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宋-苏辙卷六十三



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1112-06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栾城后集卷十三
             宋 苏辙 撰
  颍滨遗老传下
还朝为御史中丞命由中出宰相以下多不悦所荐御
史率以近格不用自元祐初革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一
时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
在位吕微仲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
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1112-0692b.png
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停
宣仁后疑不决辙于延和面论其非退复再以劄子论
之其一曰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朝廷窃观圣
意似不以臣言为非者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遽有所不
尽退伏思念若使邪正并进皆得预闻国事此治乱之
几而朝廷所以安危者也臣误蒙圣恩典司邦宪臣而
不言谁当救其失者谨复稽之古今考之圣贤之格言
莫不谓亲近君子斥远小人则人主尊荣国家安乐疏
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1112-0693a.png
外君子进任小人则人主忧辱国家危殆此理之必然
非一人之私言也其于周易所论尤详皆以君子在内
小人在外为天地之常理小人在内君子在外为阴阳
之逆节故一阳在下其卦为复二阳在下其卦为临阳
虽未盛而居中得地圣人知其有可进之道一阴在下
其卦为姤二阴在下其卦为遁阴虽未壮而圣人知其
有可畏之渐若夫居天地之正得阴阳之和者惟泰而
已泰之为象三阳在内三阴在外君子既得其位可以
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1112-0693b.png
有为小人奠居于外安而无怨故圣人名之曰泰泰之
言安也言惟此可以久安也方泰之时若君子能保其
位外安小人使无失其所则天下之安未有艾也惟恐
君子得位因势凌暴小人使之在外而不安则势将必
至于反覆故泰之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窃惟圣
人之戒深切详尽所以诲人者至矣独未闻以小人在
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者也故臣前所上
劄子亦以谓小人虽决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
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1112-0693c.png
奔走庶务各随所长无所偏废宠禄恩赐彼此如一无
一可指如此而巳若遂引而寘之于内是犹畏盗贼之
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
牧天下无此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
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
难去君子洁身重义知道之不行必先引退故古语曰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盖谓此矣先帝以聪明圣智
之资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追迹三代今观其设
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1112-0693d.png
意本非汉唐之君所能髣髴也而一时臣佐不能将顺
圣德造作诸法率皆民所不悦及二圣临御因民所愿
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当此之际先朝用事之臣皆布列
于朝自知上逆天意下失民心徬徨踧踖若无所措朝
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自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
不加谴责而宥之于外盖巳厚矣今者政令巳孚事势
大定而议者惑于浮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欲以
此调停其党臣谓此人若返岂肯徒然而巳哉必将戕
