絕強宗悍吏,毀者亦眾。
西賊入境巡按御史王廷瞻縱寇。
大學士趙貞吉言:「賊起鄖、陜,貽害川僥,即有罪當罪守土臣,不宜專責巡撫
蜀人深知約己愛人省事任怨
今蜀地歲荒民流,方倚清如父母,奈何棄之!
任事臣欲為國家小民必得豪右
論者不察,動以深文求之。
海瑞既去,若復罷,是任事之臣皆不免彈擊,惟全軀保位為得計矣。
疏奏不允,命解官聽調
不出
公元1574年
萬歷二年,起撫山西
未赴,改貴州
兩京大理卿三遷刑部尚書
張居正當國尚書不附麗者獨清
居正既卒,籍馮保家,得廷臣饋遺籍,獨無清名神宗深重焉。
吏部尚書梁夢龍罷,即以清代
日討故實,辨官材,自丞佐下皆親署,無一幸進者。
中外師其廉儉書問幾絕
半歲,得疾歸
帝數問閣臣:「嚴尚書病愈否?
十五年兵部尚書,用楊博故事特詔起補
遣使趣行,而益甚不能赴。
三年卒。
贈太子太保謚恭肅
清初拜尚書不能具服色,束素犀帶以朝。
或嘲之曰:「公釋褐時,七品玳瑁猶在耶?
而已
公元1559年
宋纁字伯敬商丘人
嘉靖三十八年進士
永平推官
御史,出視西關,按應天諸府
隆慶改元,再按山西
俺答陷石州將士七十七人,當斬。
訊得其誣,釋者殆半。
靜樂李良雨化為女,言此陽衰陰盛之象,宜進君子退小人,以挽氣運
嘉納之。
順天府,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
核缺伍,汰冗兵,罷諸道援防禦省餉無算
公元1586年
萬歷初,與張居正不合引疾歸。
居正卒,廷臣交薦以故官撫保定
獲鹿諸縣饑,先振後以聞。
帝以近畿俟命,令災重及地遠便宜振貸,餘俱奏聞
尋遷南京戶部右侍郎
召還部,進左,改督倉場
請減額解贖銀民壯弓兵諸役已裁者,勿征民工食
十四年,遷戶部尚書
民壯工食減半,復有請盡蠲者,因並歷日諸費奏裁之。
有司征賦缺額鞭撻取盈有司考成,視災傷上下
山西連歲荒,賴社倉獲濟推行天下,以紙贖為糴本不足則勸富人,或令民輸冠帶
又言:「邊儲大計,最重屯田鹽策
諸邊年例銀增至三百六十一萬,視弘治初八倍宜修屯政商人墾荒中鹽。
」帝皆稱善。
聖節賞賚,詔取部帑銀二十萬兩,執奏不從
潞王之國,復取銀三十萬兩市珠寶力爭,乃減三之一。
故事金花銀歲進百萬兩,帝即位六年,增二十萬,遂以為常。
三請加額,終不許。
戶部五年,值四方多災。
為酌盈虛,籌緩急奏報無需時,上下賴之。
都御史吳時來吏部尚書楊巍年老求去,忌名出己上,兩疏劾,杜門乞休,帝不許
去,卒以代之。
在部,不能止吏奸,且遇事請命政府
請寄,獎廉抑貪,罪黠吏百余人,於執政一無關白
文選員外郎缺官,擬起鄒元標
不下,再疏趣之。
大學士申時行遂擬旨切責,斥元標南京
頃之,以序班盛名註官有誤,時行劾奏之。
序班文潤詹事府錄事時行又劾文潤輸粟進,不當清秩
殿閣中書無不以貲進者,時行獨爭一錄事
知其意,五疏乞休
福建僉事李琯言:「時行巡撫秦燿,而議罷之。
仇主事高桂,而議用之。
以故小事齮龁使不得安其位。
」帝不納言,亦不允請。
無何卒官。
贈太子太保謚莊敬
凝重有識議事不茍。
石星代為戶部,嘗語曰:「某郡有奇羨,可濟國需。
曰:「朝廷錢穀,寧蓄久不用,勿使搜括無余
主上物力充羨,則侈心生矣。
憮然
有郎言漕糧改折曰:「太倉之儲,寧紅腐不可匱絀一旦不繼何所措手
中外陳奏,帝多不省,或直言指斥,輒曰「此沽名耳」,不罪
於慎行稱帝寬大愀然曰:「言官極論得失,要使人主動心;縱罪及言官上意猶有所儆省
