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词牌、曲牌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李鉞 王憲 胡世寧 李承勛 王以旂 范鏓 王邦瑞 鄭曉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李鉞子惠王憲胡世寧子純(繼)李承勛王以旂范鏓王邦瑞(子正國)鄭曉

李鉞

公元1496年
李鉞字虔甫祥符人
弘治九年進士
御史
巡視中城,理河東鹽政,歷有聲績。
正德改元天鳴星變
同官陳數事,論中官李興、寧謹、苗逵、高鳳等罪,而請斥尚書李孟抃、都督神英
武宗不能用。
以喪歸。
劉瑾劾其黨,假他事罰米五百石輸邊。
敗,起故官,出為鞏昌知府,尋遷四川副使
巡撫林俊副使何珊討敗流賊方四等,賜金加俸
遷陜西按察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
寇入白羊口
度宣、大有備,必窺岢嵐五臺間,乃亟畫戰守
寇果犯岢嵐與延綏援安國杭雄敗之。
加俸一級
尋討內寇廷章等。
入理院事。
公元1521年
世宗即位,歷兵部左、右侍郎,出總制陜西三邊軍務
軍旅料敵多中。
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
下令大開營門晝夜不閉。
寇疑有備,未敢逼。
炮擊之,寇引去
其間增築墩堡,謹烽堠,廣儲蓄,選壯勇為備。
未幾,寇復深入平涼邠州
遊擊時陳、周尚文等,分伏要害遏其歸,斬獲多。
策寇失利必東犯延綏,檄諸將設伏待。
果至,又敗去。
已而言官邠州失事罪,請罷總兵官劉淮巡撫王珝等,並及
詔奪職,責後效
自劾乞休不許
楊錦等剽延綏,殺指揮翟相,討擒之。
嘉靖二年,以塞上無警召還。
給事中劉世揚請留陜西,而久任邊巡撫
帝卒召,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入掌都察院事。
公元1525年
四年,代金獻民兵部尚書兼督團營
中官刁永等多所陳乞,帝皆許之。
又錄司禮安家八人錦衣
南京守備三人復命春添以往
馬監閻洪因軍政,請自考騰驤四衛牧馬所官。
累疏力爭,帝皆不納,至責以抗旨,令對狀
引罪乃罷。
武定侯郭勛會武宴尚書下,疏爭之。
言:「中府官之有會武宴,猶禮部之有恩榮宴也。
恩榮禮部為主,會武,中府為主,故皆列諸尚書之次。
宴圖可征,不得團營故事
」帝竟從言。
錦衣革職百戶李全奏乞復任請治其違旨罪,帝不問
於是官旗鄭彪等皆援例以請,執奏如初,而疏有「猿攀狐媚」語。
帝惡之,復責對狀奪俸一月
屢諫不用,失上意,且知為近幸所嫉。
會病,遂再疏乞休,許馳驛,未行,卒。
贈太子少保遣官護喪歸葬
久之賜謚恭簡
公元1517年
子惠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行人
武宗南巡,死於廷杖
監察御史

