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十一 盛應期 朱衡 潘季馴 萬恭 吳桂芳 王宗沐 劉東星 徐貞明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盛應期朱衡翁大立潘誌伊潘季馴萬恭吳桂芳傅希摯王宗沐(子士崧士琦士昌從子士性)劉東星胡瓚徐貞明伍袁萃
公元1493年
盛應期字思徵吳江人
弘治六年進士
都水主事,出轄濟寧諸閘。
太監李廣家人私鹽至濟,畏應期,投鹽水中去。
南京貢內官應期薦新船,從中構逮應期主事範璋下詔獄。
衛河,亦忤中貴者也。
獄具,謫雲南驛丞。
稍遷祿豐知縣
正德初,歷雲南僉事
武定知府鳳應死,其妻攝府事,子朝鳴為寇。
應期單車入其境,母子惶怖,歸所侵。
鳳氏終亂,奏降其秩,設官制之。
不行,後卒叛。
御史張璞副使晁必登鎮守太監梁裕。
裕劾三人,俱逮下詔獄竟拷死。
公元1523年
乾清宮災,應期復職四遷至陜西右布政使
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
討平天全六番招討使文林
泉江僰蠻普法惡作亂,富順奸民文禮文義附之。
法惡死,指揮何卿先後討誅文禮文義
應期銀幣,以憂歸。
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撫江西
宸濠亂後,瘡痍未復,奏免雜調緡錢數十萬,請留轉輸南京米四十七萬,銀二十萬,以食饑民
又令諸府積谷備荒至百余萬。
尋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
將行,籍上積谷數。
帝以陳洪謨代,而獎賚應期
洪謨積益多,亦被賚。
應期,偕撫寧侯朱麒督參將李璋等,討平思恩土目劉召,復賚銀幣
朝議大征岑猛
應期條上方略七事兵疲不可用。
麒等恚。
御史許中應期暴虐,麒等因相與流言
御史鄭洛書復劾應期賄結權貴
應期已遷工部侍郎引疾歸。
公元1527年
六年黃河水溢漕渠,沛北廟道口數十里,糧艘為阻,侍郎章不能治。
尚書胡世寧詹事霍韜僉事江良材請於昭陽湖東別漕渠,為經久計。
未定,以御史吳仲言召拯還,即家拜應期右都御史以往
應期乃議於昭陽湖東,北進家口南出城口開浚百四十餘里,較疏舊河力省而利永。
夫六萬五千,銀二十萬兩,克期六月
工未成,會旱災修省言者多謂開河非計,帝遽令罷役。
應期請展一月竟其功,不聽
初,應期令郎柯維熊分浚支河,維熊力贊新河之議,至是亦不便
應期上章自理,帝怒,詔與維熊奪職
世寧:「新河之議倡自臣。
應期克期六月今四月,功已八九。
程工促急怨讟煩興
維熊反覆變詐,傾大臣誤國事。
自古國家大事,必責首議,臣請與同罷。
」帝不許
後更赦,復官致仕,卒。
應期後三十年朱衡新河遺跡成之,運道蒙利焉。
公元1532年
朱衡字士南萬安人
嘉靖十一年進士
歷知尤溪婺源,有治聲
刑部主事,歷郎中
出為福建提學副使累官山東布政使
三十九年,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
奏言:「比遼左告饑暫弛登、萊商禁,轉粟濟之。
猾商遂竊載他貨,往來販易並開青州西路
海島亡命陰相構結,禁之便。
」從之。
召為工部右侍郎
公元1565年
四十四年,進南京刑部尚書
其秋河決沛縣飛雲橋,東註昭陽湖運道淤塞百餘里。
工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總理河漕
馳至決口,舊渠已成陸。
而故都御史盛應期所開新河,自南陽以南東至夏村,又東南至留城,故址尚在
地高河決昭陽湖止,不能復東可以通運,乃定議開新河築堤孟湖防潰決。
河道都御史潘季馴以為浚舊渠便,議與不合
持益堅,引鮎魚、薛沙諸水新渠,築馬家橋堤以遏飛雲決口身自督工
劾罷曹濮副使柴淶,重繩吏卒不用命者,浮議遂起。
明年給事中鄭欽虐民幸功,詔遣給事中何起鳴往勘,工垂竣矣。
及秋,河決馬家橋,議者紛然謂功不可成。
起鳴初主議,亦變其說,與給事中王元春御史黃襄交章請罷
新河已成,乃止。
河長一百九十四里。
漕艘由境山入,通行南陽
未幾季馴以憂去,詔兼理其事。
公元1567年
隆慶元年,加太子少保
山水驟溢,決新河,壞漕艘數百。
給事中吳時來言:「新河受東、兗以南費、嶧、鄒、滕之水。
一堤群流豈能不潰?