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1112-0694a.png
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
惜者祖宗朝廷也盖自熙宁以来小人执柄二十年矣
建立党与布满中外一旦失势晞觊者多是以创造语
言动摇贵近胁之以祸诱之以利何所不至臣虽未闻
其言而槩可料矣闻者若又不加审察遽以为然岂不
过甚矣哉臣闻管仲治齐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
齿无怨言诸葛亮治蜀废廖立李严为民徙之边远久
而不召及亮死二人皆垂泣思亮夫骈立严三人者皆
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1112-0694b.png
齐蜀之贵臣也管葛之所以能戮其贵臣而使之无怨
者非有他也赏罚必公举措必当国人皆知所与之非
私而所夺之非怨故虽仇雠莫不归心耳今臣窃观朝
廷用舍施设之间其不合人心者尚不为少彼既中怀
不悦则其不服固宜今乃直欲招而纳之以平其隙臣
未见其可也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陛下诚以异
同反覆为忧惟当久任才性忠良识虑明审之士但得
四五人常在要地虽未及皋陶伊尹而不仁之人知自
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1112-0694c.png
远矣惟陛下断自圣心不为流言所惑毋使小人一进
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臣既待罪执法若见用人
之失理无不言言之不从理不徒止如此则异同之迹
益复著明不若陛下早发英断使彼此泯然无迹可见
之为善也奏入宣仁后命宰执于廉前读之仍谕之曰
苏辙疑吾君臣遂兼用邪正耶其言极中理诸公相从
和之自此参用邪正之说衰矣辙复奏曰圣人之德莫
如至诚至诚之功存于不息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之
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1112-0694d.png
以不息之久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况于斯人谁则不
服臣伏见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随时弛张改革弊
事因民所恶屏去小人天下本无异心群党自作浮议
近者德音一发众心涣然正直有依人知所向惟二圣
不移此意则天下谁敢不然卫多君子而乱不生汉用
汲黯而叛者寝苟存至诚不息之意自是太平可久之
功此实社稷之福天下之幸也然臣以谓昔所柄任其
徒实繁布列中外岂免窥伺若朝廷施设必当则此辈
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1112-0695a.png
觊望自消昔田鼢为相所为贪鄙则窦婴灌夫睥睨宫
禁诸葛亮治蜀行法廉平则廖立李严虽流徙边远终
身无怨此则保国宁人之要术自古圣贤之所共由者
也臣窃观方今天下虽未大治而祖宗纲纪具在州郡
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巳平心无生事要功之意因弊修
法为安民靖国之术则人心自定虽有异党谁不归心
向者异同反覆之心盖亦不足虑矣但患朝廷举事类
不审详曩者黄河北流正得水性而水官穿凿欲导之
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1112-0695b.png
使东移下就高汩五行之理及陛下遣官按视知不可
为犹或固执不从经今累岁回河虽罢减水尚存遂使
河朔生灵财力俱困今者西夏青唐外皆臣顺朝廷招
来之厚惟恐失之而熙河将吏创筑二堡以侵其膏腴
议纳醇忠以夺其节钺功未可觊争巳先形朝廷虽知
其非终不明白处置若遂养成边衅关陜岂复安居如
此二事则臣所谓宜正已平心无生事要功之意者也
昔嘉祐以前乡差衙前民间常有破产之患熙宁以后
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1112-0695c.png
出卖坊场以雇衙前民间不复知有衙前之苦及元祐
之初务于复旧一例复差官收坊场之钱民出衙前之
费四方惊顾众议沸腾寻知不可旋又复雇雇法有所
未尽但当随事修完而去年之秋复行差法虽存雇法
先许得差州县官吏利在起动人户以差为便差法一
行即时差足雇法虽在谁复肯行臣顷奉使契丹河北
官吏皆为臣言岂朝廷欲将卖坊场钱别作支费耶不
然何故惜此钱而不用竭民力以供官此声四驰为损
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1112-0695d.png
非细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
产高强出钱无艺下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故此二等
人户不免咨怨至于中等昔既巳自差役今又出钱
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祐罢行雇法上下二等忻
