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卷五十一
第二十七 禮五吉禮五)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第二十七 禮五吉禮五)
廟制 禘佩 時享 薦新上諡廟諱
宗廟之制
明初作四親廟宮城東南,各爲一廟
高祖居中皇曾祖東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東第二,皆南向
廟中室奉神主
東西夾室,旁兩廡
三門門設二十四戟。
外爲都宮。
正門南齋次,其西饌次,俱五間北向
門之東,神廚五間西向
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命中書省儒臣祀典李善長等言:
周制天子七廟
而《商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知天子七廟自古有之。
太祖百世不遷
三昭三穆世次比,至親盡而遷。
此有天下常禮
周文王武王雖親盡宜祧,以其有功當宗,故皆別立一廟,謂之文世室、武世室,亦百世不遷
漢每帝輒立一廟不序昭穆,又有郡國廟及寢園廟。
光武中興,於洛陽高廟,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
於長安故高廟中,祀成、哀、平三帝
別立四親廟南陽舂陵,祀父南頓以上四世
明帝遺詔藏主光烈皇后更衣別室
后帝相承,皆藏於世祖之廟。
由是同堂異室之制,至於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廟長安
太宗議立七廟,虛太祖之室。
玄宗創制,立九室,祀八世
文宗時禮官景帝受封高祖太宗創業受命百代不遷
盡之主,禮合祧遷,至禘佩則合食如常
其後以敬、文、武三宗一代,故終唐之世,常爲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遇禘,則以昭穆相對,而虛東向之位,神宗僖祖太廟始祖至徽宗時太廟十室,而不祧五宗
崇寧中,取王肅說,謂二祧七世之外,乃建九廟
高宗南渡,祀九世
至於寧宗,始別建四祖殿,而正太祖東向之位。
元世祖宗廟燕京以太祖居中,爲不遷之祖。
至泰定中,爲七世十室
今請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爲一廟
於是上皇高祖諡曰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
皇曾祖諡曰恆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妣曰恆皇后
皇祖考諡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祖妣曰裕皇后
皇考諡曰淳皇帝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
詔制太廟祭器
太祖曰:「禮順人情可以義起。
所貴斟酌得宜隨時損益
近世泥古,好用古籩豆之屬,以祭其先
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無謂也。
孔子曰: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其制宗廟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儀。
於是銀器,以金塗之。
酒壺盂盞皆八,硃漆盤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幃幔浴室皆具。
後又詔器皿金塗銀者,俱易以金。
公元1369年
二年,詔太廟祝文止稱孝子皇帝,不稱臣
凡遣皇太子行禮,止稱命長子某,勿稱皇太子
後稱孝玄孫皇帝,又改稱曾孫嗣皇帝。
初,太廟每室用幣一。
二年,從禮部議,用二白繒
又從尚書崔亮奏,作圭瓚
公元1375年
八年改建太廟
正殿後寢殿。
殿翼皆有兩廡
寢殿九間,間一室,奉藏神主,爲同堂異室之制。
九年十月,新太廟成。
中室奉德祖,東一室懿祖,西一室熙祖,東二室仁祖,皆南向