王憲

公元1490年
王憲字維綱東平人
弘治三年進士
歷知阜平、滑二縣
召拜御史
正德初,擢大理寺丞
右僉都御史
清理甘肅屯田
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
鄖陽大同
應州禦寇功,蔭錦衣,世百戶
戶部右侍郎,改撫陜西,入為兵部右侍郎
近畿盜起,偕太監張忠都督朱泰捕之,復以功蔭錦衣
武宗南征,命率戶、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軍儲
駕旋,以中旨王瓊兵部尚書
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道劾罷。
公元1525年
嘉靖四年廷推鄧璋三邊總制言官不可,帝竟用
部將王宰史經連敗寇,璽書褒諭
吉囊萬騎渡河石臼深入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分要害擊之,都指揮雲斷歸路
寇至青羊嶺,大敗去。
五日四捷斬首三百余級,獲馬駝器仗無算
大喜,加太子太保,復予一子蔭。
至是,凡三蔭錦衣百戶矣。
中官織花絨於陜,請罷之。
又因九廟成,請釋還議禮得罪者,頗為士大夫所稱。
張璁萼欲用王瓊總制,乃改憲南兵部尚書
已,入為左都御史
朔州告急廷推總督宣、大。
不肯行,曰:「我甫入中臺,何見驅亟也。
給事中夏言趙廷瑞托疾避難,復罷歸
未幾,帝追念,召為兵部尚書
小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禦事宜
又請立京營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內府供事規避營操。
帝皆嘉納
舊制軍功論敘有生擒、斬首當先殿後奇功頭功諸等,其後濫冒日多。
軍功襲替格,自永樂至正德,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
詔著之《會典》為成式
尋兼督團營
西番諸國來貢,稱王號百余人
與禮臣夏言等請如成化弘治間例,答敕止國王一人,仍限貢期、人數
議乃定。
大同兵變初言首亂當誅,余宜散遣
大學士張孚敬總督劉源清力主用兵不敢前議
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內侵,請別遣大臣北寇,己得專攻城。
議從其奏,論者多尤
會帝悟大同重鎮不宜破壞乃寢其事,亂亦旋定。
源清得罪去。
居數年,引年歸,卒。
少保謚康毅
汝孝副都御史
見《丁汝夔傳》。