概置勿問,則如痿痹不可療矣。
」後果如其言
公元1547年
陸光祖字與繩平湖人
祖淞,父杲,皆進士
淞,光祿卿
杲,刑部主事
光祖年十七,與父同舉於鄉。
尋登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浚縣知縣
兵部尚書趙錦畿輔民築塞垣光祖不便
怒,劾之。
光祖言於巡撫,請輸雇值,民乃安
郡王民產光祖裁以法。
南京禮部主事請急歸。
祠祭主事,歷儀制郎中
嚴訥尚書雅重光祖,議無不行。
吏部,調光祖驗封郎中,改考功
王崇古張瀚方逢時王一鶚物議,力雪之。
既而文選,益務汲引人才登進耆碩幾盡。
破格廉能王化江東邵元善張澤李珙郭文通蔡琮陳永、謝侃。
或由鄉舉貢士,或起自書吏
由是下僚競勸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誌。
左侍郎朱衡光祖有後言,御史孫丕揚遂以專擅光祖
時已遷太常少卿坐落閑住
公元1577年
大學士高拱吏部,謀傾徐階
賓客避匿光祖獨為排解
罷,楊博代為吏部,義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
未上,擢本寺卿
又就進大理卿
半道丁父艱
萬歷五年,起故官
張居正奪情言者光祖遺書規之。
王用汲居正居正將中以危禍光祖時入大理卿,力解得免。
居正光祖同年相善,欲援為助,光祖詭隨
及遷工部右侍郎,以議漕糧改折居正御史張一鯤論之,光祖引歸
公元1583年
十一年冬,薦起南京兵部右侍郎
旬日,召為吏部
悉引居正所擯老成人,布九列
李植江東之力求居正罪,光祖居正輔翼不可泯,與言路左。
輩以丁此呂故攻尚書楊巍光祖言者
言者遂群攻光祖,乃由左侍郎出為南京工部尚書
御史周之翰光祖宗人炳得清華,帝不問
御史楊有仁遂劾光祖受賕請屬保持之,事得寢,光祖引疾去。
公元1587年
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尚書,就改吏部
同官東廠太監張鯨,且乞宥李沂
已,言國本未定,由構謀,請除之以安宗社。
及帝召還,復率同官極諫
入為刑部尚書
帝嘗書其名禦屏。
吏部尚書宋纁卒,遂用光祖代,而以趙錦光祖
御史王之棟二人不當用。
帝怒,貶之棟雜職
時部權為內閣所奪,力矯之,遂遭挫,光祖不為懾。
嘗以事與大學士申時行迕。
時行不悅光祖無所徇。
時行謝政特旨趙誌臯張位時行所密薦也。
光祖言,輔臣廷推不當內降
帝命不為後例。
公元1592年
二十年大計外吏給事中李春開王遵訓何偉丁應泰御史劉汝康皆先為外吏,有物議,悉論黜之。
又舉許孚遠顧憲成二十二人時論翕然稱焉。
頃之,以推用饒伸萬國欽懺旨,文選郎王教以下盡逐。
光祖事由己,引罪乞休,為郎官祈宥,不許
會推閣臣廷臣故事,首光祖名。
詔報曰:「卿前請廷推,推固宜首卿
光祖知不能容,日懷去誌。
無何,以王時槐蔡悉王樵沈節甫老成魁艾,特推薦之,給事中喬胤遂劾光祖文選郎鄒觀光
光祖力求去,許馳驛
在籍五年卒。
贈太子太保謚莊簡
光祖強有識,練達朝章
每議大政一言輒定。
初官禮部,將擢尚寶少卿,力讓時槐
丕揚劾罷光祖,後再居吏部推轂之甚力。
趙用賢沈思孝以論此呂事與光祖左,後亦數推挽之。
御史蔡時鼎陳登雲嘗劾光祖光祖登雲知己