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廟其後皇后祔廟仿此。
建文即位,奉太祖祔廟
正殿神座熙祖
東向
寢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
成祖遷都,建廟如南京制。
公元1426年
宣德元年七月禮部太宗神主祔廟儀:先期一日遣官太廟祭告禮。
午後,於几筵殿行大祥祭。
翼日昧爽,設酒果几筵殿,設御輦二、冊寶亭四於殿前丹陛上。
皇帝淺淡服,行祭告禮畢司禮監官跪請神主升輦,詣太廟奉安
內使二員神主內使四員捧冊寶,由殿中門出,安奉於御輦冊寶亭。
皇帝隨行思善門,易祭服,升輅。
午門外,儀衛傘扇前導,至廟街門內,皇帝降輅
監官導詣御輦前奏,跪請神奉安太廟俯伏,興。
內使神主冊寶皇帝從,由中門入,至寢廟東第三室南向奉安
皇帝叩頭,畢,祭祀時祭儀。
文武官具祭服行禮
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
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廟,如前儀
寢殿西第三室南向
正殿,居高祖之次,東向
其後大行祔廟仿此。
正統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廟神主詣列祖神前謁廟。
禮畢太常寺官唱賜座,內侍衣冠,與仁宗神位
唱請宣宗皇帝朝見內侍宣宗衣冠褥位上,行四拜禮訖,安奉於座上。
公元1487年
孝宗即位憲宗升祔
時九廟已備,議者咸謂德、懿、熙、仁四廟,宜以次奉祧。
禮臣謂:「國家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則德祖周后稷不可祧。
憲宗升祔,當祧懿祖
宜於太廟寢殿後,別建祧殿,如古夾室之制。
歲暮則奉祧主合享,如古祫祭之禮。
吏部侍郎楊守陳言:「《禮》,天子七廟,祖功而宗德
德祖可比商報乙、周亞圉,非契、比。
議者習見宋儒嘗取王安石說,遂使七廟既有始祖,又有太祖
太祖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禮之正
今請並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下爲七廟異時祧盡,則太祖擬契、,而祧主藏後寢,祫禮行前殿
時享太祖祫祭德祖,則功德並崇,恩義亦備。
」帝從禮官議,建祧廟寢殿後,遣官祭告宗廟
帝具素服憲宗几筵,祭畢,奉遷懿祖神主衣冠後殿,牀幔、御座物則貯於神庫。
其後奉祧仿此。
公元1530年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禮
令於殿內設帷幄九廟列聖南向,各奠獻讀祝三,餘如舊
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祧廟三主
德祖神主祧廟奉安太祖神主寢殿正中,遂以序進七宗神位
丁酉,帝詣太廟行特享禮
九月,諭大學士李時等,以「宗廟之制,父子兄弟同處一堂,於禮非宜。
太宗以下宜皆立專廟,南向
尚書夏言奏:「太廟兩傍隙地無幾宗廟重事,始謀宜慎。
」未報。
中允廖道南:「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廟兩廡之地。
有都宮以統廟,不必各爲門垣
夾室藏主不必更爲寢廟
第使列聖得全其尊,皇上躬行禮於太祖之廟,餘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
」帝悅,命會議
:「太廟地勢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規模,又不合古禮
且使各廟既成陛下遍歷羣廟非獨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給古者宗伯後獻之文,謂在一廟中,而代後之亞獻
未聞以人臣而代主一廟之祭者也。
且古諸侯同姓之臣,今陪祀執事者,可擬古諸侯助祭者乎?
先臣丘浚謂宜間日一廟,歷十四日而遍。
此蓋無所處,而強爲之說耳。
若以九廟一堂,嫌於混同
請以木爲黃屋,如廟廷之制,依廟數設之,又設帷幄其中,庶得以展專奠之敬矣。
」議上,不報
公元1499年
十三年南京太廟災。
