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集-宋-蔡襄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1090-05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端明集卷二十三
             宋 蔡襄 撰
  书疏
   乞戒厉安抚使书
朝奉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充馆阁校勘臣某谨昧死再
拜上书尊号皇帝陛下臣伏睹临遣使臣循行郡国臣
窃谓人主宅中国居法宫而使幽遐异域风谣习尚冤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1090-0517b.png
隐沈抑无一不陈于前者其道何哉托聪明于臣下故
也人主知其所托之为难明赏罚以驭之赏罚既明则
臣下不敢蔽欺而聪明无所壅也今天下之俗至有钜
室富家兼并货财作为奢靡超踰法制交通大吏欺轹
愚弱而贫者父子转流无养生送死之具不幸孤独废
疾不得终其天年州县吏既不能掩遏豪强矜哀穷厄
而又侵牟渔夺不识休已或愚谬昏耄无所是非或依
倚权势坏裂公法其卓然有善状可指数也监刺之官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1090-0517c.png
大率以宽纾含隐为良即发一奸赃众辄指目以是须
其自败乃始纠擿或有所思虑垂败之人亦加意覆藏
使得脱去甚哉蔽蒙如此监司之设仅与无同欲百姓
之无害其可得乎吏之偷苟姑息寖以成俗顷年遣使
安抚诸郡比其还奏荐举虽多而蠹㬥不察是徒取善
誉而空厥职也夫收材选能诚为治之首务然恶吏不
除穷民不恤有使之出不若无出之愈徒使郡国之民
交口而议曰是举也特与被遣之人为荣进梯绠耳岂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1090-0517d.png
有意于吾民哉臣窃见汉武帝遣谒者博士分巡天下
存问孝悌力田鳏寡孤独赐帛有差独行君子遣诣行
在而治苛者奏举又唐太宗遣杜淹巡关内诸州出御
府金赎贫民男女自卖者还其父母其后又遣褚遂良
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臣详观古之
遣使皆务恤穷民除恶吏举材能收滞逸而已请使者
所至之郡存问乡里其孝行著闻及年八十九十以上
鳏寡笃疾依汉故事量予布帛即贫无所养而有男女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1090-0518a.png
僦佣于人偿其馀直而追还之若为僧尼僧年四十尼
年三十以下并除其籍而归养更无此等子孙官给糇
粮责任亲党邻里养之以没其齿孤独者戒敕所养之
家务全其生冤结无告使者择吏而治其曲直力行笃
学衰老沦滞表之以劝风俗郡县吏治绩可称条例其
状显褒其尤者贪墨腥闻即令责讯材不任职于其职
之相伦者易之或虽洁廉而违法惨刻及年七十以上
昏耄而不知退者咸以名闻愿一切罢之其官吏贪墨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1090-0518b.png
因使擿发监司之官素所不纠随而坐之即使者不纠
异日倾败事在使者循行已前并使者坐之伏唯陛下
垂意生民而恩泽未大洽于下者盖督责官吏未尽其
道也方使者之行因幸严赐告谕令其毕力推扬德音
以致于下究悉利害庶有补于政治母徒使郡县供具
吏民遮列道途迎候往来重为此纷扰也狂愚之言愿
陛下省览财择天下幸甚幸甚臣昧死再拜谨上
   言增置谏官书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1090-0518c.png
臣伏见朝廷选用王素余靖欧阳修等增备谏官是三
人者皆特立之士昔以直言触忤权臣摈斥且久今者
一日并命人无贤愚万口相庆皆谓陛下特发神断擢
任不疑盖陛下深忧政教未举赏罚未明群臣之邪正
未分四方之利害未究故增耳目之官以广言路此陛
下为社稷生灵大计也臣窃思任谏非难惟听谏之难
听谏非难惟用谏之难如素靖修等忠诚刚气著信于
人况蒙陛下奖拔之知必能箴阙政献明谟擿回邪击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1090-0518d.png
权倖思所以报效也然邪人恶之必有禦之之说不过
曰某人也好名也好进也彰君过也或进此说正是邪
人欲蔽天聪不可不察臣请为陛下陈之一曰好名夫
忠臣务尽其心事有必须切直者则极论之岂顾名哉
若避好名之毁而无所陈施则土木其人皆可备数何
烦陛下选拣如此之至况名者圣人以之励世俗分善