跃可知惟是中等则反为害臣请且借畿内为比则其
馀可知矣畿县中等之家例出役钱三贯若经十年为
钱三十贯而巳今差法既行诸县手力最为轻役农民
在官日使百钱最为轻费然一岁之中巳为三十六贯二
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1112-0696a.png
年役满为费七十馀贯罢役而归宽乡得闲三年狭乡
不及一岁以此较之则差役五年之费倍于雇役十年
赋役所出多在中等如此安得民间不以今法为害而
熙宁为利乎然朝廷之法官户等六色役钱只得支雇
役人不及三年处州役而不及县役宽剩役钱只得通
融邻路邻州而不及邻县人户愿出钱雇人充役者只
得自雇而官不为雇如此之类条目不便者非一故天
下皆思雇役而厌差役今五年矣如此二事则臣所谓
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1112-0696b.png
宜因弊修法为安民靖国之术者也臣以闻见浅狭不
能尽知当今得失然四事不去如臣等辈犹知其非而
况于心怀异同志在反覆幸国之失自以藉口者乎臣
恐如此四事彼已默识于心多造谤议待时而发以摇
撼众听矣伏乞宣谕宰执事有失当改之勿疑法或未
完修之无倦苟民心既得则异议自消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海内蒙福上下所同岂不休
哉然大臣怙权耻过终莫肯改比辙为执政三省又奏
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1112-0696c.png
除李清臣为吏部尚书给事中范祖禹封还诏书进呈
不允祖禹执奏如初左正言姚勔亦言不当三省复除
蒲宗孟兵部尚书辙谓诸公且候邦直命下然后议此
如何皆不应及帘前微仲奏诸部久阙尚书见在人皆
资浅未可用又不可阙官须至用前执政上有黾俛从
之之意辙奏前日除李清臣给谏纷然争之未定今又
用宗孟恐不便宣仁后曰奈阙官何辙曰尚书阙官巳
数年何尝阙事今日用此二人正与去年用邓温伯无
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1112-0696d.png
异此三人者非有大恶但昔与王圭蔡确辈并进意思
与今日圣政不合见今尚书共阙四人若并用似此四
人使互进党类气势一合非独臣等耐何不得亦恐朝
廷难耐何矣且朝廷只贵安静如此用人台谏安得不
言臣恐自此闹矣宣仁后曰信然不如且静诸公遂卷
除目持下辙又奏臣去年初作中丞首论此事圣意似
以臣言为然今未及一年备位于此若遂不言实恐陛
下怪臣前后异同上曰然乃退六年春诏除尚书右丞
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1112-0697a.png
辙上言臣幼与兄轼同受业先臣薄祐早孤凡臣之宦
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适亦召还本
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遑
安况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
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
必无补也不听时吕微仲与刘莘老为左右相微仲直
而闇莘老曲意事大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
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辙居其间迹危甚莘老昔为
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1112-0697b.png
中司台中旧僚多为之用前后非意见攻宣仁后觉之
莘老既以罪去微仲知辙无他有相安之意然其为人
则如故天下事卒不能大有所正至今愧之盖是时所
争议大者有二其一西边事其二黄河事初夏人来贺
登极相继求和且议地界朝廷许之本约地界已定然
后付以岁赐久之议不决明年人多保忠以兵袭泾原
杀掠弓箭手数千人而去朝廷隐忍不问即遣使往赐
策命夏人受礼倨慢以地界为词不复入谢且再犯泾
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1112-0697c.png
源四年乃复来贺坤成且议地界朝廷急于招纳疆议
未定先以岁赐予之寻觉不便乃于疆事多方侵求不
守定约而熙河将佐范育种谊等又皆约侵筑质孤胜
如二堡夏人随即平荡育等又欲以兵纳赵醇忠又擅
蕃部十馀人朝廷却而不受西边骚然辙力言其非
乞罢育谊更择老将以守熙河宣仁后深以为是而大
臣主之辙面奏此辈皆大臣亲旧不忍坏其资任虽其
同列亦不敢异议陛下独不见黄河事乎当时德音宣
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1112-0697d.png
谕至深至切然非大臣意至今不了人君与人臣事体
不同人臣虽明见是非而力所不加须至且止人主于
事不知则已知而不得行则事权去矣臣今此言盖欲
陛下收揽威柄以正君臣之分而已若专听其所为不
以渐制之及其太甚必加之罪只如韩维专恣太甚范
