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第 1a 页 WYG0200-04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疏卷十 宋 蔡模 撰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
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
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
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治去声下同横去声朝音潮○横谓不循法度顽者无知觉廉者有
卷十 第 1b 页 WYG0200-0493b.png
分辨懦柔弱也馀并见前篇)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
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
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
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与音豫○何事非君言所事即君何使非民言所使即民
无不可事之君无不可使之民也馀见前篇)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
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
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
卷十 第 2a 页 WYG0200-0493c.png
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鄙狭
陋也敦厚也馀见前篇)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
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
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淅先历反○接犹承也淅渍米水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
速故以手承水取米而行不及炊也举此一端以见其久速仕止各当其可也或曰孔子去鲁不税冕而行岂
得为迟杨氏曰孔子欲去之意久矣不欲苟去故迟迟其行也膰肉不至则得以微罪行矣故不税冕而行非
速也)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张子曰无所杂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
卷十 第 2b 页 WYG0200-0493d.png
而清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者不勉不思而至焉者也孔氏曰任者以天下为己责也愚谓
孔子仕止久速各当其可盖兼三子之所以圣者而时出之非如三子之可以一德名也或疑伊尹出处合乎
孔子而不得为圣之时何也程子曰终是任底意思在○集疏曰问孔子时中所谓随时而中否朱子曰然问
三子之德各偏于一亦尽于一德之中否曰非也既云偏则不得谓之中矣三子之德但各至于一偏之极不
可谓之中问既云一偏何以谓之圣曰圣只是做到极处自然安行不待勉强故谓之圣非中之谓也又曰伊
尹之任是自任以天下之重虽云禄之以天下弗受系马千驷弗视然终是任处多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然终是和处多)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
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
卷十 第 3a 页 WYG0200-0494a.png
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此言孔子集三圣之事而为一大圣之事
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谓箫韶九成是也金钟属声宣也如声罪致讨
之声玉磬也振收也如振河海而不泄之振始始之也终终之也条理犹言脉络指众音而言也智者知之所
及圣者德之所就也盖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若独奏一音则其一音自为始终而为一小成犹三子
之所知偏于一而其所就亦偏于一也八音之中金石为重故特为众音之纲纪又金始震而玉终诎然也故
并奏八音则于其未作而先击镈钟以宣其声俟其既阕而后击特磬以收其韵宣以始之收以终之二者之
间脉络贯通无所不备则合众小成而为一大成犹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金声玉振始终条理疑
古乐经之言故儿宽云惟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亦此意也○集疏曰问孔子集大成朱
卷十 第 3b 页 WYG0200-0494b.png
子曰孔子无所不该无所不备非特兼三子所长而已但与三子比并说时亦皆兼其所长又曰金声玉振只
是解集大成古人作乐击一声钟众音遂作又击一声钟众音又齐作故金所以发众音末则以玉振之所以
收合众音在里面又曰金声初打声高其后渐低于众乐之作必以此声之玉声先后一般但玉声住时便截然于
众乐之终必以此振之始条理犹丝线头相似挈个丝头许多条丝都在这里始条理是致知终条理是力行如
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大学物格知至这是始条理如笃行与诚意正心以下是终条理又曰智是见得彻
圣是行得到问夫子所以能集三子而大成者由其始焉知之深也盖知之至行之必至三子之智始焉知之未
尽故其行之虽各极其至终未免各失一偏非终条理者未到以其始条理己差之矣曰然)智譬则
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
卷十 第 4a 页 WYG0200-0494c.png
中非尔力也(中去声○此复以射之巧力发明圣智二字之义见孔子巧力俱全而圣智兼备三
子则力有馀而巧不足是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此章言三子之行各极其一偏孔子之
道兼全于众理所以偏者由其蔽于始是以缺于终所以全者由其知之至是以行之尽三子犹春夏秋冬之
各一其时孔子则太和元气之流行于四时也○集疏曰或问三子之偏如此而孟子以圣名之何也朱子曰
三子之圣因其气质之偏而力行以造极卒至乎不思不勉之地而表里洞然无一毫人欲之私者虽谓之圣
然于孔子则有不得而班者矣盖以孟子之言推之则金玉备而巧力全者孔子也以学之序而论之则三子