宜分之以殺其勢。
開支河四,泄其水入赤山湖
明年秋,召還部。
明年上疏曰:「先臣宋禮浚治舊渠,測量水平,計濟寧平地徐州山巔相準北高南下懸流三十丈。
故魯橋閘以南稍啟立涸,舟行半月始達。
東、兗之民增閘挑淺,苦力役者百六十年。
屬者改鑿新渠,遠避黃流,舍卑就高,地形平衍,諸閘不煩起閉,舟行日可百餘里,夫役無事事。
河道都御史翁大立奏請裁革,宜可聽
於是閘官五,夫役六千余,以其僦直為修渠費。
四年秋河決睢寧,起季馴總理
明年冬閱視河道給事中雒遵劾罷季馴,言廷臣可使,無出右者
六年正月,詔兼左副都御史經理河道
公元1572年
穆宗崩,大學士高拱山陵請召
邳州工亦竣,還朝
先後在部,禁止工作裁抑浮費,所節省甚眾。
穆宗時內府監局加征工料濫用不訾隨時執奏
未幾,詔南京織造太監李佑趨辦袍緞千八百余匹,言官孫枝姚繼可嚴用和駱問禮先後諫,再疏請,從之。
切責太監崔敏傳令南京加造緞十余萬匹
議停新造,但責歲額,得減新造三之二。
命造鰲山燈,計費三萬余兩,又命建光泰殿、瑞祥閣於長信門,皆奏止之。
神宗即位,首命停織造,而內臣不即奉詔,且請增織染顏料
奏爭,皆得請
皇太后傳諭帑金涿州碧霞元君廟。
復爭,報聞
公元1574年
強直遇事不撓不為張居正所喜。
萬歷二年給事中林景旸剛愎
再疏乞休
詔加太子太保馳驛歸。
其年夏大雨昭陵恩殿,追論督工罪,奪宮保
卒年七十三。
子維京,自有傳。
公元1538年
翁大立余姚人
嘉靖十七年進士
累官山東左布政使
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蘇州諸府
蘇州以倭警募壯士後兵無所歸,群聚剽奪
大立得其主名,捕甚急
惡少懼,夜劫縣衛獄,縱囚自隨,攻都御史行署大立妻子遁。
知府王道行兵力拒之,乃斬葑門,奔入太湖為盜。
大立戴罪捕賊,尋被劾罷。
久之,起故官巡撫山東
遭喪不赴
公元1568年
隆慶二年,命督河道
朱衡既開新河漕渠便利
大立因頌新河之利有五,而請浚回回以達鴻溝,引昭陽之水沿鴻溝出留城,以溉湖下腴田千頃
未幾,又請鑿邵家嶺,令水由地浜溝出境山,入漕河
帝皆從之。
三年七月,河大決沛縣漕艘阻不進。
帝從大立請,大行振貸
大立又請漕艘後至者貯徐州倉,平價出糶
詔許以三萬石賚民。
大立以下昏墊閭閻愁困狀帝莫能周知,乃繪圖十二以獻。
且言:「時事可憂,更不止此。
東南財賦區,而江海泛溢,粒米不登京儲可慮一也。
邊關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傾頹,何恃以守?
