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九 第 1a 页 WYG0680-07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八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刋石
后蜀石经
易十卷 书十三卷 诗二十卷 周礼十
二卷 仪礼十七卷 礼记二十卷 春秋左氏
传三十卷 公羊传十二卷 榖梁传十二卷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b 页 WYG0680-0705b.png

论语十卷 孝经一卷 尔雅三卷
俱佚
吕陶曰五代之乱疆宇割裂孟氏有剑南百度草创
犹能取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刻于石以资学者国
朝皇祐中枢密直学士京兆田公加意文治附以仪
礼公羊榖梁传所谓九经者备焉
张俞曰唐之衰侯王怙乱崩裂区宇荡削典法惟孟
氏踵有蜀汉以文为事凡草创制度多袭唐轨绍汉
卷二百八十九 第 2a 页 WYG0680-0705c.png

学遂勒石书九经
席益记略曰蜀儒文章冠天下其学校之盛汉称石
室礼殿近世则石壁九经今皆存焉自孝景帝时太
守文翁始作石室至东汉兴平元年太守高䀢作周
公礼殿于石室东图画邃古以来君臣圣贤然亦有
魏晋名流以故世传西晋太康中刺史张收始画非
也殿有画自高䀢始收殆尝增易之今壁间又有东
晋人士盖收之后继有画者不知谁氏也齐永明十
卷二百八十九 第 2b 页 WYG0680-0705d.png

年刺史刘悛益以礼家器服制度伪蜀广政七年其
相毋昭裔按雍都旧本九经命平泉令张德钊书而
刻诸石本朝因礼殿以祀孔子为宫其旁置学官弟
子讲习传授故蜀帅尚书右丞胡公宗愈作堂于殿
之东南隅以贮石经盖自东汉兴平元年岁在甲戌
始作礼殿逮我宋绍兴六年丙辰历年六百七十有
三其间伪蜀刻石经之岁是为晋开运甲辰至是一
百九十有三年矣
卷二百八十九 第 3a 页 WYG0680-0706a.png

洪迈曰孟昶时所刻石本九经其书渊世民字皆缺
画犹避唐讳
雷叔闻曰伪蜀广政七年其相母丘裔按雍都旧本
九经命平泉令张德钊书而刻诸石是岁实晋开运
甲辰也蜀守胡宗愈作堂以贮石经席益增葺为记
晁公武曰石经周易并略例十一卷
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广政孟昶年号也说
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璹注此与国
卷二百八十九 第 3b 页 WYG0680-0706b.png

子监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挍邢璹注略例不同
者又百馀字详其意义似石经误而无他本订正姑
两存焉尚书十三卷伪蜀周德贞书经文有祥字皆
缺其画亦缺民字之类盖孟氏未叛唐时所刋也以
监本挍之禹贡云土梦作乂倒土梦字盘庚若网在
纲皆作网字按沈括笔谈云云土梦作乂太宗时得
古本因改正以纲为网未知孰是毛诗二十卷伪蜀
张绍文书与礼记同时刋石周礼十二卷伪蜀孙朋
卷二百八十九 第 4a 页 WYG0680-0706c.png

吉书以监本是正其注或羡或脱或不同至千数礼
记二十卷伪蜀张绍文书不载年月经文不缺唐讳
当是孟知祥僭位之后也首之以月令题云御删定
盖明皇也林甫等注盖李林甫也其馀篇第仍旧议
者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毋不敬一言足以蔽之故
先儒以为首孝明肆情变乱甚无谓也左氏传三十
卷不题所书人姓名亦无年月按文不缺唐讳及国
朝讳而缺祥字当是孟知祥僭位后刋石也公羊传
卷二百八十九 第 4b 页 WYG0680-0706d.png

十二卷皇朝田况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国史艺文
志云伪蜀刻五经备注传为世所称以此言观之不
应无公榖岂初有之后散毁耶榖梁传十二卷其后
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缺唐及伪蜀讳而
缺恒字以故知刋石当在真宗以后意者是田况乎
论语十卷伪蜀张德钊书缺唐讳立石当在孟知祥
未叛之前其文脱两字误一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
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又有我字卫
卷二百八十九 第 5a 页 WYG0680-0707a.png