時鼎視鹺兩淮,以建言罷,商人訐於南刑部光祖時為尚書,雪其誣,罪妄訴者。
人服其量。
公元1535年
孫鑨字文中
父升,字誌高都御史季子也。
嘉靖十四年進士及第
編修累官禮部侍郎
嚴嵩枋國,升其門生也,獨無附麗
南京禮部尚書缺,眾不欲行,升獨請往。
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恪
升嘗念父死宸濠之難,終身不書寧字,亦不為人作壽文
居官不言人過,時稱篤行君子
四子、鋌、錝、鑛。
鋌,南京禮部右侍郎
錝,太仆卿
鑛自有傳。
公元1556年
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武庫主事
武選郎中尚書楊博深器之。
世宗齋居二十年,諫者輒獲罪
請朝群臣,且力詆近幸方士,引趙高林靈素為喻。
中貴不以聞,引疾歸。
隆慶元年,起南京文選郎中
萬歷初累遷光祿卿
引疾歸。
裏居十年坐臥一小樓,賓客罕見其面。
故官,進大理卿
都御史吳時來律例,多紕盭力爭之。
帝悉從駁議
南京吏部尚書,尋改兵部參贊機務
命甫下,會陸光祖去,廷推代者再,乃召為吏部尚書
吏部宋纁光祖為政,權始歸部。
守益堅。
故事冢宰閣臣遇不避道後率引避
光祖爭之,乃復故
然陰戒騶人異道行,至徑直
張位不能平,因欲奪其權。
建議大僚缺,九卿各舉一人,類奏以聽上裁,用杜專擅
言:「廷推大臣得共衡可否,此『爵人於朝,與眾共之』之義,類奏啟幸途,非制
給事中史孟麟亦言之。
詔卒如議。
自是吏部權又漸散之九卿矣。
公元1542年
二十一年大計京朝官,力杜請謁
文選員外郎呂胤昌甥也,首斥之。
考功郎中趙南星亦自斥其姻。
一時公論所不予者貶黜殆盡大學士趙誌臯弟預焉。
由是執政不悅
王錫爵方以首輔還朝,欲有所庇。
比至而察疏已上,庇者在黜中,亦不能無憾
會言官以拾遺論劾稽勛員外郎虞淳熙職方郎中楊於廷、主事袁黃
議謫,留淳熙、於廷。
詔黃贊畫軍務,亦留之。
給事中劉道隆遂言淳熙、於廷不當議留,乃下嚴旨部臣專權結黨
言:「淳熙,臣鄉人安貧好學
於廷力任西事尚書石星極言其才。
寧夏方平,臣不敢以功為罪。
且既名議覆不嫌異同
若知其無罪,以諫官一言而去之,自欺欺君,臣誼不忍為也。
」帝以引罪,奪其俸,貶南星三官淳熙等俱勒罷。
乞休,且白南無罪
左都御史李世達以己同掌察,而南星獨被譴,亦為南星淳熙等訟。
帝皆不聽
於是僉都御史王汝訓右通政魏允貞大理少卿曾乾亨郎中於孔兼員外郎陳泰來主事顧允成、張納升、賈嚴,助教薛敷教交章南星冤,而泰來詞尤切,其略曰:
公元1577年
臣嘗四更京察
其在丁丑張居正奪情故,用御史朱璉謀,借變計吏,箝制眾口
部事方逢時考功郎中劉世亨依違其間
蔡文範習孔教輩並掛察籍,不為眾所服。
辛巳居正威福已成,王國光唯諾惟謹考功郎中孫惟清與吏科秦耀謀盡錮建言諸臣吳中行等。
輔臣趙誌臯張位撫臣趙世卿掛名南北京察公論冤之。
丁亥御史王國力折給事中楊廷相同官馬允登邪議
尚書楊巍素性模棱考功郎徐一槚調停之畫。
涇、渭失辯,亦為時議所議。
獨今之役,旁咨博采核實稱情邪諂盡屏貪墨必汰;乃至渭陽之情南星、晉之好,公正無逾此者
元輔錫爵兼程赴召,人或疑其欲幹計典。
今其親故不能庇,欲甘心南星久矣
道隆章上,而專權結黨之旨旋下。
夫以吏部留一庶僚結黨,則兩都大僚拾遺者二十有二人,而閣臣議留者六,詹事劉虞夔錫爵門生而留,獨可謂之非黨耶?
