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057-00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说断卷二
宋 傅寅 撰
海岱及淮惟徐州
释地曰济东曰徐州郭氏注曰自济东至海
孔氏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杜氏曰或云因徐邱为名
李氏曰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0057-0032b.png
张氏曰李巡言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夫扬州
北跨淮南距海何为其性反轻扬乎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孔氏曰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种艺
唐孔氏曰地理志云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
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百里
班氏曰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至下邳入泗
蒙山在泰山
卷二 第 2a 页 WYG0057-0033a.png
蒙阴县西南
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
郦氏曰沂水出鲁城东南尼邱山西北径雩门门南
隔水有雩坛高三丈曾点所谓风乎舞雩处也沂
水又西径圆邱北又西注泗水
大野既猪东原厎平
卷二 第 2b 页 WYG0057-0033b.png
孔氏曰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东原致功而平言可
耕
唐孔氏曰地理志云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钜即
大也檀弓云污其宫而猪焉又泽名孟猪停水处
也故云水所停曰猪往前漫溢今得猪水为泽也
东原即今之东平郡也致功而地平言其可耕也
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孔氏曰土黏曰埴渐进长包丛生
卷二 第 3a 页 WYG0057-0033c.png
唐孔氏曰职埴音义同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抟埴
之工是埴谓黏土故土黏曰埴易渐彖曰渐进也
释言云苞稙也孙炎曰物丛生曰苞齐人名曰稹
郭璞曰今人呼丛致者为稹渐包谓长进丛生言
其美也
林氏曰此州之土色而别之则赤性而别之则有坟
埴之二种坟者土膏脉起也徐州之地受淮之下
流其地垫溺已甚草木不得遂茂为日久矣今也
卷二 第 3b 页 WYG0057-0033d.png
洪水既平乃至于进长丛生故可书也
叶氏曰包者其本固犹诗言如竹包矣
吕氏曰渐包结实也
张氏曰水患既平土色复其本性故赤黏而坟起草
木复其本性故渐进而丛生
土之性埴者不能坟坟不能埴故林氏以为二
种其说甚当而张氏言赤黏而坟起或者其未
之察欤包当如易苞桑之苞渐包言浸浸乎其
卷二 第 4a 页 WYG0057-0034a.png
苞也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
孔氏曰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
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絜黄
取王者覆四方
唐孔氏曰韩诗外傅云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
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其
方色土苴以白茅以为社明有土敬谨絜清也蔡
卷二 第 4b 页 WYG0057-0034b.png
邕独断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
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
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是必古书有此说故先儒
之言皆同也
林氏曰天子之建社必用五色之土而徐州之土备
此五色故使贡之也前言赤埴坟此又兼五色者
盖此州之土大抵赤色者最多青黄白黑仅有之
而巳
卷二 第 5a 页 WYG0057-0034c.png
羽畎夏翟
孔氏曰夏翟雉名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
唐孔氏曰释鸟云翟山雉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
名周礼立夏采之官取此名也周礼司帝云全羽
为旞析羽为旌用此羽为之
林氏曰羽即蒙羽其艺之羽羽畎羽山之畎犹之岱
畎也
峄阳孤桐
卷二 第 5b 页 WYG0057-0034d.png
孔氏曰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班氏曰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鲁国驺县北有峄
山
林氏曰峄阳阳即诗所谓保有凫绎是也孤桐者特
生之桐可以中琴瑟也必以孤桐者犹言孤竹之
管也
泗滨浮磬
卷二 第 6a 页 WYG0057-0035a.png
孔氏曰泗滨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
班氏曰泗水出济阴乘氏县东南至临淮睢陵县入
淮
唐孔氏曰泗水旁山而过石为泗水之涯石在水旁
水中见石似石水上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
浮磬也
林氏曰磬之为器必取其石之最轻者然后其声清
越以长但以其轻故谓之浮不云浮石而云浮磬
卷二 第 6b 页 WYG0057-0035b.png
者曾氏曰成磬而后贡之
桑氏曰泗水出鲁卞县北山东南过下邳县西又入
于淮
郦氏曰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余昔因公事沿历
徐沇路经洙泗因令寻其源流水出卞县故城东
南桃墟西北东南径下邳县故城又东径角城北
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于睢陵入淮亦
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057-0035c.png
泗水实出兖之泗水县而班氏言出乘氏者菏
之分济者也东与泗会故菏泗之称遂乱
淮夷蠙珠暨鱼
孔氏曰蠙珠珠名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
郑氏曰淮水之上夷民献此珠与鱼也
唐孔氏曰蠙是蚌之别名此蠙出珠遂以蠙为珠名
苏氏曰诗有淮夷知古者淮有夷也
林氏曰唐孔氏云淮夷盖小水后竭涸不复有其处
卷二 第 7b 页 WYG0057-0035d.png
耳王肃亦同此说郑氏谓淮水之上夷民献珠与
鱼当从郑氏之说按诗云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则
是淮夷不得为水名也蠙即蚌之别名谓淮上之
夷民当此洪水既平之后献蠙珠及鱼之二物亦
如诗所谓来献其琛是也
淮夷要服也在徐州之外商之末世盖有西侵
中国之地而居淮水之上者矣武王既定天下
通道夷蛮封域之正当尽复古而周公摄政成
卷二 第 8a 页 WYG0057-0036a.png
王即辟虽尝服辄叛要东伐之师不容其乱我
华也其后周衰四夷交侵中国淮之南北不复
周有故宣王中兴命召公平淮夷以复境土则
知大禹弼成之制其所以限中外而正封圻者
甚严也古之兴王其经纶之务莫先于此矣
厥篚玄纤缟
孔氏曰元黑缯缟白缯纤细也纤在中明二物皆当
细
卷二 第 8b 页 WYG0057-0036b.png
唐孔氏曰篚之所盛例是衣服之用此单言元元必
有质元是黑色之别名故知元是黑缯也史记称
高祖为义帝𤼵丧诸侯皆缟素是缟为白缯也
颜氏曰元黑缯也纤细缯也缟鲜支也即今所谓素
者也言献黑细缯及鲜支也
曾氏曰缟亦为燕服记曰有虞氏缟衣而养老则知
缟又所以为燕服徐州之篚元也纤也缟也凡三
物释者以为元缟为二物以纤为细误矣
卷二 第 9a 页 WYG0057-0036c.png
张氏曰淮夷贡篚岂尧科别其民使之供上哉盖水
患既除物复有生淮中有珠有鱼矣可以蚕桑而
为元纤缟矣臣子之心戴上之德以为吾享此安
居衣食此土地而遂其生者其谁之力也故其土
地所出人力所极如珠如鱼如元纤缟者皆贡篚
于上以备服食器用以效其区区之诚焉
土翟桐磬较之珠鱼元纤缟纵不有轻重而夷
与吾民之贡乃略相参配何也凡他州夷贡皆
卷二 第 9b 页 WYG0057-0036d.png
特寡于吾民而此独相参配盖其地西当淮口
东据海曲所出之富适在于此故贡之以效来
王之诚而非禹强其与吾民等轻重也序曰任
土作贡经曰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当于是焉求
