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清-万斯同

输入文本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词汇
人物
地点
景观
植物
称谓、职官
时间
别称
数量或序号

五本第五 成祖

體裁史書
類别歷史
公元697年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諱棣太祖四子也。
孝慈高皇后
洪武三年封燕王
十三年,之藩北平
王貌奇偉,美髭髯
智勇大略,能推誠任人
二十三年,同晉王討乃兒不花
晉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
是後屢帥諸將出征,並令王節制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
公元1398年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得京師
王自北平奔喪,聞詔乃止。
諸王尊屬重兵,多不法
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燕王強,未發,乃先廢周王橚欲以牽引燕。
於是告訐四起,湘、代、、岷皆以罪廢。
王內自危佯狂稱疾
子澄密勸帝除王,帝未決
公元1399年
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戶倪諒告變,逮官校於諒周鐸伏誅
下詔讓王,幷遣中官王府僚,王遂稱疾篤。
都指揮使謝貴布政使張昺兵守王宮
王密僧道衍謀,令指揮張玉朱能潛納勇士八百人府守衞。
秋七月癸酉,匿壯士禮門,紿入,殺之,遂奪九門
上書天子子澄奸臣,幷援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書既發,遂舉兵。
自署官屬,稱其師曰「靖難」。
居庸關,破懷來,執宋忠,取密雲,克遵化,降永平
二旬至數萬。
八月天子耿炳文大將軍,帥師致討。
己酉,師至真定前鋒雄縣
壬子,王夜渡白溝河,圍雄,拔其城,屠之。
甲寅都指揮楊松鄚州來援,伏兵擒之,遂據鄚州,還駐白溝
大將軍部校張保來降言大將軍軍三十萬,先至者十三萬,半營滹沱河南,半營河北
王懼與北軍戰,南軍且乘之也,乃縱保歸,俾揚言王帥兵且至,誘其軍盡北渡河。
壬戌,王至真定,與張玉譚淵夾擊炳文軍,大破之,獲其副將李堅、甯都督顧成等,斬首三萬級。
進圍真定二日不下,乃引去
天子炳文敗,遣曹國公李景隆代領其軍。
九月戊辰江陰侯吳高遼東兵圍永平
戊寅景隆合兵五十萬,進營河間
王語諸將曰:「景隆色厲中餒,聞我在必不敢遽來,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師。
吳高怯不任戰,我至必走,然後還擊景隆
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丙戌,燕師援永平。
壬辰,吳高聞王至,果走,追擊敗之。
遂北趨大寧
冬十月壬寅,以計入其城[1]
居七日,挾寧王權,拔大寧之眾及朵顏三衞卒俱南。
乙卯,至會州
始立五軍張玉中軍鄭亨何壽副之;朱能將左軍,朱榮李濬副之;李彬右軍徐理孟善副之;徐忠前軍陳文吳達副之;房寬後軍,和允中、毛整副之。
丁巳入松亭關。
景隆聞王征大寧,果引軍北平築壘九門世子堅守不戰。
十一月庚午,王次孤山
邏騎還報白河流澌不可渡。
王禱於神,至則冰合,乃濟師
景隆都督陳暉偵敵,道左出王軍後。
王分軍還擊之,眾爭渡河,冰忽解,溺死無算
辛未,與景隆戰於鄭村壩。
王以精騎先破其七營,諸將繼至景隆大敗,奔還。
乙亥,復上書自訴
十二月景隆調兵德州,期以明年大舉
王乃謀侵大同,曰:「攻大同,彼必赴救大同苦寒南軍脆弱,且不戰疲矣。
庚申,降廣昌
二年春正月丙寅,克蔚州
二月癸丑,至大同
景隆果由紫荊關來援。
王已旋軍居庸景隆兵多凍餒死者不見而還
公元1400年
夏四月景隆進兵河間,與郭英吳傑平安期會白溝河