皆失其所当先故行愈力见愈偏然就三子而论之则伊尹之学又密于夷惠矣又曰三子却是天理中流出
虽是过当直是无纤毫查滓又曰金声之变无穷玉声首尾如一振之者振而节之犹今乐之有拍也凡作乐
卷十 第 4b 页 WYG0200-0494d.png
者始以金奏而后以玉振之犹圣人之合众理而备于身也条理众理之脉络也始穷其然而缕析毫分者智
也终备于身而浑然一贯者圣也二者惟孔子全之三子则始不尽而终不备也又曰金声或洪或杀清浊万
殊玉声清越和平首尾如一故乐之作也八音克谐虽若无所先后然奏之以金节之以玉其序亦有不可紊
者焉盖其奏之也所以极其变也其节之也所以成其章也变者虽殊而所以成者未尝不一成者虽一而所
历之变洪纤清浊亦未尝不具于至一之中圣人之知精粗小大无所不周圣人之德精粗小大无所不备其始卒相成
盖如此此金声而玉振之所以譬夫孔子之集大成而非三子之所得与也然即其全而论其偏则洪而不能
纤清而不能浊者是其金声之不备也不能备乎金声而遽以玉振之虽其所以振之者未尝有异然其所振
一全一阙则其玉之为声亦有所不能同矣或问玉振金声程子以喻始终或者之意以此有变有不变其说
卷十 第 5a 页 WYG0200-0495a.png
孰是曰二说相关不可偏废金声固是喻其始然始则有变玉振固是喻其终至终则无变也又问巧力曰三
子力己至但射不中知处偏故至处亦偏如孔子则既圣且智巧力兼全故箭箭中红心三子则各人各中一
边缘他当初见得偏故至处亦偏问如此则三子不可谓之圣曰不可谓圣人大成毕竟他清是圣之清和是
圣之和虽使圣人清和亦不过如此颜子则巧处工夫已至但只是力不至耳模亦尝妄以射譬之孔子则垛
垛中的三子则各中其垛之的移之他垛则不能中矣此即集注各一其时流行四时之意也)○北宫
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
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巳也而皆去其籍
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恶去声去上声○当时诸侯兼并僭窃故恶周制妨害己之所
卷十 第 5b 页 WYG0200-0495b.png
为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
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
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
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
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此以下班禄之制也不能
犹不足也小国之地不足五十里者不能自达于天子因大国以姓名通谓之附庸若春秋邾仪父之类是也)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
卷十 第 6a 页 WYG0200-0495c.png
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
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十十倍之也四四倍之也
倍加一倍也徐氏曰大国君田三万二千亩其入可食二千八百八十人卿田三千二百亩可食二百八十八
人大夫田八百亩可食七十二人上士田四百亩可食三十六人中士田二百亩可食十八人下士与庶人在
官者田百亩可食九人至五人庶人在官府史胥徒也愚按君以下所食之禄皆助法之公田藉农夫之力以
耕而收其租士之无田与庶人在官者则但受禄于官如田之入而已)次国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
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三谓
卷十 第 6b 页 WYG0200-0495d.png
三倍之也徐氏曰次国君田二万四千亩可食二 千一百六十人卿田二千四百亩可食二百十六人)小国
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
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
代其耕也(二即倍也徐氏曰小国君田一万六千亩可食千四百四十人卿田一千六百亩可食百
四十四人)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
官者其禄以是为差(食音嗣○获得也一夫一妇佃田百亩加之以粪粪多而力勤者为
上农其所收可供九人其次用力不齐故有此五等庶人在官者其受禄不同亦有此五等也○愚按此章之
卷十 第 7a 页 WYG0200-0496a.png
说与周礼王制不同盖不可考阙之可也程子曰孟子之时去先王未远载籍未经秦火然而班爵禄之制己
不闻其详今之礼书皆掇拾于煨烬之馀而多出于汉儒一时之傅会奈何欲尽信而句为之解乎然则其事
固不可一一追复矣○集疏曰或问孟子所论班爵封国之制皆与周礼不同何也朱子曰是不可考矣盖自
孟子时己无明验而周礼后出又有不可尽信者是以诸儒之说纷然而卒不能得其正也曰畿内受地之制
其有稽乎曰周礼所谓公邑家邑小都大都者是矣而王制亦有天子县内诸侯之数但其多寡与周礼复不
同耳曰陈氏以为王之子弟及公卿以下其官不少也皆受地如列国之君则千里之畿有所不容疑亦视此
以为差降非必尽如之也此说如何曰以周礼考之其制亦与孟子不同然大都则方百里而小都亦五十里
也但王制以天子县内诸侯禄之则国不继世而食之亦无嫌于不容矣其据土以传世者殆周礼之末失与
卷十 第 7b 页 WYG0200-0496b.png
问百亩之田可食九人其次八人七人又其次六人五人此等差别是地有肥瘠邪抑粪灌之不同邪曰皆人
力之不同耳然亦大约如此缘有此五等之禄故百亩所食有此五等问府史胥徒不知皆民为之抑别募游
手为之曰不可晓想只是民为之然府史胥徒各自有禄以代耕则又似别募游手矣以周礼考之人数极多
亦安得许多閒禄给之邪愚尝疑周礼一书亦是起草未曾得行何以知之盖左氏所记当时官号职位甚详
而未尝及于府史胥徒则疑其方出于周公草定之本而未经施行也使其有之人数极多何不略见于他书
如至没要𦂳职事亦设人甚多不知何故但尝观自汉以来及前代题名碑所带人从胥史亦甚多又不知如
何皆不可晓论周室制禄自上农夫食九人积之孔子使原思为宰与之粟九百而孟子为齐卿其禄十万钟
然则自古至于秦汉无不以谷粟制禄也)○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
卷十 第 8a 页 WYG0200-0496c.png
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
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
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
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
之友矣(乘去声下同○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张子曰献子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