禹之用心
浮于淮泗达于河
唐孔氏曰徐州北接青州既浮淮泗当浮汶入济以
达于河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57-0037a.png
班氏曰禹贡浮于淮泗达于河水在山阳湖陵南
苏氏曰渡二水而入于河汴河右自淮泗入河必道
于汴世谓隋炀帝始通汴入泗禹时无此水道以
疑禹贡之言此特学者考之不详而已
叶氏曰淮泗之通河久矣隋时浚汴而大之尔汴即
水经所谓汳也
程氏曰菏水南可接泗北可上济于是经即江海淮
泗菏济河次比言之其序由南而北悉相灌受无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57-0037b.png
复间断而书法所及已言者不复申言截然一律
此经书法所谓简而能该者见矣许氏说文引徐
贡本曰达于菏诚为有理湖陵地属今单州鱼台
班氏言菏泽在定陶东泗水出乘氏县定陶乘
氏相去盖数十里间耳泗水实出兖之泗州县
界安得西与菏泽比乎此盖菏水分济而东与
泗会合故菏泗之称遂乱而班氏所以为菏为
泗也湖陵之水亦菏也班氏又名为河此皆于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57-0037c.png
地理未核遂使后人难以稽据许氏以徐贡之
河为菏亦据见水道实迹而于安国所傅之书
有不尽信焉耳程氏深取许而于浮汶道汴之
说皆黜弃之信乎其稽古之审也然于班氏犹
有所假借云菏河二字古多转借互用果如其
说则徐贡之所谓达于菏者岂不以一字之文
而乱他州之所谓入河达河者乎经书导济云
东至于菏书豫之治水云导菏泽皆为菏字而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57-0037d.png
于此独为河何哉此盖古文传写之误无疑学
者径宗许氏可也程氏此论甚详余不必悉引
淮海惟扬州
孔氏曰北距淮南距海
李氏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故曰扬扬轻也
荆州南境至衡山之阳故杜氏以南越为非九
州之域是也南越非九州之域则闽越亦当非
而杜氏犹以隶扬州何也考禹治水之迹止及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57-0038a.png
震泽而史傅称其巡狩止及会稽则会稽而南
为要荒之地可知矣故言扬州之境者当曰东
距海不当曰南距海
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孔氏曰彭蠡泽名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冬月所居于
此泽
唐孔氏曰彭蠡是江汉合处下云导漾水南入于江
东汇为彭蠡是也日之行也夏至渐南冬至渐北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57-0038b.png
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郡赋所云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日阳也此鸟南北与日
进退随阳之鸟故称阳鸟冬月所居于此彭蠡之
泽也
班氏曰豫章彭泽县禹贡彭蠡泽在西
张氏曰鸿雁江南所在有之何独止于彭蠡哉其意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57-0038c.png
以为鸿雁来南至彭蠡而止故今极南如五岭之
外不复见鸿雁矣禹贡之意尚可考也向也洪水
滔天彭蠡泛溢不复可辨故鸿雁亦无自而居处
今水患既除水复故道彭蠡之水既停蓄而不泛
溢故鸿雁至九月亦于此安处也
林氏曰彭蠡之泽盖是江汉所会之处既猪者水既
猪积于此不复汎溢以为民害也阳鸟攸居谓雁
来居于彭蠡之泽诸儒之说皆同而窃有疑于此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57-0038d.png
观此篇所序治水之详见于九州之下或山或泽
或川或陵或平陆或原隰莫非地名此州上既言
彭蠡既猪下言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皆是地名而
独于此三句之间言阳鸟攸居非惟文势之不相
称然考之九州亦无此例也夫雁之南翔乃其天
性有不得不然岂其洪水未平遂不南翔乎古之
地名取诸鸟兽之名如虎牢犬邱之类多矣左氏
昭公二十年公如死鸟杜元凯释曰死鸟卫地以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57-0039a.png
是观之安知阳鸟之非地名乎郑有鸣雁在陈留
雍邱县汉北边有雁门人皆以雁之所居为名阳
鸟意类此意雁之南翔所居地名故取以为名攸
居者水退其地可居也然世代久远地名之详亦
无所考虽实疑其如此然亦未敢以为必然也
程氏曰彭蠡自湖口彭泽两邑之间会于岷汉二江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57-0039b.png
孔氏曰震泽吴南太湖名言三江已入致定为震泽
郑氏曰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其意言三江
既入入海耳不入震泽也
班氏曰南江在会稽吴县南东入海中江出丹
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海
北江
在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
韦氏曰谓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57-0039c.png
郭氏曰岷江浙江松江
颜氏曰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也
王氏曰一江自义兴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吴县皆入
海一江在震泽之上一江在震泽之下震泽水有
所泄故厎定也上二江今中绝故震泽有水灾于
是见此书所记禹迹尚足用以治水也
苏氏曰三江之解古今皆不明予以所见考之自豫
章而下入于彭蠡而东至海为南江自蜀岷山至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57-0039d.png
于九江彭蠡以入于海为中江自嶓冢导漾东流
为汉过三澨大别以入于江汇为彭蠡以入于海
为北江此三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以为为
三江汉合于夏口而与豫章之江皆汇于彭蠡则
三江为一过秣陵京口以入于海不复三矣然禹
贡犹有三江之名曰北曰中者以味别也盖以三
水性不相入江虽合而水则异故至今有三泠之
说古今称唐陆羽知水味三泠相杂而不能欺不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57-0040a.png
可诬也
程氏曰苏氏即中北二江之文以求三江遂以豫章
彭蠡之江南出而北会者指为南江以足三江之
数是说也于地则有考以经则相应最为惬当而
其所以分三江者又求之经文之外故学者信矣
而不坚也
林氏曰逐州所序治水之曲折皆是列序其一州之
水于其下非必以文势相属如下文导岍及岐导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57-0040b.png
弱水而下也而先儒乃有此蔽如兖州言雷夏既
泽然而考其源委之所注灉沮实未尝会于雷夏
三江实未尝入于震泽也然而经言三江既入震
泽厎定者苏氏曰水之未治也东南皆海岂复有
吴越哉及彭蠡既猪三江入海则吴越始有可宅
之土而水之所钟者独震泽而巳此说是也
为扬州之患者江也为江之患者彭蠡也夫以
三江之水相注斗激簜溢以致横流之多者是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57-0040c.png
势之必然者也今也禹之导江必于是焉致其
力大其容而使之安会而不竞深岷汉所趋之
地而使之缓来而不奔则三江之入海固不必
用吾力而震泽亦蒙其赐矣经于此州治水首
书彭蠡其规画尚可想见于数千载之下也一
江名三江考经于会彭蠡之后分辨中北江甚
明当是尧禹时三江既会彭蠡而出则岷汉二
江复分而为二至今下流每分合不常余以秣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57-0040d.png
陵而下盖尝亲考之矣经文岂欺我哉程氏以
比西河南河随方命名其为说非不工然以解
经之导漾东为北江导江东为中江之文终为
不安宜试思之
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孔氏曰筱簜水去已布生少长曰夭乔高也
李氏曰竹节相去一丈曰簜
林氏曰兖徐扬三州皆言草木兖之繇条徐之渐包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57-0041a.png
扬之夭乔皆言草木之茂盛特史官变其文耳虽
王介甫之喜凿亦不能曲为之说
吕氏曰扬兖之水尤甚乔与条可知也
夭乔盛于渐包渐包盛于繇条言之轻重如此
也观此足以见三州水患之退有迟速而禹之
所记亦不容无浅深故也虽然孟子言尧洪水
之时草木畅茂益焚山泽以驱禽兽而据此则
