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五十七
第三十三 禮十一

作者 張廷玉
第三十三 禮十一軍禮
親征 遣將 禡祭 受降 奏凱獻俘 論功行賞 大閱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軍禮
親征爲首遣將次之
出師,有禡祭之禮。
及還,有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之禮。
平居閱武大射之禮。
救日伐鼓之制,亦以類附焉。
親征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閏七月,詔定軍禮
中書省臣會儒臣言:古者天子親征所以順天應人除殘去暴,以安天下
黃帝習用干戈以徵不享,此其始也。
周制天子親征,則類於上帝宜於大社,造於祖廟,禡於所徵之地,及祭所過山川。
師還,則奏凱獻俘廟社
後魏宣露布之制。
仍舊典,宋亦間行焉。
於是歷考舊章,定爲親征禮奏之。
前期擇日祭告天地神祠禡祭禮。
凡所過山川嶽鎮海瀆用太牢其次少牢,又次特牲
行速,止用酒脯祭器籩豆各一。
前期,齋一日
皇帝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視滌
祭之日,服武弁行一獻禮
凱旋告祭宗社,禮與出師同。
獻俘廟社,以露布天下然後論功行賞
永樂宣德正統間率遵用之。
公元1519年
正德十四年,帝親征宸濠禮部上祭儀注如舊
帝令祭祀遣官代。
及疏請遣官,有旨勿遣。
頒詔,亦如舊制。
明年十一月凱旋,禮臣言:「宸濠悖逆皇上親統六師,往正其罪,與宣德間親征漢庶人高煦故事相同
一切禮儀無從稽考
請於師還之日,聖駕正陽門入,遣官謝天地廟社
駕詣奉先殿、几筵殿,謁見畢,朝見皇太后
次日早,御午門樓,百官朝見,行獻俘禮。
擇日詔告天下
十二月,帝還京,百官迎於正陽門外,帝戎服乘馬入。
遣將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中書省臣會官議奏王者遣將所以有罪,除民害也。
《書》稱大禹徂徵,《詩》美南仲薄伐
史記》引《兵書》曰:「古王者遣將,跪而推轂
漢高韓信爲將,設壇具禮
北齊親授斧鉞
唐則告於廟社,又告太公廟。
宋則旌節朝堂,次告廟社,又禡祭黃帝
今定遣將禮,皇帝武弁服,御奉天殿。
大將軍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
承製宣制,以節鉞大將軍
大將軍受之,以授執事者,俯伏,興,再拜出。
降陛,復位四拜
駕還宮,大將軍出。
午門外勒所部將士建旗幟,鳴金鼓,正行列,擎節鉞
奏樂前導百官以次送出。
造廟宜社之禮,即命大將軍牲幣行一獻禮,與遣官祭告廟社儀同
其告武成王儀,前二日,大將省牲
祭日大將幕次祝版,入就位再拜
神位上香、奠帛、再拜
進熟酌獻讀祝再拜
詣位,再拜
飲福受胙復再拜。
徹豆,望燎
配位,亦大將行禮
兩廡陪祀,諸將分獻
禡祭
親征前期皇帝大將陪祭官皆齋一日
前一日,皇帝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詣神廚,視鼎鑊滌溉
執事軍牙六纛廟中之北,軍牙東,六纛西,籩豆十二,簠簋各二,鉶登俎各三。
瘞坎位於神位西北設席於坎前。
置酒碗五,雄雞五,餘陳設如常儀
祭日建牙六纛神位後。
皇帝武弁,自左南門入。
廟庭南,正中北向立。
大將陪祭分文重行班於後。
迎神再拜,奠幣。
初獻禮,先詣軍牙神位前,再詣六纛神位前,俱再拜
亞獻終獻如之。
初獻讀祝,詣飲福位,再拜飲福受胙,又再拜
掌祭官徹豆,贊禮送神復再拜。
執事官各以祝幣,掌祭官取饌詣燎所,太常奏請望燎