恶岂可废乎借使为善近名陛下试思今之人远权利
敦洁行以近名者亦有几人哉二曰好进前古谏臣之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1090-0519a.png
难者庸主昏世上犯严威旁触势要鼎镬居侧斧锧在
前死所不辞安得好进乎盖近来谏官进用太速故世
人咸以谓之好进今谏官有尽忠补阙之效陛下但久
任勿迁使其人果忠且义虽死于是官亦无恨矣三曰
彰君过凡谏诤之臣盖以司乎过举也缓则密疏急则
昌言期于必正若人主从而行之适以彰乎纳练之美
安得谓之彰过乎然谏官亦有好名好进彰君过者异
于此巧者之为谏臣事之难言者则喑而不言择其无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1090-0519b.png
所忤者言之就令不行复再议退而曰某事我尝言之
矣此可谓之好名也容容默默无所耻愧践历资序以
登贵仕此可谓之好进也凡人主之有过谏官最为近
密或不尽言人主何从而知且变更乎传之当世垂之
于后终以为过此可谓彰君过臣向之所论乃忠与巧
者之分愿赐省览今陛下出于圣虑自擢官必自主之
若有陈述于理适当即赐施行无使天下之人谓朝廷
有好谏之名而无好谏之实使其言有讦切亦愿优假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1090-0519c.png
无为奸邪构间致有斥逐使天下之人指朝廷有拒谏
之失也臣迹远言近不任兢惶激切之至臣某昧死再
拜谨上
   言用韩琦范仲淹书
臣伏见去月以来陛下拔任谏官都下翕然称庆又数
日罢夏竦枢密使用韩琦范仲淹作枢密副使制命一
出士大夫贺于朝庶人喜于路至有饮酒叫号以为乐
者谓陛下去邪任忠可刻日以观太平矣臣闻易泰之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1090-0519d.png
彖辞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之彖
辞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然则君子
进则天下泰小人进则天下否陛下退一邪臣进一贤
人而举国欢欣者岂一邪一贤独能开天下利害乎盖
以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而众
贤并进而天下不泰者无有也虽然臣切忧之顷年庄
献明肃太后初弃六宫陛下亲临庶政一日出于令邪
臣沮气天下观听洒然快意期于一变以臻大治自后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1090-0520a.png
数年方内无事左右之臣易于袭常而恬于苟安陛下
忧勤之心日亦少懈已而西羌背违举兵寇边遣将兴
师屡战屡败馈运赋敛百姓穷困北虏乘势窥我强弱
遣使求地京师震骇幸而增赂以得暂息四海嗷嗷日
忧一日以将来之患当如何也然犹指忠贤之士而属
望焉幸而进用庶其协力而大有为以解焦劳之急陛
下奋发刚断博采物论拔而任之人人欢欣而臣独窃
忧者诚恐进用之后或有谗间或拘旧例使之不尽所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1090-0520b.png
长而去则天下必有遗材之恨所损不细矣当今天下
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护适宜固不病矣病在
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
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
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傥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
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
下之病愈深虽有和扁之妙难责速效矣愿陛下思祖
宗社稷之重矜四海生民之困愤西北二虏之耻法乾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1090-0520c.png
刚夬决之道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
幸甚幸甚臣昧死冉拜谨上
   论东南事宜疏
臣近者蒙恩赐告归觐父母臣出宋都历淮上绝江而
南出东吴之域萦委千里臣潜度事势周问民隐可为