势而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反为献子之所贱矣)非惟百乘之家
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
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费音秘般
卷十 第 8b 页 WYG0200-0496d.png
音班○惠公费邑之君也师所尊也友所敬也事我者所使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
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
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
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
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疏食之食音嗣
平公王公下诸本多无之字疑阙文也○亥唐晋贤人也平公造之唐言入公乃入言坐乃坐言食乃食也疏
食粝饭也不敢不饱敬贤者之命也○范氏曰位曰天位职曰天职禄曰天禄言天所以待贤人使治天民非
人君所得专者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
卷十 第 9a 页 WYG0200-0497a.png
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尚上也舜上而见于帝尧也馆舍也礼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
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之甥贰室副宫也尧舍舜于副宫而就飨其食)用下敬上谓之贵
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贵贵尊贤皆事之宜
者然当时但知贵贵而不知尊贤故孟子曰其义一也○此言朋友人伦之一所以辅仁故以天子友匹夫而
不为诎以匹夫友天子而不为僣此尧舜所以为人伦之至而孟子言必称之○集疏曰亲亲长长贵贵尊贤
皆天下之大经固当各有所尚然亦不可以此而废彼故乡饮虽上齿而有爵者则俟宾主献酬礼毕然后入
又席于尊东使自为一列不为众人所压亦不压却他人即所谓尊也如此则长长贵贵各不相妨固不以齿
先于爵亦不以爵加于齿也)○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
卷十 第 9b 页 WYG0200-0497b.png
也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
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
不恭故弗却也(却不受而还之也再言之未详万章疑交际之间有所却者人便以为不恭何
哉孟子言尊者之赐而心窃计其所以得此物者未知合义与否必其合义然后可受不然则郤之矣所以却之
为不恭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
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斯孔子受之矣(万章以为彼既得之不义则其馈不可受但无以言辞间而却之直以心度其
不义而托于他辞以却之如此可否邪交以道如馈赆闻戒周其饥饿之类接以礼谓辞命恭敬之节孔子受
卷十 第 10a 页 WYG0200-0497c.png
之如受阳货烝服之类也)万章曰今有禦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
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禦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
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
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与平声憝书作
憝徒对反○禦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国门之外无人之处也万章以为苟不问其物之所从来而但
观其交接之礼则设有禦人者用其禦得之货以礼馈我则可受之乎康诰周书篇名越颠越也今书闵作悯
无凡民二字憝怨也言杀人而颠越之因取其货闵然不知畏死凡民无不怨之孟子言此乃不待教戒而当
即诛者也如何而可受之乎殷受至为烈十四字语意不伦李氏以为此必有断简或阙文者近之而愚意其
卷十 第 10b 页 WYG0200-0497d.png
直为衍字耳然不可考姑阙之可也)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禦也苟
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
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
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
其赐乎(比去声夫音扶较音角○比连也言今诸侯之取于民固多不义然有王者起必不连合而尽
诛之必教之不改而后诛之则其与禦人之盗不待教而诛者不同矣夫禦人于国门之外与非其有而取之
二者固皆不义之类然必禦人乃为真盗其谓非有而取为盗者乃推其类至于义之至精至密之处而极言
卷十 第 11a 页 WYG0200-0498a.png
之耳非便以为真盗也然则今之诸侯虽曰取非其有而岂可遽以同于禦人之盗也哉又引孔子之事以明
世俗所尚犹或可从况受其赐何为不可乎猎较未详赵氏以为田猎相较夺禽兽以祭孔子不违所以小同
于俗也张氏以为猎而较所获之多少也二说未知孰是)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
道与曰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
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曰为之兆也兆足以
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与平声○
此因孔子事而反覆辩论也事道者以行道为事也事道奚猎较也万章问也先簿正祭器未详徐氏曰先以
簿书正其祭器使有定数不以四方难继之物实之夫器有常数实有常品则其本正矣彼猎较者将久而自
卷十 第 11b 页 WYG0200-0498b.png
废矣未知是否也兆犹卜之兆盖事之端也孔子所以不去者亦欲小试行道之端以示于人使知吾道之果可
行也若其端既可行而人不能遂行之然后不得己而必去之盖其去虽不轻而亦未尝不决是以未尝终三