且部權歸閣,自高拱兼攝以來,已非一日
尚書張瀚嚴清而外選郎自孫钅廣、陳有年而外莫不奔走承命
其流及於楊巍,至劉希孟謝廷寀掃地盡矣。
尚書宋纁稍欲振之,卒為故輔申時行齮龁以死。
尚書陸光祖文選郎王教考功郎鄒觀光矢誌澄清輔臣王家屏虛懷以聽,銓敘
時行身雖還裏,機伏垣墻授意內榼張誠、田義及言路私人觀光不久斥逐
今祖其故智,借拾遺以激聖怒,是內榼與閣臣表裏箝勒部臣,而陛下未之察也。
公元1587年
疏入,帝怒,謫孔兼泰來等。
世達抗疏論救,帝怒,盡斥南星淳熙、於廷黃為民。
上疏言:「吏部雖以用人為職,然進退去留,必待上旨
是權固有在,非臣部得專也。
今以留二庶僚為專權,則無往非專矣;以留二司屬為結黨,則無往非黨矣。
如避專權結黨之嫌,畏縮選忄耎,使銓職之輕自臣始,臣之大罪也。
任使不效,徒潔身而去,俾專權結黨之說終不明於當時後來者且以臣為戒,又大罪也。
固請賜骸骨,仍不允
杜門稱疾
疏累上,帝猶溫旨慰留賜羊豕、酒醬、米物,且敕侍郎蔡國珍暫署選事,以需起。
堅臥三月,疏至十上,乃許乘傳歸。
三年卒。
贈太子太保謚清簡
嘗曰:「大臣不合,惟當引去
否則職業在,謹自守足矣
」其誌節如此
如法,官刑部主事
諫阻鄭貴妃進封,貶潮陽典史
久之移疾歸。
廷臣累薦,悉報寢。
卒,贈光祿少卿
公元1514年
陳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父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進士
嘉靖中御史
哭爭「大禮」,有大僚欲去,克宅扼其項曰:「奈何先去為人望?
」其人愧而止。
繫獄廷杖
獲釋先後貴州河南,多所彈劾
吏部尚書廖紀姻為所劾罷,惡之,出為潘副使
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
都勻苗王阿向作亂,據凱口囤。
克宅與總兵官楊仁攻斬阿向。
論功進秩
旋移撫蘇、
既行,而阿向黨復叛,坐罷官候勘。
巡撫汪珊討平賊,推功克宅。
克宅已卒,乃賜恤典。
公元1562年
有年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吏部,歷驗封郎中
萬歷元年成國公希忠卒,其弟錦衣都督希孝賄中官馮保張懋例乞贈王,大學士張居正主之。
有年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歿,公贈王,侯贈公子孫襲者,生死本爵
贈王,廷議不可,即希忠父輔亦言之。
後竟贈,非制
希忠勛伐,豈當濫寵。
左侍郎劉光濟部事,受指居正,為刪易其稿。
有年力爭,竟以原奏上
居正不懌有年即日謝病去。
公元1584年
十二年稽勛郎中,歷考功文選謝絕請寄
除目下,中外皆服。
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
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難成,後有詔許量減,既而如故
有年詔旨請,不從
內閣申時行等固爭,乃免十之三。
南畿浙江大祲,詔禁鄰境閉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眾。
江西歲儉,群乞有年禁遏
有年疏陳濟急六事,中請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
南京御史方萬山有年違詔。
帝怒,奪職歸。
薦起督操江累遷吏部右侍郎
兵部,又改吏部
尚書孫鑨左侍郎羅萬化鄉里有年引避朝議不許
公元1593年
尋由左侍郎南京右都御史
二十一年吏部尚書溫純共典京察,所黜鹹當。
未幾,遂代位。
其秋謝事召拜吏部尚書
止宿公署中,見賓則於待漏所。
引用僚屬,極一時選。
明年王錫爵謝政廷推閣臣,詔無拘資品