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權將南京太廟香火併於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聖神主
帝召尚書與羣臣集議
大學士張孚敬:「國有二廟,自漢惠始。
神有二主,自齊桓始。
周之三都廟,乃遷國立廟去國載主,非二二主也。
子孫之身乃祖宗所依,聖子神孫既親奉祀於此,則祖宗神自當陟降於此
今日正當專定廟議,一以此地爲根本
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夕香火當合供奉如常
太廟遺址仿古壇墠遺意高築牆垣,謹司啓閉,以致尊嚴之意。
」從之。
公元1500年
時帝改建九廟
夏言:「京師宗,將復古制,而南京太廟遽災,殆皇天列祖佑啓默相,不可不靈承者。
」帝悅,詔春和興工
諸臣議於太廟南,左爲三昭廟,與文祖世室而四,右爲三穆廟。
羣廟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寢稍崇,縱橫深廣,與羣廟等。
列廟總門與太廟戟門相併,列廟後垣與太廟祧廟後牆相併
具圖進。
帝以世室尚當隆異,令再議
等請增拓世室前殿,視羣廟四尺有奇深廣半之寢殿羣廟二尺有奇深廣如之。
報可
十四年正月,諭閣臣:「今擬建文祖廟爲世室,則皇考世廟字當避。
張孚敬:「世廟著《明倫大典》,頒詔四方,不可改
文世宜稱太宗
其餘羣廟不用字,用本廟號他日遞遷,更牌額可也
」從之。
二月,盡撤故廟改建之。
諸廟各爲都宮,廟各有殿有寢。
太祖寢後有祧廟,奉祧主藏焉
太廟門殿皆南向羣廟門東西向內門殿寢南向
十五年十二月,新廟成,更創皇考廟曰睿宗獻皇帝
帝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祧廟太祖神主太廟百官陪祭如儀
翌日,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於羣廟,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詣太宗陪祭
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詣羣廟行禮
擇日親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七宗神主奉安於景神殿
公元1506年
二十年四月太廟災,成祖仁宗主毀,奉安列聖於景神殿
大臣長陵獻陵告題帝后主,亦奉安神殿
二十二年十月,以舊廟基隘,命相度規制。
三上不報
久之,乃命復同堂異室之舊,廟制始定。
二十四年六月禮部尚書費寀等以太廟安神,請定位次。
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
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
南向
七月,以廟建禮成,百官表賀,詔天下
新廟仍在闕左,正殿九間,前兩廡,南戟門
門左神庫,右神廚
南爲廟門門外東南宰牲亭,南神宮監西廟街門
正殿後爲寢殿奉安列聖神主,又後爲祧廟,藏祧主,皆南向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於太廟,而祧仁宗
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堅其議。
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西第四室
隆慶六年八月穆宗祔廟,敕禮臣議當祧廟室。
禮科陸樹德言:「宣宗於穆五世,請仍祔睿宗世廟,而宣宗勿祧。
」疏下禮部,部議宣宗世次尚近,祧之未安。
因言:「古者一世一廟,非以一君一世,故晉之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
宋自太祖上追四祖徽宗,始定爲九世十一室之制,以太祖太宗同爲一世故也。
其後徽宗祔以與哲同一世,高宗祔以與欽宗同一世,皆無所祧,及光宗升祔,增爲九世十二室。
自宣穆宗六世上合二祖八世,准以宋制,可以無祧,但於寢殿左右各增一室,則尊祖敬宗並行不悖矣。
帝命如舊敕行,遂祧宣宗
天啓元年七月,光祔廟
