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清-朱彝尊卷二百九十四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a 页 WYG0680-075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著录
 汉书艺文志成帝时诏光禄大夫刘向挍经传每一
 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
 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
 书而奏其七略有六艺略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b 页 WYG0680-0751d.png
 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礼十
 三家五百五十五篇乐六家百六十五篇春秋二十
 三家九百四十八篇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孝
 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尔雅/附)孟子十一篇
    按班固汉书依七略作艺文志诚良史用心
    而史家体例之不可少者也其后惟袁山松
    撰后汉书亦有艺文志顾不传他若晋有荀
    勖中经簿元帝书目义熙秘阁目宋有殷淳
卷二百九十四 第 2a 页 WYG0680-0752a.png
    四部王俭七志齐有永明秘阁新录梁有文
    德殿尚书阁华林园诸书任昉所部刘孝标
    所挍殷钧祖暅阮孝绪所撰名录乃自晋以
    下国史皆无述焉至隋书始勒成经籍志附
    著七录之目于下经典藉是略存而刘知几
    反讪之谓骋其繁富凡撰志者宜除此篇抑
    何见之𥚹乎
 梁阮孝绪七录序略曰孝绪少爱坟籍长而弗倦遗
卷二百九十四 第 2b 页 WYG0680-0752b.png
 文隐记颇好搜集自宋齐以来王公搢绅之馆苟能
 蓄聚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若闻挍之
 官目多所遗漏遂总集众家更为新录其方内经史
 至于术伎合为五录谓之内篇方外佛道各为一录
 谓之外篇凡为录有七故名七录昔刘向挍书子歆
 撮其指要著为七略有六艺略今以六艺之称不足
 标榜经目改为经典故序经典录为内篇第一易部
 五百九十卷尚书部一百九十卷诗部三百九十八
卷二百九十四 第 3a 页 WYG0680-0752c.png
 卷礼部一千五百七十卷乐部二十五卷春秋部一
 千一百五十三卷论语部四百一十六卷孝经部一
 百四十四卷(小学部三百一十三卷内见于隋志/注者尔雅一十七卷石经四十二卷)
 计四千七百一十卷又术伎录纬谶部二百五十四
 卷
    按阮氏七录其书久亡仅附见于隋经籍志
    注阙焉不详唐终南山释道宣撰广弘明集
    特载其序目所谓礼失而求之野也今节录
卷二百九十四 第 3b 页 WYG0680-0752d.png
    之
 隋书经籍志魏秘书即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
 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
 纪六艺及小学等书宋元徽元年秘书丞王俭别撰
 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梁有秘书
 监任昉殷钧四部目录其术数之书更为一部故梁
 有五部目录普通中处士阮孝绪更为七录一曰经
 典录纪六艺隋平陈以后经籍渐备秘书内外之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4a 页 WYG0680-0753a.png
 凡三万馀卷唐武德元年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命
 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致京师行
 经砥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录亦渐
 濡残缺今考见存分为四部易六十九部五百五十
 一卷(通计亡书合九十四/部八百二十九卷)书三十二部二百四十七
 卷(通计亡书合四十一/部二百九十六卷)诗三十九部四百四十二卷
 (通计亡书合七十六/部六百八十三卷)礼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
 十二卷(通计亡书二百一十一/部二千一百八十六卷)春秋九十七部九百
卷二百九十四 第 4b 页 WYG0680-0753b.png
 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二卷)孝经十八部六十
 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论语尔雅五经六经七十
 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纬十三