有年在告侍郎趙參魯盛訥文選郎顧憲成往咨之,列故大學士王家屏、故禮部尚書沈鯉、故吏部尚書孫鑨禮部尚書沈一貫左都御史孫丕揚吏部侍郎鄧以贊少詹事馮琦七人名上。
丕揚翰林,為不拘資,四品,為不拘品也。
家屏爭國去位,帝意雅不欲用。
推及吏部尚書左都御史故事嚴旨責讓
謂:「不拘資品乃昔陸光祖自為內閣地。
今推丕揚,顯屬徇私
吏部兩推閣臣,可具錄姓名以上
於是備列沈鯉李世達羅萬化陳於陛趙用賢朱賡於慎行石星曾同亨鄧以讃等。
世達左都御史也,帝復不悅
謂:「詔旨不許都御史何復世達
家屏輔臣不當擅議起用
」乃命於陛一貫入閣,而謫憲成員外郎黃縉王同休主事章嘉禎黃中色雜職
錫爵首疏救,有年參魯等疏繼之,帝並不納。
趙誌臯張位佯為言。
二人者故不由廷推,因謂:「輔臣當出特簡廷推陸光祖交通言路為之,不可為法。
」帝喜。
隆旨再譙責,遂免貶謫,但停俸一年
給事中盧明諏疏救憲成
帝怒,貶明諏秩,斥憲成為民。
公元1598年
有年抗疏言:「閣臣廷推,其來舊矣。
楊巍秉銓,臣署文選廷推閣臣六人,今元輔錫爵即是年所推也。
臣邑前有兩閣臣弘治時謝遷嘉靖時呂本,並由廷推,官止四品,而耿裕聞淵則以吏部尚書居首
廷推推及吏部,皆非自今創也。
不拘資品自出聖諭,臣敢不仰承
」因固乞骸骨
帝得疏,以其詞直,溫旨慰答。
有年自是累疏稱疾乞罷。
帝猶慰留,賚食物羊酒
有年請益力。
最後以身雖退,遺賢不可不錄,力請起廢
報聞
有年杜門不出
月中,疏十四上。
予告乘傳歸。
歸裝,書一篋,衣一笥而已
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
四月起南右都御史,而有年已前卒。
贈太子太保謚恭介
故事吏部尚書未有以他官起者。
屠滽都察院楊博嚴清兵部,皆用原銜領之。
南京兵部尚書楊成起掌南院,亦領以故銜。
有年右都御史起,蓋帝欲用之,而政府抑之也。
有年風節高天下。
兩世朊仕,無宅居妻孥,至以油莫障漏。
其歸自江西故廬火,乃僦一樓妻孥,而身棲僧舍
刻苦如此
公元1556年
孫丕揚字叔孝富平人
嘉靖三十五年進士
行人
御史
歷按畿輔、淮、揚,矯然風裁
隆慶中,擢大理丞
以嘗劾高拱拱門給事中程文誣劾丕揚落職候勘。
拱罷,事白,起故官
公元1573年
萬歷元年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守諸府
以嚴為治,屬吏惴惴
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余所,築邊墻萬余丈。
錄功,進右副都御史
中官馮保家在畿內張居正屬為建坊丕揚不應
二人必怒,五年引疾歸。
公元1577年
其冬大計京官言路居正指劾之。
起官時,調南京用。
御史按陜西者,知等憾不已,密諷西安知府羅織其贓。
知府遣吏報御史,吏為虎噬
及再報,則居正已死,事乃解。
應天府
召拜大理卿,進戶部右侍郎
公元1587年
十五年河北大饑
丕揚鄉邑及鄰縣蒲城同官采石為食。
丕揚傷之,進石數升於帝,因言:「今海內加派,其窮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寬賦節用,罷額外徵派有諸不急務損上益下,以培蒼生大命
」帝感其言,頗有所減罷。
尋由左侍郎南京右都御史,以病歸。
召拜刑部尚書
丕揚以獄多滯囚,由公移牽制
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獄上刑部次日詳讞大理大理審允,次日即還刑部自是囚無淹系
尋奏:「五歲方恤刑,恐冤獄無所訴。
請敕天下撫按,方春時和,令監司按行州縣大錄系囚按察使則錄會城囚。
死罪矜疑流徒以下可原者,撫按以達於朝,期毋過夏月。
輕者立遣,重者仍聽部裁,歲以為常。
」帝報從之。
已,條上省刑省罰各三十二事。
帝稱善,優詔褒納
自是刑獄大減。
有內堅殺人逃匿禁中
丕揚奏捕,卒論戍。
左都御史
陳臺規三事,請專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為令。