灵公第十五敬其事而后其食作后食其禄与李鹗
本不同者此也 又曰鸿都石经自迁徙邺雍遂茫
昧于人间唐太和中复刻十二经立石国学后唐长
兴中诏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挍诸经镂之板故今
世太学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
蜀相毋昭裔捐俸取九经琢石于学宫而或又云毌
丘裔依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皇祐中田元均补刻
公羊榖梁二传然后十二经始全至宣和间席升献
卷二百八十九 第 5b 页 WYG0680-0707b.png

又刻孟子参焉今考之伪相实毋昭裔也孝经论语
尔雅广政甲辰岁张德钊书周易辛亥岁杨钧孙逢
吉书尚书周德贞书周礼孙朋吉书毛诗礼记仪礼
张绍文书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祥字缺其画亦必
为蜀人所书然则蜀人立石盖十经其书者不独德
钊而能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凡历八年其石千数
昭裔独辨之尤伟然也公武异时守三营尝对国子
监所摸长兴板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昔议者谓太
卷二百八十九 第 6a 页 WYG0680-0707c.png

和石本授写非精时人弗之许而世以长兴板本为
便国初遂颁布天下收向日民间写本不用然有舛
误无由参挍判知其谬犹以为官既刋定难以独改
由是而观石经固脱错而监本亦难尽从公武至少
城寒暑一再易节暇日因命学官雠挍之石本周易
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璹注礼记
月令从唐李林甫改定者监本皆不取外周易经文
不同者五科尚书十科毛诗四十七科周礼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九 第 6b 页 WYG0680-0707d.png

科仪礼三十一科礼记三十二科春秋左氏传四十
六科公羊传三十一科榖梁传一十三科
孝经四科论语八科尔雅五科孟子二十
七科其传注不同者尤多不可胜纪独计经文犹三
百二科迹其文理虽石本多误然如尚书禹贡篇梦
土作乂毛诗日月篇以至困穷而作是诗也左氏传
昭公十七年六物之占在宋卫陈郑乎论语述而篇
举一隅而示之卫灵公篇敬其事而后食其禄之类
卷二百八十九 第 7a 页 WYG0680-0708a.png

未知孰是先儒有改尚书无颇为无陂改春秋郭公
为郭亡者世皆讥之此不敢决之以臆姑两存焉亦
镌诸乐石附于经后将必有考而正之者
赵希弁曰石经周易十卷经注六万六千八百四十
四字将仕郎守国子
助教杨钧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柱国臣孙逢
吉书尚书十三卷经注并序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四
字
卷二百八十九 第 7b 页 WYG0680-0708b.png

将仕郎试袐书郎臣周德贞书镌玉册官陈德超镌
毛诗二十卷经注一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字
将仕郎试
秘书省挍书郎张绍文书周礼十二卷经注一十六
万三千一百三字将
仕郎试秘书省挍书郎孙朋吉书仪礼十七卷经注
一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字
将仕郎试秘书省挍书郎张绍文
卷二百八十九 第 8a 页 WYG0680-0708c.png

书礼记二十卷经注一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一字
卷首
题曰御删定礼记月令第一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仆
射兼右相吏部尚书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
奉敕注曲礼为第二盖唐明皇删定之本也将仕郎
试秘书省挍书郎张绍文书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
经注并序三十四万五千八百四十四字
卷二百八十九 第 8b 页 WYG0680-0708d.png

不题所书人姓氏公羊传十二卷经注一十三万
一千五百一十四字
不题所书人姓氏榖梁传十二卷经
注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字
不题所书人姓氏论语十卷经注并序三万五
千三百六十八字
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令
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张德钊书颍川郡陈德谦
卷二百八十九 第 9a 页 WYG0680-0709a.png

镌字孝经一卷经注并序四千九百八十
五字不题所
书人姓氏但题颍川郡陈德谦镌
字尔雅三卷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令
赐绯鱼袋张德钊书武令升镌不题经注字数若干
以上石室十三经盖孟昶时所镌故周易后书广政
十四年岁次辛亥五月二十日惟三传至皇祐初方
毕故公羊传后书大宋皇祐元年岁次己丑九月辛
卷二百八十九 第 9b 页 WYG0680-0709b.png