胡世寧

公元1493年
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進士
剛直不畏強禦,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王初就藩,從官驕,世寧裁之。
他日復請湖田,持不可
遷南京刑部主事
應詔邊備十策,復上書極言時政闕失
孝宗已不豫,猶頷之。
再遷郎中
李承勛魏校余祐善,時稱南都四君子」。
廣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濬殺掠吏民世寧密檄龍英知州趙元瑤擒之。
思明叛族黃文昌四世知府,占三州二十七村。
副總兵康泰世寧思明,執其兄弟三人
文昌夜遁,委世寧空城中,危甚。
諸土酋德世寧發兵援,乃得還。
文昌懼,歸所侵地,降。
土官承襲長吏率要賄不時奏,以故諸酋怨叛
世寧令:「生子即聞府。
應世及者,年十歲以上朔望謁府
父兄有故按籍請官於朝。
土官大悅
母喪歸。
服闋赴京。
滄州流寇攻城急。
世寧即馳入城,畫防守計。
賊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再知寶慶府
王及鎮守中官王潤嚴憚之。
江西副使
都御史俞諫畫策擒盜討平王浩八。
以暇城廣昌南豐新城
當是時,寧王宸濠驕橫異志莫敢言,世寧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盜,剿撫二說相持臣愚以為無難決也。
已撫者不誅,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
江西患非盜賊
寧府威日張,不逞之徒群聚而導以非法上下諸司承奉太過
數假火災奪民廛地,采辦旁郡蹂籍窮鄉
臣恐良民不安,皆起為盜。
臣下畏禍,多懷二心,禮樂刑政漸不自朝廷出矣。
請於都御史俞諫任漢中專一人,或別選公忠大臣鎮撫
敕王止治其國,毋撓有司,以靖亂源,銷意外變。
」章下兵部
尚書陸完議,令往計賊情撫剿之宜,至所言違制擾民,疑出偽托,宜令王約束之。
得旨報可
宸濠聞,大怒
世寧罪,遍賂權幸,必殺世寧
章下都察院
右都御史李士實宸濠黨也,與左都御史石玠上言世寧狂率當治。
命未下,宸濠奏復至,指世寧妖言
乃命錦衣官校逮捕世寧
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裏。
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
系世寧家人,索之急。
李承勛按察使保護之。
世寧亡命京師自投錦衣獄。
獄中三上書言宸濠逆狀,卒不省
歲餘言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交章救,楊一清復以危言錢寧,乃謫戍瀋陽
公元1521年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寧起戍中為湖廣按察使
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
道聞世宗即位,疏以司馬光仁、、武三言進,因薦魏校何瑭邵銳講官林俊楊一清劉忠林廷玉輔弼知府劉蒞徐鈺先為諫官直聲,宜擢用
時韙其言。
松潘所部熟番將吏久不能制,率輸貨假道
番殺官軍,憚不敢詰。
官軍殺番,輒抵罪
世寧陳方略,請選將益兵,立賞罰格,嚴隱匿禁,修烽堠時巡僥,以振軍威,通道路
詔悉行之。
又劾罷副總兵張傑中官趙欽
兩月,召為吏部右侍郎
未上,以父憂歸。
免喪家居朝廷方議「大禮」,異議多得罪。
世寧意是張璁等,疏乞早定追崇大禮」。
未上,語聞京師
既有議遷顯陵天壽山者,世寧極言不可,乃並前疏上之。
帝深嘉嘆
無何,聞廷臣伏闕爭,有杖死者,馳疏言:「臣向以仁、、武三言進,然尤以仁為本。
仁,生成之德;日月之臨,皆不可一日無。
武則雷霆之威,但可一震而已
廷臣忤旨,陛下赫然示威,辱以箠楚,體羸弱者輒斃。
傳之天下,書之史冊,謂鞭撲行殿陛,刑辱士夫非所聖德
新進一言偶合後難保必當;舊德老成一事偶忤,後未必皆非。
陛下三無私之心,照臨於上,無先適莫於中。
」帝雖不能從,亦不忤。
尋召為兵部左侍郎
戍邊所見險塞利害二十五事以上
又請善保聖躬,毋輕餌藥物。
獻《大學·秦誓》章、《洪範》「惟辟威福」、《系辭·節》「初爻」講義,並乞留中
給事中余經遂劾世寧啟告密之漸。
世寧乞罷,不許
大禮」成,進秩一等
復陳用人二十事。
工匠趙奎五十四人中官請,悉授職
世寧言賞過濫,不納。
疏引疾。
南京吏部,就遷工部尚書
已,復召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
宮銜,許之。
世寧故方嚴。
掌憲,務持大體
條上憲綱十余條,末言:「近士習忌刻一遭讒毀,則終身廢棄
僉事彭祺發豪強罪,受謗奪官
諸如此者,宜許大申理
」帝采其言,惟祺報寢。
執政請禁私謁世寧曰:「臣官以察為名。
人非接其貌,聽其言,無由悉其才行
」帝以為然,遂弗禁。
俄改刑部尚書
每重獄,別白為帝言之,帝輒感悟
中官剛聰誣漕卒掠禦服,坐二千人世寧劾其妄。
已,聰情得抵罪,帝乃益信世寧
王瓊修郤陳九疇,將致之死
世寧救,得戍。
公元1514年
兵部尚書王時中罷,以世寧代,加太子太保
再辭不得命,乃陳兵政十事,曰定武略、崇憲職、重將權、增武備、更賞罰、馭土夷、足邊備、絕弊源、正謬誤、惜人才
所言多破常格,帝優旨答之。
土魯番貢使乞歸哈密城,易降人木蘭
王瓊上其事。
世寧言:「先朝不惜大寧交阯何有哈密
初封忠順為我外藩,而自罕慎以來三為土魯番所執,遂狎與戎比,以疲我中國耗財老師,戎得挾以邀索
以為與國初所封元孽和順寧順安定三王等耳。
安定哈密內,近甘肅,今存亡不可知
一切不問,獨重哈密何也?
宜專守河西謝絕哈密
木蘭曲先衛人反正歸順,非納降比,彼安得索之?
唐悉怛謀可鑒也。
張璁等皆主議,格不用獨留木蘭不遣
兵部三月求去,帝不許,免朝參
世寧上備三事
稱疾篤,乃聽乘傳歸,給廩隸如制。
歸數月,復起南京兵部尚書固辭不拜
九年卒。
少保謚端敏
世寧風格峻整,居官廉
疾惡若仇,而薦達賢士不及
都御史馬昊陳九疇坐累廢;副使施儒楊必進考察被黜;御史李潤副使範輅為時所抑,連章薦之。
與人語,吶不出口
具疏援據古今洞中窾會
李承勛善,而持議不茍合。
承勛欲授隴勝官,復芒部故地世寧言勝非隴氏子,芒氏不當復立。
始以議禮張璁萼合,、萼德之,欲援以自助
世寧不肯附會論事牴牾
萼議欲銷兵世寧折之
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議
世寧言:「吾輩不得以厚賂故,誣朝廷」,萼為色變
萼方為吏部,而世寧引疾,言:「天變人窮,盜賊滋起,咎在吏、戶、兵三部得人
兵部尤重,請避賢路
」又以哈密議,語侵,諸大臣皆忌之。
始終優禮不替。
子純、繼。
純以父任肇慶府有才行。
繼幼不慧不為世寧知。
世寧江西出討賊,部將入見繼。
繼為指陣法進退離合甚詳,凡三日
世寧歸閱,大異之。
知其故,嘆曰:「吾有子不自識,何也?
自是擊賊,輒令繼從,與策方略
世寧十不失三,繼十不失一。
世寧草疏宸濠,繼請曰:「是且重得禍。
世寧曰:「吾已許國,遑恤其他
」及世寧下獄繼念其父,病死

