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粹-宋-姚铉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1343-06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四十四上
             宋 姚铉 编


  古文乙(总四篇/)
    复性书三篇(李翱/)
    平赋书一篇
  复性书上篇        李 翱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1343-0619b.png
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
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
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
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性者
天之命也圣人得之不惑者也圣人者岂其无情邪圣
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
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也未尝有情也然则百
姓者岂其无性邪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1343-0620a.png
情之所昏交相攻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
焉火之潜于山石林木之中非不火也江河淮济之未
流而泉于山非不水也石弗㪣木不磨则不能烧其山
林而燥万物泉之源弗疏则弗能为江为河为济为淮
东汇大壑浩浩汤汤为弗测之深情之动静弗息则弗
能复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是故诚者圣人之性
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行止语言无不处于极也复其性者贤人循之而不已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1343-0620b.png
者也不已则能归其源矣圣人知人之性皆喜可以循
之其不息而至于圣也故制礼以节之作乐以和之安
于仁乐之本也动而中礼之本也故在车则闻和鸾之
声行步则闻佩玉之音无故不废琴瑟视听言行循礼
法而动所以教人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也道者至诚
而不息也至诚而不息则虚虚而不息则明明而不息
则照天地而无遗非他也此尽性命之道也哀哉人人
可以及于此莫之止而不为也不亦惑邪昔者圣人以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1343-0620c.png
传于颜子颜子得之拳拳不失不远而复其心三月不
违仁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其所以未到于圣人者一
间耳非力不能也短命而死故也其馀升堂者盖皆传
也一气之所春一雨之所膏其得之者各有浅深不必
均也子路之死也石乞盂黡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
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由非好勇而无惧也其心寂然
不动故也曾子之死也曰吾何求焉吾得正而毙焉斯
已矣此正性命之言也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1343-0620d.png
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孟轲曰我四十不动心轲
之门人达者公孙丑万章之徒盖传之矣遭秦焚书中
庸之弗焚者一篇存焉于是此道废缺其教授者惟节
文章句威仪击剑之术相师焉性命之源则吾弗能传
矣道之极于剥也必复吾岂复之时邪吾自六岁读书
但为词句之学志于道者四年矣与人言之未尝有是
我者也南观涛江入于越而吴郡陆参存焉与之言之
陆参曰子之言尼父之心也东方有圣人焉不出乎此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1343-0621a.png
也南方有圣人焉亦不出乎此也唯子行之不息而已
矣呜呼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
老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于道信之者
皆是也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传焉遂书于书以开
诚明之源而决绝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时命曰
复性书以治乎心以传乎人于戏夫子复生不废吾言

  复性书中篇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1343-0621b.png
或问曰人之昏也久矣将复其性者必有渐也敢问其
方曰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
无虑无思也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又曰闲邪存其诚诗
曰思无邪曰已矣乎曰未也此斋戒其心者也犹未离
于静焉有静必动有动必静动静不息是乃情也易曰
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焉能复其性邪曰如之何曰方
静之时知心无思者是斋戒也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
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中庸曰诚则明矣易曰天下之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1343-0621c.png
动贞夫一者也问曰不虑不思之时物格于外情应于
内如之何而可止也以情止情其可乎曰情者性之邪
也知其为邪本无其心寂然不已邪思自息惟性明照