纯仁阿私太甚皆不免逐去事至如此岂朝廷美事故
臣之意盖欲保全大臣非欲害之也宣仁后极以为然
而不能用六年六月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通远军境
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1112-0698a.png
上挑掘所争崖巉杀人三日而退乞因其退军未能复
出急移近里堡寨于界上修筑乘利而往不须复守诚
信诸公会议都堂辙谓微仲今欲议此事当先定议欲
用兵耶不用兵耶微仲曰如合用兵亦不得不用辙曰
凡欲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我若不直则兵决不当用朝
廷顷与夏人商量地界欲用庆历旧例以汉蕃见今住
坐处当中为界此理最为简直夏人不从朝廷遂不固
执盖朝廷临事常患先易后难此所谓先易者也既而
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1112-0698b.png
许于非所赐城寨依绥州例以二十里为界十里为堡
铺十里为草地(非所赐城寨指谓延州塞门义合石/州吴堡兰州诸城寨通远军定西城)
约才定朝廷又要于两寨界首相望侵系蕃地一抹取
直夏人黾俛见从要约未定朝廷又要蕃界更留草地
十里通前三十里夏人亦又见许凡此所谓后难者也
今者又欲于定西城与陇诺堡相望一抹取直所侵蕃
地凡百数十里陇诺祖宗旧疆岂所谓非所赐城寨耶
此则不直致寇之大者也今虽欲不顾曲直一面用兵
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1112-0698c.png
不知二圣谓何莘老曰持不用兵之说虽美然事有须
用兵者亦不可固执辙曰相公必欲用兵须道理十全
敌人横来相加势不得巳然后可耳今吾不直如此兵
起之后兵连祸结三五年不得休将奈何诸公乃许不
从熙河之计明日面奏之辙曰夏人引兵十万直压熙
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掘崖巉此意
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微仲曰朝廷指
挥亦不至大段不直辙曰熙河帅臣辄敢生事奏乞不
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1112-0698d.png
守诚信乘夏人抽兵之际移筑堡寨臣以为方今堡寨
虽或可筑至秋深马肥夏人能复引大兵来争此否诸
人皆言今已不许之矣辙曰臣欲诘责帅臣耳若不加
诘责或再有陈乞诸人皆曰俟其再乞诘责未晚宣仁
后曰边防忌生事早与约束诸人乃听已而兰州又以
远探为名深入西界杀十馀人辙曰边臣贪功生事不
足以示威徒足以败坏疆议理须戒敕不听既又以防
护打草为名杀六七人生擒九人微仲知不便欲送还
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1112-0699a.png
生口因奏其事辙曰边臣贪冒小胜不顾大计极害事
今送还九人甚善可遂戒敕边臣微仲不欲曰近日延
安将副李仪等深入陷没巳责降一行人足以为戒辙
曰李仪深入以败事被责兰州深入得功若不戒敕将
谓朝廷责其败事而喜其得功也宣仁后曰然乃加戒
敕然七年夏人竟大入河东朝廷乃议绝岁赐禁和市
使沿边诸路为浅攻计命熙河进筑定远城夏人不能
争未几复大入环庆复议使熙河进筑汝遮中书侍郎
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1112-0699b.png
范子功独不可辙度其意昔延安帅臣赵卨范氏姻家
也方议地界以绥州二十里为例议出于卨熙河斥其
不可议久不决而卨死故子功持之辙谓之曰绥州旧
例施于延安可耳熙河远者或至七八十里其不从宜
矣方论国事亲旧得失不宜置胸中也众皆称善而子
功悻然不服会西人乞和议遂不成未几右相苏子容
以事去位子功以同省得罪因遂其请实以汝遮故也
辙自为谏官论黄河东流之害及为执法最后论三事
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1112-0699c.png
其一存东岸清丰口其二存西岸披滩水口其三除去
西岸激水锯牙朝廷以付河北监司惟以锯牙为不可
去辙于殿庐中与微仲论之微仲曰无锯牙则水不东
水不东则北流必有患辙曰然北京百万生灵岁有决
溺之忧何以救之且分水东入故道见今淤合者多矣
分水之利亦自不复能久若俟涨水巳过尽力修完北
流堤防使足胜涨水之暴然后彻去锯牙免北京危急
此实利也莘老曰河北监司不如此言奈何辙曰公岂
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1112-0699d.png
不知外官多所观望耶微仲曰河事至大难以臆断辙
曰彼此皆非目见当以公议参之耳及至上前二相皆
以分水为便辙具奏前语且曰必欲重慎候涨水过故
道增淤即并力修完北堤然后彻去锯牙庶几可也退
至都堂二相遽批圣语曰依都水监所定辙语堂吏适
所奏不然萃老失措微仲知不可乃曰明日别议卒改
批不得添展乃巳八年正月都水吴安持乞于北流作
软堰定河流以免淤填时微仲在告辙奏曰先帝因河
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1112-0700a.png
