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集-宋-司马光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1094-06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传家集卷六十六    宋 司马光 撰  议
   不以卑临尊议(庆历五年作/)
大传以为武王克商祀于牧室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不
以卑临尊也夫父子之间譬犹天地之体殊君臣之位
绝尊卑之分天性自然是以子虽为天子无害父之尊
父虽为士子不敢先之人道之大伦古今之通义也武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1094-0605b.png
王纂绍前迹登隆基绪追尊先世告成王业盖以推功
归美崇戴前人非谓身临四海之尊不可以诸侯为祖
父也窃谓记礼者深于圣人之旨失之何则太王王季
文王追褒既盛则太王之前公刘不窋之伦尚为以卑
临尊未得谓之顺也然则追称继号终已无穷岂可行
哉谨案武成曰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
文王克成厥勋又周颂曰天作高山太王荒之大雅曰
维此王季受禄无丧奄有四方至言文王受命非一不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1094-0606a.png
可悉著然则周之王迹肇于太王茂于王季成于文王
终于武王武王既有四海追思王迹之所由兴积功开
业之艰难是故推三世而王之以明非已功藉祖宗之
馀烈也圣人之志昭晰若此而谓之不欲以卑临尊其
为失也大矣且夫以太王之仁爱勤劳王季之孝友光
明文王之布德行化讨叛怀柔三分天下之诸侯而有
其二谦畏天命不辑大勋以授圣子武王因累世之基
用既王之周推已亡之商而取天位临四海朝诸侯虽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1094-0606b.png
以中庸之君处之犹不敢盖其祖宗之勋谓天禄由已
而成徒以私意追王祖宗不使诸侯临天子之尊而已
况于武王大圣岂得尔哉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
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夫武
王归美前人之意如此追王之理岂不明与
   祔庙议(嘉祐八年六/月一日上)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之庙万
世不毁其馀昭穆尽则毁示有终也自汉已来天子或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1094-0606c.png
起于布衣以受命之初太祖尚在三昭三穆之次故或
祀四世或祀六世其太祖以上之主虽属尊于太祖亲
尽则迁故汉元帝之世太上庙主瘗于寝园魏明帝之
世处士庙主迁于园邑晋武帝祔庙迁征西府君惠帝
祔庙又迁豫章府君自是以下大抵过六世则迁其神
主盖以太祖未正东向之位故止祀三昭三穆若太祖
已正东向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唐高祖初立
祀四世太宗增祀六世及太宗祔庙则迁洪农府君神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1094-0606d.png
主于夹室高宗祔庙又迁宣皇神主于夹室皆祀六世
此前世之成法也惟明皇立九室祀八世事不经见难
可依据今若以太祖太宗为一世则大行皇帝祔庙之
日禧祖亲尽当迁于西夹室祀三昭三穆于先王典礼
及近世之制无不符合太庙更不须添展一室
   配天议
伏准中书劄子翰林学士王圭及知制诰钱公辅等奏
季秋大飨明堂以仁宗皇帝配神作主事奉圣旨令台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1094-0607a.png
谏及经筵臣寮与两制礼院同共再详定闻奏者朝廷
以祖宗事重不敢自专博访群臣使各陈其意臣等愚
懵不达古今但据所闻正礼以对至于取舍系自圣明
窃以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者圣人制礼以为之极
不敢踰也故祖已训高宗曰祀无丰于昵孔子与孟懿
子论孝亦曰祭之以礼然则事亲者不以数祭为孝贵
于得礼而已矣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
宗尧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商人禘喾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1094-0607b.png
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先儒谓禘郊祖宗皆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