 部九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二/部二百三十二卷)又儒家类孟子三
 家二十八卷(亡书/九卷)
 唐六典秘书郎掌四部图籍分库以藏之以甲乙景
 丁为之部甲部为经其类有十一曰易以纪阴阳变
 化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四
卷二百九十四 第 5a 页 WYG0680-0753c.png
 曰礼以纪文物体制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六曰春
 秋以纪行事褒贬七曰孝经以纪天经地义八曰论
 语以纪先圣微言九曰图纬以纪六经谶候十曰小
 学以纪字体声韵易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书三
 十二部二百三十七卷诗三十九部四百三十三卷
 礼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卷乐三十二部
 一百四十三卷春秋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孝经
 一十八部六十三卷论语并五经异义七十二部七
卷二百九十四 第 5b 页 WYG0680-0753d.png
 百八十卷卷图纬一十三部九十二卷小学三部四
 十六卷
 王锴曰开元五年写四部书以充内库共二万五千
 九百六十卷一曰甲为经经库书白牙轴黄带红牙
 签
 韦述曰开元十九年冬驾发京时集贤院经库凡一
 万二千七百五十三卷用白牙木书轴赤黄晕带黄
 牙锦花织竹书帙签天宝三载经库七千七百七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6a 页 WYG0680-0754a.png
 六卷
 唐会要开元七年九月敕令丽正殿写四库书十九
 年冬车驾发京时集贤院四库书总八万九千卷经
 库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卷二十四年十月车驾从
 东都还京敕百司从官皆令减省集贤书籍三分留
 一贮在东都至天宝三载六月四库更造见在库书
 目经库七千七百七十六卷
 旧唐书经籍志开元三年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
卷二百九十四 第 6b 页 WYG0680-0754b.png
 素侍宴言及经籍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
 旧书尝令宫人主掌所有残阙未遑补缉篇卷错乱
 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至七年诏公卿士庶之
 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及四部书成上令百官入乾
 元殿东廊观之九年十一月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
 毋煚刘彦真王湾刘仲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
 卷右散骑常侍元行冲奏上之自后毋煚又略为四
 十卷名为古今书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
卷二百九十四 第 7a 页 WYG0680-0754c.png
 禄山之乱两都覆没旧籍亡散文宗时郑覃侍讲禁
 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
 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广
 明初黄巢再陷两京曩时遗籍无存昭宗即位秘书
 省奏曰常省元掌四部御书共七万馀卷广明之乱
 一时散失省司购募尚及二万馀卷及先朝再幸山
 南尚存一万八千卷窃知京城制置使孙惟晟收在
 本军望付当省挍其残缺渐令补辑从之及迁都洛
卷二百九十四 第 7b 页 WYG0680-0754d.png
 阳又丧其半今录开元四部诸书以表艺文之盛四部
 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其类十二一曰易二
 曰书三曰诗四曰礼五曰乐六曰春秋七曰孝经八
 曰论语九曰图纬十曰经解十一曰诂训十二曰小
 学凡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
 卷易七十八部凡六百七十三卷尚书二十九部凡
 二百七十二卷诗三十部凡三百十三卷礼一百四
 部凡一千九百四十五卷乐二十九部凡一百九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8a 页 WYG0680-0755a.png
 五卷春秋一百二部凡一千一百八十四卷孝经论
 语六十三部凡三百八十七卷经纬七经杂解三十
 六部凡四百七十四卷小学一百五部凡七百九十
 七卷又儒家类孟子四部三十五卷
 新唐书艺文志六经之道简严易直而天人备故其
 愈久而益明今著于篇有其名而无其书者十盖五
 六也易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失姓名/一家不)
 (著录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书二十五家三十三部三百六卷(不/著)