可慮二也。
畿輔山東河南霪雨既久,城郭不完,寇盜無備,可慮三也。
江海颶風鼓浪,舟艦戰卒,悉入波流海防可慮四也。
淮、浙鹽場鹹泥盡沒,竈戶流移商賈不至國課可慮五也。
陛下以五患十二圖付公卿博議,速求拯濟之策。
」帝留圖備覽,下其奏於所司
公元1570年
當是時,黃河既決,淮水復漲。
清河縣通濟閘抵淮安城西淤三十餘里,決方、信二壩出海平地水深丈余,寶應湖堤往往崩壞
山東沂、郯城水溢,從沂河、直河出邳州人民溺死
大立奔走經營至四年六月鴻溝、境山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
帝喜,錫賚有差
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為左。
會代者陳大賓未至,而山東沙、薛、汶、泗諸水驟漲,決仲家諸處黃河暴至,茶城復淤。
已而淮自泰山廟七里溝亦淤十餘里。
其明年,遂為給事中宋良佐劾罷。
萬歷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
明年入為刑部右侍郎再遷南京兵部尚書
六年致仕歸。
先是隆慶末,有錦衣指揮周世臣者,外戚慶雲侯裔也。
家貧無妻,獨與婢荷花兒居。
盜入其室,殺世臣去。
把總張國維入捕盜,惟荷花兒及仆王奎在,遂謂二人奸弒其主。
獄成,刑部郎中潘誌伊疑之,久不決。
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憤荷花兒弒主,趣誌伊速決
誌伊終疑之,乃委郎中王三錫徐一忠同讞。
無所平反,置極刑
逾數年,獲真盜。
都人競稱荷花兒冤,流聞禁中
大怒,欲重譴大立等。
給事中周良寅蕭彥復劾之,乃追奪大立職,調一忠三錫於外。
誌伊時已知九江府,亦謫知陳州
誌伊吳江人
進士,終廣西右參政
歷官有聲
公元1550年
潘季馴字時良烏程人
嘉靖二十九年進士
授九江推官
御史巡撫廣東
均平裏甲法,廣人大便。
臨代去,疏請飭後至者守其法,帝從之。
大理丞
四十四年,由左少卿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
朱衡共開新河,加右副都御史
尋以憂去。
隆慶四年河決邳州睢寧
故官,再理河道,塞決口
明年工竣,坐驅運船新溜漂沒多,為勘河給事中雒遵劾罷。
公元1576年
萬歷四年夏再起官,巡撫江西
明年冬,召為刑部右侍郎
是時河決崔鎮黃水北流清河口淤澱,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壞,淮、揚、高郵、寶應間皆為巨浸
大學士張居正以為憂。
河漕尚書吳桂芳議復老黃河故道,而總河都御史傅希摯欲塞決口束水歸漕,兩人不合
桂芳卒,六年,命季馴右都御史工部左侍郎代之。
季馴以故久湮,雖浚復,其深廣不能如今河,議築崔鎮以塞決口,築遙堤防潰決。
又:「淮清河濁,淮弱河強,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則居其八,非極湍急必至停滯
當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濁,築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敵河之強,使二水並流,則海口自浚。
桂芳所開草灣,亦可不復修治
」遂條上六事,詔如議。
公元1578年
明年冬兩河工成。
明年春,加太子太保,進工部尚書左副都御史
季馴初至河上,歷虞城夏邑商丘相度地勢
舊黃河上流,自新集經趙家圈、蕭縣,出徐州浮橋,極深廣
嘉靖中北徙河身既淺,遷徙不常,曹、單、豐、沛常苦昏墊
上疏復故河。
給事中王道成以方崔鎮高堰,役難並舉
河南撫按亦陳三難,乃止。
南京兵部尚書
十一年正月,召改刑部
公元1534年
季馴再起也,以張居正援。
居正歿,家屬幽系子敬自縊死。
季馴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釋
」又以治居正獄太急,宣言居正家屬斃獄者已數十人
先是御史李植江東之輩與大臣申時行楊巍相訐。
季馴力右時行痛詆言者言者交怒。
遂劾季馴黨庇居正落職為民。
十三年御史李棟上疏訟曰:「隆慶間河決崔鎮,為運道梗。
數年以來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書功也。
』昔先臣宋禮治會通河至於是賴陛下允督臣萬恭之請,予之謚蔭
季馴不在禮下,乃當身存之日,使與編戶齒,寧不隳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報功之典哉!
御史董子行亦言季馴罪輕責重。
詔俱奪其俸。
其後論薦不已
公元1537年
十六年給事中梅國樓復薦,遂起季馴右都御史總督河道
吳桂芳後,河漕總理,至是復設專官。
明年黃水暴漲,沖入夏,壞田廬居民溺死
季馴復築塞之。
十九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右都御史
公元1567年
季馴凡四奉治河命,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
增築設防置官建閘,下及木石樁埽,綜理纖悉積勞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
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
議者或欲開傅寧湖至六合入江,或欲浚周家橋入高、寶諸湖,或欲開壽州瓦埠河以分淮水上流,或欲弛張福堤以泄淮口
季馴祖陵王氣不宜輕泄,而巡撫周寀陳於陛巡按高舉周家橋祖陵百里,可疏浚,議不合
都給事中楊其休請允季馴去。
三年卒,年七十五。
公元1544年
萬恭字肅卿南昌人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南京文選主事,歷考功郎中
壽王喪過南京中貴欲令朝王妃,厲聲曰:「禮不朝後,況妃乎!