圆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
宗故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我将祀文王于明堂
此其證也下此皆不见于经矣前汉以高祖配天后汉
以光武配明堂以是观之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启土及
造有区夏者皆无配天之文故虽周之成康汉之文景
明帝章帝其德业非不美也然而子孙不敢推以配天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1094-0607c.png
者避祖宗也孝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孔子以周公有圣人之德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
王适其父也故引之以證圣人之德莫大于孝答曾子
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尊其父以配天然后
为孝也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误识孝
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景祐二年仁宗
诏礼官稽案典籍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乃以太祖
为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比周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1094-0607d.png
之文武然则祀真宗于明堂以配五帝亦未失古礼今
仁宗虽丰功美德洽于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议者乃
欲舍真宗而以仁宗配食明堂恐于祭法不合又以人
情言之是绌祖而进父也夏父弗忌跻僖公先兄而后
弟孔子犹以为逆祀书于春秋况维祖而进父乎必若
此有之不独乖违典礼恐亦非仁宗之意也议者又欲
以太祖及三宗迭配郊丘及明堂臣等亦以为不可何
则国家受天永命传祚万世若继体守文之君皆得配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1094-0608a.png
天则子孙将有无穷之数与祖宗无别也凡为国家者
制礼立法必思万世之规不可专徇目前而已臣等窃
谓宜遵旧礼以真宗配五帝于明堂行之为便
   宗室袭封议(时在学士院朝廷以为非是两制/议者各赎铜三十斤礼部各追一)
    (官/)
臣等窃原圣人制礼之意必使嫡长世世承袭者所以
重正统而绝争端也古者诸侯生立世子死则袭爵故
令文称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若无嫡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1094-0608b.png
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
弟立庶孙曾孙以下准此皆为始薨之时应袭爵之人
也其无后者则国除自唐末以来三公以下不复承袭
国朝故事常封本宫最长者一人为国公陛下以为非
古故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降敕节文称宣祖太祖太
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补环卫之官
以奉祭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又称其非免亲
更不赐名授官太常礼院手奏检详国朝近制诸王之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1094-0608c.png
后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今来新制既言祖宗
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即与自来事体不同本院参
详合依礼令传嫡承袭闰十一月五日奉圣旨祖宗之
子并濮国公并令传嫡袭封所有见今诸宫院已封公
者令依旧将来即更不袭封臣等详观两次诏旨丁宁
皆欲以复古礼而垂正统也今据礼院所定诸王后合
袭封人内除越王曾孙世程鲁王孙宗肃韩王孙宗缋
吴王孙宗绛并依礼令当传袭外其昭成太子陈王蔡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1094-0608d.png
王皆无后国当除宗保仲合宗达以旁亲继袭乃是朝
廷特恩为之立后绍封其国于礼典亦无乖违所有秦