太常卿洪文衡請無祧憲宗,而祧睿宗
不聽
○禘佩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祫饗太廟
德祖皇考居中
南向
懿祖皇考東第一位西向
熙祖皇考西第一位東向
仁祖皇考妣東第二位西向
七年御史答祿與權言:「皇上受命七年禘祭未舉。
參酌古今,成一代之典。
」詔下禮部、太常司、翰林院議,以爲:「虞、商、周世系明白,故禘禮可行
、唐以來,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當時所謂禘祭不過已祧之祖而祭之,乃古之大祫,非禘也。
宋神宗嘗曰: 『禘者,所以審諦祖之所自出。
是則莫知祖之所自出,禘禮不可行也。
國家追尊四廟,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則禘難遽行。
太祖是其議。
弘治元年,定每歲暮祧廟懿祖神座正殿左,居熙祖上,行祫祭之禮。
公元1531年
嘉靖十年世宗禘祫義詢大學士張璁,令與夏言議。
撰《禘義》一篇獻之大意謂:「自漢以下譜牒難考,欲如虞夏之禘黃帝商周之禘帝嚳不能盡合
推明古典,採酌先儒精微之論,宜爲虛位以祀。
」帝深然之。
中允廖道南謂硃氏爲顓頊裔,請以《太祖實錄》爲據,禘顓頊
遂詔禮部道南二疏,會官詳議
諸臣咸謂:「稱虛位茫昧無據,尊顓頊者世遠難稽。
廟制既定高皇帝始祖之位,當禘德祖爲正。
」帝意主虛位,令再議
復疏論禘德祖四可疑,且今所定太祖太廟中之始祖,非王者始祖始祖
帝並下其章
諸臣乃請設虛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太祖配,西向
禮臣因大祫歲舉大禘三歲一行,庶疏數適宜
自爲文告皇祖,定丙、辛歲一行,敕禮部具儀擇日
四月禮部上大儀注
前期告廟致齋三日,備香帛牲醴時享儀。
錦衣衛設儀衛,太常卿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太廟正殿安設圖儀
至日行禮,如大祀圜丘儀。
議祧德祖,罷歲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禮。
太常寺德祖神位太廟正中南向
懿祖而下以次東西向。
公元1536年
十五年,復定廟饗制。
立春犆享,各出主於殿。
立夏立秋立冬太祖成祖七宗主,饗太祖殿,爲時祫。
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太祖成祖七宗主,饗太祖殿,爲大祫
祭畢,各歸主於其寢。
十七年大祫祝文
九廟帝后諡號俱全書,時祫止書某祖、某宗某皇帝
更定季冬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太祖異室南向成祖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東西相向
二十年十一月禮官議,歲暮大祫,當陳祧主,而景神殿隘,請暫祭四祖後寢,用連幾,陳籩豆以便周旋
詔可
二十二年定時享、大祫罷出主、上香奠獻等儀,臨期衣冠出納
太常神宮監官奉行
二十四年,罷季冬中旬大祫,並罷告祭,仍以歲除日大祫,禮同時享。
二十八年,復告祭儀。
穆宗即位禮部大行皇帝服制未除,請遵弘治十八年例,歲暮大祫孟春時享兩祭,皆遣官攝事
樂設而不作,帝即喪次致齋陪祀官亦在二十七日之內,宜令暫免。
從之。
時享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定宗廟之祭,每歲四孟歲除,凡五享
學士陶安等言:「古者四時之祭,三祭皆合享於祖廟,惟春祭於各廟。
自漢而下,廟皆同堂異室,則四時合祭
今宜仿近制合祭第一廟,庶適禮之中,無煩瀆也。
太祖孟春特祭於各廟,三時歲除則祫佩祭於德祖
二年定時享之制,春以清明,夏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
歲除如舊
三年禮部尚書崔亮言:「孟月者,四時之首。
時變致孝思,故備三牲黍稷品物以祭。
至仲季之月,不過薦新而已
既行郊祀,則廟享難舉,宜改從舊制。
其清明等節,各備時物以薦。
」從之。
九年,新建太廟
時享殿中德祖帝神座南向
懿祖,右熙祖東西向。
仁祖懿祖
