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573-018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卷十一
魏 郦道元 撰
易水 滱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
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
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573-0186d.png
城即此岳赞云五王在中庞葛连续者也易水又东
左与子庄溪水合水北出子庄关南流径五公城西
屈径其城南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光武即
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憙侯
显才蒲阴侯仲才新市侯季才为唐侯所谓中山五
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二城并广一
里许俱在冈阜之上上斜而下方
其水东南入于易水易水又东右会女思谷水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573-0187a.png
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会口易水
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与樊石山水
合水源西出广昌县之樊石山东流径履
釜山下东流注于易水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
径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易水又东径
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
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左得濡水枝津
故渎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汉文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573-0187b.png
帝封丞相申屠嘉为侯国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
高诱云易水径故安城南城外东流即斯水
也诱是涿人事经明證今水被城东南
隅刻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武阳盖燕昭王
之所城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故傅逮述游赋
曰出北蓟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
芒盖谓是处也易水东流而出于范阳
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573-0187c.png
易水径范阳县故城南秦末张耳陈
馀为陈胜略地燕赵命蒯通说之范阳
先下是也汉景帝中二年封匈奴降王
代为侯国王莽之顺阴也昔慕容垂之
为范阳也戍之即斯
意欲图还上京阻于行旅造次不获遂中
易水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
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573-0187d.png
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濡水
又东南径樊于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
又东南流径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
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
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濡水又东径武阳城西北
旧堨濡水枝流南入城径柏冢西冢垣城侧
即水塘也四周茔域深广有若城焉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573-0188a.png
其水侧有数陵坟高壮望若青丘询之古老访
之史籍并无文證以私情求之当是燕都之前故坟
也或言燕之坟茔斯不然矣其水之故渎南出屈而
东转又分为二渎一水径
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
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
为佳观矣其一水东出注金台陂陂东西六七里南
北五里侧陂西北有钓台高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573-0188b.png
丈馀方可四十步陂北十馀步有金台台上东西八
十许步南北如减北有小金
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
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宇周旋被浦栋
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
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如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
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
侯之客伺隙燕邦故脩连下都馆之南垂言燕昭创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573-0188c.png
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故雕墙败馆尚傅镌刻之石
虽无经记可凭察其古迹似符
宿傅矣濡水自堰又东径紫池堡西屈而北
流又有浑塘沟水注之水出遒县西白马山南溪中
东南流入濡水濡水又东至塞口古累石堰水处也
濡水旧枝分南入城东大陂陂方四里今无水陂内
有泉渊而不流际池北侧俗谓圣女泉濡水又东得
白杨水口水出遒县西山白杨岭下东南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573-0188d.png
流入濡水时人谓之虎眼泉也濡水东合檀水
水出遒县西北檀山西南南流与石泉水会水
出石泉固东南隅水广二十许步深三丈固在众山
之内平川之中四周绝涧阻水八丈有馀石高五丈
石上赤土又高一匹壁立直上
广四十五步水之不周者路不容轨仅通
人马谓之石泉固固上宿有白杨寺是白杨山神也
寺侧林木交荫丛柯隐景沙门释法澄建刹于其上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573-0189a.png