乙卯,王營蘇家橋
己未,遇平安河側
王以百騎前,佯卻,誘安陣動,乘之,安敗走
遂薄景隆軍,戰不利
收軍,王以三騎殿,夜迷失道,下馬伏地河流,乃辨東西渡河去。
庚申,復戰。
景隆橫陣數十里,破燕後軍
王自帥精騎橫擊之,斬瞿能父子
令丘福衝中堅不得入。
王盪其左,景隆兵乃繞出王後大戰良久飛矢雨注
三易馬,矢盡揮劍,劍折走登堤,佯引鞭若招後繼者。
景隆疑有伏,不敢前,高煦救至,乃解。
南軍益集,燕將士失色
奮然曰:「吾不進,敵不退,有戰耳。
」乃復以勁卒突出其背,夾攻之。
旋風起,折景隆旂,王乘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十餘萬人
郭英潰而西,景隆潰而南,盡喪其所賜璽斧鉞,走德州
五月癸酉,王入德州景隆濟南
庚辰,攻濟南,敗景隆軍城下。
鐵鉉盛庸堅守不克
秋八月戊申解圍北平
九月盛庸李景隆將,復取德州,與吳傑平安、徐凱相掎角,以困北平
時徐方城滄州,王佯出兵遼東,至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
冬十月戊午,襲執徐凱,破其城,夜坑降三千人
渡河德州
盛庸遣兵來襲擊敗之。
十一月壬申至臨清。
十二月丁酉襲破盛庸孫霖於滑口。
乙卯,及戰於東昌火器勁弩王兵
平安軍至,合圍數重,王大敗潰圍以免,亡數萬人張玉戰死。
三年春正月辛酉,敗吳傑平安威縣,又敗之於深州,遂還北平
公元1401年
二月乙巳,復帥師南下
三月辛巳,與盛庸遇於夾河譚淵戰死。
朱能張武殊死鬬,軍少卻。
會日暮,各斂兵入營
王以十餘騎逼野宿,及明起視,已在圍中。
從容引馬鳴角穿營而去。
諸將以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眙不敢一矢
是日復戰,自辰至未,兩軍相勝負,東北風忽起,塵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風縱擊大敗
德州
吳傑平安真定引軍會,未至八十里,聞敗引還
王以計誘之,安出兵襲王。
閏月戊戌,遇於藁城
己亥,與戰,大風拔木、安敗走,追至真定城下。
癸丑,至大名,聞齊泰黃子澄已罷,上書請召吳傑平安盛庸兵。
天子使大理少卿薛嵓來報,諭王釋甲,王不奉詔
夏五月、安、分兵斷燕餉道,王遣指揮武勝上書,詰其故。
天子怒,下勝獄。
王遂遣李遠沛縣,焚糧舟萬計
秋七月己丑,掠彰德
丙申,降林縣
平安乘虛北平,王遣劉江迎戰,安敗走
房昭屯易州西水寨,攻保定,王引兵圍之。
冬十月丁巳都指揮花英援昭,敗之峨眉山[2]斬首萬級,昭棄寨走。
己卯,還北平
十一月乙巳,王自為文祭南北陣亡將士
當是時,王稱三年矣。
戰陣,冒矢石,以身先士卒,常乘勝逐北,然亦屢瀕於危。
所克城邑,兵去旋復朝廷守,僅據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無何中官被黜者來奔具言京師空虛可取狀。
王乃慨然曰:「頻年用兵何時已乎
要當臨江一決不復返顧矣。
十二月丙寅復出師。
四年春正月乙未,由館陶渡河
癸丑,徇徐州
三月壬辰平安以四萬騎躡王軍,王設伏淝河,大敗之。
丙午,遣譚清斷徐州餉道還至大店,為鐵鉉軍所圍。
引兵馳援,清突圍出,合擊敗之。
公元1402年
夏四月丙寅,王營小河,為橋以濟,平安趨爭橋,陳文戰死。
平安橋南王軍橋北相持數日。
平安轉戰,遇王於北坂,王幾為安槊所及
番騎王騏躍入陣,掖王逸去。
王曰:「南軍饑,更一二日餉至,猝未易破。
」乃令千餘人守橋,夜半渡河而南,繞出安軍後。
比旦,安始覺,適徐輝祖來會
甲戌大戰眉山下。
時燕連失大將,淮土盛暑蒸濕,諸將請休軍小河東,就觀釁
王曰:「今敵持久饑疲,遮其餉道可以坐困奈何北渡將士心。
」乃下令欲渡河者左,諸將爭趨左。
王怒曰:「任公所之
」乃無敢復言
丁丑何福等營靈璧,燕遮其餉道平安分兵六萬人護之。
己卯,王帥精銳橫擊,斷其軍為二。
何福空壁來援,王軍少卻,高煦伏兵起,敗走
辛巳進薄其壘,破之,生擒平安陳暉三十七人何福走免
五月己丑,下泗州,謁祖陵,賜父老牛酒