已,又言:「閭閻民瘼郡邑莫濟郡邑吏治撫按監司莫清。
撫按監司風化,非部院莫飭。
立約束頒天下,獎廉抑貪,共勵官箴
」帝鹹優詔報許。
公元1594年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書
丕揚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幹者,獨患中貴請謁
乃創為掣簽法,大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
一時選人盛稱無私,然銓政自是大變矣。
二十三年大計外吏
九江知府沈鐵嘗為衡州同知,發巡撫秦耀罪,江西提學僉事馬猶龍嘗為刑部主事,定御史祝大舟贓賄,遂為庇者所惡。
考功郎蔣時馨黜之,丕揚不能察。
時馨趙文炳所劾,丕揚力與辨雪
謂釁由丁此呂此呂坐逮
丕揚又力詆沈思孝於是思孝員外郎嶽元聲連章丕揚
丕揚請去甚力。
其冬,帝以軍政故,貶兩京言官三十余人
丕揚猶在告,偕九卿力諫,弗納。
已而帝惡大學士陳於陛論救,謫諸言官邊方
丕揚等復抗疏諫,帝益怒,盡除其名。
公元1595年
初,帝雖以夙望丕揚然不委信
有所推舉,率用其次
數請起廢,輒報罷
丕揚以誌不行,已懷去誌,及是杜門逾半歲。
疏十三上,多不報
至四月溫諭勉留,乃復起視事
主事趙學仕者,大學士誌臯族弟也,坐事議調,文選郎唐伯元輒註饒州通判
學仕以前事被訐,給事中劉道亨因劾吏部附勢,語侵丕揚
博士周獻臣有所陳論,亦頗侵之。
丕揚道亨同官周孔教指,獻臣孔教宗人,益疑之,復三乞休
最後貽書大學士張位,懇其擬旨允放。
如其言。
丕揚聞,則大恚,謂逐己,上疏道亨孔教獻臣思孝甚力。
帝得疏,不直丕揚
亦疏辯求退,帝復詔慰留,而同官陳於陛沈一貫亦為解。
丕揚再被責讓,許馳傳去。
公元1608年
久之起南吏部尚書,辭不就
吏部尚書李戴免,帝艱其代,以侍郎楊時喬攝之。
時喬數請簡用尚書
帝終念丕揚廉直三十六年九月,召起故官
屢辭,不允
明年四月始入都,年七十有八矣。
三十八年大計外吏黜陟鹹當。
又奏廉吏布政使汪可受王佐張偲二十餘人,詔不次擢用
公元1609年
先是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裏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
祭酒湯賓尹諭德顧天飐各收召朋徒干預時政,謂之宣黨、昆黨;以賓尹宣城人,天飐昆山人也。
御史徐兆魁喬應甲劉國縉鄭繼芳劉光復房壯麗給事中王紹徽朱一桂姚宗文徐紹吉周永春輩,則力排東林,與賓尹、天飐聲勢相倚,大臣多畏避之。
至是,繼芳巡按浙江,有偽為其書抵紹徽國縉者,中雲「欲去福清,先去富平;欲去富平,先去耀州兄弟」。
又言「秦脈斬斷吾輩可以得誌」。
福清葉向高耀州王國王圖富平丕揚也。
國時巡撫保定吏部侍郎翰林院,與丕揚秦人,故曰「秦脈」。
小人設為挑激語,以害繼芳輩,而其書乃達之丕揚所。
丕揚為意
御史金明時居官不職,慮京察見斥,先上疏力攻,並詆御史史記事徐縉芳謂為心腹
縉芳疏辯,明時再劾之,因及繼芳偽書事。
國縉疑書出縉芳李邦華李炳恭徐良彥周起元手,因目為五鬼」;五人選授御史候命未下者也。
當是時,諸人日攻擊議論紛呶,帝一無所問,則益植黨求勝朝端哄然
公元1610年
明年三月大計京官
丕揚侍郎蕭雲舉副都御史許弘綱領其事,考功郎中王宗賢吏科都給事中曹於汴河南道御史湯光京、協理御史喬允升佐之。
御史康丕揚徐大化,故給事中鐘兆鬥陳治則宋一韓姚文蔚主事鄭振先張嘉言賓尹、天飐、國縉鹹被察,又以年例紹徽應甲於外。
群情翕服,而諸不得誌深銜之。
當計典之初舉也,兆京謂明時將出要挾,以激丕揚
丕揚果怒,先期明時過部考察,特疏劾之。
下議罪,而明時辯疏復犯禦諱。
帝怒,褫其職。
其黨大嘩
明時未嘗要挾兆京,只以劾一疏實之,為報復
於是刑部主事秦聚奎力攻丕揚,為賓尹大化國縉紹徽應甲嘉言辨。