更为思玄之胜处也其水南流注于檀水故俗有井
沟之称焉其水又东南流历故安县北而南
注濡水濡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
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故地理志曰故安县阎乡易
水所出至范阳入濡水阚骃亦言是矣又曰濡水合
渠许慎曰濡水入涞涞渠二号即巨马之异名
然二易俱出一乡同入濡水南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573-0189b.png
濡
北易
至涿郡范阳县会北濡又并乱流入涞
是则易水与诸水互摄通称东径容城县
故城北浑涛东注至勃海平舒县与易水合
阚骃曰涿郡西界代之易水而是水
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台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573-0189c.png
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
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其东谓之石虎冈范
晔汉书云中山简王焉之窆也厚其葬采涿
郡山石以树坟茔陵隧碑兽并出此山
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山之东
麓即泉源所导也经所谓阎乡西山
其水东流有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为雹
河司马彪郡国志曰雹水出故安县世祖令耿况击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573-0189d.png
故安西山贼吴耐蠡符雹上十馀营皆破之即是水
者也易水又东径孔山北山下有钟乳穴穴出佳乳
采者篝火寻沙入穴里许渡一水潜流通注
其深可涉于中众穴奇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
所趋每于疑路必有历记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上
又有大孔豁达洞开故以孔山为名也其
水又东径西故安城南即阎乡城也历送
荆陉北耆旧云燕丹饯荆轲于此因而名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573-0190a.png
焉世代已远非所详也遗名旧傅不容不诠庶广后
人傅闻之听易水又东流屈径长城西又东流南径
武隧县南新城县北史记曰赵将李牧伐
燕取武隧方城是也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
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史记赵世家云
孝成王十九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与燕
燕以葛城武阳与赵即此也亦曰汾水门又谓
之梁门矣易水东分为梁门陂易水又东梁门陂水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573-0190b.png
注之水上承易水于梁门东入长城东北入陂陂水
北接范阳陂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谓
之为盐台陂陂水南通梁门淀方三里淀水东南流
出长城注易谓之范水易水自下有范水通
目又东径范阳县故城南即应劭所谓范水之阳也
易水又东径樊舆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
山靖王子刘条为侯国王莽更名握符矣地理风俗
记曰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故县也易水又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573-0190c.png
东径容城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赵将夜于深泽
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唯徐卢于容城
皆为侯国王莽更名深泽也易水又东泥水注之
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泥
淀小泥淀其水南流注易水谓之泥洞口
水侧有浑泥城易水径其南东合滱水故桑钦曰易
水出北新城西北东入滱自下滱易互受
通称矣易水又东径易京南汉未公孙瓒害刘虞于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573-0190d.png
蓟下时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惟有此中可避世瓒
以易地当之故自蓟徙临易水谓之易京城在易城
西四五里赵建武四年石虎自辽西南达易京以京
障至固令二万人废坏之今者城壁夷平
其楼基尚存犹高一匹馀基上有井世名易京楼即
瓒所保也故瓒与子书云袁氏之攻状若
鬼神冲梯舞于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即此楼也易水
又东径易县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阚骃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573-0191a.png
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
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
皆素衣冠送之
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
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余按遗傅
旧迹多在武阳似不饯此也汉景帝中三年封匈奴
降王仆䵣为侯国也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573-0191b.png
又东过安次县南
易水径县南鄚县故城北东至文安县与
滹沱合史记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谓此
水也是以班固阚骃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又东过泉州县南东入于海
经书水之所历沿次注海也
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即沤夷之水也出县西北高氏山山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573-0191c.png
海经曰高氏之山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者也其水
东南流山上有石铭题言冀州北界故世谓之石铭
陉也其水又南径候塘川名也又东合