邪何所生如以情止情是乃大情也情之相止其有已
乎易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
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问曰本无有思
动静皆离然则声之来也其不闻乎物之形也其不见
乎曰不睹不閒是非人也视听昭昭而不起于见闻者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1343-0621d.png
斯可矣无不知也无弗为也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诚
之明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易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
此曰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
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辨焉而不应于物者是致
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
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
参天地者也易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智周乎万物而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1343-0622a.png
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
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
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
之谓道此之谓也曰生为我说中庸曰不出乎前矣曰
我未明也敢问何谓天命之谓性曰人生而静天之性
也性者天之命也率性之谓道曰何谓也曰率循也循
其源而反其性者道也道也者至诚也至诚天之道也
诚者定也不动也循道之谓教曰何谓也曰教也者人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1343-0622b.png
之道也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循是道而归其本者明也
教也者则可以教天下矣颜子其人也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说者曰其心不可须臾动焉故也
动则远矣非道矣变化无方未始离于不动故也是故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莫见乎隐莫
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者曰不睹之睹见莫大焉
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不动是不睹之睹弗闻之闻
也其复之不远矣故慎其独慎其独者守其中也问曰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1343-0622c.png
昔之注解中庸者与生之言皆不同何也曰彼以事解
我以心通者也曰彼亦通于心乎曰吾不知也曰如生
之言修之一日则可以至于圣乎曰十年扰之一日止
之而求至焉是孟子所谓以一杯水而救一车薪之火
也甚哉止而不息必诚诚而不息必明明与诚终岁不
违则能终身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则可以希于
至矣故中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
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1343-0622d.png
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
疆如此者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
一言而尽也问曰凡人性犹圣人性欤曰桀纣之性犹
尧舜之性也其所以不睹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昏也
非性之罪也曰为不善者非性邪曰非也乃情所为也
情有善而不善性无善而不善焉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
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所以导引之者然也人之性皆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1343-0623a.png
善其不善亦犹是也问曰尧舜岂不有情邪曰圣人至
诚而已矣尧舜之举十六相非喜也流四凶非恶也中
于节而已矣其所以皆中节者设教于天下故也易曰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中庸曰喜怒哀乐之
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易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
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圣人之谓也问曰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1343-0623b.png
人之性犹圣人之性嗜欲爱恶之心何因而生也曰情
者妄也邪也曰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灭息本性清
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复其性也易曰乾道变化各
正性命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能正性命故也问曰情
之所昏性即灭也何以谓之犹圣人之性也曰水之性
清激而浑之者泥沙也方其浑也清性岂遂无有邪久
而不动泥沙自沈清明之性鉴于天地非自外来也故