年留于一国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
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
孝公公养之仕也(见行可见其道之可行也际可接遇以礼也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季桓
子鲁卿季孙斯也卫灵公卫侯元也孝公春秋史记皆无之疑出公辄也因孔子仕鲁而言其仕有此三者故
于鲁则兆足以行矣而不行然后去而于卫之事则又受其交际问馈而不却之一验也○尹氏曰不闻孟子
之义则自好者为于陵仲子而已圣贤辞受进退惟义所在愚按此章文义多不可晓不必强为之说○集疏
卷十 第 12a 页 WYG0200-0498c.png
曰或问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赵氏有或说矣或者又谓若义在可受则三代受人之天下而不
辞今禦人者乃为暴烈不义如此如何而可受其馈乎烈如诗序所谓厉王之烈者暴虐之意云尔或又以为
烈光也三代相受而光烈至今也是三说者择一而从之可也何至阙而不为之说乎朱子曰熟读本文此十
四字自与上下文不相属如赵氏之说则辞受二字与上下文亦不相似或者二说亦觉费力不若从李氏阙
之之愈也然此章之文如猎较簿正之属皆所未明是以备论而阙之耳又曰为之兆也兆是事之端犹缝罅
也问孔子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孔子仕于定公而言桓子何也曰当时桓子执国柄定公亦自做主不起孔
子之相由桓子及桓子受女乐孔子便行如陈常弑齐君孔子沐浴而告鲁公又告桓子事势可见问堕三都
季氏何以不怨曰季氏是时自不奈陪臣何故假孔子之力以去之及既堕三都而三桓之势遂衰所以桓子
卷十 第 12b 页 WYG0200-0498d.png
甚悔临死谓康子曰使仲尼之去而鲁不终治者由我故也)○孟子曰仕非为贫也
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养并去声下
同○仕本为行道而亦有家贫亲老或道与时违而但为禄仕者如娶妻本为继嗣而亦有为不能亲操井臼
而欲资其馈养者)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卷十 第 13a 页 WYG0200-0499a.png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委乌伪反会工外反当丁浪反乘去声茁阻刮反长上声○此孔子
之为贫而仕者也委吏主委积之吏也乘田主苑囿刍牧之吏也茁肥貌言以孔子大圣而尝为贱官不以为
辱者所谓为贫而仕官卑禄薄而职易称也○集疏曰程子说孔子为乘田为委吏为司寇无不可者孟子则
必得宾师之位方能行道惟圣人则无不遍大小方员无所不可)位卑而言高罪也立
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朝音潮○以出位为罪则无行道之责以废道为耻
则非窃禄之官此为贫者之所以必辞尊富而宁处贫贱也○尹氏曰言为贫者不可以居尊居尊者必欲以
行道○集疏曰问位卑而言高罪也朱子曰只是言为贫而仕只要在下位不当言责之地此是圣贤打乖处
非是教人不言也若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则耻矣问位卑而言高罪也以君臣之分言之固是如此然时
卷十 第 13b 页 WYG0200-0499b.png
可以言而言亦岂得谓之出位曰前世固有草茅韦布之士献言者然皆有所因皆有次第未有无故忽然犯
分而言者纵言之亦未见听徒取辱耳若是明君自无壅蔽之患有言亦见听不然岂可不循分而徒取失言
之辱哉如史记说啇鞅范睢之事彼虽小人然言皆有序不肯妄发愚尝说贾谊固有才文章亦雄伟只是言
语急迫失进言之序宜乎绛灌之徒不悦而文帝谦让未遑也如韩信邓禹诸葛孔明辈无不有一定之规模
渐渐做将去所以所为皆卓然有成方是有定力会做事如贾谊胸次终是闻著事不得只管跳踯爆趠不已
如乘生驹相似制御他未下所以言语无序而不能有所为也易曰艮其辅言有序悔亡圣人之意可见矣)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
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托寄也谓不仕
卷十 第 14a 页 WYG0200-0499c.png
而食其禄也古者诸侯出奔他国食其廪饩谓之寄公士无爵土不得比诸侯不仕而食禄则非礼也)万
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
于氓也固周之曰周之则受
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
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
也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
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
卷十 第 14b 页 WYG0200-0499d.png
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
能养也可谓悦贤乎(亟去声下同摽音杓使去声○亟数也鼎肉熟肉也卒末也摽麾也
数以君命来馈当拜受之非养贤之礼故不悦而于其末后复来馈时麾使者出拜而辞之犬马畜伋言不以
人礼待己也台贱官主使令者盖缪公愧悟自此不复令台来致馈也举用也能养者未必能用也况又不能养
乎)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
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
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
之道也(初以君命来馈则当拜受其后有司各以其职继续所无不以君命来馈不使贤者有亟拜之
卷十 第 15a 页 WYG0200-0500a.png
劳也仆仆烦猥貌)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
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
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下女字去声○能养能举悦贤之至也唯尧舜为能尽之而后
世之所当法也)○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
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
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质与贽同○传通也质者士执雉庶人执鹜相见以自通
者也国内莫非君臣但未仕者与执贽在位之臣不同故不敢见也)万章曰庶人召之役
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
