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宋-苏辙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1112-06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栾城后集卷七
             宋 苏辙 撰
 历代论一(并引/)
 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
 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以为士生于
 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
 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予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1112-0641b.png
 既壮而仕仕宦之馀未尝废书为诗春秋集传因古
 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
 儒昔有所未悟也其后复作古史所论益广以为略
 备矣元符庚辰蒙恩归自岭南卜居颍川身世相忘
 俛仰六年洗然无所用心复自放图史之间偶有所
 感时复论著然已老矣目眩于观书手战于执笔心
 烦于虑事其于平昔之文益以疏矣然心之所嗜不
 能自巳辄存之于纸凡四十有五篇分五卷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1112-0641c.png
  尧舜
尧之世洚水为害以意言之尧之为国当日夜不忘水
耳今考之于书观其为政先后命羲和正四时务农事
其所先也末乃命鲧以治水鲧九年无成功乃命四岳
举贤以逊位四岳称舜之德曰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
孝烝烝乂不格奸尧以为然而用之君臣皆无一言及
于水者舜既摄事黜鲧而用禹洚水以平天下以安尧
舜之治其缓急先后于此可见矣使五教不明父子不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1112-0641d.png
亲兄弟相贼虽无水患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使五教
既修父子相安兄弟相友水虽未除要必有能治之者
昔孔子论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巳
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巳而去于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之圣人其
忧深远虑如此世之君子凡有志于治皆曰富国而强
兵患国之不富而侵夺细民患兵之不强而陵虐邻国
富强之利终不可得而谓尧舜孔子为不切事情于乎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1112-0642a.png
殆哉
  周公
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以吾观之秦汉
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完书也何以言之
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
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
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礼王畿之大四方相距千里如画
棋局近郊远郊甸地稍地大都小都相距皆百里千里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1112-0642b.png
之方地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法类皆空言耳
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书称武王克商而反商政列
爵惟五分土惟三故孟子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
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
附于诸侯曰附庸郑子产亦云古之言封建者盖若是
而周礼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
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古说异郑氏知其不可而为
之说曰商爵三等武王增以子男其地犹因商之故周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1112-0642c.png
公斥大九州始皆益之如周官之法于是千乘之赋自
一成十里而出车一乘千乘而千成非公侯之国无以
受之吾窃笑之武王封之周公大之其势必有所并有
所并必有所徙一公之封而子男之国为之徙者十有
六封数大国而天下尽扰此书生之论而有国者不为
也传有之曰方里而井十井为乘故十里之邑而百乘
百里之国而千乘千里之国而万乘古之道也不然百
乘之家为方百里万乘之国为方数圻矣古无是也语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1112-0642d.png
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虽古之大国而于衰
周为小然孔子犹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
也者然则虽衰周列国之强家犹有不及五十里者矣
韩氏羊舌氏晋大夫也其家赋九县长毂九百其馀九
十县遗守四千谓一县而百乘则可谓一县而百里则
不可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二也王畿之内公邑为井田
乡遂为沟洫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亩五口而一夫为
役百亩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而井田自一井而上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1112-0643a.png
至于一同而方百里其所以通水利利者沟洫浍三沟
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里里有半其所以通水之利
者遂沟洫浍川五利害同而法制异为地少而用力博
此亦有国者之所不为也楚蔿掩为司马町原防井衍
沃盖亦川广泽可以为井者井之原埠堤防之间狭不
可井则町之(杜预以町/为小顷町)皆因地以制广狭多少之异井
田沟洫盖亦然耳非公邑必为井田而乡遂必为沟洫
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三也三者既不可信则凡周礼之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1112-0643b.png
诡异远于人情者皆不足信也古之圣人因事立法以
便人者有矣未有立法以强人者也立法以强人此迂
儒之所以乱天下也
  五伯
五伯桓文为盛然观其用兵皆出于不得已桓公帅诸
侯以伐楚次于陉而不进以待楚人之变楚使屈完如
师桓公陈诸侯之师与之乘而观之屈完见齐之盛惧
而求盟诸侯之师成列而未试也桓公退舍召陵与之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1112-0643c.png
盟而去之夫岂不能一战哉知战之不必胜而战胜之
利不过服楚全师之功大于克敌故以不战服楚而不
吝也晋文公以诸侯遇楚于城濮楚人请战文公思楚
人之惠退而避之三军军吏皆谏咎犯曰我退而楚还
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师退而楚不
止遂以破楚而杀子玉使文公退而子玉止则文公之
服楚亦与齐桓等无战胜之功矣故桓文之兵非不得
已不战此其所以全保保国无敌于诸侯者也至宋襄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1112-0643d.png
公国小德薄而求诸侯凌虐邾鄫之君争郑以怒楚兵
败身死之不暇虽窃伯者之名而实非也其后秦穆公
东平晋乱西伐楚戎楚庄王克陈入郑得而不取皆有
伯者之风矣然穆公听杞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
里袭郑覆师于殽虽悔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能东征
诸夏以终成伯业庄王使申舟聘齐命无假道于宋舟
知必死而王不听宋人杀之王闻其死投袂而起以兵
伐宋围之九日与之盟而去之虽号能服宋然君子以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1112-0644a.png
为此不假道之师也齐灵公楚灵王之所为王亦为之
而尚何以为伯乎于乎此二君者皆贤君也兵一不义
而几至于狼狈不能与桓文齿而况其下者哉
  管仲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
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
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
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1112-0644b.png
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