其浑也性本弗失及其复也性亦不生人之性亦犹水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1343-0623c.png
也问曰人之性本皆善而邪情昏焉敢问圣人之情将
复为嗜欲所浑乎曰不复浑矣情本邪也妄也邪妄无
因人不能复圣人既复其性矣知情之为邪邪既为明
所觉矣觉则无邪邪何由生也伊尹曰天之道以先知
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者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
此道觉此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如将复为嗜欲所浑
是尚不自觉者也而况能觉后人乎曰敢问死何所之
邪曰圣人之所不明书于策者也易曰原始反终故知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1343-0623d.png
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斯
尽之矣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则原其始反其终则可
以尽其生之道生之道既尽则死之说不学而自通矣
此非所急也子修之不息其自知之吾不可以章章然
言且书矣
  复性书下篇
昼而作夕而休者凡人也作乎非作者也与物皆作休
乎非休者也与物皆休吾则不类于凡人昼无所作夕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1343-0624a.png
无所休作非吾作也作有物休非吾休也休有物作邪
休邪二者离而不存予之所存者终不亡且离矣人之
不力于道也昏不思也天地之间万物生焉人之于万
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鸟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全
乎哉受一气而成形一为物而一为人得之甚难也生
乎世又非深长之年也以非深长之年行甚难得之身
而不专专于大道肆其心之所为其所以自异于禽兽
虫鱼者亡几矣昏而不思其昏也终不明矣吾之生二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1343-0624b.png
十有九年矣思十九年时如朝日也思九年时亦如朝
日也人之受命其长者不过七十八十年九十百年者
则稀矣当百年之时而视乎九十年时也与吾此日之
思于前也远近其能大相悬邪其又能远于朝日之时
邪然则人之生也虽享百年若雷电之惊相激也若风
之飘而旋也可知矣况千百人而无一及百年之年者
哉故吾之终日志于道德犹惧未及也彼肆其心之所
为者独何人邪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1343-0624c.png
  平赋书一篇(并序/)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曰欲轻之于尧舜之道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
舜之道大桀小桀也是以什一之道公私皆足人既富
然后可以服教化反淳朴古之圣贤未有不善于为政
理人而能光于后代者也故善政者莫大于理人理人
者莫大于既富之又教之凡人之情莫不欲富足而恶
贫穷四民之苦者莫甚于农人麦粟布帛农人之所生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1343-0624d.png
也岁大丰农人犹不能足衣食如有水旱之灾则农人
先受其害有若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如是百姓之
视其长上如仇雠安既不得享其利危又焉肯尽其力
自古之所以危亡未有不由此者也人皆知重敛之可
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何也重敛则人贫人
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
而不耕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
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如此者虽欲为社稷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1343-0625a.png
之臣建不朽之功诛暴逆而威四夷徒有其心岂可得
邪故轻敛则人乐其生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
来居者不流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
之地无馀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
母虽欲驱而去之其可得邪是以与之安而居则富而
可教与之危而守则人皆自固孟轲所谓率其子弟攻
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呜呼仁义之道
章章然如大道焉人莫不知之然皆不能行何也见之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1343-0625b.png
有所未尽而又有嗜欲以害之其自任太多而任人太
寡是以有土地者无代无之虽莫不知之然而未有一
人能行之而功及于后代者由此道也秦灭古法堕井
田而夏殷周之道废相承滋久不可卒复翱是以取可
行于当时者为平赋书而什一之法存焉庶几乎有能
行之者云尔
凡为天下者视千里之都为千里之都者视百里之州
为百里之州者起于一亩之田五尺谓之步(古者六尺/为步古之)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1343-0625c.png
(尺小为兹时之尺四尺八寸则方一寸为/古之方一步馀三百步六寸二分五釐)一百有四十
步谓之亩(古者步百亩与此时不同从俗之/数则易行也一亩为古之田三亩)三百六十
步谓之里(古者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之田/九夫三屋方三百步为一里也方一里之田)
(九夫顷/异名也)方一里之田五百有四十亩(亩百为顷五顷四/十亩也古之里虽)
(小其亩又加小所以古之方一里为田九顷兹时方一/里为田五顷四十亩为古之田一十六顷有二十亩也)
十里之田五万有四千亩(五百四十顷也为古之/田一千六百二十顷也)百里
