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宋-范祖禹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85-04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鉴卷三       宋 范祖禹 撰
              吕祖谦 注
   太宗一
贞观元年帝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好音/耗)
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
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
直朕始寤乡者辨之未精也(乡读/曰向)朕以弓矢定四方识
卷三 第 1b 页 WYG0685-0483b.png
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
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更其/亨切)数延见(数音/朔)问以民间疾苦
及政事得失
 臣祖禹曰传曰国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
 也若有馀(见上/卷)太宗因识弓之未精而知天下之理
 已不能尽询谋于众而不自用(皇皇者华诗周爰/咨询周爰咨谋)
 其所以兴也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帝问佞臣为谁(为于/伪切)对曰臣居草
卷三 第 2a 页 WYG0685-0483c.png
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扬怒以试之彼
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帝曰君源也
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
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
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

 臣祖禹曰太宗可谓知君道矣夫君以一人之身而
 御四海之广应万物之众苟不以至诚与贤而役其
卷三 第 2b 页 WYG0685-0483d.png
 独智(南有嘉鱼诗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以先天下则耳目心思之所
 及者其能几何是故人君必清心以涖之(晋荀勖传/省事不如)
 (清/心)虚己以待之如鉴之明(庄天道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如水之
 止(止水言/不动)则物至而不能罔矣夫权衡设而不可欺
 以轻重者唯其平也绳墨设而不可欺以曲直者唯
 其正也(记经解权衡诚县而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而不可欺以曲直县音悬)我以其
 正彼以其颇(平声/偏也)我以其真彼以其伪何患乎邪之
 不察佞之不辨而必行诈以试之哉一为不诚则心
卷三 第 3a 页 WYG0685-0484a.png
 且蔽矣邪正何能辨乎是故鉴垢则物不能察也水
 动则形不能见也已不明故也且待物以诚犹恐其
 不动也况不诚而能动物乎(孟离娄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夫为君
 而使左右前后之人皆莫测其所为虽欲不欺不可
 得也唯能御以至诚则忠直者进而憸邪者无自入
 矣(憸音/纤)
帝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无道武王征之
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帝曰
卷三 第 3b 页 WYG0685-0484b.png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
尚诈力此脩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
之不可以不顺故也瑀谢不及
 臣祖禹曰太宗于是失言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
 应乎人(易革/封云)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
 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此周秦之所以异也后
 世或以汤武征伐为逆取(扬先知汤武桓公征伐四/克前陆贾传汤武逆取而)
 (顺守/也)而不知征伐之顺天应人所以为仁义也太宗
卷三 第 4a 页 WYG0685-0484c.png
 曰取之或可以逆非也既谓之逆矣则无时而可也
二年正月帝谓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
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共音/恭)
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
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
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帝曰善
卷三 第 4b 页 WYG0685-0484d.png
 臣祖禹曰善哉太宗之问魏徵之对也可谓得其要
 矣夫圣人以天下为耳目故聪明(管九守目贵明耳/贵聪以天下之目)
 (为目视之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为耳听之无不闻也)庸君以近习为耳目故
 暗蔽明暗之分惟在于远近大小而已矣
四月突厥颉利可汗请入朝帝谓侍臣曰向者突厥之
彊控弦百万凭陵中夏用是骄恣以失其民今自请入朝
非困穷肯如是乎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
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他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
卷三 第 5a 页 WYG0685-0485a.png
卿等宜不惜苦諌以辅朕之不逮也
 臣祖禹曰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否卦九/五云)书曰儆
 戒无虞(书大禹谟益曰/戒哉儆戒无虞)夫戒所以励善而进德也太
 宗睹突厥入朝而知惧如此其能致贞观之治宜哉
 (贞观太宗年号魏徵传帝即位四年岁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斗米三钱至是天下大治)
帝谓侍臣曰古语有之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
岁再赦善人喑哑夫养稂莠者害嘉谷赦有罪者贼良
民故朕即位以来不欲数赦(数音/朔)恐小人恃之轻犯宪
卷三 第 5b 页 WYG0685-0485b.png
章也
 臣祖禹曰数赦之害前世论之详矣(如后王符传贼/民之甚者莫大)
 (于数赦数赦赎刑则恶/人昌而善人伤矣之类)夫良民不被泽而罪人获宥
 政之偏党莫甚于此欲以致和而措刑(前李寻传/善政致和)
 亦疏乎而人君每以赦为推恩或祈阴德之报太宗
 惩之可谓善政矣
三年帝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
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词讼日不暇给安能
卷三 第 6a 页 WYG0685-0485c.png
助朕求贤乎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
乃关仆射
 臣祖禹曰太宗责宰相以求贤而不使之亲细务能
 任相以其职矣书曰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
 庶位(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云云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此相之职也
 苟不务此而治簿书期会(前贾谊传今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为大故)
 百吏之事岂所谓相乎
四月帝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
卷三 第 6b 页 WYG0685-0485d.png
皆应论执(应平/声)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
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
 臣祖禹曰朝廷设官分职(礼天官太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
 (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六官同)非徒使上下相从欲交修其所不
 逮也(书囧命穆王命伯囧/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故书曰百官修辅(书胤征/百官修)
 (辅厥后/惟明)苟取充位而奉行上令则是胥史而已不明
 之君自以无过恶人之言(恶乌/故切)是以政乱而上不闻
 太宗敕责而使之言虽欲不治不可得也
卷三 第 7a 页 WYG0685-0486a.png
四年灭突厥四夷君长诣阙(长上声/下同)请帝为天可汗(汗/音)
(寒下/同)帝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
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臣祖禹曰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以
 其无君臣之礼也(语三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太宗以万乘
 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事不师
 古(书说命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不足
 为后世法也(孟离娄上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卷三 第 7b 页 WYG0685-0486b.png
突厥部落分散其降唐者(降平/声)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
处之宜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兖州之间散居州县
教之耕织可以化为农民颜师古请皆寘之河北分立
酋长领其部落李百药以为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
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势敌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
国窦静以为宜假之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妻去/声)
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温彦博请
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降下/江切)使为中国捍蔽魏
卷三 第 8a 页 WYG0685-0486c.png
徵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帝卒用彦博
策置四都督府六州以处降众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
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馀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