執事殺雞,刺血於酒碗中,酹神。
燎半,奏禮畢,駕還。
遣將,則於旗纛廟壇行三獻禮
大將初獻,諸將亞獻終獻
受降
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七月,蜀升降表至京師太祖中書集議受降禮。
省部請如宋太祖受蜀主孟昶故事,擬明升朝見日,皇帝奉天門,升等午門跪進待罪表。
侍儀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讀訖,承製官出傳制。
升等俯伏於地,侍儀舍人升起,其屬官皆起,跪聽宣制釋罪
升等五拜,三呼萬歲
承製官傳制,賜衣冠帶
侍儀舍人引升入丹墀四拜
侍儀使傳旨,升跪聽宣諭俯伏四拜三呼萬歲,又四拜出。
百官賀禮
帝以治國政,所爲奢縱升年幼,事由臣下,免其叩頭伏地上表請罪禮,惟命升及其官屬朝見百官朝賀
奏凱獻俘
親征,師還,皇帝率諸將陳凱樂俘馘於廟南門外社北門外
告祭廟社行三獻禮同出師儀。
祭畢,以俘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
皇帝通天冠絳紗袍,升午門樓,以露布天下百官朝服以聽,儀與開讀詔赦同。
大將奏凱儀。
先期大都督露布聞。
內使監御座午門樓上前楹,設奏凱樂位樓前協律郎位於奏凱樂北,司樂位於協律郎南。
又設獻俘位於樓前少南獻俘將校位於其北,刑部尚書位於將校北,皆北向
又設刑部尚書受俘位於獻俘位西東向
露布案於內道正中南向
露布位於案東,承製位於東北,俱西向
宣露位於文武班南,北向
至日清晨,先陳凱樂俘馘廟社門外,不奏歌曲。
告祭禮畢復陳樂於午門樓前將校引俘侍立兵仗之外百官入侍立位。
皇帝常服升樓,侍衛常儀
大將樓前就位四拜
諸將隨之,退,就侍立位。
奏凱樂,協律郎執麾引樂工就位司樂跪請奏凱樂。
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編奏樂曲。
樂止,贊宣露布。
承製官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禮引詣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
宣訖,付中書省頒示天下
將校引俘至位,刑部尚書跪奏曰: 「某官某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
」奏訖,退復位
就刑者立於西廂東向,以付刑官
宥罪者,樓上承製宣旨,有敕釋縛
樓下承旨,釋訖,贊禮贊所釋之俘謝恩,皆四拜三呼將校以所釋俘退。
如有所賜,就宣旨賜之。
大將以下拜位舞蹈山呼常儀
班前稍前跪稱賀致詞訖,百官四拜禮畢還宮。
公元1370年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將軍李文忠北征大捷遣官送所俘元孫買的裏八剌寶冊京師
百官請行獻俘禮。
不許,事詳《本紀》。
止令服本俗服,朝見畢,賜中國衣冠就謝。
復謂省臣曰:「故國之妃朝於君者,元有此禮,不必效之。
」亦令衣本俗服,入見中宮,賜中國服就謝。
十一月大將軍徐達文忠等師還,車駕出勞於江上
明日率諸將上《平沙漠表》。
帝御奉天殿,皇太子親王侍,百官朝服陪列文忠奉表賀。
禮成,退自西階
皇太子親王入賀
後定,凡大捷擇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賀,即日遣官薦告郊廟
中捷以下,止宣捷不祭慶賀
公元1406年
永樂四年定,凡捷,兵部官以露布奏聞大將在軍則進露布行禮次日行開讀禮第三日行慶賀禮,餘如前儀
武宗宸濠還,禮部上獻俘儀,值帝弗豫,不果行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賊王三屢導吉囊入犯大同官軍計擒之。