卷二百九十四 第 8b 页 WYG0680-0755b.png
 (录四家/二十卷)诗二十五家三十一部三百三十二卷(失姓/名三)
 (家不著录三/家三十三卷)礼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二十
 七卷(失姓名七家不著录十/六家二百九十五卷)春秋六十六家一百部
 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失姓名五家不著录/二十二家四百三卷)孝经二十
 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不著/录六家一十三卷)论语三
 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三家不著/录二家十二卷)
 纬二家九部八十四卷经解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
 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不著录/十家一百二十七卷)小学六十九家一百
卷二百九十四 第 9a 页 WYG0680-0755c.png
 三部七百二十一卷(失姓名二十三家不著录/二十三家二千四十五卷)又儒
 家类孟子六家四十五卷
 宋三朝志(太祖太/宗真宗)易二十七部二百四十卷书十一
 部一百一卷诗十三部一百四十一卷礼四十部一
 千五十六卷(内十一/部仪注)春秋七十二部六百五十八卷
 论语十六部一百三十九卷孟子五家二十七卷孝
 经六部十卷经解十五家一百七十一卷谶纬四部
 三十二部小学六十七部六百八卷
卷二百九十四 第 9b 页 WYG0680-0755d.png
 孙逢吉曰龙图阁藏太宗御书阁之四壁设五经图
 其下立六阁经典阁三千三百四十一卷
    按岳珂愧郯录载龙图阁经典卷帙与孙逢
    吉职官分纪同
 李焘曰龙图经典阁为卷三千七百六十二
    按林駉源流至论载龙图阁经典卷帙与李
    焘长编同
 长编景祐元年闰六月辛酉命翰林院学士张观知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0680-0756a.png
 制诰李淑宋祁编三馆秘阁书目仍命判馆阁盛度
 章得象石中立李仲客覆视之 庆历元年十二月
 己丑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总目六十卷
 先是景祐初以三馆秘阁所藏书其閒亦有谬滥及
 不完者命官定其存废因仿开元四部录为总目至
 是上之所藏书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然或相重亦
 有可取而误弃不录者
 崇文总目易一十八部一百七十一卷书七部八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0680-0756b.png
 一卷诗八部一百一十五卷礼三十三部一千九十
 七卷乐四十八部一百八十一卷春秋三十三部三
 百九十六卷孝经五部九卷论语一十三部二百一
 十卷小学二十八部三百卷
    按崇文总目当时撰定诸儒皆有论说凡一
    书大义必举其纲法至善也其后若郡斋读
    书志书录解题等编咸取法于此故虽书有
    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0680-0756c.png
    之本末焉乃夹漈郑氏持论谓崇文目录每
    书之下必著说据标类自见何用更为之说
    又何用一一强为之说使人意怠于是绍兴
    中改定此书仅存六十六卷之目悉去论说
    书之散佚者学者遂无由知撰述之本旨矣
    幸而尚存其概者则鄱阳马氏之功也
 宋两朝志(仁宗/英宗)易十一部七十三卷书二部一十三
 卷诗一部一卷礼三部五十二卷(内一部/仪注)春秋十七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0680-0756d.png
 部一百一十四卷论语二部二十卷孝经一部一卷
 经解二家七十九卷小学二十部六百四十二卷
 宋两朝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易三十七部二百一十九卷书
 一十二部一百二十卷诗二十一部三百二十八卷
 礼二十五部三百六十七卷(内一部/仪注)春秋三十六部
 三百七十五卷论语十三部七十八卷孟子九家九
 十二卷孝经六部五卷经解四家一百九十五卷小
 学二十二部二百七十七卷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0680-0757a.png
 宋中兴志易一百四十家一百八十四部一千三百
 六十六卷书四十二家五十一部七百一十六卷诗
 五十三家六十四部八百七十一卷礼六十四家九
 十一部一千二百六十五卷春秋一百二十九家一
 百七十四部二千二百七十一卷论语五十五家六
 十三部四百九十八卷孟子二十二部二百八十五
 卷孝经二十一家二十一部二十九卷经解二十二
 家一百四十九卷谶纬三家五部十二卷小学一百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0680-0757b.png
 三十八家一百五十五部一千一百一十三卷
 绍兴中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易三百三十七