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
世谓之温泉焉东南流径兴豆亭北亭在南原上敧
倾而不正故世以敧城目之水自原东南
注于滱滱水又东莎泉水注之水
导源莎泉南流水侧有莎泉亭东南入于滱水滱水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573-0191d.png
又东径灵丘县故城南
应劭曰赵武灵王葬其东南二十里故县氏之县古
属代汉灵帝光和元年中山相臧昊上请别属也瓒
注地理志曰灵丘之号在武灵王之前矣
又按司马迁史记赵敬侯九年
败齐于灵丘则名不因武灵王事如瓒注
滱水自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
讥禁行旅历南山高峰隐天深溪埒谷其水沿涧西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573-0192a.png
转径御射台南台在北阜上台南有御射石碑南则
秀嶂分霄层崖刺天积石之峻壁立直上车驾沿溯
每出是所游艺焉滱水西流又南
转东屈径北海王详之石碣南御射碑石柱北而南
流也
东南过广昌县南
滱水东径嘉牙川有一水南来注之水出恒山北麓
稚川三合径嘉牙亭东而北流注于滱水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573-0192b.png
水之北山行即广昌县界滱水又东径倒马关关山
险隘最为深峭刻势均诗人高冈之病良马
傅险之困行轩故关受其名焉关水出西南长溪下
东北历关注滱滱水南山上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
于东圃东北二面岫嶂高深霞峰隐日水望澄明渊
无潜甲行李所径鲜不徘徊忘返矣
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
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573-0192c.png
下东北流出峡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飞陆
陵山丹盘虹梁长津泛澜萦带其下东北
流注于滱滱水又屈而东合两岭溪水水出恒山北
阜东北流历两岭间北岭虽层陵云举犹不若南峦
峭秀自水南步远峰石隥逶迤沿途九曲历睇诸山
咸为劣矣抑亦羊肠邛崃之类者也齐宋通和路出
其间其水东北流注于滱水又东左合悬水水出山
原岫盘谷轻湍浚下分石飞悬一匹有馀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573-0192d.png
直灌山际白波奋流自成潭渚其水东南流扬湍注
于滱滱水又东流历鸿山世谓是处为鸿头
疑即晋书地道记所谓鸿上关者也关尉治北平而
画塞于望都东北去北平不远兼县土所极也
滱水于是左纳鸿上水水出西北近溪东南流
注于滱水也
又东过唐县南
滱水又东径左人城南应劭曰左人城在唐县西北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573-0193a.png
四十里县有雹水亦或
谓之为唐水也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城内有小山
在城西侧而锐上若委粟焉疑即地道记
所云望都县有委粟关也俗以山在邑中故亦谓之
中山城以城中有唐水因复谓之
为广唐城也中山记以为中人城又以
为鼓聚殊为乖谬矣言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也
中山郡治京相璠曰今中山望都东二十里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573-0193b.png
有故中人城 望都城东
有一城名尧姑城本无中人之傅
璠或以为中人所未详也中山记所言中人者城
东去望都故城十馀里二十里则减但苦其不东观
夫异说咸为爽矣今此城于卢奴城北如
西六十里城之西北泉源所导西径郎山北
郎唐音读近实兼唐水之傅西流历左人
亭注滱水滱水又东左会一水水出中山城北郎阜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573-0193c.png
下亦谓之唐水也然于城非在西
俗又名之为雹水又兼二名焉西南
流入滱并所未详盖傅疑耳滱水又东恒水从西来
注之自下滱水兼纳恒川之通称焉即禹贡所谓恒
卫既从也滱水又东右苞马溺水水出上曲阳城东
北马溺山东北流径伏亭晋书地道记曰
望都县有马溺关中山记曰八渡马溺是山曲要害
之地二关势接疑斯城即是关尉宿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573-0193d.png
治异目之来非所详矣马溺水又东流注于滱滱水
又东径中人亭南春秋左傅昭公十三年晋荀吴率
师侵鲜虞及中人大获而归者也滱水又东径京丘
北世谓之京陵南对汉中山顷王陵
滱水北对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坎下有
泉源积水亦曰泉上岸滱水又东径白土北南即靖
王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者是滱水又东径乐羊城北
史记称魏文侯使乐羊灭中山盖其故城中山所造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573-0194a.png
也故城得其名滱水又东径唐县故城南此二城
俱在滱水之阳故曰滱水径其南
城西又有一水导源县之西北平地
泉涌而出俗亦谓之为唐水也东
流至唐城西北隅堨而为湖俗谓之唐池莲荷被水
嬉游多萃其上信为胜处也其
水南入小沟下注滱水自上历下通禅唐川之兼称
焉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唐县西四十里得中人亭今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573-0194b.png
于此城取中人乡则四十也唐水在西北入滱与应
符合又言尧山者在南则无山以拟之为非也阚骃
十三州志曰中山治卢奴唐县故城在国北
七十五里骃所说北则非也史记曰帝喾
氏没帝尧氏作始封于唐望都县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俗
名望都故城则八十许里距中山城则
七十里验途推邑宜为唐城城北去尧山五里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573-0194c.png
与七十五里之说相符然则俗谓之都山
即是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皇甫谧曰尧山一名
豆山今山于城北如东崭绝孤峙虎牙
桀立山南有尧庙是即尧所登之山者也
地理志曰尧山在南今考此城之南又无山以应之
是故先后论者咸以地理记之说为失
又即俗说以唐城为望都城者自北无城以
拟之假复有之途程纡远山河之状全乖古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573-0194d.png
證傅为疏罔是城西北豆山西足有一泉源东北流
径豆山下合苏水乱流转注东入滱是岂唐水乎所
未详也又于是城之南如东十馀里有一城俗谓之
高昌县城或望都之故城也县在唐南
皇甫谧曰相去五十里稽诸城地犹十五里盖书误
耳此城之东有山孤峙世以山不连陵名之曰孤山
孤都声相近疑即所谓都山也帝王世纪曰尧母庆