言水患退而后草木始遂其生何也盖此记下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57-0041b.png
湿之地而孟子则言邱山之高民被害欲居之
而禽兽逼人则益不得不焚之耳地有高下之
不同故二书之所言各异苟非穷经未免致疑
于此矣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张氏曰土惟涂泥谓卑湿也故田第九赋第七水患
既退种植既稀地理增美故杂出第六之赋不计
利害惟使民自贡不立定赋必其上贡此所以为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57-0041c.png
尧耳
厥贡惟金三品
孔氏曰三品金银铜也
郑氏曰金三品者铜三色也
林氏曰三品者金银铜也郑氏为铜三色者非也
瑶琨筱簜
孔氏曰瑶琨皆美玉
唐孔氏曰美石似玉者也玉石其质相类美恶别名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57-0041d.png
也
王氏曰美石次玉者也
林氏曰曾氏曰周礼太宰之职享先王则赞玉爵内
宰之职后祼献则赞瑶爵礼记尸饮五君洗玉爵
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公刘之诗曰何以舟
之维玉及瑶则知瑶者玉之次也此说是也琨按
说文石之美者似玉则琨次于瑶可见
曾氏曰按仪礼乐人宿县簜在建鼓之间说者以簜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57-0042a.png
为笙箫之属
齿革羽毛惟木
孔氏曰齿象牙革犀皮羽鸟羽毛旄牛尾木楩楠豫
章
唐孔氏曰诗云元龟象齿考工记犀甲七属兕甲六
属宣二年左傅云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是甲之所
用犀革为上说文云羽鸟长毛也南方之鸟孔雀
翡翠之属其羽可以为饰故贡之也说文云犛西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57-0042b.png
南夷长旄毛也此犛牛之尾可为旌旗之饰经傅
通谓之旄牧誓云右秉白旄诗云建旐设旄皆此
牛之尾直言惟木不言木名故言楩楠豫章三者
皆是扬州美木故傅举以言之所贡之木不止于
此
林氏曰齿革羽毛皆是鸟兽之肉可以供器用之饰
者木亦不必指是楩楠豫章谓凡木之贡皆出于
此州也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57-0042c.png
岛夷卉服
孔氏曰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唐孔氏曰海曲谓之岛卉服草服葛服也葛越南方
布名用葛为之冀州云岛夷皮服是夷自服皮皮
非所贡也此言岛夷卉服亦非所贡也此与莱夷
作牧并在贡篚之间古史立文不次也
郑氏曰此州下湿故衣草服贡其服者以给天子之
官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57-0042d.png
张氏曰冀州岛夷以皮为服扬州岛夷以卉为服皆
自其土地所出而用
林氏曰按此文在于厥贡之下厥篚之上则其为岛
夷之贡卉服者明矣服既为贡则与冀州皮服从
而可知也
厥篚纤贝
孔氏曰纤细纻贝水物
唐孔氏曰贝纤异物纤是织而为之贝有居陆居水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57-0043a.png
此物下湿故云水物
郑氏曰贝锦名
张氏曰贝水名也至今南方采吉贝织为厚缯可以
禦寒亦有冀州岛夷以皮之制
林氏曰按荆州云厥篚元纁玑组玑不圆之珠也故
者以珠贝为货珠既入篚则贝亦可以入篚矣然
而以织为一物则织之一字无所属经但曰织安
知其为细纻乎郑氏曰贝锦名凡为织者先染其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57-0043b.png
丝乃织之则成文矣此说是也苏氏曰南海岛夷
织草木为服如今吉贝木棉之类亦一说也而其
下文又曰其文斑烂如贝亦以成是贝锦为證然
今之吉贝木棉无有所谓斑斓如贝者此说亦未
敢从
厥包橘柚锡贡
孔氏曰小曰橘大曰柚其所包裹而致者锡命乃贡
言不常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57-0043c.png
唐孔氏曰橘柚二果其种本别以实相比则柚大橘
小此物必须裹送以须之有时故待锡命乃贡言
不常也
王氏曰橘与柚锡其命而后贡之不常入当继荆州
之无也
张氏曰小曰橘大曰柚扬州所有也至今此物永嘉
江西为多第至于致远故贡篚之外又有包焉包
所以封护其外使未遽失土性也此橘柚必锡命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57-0043d.png
而后贡也
颜氏曰柚似橘而大其味酸橘柚不耐寒故包裹而
贡锡贡者待锡命而后贡非金三品齿革之类为
每岁常贡
岛夷指东南之夷也橘柚锡贡于夷则今永嘉
之地其为夷也必矣
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孔氏曰顺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入淮自淮入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57-0044a.png
泗
林氏曰禹之时江未有入淮之道自扬州入于帝都
则必由江而入海然后入于淮泗至吴王夫差掘
沟通水与晋会于黄池然后江淮始通若禹之时
则未有此道也而孟子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
之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此盖误指吴王夫
差所通之水以为禹迹其实非也使禹时江已与
淮通则何须自江而入海自海而入淮为是之迂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57-0044b.png
回也哉
程氏曰泗之北济之南有菏水者白定陶而下经昌
邑金乡东缗鱼台四邑而与泗水合是水也班固
以为河水许叔重以为菏水菏河古字应通然后
知徐贡之书达河也非以越济也正因菏以达也
夫惟有菏以为达济之因则江海淮泗菏济自南
而北交相灌注水道既无阙绝而经文书例已尽
者更不再书通此经一律也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57-0044c.png
孟子于禹贡之书讲之素矣岂不知禹之时江
无入淮之道乎孟子去春秋之世近矣又岂不
知吴开䢴沟江始有通淮之道乎然而曰禹排
淮泗而注之江者盖淮之东大抵地平而多水
古沟洫法江淮之所相通灌者非必一处岂但
䢴沟之旧迹而已哉林氏之说未可为通论
荆及衡阳惟荆州
孔氏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57-0044d.png
唐孔氏曰此州北界至荆山之北故言据也南及衡
山之阳其境过衡山也以衡是大山其南无复有
名山大川可以为记故言阳见其南至山南也
杜氏曰荆警也或取名于荆山焉
李氏曰荆州其气燥刚禀性彊梁故曰荆荆彊也
曾氏曰临沮之荆其阴为豫州其阳为荆州
林氏曰孔氏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者盖以衡
为大山其南无复有名山大川可以为记故谓南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57-0045a.png
及衡山之阳然谓北据荆山则不可先儒以为据
者皆跨而越之也若兖州东南距济是越济而东
南也青州曰东北据海是越海而东北也此州与
豫州荆山为界荆山之北则豫州也安得跨而越
之哉故谓之北距荆山则可谓之据则不可
曰荆及衡阳则阳字上该荆矣如必曰荆阳及
衡阳惟荆州此成何等文义曾林二公之说足
以证孔氏之误非深于经文不能也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57-0045b.png
江汉朝宗于海
孔氏曰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百川以海为宗
宗尊也
唐孔氏曰诗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毛傅云水犹有
所朝宗朝宗是假人事而言水也老子云沧海所
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是百川以海为宗
郑氏曰江水汉水其流湍疾又合为一共赴海也犹
诸侯之同心尊天子而朝事之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57-0045c.png
张氏曰如郑氏所云则止为荆楚言尔所示不广
林氏曰孟子曰禹之治水也以四海为壑白圭以邻
国为壑彼禹之治荆州之水欲使荆州之民免于
江汉之患而乃决之于扬州则是以邻国为壑矣
惟施功也虽导江汉之水于荆州然必使之朝宗
于海而扬州之民亦免于昏垫之患此其所谓以
四海为壑也
二水在此州合流而趋下之势由是而愈顺东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57-0045d.png
望沧溟有朝宗之象苟不于此州记则扬州正
其入海之地不必记矣
九江孔殷