辛卯盛庸淮南岸,朱能丘福潛濟襲走之,遂克盱眙
癸巳王集諸將議所向,或言宜取鳳陽,或言先取淮安
王曰:「鳳陽樓櫓完,淮安積粟,攻之未易下。
不若乘勝直趨揚州,指儀真,則淮、鳳自震。
耀兵江上京師孤危,必有內變
」諸將皆曰善。
己亥,徇揚州駐軍江北
天子慶成郡主至軍中,許割地以和,不聽
六月癸丑江防都督僉事陳瑄舟師叛,附於王。
甲寅,祭大江
乙卯,自瓜州渡,盛庸海艘迎戰敗績
戊午,下鎮江
庚申,次龍潭
辛酉天子復遣大臣割地諸王繼至,皆不聽
乙丑,至金川門,谷王橞、李景隆開門都城遂陷。
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撫安軍民
大索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五十餘人,榜其姓名奸臣
丙寅,諸王羣上表勸進
己巳,王謁孝陵
備法駕,奉寶璽,迎呼萬歲
王升輦,詣奉天殿即皇帝位
周王橚齊王榑爵。
壬申,葬建文皇帝
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
奸黨死者甚眾。
戊寅遷興孝康皇帝於陵園,仍稱懿文太子
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南郊,奉太祖配。
詔:「今年洪武三十五年為紀,明年永樂元年
建文中更改成法一復舊制
山東北平河南被兵州縣,復徭役三年,未被兵者與鳳陽淮安揚三州蠲租一年,餘天下州縣悉蠲今年田租之半。
癸未,召前北平按察使陳瑛左副都御史,盡復建文朝廢斥者官。
甲申,復官制
癸巳,改封吳王允熥廣澤王,衡王允懷恩王,徐王允𤐤敷惠王,隨母妃呂氏懿文太子陵園
癸卯江陰侯吳高河南陝西兵備撫安軍民
甲辰尚書嚴震直王鈍府尹薛正言巡視山西山東河南陝西
八月壬子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
尋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入直,並預機務
兵部尚書鐵鉉至,不屈,殺之。
左軍都督劉真遼東
丁巳分遣御史天下利弊
戊午都督何福征虜將軍鎮寧夏,節制陝西行都司
都督同知韓觀練兵江西節制廣東福建
甲子西平侯沐晟雲南
九月甲申,論靖難功,封丘福淇國公朱能成國公張武侯者十三人徐祥伯者十一人
欵附功,封駙馬都尉王寧為侯,茹瑺陳瑄都督同知王佐皆為伯。
甲午,定功臣死罪減祿例。
乙未,徙山西民無田者北平,賜之鈔,復五年
韓觀征南將軍,鎮廣西
冬十月丁巳,命北平州棄官靖難兵者朱寧二百一十九人入粟免死,戍興州
己未,脩太祖實錄
丙寅鎮遠侯顧成貴州
壬申徙封谷王橞於長沙[3]
甲戌,詔從征將士民間子女者還其家。
十一月壬辰,立妃徐氏皇后
廣澤王允熥、懷恩王允熞為庶人
十二月癸丑,蠲被兵州縣明年夏稅

校勘

  • 冬十月壬寅以計入其城 原脫「冬十月」。
    上文九月已有戊辰壬寅戊辰相去三十四天,不能同在九月,必有一誤
    是年九月戊辰朔戊辰九月初一日十月丁酉朔壬寅十月初六日
    史稿紀五成祖紀、太宗實錄三均繫於十月下,今據補。
  • 敗之峨眉山下 峨眉山本書卷四恭閔帝紀作「眉山」。
    峨眉山一名齊眉山,在易州(今河北省易縣)西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一二。
    另有一齊眉山,在鳳陽府靈璧縣(今安徽省靈璧縣)西南,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二一。
    下文建文四年四月甲戌燕王軍與平安大戰眉山下,即後者
  • 壬申徙封谷王橞於長沙 此壬申記事原為「冬十月」之首條,在「丁巳」前。
    建文四年冬十月辛亥朔壬申是二十二日,丁巳是初七日,己未是初九日,丙寅是十六日,甲戌是二十四日。
    壬申應在丙寅日之後甲戌之前
    太宗實錄卷一三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