遣官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
擇日獻俘百官表賀
天啓二年四川逆犯友邦等,山東逆犯徐鴻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廟,御樓獻俘
論功行賞
凱還中書省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將功績吏部勳爵職名,戶、禮二部賞格
中書六部論定功賞,奏取上裁
前期,陳御座香案奉天殿,設寶案詔書案於殿中誥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於誥命案之北。
吏、戶、禮三部尚書位於殿上東南大都督兵部尚書位於殿上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丹墀中,序立位於丹墀西南受賞位於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
官用誥命、捧禮物一人,俱北向
餘陳設如朝儀
是日鼓三嚴,執事官各就位
皇帝袞冕升座皇太子諸王袞冕,自殿東入侍立,受賞官入就拜位四拜
承製官跪承製,由殿中門出,吏、戶、禮尚書由殿西門出,立於誥命案東。
承製南向有制受賞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爲國建功,宜加爵賞。
今授以某職,賜以某物,其恭承朕命
」宣畢,受賞俯伏,興,再拜
行賞受賞第一人案前跪,吏部尚書誥命戶部尚書禮物,各授受賞官
受賞官以授左右俯伏,興,復位
餘官以次受賞訖,承製官、吏部尚書等俱至御前覆命,退復位
受賞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
俯伏,興,復四拜
禮畢皇帝還宮。
各官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於龍亭,用儀仗鼓樂送還本第
明日進表稱謝,如常儀
大閱
公元1429年
宣德四年十月,帝將閱武郊外,命都督府整兵文武堂上官一員屬官一員扈從
正統間,或閱於近郊,於西苑不著令。
隆慶二年大學士張居正言:「祖宗時有大閱禮,乞親臨校閱
兵部宣宗英宗故事請行之。
命於明年八月舉行
及期禮部定儀。
公元1569年
前期一日皇帝常服告於內殿,行四拜禮,如出郊儀
司設監設御幄於將臺上,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督率將領軍兵預肅教場
至日早,遣官教場祭旗纛之神。
三大營官軍甲仗將官四員統馬兵二千扈駕
文臣堂上官科道掌印官、二科禮部制司兵部四司官、糾儀監射御史鴻臚寺供事官,武臣都督以上錦衣衛堂上及南鎮撫司掌印僉書官,俱大紅便服關領扈從牙牌懸帶,先詣教場
是日免朝。
錦衣衛鹵簿
皇帝常服乘輦由長安左門出,官軍導從鉦鼓振作
安定門,至閱武門外
總協戎政官率大小將佐戎服跪迎,入將臺下,北向序立
駕進閱武門,內中軍號砲三,各營鉦鼓振作扈從官序立於行宮門外
駕至門,降輦
兵部官導入行宮,鳴金止鼓,候升座
扈從行一拜禮,傳賜酒飯。
各官謝恩出,將臺東西序立
兵部奏請大閱
兵部鴻臚寺導駕登臺舉砲三。
京營將士叩頭畢,東西侍立
總協戎政官列於扈從官之北,諸將列從官之南。
兵部尚書奏請,令各營整搠人馬
臺上號笛,麾黃旗,總協戎政將佐等官各歸所部
兵部尚書請閱陣,舉砲三。
馬步官軍演陣如常法。
演畢,復吹號笛,麾黃旗將士回營
少頃兵部尚書閱射
總協戎政以下及聽射公、侯、駙馬、伯、錦衣衛等官,俱於臺下較射