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又书将仕郎试国子四门助
教州学讲说何维翰将仕郎试秘书省挍书郎州学
说书黄柬儒林郎试秘书省挍书郎守华阳县尉州
学勾当王尚哲朝奉郎秘书省著作佐郎签署节度
判官厅公事武骑尉管勾州学华参奉直郎尚书屯
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及提举渠
堰骑都尉借绯提举州学解程朝奉郎尚书屯田员
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及提举渠堰轻车都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0a 页 WYG0680-0709c.png

尉借绯提举州学聂世卿提点益州路诸州军刑狱
兼本路劝农提举渠堰公事朝奉郎尚书比部员外
郎护军借紫孙长卿益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
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直史馆上
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曹颍叔枢密直学士朝散大
夫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军州事兼管内桥道劝农使
充益利路屯驻驻泊本城兵马钤辖提举益利路诸
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上骑都尉京兆郡开国侯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0b 页 WYG0680-0709d.png

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田况
曾宏父曰古文尚书三册三卷盖唐天宝未废古书
前传本中汲郡吕大防得之宋次道王仲至家乃元
丰五年壬戌镂板乾道六年庚寅帅晁公武取以入
石教官张大固等监刋 又曰益郡石经肇于孟蜀
广政悉选士大夫善书者模丹入石七年甲辰孝经
论语尔雅先成时晋出帝改元开运至十四年辛亥
周易继之实周太祖广顺元年诗书三礼不书岁月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1a 页 WYG0680-0710a.png

逮春秋三传则皇祐元年九月讫工时我宋有天下
已九十九年矣通蜀广政元年肇始之日凡一百一
十二祀成之若是其艰又七十五年宣和五年癸卯
益帅席贡始凑镌孟子运判彭慥继其成乾道
六年庚寅晁公武又镌古文尚书暨诸经考略洪文
敏公迈谓孟蜀所镌字体清谨有贞观遗风续补经
传殊不逮前且引魏徵虞世南相继为秘书监日请
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盖欲字画清婉可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1b 页 WYG0680-0710b.png

以传久是以自经传以后非士夫所书皆不著姓氏
若汉石经今不易得好古者所藏仅十数页蜀中又
以翻刻入石黄长睿谓开元中藏拓本于御府以开
元二字小印印之是玄宗时已罕得况今又六百年
后耶
王应麟曰伪蜀相毋昭裔取唐太和本琢石于成都
学官与后唐板本不无小异乾道中晁公武参挍二
本取经文不同者三百二科著石经考异亦刻于石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2a 页 WYG0680-0710c.png

张

又挍注文同异为石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又
曰成都石经孟蜀所刻于唐高祖太宗之讳皆缺画
唐之泽深矣
陶宗仪曰张德钊孙逢吉张绍文周德贞孙朋吉五
人皆善书后蜀广政七年被选以右仆射毋昭裔所
挍勘定孝经论语尔雅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模
丹入石镌置益部德钊简州平泉令逢吉国子毛诗
博士绍文德贞朋吉俱秘书省秘书郎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2b 页 WYG0680-0710d.png

杨慎曰五代僭伪诸君惟吴蜀二主有文学然李昪
不过作小词工画竹而已孟昶乃能表章六经立石
成都洵有功于经学矣 又云蜀刻九经最为精确
是时僭据之主惟昶有文学而蜀不受兵又饶文士
故其所制尤善朱子论语注引石经者谓孟蜀石经
也
吴任臣曰蜀广政十四年诏勒诸经于石秘书郎张
绍文写毛诗仪礼礼记秘书省校书郎孙朋吉写周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3a 页 WYG0680-0711a.png

礼国子博士孙逢吉写周易校书郎周德贞写尚书
简州平泉令张德钊写尔雅字皆精谨
按宋乾德三年收蜀送降款者通奏使伊审
徵也草降表者翰林学士李昊也自昊以下
从降者三十二人入除目者二十六人载句
延庆续锦里耆旧传而昭裔绍文朋吉逢吉
德贞德钊皆不与焉
宋国子监石经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3b 页 WYG0680-0711b.png

七十五卷
佚
江休复曰宋子京判国子监进礼记石经本
王应麟曰仁宗命国子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
孝经为篆𨽻二体刻石两楹 又曰至和元年八月
命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书国子监石经以上所
写石经论语求书石国子监帝欲旌劝宗室特从其
请二年九月工毕上之赐银币 又曰至和二年三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4a 页 WYG0680-0711c.png