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克继韩忠彦等欲立其
庶长孙承亮楚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世逸韩
忠彦等欲立其庶长孙从式魏王之后众礼官皆欲立
其嫡孙同母弟宗惠臣等看详三王见今自有正统而
承亮从式宗惠皆系旁支若此三人袭三王之封则子
子孙孙常居环卫世袭爵禄与国无穷其正统子孙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1094-0609a.png
免以外更不赐名授官数世之后降在皂𨽻如此三人
何幸而封正统何罪而绝不惟与礼令之意乖违亦非
圣诏所谓为宗传嫡者也所以然者盖缘礼令据初薨
之时定为嗣之人今日于数世之后议当为后者事体
有殊而专执令文所以参差不合而异论纷纭也臣等
案忠彦等以为令文之制与古稍异若无嫡孙而有嫡
曾孙则舍曾孙而立嫡子母弟若无母弟又立庶子以
此知亦许推及旁支常以亲近者为先也今令文称无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1094-0609b.png
嫡孙同母弟则立庶孙以礼典与五服敕言之诸子之
子除嫡长外皆为庶孙既立庶孙则当于诸旁庶孙内
择其长者一人立之盖王视庶孙恩亲等也庶孙比曾
孙行尊而属近也臣等案令文皆约古礼为之安有与
古不同之理借使不同朝廷方宪章稽古亦当舍令而
从礼岂可弃礼而就令也况令文所谓子孙承嫡者传
袭言嫡子嫡孙相继不绝虽经百世皆应传袭也若不
幸而绝则有立嫡子同母弟以下之事非谓有嫡曾孙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1094-0609c.png
舍之不立而立嫡子之母弟也晋庾纯云古者所以重
宗诸侯世爵士大夫世禄防其争竞故明其宗也吴商
云按礼贵嫡重正所以尊祖祢继世之正统也夫受重
者不得以轻服服之是以孙及曾元其为后者皆服三
年受重故也王敞云君为祖三年既为君而有父祖之
丧者谓父祖并有废疾不得受国而已受位于曾祖者
也范宣云嫡孙亡无后则次子之后乃得传重以此观
之明嫡统不绝则旁支无继袭之道然则令文所谓子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1094-0609d.png
孙承嫡者传袭自嫡曾孙以下皆包之矣所以更言若
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者嫌人无嫡子即立嫡子之
母弟或嫡子有罪疾并其嫡孙废之故也又言曾孙以
下准此者谓庶孙以上皆无即立嫡曾孙之母弟无母
弟即立庶弟之类是也若令文之意但以行尊属近者
为嗣则无嫡子便应立嫡子母弟及庶子何为更立庶
孙也必若忠彦等所云则国家故事取本宫最长者一
人封公已是行尊属近之人便当遵行何必更有改作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1094-0610a.png
也彼令文所指者传袭之人五服敕所载者丧服之制
事理各殊岂可引丧服之庶孙證传袭之庶孙也且造
令之时王公以下薨则传袭故必有立曾元者今诸王
之薨已历数世乃更追议当为后之人则不应舍正统
而更取旁支也今欲使合于古而适于今则莫若自国
初以来于其人薨没之时定当为嗣者以至于今日则
于礼令不失而亦不离正统矣案秦王以雍熙元年薨
于时嫡子德恭当立德恭以景德三年卒嫡长子承庆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1094-0610b.png
当立承庆以宝元二年卒无嫡子有庶子六人长曰克
晤先卒无子次曰克继当立楚王以某年薨嫡长子惟
叙当立惟叙以大中祥符五年卒嫡子从煦当立从煦
以庆历五年卒无嫡子有庶子世逸一人当立魏王以
某年薨无嫡子有庶子三人长曰允升以某年卒嫡子
宗礼当立宗礼以治平二年卒嫡长子仲翘先卒无子
次母弟仲髦亦先卒次母弟仲苍当立以此考之其当
为后者岂不明白矣所有承选虽是德文之嫡子其父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1094-0610c.png
元非嫡长自不应承袭盖因今来承亮以庶孙得承袭
故使承选有辞先王制礼皆本诸天地酌之人情譬如
四支百体不可移也移之则纲纪纷乱争端并兴于承
选可以见其验矣臣等谨依古礼及令文并去年十一
月十一日敕命闰十一月五日圣旨指挥检详属籍重
行定夺到秦王之后合以克继袭封楚王之后合以世
逸袭封魏王之后合以仲苍袭封其馀并如众礼官议
所定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1094-0610d.png
   李仆射谥文恭议(穆/)
仆射禀秀美之气涵纯壹之德刚柔得中华实兼茂越
自衡泌奋飞天朝回翔禁垣遂赞大政咨命不永奄忽
迁得自时迄今垂七十载令问休畅泱然未息绅弁之
士流为美谈谨案谥法忠信接礼曰文不懈于位曰恭
夫事亲尽诚与人不欺行有标的言有规括忠信接礼
之谓矣光辅神宗亿安四海迈其懿德倡率士民不懈
于位之谓矣请谥曰文恭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1094-0611a.png
   钱中令谥宣靖议(若水/)