寒心者请试陈之愿陛下少赐清閒之宴而垂听焉臣
窃以天下治平之日已久东南列郡城池隳塞士卒必
少府无完兵廪无储粟内无戒守之备外无维制之具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1090-0520d.png
道路人之所共知此其尤可忧者苏秀杭越等数州频
年以来旱涝更作稼穑不登厉疫仍起贫者流转沟壑
居者连病丧亡相属苦哀之声痛贯人骨虽朝廷屡行
赈恤然渥泽之施未能周及今岁春夏不雨野田半芜
前秋之期居可知矣吴民媮侈灾患之变亦一极也臣
窃观前古兵革之兴多缘饥旱姑此苟生相与为盗及
其势盛制胁郡县汉唐之世终为邦梗而况奸雄豪杰
觇伺衅隙须时而发此不可不虞也易萃卦之大象曰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1090-0521a.png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说者曰聚而无防
则生众心今有珠玉之货纳于府藏敕主守吏严其扄
鐍常若寇至而地方数千里生民数万族乃忘保固之
术谨其细而遗其大臣未见夫长画也借使浙东饥病
之馀凶突之人啸聚百数草窃闾巷臣未知以何郡兵
卒而能制其死命乎诚以东南之势为不足患臣恐天
下之患正生于不足患矣当今之策莫若择郡守宽民
力募兵卒严盗法四者最为急务一曰择郡守臣谨具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1090-0521b.png
录诸州军长吏姓名年齿所为绩状伏望陛下咨问宰
臣令议其材否而更易之使材足以应变而惠足以利
民然后可倚以为重也二曰宽民力莫若蠲赋税均借
贷省配敛赈流移所谓发于国而藏于民也三曰募兵
卒臣谓因此饥歉颇易招置大凡吾民软弱不便高寒
不知骑射驱以备边非可速用臣请权罢寄招禁军于
两浙重镇量多少之数各令召募教习以备寇盗亦东
南一胜势也四曰严盗法臣窃见顷年亦缘饥旱强劫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1090-0521c.png
盗贼多蒙宽贷实小惠而大害也臣愿申敕两浙灾伤
州军应有贼盗一准法令无所矜宥密戒提点刑狱臣
僚如有因饥劫盗应死而情有可矜者即详度以闻刑
罚不失厥中亦以遏凶人之虑也夫未形之言难于信
用既形之言无逮于事臣之狂愚非能造几而辨徒以
见闻过为虑度愿陛下采而行之臣不胜惓惓恳恳之
至谨衢州附递以闻臣某昧死再拜谨上
   乞罢减降疏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1090-0521d.png
臣伏睹比年以来盛夏之月陛下亲虑京师系囚令天
下负罪者减降便从轻典此盖陛下嗟悯元元重罹禁
网冒炎暑之苦而处狴犴之下天衷恻然下宽大之诏
实群生之厚幸也臣愚无智虑不能识天地无垠之施
而窃有惑焉臣闻古先帝王躬虑狱囚皆以决诉冤滞
非特专宥过戾也迫隆冬缘亢旱则或行之非一定而
不易之制也向者国家行之比三年矣编户之民习蹈
前事咸知指时月轻触宪度岂非屡行之乃滋而为弊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1090-0522a.png
夫法者天下大公之本也故罪有小大法有轻重今所
涖者大罪而所处者轻法以非其罪邪虽轻法不得施
安在降其等乎诚当其罪耶重法尚不足以禁顾轻之
何以革小人之心而驱之向善哉国家每郊礼必大赦
贷民之罪固不鲜矣又仍岁有疏决减降之制臣谓贫
弱者多负冤而富强者多蒙宥为惠甚小而其蠹甚大
非有补于治体也伏望陛下参前古之制拯当今之弊
罢减降之诏而责天下州郡吏审辨狱情而无多系也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1090-0522b.png
臣职贱而言近不胜陨越之至臣某昧死再拜谨上
   论疏决罪人事疏
臣伏闻朝廷疏决罪人有日臣窃思古之亲虑狱囚所
以申冤隐而出滞淹非特务宽贷而成小惠也近年夏
月疏决例从减放闾巷之人谓之热恩指期作过比比
皆是夫刑者辅治之本岂可使民预知而故犯哉然行
之且久恐难即罢伏望陛下临问之时择其情理最重
者特与严断一二事庶使下民知惧不敢指恩为罪乃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1090-0522c.png
陛下之深仁也
   论改科场条制疏
臣伏见隋唐以来以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迄今以为永
制进士虽通试诗赋策论其实去留专在诗赋糊名誊
纸以示至公点抺细碎条约纤悉所司奉之便于考校
明经逐场对义钞节注疏计诵字数至有一字旁写声