部院察疏猶未下,丕揚奏趣之,因發聚奎前知績溪吳江貪虐狀。
方向丕揚,亦褫聚奎職。
由是黨人益憤,謂丕揚果以偽書故斥紹徽國縉,且二人應甲嘗攻三才元翰,故代為修隙議論洶洶
弘綱聞而畏之。
請發察疏,亦若以丕揚過當者。
黨人藉其言,益思撼丕揚
禮部主事丁元薦入朝,慮察疏終寢,抗章弘綱,因盡發昆、宣黨構謀狀。
於是一桂繼芳永春、光魁、宗文爭擊元薦,為明時訟冤
向高調獲,至五月察疏乃下。
給事中彭惟成南京給事中高節御史王萬祚、曾成易猶攻訐不已
丕揚人言紛至,亦屢疏求去,優詔勉留
先是楊時喬掌察,斥科道錢夢臯十人特旨留任
至是丕揚亦奏黜之,群情益快
丕場以白首趨朝,非薦賢無以報國
先後推轂林居耆碩,若沈鯉呂坤郭正域丘度蔡悉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馮從吾於玉立高攀龍劉元珍龐時雍姜士昌範淶歐陽東鳳輩。
雅意不用舊人不報
丕揚又請起故御史錢一本十三人,故給事中鐘羽正十五人,亦報罷
丕揚齒雖邁,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丕揚乞去不已,疏復二十余上。
既不得請,則於明年二月拜疏徑歸。
向高聞之,急言於上。
詔令乘傳,且敕所司存問
既而丕揚疏謝,因陳時政四事,帝復優詔報之。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太保
天啟初追謚恭介
公元1556年
蔡國珍字汝聘奉新人
嘉靖三十五年進士
鄉人嚴嵩當國,欲羅致門下
國珍不應,乞就南,為刑部主事
七十余人久系,讞得其情,減釋過半
就改吏部,進郎中
出為福建提學副使,以侍養歸。
母喪
服除,遂不出
家居垂二十年。
張居正既卒,朝議大起廢籍
萬歷十一年,仍以故官蒞福建
湖廣右參政分守辰沅。
洞蠻亂,將吏議剿,國珍檄諭之,遂定
歷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
召為左副都御史,歷吏部左、右侍郎,與尚書孫鑨陳有年綜核銓政
南京吏部尚書
公元1596年
二十四年閏八月孫丕揚去國,帝久不除代。
部事盡弛,其年十二月竟廢大選
閣臣言官為言明年二月,始命國珍吏部尚書
三殿災,率諸臣請修省
旋有詔起廢
國珍三等人品正大心術光明者,文選郎王教二十四人;才有足錄、過無可棄者,給事中喬允等三十三人因人詿誤、釁非己作者給事中耿隨龍三十六人,並請錄用
竟報寢。
明年三月,倡廷臣文華請舉長子冊立冠婚,言必得請方退。
帝遣中官諭曰:「此大典,稍需時耳,何相若是
」乃頓首出。
給事中戴士衡文選郎白所知贓私國珍為辨,且求罷。
不聽,除所知名。
御史況上進因諭國珍八罪
帝察其誣,不問
國珍稱疾,累疏乞休
先是丕揚坐忤張位去官欲援同己者為助,以國珍鄉人汲引甚力。
秉銓一守成憲不為用。
惡之,國珍乃懷去誌。
至是,帝忽怒吏部貶黜諸郎二十二人
國珍求去益力,許乘傳歸。
公元1565年
初,楊巍吏部,與內閣相比,得居位八年
宋纁陸光祖力與閣抗,權雖歸部,身不容故自國珍卒未浹歲去,惟丕揚二年
時鹹議閣臣怯,而惜糸熏等用未竟也。
國珍素以學行稱,風力不及孫鑨陳有年,而清操似之,均為時所屬
家居十三年卒,年八十四。
贈太子太保謚恭靖
楊時喬字宜遷上饒人
嘉靖四十四年進士
工部主事
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有司無所預。
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者三,以日勤朝講修德之幾,親裁章奏出令之幾,聽言能斷圖事之幾。
弊之最重者九:曰治體怠弛,曰法令數易,曰賞罰無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濫,曰莊田擾民,曰習俗侈靡,曰士氣卑弱,曰議論虛浮
勢之偏重者三:宦寺難制也,宗祿難繼也,邊備難振也。
」疏入,帝褒納中外傳誦焉。