」遂止。
就遷光祿少卿,入改大理
公元1563年
四十二年寇逼通州,帝方急兵事。
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協理戎政侍郎喻時勝任,調之南京,欲代以鄭曉楊順葛縉手詔徐階
文士匪人請命吏部推擇
帝乃諭尚書嚴訥越格求之,遂以湖廣參政李燧,而命汝楠
上選兵、議將、練兵車、火器諸事,皆報可
明年罷,眾將推引疾
及用趙炳然視事
於是給事中胡應嘉奸欺
奏辯,部議調
詔勿問。
自安力請劇邊自效
乃命兼僉都御史巡撫山西
甫至,寇犯龍須墩,伏兵擊卻之。
未幾,寇五萬騎至朔州川,與戰老高墓。
列車為陣發火器,寇少卻。
風起,火反焚車,寇復大至
諸將殊死戰,寇乃去。
事聞,賚銀幣
巡撫故無旗牌恭請得之
河州縣患套寇東掠,歲鑿冰以防,築墻四十里。
教人以耕及用水車法,民大利之。
浹歲以內艱歸。
公元1572年
隆慶初給事中岑用賓拾遺
吏部尚書楊博議,仍用之邊方
服闋不出
六年春給事中劉伯燮異才
河決邳州運道大阻,已遣尚書朱衡經理復命以故總理河道
長堤,北自磨臍溝迄邳州直河,南自離林迄宿遷小河口,各延三百七十里。
帑金三萬,六十日而成。
高、寶諸河,夏秋泛濫,歲議增堤,而水益漲。
緣堤建平水閘二十余,以時泄蓄,專令浚湖,不復增堤,河遂無患
強毅敏達,一時稱才臣
治水三年言者劾其不職,竟罷歸
家居垂二十年卒。
孫燝,自有傳。
公元1544年
吳桂芳字子實,新建人。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刑部主事
崔鑒者,年十三,忿父妾淩母,手刃之。
桂芳著論擬赦。
尚書聞淵曰:「此董仲舒春秋斷獄柳子厚復讎議》也。
遂得宥。
吏部,欲任以言職
會聞繼母病,遽請歸,留之不可
起補禮部,歷遷揚州知府
禦倭有功,遷俸一級
建議增築外城
揚有二城,自桂芳始。
歷浙江左布政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父喪歸。
故官撫治鄖陽
尋進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未任。
兩廣總督張臬以非軍旅才被劾罷,部議總督,改桂芳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
兩廣群盜河源亞元程鄉丹樓連歲為患潮州舊倭屯據鄒塘。
桂芳先討倭。
以降賊伍端為前驅官軍繼進一日克三巢,焚斬四百余人
帝深嘉之,令與南贛提督吳百朋乘勝滅賊。
而新倭寇福建省戚繼光所敗,流入境
桂芳百朋會調土、漢兵,乘其初至,急擊之。
倭懼,悉奔甲子崎沙,奪漁舟入海。
暴風起,皆覆溺死。
脫者還海豐副總兵湯克寬擒斬殆盡
建議道副使東莞西至瓊州,領番夷市舶,更設海防僉事,巡東莞東至惠潮,專禦倭寇
進討亞元丹樓平之
賊王西橋吳平已撫復叛。
西橋東莞,敗都指揮世恩兵,執肇慶同知郭文通以求撫。
桂芳擒斬之,進討
平初據南澳,為戚繼光俞大猷所敗,奔饒平鳳凰山,掠民舟出海,自陽江安南
桂芳安南寧宣撫司進剿,遣克寬以舟師會之,夾擊平萬橋山下。
乘風縱火軍死無算,擒斬三百九十余人
參將應嘉已擒,後復雲溺死
福建巡撫汪道昆奏聞桂芳不肯,曰:「風火交熾時,何以知其必死也?