决大吴导之北流巳得水性惟堤防未完每岁不免决
溢此本黄河常事耳是时北京之南黄河西岸有阚村
樊村等三斗门遇河水泛溢即开此三门分水北行于
无人之地至北京北合入大河故北京生聚无大危急
自数年来大臣创议回河水官王孝先吴安持等即塞
此三门贴筑西堤又作锯牙马头约水向东直过北京
之上故北京连年告急然约水既久东流遂多于往岁
盖分流有利有害秋水泛涨分入两流暂时且免决溢
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1112-0700b.png
此分水之利也河水重浊缓则生淤既分为二不得不
缓故今日北流淤塞此分水之害也然将来涨水之后
河流东北盖未可知臣等昨于都堂问吴安持安持亦
言去年河水自东今年安知河水不自北宣仁后笑曰
水官尚作此言况他人乎辙又奏曰臣今但欲徐观夏
秋河势所向水若东流则北流不塞自当淤断水若北
流则北河如旧自可容纳似此处置安多危少行之无
疑若行崄徼倖万一成功如水官之意臣不敢从也乞
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1112-0700c.png
先令安持等结罪保明河流所向及软堰既成有无填
塞河道致将来之患然后遣使按行具可否利害后复
笑曰若令结罪必谓执政胁持之且水官犹不保河之
东北况使者暂往乎姑别议之可也二月微仲乃朝辙
具以前语谕之微仲口虽不伏而意甚屈曰软堰且令
具功料申上朝廷更行相度辙曰如此终非究竟必欲
且尔亦可八日辙方在式假三省得旨批曰依水监所
奏下手日具功料取旨辙以非商量本意以劄子论之
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1112-0700d.png
微仲即日在告十二日辙入对奏曰自去年十一月后
来至今百日间耳水官凡四次妄造事端摇撼朝廷第
一次安持十一月出行河先期一面措置河事旧法马
头不得增损臣知安持意在添进马头即指挥除两河
门外许一面措置安持奸意既露第二次乞于东流
添进五七扫緷臣知安持意欲因此多进扫緷约令北
流入东即令转运司同监视不得过所乞緷数安持奸
意复露第三次即乞留河门百五十步臣知安持意在
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1112-0701a.png
回河改进马头之名为留河门即不计安持计穷第四
次即乞作软堰凡安持四次擘画皆回河意耳臣昨巳
令中书工房问水监两事其一勘会北流元祐二年河
门元阔几里逐年开排直至去年只阔三百二十步有
何缘故其二勘会东流河门见阔几步每年涨水东出
水面南北阔几里南面有无堤岸北京顺水堤不没者
几尺将来北流若果淤断涨水东行系合并北流多少
分数有无包畜不定今两问犹未答便即施行实太草
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1112-0701b.png
草后嗟叹久之深以所言为然二十四日与微仲同进
呈微仲曰苏辙所议河事今软堰巳不可作无可施行
辙曰软堰本自不可作然辙本论吴安持百日之间四
次妄造事端动摇朝听若令依旧供职病根不去河朔
被害无巳微仲曰水官弄泥弄水别用好人不得所以
且用安持辙曰水官职事不轻奈何以小人主之易曰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未闻小人有可用之地也此后是
非终不能决会宣仁晏驾九年正月安持奏乞塞梁村
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1112-0701c.png
口缕张包口开清丰口以东鸡爪河八日辙以祈谷宿
斋三省即令安持与北京留守司相度施行时微仲为
山陵使行有日矣辙见之待漏语及河事微仲直视曰
此大事不可不慎辙曰诚然公亦宜慎之时范尧夫为
右相旧不直东流辙告之曰当与微仲议定乃令西去
尧夫曰命巳下奈何辙曰事有理谁敢不从议于皇仪
门外再降指挥使都水与本路安抚提转同议可即施
行有异议亟以闻尧夫自外来始意辙与微仲比至此
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1112-0701d.png
大相信服既而安抚许冲元乞候过涨水因河所向闭
所不行口尧夫奏乞令许将与吴安持同议一面施行
辙曰河势难定恐须令诸司共议乃得其实上以为然
既行上特宣喻曰河事不小可遣两制以上二人按行相
度尧夫曰河役巳起方议遣官恐稽留役事上曰但使
议论得实虽迟一年何损乃遣中书舍人吕希纯殿中侍
御史井亮采往视之二人归极以北海为便方施行枢
密签书刘仲冯援旧例乞与河议仲冯本文潞公吴冲
卷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1112-0702a.png
门下士也其言纷然吕井之议遂格而辙亦以罪见
逐于是河流遂东凡七年而后北流复通微仲之在陵
下也尧夫奏乞除执政上即用李邦直为中书侍郎
圣求为尚书右丞二人久在外不得志遂以元丰事激
怒上意邦直尤力旧法母后之家十年一奏门客时皇
太妃之兄朱伯材以门客奏徐州富人窦氏尧夫无以
裁之一日日中请辙于都堂与邦直议之辙曰上始亲
政皇太妃閤中事当遍议之车服仪制巳付礼部矣皇
卷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1112-0702b.png
太后月费尚书省巳奏乞依太皇太后矣皇太妃宜付