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宽
裕足以容众与物无竞执议甚坚泊乎如渊挠不可浊
介乎如石重不可移信尚德之君子全节之正人也而
又讲学不倦好谋而成文以美身忠以赞国谨案谥法
善问周达曰宣和德考众曰靖令公论撰帝典发挥圣
政使祖宗之烈烛耀无穷是不亦宣乎关领枢机谋谟
帷幄六师辑睦夷夏又安是不亦靖乎请谥曰宣靖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1094-0611b.png
   赵少傅谥僖质议(祯/)
少傅体和居厚履恭涵壹言必有物动不进名矫迹衡
茅濯羽云汉入赞枢极出殿藩维谨案谥法小心恭慎
曰僖言行相应曰质少傅内则造辟尽忠外则腾章建
画亲昵有问应以他言可不谓僖乎历事三朝始终一
节不贲饰以哗众不激讦以高人可不谓质乎请谥曰
僖质
   冯太尉谥勤威议(守信/)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1094-0611c.png
昔者晋人不恭敢距大邦负固阻兵趑趄不庭太宗征
之霆骇风趋狐狼之墟化为乐都混壹之勋太尉与焉
猃狁孔炽整居幽冀纵骑鸣弦至于澶渊真宗一麾电
卷云披剪其酋豪马溃麋逃底宁之功太尉在焉天下
既平蜚游不惊符瑞充盈登休荐成和鸾四巡万乘星
陈东暨云亭西涉河汾警跸之清太尉扈焉白马之河
漏为横波济泽之阿闾殚可歌陨林仆竹薪石相属渊
吐其陆莓莓衍沃堤防之劳太尉重焉谨案谥法能修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1094-0611d.png
其官曰勤猛以彊果曰威迹其夙夜在公临敌刚决荣
禄昭融令问始终考于二法可谓恊矣请谥曰勤威
  辩
   性辩(治平三年正/月二十日作)
孟子以为人性善其不善者外物诱之也荀子以为人
性恶其善者圣人教之也是皆得其一偏而遗其大体
也夫性者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善与恶必兼有之
是故虽圣人不能无恶虽愚人不能无善其所受多少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1094-0612a.png
之间则殊矣善至多而恶至少则为圣人恶至多而善
至少则为愚人善恶相半则为中人圣人之恶不能胜
其善愚人之善不能胜其恶不胜则从而亡矣故曰惟
上智与下愚不移虽然不学则善日消而恶日滋学焉
则恶日消而善日滋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
圣必曰圣人无恶则安用学矣必曰愚人无善则安用
教矣譬之于田稻粱藜莠相与滋生善治田者耘其藜
莠而养其稻粱不善治田者反之善治性者长其善而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1094-0612b.png
去其恶不善治性者反之孟子以为仁义礼智皆出乎
性者也是岂可谓之不然乎然不知暴慢贪惑亦出乎
性也是知稻粱之生于田而不知藜莠之亦生于田也
荀子以为争夺残贼之心人之所生而有也不以师法
礼义正之则悖乱而不治是岂可谓之不然乎然殊不
知慈爱羞愧之心亦生而有也是知藜莠之生于田而
不知稻粱之亦生于田也故扬子以为人之性善恶混
混者善恶杂处于身中之谓也顾人择而修之何如耳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1094-0612c.png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斯理也岂不晓然
明白哉如孟子之言所谓长善者也荀子之言所谓去
恶者也扬子则兼之矣韩文公解扬子之言以为始也
混而今也善恶亦非知扬子者也
   情辩
应几有子生十年而丧之应几悲哀甚既而自谕曰是
何益哉昔者吾尝闻于有道者矣曰死而悲哀者情也
死生有时短长有命知其物理之常不足悲者道也故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1094-0612d.png
其始也悲不自制情胜道也及其久也悲日益衰而理
可以夺道胜情也予常以为知言光辨之曰是非有道
者之言也夫情与道一体也何尝相离哉始死而悲者
道当然也久而寖衰者亦道当然也故始死而不悲是
豺狼也悲而伤生是忘亲也豺狼不可忘亲亦不可是
以圣人制服日远日轻有时而除之若此者非他皆顺
人情而为之也夫情者水也道者防也情者马也道者
御也水不防则汎溢荡潏无所不败也马不御则腾突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1094-0613a.png
奔放无所不之也防之御之然后洋洋焉注夫海骎骎
焉就夫道由是观之情与道何尝交胜哉
  铭
   铁界方铭(景祐四年作/)
质重精刚端平直方进退无私法度攸资燥湿不渝寒
暑不殊立身践道是则是效
   剑铭(并序/)
或曰古者君子居常佩剑以备不虞今也无之仓卒何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1094-0613b.png
恃焉应之曰君子恃道不恃剑道不在焉虽剑不去体
不能救其死故苟得其道则剑存可也亡可也作剑铭

昆吾之精太阿之灵深虞过防却除不祥倏忽纵横万