都所居故县目曰望都张晏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573-0195a.png
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望
都县以为名也唐亦中山城也为武公之国周同姓
周之衰也国有赤狄之难齐桓霸诸侯疆理邑土遣
管仲攘戎狄筑城以固之
其后桓公不恤国政
周王问太史馀曰今之诸侯孰先亡乎对曰天生民
而令有别所以异禽兽也今中山淫昏康乐逞欲无
度其先亡矣后二年果灭魏文侯以封太子击也汉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573-0195b.png
高祖立中山郡景帝三年为王国王莽之
常山也魏皇始二年破中山立安州天兴三年改曰
定州治水南卢奴县之故城昔耿伯昭归世祖于此
处也滱水之右卢水注之水上承城内黑水池
地理志曰卢水
出北平疑为疏阔阚骃应劭之徒咸亦言是矣余按
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南北百步东西百
馀步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或云水黑曰卢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573-0195c.png
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
池水东北际水有汉中山王故宫处台
殿观榭皆上国之制简王尊贵壮丽有加始筑两宫
开四门穿北城累石为窦通池流于城中
造鱼池钓台戏马之观岁久颓毁遗
基尚存今悉加土为利刹灵图池之四
周居民骈比填褊秽陋而泉源不绝暨赵
石建武七年遣北中郎将始筑小城兴起北榭立宫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573-0195d.png
造殿后燕因其故宫建都中山小城之南更筑隔城
兴复宫观今府榭犹傅故制自汉及燕池水径石窦
石窦既毁池道亦绝水潜流出城
潭积微涨涓水东北注于滱滱水又东径汉哀王陵
北冢有二坟故世谓之两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
孙康王之子也滱水又东右会长星沟沟出上曲阳
县西北长星渚渚水东流又合洛光水水
出洛光沟东入长星水乱流东径恒山下庙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573-0196a.png
北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
岁书法族焉晋魏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阙坛场
列柏焉其水又东径上曲阳县故城北
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岁十一月
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
不还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城在
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王
莽之常山亭也又东南流胡泉水注之水首受胡泉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573-0196b.png
径上曲阳县南又东径平乐亭北左会长
星川东南径卢奴城南又东北川渠之左有张氏墓
冢有汉上谷太守议郎张平仲碑光和中立川渠又
东北合滱水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又东过安憙县南
县故安险也其地临险有井涂之难汉武帝元朔五
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应为侯国王莽更名宁险汉章
帝改曰安憙中山记曰县在唐水之曲山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573-0196c.png
高岸险故曰安险邑丰民安改曰安憙秦氏建元中
唐水汛涨高岸崩颓城角之下有大积木交横如梁
柱焉后燕之初此木尚在未知所从余考记稽疑盖
城地当初山水渀荡漂沦巨筏阜积于斯沙息壤加
渐以成地板筑既兴物固能久耳滱
水又东径乡城北旧卢奴之乡也中山记曰卢奴有
三乡斯其一焉后隶安憙城郭南有汉明帝时孝子
王立碑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573-0196d.png
又东过安国县北
滱水历县东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南流径解渎亭
南汉顺帝阳嘉元年封河间孝王子淑于解渎亭为
侯国孙宏即灵帝也又东南径任丘城南又东南径
安郭亭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傅富
为侯国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滹沱滱水又东北流径
解渎亭北而东北注
又东过博陵县南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573-0197a.png
滱水东北径蠡吾县故城南地理风俗记曰县故饶
阳之下乡者也自河间分属博陵汉安帝元初七年
封河间王开子翼为都乡侯顺帝永建
五年更为侯国也又东北径博陵县故城南
即古陆成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
子刘贞为侯国者也地理风俗记曰博陵县史记蠡
吾故县矣汉质帝本初元年继孝冲为帝追尊父翼
陵曰博陵因以为县又置郡焉汉末罢还安平晋太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573-0197b.png
始年复为郡今谓是城为野城滱水又东北径侯世
县故城南又东北径陵阳亭东又北左会博水水出
望都县东南流径其县故城南王莽更名曰顺调矣
又东南潜入地下博水又东南循渎重源涌发
东南径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竹书纪年曰
燕人伐赵围浊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
败燕师于勺梁者也今广昌东岭之东有山俗名之
曰浊鹿逻城地不远土势相邻以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573-0197c.png
此推之或近是矣所未详也博水又东南径谷梁亭
南又东径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
匪直蒲笋是丰寔亦偏饶菱藕至若娈婉丱童
及弱年崽子
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
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
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