属世子于宋襄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盖
至此乎于乎三归六嬖之害溺于淫欲而不能自克无
已则人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四方且犹顺之
而况于家人乎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
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
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1112-0644c.png
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
也有君子以闲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
不仁者远矣岂必人人而诛之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
而无以禦之何益于事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
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彼宋人以
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知罃赵武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1112-0644d.png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桓公没
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馀年
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之贤齐所无有
然其所以保伯业而不失者则有在也伯者之盛非能
用兵以服诸侯之难而能不用兵以服诸侯之为难耳
文公之后前有知罃后有赵武皆能不用兵以服诸侯
此晋之所以不失伯也悼公与楚争郑三合诸侯之师
其势足以举郑而郤楚晋之群臣中行偃栾黡之徒欲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1112-0645a.png
一战以服楚者众矣惟知罃为中军将知用兵之难胜
负之不可必三与楚遇皆迁延稽故不与之战卒以敝
楚而服郑此则知罃之不用兵之功也悼公死平公立
公非悼公比也然能属任赵武武尝与楚屈建合诸侯
之大夫于宋以求弭兵赵武于此有仁人之心二焉方
其未盟也屈建衷甲将以袭武武与叔向谋之叔向曰
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人谁与之安能害我武从其言
卒事而楚不敢动将盟晋楚争先叔向又曰诸侯归晋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1112-0645b.png
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武亦从而先之
此二者非仁人不能何也人将衷甲以袭我我亦衷甲
以待之此势之所必至也不幸不胜无可言者虽幸而
胜晋楚之祸必自是始晋为盟主尝先诸侯矣晋未失
诸侯而楚求先之若与之争楚必不听晋楚之祸亦必
自始然此二者皆人情之所不能忍也忍之近于弱不
忍近于强而武能忍之晋楚不争而诸侯赖之吾以为
武有仁人之心二焉凡晋之所以不失诸侯而赵氏之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1112-0645c.png
所以卒兴于晋者由此故也春秋书宋之盟实先晋而
后楚孔子亦许之欤
  汉高帝
高帝之入秦一战于武关兵不血刃而至咸阳此天也
非人也秦之亡也诸侯并起争先入关秦遣章邯出兵
击之秦虽无道而其兵方强诸侯虽锐而皆乌合之众
其不敌秦明矣然诸侯皆起于群盗不习兵势陵藉郡
县狃于亟胜不知秦之未可攻也于是章邯一出而杀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1112-0645d.png
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
劳而定后乃与项梁遇苦战再三然后破之梁虽死而
秦之锐锋亦略尽矣然邯以为楚地诸将不足复虑乃
渡河北击赵邯既北而秦国内空至是秦始可击而高
帝乘之此正兵法所谓避实而击虚者盖天命非人谋
也项梁之死也楚怀王遣宋义项羽救赵羽愿与沛公
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祸贼尝攻襄
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1112-0646a.png
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
苦其主久矣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卒不许项羽
而遣沛公沛公方入关而项羽已至河北与章邯相持
邯欲还兵救秦势不得矣怀王之遣沛公固当然非邯
羽相持于河北沛公亦不能成功故曰此天命非人谋

  汉文帝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1112-0646b.png
乘风而靡尉佗称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他
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遣书厚
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
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
乱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
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晁错之计削诸侯地
因之号召七国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
之力仅乃破之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1112-0646c.png
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
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亦未必迁延数岁之
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
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
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
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
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吾也于乎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
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1112-0646d.png
  汉景帝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
忌克少恩少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
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
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
之恨斥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倖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
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违众用之及七国反袁盎
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1112-0647a.png
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
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
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
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
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其不改恭俭故
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之过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
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
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1112-0647b.png
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栾城后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