孔氏曰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
唐孔氏曰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或从江
分出或从外合来
刘氏曰湖汉九水入于彭蠡是为九江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57-0046a.png
桑氏曰九江地在长沙下巂县西北
晁氏曰洞庭九江也
林氏曰九江之名与其地世代久远不可强通然各
自别源而下流入江此则可以意晓也
程氏曰九河言播而江不言则江不为九江甚明也
然其所以九名当时必有所因不容凿为之说若
其地且据汉世所传谓在寻阳者为正盖不敢于
去古既远之世刱为臆说以破近古者之傅也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57-0046b.png
叶氏曰江出岷山汉出嶓冢皆在梁去海甚远江至
东陵始迤为中江汉至大别始南为北江汉汇泽
为彭蠡而江会为汇二水合于一而后入海则导
江非至东陵导汉非至大别皆无入海之势故二
水虽𤼵源在梁入海在扬而势可使自是汇而入
海顺从而不违者东陵大别之间也故言朝宗乎
海九江说者以为洞庭不在寻阳是矣九江荆之
旧江也江汉有朝宗之势则自澧而过至于东陵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57-0046c.png
其流虽大而无所壅遏故九江不失其旧而甚中
也殷中也甚中者宜过中而反不失中之辞也
张氏曰水患既去九江之水皆循故道甚得地势之
中不复泛滥为害也
自夫彭蠡既猪于扬州而江汉于此乃得安会
顺趋以达于海而其上合流之西有九江者于
是亦从而孔殷焉沱潜也云梦也皆由此而治
也是皆禹之导水自下而上而彭蠡者荆扬腹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57-0046d.png
心之疾也先有以治之而二州之水害去矣说
者惟不识此故不求九江于江汉合流之上而
求之于合流之下此说之所以纷纷而终莫可
信执也胡不玩经文而思之乎胡不以江汉九
江沱汉云梦次比其地势而观之乎始余读众
说无一当余心者及以叶氏之论详之然后知
余每论大禹治水之规画颇有可信者九江不
必求其有九然后为是如太湖一湖而得名五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57-0047a.png
湖昭馀祁一泽而得名九泽皆不可以数求也
今之洞庭当是尧禹之时名为九江无足疑者
不然则澧之下东陵之上有水大如洞庭而为
江所过者禹顾不书何耶
沱潜既道
孔氏曰沱江别名潜水名皆复其故道
唐孔氏曰释水云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而孔梁
州注云沱潜𤼵源此州入荆州以二州沱潜为一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57-0047b.png
者盖以水从江汉出者皆曰沱潜但地势西高东
下虽于梁州合流还从荆州分出犹如济水入河
还从河出
班氏曰江沱出南郡枝江县西东入江
郑氏曰枝江之沱尾入江耳首不于江出也华容有
夏水首出江尾入沔盖此所谓沱也潜则未闻象
类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57-0047c.png
苏氏曰枝江沱水华容夏水此荆州之沱潜也郫县
沱水安阳潜水此梁州之沱潜也以安国颖达之
言考之味别之说古人盖知之久矣梁州荆州相
去数千里非以味别安知其合而复出耶
林氏曰据尔雅之言是凡水之出于江汉者皆有此
名也出于荆者荆之沱潜也出于梁者梁之沱潜
也要之皆是自江汉而出不必有合流味别之说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57-0047d.png
程氏曰水自河出为灉故兖有灉沮之灉而后世亦
以宋水之受汳者为灉不限一水也江有沱之诗
始曰沱中曰汜终曰渚三者辗转变称皆取声协
亦可以见其不主一地不专一名也是皆可以类
推者然则凡水之出江汉皆可以名沱潜则沱潜
云者乃从江汉下流得名耳荆贡自汉阳以上浮
汉支水皆为潜浮江支水皆为沱
郑氏不以枝江沱水为此之沱以其非从江出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57-0048a.png
故也而东坡指以为是盖亦姑从汉志云耳余
考枝江之地隶今松滋松滋在江陵西南亦安
知枝江之水不于江出而复入江耶至若郑氏
以夏水为沱而东坡则指以为潜此东坡之疏
耳何者夏水首出江于华容之境行五百里东
入沔此正合尔雅江出为沱之说而东坡以为
潜非也然则潜不可得而知欤国初乾德中以
汉江陵县地置潜江县在荆南东北百有馀里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57-0048b.png
或者水有自汉而来名之曰潜故县因以名欤
程氏求沱潜于汉阳而上之地得之矣
云土梦作乂
孔氏曰云梦之泽在江南其中有平土邱水去可为
耕作畎亩之治
唐孔氏曰昭三年左传云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
梦定四年左传云楚昭王寝于云中则此泽亦得
单称云单称梦经之土字在二字之间盖史文兼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57-0048c.png
上下也地理志华容县南有云梦泽杜预云枝江
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亦有云梦或
曰华容东南有巴邱湖江南之梦云梦一泽而每
处有名者相如子虚赋云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则
此泽跨江南北每处名存焉
小司马氏曰云梦本二泽名盖人以二泽相近或合
称云梦耳左传云昭王寝于云中又楚子郑伯田
于江南之梦则是二泽各别也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57-0048d.png
苏氏曰据春秋传所载则云与梦二土名也而云云
土梦者古语如此犹曰元纤缟云尔
王氏曰云之地土见而已梦之地则非特土见而已
草木生之矣非特草木生之而已人有加功乂之
者矣
在安陆者云也在汉之东在华容者梦也在江
之南二泽夹江汉于其中而各自钟水于江汉
之外者也后世以其地望相近故总称云梦焉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57-0049a.png
耳考此又以知经云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者
以江汉支流俱治而其傍之泽无复泛溢之患
也云土者言滨云之土复其旧也梦作乂者言
滨梦之人皆作乂也此则上下互见其义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氏曰田第八赋第三人功修
林氏曰此州之土虽同扬州之涂泥然其地稍高故
其田加于扬州一等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57-0049b.png
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
孔氏曰土所出与扬州同
唐孔氏曰扬州先齿革此羽先羽毛者盖以善者为
先由此言之诸州贡物多种其次第皆以当州贵
者为先也
林氏曰按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荆州其齿革革则
是二州之所产不无优劣可见矣
张氏曰徐州浮磬先于蠙珠岂可谓珠不如石乎梁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57-0049c.png
州铁先于银岂可谓银不如铁乎颖达之说过矣
此当以文体为言
所出适饶于此而且善故先之非以二物之贵
贱等轻重也张氏之辩虽巧而实非
杶干栝柏砺砥砮丹
孔氏曰干柘也柏叶松身曰栝砥细于砺皆磨石也
砮石中矢镞丹朱类也
唐孔氏曰考工记云弓人取干之道也以柘为上释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57-0049d.png
木云栝柏叶松身陆玑毛诗义疏云杶檴栲漆相
似如一杶栝柏皆木名也以其所施多矣柘木惟
用为弓干弓干莫如柘木故举其用也砥以细密
为名砺以粗粝为称郑云砺磨刀刃石也精者曰
砥鲁语曰肃慎氏贡楛矢石砮贾逵云砮矢镞之
石也丹者丹砂王肃云丹可以为采
颜氏曰丹赤石也所谓丹砂者也
曾氏曰扬州贡木不言其名所贡之木不可胜名也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57-0050a.png
此州曰杶干栝柏其所贡者止此而已
张氏曰今辰溪丹砂医方所贵正荆州分域也
惟箘簬楛三邦底贡厥名
孔氏曰箘簬美竹楛中矢干三物皆出云梦之泽近
泽三国常致贡之其名天下称善
陆氏曰韦昭云箘一名聆风也马云楛木名可以为
箭毛诗草木疏云叶如荆而赤茎似蓍
唐孔氏曰郑云箘簬聆风也竹有二名或大小异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57-0050b.png
箘簬是两种竹也傅言三物皆出云梦之泽当时
验之犹然
颜氏曰箘簬竹名楛木名皆可为矢
苏氏曰三邦大国次国小国也杶干栝柏砺砥砮丹
与箘簬楛皆物之重者荆州去冀最远而江无达