 卷书四十二卷诗一百六十二卷礼四百六十六卷
 春秋一百三十三卷孝经一十四卷论语九十九卷
 宋史艺文志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次仁英两朝次
 神哲徽钦四朝三朝所录则两朝不复登载而录其
 所未有者四朝于两朝亦然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
 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互有异同今删其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0680-0757c.png
 重复合为一志易二百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不/著)
 (录十九部一/百八十六卷)书六十部八百二卷(不著录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
 八十二部一千一百二十卷(不著录十四部/二百四十五卷)礼一百
 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不著录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春秋
 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不著录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孝经二十六部三十五卷(不著录二/部六卷)论语七十三部
 五百七十九卷(不著录八部/八十二卷)经解五十八部七百五
 十三卷(不著录九部一/百四十六卷)尔雅十五部九十九卷又儒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0680-0757d.png
 家类孟子三十部三百一十四卷
 柯维骐宋史新编艺文志易二百三十一部一千八
 百四卷书七十三部一千一十五卷诗一百部一千
 三百三十四卷礼一百三十三部二千卷春秋二百
 六十三部三千二百六十五卷孝经二十八部四十
 二卷论语八十二部六百五十一卷孟子二十八部
 三百九卷尔雅九部五十四卷经解五十二部七百
 六十八卷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0680-0758a.png
 郑樵通志略易二百四十一部一千八百九十卷书
 八十部五百九十八卷诗九十部九百四十二卷春
 秋二百四十六部一千三百三十三卷又外传九部
 一百三十二卷孝经六十一部一百六十一卷论语
 六十五部四百八十二卷尔雅二十四部一百三卷
 经解五十八部七百四十四卷周官二十一部二百
 六十五卷仪礼十五部一百一十八卷丧服传八十
 八部三百四十七卷礼记四十九部八百一十八卷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0680-0758b.png
 月令十七部五十六卷三礼及图十六部三百九十
 卷参同契十九部三十一卷孟子九部五十卷
    按夹漈郑氏疑诗序之非古而所辑六艺略
    反信伪三坟书为真未免多学而寡识也
 马端临经籍考易一百七家一千七十六卷书四十
 四家五百五十卷诗三十五家四百八十九卷礼六
 十一家一千八十四卷春秋九十六家一千五百二十
 八卷孝经十四家一十八卷论语四十三家四百二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0680-0758c.png
 十八卷孟子二十七家二百七十一卷尔雅十一家
 七十六卷
 元秘书志至正二年五月簿录在库书先次送库经
 六部一百一十三册后次发下经书二百四十四部
 二千一百四十五册续发下经一百六十六部一千
 九百四十六册
    按元秘书志十一卷至正二年著作郎王士
    点著作佐郎商企翁同编统计经类四百一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0680-0758d.png
    十六部四千三百四册而史子集不与焉元
    之储藏富矣惜不分著其目而洪武初修元
    史命吕复欧阳佑等采书北平当时若一关
    取则诸书具在以撰艺文志无难顾元史阙
    焉不能不致憾于宋王诸公也
 明文渊阁书目易七百六册书二百八十二册诗三
 百八十八册春秋一千一百四十一册礼一千四百二
 十九册经解二百七十四册四书八百五十册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0680-0759a.png
    按古书著录未有不详其篇卷及撰人姓氏
    者故其卷帙宁详无略殷淳四部书目三十
    九卷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王拱辰等崇文
    总目六十六卷陈骙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
    而殷践猷等群书四录多至二百卷昔之人
    岂好骋其繁富哉盖以述作者之意俾论世
    者知其槩焉尔迨明正统六年少师杨士奇
    学士马愉侍讲曹鼐编定文渊阁书目有册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0680-0759b.png