林道乾復窺南澳時議參將戍守
桂芳言:「澳中地險而腴。
元時設兵戍守戍兵即據以叛,此禦盜生盜也,不如柘林便。
」從之。
召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尋改北部
隆慶初轉左,以疾乞歸
言官數論薦。
公元1575年
萬歷三年冬,即家起故官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
明年春桂芳以淮、揚洪潦奔流,惟云梯關一徑入海,致海湧橫沙河流泛溢,而興、鹽、高、寶諸州縣所在受災請益開草灣及老黃河故道以廣入海之路,修築高郵東西二堤以蓄湖水
皆下所司議行
未幾,草灣河工告成
是年秋河決曹縣徐州桃源給事中劉鉉疏議漕河,語侵桂芳
桂芳疏辯曰:「草灣之開,以高、寶水沖嚙,疏以拯之,非能使上遊不復漲也。
山陽以南州縣水落布種鬥米四分,則臣斯舉亦既得策矣。
若徐、邳以上,非臣所屬,臣何與焉。
」因請罷
御史邵陛言:「諸臣以河漲歸咎草灣,阻任事氣,乞策勵桂芳,益底厥績,而詰責河臣傅希摯曠職
」從之。
公元1577年
其明年希摯議塞崔鎮決口束水歸漕,而桂芳沖刷成河以為黃河入海之道。
廷議二人意見不合,改希摯撫陜西,以李世達代。
未幾,又改世達他任,命桂芳兼理河漕
六年正月,詔進工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居職如故
逾月,卒。
尋以高郵湖堤成,贈太子少保
傅希摯衡水人
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隆慶末戶部以餉乏議裁山東河南民兵希摯之而止。
總理河道
以茶城淤塞,開梁山以下寧洋山,出右洪口。
萬歷五年,進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
已遷戶部右侍郎,坐隴右礦賊未靖,罷。
總督漕運,歷南京戶、兵二部尚書
理戎政,以老被劾。
太子少保致仕
公元1544年
王宗沐字新甫臨海人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刑部主事
同官李攀龍王世貞輩,以詩文相友善。
宗沐尤習吏治
江西提學副使
白鹿洞書院,引諸生講習其中
三遷山西右布政使
所部歲祲宗沐入覲上疏曰:「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
三年於茲,百餘里不聞雞聲
父子夫婦互易一飽,命曰『人市』。
宗祿八十五萬,累歲缺支,饑疫死者二百人
山西京師右掖,自故關真定,自忻、代出紫荊,皆不過三日。
宣、大之糧雖派各郡,而運本色者皆在太原
饑民一聚蹂踐劫奪,歲供宣、大兩鎮六十七萬餉,誰為之辦?
此可深念者一也。
四方水旱者以十分上,部議常裁而為三,所免不過存留而已
山西所謂存留者,二鎮三關之輸也。
存留乃反急於起運,是山西終不蒙分毫之寬。
此可深念者二也。
開疆萬山之中,巖阻巉絕太原不得至澤、潞,安望就食他所?
真定米稍可通。
背負車運,率二鬥致一斗,甫至壽陽,則價已三倍矣。
是可深念者三也。
饑民相聚為盜,招之不可勢必撲殺
小則支庫金,大則請內帑
與其發帑以賞殺盜之人,孰若發帑使不為盜?
此可深念者四也。
近丘富往來誘惑邊民妄傳募人耕田不取租稅
愚民何知,急不暇擇,長邊八百餘里,誰要之者?
彼誘而眾,我逃而虛。
此可深念者五也。
」因請緩征逋賦,留河東新增鹽課以給宗祿
尋改廣西左布政使,再補山東
公元1571年
隆慶五年給事中李貴和開膠萊河。
宗沐以其功難成,不足濟運遺書中朝止之。
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極陳運軍之苦,請亟優恤
又以河決無常,運者終梗,欲復海運上疏曰:「自會通河開浚以來海運不講已久。
近官山東,嘗條斯議。
巡撫都御史梁夢龍毅然試之,底績無壅,而慮者輒苦風波
東南之海天下水之委也,茫渺無山,趨避靡所,近南水暖,蛟龍窟宅
故元人海運多驚,以其起自太倉嘉定而北也。
若自淮安而東,引登、萊以泊天津,是謂北海,中多島嶼可以避風
又其地高而多石,蛟龍往來而無窟宅
登州有海市,以石氣水氣相搏,映石而成,石氣能達水面,以石去水近故也。
北海之淺,是其明驗
可以運河之窮,計無便於此者
」因條上便宜七事
明年三月遂運米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五月天津
敘功,與夢龍進秩賜金幣。
南京給事中張煥言:「比聞八舟漂沒,失米三千二百石。
宗沐預計有此,私令人糴補。
夫米可補,人命可補乎?