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臣祖禹曰先王之制戎狄荒服夷不乱华(家语相鲁/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所以辨族类别内外也孔子美齐桓之功曰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语十四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圣人之惩戎狄如此太宗既灭突厥
卷三 第 8b 页 WYG0685-0486d.png
 而引诸戎入中国使殊俗之人与公卿大夫杂处于
 朝廷苟欲冠带四夷(冠去/声)以夸示天下而(夸大也/音誇)
 知乱华亦甚矣然则中国几何不胥慑于戎也(几音/机胥)
 (相居/切)是以唐室世有戎狄之乱岂非太宗之所启乎
诏自今讼者有经尚书省判不服听于东宫上启委太
子裁决若仍不服然后奏闻时太子年十二岁
 臣祖禹曰太子之职在于视膳问安(左闵二年里克/曰太子以朝夕)
 (视君膳者也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也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
卷三 第 9a 页 WYG0685-0487a.png
 (曰今日安/否何如)古之教者必以礼乐(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春秋教以礼)
 (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皆在焉)而置师保以辅翼之(记文/王世)
 (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立太师太传以养之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
 (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保也者慎其身而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苟问
 学明而德性成(记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何患乎不能听讼也且
 年十二而使之裁决庶事不已早乎若其才则将不
 学而能不才则宫臣必教之以欺其君父非所以养
 德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0685-0487b.png
六月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张玄素諌曰陛下初平
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
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恶乌/故切)且以今日财力
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
帝矣帝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
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帝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朕以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
使营之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85-0487c.png
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仍赐玄素䌽二百匹
 臣祖禹曰上之所好者下之所竞也(孟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
 (焉好/去声)太宗虚己以来直言故群臣争救其失唯恐其
 言之不切太宗不惟悦而从之又赏以劝之此人君
 之所难能也夫如是何患于有过乎
帝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
为治临朝或至日昃五品以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
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帝曰公得其一未得其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85-0487d.png
一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
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几虽复劳神
若形(复扶/又切)岂能一一中理(中去/声)群臣既知主意惟取决
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諌争(去/声)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
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
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
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
行下有不便者皆应执奏母得阿从(母音/无)不尽巳意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85-0488a.png
 臣祖禹曰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曰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此舜皋陶所以赓
 歌而相戒也(书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
 (哉皋陶拜手稽首飐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夫君以知人为明(唐刘蕡/传君以)
 (知人为明知人/则任贤去邪)臣以任职为良君知人则贤者得行
 其所学臣任职则不贤者不得苟容于朝此庶事所
 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职则丛脞矣臣不任君之事则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85-0488b.png
 惰矣此万事所以堕也当舜之时禹平水土(书舜典/帝曰咨)
 (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稷播百谷(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榖)土谷之事
 舜不亲也契敷五教(帝曰契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皋陶明五刑
 (帝曰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又书大禹谟帝曰皋陶汝作士明)
 (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礼(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
 (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夔典乐(帝曰夔命攸/典乐教胄子)礼乐之事舜
 不与也益为虞(帝曰咨益/攸作朕虞)垂作共工(帝曰咨垂汝/共工并同上)
 工之事舜不知也禹为一相总百官自稷以下分职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85-0488c.png
 以听焉君人者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寒暑各司其序
 则不劳而万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
 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劳也所治者寡所职者详也
 不明之君不能知人故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
 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
 事无大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能
 行其志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
 也是以隋文勤而无功太宗逸而有成彼不得其道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85-0488d.png
 而此得其道故也
帝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帝曰今承大乱之
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徵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
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易音异/下同)譬犹饥
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帝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
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
能岂能之而不欲邪(与耶/同)魏徵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
虚论必败国家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易音/亦)昔黄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85-0489a.png
帝征蚩尤高阳征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
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致浇讹则至
于今当悉化为鬼魅矣(魅音/媚)人主安得而治之帝卒从
徵言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
水帝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天下大
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
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
粮取给于道焉帝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85-0489b.png
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
征讨四夷唯魏徵劝朕偃武修文中国安四夷自服朕
用其言今颉利成擒其酋长(长丁/丈切)并带刀宿卫皆袭衣
冠徵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彝见之耳徵再拜谢曰突
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帝曰朕能任
公公能称朕所任(称去/声)则其功岂独在朕乎
 臣祖禹曰太宗可谓能审取舍矣(前贾谊传莫/如先审取舍)魏徵
 仁义之言也欲顺天下之理而治之封德彝刑罚之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85-0489c.png
 言也欲咈天下之性而治之夫民莫不恶危而欲安
 恶劳而欲息以仁义治之则顺以刑罚治之则咈矣
 故治天下在顺之而已咈之而能治者未之闻也太
 宗从魏徵而不从德彝行之四年遂致太平仁义之
 效如此其速也故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前申公传/为治顾力)
 (行何/如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美于下此近
 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85-0489d.png
 
 
 
 
 
 
 
 唐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