李承勛

公元1493年
李承勛字立卿嘉魚人
父田,進士,官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
操執為政不苛。
承勛弘治六年進士
太湖知縣遷南京刑部主事
工部郎中,遷南昌知府
公元1511年
正德六年贛州賊犯新淦,執參政趙士賢
靖安賊據越王瑪瑙岸,華林賊又陷瑞州
諸道兵不敢前。
承勛民兵剿,數有功
華林賊殺副使周憲軍大潰。
承勛單騎營,眾乃復集。
都御史陳金即檄承勛討之。
賊黨王奇聽撫,搜得其衷刃,縱使還。
感泣,誓以死報
承勛密入寨,說降其黨為內應,而親率所部登山
夜拔柵,官軍奮而前,降者自內出,賊遂潰。
已,從斬賊渠羅光權、胡雪二,華林賊平。
鎮守中貴黎安誣承勛擅易賊首王浩獄詞坐下吏。
大理卿燕忠即訊,得白。
治行卓異超遷浙工按察使
歷陜西、河南左、右布政使
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
邊備久弛,開原尤甚
士馬才十二,墻堡墩臺殆盡
將士城塹自守城外百里悉為諸部射獵地,承勛疏請修築
世宗立,發帑銀四十余萬兩
承勛步將四人一軍守要害,身負畚先士卒。
凡為城塹各九萬一千四百余丈,墩堡百八十有一。
逋逃三千二百人開屯田千五百頃。
城中固、鐵嶺;斷陰山遼河之交;城蒲河、撫順扼要沖。
邊防甚固。
錄功進秩一等
又數陳軍民利病,鹹報可
疾歸
故官,蒞南院
三遷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帝以京營多弊,欲振飭之。
遂加承勛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專督團營
兼掌都察院
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賊以四道兵討之,不統於一人,故無功
川、貴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勝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計,毋專用兵。
豐、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陳所見,而俾侍郎潘希曾可否
其尤要者,在決壅蔽患。
仿唐、宋轉對次對故事不時召見大臣
」帝不允辭,下其議於所司
、楚、蜀歲祲,詔免田賦
承勛言:「有司十月征賦
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陰圖乾沒
宜及其未征,遣官馳告以所蠲數。
山陬僻壤,俾悉戶曉
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
撫按舉奏並坐
」帝褒納之。
奏奪京營把總湯清職。
郭勛為求復,語侵承勛
承勛求退給事中王準等劾恣。
乃敕責而下法司
兵部尚書胡世寧致仕,詔承勛還部代之。
疏言:「朝廷大政推舉文武大臣,必下廷議
議者率相顧不發,拱手聽。
宜及未議前,備條所議,布告與議者,俾先諗其故,然後平心商質,各盡所懷
議茍不合,聽其別奏
足盡諸臣之見,而所議者公。
」帝然其言,下詔申飭
尋命兼督團營
言官張璁萼黨,並及承勛
承勛連章求退,帝復溫旨答之。
中官出鎮者,率暴橫
承勛諫官李鳳毛等言,先後二十七人,又革錦衣五百人監局冒役數千人
獨禦馬監未汰,復因給事中田秋奏,多所裁減
而請以騰驤四衛屬部,核詭冒,制可。
中官言曩彰義門也先東市剿曹賊,皆四衛功,以直內故易集,隸兵部不便
承勛言:「彰義門之戰,禍由王振
東市作賊,即曹吉祥也。
」帝卒從承勛議,歸兵部
寇犯大同,議遣大臣督兵。
眾推都御史王憲不肯行。
給事中夏言承勛曰:「事急公當請行
承勛竟不請。
給事中趙廷瑞並劾之。
會寇退,罷。
公元1515年
十年春大風晝晦,帝憂邊事
承勛:「去歲冰合敵騎盡入河套
延、寧、固原皆當警備
甘肅軍餉專仰河東宜於蘭州糴貯,以備緩急
河西土魯番,今亦卜喇又深入
兩寇雲擾孤危益甚
套寇出入,並經莊浪。
急宜繕塞設險斷臂截踵,使不得相合
兀良最近京師不善撫,即門庭寇。
雲南安鳳之叛,軍民困敝臨安蒙自盜賊復興曠日淹時,恐釀大患
交阯世子流寓老撾異日歸命請援,或據地求封,皆未可測。
急用人理財,俾邊鄙無虞
」帝嘉納焉。
承勛瀋毅大略
帝所信任,自輔臣外,獨承勛胡世寧大事咨訪
二人孜孜奉國知無不言
世寧半歲承勛亦卒,帝深嗟悼
少保謚康惠
所賚予,常典外,特賜白金彩幣、米蔬諸物。
承勛官四十年,家無余資。
其議「大禮」,亦與世寧相合雲。