夫莫当用得其道利器可保道之不明器无足凭怙力
弃常匹夫以亡败德阻兵国家以倾逆不敌顺暴不犯
仁上以守国下以全身长铗萧萧七星炤腰不离于道
神锋可销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1094-0613c.png
   槃水铭(嘉祐七年二/月一日作)
槃水之盈止之则平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勿使小欹小
欹必倾倾不可收用毁其成呜呼奉之可不兢兢
   四言铭(熙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作)
聪明壮勇之谓才忠信孝友之谓行正直中和之谓德
深远高大之谓道
  箴
   勇箴(景祐四年作/)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1094-0613d.png
何为而正致诚则正何为而勇蹈正则勇孟贲之材心
动则回临义不疑呜呼勇哉
   逸箴
百仞之木生本秋毫德隳于惰名立于劳宴安之娱穷
乎一昼德著名成亿年不朽可贪非道可爱非时没世
无称君子耻之昔在周公作为无逸大圣犹然况非其

   友箴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1094-0614a.png
余何游乎余将游圣之门仁之里非圣不师非仁不友
可乎未可不若游众人之场闻善而迁观过而改
  颂
   颜乐亭颂(并序周翰孔子四十七世孙名/宗翰邦直李清臣子瞻苏轼也)
孔子旧宅东北可百步有井鲁人以为昔颜氏之居也
周翰思其人买其地搆亭其上命曰颜乐邦直为之铭
其言颜子之志尽矣无以加矣子瞻论韩子以在隐约
而平宽为哲人之细事以为君子之于人必于其小焉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1094-0614b.png
观之光谓韩子以三书扺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谓先
达后进之士互为前后以相推授如市贾然以求朝夕
刍米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观其文知
其志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如此彼又乌知颜子
之所为哉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士贫贱然后见
其志此固哲人之所难故孔子称之而韩子以为细事
韩子能之乎光实何人敢评先贤之得失聊因子瞻之
言申而尽之颂曰贫而无怨难颜子在陋巷饮一瓢食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1094-0614c.png
一箪能固其守不戚而安此德之所以完
  赞
   河间献王赞(庆历五年作/)
周室衰道德坏五帝三王之文飘沦散失弃置不省重
以暴秦害圣典疾格言燔诗书屠术士称礼乐者谓之
狂惑述仁义者谓之妖妄必薙灭先圣之道响绝迹尽
然后慊其志虽有好古君子心诵腹藏壁扃岩鐍济秦
之险以通于汉者万无一二汉初挟书之律尚存久虽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1094-0614d.png
除之亦未尊录谓之馀事而已则我先王之道燄燄其
不熄者无几矣河间献王生为帝子幼为人君是时列
国诸侯苟不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则裒奸聚猾僣逆
妄图唯献王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
为忧聚残补缺校实取正得周官左氏春秋毛氏诗而
立之周礼者周公之大典毛氏言诗最密左氏与春秋
为表里三者不出六艺不明噫微献王则六艺其遂曀
乎故其功烈至今赖之且夫观其人之所好足以知其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1094-0615a.png
心王侯贵人不好奢靡而喜书者固鲜矣不喜浮辩之
书而乐正道知之明而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百
无一二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慕其华而
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景帝之子十
有四人栗太子废而献王最长向若遵大义属重器用
其德施其志必无神仙祠祀之烦宫室观游之费穷兵
黩武之劳赋役转输之敝宜其仁丰义洽风移俗变焕
然帝王之治复还其必贤于文景远矣嗟乎天实不欲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1094-0615b.png
礼乐复兴邪抑四海自不幸而已矣
 
 
 
 
 
 
 传家集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