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設衣冠。
禮畢藏之
孟春擇上旬日,三孟用朔日,及歲除皆合享。
自是五享皆罷特祭,而行合配之禮。
二十一年定時享儀
前制迎神四拜飲福四拜禮畢四拜
二十五年定時享。
國有喪事樂備不作
公元1438年
正統三年正月,享太廟
禮部言,故事,先三日,太常寺祭祀御正殿受奏。
是日宣宗皇帝忌辰,例不鳴鐘鼓,第視事西角門
帝以祭祀重事,仍宜升殿,餘悉遵永樂間例行之。
天順六年閣臣皇太后喪,請改孟冬時享除服後。
從之。
成化四年禮部慈懿太后喪,請改孟秋享廟於初七日。
不從
公元1532年
嘉靖十一年大學士張孚敬等言:「太廟祭祀,但設衣冠。
皇上改行出主,誠合古禮。
但遍詣羣廟躬自啓納,不免過勞。
今請太祖神主躬自安設
羣廟帝后神主,則以命內外捧主諸臣。
」帝從其請。
十七年,定享祫禮,凡立春特享,親祭太祖,遣大臣八人分獻諸帝,內臣八人分獻諸後。
夏時祫,各出主太廟
太祖南向成祖西向,序七宗之上,仁、宣、英、憲、孝、睿、武宗東西相向
秋冬祫,如夏禮
二十四年,新廟成,復定享祫止設衣冠,不出主
隆慶元年孟夏時享,以世宗几筵未撤,遵正德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几筵祗請廟享祀。
其後時享祫祭大祥內者,皆如之。
薦新
公元1368年
洪武元年,定太廟月朔薦新儀物正月生菜雞子鴨子
二月水芹蔞蒿、臺菜、子鵝
三月鯉魚、鮆魚。
四月櫻桃鰣魚、雉。
五月新麥王瓜、李、來禽、嫩雞。
六月西瓜甜瓜蓮子冬瓜
七月,菱、紅棗蒲萄
八月,芡、新米茭白、姜、鱖魚
九月小紅豆、慄、、蟹、鯿魚
十月木瓜蘆菔、兔、雁。
十一月蕎麥甘蔗天鵝、鶿老、鹿。
十二月芥菜菠菜白魚鯽魚
其禮皆天子躬行
未幾,以屬太常
二年詔,凡時物太常先薦宗廟然後進御
三年,定朔日薦新,各廟共羊一、豕一、籩豆八、簠簋登鉶各二、酒尊三,及常饌羹飯
太常卿及與祭官法服行禮。
望祭,止常饌羹飯常服行禮
又有獻新之儀,凡四方別進新物,在月薦外者太常卿內使監官常服獻於太廟
行禮
其後朔望祭祀,及薦新獻新,俱於奉先殿。
○加上諡號
洪武元年追尊四廟諡號冊寶皆用玉。
簡長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五分,簡數從文之多寡
聯以金繩藉以錦褥,覆以紅羅泥金夾帕,冊匣硃漆鏤金龍鳳文。
寶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盤龍紐,系以錦綬,裹以紅錦,加帕納於盝,盝裝以金。
德祖冊文曰:「孝玄孫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聞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天下,傳之子孫,子孫天下追尊祖父,此古今通義也。
臣遇天下兵起,躬披甲冑,調度師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廣
皆承祖宗之庇。
臣庶推臣爲皇帝,而先世考妣未有稱號
謹上高祖府君尊號曰玄皇帝廟號德祖
伏惟英爽
鑑此孝思
」其寶文曰:「德祖玄皇帝之寶」。
皇后懿祖以下,帝后冊寶並同
建文時追尊諡冊之典,以革除無考。
公元1403年
永樂元年五月,進高皇帝高皇后諡議
前一日,於奉天殿中諡議案
是日早,帝袞冕升殿,如常儀
文武朝服四拜
禮部官奏進尊諡議
序班二員班首丹陛,捧諡議官諡議文授班首由中門入,至殿中
贊進尊諡議
駕興,詣諡議文案
班首進置於案,跪,百官皆跪。
帝覽畢,復坐。
班首百官俯伏興,復位再行四拜
禮畢
帝親舉諡議,付翰林院臣撰冊文
六月以上尊諡,先期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鴻臚寺香案奉天殿。
是日早,內侍冊寶置於案。
太常寺太廟門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御前各設冊寶案。
鴻臚寺冊寶輿於奉天門外鹵簿樂懸常儀
百官祭服太廟門外立俟,執事官並宣冊寶官,先從太廟右門入,序立殿右
袞冕華蓋殿,捧冊寶官四員祭服,於奉天殿東西序立。
鴻臚寺奏請行禮
帝出奉天殿冊寶案前,捧冊寶官各捧前行,置彩輿內,鹵簿大樂前導
乘輿,隨彩輿行。