王以旂

公元1511年
王以旂字士招江寧人
正德六年進士
上高知縣
華林賊方熾,以旂鄉兵禦之,賊不敢犯。
征授御史出按河南
宸濠反,鎮守太監劉璟倡議鄉試
以旂河南江西遠,罷試無名
乃止。
又言,帝親征,道且出汴,牒取供頓銀四萬兩。
巡撫議予之,以旂執不予。
世宗即位,欲加興獻帝皇號,以旂抗言不可
已,上弭災要務,言:「司禮取中旨免張漢贓科,臣不預聞,此啟矯偽之漸也。
」帝不聽
累遷兵部右侍郎
徐、呂二洪竭,漕舟膠。
命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漕
逾年渠水通,進秩一等
尋拜南京右都御史
召為工部尚書,改左都御史,代陳經兵部尚書兼督團營
三邊總督曾銑議復河套大學士夏言主之。
數下優旨,令以旂廷臣議。
以旂力主議。
議上,帝意忽變,嚴旨,令再議
以旂惶恐,盡反前說
帝逮,令以旂代之。
套寇自西海還,肆掠永昌鎮羌總兵官王繼祖禦卻之。
已,復來犯,並及鎮番山丹
部將蔡勛馬宗三戰皆捷。
前後斬首一百四十余級。
論功,蔭以旂一子
已而寇數萬復寧夏塞外,將大入。
官軍擊之,斬首六十余級,寇宵遁
延綏、寧夏馬市二鎮市五千匹。
其長狠臺吉約束所部,終市無嘩
以旂以聞。
大賚二鎮文武將吏以旂復賜金幣
錄延綏將士破敵功,再蔭一子
在鎮六年修延綏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築蘭州邊垣加官太子太保
比卒,軍民罷市
少保謚襄敏,再予一子官。