宗沐掩飾視聽,非大臣誼。
宗沐疏辯求勘。
行前議,習海道以備緩急
未幾海運即墨颶風大作,覆七舟,都給事中賈三近御史鮑希顏山東巡撫傅希摯俱言不便,遂寢。
時萬歷元年也。
公元1581年
宗沐以徐、邳俗獷悍,多奸猾濱海鹽徒出沒六安霍山賊竊發,奏設守將
又召豪俠巨室三百余人義勇責令捕盜,後多以功給冠帶
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
尋進刑部左侍郎奉敕閱視宣、大、山西諸鎮邊務
母喪歸。
九年,以京察拾遺罷,不敘。
居家余年卒。
刑部尚書
天啟初追謚襄裕
子士崧、士琦、士昌從子士性,皆進士
士崧官刑部主事
士琦歷重慶知府
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承總督邢玠檄至撫定之。
遂進兵備副使,治其地。
尋以山東參政監軍朝鮮有功超擢河南右布政使
應龍復叛,降湖廣右參政
歷山右布政使,佐余宗浚封順義王進秩賜金
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被劾擬調。
未幾卒。
士昌龍谿知縣兵科給事中
寇犯固原甘肅,方議諸將罪,而延綏兩以捷聞。
兵部請告宣捷士昌奏止之。
改禮科。
礦稅興,疏言:「近日禦題黃纛,遍布關津聖旨朱牌委褻蔀屋
遂使三家之村,雞犬悉盡;五都之市絲粟皆空。
且稅以店名無異北齊之市肆;官從內遣,何啻西苑斜封
不報
二十九年,帝將冊立東宮,而故緩其期。
士昌同官楊天民極諫,謫貴州鎮遠典史
屢遷大理右丞署事,與張問達共定張差獄。
旋進右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歸卒。
士性,字恒叔,由確山知縣征授禮科給事中
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曰親章奏節財用;官司要務三,曰有司文網督學科條王官考核兵戎要務四,曰中州武備,晉地要害,北寇機宜遼左戰功
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
詔制鰲山燈,未幾慈寧宮火,士性請停前詔,帝納之。
楊巍議黜丁此呂,士性劾阿輔申時行時行邪媚,皆失大臣誼。
不行
時行,士性座主也。
久之,疏言:「朝廷用人不宜取容緘默緩急不足恃者。
請召沈思孝吳中行艾穆鄒元標黃道瞻蔡時鼎聞道立、顧憲成孫如法姜應麟馬應圖王德新盧洪春彭遵古諸壽賢顧允成等。
忤旨,不報
吏科給事中,出為四川參議,歷太仆少卿
河南巡撫廷推王國,士性次之
帝特用士性。
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
帝疑其矯,且謂國實使之,遂出國於外,調士性南京
久之,就遷鴻臚卿,卒。
公元1568年
劉東星字子明沁水人
隆慶二年進士
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
大學士高拱吏部,以非時考察,謫蒲城縣
徙盧氏知縣累遷湖廣左布政使
萬歷二十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
朝鮮以倭難告。
王師調集,悉會天津,而天津靜海滄州河間皆被災。
東星漕米十萬石平糶,民乃濟。
召為左副都御史
吏部右侍郎,以父老侍養歸,瀕行而父卒。
公元1598年
二十六年河決單之黃堌運道堙阻,起工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總理河漕