三矢,步六矢中的鳴鼓以報,御史兵部監視紀錄
把總以下家丁軍士射,以府部大臣並御史兵部官於東西廳較閱。
槍刀火器等藝,聽總協戎政官量取一隊,於御前呈驗
兵部尚書大閱畢,臺下號旗
總協戎政官及諸將領俱詣臺下北向序立
鴻臚寺官奏傳制,贊跪。
宣制訖,贊叩頭
各官先退,出門外,贊扈從官行叩頭禮。
禮畢駕回行宮少憩扈從等官趨至門內立。
皇帝升輦。
中軍舉砲三,各營皆鼓吹鹵簿馬兵導從如來儀,鉦鼓大樂相應振作
總協戎政以下候駕至,叩頭退。
馬兵長安左門外止
鹵簿、大樂至午門外止
駕還,仍詣內殿參謁,如前儀
百官扈從者,各吉服承天門外橋南序立恭送,駕還,迎如之。
次日,總協戎政以下表謝百官侍班行稱賀禮,如常儀
兵部將士優劣中箭多寡教練等第奏聞
越二日皇帝皇極門賜敕勉勵將士
總協戎政官捧至彩輿將士迎導至教場,開讀行禮如儀
是日即行賞賚並戒罰有差
次日,總協戎政官率將佐復謝恩。
詔如議行
駕還,樂奏武成之曲》。
公元1581年
萬曆九年大閱,如隆慶故事
大射
大射之禮,後世莫講,惟《宋史》列於嘉禮。
至《明集禮》則附軍禮中,《會典亦然
公元1370年
其制洪武三年定。
郊廟祭祀先期大射禮,工部射侯等器。
射鵠有七。
虎鵠五采天子用之。
熊鵠五采皇太子用之
豹鵠五采,親王用之
豹鵠四採文武一品二品用之
糝鵠三採三品五品用之
狐鵠二採六品九品用之
布鵠無採,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用之
凡射時,置乏於鵠右。
又名容,見《周禮·大司馬》服不氏,職執旗及待獲者以蔽身。
設楅及韋,當射時置於前,以齊矢。
射中五。
皮樹中天子大射用之
閭中天子宴射用之
虎中皇太子親王用之
兕中一品五品文武用之
鹿中六品九品文武官子士民俊秀用之
職事,設司正官二,掌驗射者品級尊卑人力強弱而定耦,其中否則書於算,兵部官職之。
司射二,掌先以強弓射誘射,以鼓衆氣,武職官充之。
射器官二,掌辨弓力強弱分爲三等,驗人力強弱以授,工部官職之。
舉爵者,掌以馬湩授中者飲,光祿寺官職之。
請射者,掌定耦射。
射畢,再請某耦射,侍儀司職之。
獲者、掌矢納於司射器者,以隸僕供其役。
執旗六人,掌於容後執五色旗
如射中的,舉紅旗應之。
中採,舉採旗應之。
偏西舉白旗
偏東,舉青旗
過於鵠舉黃旗
不及,舉黑旗
軍士二人掌之。
引禮二,掌引文武官進退侍儀司舍人職之。
太祖以先射禮久廢弧矢之事專習武夫,而文士多未解,乃詔國學郡縣生員皆令習射,頒儀式天下
朔望則於公廨或閒地習之。
官府學校射儀,略仿大射之式而殺其禮。
射位初三十步,自後累加至九十步。
四矢,以二人爲耦。
公元1413年
永樂時擊球射柳之制。
十一年五月五日東苑擊球射柳,聽文武羣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觀
擊球官爲兩朋,自皇太孫而下王大臣以次擊射,賜中者幣布有差
救日伐鼓
公元1373年
洪武六年二月,定救日食禮
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
中書省香案百官朝服行禮
鼓人伐鼓復圓乃止。
月食大都督府香案百官常服行禮,不伐鼓雨雪雲翳則免。
公元1393年
二十六年三月更定禮部香案露臺向日,設金鼓儀門內,設樂露臺下,各官拜位於露臺上。
至期,百官朝服入班,樂作,四拜興,樂止,跪。
執事者捧鼓,班首擊鼓三聲,衆鼓齊鳴,候復圓,復行四拜禮。
月食則百便服於都督府救護如儀
在外諸司日食則於布政使司、府州縣,月食則於都指揮使司、衛所如儀
公元1572年
隆慶六年大喪
成服,遇日食
百官哭臨,後赴禮部青素衣、黑角帶向日四拜不用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