形类者三两字如有一中亦是通义字犹不识经旨何
从而知取士之方一至于此臣闻有国家者取天下之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1090-0522d.png
士将以治民而经国耳故敦其行欲以表风俗试其才
欲以济成务今进士之诗赋明经之帖义于治民经国
之术了不关及其间或有长才异节之士幸而有之或
官而后习非因设科而得也今有善射者或使之御其
人必自以为不能世之人亦曰彼射也责之以御强人
之所不习不可也而以诗赋帖义取士偶与科合者即
为中第一日使之临民谋国其人必自以为能而世之
人亦习而不怪兹大可异也或曰取士在于得人岂系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1090-0523a.png
策论诗赋乎皇甫鏄以贤良方正中科而奸邪过人岂
不专试策乎裴度以进士中第而功德尤著者岂不由
诗赋而得之臣窃不然取之以其道任之以其术而陷
于奸邪其人自隳也取之不以其道任之不以其术而
能功德著闻其人自立也岂可以自隳与自立之人而
害经久之制乎三代之道乡举里选专取德业汉察孝
廉加之策问取士有经术隋唐以来尽失之矣行之既
久难于卒更今就其所试之业而裁之以试策为去留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1090-0523b.png
进士之术以大义为去留明经之术庶几可行也一天
下之州军尽许立学选择乡里有年德通经义者补为
教授讲说经书教授生徒不应举者三年后乞与助教
名目且令说讲应举之人须经本州学听书其日限以
国子监新立条约为例一请试策三道为一场考校验
落外次试论为一场又考校验落外次试诗赋为一场
以三场皆善者为优或策论诗赋互有所长则互取之
其策仍请一道问经义异同以观其识一道问古今沿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1090-0523c.png
革以观其学一道问当世之务以观其才此其大略也
一明经只问所习经书异同大义所对之义只合注疏
大意不须文字尽同或自有意见即依注疏解释外任
自陈述可以明其识虑若以经科文人所习已久未能
变革即艰其取而薄其恩取能对大义者颇优奖之自
然稍有智识之人去彼取此
   请改军法疏
臣伏见西鄙用兵以来首尾六年自刘平任福葛怀敏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1090-0523d.png
三将覆没亡者十万馀人沮损国威公私空匮邦赋点
差之计为患日深今被边之郡甲兵非不多也历涉数
年训练非不久也然而屡战屡败何哉臣熟思之盖军
法未立将谋不专也所谓军法未立者今之都部署及
统帅之名其钤辖路分都监都同巡检等并是佐属裨
校各以宾礼相接主帅等威既不尊异向下官属更无
节级相辖之理及至出军首尾不能相救号令不能相
通所以多败也所谓将谋不专者朝廷每有指挥事件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1090-0524a.png
多下逐路并令钤辖都监都同巡检等司共从长商量
大凡兵事惟大将得以专之秘计深谋岂容众议乃令
僚佐参论短长至有各出意见互相诋毁谋无所主事
无不漏所以多败也臣窃以军法不立将谋不专而胜
敌者无有唐郭子仪李光弼等以九节度之兵攻安庆
绪而辄败者何也子仪光弼名将也九帅之师共数十
万也以安庆绪之穷困岂能禦之然而辄败者盖军无
都帅不相统辖谋议不同所以致败也太宗朝曹彬潘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1090-0524b.png
美兴兵北举而无成功者何也曹彬潘美名将也三路
并入大举也然而无成功者盖监军刘文裕王诜贪功
立异主将不能夺之所以无功也以古今事理参之未
有主将不专而能立大功也或曰今逐路帅臣各得便
宜劄子临事自可处置何必变更军法乎臣谓若法不
素立威不素行虽得便宜岂能使上下必信乎臣请逐
路都部署见管兵马人数列为裨校部曲之差分为前
后左右之属管兵臣僚官员并乞改换军职使名(依排/阵使)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1090-0524c.png
(之/类)以所领兵多少为等大小相乘节级相辖如有违犯
并同阶级所以立成一军自然选拣精审以战则胜以
守则坚此至急之务也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1090-0524d.png
 
 
 
 
 
 
 
 端明集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