河之道难以必致重物故使此州之国不以大小
但致贡其名数而准其物易以轻赍致之京师重
劳人也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57-0050c.png
张氏曰三物贡其尤美者厥名犹言尤美也
林氏曰考工记云材之美者有妢胡之笴郑云妢胡
胡子之国在楚旁意者即三邦之故地欤
吕氏曰凡杶干及楛十物非朝廷所常用必使之贡
则劳民不使之贡则有用而或阙故惟使贡其名
名者列其条目而贡之也见圣人处事之精审如
此
包匦菁茅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57-0050d.png
孔氏曰包橘柚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
唐孔氏曰周礼醢人有菁菹鹿臡郑云菁蔓青也蔓
青处处皆有而令此州贡者盖以其味善也僖四
年左傅齐桓公责楚云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
无以缩酒周礼甸师云祭祀共萧茅郑兴云萧字
或为莤莤读为缩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
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
郑氏曰菁茅一物也匦犹缠结也菁茅茅之有毛刺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57-0051a.png
者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
王氏曰包匦菁茅者包且匦也物或篚或包至菁茅
则包且匦者正以供祭祀故严之也
张氏曰安国谓匦为匣而碍于包故以包为橘柚康
成以包为裹而碍于匦故谓匦犹缠结余谓二物
虽微专以供祭祀而非他用岂可不谨哉故以匦
藏菁茅矣又以帕复包匦而致严也学欲通古今
不因见今日之用复帕包盘杅之属则包匦之说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57-0051b.png
终为孔郑所惑矣
厥篚玄纁玑组
孔氏曰此州染元纁色善故贡之玑珠类生于水组
绶类
唐孔氏曰释器云三染谓之纁李巡云三染其色巳
成为绛纁绛一名也说文云玑珠不圆者玉藻说
佩玉所悬者皆云组绶是组绶相类之物也
张氏曰组此州所善织纴者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57-0051c.png
九江纳锡大龟
孔氏曰尺二寸曰大龟出于九江水中龟不常用锡
命而纳之
唐孔氏曰史记龟筴傅云龟千载满尺二寸汉书食
货志云元龟距冉长尺二寸
杜氏曰蕲州广济县蔡山出大龟书云九江纳锡即
此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57-0051d.png
杜氏亦附会汉儒九江之说耳要禹时大龟不
必蔡山者是
薛氏曰大龟国之所宝其不得可以为常贡又不可
锡命使贡惟使有之则纳锡于上先儒多以为锡
命乃贡此则何以异于锡贡哉
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孔氏曰逾越也河在冀州南东流故越洛而至南河
叶氏曰江沱潜汉与河皆不通故必陆逾于洛而后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57-0052a.png
至于南河
曾氏曰自汉而逾洛
张氏曰顺流而下曰浮自荆州顺江流以入沱自沱
顺流以入潜自潜顺流以入汉至汉则舍舟陆行
以入洛自洛以入于南河
程氏曰荆之贡不径浮江汉而兼用沱潜者随其贡
物所出之便或由正径或循支派期便于事而已
也溯汉之极无水可浮则陆行至洛以期达河故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57-0052b.png
曰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也
自孔安国有顺流曰浮之说学者多信之而孔
窃有甚疑者豫贡浮于洛达于河顺流也雍贡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亦顺流也而济漯受
河而东流兖贡浮济漯以达于河果为顺流乎
泗水东流入淮徐贡自淮以浮泗自泗以达河
果为顺流乎况荆贡所谓浮于江沱潜汉正如
程氏各随其便之说而逾洛则是溯汉而上无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57-0052c.png
水可以通河故舍舟陆行以入洛由洛以至于
河耳又安可谓浮汉为顺流乎浮也者舟行水
上之谓安国不究经始末而轻为之解学如无
垢亦为所误信哉程氏用功于禹贡也深而昔
者余之所疑亦因是而判然矣
荆河惟豫州
孔氏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
李氏曰河南其气安舒厥性宽豫故曰豫豫舒也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57-0052d.png
杜氏曰豫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也又云豫者舒也
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也
苏氏曰自北条荆山至于河为豫州北条荆山至河
甚近当是跨荆而南犹济河惟兖州也
林氏曰苏氏之意盖谓荆州之言荆者南荆也豫州
之言荆者北荆也虽以此二山分配二州然以地
理考之其实不然北荆与河相去不甚远苟以荆
山为北荆之荆则豫州之境不应如是之狭也曾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57-0053a.png
氏曰临沮之荆其阴为豫州其阳为荆州此说是
也
伊洛瀍涧
既入于河
孔氏曰伊出陆浑山洛出上洛山涧出沔池山瀍出
河南北山四水合流而入河
唐孔氏曰志云伊水出卢氏县东熊耳山傅云陆浑
山者熊耳山在陆浑县志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57-0053b.png
云洛水出上洛县冢领山傅云上洛山者冢领山
在上洛县境之内志云瀍水出榖城县潜
亭北傅云河南北山者榖城潜亭北即是河南境
内之北山也
志云涧出新安县傅云沔池山者沔池
在新安县西也志详而传略所据小异耳
伊瀍涧三水入洛合流而入河言其不复为害也
林氏曰据伊瀍涧入于洛而洛入于河此言伊洛瀍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57-0053c.png
涧则以四水列言者曾氏曰汉水入于江以入海
而荆州言江汉朝宗于海与此同意盖其水之大
小相敌也
下文导洛言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此序
水之次第自上而及下也此言伊洛瀍涧乃治
水之先后自下而及上也曾林二公不知察此
而求为大小相敌之说夫三水入洛而洛得兼
三水而为大顾谓之相敌可乎不然则禹数九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57-0053d.png
川浴与其一奚为而三者不言也
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
孔氏曰荥泽波水已成遏猪菏泽在胡陵孟猪泽名
在河东北水流溢覆被之
唐孔氏曰地理志山阳郡有胡陵县
不言其县有菏泽也又云菏泽在济阴定
陶县东孟猪在梁国睢阳县东北以今地验之则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57-0054a.png
湖陵在睢阳之东定陶在睢阳之北其水皆不流
溢东北被孟猪也然郡县之名随代变易古之胡
陵当在睢阳之西北故得东出被孟猪也于此作
孟猪左传尔雅作孟猪周礼作望诸声转字异正
是一道也
许氏说文云菏水出山阳胡陵南正与孔傅同
而班固以为在定陶何也盖在定陶者其泽也
在湖陵者其流也其流东与四合正在今单州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57-0054b.png
之鱼台鱼台在单之东北百里而近正古湖陵
地也而孟猪在睢阳东北则所谓被孟猪者导
菏流之在定陶鱼台间者以被之于南也安国
惟说菏之源委不明且误言孟猪在菏东北是
以致颖达疑甚而有古胡陵当在睢阳西北之
说余不极力穷之终为二公所惑而况能明禹
迹始终经画之妙耶
颜氏曰言治菏泽之水衍溢则使被及孟猪不常入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57-0054c.png
也
叶氏曰孟猪菏泽其相去远被及也犹言西被于流
沙者导菏泽被孟猪言水仅相及而孟猪之蓄不
以菏泽也
林氏曰职方氏曰其川荥雒其浸波溠郑云荥沇水
也波读曰播禹贡曰荥播既猪颜氏曰波亦水名
曾氏曰尔雅云水自洛出为波观此诸说则荥波
之为二水明矣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57-0054d.png
唐孔氏曰洪水之时荥泽水大动成波浪今时
已成遏猪则是言荥波为一水也颜师古虽言
波亦水名又言一说谓荥水之波则姑存两说
而不敢断也林氏专主职方所记以为当是二
水固不为无据之说然以余考之上文言导洛
此则专主导济而言不当又泛言洛之支水职
方所记山川非治水次第不必泥也虽然导水