午門外降輿,升輅,至太廟門。
百官跪俟彩輿過,興。
降輅,隨彩輿太廟中門外。
冊寶官各捧前行,帝隨行,至丹陛上。
冊寶置於案,典儀傳唱如常內贊就位典儀迎神奏樂
樂止內贊奏帝四拜百官同。
典儀進冊寶,捧冊寶前行,駕由左門入,至廟中,詣皇考神御前。
奏跪,搢圭。
進冊,捧冊官跪進於帝左,帝受冊以授執事官,置於案左,奏出圭,贊宣冊,宣冊官跪宣於帝左。
冊文曰:「惟永樂元年,歲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皇帝臣某,謹拜手稽首言:臣聞俊德贊堯,重華,禹、湯、文、武,列聖相承功德並隆,鹹膺顯號
欽惟皇考皇帝統天肇運,奮自布衣戡定禍亂用夏變夷以孝治天下。
四十餘年,民樂永熙禮樂文章垂憲萬世,德合乾坤,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
謹奉冊寶上尊諡曰聖神文武欽明啓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伏惟神靈陟降陰騭下民覆幬無極與天常存
」宣冊訖,奏搢圭。
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帝左。
帝受寶,以授執事官,置於案右。
奏出圭。
贊宣寶,宣寶官跪宣於帝右,寶文諡號
宣寶訖,奏俯伏,興。
帝詣皇妣神御前,進宣冊寶前儀
冊文曰:「臣聞自古后妃,皆承世緒
嬀汭嬪虞發祥帝室,周姜輔治,肇基邦君
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聖輔聖,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爲國
克勤克儉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
正位中宮十有五年,家邦承式天下歸仁
謹奉冊寶上尊諡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順聖高皇后
伏惟聖靈陟降,膺慈顯名日月光華照臨永世
寶文諡號
宣寶訖,帝復位
四拜百官同。
祭禮如常
翌日頒詔天下
以上諡禮成,賜陪祀執事官宴,餘官人賜鈔一錠
公元1424年
仁宗即位,九月禮部同諸臣進大行皇帝仁孝皇后諡議
仁宗立受之,覽畢,流涕不已,以付翰林院諡冊
禮部奏上諡儀前期齋戒遣祭如常內侍冊寶輿於奉天門。
厥明,捧冊寶輿中
衰服奉天門,內侍冊寶輿,帝隨輿後行降階,升輅。
百官金水橋南,北向跪。
俟輿過,興。
隨至思善門外序立北向
降輅
冊寶輿由中門入,至几筵殿丹陛上。
帝由左門入,就丹陛拜位
冊寶官由殿左門入,至几筵前。
導引官奏四拜皇太孫親王皇孫陪拜丹陛上,百官陪拜思善門外
帝由殿左門入,詣大行皇帝位前,跪進冊、進寶
冊寶官跪宣畢,奏俯伏、興。
帝詣仁孝皇后神位前,禮並同
復位四拜皇太孫以下同。
禮畢,行祭禮
是日,改題仁孝皇后神主,詔頒天下
是後上皇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諡,皆仿此。
公元1538年
嘉靖十七年世宗豐坊奏,加獻皇帝號,稱宗配帝,乃改奉太宗成祖
命制二聖神位南宮,遂詣景神殿,奉冊寶
文皇帝成祖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尊獻皇帝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文獻皇帝
又上皇天上帝大號
十一月朔,帝詣南郊,恭進冊表。
禮成,還詣太廟,奉冊寶,加上高皇帝尊號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加上高皇后尊號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至德高皇后
是日中宮高皇后主,助行亞獻禮,文武官命陪祀
擇日太廟,行改題神主禮。
廟諱
公元1621年
天啓元年正月,從禮部奏,凡從點水加各字者,俱改爲「雒」,從木加交字者,俱改爲「較」。
督學稱較字未宜,應改爲學政
王府文武職官,有犯廟諱御名者,悉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