公元1589年
禮部員外郎,遷南京尚寶丞。
萬歷初,以養親去。
服除起南太仆丞,復遷尚寶
移疾歸。
時喬無意榮進再起再告。
十七年始薦起尚寶卿四遷南京太常卿
疏請議建文帝謚,祠禮死節諸臣。
就遷通政使
秩滿連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
李戴致仕時喬至即署部事
請謁,謝交遊止宿公署苞苴及門
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正將令兵部尚書蕭大亨主之,次輔沈鯉不可而止。
時喬乃與都御史溫純力鋤政府私人
給事中錢夢臯御史張似渠於永清輩,鹹在察中,又以年例給事中鐘兆鬥於外。
一貫大慍,密言於帝,留察疏不下
夢臯亦假楚王事再攻郭正域,謂主察者為正域驅除
帝意果動,特留夢臯;已,盡留科道之被察者,而嚴旨時喬報復
時喬惶恐奏辨,請罷斥,帝不問
夢臯既留,遂合兆鬥累疏攻,並侵時喬
時喬求去。
已而員外郎賀燦然請斥被察科道,亦詆挾權鬥捷,顧獨稱時喬
又言:「陛下睿斷躬操,非閣臣所能竊弄」,意蓋為一貫解。
時喬以與共事,復疏請貶黜不報
去,夢臯兆鬥引歸
復降譙讓,謂「祖宗朝亦常留被科道,何今日揣疑君父誣詆輔臣」。
因責諸臣朋比,令時喬策勵供職,而盡斥燦然劉元珍龐時雍輩。
時喬嘆曰:「主察者逐,爭察者亦竄矣,尚可顏居此乎?
九疏引疾,竟不得請
中外缺官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及建言詿誤被譴者,充滿林下,率不獲召。
時喬備列三百余人,三疏請錄用
三十四年,皇長孫生,有詔起廢時喬復列上遷鄒元標九十六人削籍範俊一百十人
帝卒不省
公元1607年
明年大計外吏
時喬已偕副都御史詹沂受事,居數日,帝忽命戶部尚書趙世卿時喬,遂中輟;蓋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誤發之也。
輔臣朱賡非體立言於帝。
帝亦覺其誤,即日收還
時喬堅辭不肯任,吏科陳治則劾其怨懟無人臣禮
有旨詰責時喬乃再受事
永年王棟卒,其子明輔請襲。
時喬以外不當傳世,固爭之,弗聽。
一貫已罷,言路爭擊其黨。
李廷機者,一貫教習門生也,閣臣闕,眾多推之;惟給事中曹於汴宋一韓御史陳宗契不可
時喬從眾議。
未幾,又推黃汝良全天敘侍郎,諸攻一貫者益不悅
給事中王元翰胡忻遂交劾時喬
時喬疏辨,力求罷。
當是時,帝委時喬銓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獨理部事銓敘平允
堂陛扞格曠官廢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議論方囂,動見掣肘
時喬官位未崇,又自溫純去,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厭百僚
由是下相淩,紀綱日紊,言路得收其柄。
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
秉銓五年
最後起故尚書孫丕揚
未至,而時喬已卒。
篋余一敝裘同列賻襚以殮。
詔贈吏部尚書謚端潔
時喬受業永豐呂懷,最不喜王守仁之學,辟之甚力,尤惡羅汝芳
通政時具疏斥之曰:「佛氏之學,初不混於儒。
汝芳聖賢仁義心性之言,倡為見性成佛之教,謂吾學直捷不假修為
於是傳註支離,以經書糟粕,以躬行實踐迂腐,以綱紀法度桎梏
逾閑蕩檢反道亂德,莫此為甚
望敕所司明禁,用彰風教
」詔從其言。
贊曰:古者冢宰百官,均四海,即宰相之任也。
後代政柄始分,至明中葉旁撓者眾矣。
嚴清諸人清公素履秉正無虧,彼豈以進退得失動其心哉。
孫丕揚掣簽法,雖不能辨材任官要之無任營私之弊,茍非其人,毋寧任法之為愈乎!
蓋與時宜之,未可古義相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