之法大抵自下而上至此则先言伊洛瀍涧之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57-0055a.png
入河而后次及于荥菏何也盖洛济入河处不
甚相远平时洛并诸水之力附河而下济犹有
所不堪而况其横流浩荡之时荥泽所承其有
不为害之惨乎禹谋度之先皆灼知此利病故
其经始河患施瀹济之功必先疏四水以循故
道而荥波固可猪矣荥波既猪则菏泽固可无
患而犹导其流以被孟猪者所以杀其馀溢而
亦预为他日泄水之地也反覆参究禹之规画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57-0055b.png
如在吾目吾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孔氏曰高者壤下者垆疏
许氏曰垆黑刚土也
唐孔氏曰直言壤不言其色盖州内之土不纯一色
故不复得言色也
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
孔氏曰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57-0055c.png
壤者和缓之谓也坟者不黏埴之谓也此州兼
有二土田宜若最上而止居第四者以下土又
有黑刚之处非播种所宜故也履历农郊利害
在目君子其可忽于此乎
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孔氏曰纩细绵治玉石曰错治磬曰错
唐孔氏曰纤是细故傅言细绵
颜氏曰纻纤纻为布及练也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57-0055d.png
王氏曰磬错二物不常贡锡命乃贡
张氏曰扬州言厥包橘柚锡贡荆州言九江纳锡大
龟二州去冀都甚远其待锡命则有说矣豫州北
近冀都而磬错亦以锡贡圣贤之惜人力如此则
夫崇饰台榭以为游观辇运土木以资妄费皆圣
贤所深恶矣可不戒哉
林氏曰职方氏云豫州其利漆枲则是漆枲之类此
州之所宜也纤纩诸儒皆以为细绵然为二物亦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57-0056a.png
未可知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
孔氏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
唐孔氏曰周礼职方氏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在豫州
界内此梁州之境东据华山之南不得其山故言
阳也此山之西雍州之境也
杜氏曰以西方金刚其气强梁故曰梁州
曾氏曰华山之阴为雍州其阳为梁州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57-0056b.png
岷嶓既艺沱潜
既道
孔氏曰岷山嶓冢皆山名水去已可种艺沱潜𤼵源
此州入荆州
唐孔氏曰汉制县有羌夷曰道地理志云蜀郡有湔
氐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也陇西郡西县嶓
冢山西汉水所出也沱出于江潜出于汉二水𤼵
源此州而入荆州故荆州亦云沱潜既道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57-0056c.png
班氏曰禹贡江沱在蜀郡郫县西东入大江又曰江
沱在蜀郡汶江县西南东入江
鬵谷水出汉中安阳县西南北入汉
郑氏曰郫之沱安阳之潜其尾入江汉耳首不于江
汉出江源县有
江首出江
南至犍为武阳县又入江岂沱之类欤
潜盖汉西出嶓冢东南至巴郡江州入江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57-0056d.png
者
郭氏曰沱水自蜀郡都水县笺山与江别而东流又
曰有水从汉中沔阳县南流
至梓潼汉寿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潜出一名
沔水旧俗云即禹贡潜也
林氏曰沱在彭州唐昌又曰沱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57-0057a.png
在益州郫县西小司马氏曰郫之沱安阳之潜
是也以汉志通典考之以地势观之则是沱水
别流于茂州汶川之境径彭州永昌又径成都
郫界复东入大江明矣郑氏谓在郫之沱首不
江出此盖未尝深考源委曲折故也若潜水惟
郑氏所指西汉与经浮潜正合请辩于后
叶氏曰江汉见于荆者既朝宗于海则已治矣故于
𤼵源无所用力特言岷嶓既艺则不特水治也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57-0057b.png
林氏曰江汉二水𤼵源此二山当其泛溢悍怒而未
有所归则其𤼵源之山亦为水所浸灌而不得遂
其播种之利今既疏导以入于海则岷嶓二山所
出之水皆顺流而东则此二山遂可种艺矣
治江汉之水由东而西上亦既极其源矣而分
派旁流者又已俱治则梁州之大功毕矣万世
之下想象禹之规画何其简易精当如此也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57-0057c.png
孔氏曰蔡蒙二山名祭山曰旅平言治功毕和夷之
地致功可艺
唐孔氏曰地理志云蒙山在蜀郡青衣县应劭云顺
帝改曰汉嘉县蔡山不知所在和夷平地之名
郑氏曰蔡蒙皆在汉嘉县
杜氏曰雅州严道县有蒙山禹贡云蔡蒙旅平谓此
也
王氏曰雅州蒙顶山即书蒙山也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57-0057d.png
苏氏曰蒙山今曰蒙顶和夷西南夷名
林氏曰据汉志青衣但有蒙山无蔡山不知郑氏何
所据而知蔡山亦在汉嘉当姑阙之郑氏谓和为
夷所居之地而曾氏本郑说以谓自严道而西地
名和川夷人居之今为羁縻州者三十有七则经
所谓和夷者也苏氏亦以和夷为西南夷名若此
诸说皆可信今雅州犹有和川镇此即和夷之故
地也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57-0058a.png
和夷者东近蒙蔡之夷也蔡蒙旅平则和夷底
绩矣此梁州西南最远之地言旅平于此所以
示告终也
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
孔氏曰色青黑而沃壤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
九三等
愚谓差等之处有三第六第七第九也八不与
其中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57-0058b.png
唐孔氏曰王肃云黎小疏也
颜氏曰色青而细疏
曾氏曰梁州山水俱多故其赋比九州为下等
独言色之青黑而不及其性则非壤非坟为土
之刚瘠可知矣使其果为沃壤如孔氏之说则
田宜上品而顾乃止居下上何耶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孔氏曰璆玉名镂刚铁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57-0058c.png
唐孔氏曰释器云璆琳玉也郭璞云璆琳美玉之别
名铁者可以刻镂故为刚铁也
曾氏曰蜀郡卓氏至以铁冶富拟邦君则梁州之利
尤在于铁故言铁先于银也
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
孔氏曰贡四兽之皮织金罽西倾山名桓水自西倾
山南行因桓水是来浮于潜
唐孔氏曰与织皮连文必不贡生兽故傅云贡四兽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57-0058d.png
之皮释言云氂罽也舍人曰氂谓毛罽也胡人续
羊皮作衣织毛而言皮者毛附于皮故以皮表毛
耳地理志云西倾在陇西临洮县西南西倾在雍
州自西倾山南行因桓水是来浮于潜水也地理
志云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则初
𤼵西倾未有水也不知南行几里得桓水也
马氏曰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言无他道也
郑氏曰桓水出西倾山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57-0059a.png
杜氏曰西倾山在洮州西南吐谷浑界桓水所出
郑氏曰桓是陇阪之名其道盘桓旋曲而上故名之
曰桓
苏氏曰西倾桓水出焉桓入潜潜入沔
叶氏曰雍言织皮昆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则织皮
非中国之贡也疑西倾即西戎之境熊罴狐狸织
皮文当与西倾因桓是来相属谓此四兽之皮西
倾之戎因桓水而来贡也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57-0059b.png
西倾雍州之山也西倾之戎胡不浮积石至于
龙门西河而必道梁州之界何也因有桓水之
便较积石为近故舍彼而从此焉耳是来云者
是指梁州言也郦杜诸公皆言桓水出西倾于
经文为顺而班固以为出蜀郡之山非也
浮于潜
水凡出于汉者皆名潜则汉志安阳鬵谷之水
与郭氏所引沔阳南流之水皆谓之潜可也若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57-0059c.png