初,尚書潘季馴議開黃河上流,循商、虞而下,歷丁家道口徐州浮橋,即元賈魯所浚故道也,朝廷以費巨未果
東星即其地開浚
起曲裏鋪至三仙臺,抵小浮橋
又浚漕渠自徐、邳至宿。
計五閱月工竣,費僅十萬。
詔嘉其績,進工部尚書右副都御史
明年,渠邵伯界首二湖
明年,奉開泇河。
泇界滕、嶧間,南通淮、海,引漕甚便。
總督翁大立首議開浚,後尚書朱衡都御史傅希摯復言之。
朝廷遣官行視,乞無成畫。
河臣舒應龍嘗鑿韓莊,工亦中輟
東星力任其役。
初議費百二十萬,及工起,費止七萬,而渠已成十之三。
會有疾,求去。
屢旨慰留
卒官。
李化龍循其遺跡,與李三才共成之,漕永便焉
公元1602年
東星儉約
歷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
天啟初謚莊靖
公元1595年
胡瓚字伯玉桐城人
萬歷二十三年進士
都水主事
分司南旺司兼督泉閘,駐濟寧
泗水所註,瓚修金口壩遏之。
造舟汶上,為橋於寧陽,民不病涉
河決黃堌,瓚憂之。
劉東星總河漕,瓚與往復論難
黃堌不杜,勢且易黃而漕;漕南北七百里,以涓涓之泉,安能運萬千有奇之艘,使及期飛渡
東星賈魯故道益治汶、泗間泉數百。
尋源竟委,著《泉河史》上之。
瓚治泉,一夫一泉,各有分地,省其勤惰而賞罰之。
冬則養其余力,不征於官。
疏浚運道有功增秩一等
二十七年督修琉璃河橋。
三年橋成,省費七萬有奇
累官江西左參政
予告歸,久之卒。
公元1571年
徐貞明字孺東貴溪人
九思,見《循吏傳》。
貞明隆慶五年進士
浙江山陰縣,敏而有惠。
萬歷三年,征為工科給事中
御史傅應禎獲罪貞明入獄調護,坐貶太平府知事
十三年累遷尚寶司丞
初,貞明給事中上水利、軍班二議,謂:
神京雄據上遊兵食宜取之畿甸,今皆仰給東南
西北古稱富強地,不足以實廩練卒乎?
賦稅所出,括民脂膏,而軍船夫役之費,常以數石致一石,東南力竭矣。
河流多變運道多梗,竊有隱憂
聞陜西、河南故渠廢堰,在在有之;山東諸泉,引之率可成田;而畿輔諸郡,或支河所經,或澗泉自出,皆足以灌溉
北人習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害未除,正由水利未興也。
蓋水聚之則為害散之為利
順天真定河間諸郡,桑麻之區,半為沮洳,由上流十五河之水惟泄於貓兒一灣,欲其不泛濫壅塞,勢不能也。
今誠於上流疏渠浚溝,引之灌田,以殺水勢下流開支河,以泄橫流,其澱之最下者,留以瀦水,稍高者,皆如南人築圩之制,則水利興,水患亦除矣。
至於永平灤州滄州慶雲,地皆萑葦土實膏腴
元虞集欲於京東濱海地築塘捍水以成稻田
若仿意,招徠南人,俾之耕藝,北起遼海南濱青齊,皆良田也。
特簡憲臣,假以事權,毋阻浮議,需以歲月不取近功
或撫窮民而給其牛種,或任富室而緩其征科,或選擇健卒分建屯營,或招徠南人許其占籍
有成績,次及河南山東、陜西。
東南轉漕可減,西北儲蓄常充,國計永無絀矣。
其議軍班則言:
東南民素柔脆,莫任遠戍
今數千里勾軍,離其骨肉
而軍壯出於戶丁,幫解出於裏甲,每軍不下百金
而軍非土著,誌不久安,輒賂衛官求歸。
衛官利其賂,且可冒餉也,因而縱之。
是困東南之民,而實無補於軍政也。
宜仿匠班例,軍戶出軍者,歲征其錢,而召募土著以足之便。
事皆下所司
兵部尚書譚綸勾軍之制不可廢。
工部尚書郭朝賓則以水田勞民,請俟異日
事遂寢。
貞明被謫,至潞河,終以前議可行,乃著《潞水客談》以畢其說。
其略曰:
西北之地,旱則赤地千里,潦則洪流萬頃,惟雨旸時若,庶樂歲無饑,此可常恃哉?
水利而後旱潦有備,利一。
中人治生,必有常稔之田,以國家全盛,獨待哺東南,豈計之得哉?