为阳城淀也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故陂得其名焉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573-0197d.png
郡国志曰蒲阴县有阳城者也今城在县东南三十
里其水又伏流循渎届清梁亭西北重源又发博水
又东径白堤亭南又东径广望县故城北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忠为侯国又东
合堀沟沟上承清梁陂又北径清凉城东
即将梁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朝平
为侯国其水东北入博水博水又东北左则濡水注
之水出蒲阴县西昌安郭南中山记曰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573-0198a.png
郭东有舜氏甘泉有舜及二妃祠稽诸傅记
无闻此处世代云远异说之来于是乎在矣其水
自源东径其县故城南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
为曲逆水也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
流是受此名故县亦因水名而氏曲逆矣春秋左傅
哀公四年齐国夏伐晋取曲逆是也汉高帝击韩王
信自代过曲逆上其城望室宇甚多曰壮哉吾行天
下惟洛阳与是耳诏以封陈平为曲逆侯王莽更名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573-0198b.png
顺平濡水又东与苏水合水出县西南近山东北流
径尧姑亭南又东径其县入濡濡水又东
得蒲水口水出西北蒲阳山西南流积
水成渊东西百步南北百馀步深而不测蒲水又东
南流水侧有古神祠世谓之为百祠亦曰蒲
上祠所未详也又南径阳安亭东晋
书地道记曰蒲阴县有阳安关盖阳安关都尉治世
俗名斯川为阳安圹蒲水又东南历圹径阳安关下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573-0198c.png
名关皋为唐头坂出关北流又东流径夏屋
故城实中险绝竹书纪年曰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
还取夏屋城曲逆者也其城东侧因阿仍墉筑一城
世谓之寡妇城贾复从光武追铜马五幡
于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转故有是名矣其水又东南
流径蒲阴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城在蒲水之阴汉章
帝章和二年行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因山水之名
改曰蒲阴焉水右合鱼水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山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573-0198d.png
石若巨鱼水发其下故世俗以物色名
川又东流注于蒲水又东入濡故地理志曰蒲水苏
水并从县东入濡水又东北径乐城南又东入博水
自下博水亦兼濡水通称矣春秋昭公七年齐与燕
盟于濡上杜预曰濡水出高阳县东北
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是濡水与滹沱滱易互举通称
矣博水又东北徐
水注之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573-0199a.png
岭高四十馀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
故岭有五回之名下望层山盛若蚁蛭实兼孤山之
称亦峻竦也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东
流北转径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
径南崖下水阴又有一碑徐水又随山南
转径东崖下水际又有一碑凡此三铭皆翼对层峦
岩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元
年十二月车驾东巡径五回之险邃览崇岸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573-0199b.png
之竦峙乃停驾路侧援弓而射之飞矢踰于岩山刋
石用赞元功夹碑并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碑阴
皆列树碑官名徐水东北屈径郎山
又屈径其山南众岑竞举若竖鸟翅
立石崭岩亦如剑杪极地险之崇峭汉武之世戾太
子以巫蛊出奔其子远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山
南有郎山君碑事具其文徐水又
径郎山君中子触锋将军庙南庙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573-0199c.png
前有碑晋惠帝永康元年八月十四日壬寅发诏锡
君父子法祠其碑刘曜光初七年前顿丘太守郎宣
北平太守阳平邑振等共脩旧碑刻石
树颂焉徐水又径北平县县界有汉熹平四年幽冀
二州以戊子诏书遣冀州从事王球幽州
从事张昭郡县分境立石标界具揭石文矣
徐水又东南流历石门中世俗谓之龙门也其山上
合下开开处高六丈飞水历其间南出乘崖倾涧泄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573-0199d.png
注七丈有馀渀荡之音奇为壮猛触石成井水深不
测素波自激涛襄四陆瞰之者惊神临之
者骇魄矣东南出山径其城中有故碑是太白君碑
郎山君之元子也其水又东流汉光武追铜马五幡
于北平破之于顺水北乘胜追北为其所败
短兵相接光武自投崖下遇突骑王丰于是授马退
保范阳顺水盖徐州之别名也徐水又东
径蒲城北又东径清苑城又东南与卢水合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573-0200a.png
水出蒲城西俗谓
之泉头水也地理志曰北平县有卢水
即是水也东径其城又东南左入徐水地理志
曰东至高阳入博今不能也徐水
又东左合曹水水出西北朔宁县曹河泽
东南流左合岐山之水水出岐山东径
邢安城北又东南入曹河曹水又东南径北新城县
故城南王莽之朔平县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573-0200b.png
也曹水又东入于徐水徐水又东南径故城北
俗谓之祭隅城所未详也徐水又东
注博水地理志曰徐水出北平东至高阳
入于博又东入滱地理志曰博水自望都东至高阳
入于滱是也
又东北入于易
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地说无依城
之名即古葛城也郡国志曰高阳有葛城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573-0200c.png
燕以与赵者也滱水又东北径阿陵县故城东王莽
之阿陆也建武二年更封左将军任光为侯国滱水
东北至长城注于易水者也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573-0200d.png
水经注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