此所浮之潜则当以郑氏所指汉西出者为正
盖主之以经文参之以地理则桓水自西倾来
东与之会者惟以西汉水当之可也苟舍是而
他指于西汉之东则桓水其能越西汉乎
逾于沔
孔氏曰汉上曰沔又曰泉始出山为漾水东南流为
沔水至汉中东行为汉水
班氏曰沮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山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57-0059d.png
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
四千里荆州川其记禹贡养水则曰出陇西氐道
县至武都为汉其武都县注
则曰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
入江其南郡华容县注则又曰夏水首受江东入
沔行五百里
应氏曰沔水自汉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江夏郡
入江故郡曰江夏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57-0060a.png
杜氏曰沔水𤼵源兴利顺政县一名沮水又曰沔州
汉阳县有汉水一名沔水
郑氏曰或谓汉为沔
刘氏曰巴汉志云汉水二源出氐道之养山名养南
都赋注曰汉水源出陇西经武都至武关山历南
阳界出沔口入江巴汉志曰西汉出陇西嶓冢山
会白水经葭萌入江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57-0060b.png
桑氏曰漾水出陇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又
曰汉水更南过巴郡阆中县
郦氏曰东西两川俱出嶓冢同为汉水虽津流派别
枝渠势县原始要终潜流或一故俱受汉漾之名
程氏曰漾水不出西县嶓冢山却出武都沮县东狼
谷山而东流入汉中若以东狼谷山所出之水为
汉源则东狼谷山当为嶓冢矣西汉嘉陵江水也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57-0060c.png
自高祖置广汉郡以后人见嘉陵江来自兴凤与
汉中接境又郡名广汉遂误名嘉陵以为汉水耳
东西汉水辩
班氏言汉水出陇西氐道而刘氏引巴汉志又
言出氐道养山是皆水源实迹而非凿空遽为
之说也今考氐道地当在秦州之西而嶓冢山
者养山以东之山也漾水𤼵源养山而东径嶓
冢其水别为一流东南至江州入江者即后世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57-0060d.png
所谓西汉而禹时所浮之潜也以地势考之既
会桓水为顺而于经之浮潜又合顾何必致疑
于其间而又泛求之他乎学者如考经之详当
自以余说为当
汉沔辩
杜氏言沮县东狼谷之沮即沔水也沔出沮县
东狼谷而漾出陇西氐道则沔漾之源班氏固
未尝以为一也及记漾水至武都为汉则曰东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57-0061a.png
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是沔至武都去沔源为
近虽其流未与漾合而沔汉之称固已乱其真
矣况于下流既合而顾孰辩沔汉之异源耶孔
氏曰汉上曰沔郑氏曰或谓汉为沔皆傅文承
袭之馀而未尝知源委曲折者也至刘氏所引
巴汉志言西汉始源曰沔郦氏言东西两川俱
受沔汉之名则又误益误而不知质诸经者也
据经但言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无汉上曰沔之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57-0061b.png
语虽曰浮潜逾沔而逾之一字与自汉逾洛同
义汉不通洛则自潜逾沔之地亦非水道相贯
而所以至此必舍舟陆行者以潜入沔之处相
远而于此而逾非惟趋沔为近且入渭为便故
贡道不得不然耳学者苟能本诸经而参之史
且于地理之学不苟则余之说焕然而前人之
述误可以挽汉川之水而一洗之矣顾不快哉
沔夏辩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57-0061c.png
班氏曰沮至沙羡入江沔过江夏入江似二委
不同也及余考沙羡之地即今江夏县也是二
委入江即汉水一派而巳班氏记汉沔既知异
源而至合流混名不加考察故又记其一委为
二亦犹孔郑诸公以二源为一也大抵傅习之
误如此者多非旁参力究讵能知始末曲折之
当乎虽然自汉沔之名杂汉入江处曰沔口可
也而又有夏口之名何耶据汉志言沔过江夏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57-0061d.png
谓之夏水而南郡华容有夏水首受江东入沔
行五百里盖由夏水至江夏界入沔故沔遂得
夏水之名非华容夏水即沔也沔既得名夏水
故沔口亦称夏口云耳彼应劭谓沔自汉别至
南郡华容为夏水此又谬傅之甚者也通典江
陵县有夏水口此受江之口耳入江夏口在江
夏县界也凡此学者亦当讨论
嘉陵江辩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57-0062a.png
案嘉陵江出凤州大散关西南嘉陵谷至兴州
北境当会东汉水而东行安得越东汉而为西
汉乎夫自汉志言漾水出氐道巴汉志又言出
氐道养山则是来自今秦州之西境过阶州将
利之东兴州顺政之西迤逦东趋汉中者是汉
源流亦道之实也彼嘉陵江来自大散西南则
不容不入东汉而程氏指以为汉人所谓西汉
者由其以东狼谷之沮为东汉则嘉陵源委固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57-0062b.png
可为西汉无碍也大抵事之偏执至迷误后学
者古今同一律耳非极力稽證其能得其真乎
入于渭乱于河
孔氏曰越沔而北入谓浮东渡河而还帝都白所治
正绝流曰乱
唐孔氏曰计沔在渭南五百馀里故越沔陆行而北
入渭渭水入河故浮渭而东孙炎曰乱横渡也
汉武帝时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57-0062c.png
及
漕事下张汤汤问之言抵蜀从故道
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
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
南阳上沔入褒褒绝水至斜间百馀里以车转
从斜下渭如此汉中榖可致而山东从沔无限
便于抵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
蜀上以为然拜汤子卯为汉中守𤼵数万人作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57-0062d.png
褒斜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
漕
苏氏曰沔在梁州山南而渭在雍州山北沔无入渭
之道而汉人所言褒斜此则自沔入渭之道也然
褒斜之间绝水百馀里故曰逾于沔盖禹时通谓
褒为沔也
据唐孔氏言越沔陆行而北入渭则是以汉为
即沔自浮潜至沔即舍舟陆行而北入渭也然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57-0063a.png
经言浮于潜逾于沔则是自潜逾沔非谓自沔
逾渭也若以逾于沔为逾于渭则以逾于洛为
逾于河可乎苏氏求褒斜之道得之矣然亦以
汉为即沔以禹时通谓褒为沔而说逾之一字
与颖达无异吾固质之经而莫敢信也且以经
而参之史沔汉本二源甚明但不知沔东行几
百里入汉水耳今而浮潜以至汉上去沔为近
故舍舟陆行以入沔而沔之相通者又有褒焉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57-0063b.png
故自沔北入褒又自褒逾斜而北达渭然言入
不言达以褒斜之间绝水百馀里又有如汉人
所言故也兼上文既言逾沔亦所以该下而有
文也夫沔褒既是水道言沔不言褒可也斜渭
既是水道言渭不言斜可也如其必欲言沔渭
之间有褒斜绝水不通则当曰逾于沔逾于渭
古人之文岂如是其不简直哉学者试以予说
思之当亦见学经之不可苟而有以𤼵明先儒
卷二 第 63a 页 WYG0057-0063c.png
之所未能言者顾岂好辩也乎
黑水西河惟雍州
孔氏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
唐孔氏曰计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东不越河而西
逾黑水玉萧云西据黑水距西河所言得其实也
遍检孔本皆云西距黑水东据河必是误也又河
在雍州之东而谓之西河者龙门之河在冀州西
界故谓之西河王制云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
卷二 第 63b 页 WYG0057-0063d.png
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也
李氏曰河西其气蔽壅受性急凶故云雍雍壅也
杜氏曰以其四出之地故曰雍州亦谓西北之位阳
所不及阴所壅闭
凡释九州之名者皆因字生义云耳未必得古
人命名之实不足信也
弱水既西泾属渭汭