月国子监王洙言国子监刋立石经至今一十五年
止孝经刋毕尚书论语见书镌未就乞促近限毕工
馀经权罢从之 又曰石经七十五卷杨南仲书周
易十诗二十书十三春秋十二礼记二十皆具真篆
二体 又曰嘉祐三年五月王洙荐大理丞杨南仲
石经有劳赐出身六年二月国子监言草泽章友直
篆石经毕诏补试将作监主簿友直不愿仕赐以银
绢五月以同篆石经殿中丞张次立与堂除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4b 页 WYG0680-0711d.png

周密曰罗寿可游汴梁见太学九经石板堆积如山
一行篆字一行真字
长编嘉祐六年三月以篆国子监石经成赐草泽章
友直银百两绢百疋除试将作监主簿辞不就故有
是赐友直建安人得象之叔
叶适曰瑞安沈彬老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
经世大意时方禁春秋学石经甫刻即废彬老窃赂
守者自摹藏之后世孙体仁阁以𢇮焉名曰深明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5a 页 WYG0680-0712a.png

朱翌曰本朝石经胡恢所书
顾起元曰胡恢金陵人博物强记善篆𨽻臧否人物
坐法失官十馀年潦倒贫困赴选集于京师是时韩
魏公当国恢献诗自达魏公怜之令篆太学石经因
得复官任华州推官而卒
按宋史艺文志又有杨南仲石刻三体孝经
一卷
陈颀曰开封宋建都处予署府庠事见诸碑刻多宋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5b 页 WYG0680-0712b.png

时太学中石经皆磨灭破碎罕有完者周视斋庑见
石础俱断碑隐然文字在上
按宋太学石经在开封陈永之犹及见之惜
未有好事者摹拓今则沈于黄河淤泥之下
矣
胡氏重刻汉石经
佚
元质记曰汉灵帝时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6a 页 WYG0680-0712c.png

行赂改兰台漆书经字者诸儒受诏于熹平成刻于
光和俾天下咸取则焉碑高一丈广四尺水经云立
石太学其上悉刻蔡邕名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其
论云汉镌七经皆蔡邕书史亦称蔡邕自书丹使工
镌刻其书画超诣要非中郎不能到也然至今存者
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众体而篇章之富未必能办
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
说单飏等正定诸经意者当时诸儒同涉笔于其间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6b 页 WYG0680-0712d.png

不可知也历年多更变故久陵迁谷变煨烬剥蚀之
馀甚至取为柱础为炮石者唐初魏郑公首访求之
十不得一况于今哉兹来少城得坠刻于一二故家
虽间断不齐然残圭裂璧亦可宝也因以镵之锦官
西楼庶几补古之缺文云尔
宇文绍奕跋曰内翰胡公每以天下自任推六经精
微寓诸日用至于屋壁所藏残编断刻收拾无遗常
叹石经𨽻画最古旁搜博访合诸家所藏得蔡中郎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7a 页 WYG0680-0713a.png

石经四千二百七十字有奇以楷书释之又得古人
篆𨽻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并镵诸石永贻不
朽按史称蔡邕自书丹使工镌刻郦道元注水经亦
云光和六年立石太学其上悉刻蔡邕名则一字石
经出于邕笔似无可疑若夫三体石经以儒林传考
之其书已出于东汉时水经乃云刻之魏正始中意
者魏刻殆以补汉刻遗亡尔
姓谱胡元质字长文长洲人官至敷文阁学士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7b 页 WYG0680-0713b.png

宋洪氏重刻汉石经
佚
诸道石刻录汉石经遗字在越州治蓬莱阁
洪适跋曰蔡中郎石经在承平时已不多见今京雒
雍鬲虑其遂泯没不传也予既辑𨽻释因以所得尚
书仪礼公羊论语千九百馀字镌之会稽蓬莱阁凡
八石庶几见者有跫然之喜
吾丘衍曰石经遗字碑会稽蓬莱阁翻本破缺磨灭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8a 页 WYG0680-0713c.png

不异真古碑今亡矣
按蓬莱阁重刻石经详见汉石经下
苏氏重刻魏三体石经遗字
佚
娄机曰魏三体石经正始中刻今在洛阳者皇祐癸
巳苏望于故相王文康家得左氏传拓本取其完者
刻之凡八百一十九题曰石经遗字
卷二百八十九 第 18b 页 WYG0680-0713d.png
经义考卷二百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