卷十 第 15b 页 WYG0200-0500b.png
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
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
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
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
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
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
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
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亟乘皆去声召与之与平声○
卷十 第 16a 页 WYG0200-0500c.png
孟子引子思之言而释之以明不可召之意)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
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
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皮冠田猎之冠也事见春秋传然则
皮冠者虞人之所有事也故以是招之庶人未仕之臣通帛曰旃士谓己仕者交龙为旂析羽而注于旂干之
首曰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
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
而召之是不贤人之招也以士之招招庶人则不敢往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则不可往矣)欲见贤
卷十 第 16b 页 WYG0200-0500d.png
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
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
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夫音扶底诗作砥之履反○诗小雅大东之篇底与砥同
砺石也言其平也矢言其直也视视以为法也引此以證上文能由是路之义)万章曰孔子君
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
而以其官召之也(与平声○孔子方仕而任职君以其官名召之故不俟驾而行徐氏曰孔
子孟子易地则皆然○此章言不见诸侯之义最为详悉更合陈代公孙丑所问者而观之其说乃尽○集疏
曰问此章论难甚详其纲领只在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朱子曰固是不出此二者然所
卷十 第 17a 页 WYG0200-0501a.png
谓义所谓礼其中煞有节目如云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之类都是义之节目如云廪
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之类都是礼之节目又如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
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此等辞受都有义君子于细微曲折一一都要合义所以易中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义至于精则应事接物之间无一非义不问大事小事千变万化吾之所以应之者如利刀快剑迎刃而解件件
判作两边去孟子平日受用便是得此力今观其所言所行无不是如此初间见梁惠王便劈作两边去)○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
卷十 第 17b 页 WYG0200-0501b.png
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
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上同言进而上也颂诵通论
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夫能友天下之善士
其所友众矣犹以为未足又进而取于古人是能进其取友之道而非止为一世之士矣)○齐宣王
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
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
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大过谓足以亡其国者易位易君之位更立亲
戚之贤者盖与君有亲亲之恩无可去之义以宗庙为重不忍坐视其亡故不得已而至于此也)王勃
卷十 第 18a 页 WYG0200-0501c.png
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
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
覆之而不听则去(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守经行权各有其分
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必大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虽小过而不听已可去矣然
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纣而霍光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此又委任权力之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集疏曰
或问卒章之说朱子曰孟子所谓易位者言其理当如是耳若三仁之事则比干箕子固有所不及为若微子
之去亦或其势之不便也然观其引身而去以全先王之世则其计虑亦岂苟然者哉若其力之可为则伊尹
霍光固以异姓之卿而行之矣况有骨肉之亲者乎然世或疑此言有以起篡夺之祸者则孟子岂不尝曰有
卷十 第 18b 页 WYG0200-0501d.png
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乎)
孟子集疏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