范鏓

公元1517年
范鏓字平甫其先江西樂平人,遷瀋陽
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員外郎
嘉靖三年伏闕爭「大禮」,下獄廷杖
戶部郎中長蘆鹽運司同知,遷河南知府
大饑巡撫都御史潘塤駁諸請振文牒,候勘實乃發。
待報,輒開倉振之全活十余萬。
民爭謳頌,語聞禁中
帝為責戶部巡按御史匿災狀。
歸罪自解,被劾罷去由此顯。
兩淮鹽運使條上鹺政十要
四川參政湖廣按察使浙江河南左、右布政使
公元1541年
二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
為人持重,有方略
既蒞重鎮,不上首功
一意步騎,廣儲蓄繕治關隘亭障,寇為遠徙,俘歸者五百人
上疏言:「邊將各有常祿,無給田之制。
武定侯郭勛奏以軍餘開墾田園將領,委奸軍為莊頭,害殊大。
給還軍民,任耕種便。
」帝從其請。
居數年,引疾歸。
故官,撫河南
尋召為兵部右侍郎轉左
尚書王以旂出督三邊部事
頃之奉詔總理邊關厄隘。
奏上經略潮河川、居庸關諸處事宜,請於古道門外蜂窩嶺增墩臺一為外屏,浚濠設橋,以防沖突
川西兩山對處,各設敵臺,以控中流,分戍兵番直守要害。
又薊鎮五里垛、劃車、開連口、慕田谷等地,宜設墩臺
惡谷、紅土谷、香爐石等地,宜斬崖塹
居庸關外諸口,在宣府為內地,在居庸則為邊藩,宜敕東中文武修築
潮河提督守備,增副將居庸關,領天壽山黃花鎮
橫嶺守備,塞懷來路,增置新軍二千余人,資團練
又議紫荊倒馬龍泉等關及山海關古北口經略事宜,請於紫荊桑谷倒馬之中{穴羔}關峪,龍泉之陡石嶺諸要害,創築城垣增設敵樓營舍
薊州所轄燕河、太平馬蘭密雲四路修築未竟者,括諸司贖鍰竣之。
浮圖峪插箭嶺尤為紫荊倒馬二關沖,移參將分駐石門杜家莊,俾保定總兵紫荊
薊、遼懸絕千里,移建昌營遊擊山海關
三屯等營缺軍,應速募,馬不足者補入。
常戍之兵介胄不備量給鎧仗番上者悉予行糧,毋俾枵腹
又言:「諸路緩急,以密雲分守為最。
關要害,以密雲之迤西為最。
若燕河之冷口,馬蘭黃崖太平榆木嶺、擦崖子,皆所急也。
宜敕撫鎮督諸將領分各營士馬,兼側近按伏之兵,叠為戰守
兵部言:「軍戍久,戀土
移置,恐他變。
莫若山海關增置能將一員,募軍三千屯駐,聽薊、遼撫臣調度,援燕河。
」余如言,下守臣議。
公元1542年
帝才甚。
兵部尚書趙廷瑞罷,即命入代。
以老辭,且言隨事通變,乏將順之宜。
帝怒,責不恭,削其籍。
嚴嵩當國,而本由徐階薦,天下推為長者,惜其去,不以罪。
罷,帝召翁萬達甫至以憂去,丁汝夔代之。
明年諳達都城汝夔誅死
久之乃卒。
隆慶元年復官。

王邦瑞

公元1517年
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
早有器識
諸生山東盜起,上剿寇十四策於知府
正德十二年進士
庶吉士
王府有連,出為廣德知州
嘉靖初,祖憂,去。
滁州
屢遷南京吏部郎中,出為陜西提學僉事
歲貢不中五名以上,貶濱州知州
再遷固原兵備副使
涇、邠巨盜李孟春流劫河東、西,剿平之
祖母憂去。
服除,復提學陜西,轉參政
母憂解職
起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寇乘冰入犯設伏敗之。
南京大理卿。
未上,召為兵部右侍郎
吏部,進左。
諳達都城,命邦瑞總督九門
邦瑞禁軍郭外,以巡捕軍營東、西長安街大啟郭門,納四郊避寇者。
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命邦瑞攝其事,兼督團營
寇退,請治諸將功罪,且浚九門濠塹,皆報可
邦瑞營制久弛,極陳其弊。
遂罷十二團營,悉歸三大營,以鹹寧侯仇鸞統之。
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
條上興革六事
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請盡撤提督監槍者。
帝報從之。
又舉前編修趙時春工部主事申旞知兵,並改兵部分理京營事。
未幾,帝召兵部尚書翁萬達未至,遲之,遂命邦瑞代。
條上安攘十二事。
公元1531年
仇鸞邦瑞於帝,帝眷漸移
鸞奏薊州總兵官李鳳鳴大同總兵官徐玨任,而薦京營副將成勛鳳鳴密雲副將徐仁代
從中下。
邦瑞言:「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京營大將與列鎮將不相統攝何緣京營,乃黜陟各鎮。
曲徇請,臣恐九邊將帥奔走托附,非國之福也。
」帝不悅下旨譙讓
又欲節制邊將,罷築薊鎮邊垣。
邦瑞以為不可
大憾,益肆讒構
邦瑞復陳安攘大計,遂嚴旨落職,以冠帶辦事
居數日,大計自陳
除名,以趙錦代。
邦瑞去,益橫。
明年誅死亦坐黨比遣戍於是帝漸思之。
十年京營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
」乃起故官
既至,疏便宜數事,悉允行
逾年卒。
贈太子少保謚襄毅遣行護喪歸葬
邦瑞嚴毅有識量。
歷官四十年,以廉節著。
子正國,南京刑部侍郎