    无卷兼多不著撰人姓氏致揽者茫然自失
    其后藏书之家往往效之虽以叶文庄之该
    洽而菉竹堂目都不分卷鄞县范氏天一阁
    目亦然惟涿州高氏百川书志连江陈氏一
    斋书目山阴祁氏澹生堂藏书周藩西亭宗
    正聚乐堂艺文目录皆详列篇卷姓名而祁
    氏于类书说部文集中遇有经解悉行列出
    差足法也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0680-0759c.png
 万历重编内阁书目易一十九册书五十册诗七十
 二册春秋七百一十九册礼一千三百二十五册孝
 经一十九册论语一百册孟子六十七册尔雅四十
 九册经解二百四十五册四书三百九十一册
    按宋靖康二年金人索秘书监文籍节次解
    发见丁特起孤臣泣血录而洪容斋随笔亦
    云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书籍靖康荡
    析之馀尽归于燕迨元之平金也杨中书惟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0680-0759d.png
    中于军前次伊洛诸书载送燕都及平宋王
    承旨构首请辇宋三馆图籍至元中又徙平
    阳经籍所于京师且括西江诸郡书板又遣
    使杭州悉取在官书籍板刻至大都明永乐
    閒敕翰林院凡南内所储书各取一部于时
    修撰陈循督舟十艘载书百椟送北京又尝
    命礼部尚书郑赐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
    遗书皆储之文渊阁相传雕本十三抄本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0680-0760a.png
    七盖不特合宋金元之所遗而汇于一且奉
    使者复命必纳书于库缥缃之富古未有也
    惟因著录者不详篇卷不著撰人故远逊崇
    文中兴馆阁诸目考唐宋元藏书咸极其慎
    重献书有赉储书有库勘书有员曝书有会
    至明以百万卷秘书顾责之典籍一官守视
    其人皆赀生不知爱重而又设科专尚帖括
    四子书易诗第宗朱子书遵蔡氏春秋用胡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0680-0760b.png
    氏礼主陈氏其有稍别于学官所颁者辄获
    罪戾以是爱博者窥大全而止不敢旁及诸
    家秘省所藏土苴视之盗窃听之百年之后无
    完书矣迄万历乙巳辅臣谕内阁敕房办事
    大理寺左寺副孙能传中书舍人张萱秦焜
    郭安民吴大山挍理遗籍惟地志仅存经典
    散失寥寥无几萱等略述作者之旨较正统
    书目大为过之惜已残阙无足观有识者惟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0680-0760c.png
    有抚卷浩叹而已
 王圻续文献通考易一百七十四家书八十七家诗
 六十二家春秋一百二十八家礼九十六家论语五
 十六家孟子二十一家四书六十二家孝经一十二
 家经解四十三家
    按王氏续通考本以续鄱阳马氏之书乃中
    间有卷帙者仅十之一二而已兼之世次之
    后先紊乱名字之称谓错杂典籍之篇目重
卷二百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0680-0760d.png
    复其牵率为已甚矣亡友嘉定陆元辅翼王
    毅然欲别撰续经籍考一书以洗王氏之陋
    穷年抄撮积至数十册未经删定而殁然元
    明遗籍索隐抉微不少又晋江黄虞稷俞邰
    在明史馆分撰艺文志摭采特详二子皆功
    崇稽古者也
 朱睦㮮授经图诸儒经解周汉而下至金元作者凡
 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国朝三十九人经解凡一千七
卷二百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0680-0761a.png
 百九十八部二万一千七十一卷
    按西亭王孙授经图原本所载如右钱塘龚
    御史翔麟未仕时刋于白门俾黄徵君虞稷
    增益之凡增入古今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经
    解凡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
 焦竑国史经籍志易二千二百一十八卷书一千二
 百四十九卷诗一千五百七十八卷春秋三千二百
 五十九卷三礼四千一百三十九卷孝经一百九十
卷二百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0680-0761b.png
 九卷论语一千三百七十四卷孟子四百三十九卷
 尔雅三百九卷群经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四书六百
 五十一卷
    按焦氏经籍志万历中分撰明史而作故曰
    国史经籍志既非据见存之书而历代史所
    载又重复录且考證未详方诸郑氏通志又
    逊之矣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