户部议定至于奏荐亦当议有所予付吏部可也凡事
付有司必以法裁处朝廷又酌其可否而后行于体为
便明日奏之上曰月费俟内中批出奏荐皇太后家减
二年皇太妃十年议巳定邦直独曰此可为后法今姑
予之可也上从之邦直之附会类如此会廷策进士邦
直撰策题即为邪说以扇惑群听辙论之曰伏见御试
策题历诋近岁行事有欲复熙宁元丰故事之意臣备
卷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1112-0702c.png
位执政不敢不言然臣窃料陛下本无此心其必有人
妄意陛下牵于父子之恩不复深究是非远虑安危故
劝陛下复行此事此所谓小人之爱君取快于一时非
忠臣之爱君以安社稷为悦者也臣窃观神宗皇帝以
天纵之才行大有为之志其所施设度越前古盖有百
世而不可改者也臣请为陛下指陈其略先帝在位近二十年而终身不受尊号裁损宗室恩止袒免减朝廷
无穷之费出卖坊场雇募衙前免民间破家之患罢黜
卷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1112-0702d.png
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墯之兵置寄禄之官复六
曹之旧严重禄之法禁交谒之私行浅攻之策以制西
戎收六色之钱以宽杂役凡如此类皆先帝之睿算有
利无害而元祐以来上下奉行未尝失坠者也至于其
他事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前后
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
用匮竭于是修盐铁𣙜酤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
乱昭帝委任霍光罢去烦苛汉室乃定光武显宗以察
卷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1112-0703a.png
为明以谶决事天下恐惧人怀不安章帝即位深鉴其
失代之以宽恺弟之政后世称焉及我本朝真宗皇帝
右文偃革号称太平群臣因其极盛为天书之说及章
献明肃太后临御揽大臣之议藏书梓宫以泯其迹仁
宗听政亦绝口不言天下至今韪之英宗皇帝自藩邸
入继大臣过计创濮庙之议朝廷为之汹汹者数年及
先帝嗣位或请复举其事寝而不答遂以安静夫以汉
昭章之贤与吾仁宗神宗之圣岂其薄于孝敬而轻事
卷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1112-0703b.png
变易也哉盖有不可不以庙社为重故也是以子孙既
孝敬之实而父祖不失圣明之称此真明君之所务
不可与流俗议也臣不胜区区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
轻事改易若轻变九年巳行之事擢任累岁不用之人
人怀私忿而以先帝为词则大事去矣奏入不报再以
劄子面论之上不悦李邓从而媒蘖之乃以本官出知
汝州居数月元丰诸人皆会于朝再谪知袁州未至降
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居三年责授化州别
卷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1112-0703c.png
驾雷州安置未期年或言方南行兄弟相遇中途至雷
赁富民屋以居复移循州今上即位大臣犹不悦徙居
永州皇子生复徙岳州巳乃复旧官提举凤翔上清太
平宫有田在颍川乃即居焉居二年朝廷易相复降授
朝请大夫罢祠宫凡居筠雷循七年居许六年杜门复
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尝抚卷
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今世
巳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家本眉山贫不能归遂筑
卷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1112-0703d.png
室于许先君之葬在眉山之东昔尝约祔于其庚虽远
不忍负也以是累诸子矣予居颍川六年岁在丙戌秋
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
颍滨遗老传凡万馀言巳而自笑曰此世间得失耳何
足以语达人哉昔予年四十有二始居高安与一二衲
僧游听其言知万法皆空惟有此心不生不灭以此居
富贵处贫贱二十馀年而心未尝动然犹未睹夫实相
也及读楞严以六求一以一除六至于一六兼忘虽践
卷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1112-0704a.png
诸相皆无所碍乃油然而笑曰此岂实相也哉夫一犹
可忘而况遗老传乎虽取而焚之可也
 
 
 
 
 
 
卷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1112-0704b.png
 
 
 
 
 
 
 
 栾城后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