孔氏曰导之西流至于合黎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
卷二 第 64a 页 WYG0057-0064a.png
泾水入于渭
唐孔氏曰诸水既言导此言既西由地势不同导之
使西流也郑云众水皆东此水独西故记其西下
也属谓相连属故傅训为逮逮及也言水相及毛
诗傅云汭水涯也郑云汭之言内也盖以人皆南
面望水则北为汭也且泾水南入渭而名为渭汭
知水北曰汭
弱水在雍境西北之极与泾水邈不相及而又
卷二 第 64b 页 WYG0057-0064b.png
中限以大河禹所记若利害相关何也盖方其
洪水横流之时弱亦东浸会众水而被于河河
不安而泾亦受其患矣禹导河于冀兖豫之间
雍之上流固已厎定而今其毕功于此则必以
导弱为先者以雍之为害尤在于弱水故也今
既导之使西以复其故道则大河之西无泛滥
之水河安而泾亦安矣不然则于经文固未可
通而禹之规画亦岂泛然无统要者乎
卷二 第 65a 页 WYG0057-0064c.png
漆沮既从沣水攸同
孔氏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沣水所同同之于渭
叶氏曰沣在泾上漆沮在泾下今言泾而后漆沮言
漆沮而后沣者漆沮既从而不违则沣可与渭同
入于河沣以后成用力宜差多故诗独言沣水东
注维禹之绩也
治弱水以及泾漆沮虽自西而东然泾漆沮治
而后治沣则又自下而上也禹之规画非不定
卷二 第 65b 页 WYG0057-0064d.png
如此度势随宜行其所无事也如河患在九河
疏其下则其上易为力江患在彭蠡猪其上则
其下无足忧皆所以先后顺理也学者得余说
而通之然后可以观禹贡
荆岐既旅
孔氏曰已旅祭言治功毕此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
唐孔氏曰治水从下自东而西先荆后岐
叶氏曰治冀之初固巳自梁及岐则荆州之旅久矣
卷二 第 66a 页 WYG0057-0065a.png
言终南惇物至于鸟鼠者自终南至鸟鼠皆刋旅
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孔氏曰三山名言相望
唐孔氏曰三山空举山名不言治蒙上既旅之文也
班氏曰扶风武功县大壹山古文以为终南垂山古
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
卷二 第 66b 页 WYG0057-0065b.png
林氏曰九州之地西北多山东南多水雍州在西北
故其山为最多扬州在东南故其水为最多观此篇
之所载可以见矣秦都长安在雍州所谓百二之
险者惟其山多故也
凡此下文所谓导山益稷篇所谓浚畎浍距川
是也
案荆在耀州导荆则或导其水于河或导之于
漆沮也岐在凤翔导岐则或导其水于泾或导
卷二 第 67a 页 WYG0057-0065c.png
之于渭也终南在长安惇物在武功此又或导
于沣或导于渭各随其利顺焉耳至于鸟鼠则
渭之𤼵源是也其上下左右之水皆导之以入
渭则又不言可知矣禹记每州治水山川表里
交相𤼵明而导山导川又叙其始末之详于后
读此书者参会而观之其庶乎不为童习之懵
然而𤼵之文章言语间当有意味学者将皓首
犹童习乎抑将童习蚤为之所乎
卷二 第 67b 页 WYG0057-0065d.png
原隰厎绩至于猪野
孔氏曰下湿曰隰猪野地名言皆致功
唐孔氏曰郑元以为诗云度其原隰即此原隰是也
原隰豳地从此致功西至猪野之泽也
班氏曰休屠泽在武威县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
杜氏曰凉州姑藏县有猪野泽
原隰至猪野亦犹惇物至鸟鼠虽其地相去甚
远而当时施功由下而上者不极其所当治不
卷二 第 68a 页 WYG0057-0066a.png
巳也大抵禹之治水其大而要者既先导之使
有归小而涣散者又各浚之使有距夫然后为
泽自尔猪为平地自尔安而陂障修治之功易
矣原隰近泾渭猪野近河弱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孔氏曰西裔之山已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叙美禹
之功
唐孔氏曰禹治水未毕已窜三苗水灾既除彼得安
卷二 第 68b 页 WYG0057-0066b.png
定
林氏曰舜窜三苗之始盖在洪水未平之前及乎洪
水既平之后三危之地既可安居则三苗之族于
是始得其叙
案经舜窜三苗在受终之年而唐孔氏诸公以
为受终之年洪水已平若受终之年洪水已平
则窜三苗在洪水已平之后禹于此预记其丕
叙何邪颖达为今之说正与经合虽自背于前
卷二 第 69a 页 WYG0057-0066c.png
不觉也三危既定此治黑水之成功
张氏曰舜之迁逐四凶终无疾恶之心必欲使之大
有次叙安其居止而无忧愁不聊之苦而后已此
圣人之心也
吕氏曰三苗不道窜于三危自后世观之凡以罪流
放者听其自残自生在所不恤圣人之心不如此
方其有罪必行窜弃刑行之后施仁𤼵政自当同
及故禹治水至三危亦为画其居宅其与汉文时
卷二 第 69b 页 WYG0057-0066d.png
所论王制不同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孔氏曰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
唐孔氏曰此与荆州赋田升降皆较六等荆州升之
极故云人功修此州降之极故云人功少其馀相
较少者从此可知也王制曰凡居民量地以制邑
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则民当相准
而得有功修人功少者记言初置邑者可以量之
卷二 第 70a 页 WYG0057-0067a.png
而州境阔远民居先定新遭洪水存亡不同故地
势有美恶人功有多少治水之后即为此差在后
随人少多必得更必其等此非永定也
林氏曰凡天下之物得其常性者最为可贵土色本
黄此州之土黄壤故其田为上上而非馀州之所
及也
厥贡惟璆琳琅玕
孔氏曰璆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珠
卷二 第 70b 页 WYG0057-0067b.png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孔氏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沿河顺流而
北千里而东千里而南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逆
流曰会自渭北涯逆水西土
唐孔氏曰会合也人行逆流而水相向故逆流曰会
从河入渭自渭北涯逆水西上言禹白帝讫从北
而西上更入雍州界也诸州之末惟言还都之道
此州事终言𤼵都更去明诸州皆然也
卷二 第 71a 页 WYG0057-0067c.png
林氏曰此州之达于帝都有二道浮于积石至于龙
门西河者一道也自渭汭以达于河者又一道也
渭汭之道亦厎龙门西河故以会言之非至于龙
门西河乃始会于渭汭也
程氏曰雍之贡入有两道其北道自后世朔方西凉
浮河者无所因于他州故特记其详曰浮于积石
至于龙门西河其南道自今陜西入河者与梁之
北贡所谓浮渭入河者同道而可以会合积石之
卷二 第 71b 页 WYG0057-0067d.png
贡于河故又因梁州前文而特致其略止曰会于
渭汭而已其义例与梁荆一律也
会言贡道之会非会贡也
织皮昆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氏曰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髳之属皆就次叙美禹之功及戎狄也
唐孔氏曰四国皆衣皮毛故以织皮冠之四国昆崙
也析支也渠也搜也郑氏曰衣皮之民居此昆崙
卷二 第 72a 页 WYG0057-0068a.png
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王肃云昆崙在
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西戎西域也王肃不言渠
搜郑并渠搜为一孔传不明或亦以渠搜为一通
西戎为四也
案陆氏引马云昆崙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
与王肃所言正合临羌河关皆汉金城郡之县
也陆氏又云汉志朔方郡有渠搜县武纪云北
𤼵渠搜是也然以余考之汉朔方之渠搜非此
卷二 第 72b 页 WYG0057-0068b.png
所谓渠搜此亦当是金城以西之戎也后世种
落迁徙故汉有居朔方者若禹时渠搜居朔方
则不应浮积石陆氏之说非也
苏氏曰禹贡之所篚皆在贡后立文而青徐扬三州
皆莱夷淮夷岛夷所篚此云织皮昆崙析支渠搜
西戎即叙大意与上三州无异盖言因西戎即叙
而后昆崙析支渠搜三国皆篚织皮但古语有颠
倒详略耳其文当在厥贡惟璆琳琅玕之下其浮
卷二 第 73a 页 WYG0057-0068c.png
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当在西戎即叙
之下以记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
不正
梁州言熊罴狐狸织皮此独言织皮者蒙上文
也此言西戎即叙梁州止言西倾者以下文该
之也
卷二 第 73b 页 WYG0057-0068d.png
禹贡说断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