鄭曉

公元1522年
鄭曉字窒甫海鹽人
嘉靖元年鄉試第一
明年進士,授職方主事
日披故牘,盡知天下厄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
尚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
以爭「大禮廷杖
大同兵變上疏極言不可赦。
張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言路不應
父憂,歸,久之不起
許讃吏部尚書,調之吏部
考功郎中
夏言罷相,帝惡言官不糾劾,詔考察去留
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悅者,而喬佑十三人,多所厚。
大憾調文選。
欲用趙文華考功曰:「昔黃禎為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
今調文華避位而已
謝嵩
欲以子世蕃為尚寶丞,曰:「治中知府,例也。
尚寶丞,無故事。
益怒。
以推謫降周鈇等,貶和州同知
稍遷太仆丞,歷南京太常卿
召拜刑部右侍郎
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漕運
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幾阻。
請發帑金數十萬,造戰舸,築城堡,練兵將,積芻糗。
詔從之。
中國奸民利倭賄,多與通。
通州人顧表者尤桀黠,為倭導。
以故營寨皆據要害,盡知官兵虛實
重賞捕戮之。
鹽徒驍悍者為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築瓜洲城,廟灣、麻洋、雲梯海口增兵設堠。
遂破倭於通州,連敗之如臯海門,襲其軍呂泗,圍之狼山前後斬首九百余。
賊潰去。
錄功,再增秩,三賚銀幣
時賊多中國人
:「武健才谞之徒。
無所逞,甘心作賊
國家廣行網羅,使有出身之階,恐有如孫恩盧循輩出其間,禍滋大矣
洪武時倭寇近海州縣
高皇帝威靈,兼謀臣宿將築城練兵經略數年,猶未乂安
乃招漁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數萬人,又遣使出海宣布威德
久之,倭始不為患
江北雖平,而風帆出沒倏忽千里
倭恃華人耳目華人借倭為爪牙,非詳為區畫後患未易弭也。
」帝頗采納之。
尋召為吏部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
帝以知兵,改右都御史協理戎政
尋拜刑部尚書
諳達大同右衛急,帝命兵部尚書楊博往督大師,乃以兵部
:「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赴工,何以備戰守?
乞歸營伍
」帝立從之。
還視刑部事。
嚴嵩益熾
不善
其時大獄總督王忬失律中允郭希顏言事並予輕比置重典。
南都叛卒周山等殺侍郎黃懋官海寇汪直通倭為亂置重典,寬假之。
巡撫阮鶚總督楊順御史路楷,以曲庇不能盡法,議者譏其失出雲。
故事,在京軍民訟,俱投牒通政司法司問斷
諸司有應鞫者,亦參送法司,無自決遣者。
諸司不復遵守獄訟紛拿
曉奏故事,帝報許,於是刑部間捕囚畿府。
巡按御史鄭存仁謂訟當自下而上,檄州縣法司追取,毋輒發。
曉聞,率侍郎大祐傅頤守故事爭,存仁亦據律執奏
章俱下都察院刑科平議
議未上,疏辨。
激帝怒切讓,遂落職,兩侍郎亦貶二秩
通經術,習國家典故時望蔚然
權貴所扼,誌不盡行
既歸,角巾布衣鄉里父老遊處,見者不知貴人也。
既卒,子履淳等訟禦倭功於朝,詔復職
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謚端簡
履淳自有傳。
贊曰:李鉞諸人皆以威略幹濟於時
王憲王以旂治軍旅,李承勛范鏓之畫邊計才力有過人者。
胡世寧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
《易》稱「王臣蹇蹇」,世寧近之矣。
王邦瑞抵抗權幸,躓而復起鄭曉諳悉掌故博洽多聞兼資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