水利興則余糧棲畝倉庾之積,利二。
東南轉輸,其費數倍。
西北一石之入,則東南省數石之輸,久則蠲租詔可下,東南民力庶幾稍蘇,利三。
西北溝洫,故河水橫流,而民居多沒。
修復水田,則可分河流,殺水患,利四。
西北地平曠,寇騎得以長驅
溝洫盡舉,則田野金湯,利五。
遊民去鄉土,易於為亂
水利興則業農者田裏,而遊民所歸,利六。
南人以耕西北之田,則民均而田亦均,利七。
東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之苦,以南賦繁而役減,北賦省而徭重也。
使田墾而民聚,則賦增而北徭可減,利八。
沿邊諸鎮積貯轉輸不煩,利九。
天下浮戶富家佃客何限,募之為農而簡之為兵,屯政無不舉矣,利十。
塞上之卒,土著者少。
屯政舉則兵自足可以省遠募之費,蘇班戍之勞,停攝勾之苦,利十一。
宗祿浩繁,勢將難繼。
今自中尉以下,量祿之田,使自食其土,為長子孫計,則宗祿可減,利十二。
修復水利,則仿古井田,可限民名田
自昔養民之政漸可舉行,利十三。
與地均,可仿古比閭族黨之制,而教化漸興,風俗自美,利十四也。
譚綸見而美之曰:「我歷塞上久,知其必可行也。
已而順天巡撫張國彥副使顧養謙行之薊州永平豐潤玉田,皆有效。
及是貞明還朝御史蘇瓚徐待力言其說可行,而給事中王敬民又特疏論薦,帝乃進貞明少卿,賜之敕,令往會撫按諸臣勘議。
奉命巡關,復獻議曰:「治水墾田相濟未有不治而田可墾者。
畿輔為患之水莫如盧溝、滹沱二河
盧溝發源桑乾滹沱發源於泰戲,源遠流長
又合深、易、濡、泡、沙、滋諸水,散入各澱,而泉渠溪港悉註其中
以故高橋、白洋諸澱,大者廣圍一二百里,小亦四五十里。
每當夏秋淫潦膏腴變為瀉鹵菽麥化為萑葦,甚可惜也。
治水之策有三:浚河決水之壅,疏渠以殺澱之勢,撤曲防以均民之利而已
」帝並下貞明
公元1585年
貞明乃躬歷京東州縣,相原隰,度土宜周覽水泉分合條列事宜以上
戶部尚書畢鏘等力贊之,因采貞明疏,議為六事請郡有司墾田勤惰為殿最,聽貞明舉劾地宜者以漸勸率宜黍宜粟如故,不遽責其成;召募南人,給衣食農具,俾以一教十;能墾田百畝以上,即為世業子弟寄籍入學,其卓有明效者,仿古孝弟力田科,量授鄉遂都鄙之長;墾荒無力者,貸以谷,秋成還官旱潦則免;郡縣民壯,役止三月,使疏河芟草,而墾田則募專工。
帝悉從之。
其年九月,遂命貞明監察御史領墾田使有司撓者劾治
公元1586年
貞明先詣永平,募南人為倡。
至明年二月,已墾至三萬九千余畝。
遍歷諸河,窮源竟委,將大行疏浚
奄人勛戚之占閑田業者,恐水田興而己失其利也,爭言不便,為蜚語聞於帝。
帝惑之。
三月閣臣申時行等以風霾陳時政力言其利。
帝意終不釋。
御史王之棟畿輔人也,遂言水田必不可行,且陳開滹沱不便者十二。
帝乃召見時行等,諭令停役
時行請罷開河,專事墾田
已,工部之棟疏,亦如閣臣言。
帝卒罷之,而欲追罪建議者,用閣臣言而止。
貞明乃還故官
乞假歸。
十八年卒。
貞明敏才練,慨然經世誌。
京東水田百世利,事初興而即為浮議所撓,論者惜之。
初議時,吳人伍袁萃貞明曰:「民可使由,不可使知。
君所言,得無太盡耶?
貞明問故。
袁萃曰:「北人東南漕儲派於西北煩言必起矣。
貞明默然
已而之棟劾奏袁萃言。
公元1577年
袁萃字聖起吳縣人
萬歷五年會試
三年釋褐,授貴溪知縣
兵部主事,進員外郎署職方事
李成梁子如楨求為錦衣大帥袁萃力爭,寢之。
出為浙江提學僉事
巡撫數十人寄學,立卻還之。
廣東海北道副使
中官李敬珠池,其參隨擅殺人,袁萃捕論如法
請告歸。
所撰《林居漫錄》、《彈園雜志》多貶斥當世卿大夫,而於李三才於玉立尤甚雲。
贊曰:事功之難立也,始則群疑朋興繼而忌口交鑠,此勞臣任事所為腐心也。
盛應期諸人治漕營田,所規畫為軍久遠大計,其奏效在數十年後。
而當其時浮議滋起,或以輟役,或以罷官久之乃食其利而思其功。
故曰:「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