之州五十有四亿亩(五万四十顷也为古之/田一十六万二十顷也)千里之都
五千有四百亿亩(五百四十万顷也为古之/田一千六百二十万顷也)方里之内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1343-0625d.png
以亩为屋室径路牛豚之所息葱韭菜蔬之所生植里
之家给焉(古者方一里为井为田九百亩农夫八家各/受田百亩公田八十亩八家同养公田公事)
(毕然后理私事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馀田二十亩/馀为闾井屋室兹时里既加大一亩之田为古之田三)
(亩则十亩之田为古之田三/十亩校其多少亦相若矣)凡百亩之州为十里者百
州县城郭之所建通川大途之所更丘墓乡井之所聚
圳遂沟浍之所渠大计不过十里者三十有六有田一
十九亿四万有四千亩(一万九千四/百四十顷也)百里之家给焉千
里亦如之高山大川则椁其中长缀短而重之一亩之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1343-0626a.png
田以强并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岁不下
粟一石公索其十之一凡百里之州有田五十四亿亩
以一十九亿四万有四千亩为之州县城郭通川大途
圳遂沟浍丘墓乡井屋室径路牛豚之所息葱韭菜蔬
之所生植馀田三十四亿五万有六千亩(三万四千五/百六十顷也)
亩率十亩粟一石为粟三十四万五千有六百石以贡
于天子以给州县凡执事者之禄以供宾客以输四方
以禦水旱之灾皆足于是矣其田间树之以桑凡树桑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1343-0626b.png
百人之所沐者谓之功桑太寡则乏于帛桑太多则暴
于田是故十亩之田植桑五功一功之蚕取不宜岁度
之虽不能尽其功者功不下一匹帛公索其百之十凡
百里之州有田五十有四亿亩以一十九亿四万有四
千亩为之州县城郭通川大涂圳遂沟浍丘墓乡井屋
室径路牛豚之所息葱韭菜蔬之所生植馀田三十四
亿五万有六千亩麦之田大计三分当其一其土卑不
可以植桑馀田二十三亿有四千亩树桑凡一百一十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1343-0626c.png
五万有二千功率十取一匹帛为帛一十一万五千有
二百匹以贡于天子以给州县凡执事者之禄以供宾
客以输四方以禦水旱之灾皆足于是矣鳏寡孤独有
不人疾者公与之粟帛能自给者弗征其田桑凡十里
之乡为之公囷焉乡之所入于公者岁十舍其一于公
囷十岁得粟三千四百五十有六石十里之乡多人者
不足千六百家乡之家保公囷使勿偷饥岁并入不足
于食量家之口多寡出囷与之而劝之蚕以须麦之升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1343-0626d.png
焉及其大丰乡之正告乡之人归公所与之当戒必精
勿濡以内于公囷穷人不能归者与之勿徵于书则岁
虽大饥百姓不困于食不死于沟洫不流而入于他矣
人既富乐其生重犯法而易为善教其父母使之慈教
其子弟使之孝教其乡党使之敬让羸老者得其安幼
弱者得其养鳏寡孤独有不人疾者皆乐其居屋室相
邻烟火相接于百里之内与之居则乐而有礼与之守
则人皆固其业虽强暴之兵不敢凌自百里之内推而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1343-0627a.png
布之千里自千里而被于四海其孰能当之是故善为
政者百姓各自保而亲其君其君虽欲危亡弗可得也
其在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
民或敢予侮此之谓也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1343-0627b.png
 
 
 
 
 
 
 
 唐文粹卷四十四上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1343-06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四十四下
               宋 姚铉 编
  古文丙(揔六十七篇/)
    鹿门隐书六十篇(皮日休/)
    古渔父四篇(刘蜕/)
    时议三篇(元结/)
  鹿门隐书六十篇(并序/)   皮日休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1343-0627d.png
醉士隐于鹿门不醉则游不游则息息于道思其所未至息
于文惭其所未周故复草隐书焉呜呼古圣王能旌山夫谷
民之善者意在斯乎或曰仲尼修春秋纪灾异近乎怪言虎
贲之勇近乎力行衰国之政近乎乱立神祭之礼近乎神将
圣人之道多岐而难通奚有不语之义也曰夫山鸣鬼哭天裂
地坼怪甚也圣人谓一君之暴灾延天地故讳耳然后世之
君犹有穷凶以召灾极暴以市异者矣夫桀纣之君握钩伸
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圣人隐而不言惧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1343-0628a.png
尚力而虐物贪勇以丧生然后世之君犹有喜角抵而忘政
受拔拒而过贤者寒浞窃室子顽通母乱甚也圣人隐而
不言惧来世之君为蛇豕民为淫蜮然后世之君犹有
易内以乱国通室以乱邦者夏启畜乘龙周穆宴瑶池
神甚也圣人隐而不言惧来世之君以幻化致其物以
左道成其乐后世之君犹有黩封禅以求生恣祠祀以
祈欲者呜呼圣人发一言为当世师行一行为来世轨
岂容易而传哉当仲尼之时苟语怪力乱神也吾恐后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1343-0628b.png
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政教也力者不在于
角抵而在于侵凌也乱者不在于衽席而在于天下也
神者不在于机鬼而在于宗庙也若然者其道也岂多
岐哉
民性多暴圣人导之以其仁民性多逆圣人导之以其
义民性多纵圣人导之以其礼民性多愚圣人导之以
其智民性多妄圣人导之以其信若然者圣人导之于
天下贤人导之于国众人导之于家后之人反导为取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1343-0628c.png
反取为夺故取天下以仁得天下而不仁矣取国以义
得国而不义矣取名位以礼得名位而不礼矣取权
以智得权势而不智矣取朋友以信得朋友而不信矣
尧舜导而得也非取也得之仁殷周取而得也得之亦
仁吾谓自巨君孟德已后行仁义礼智信者皆夺而得
者也悲夫
文学之于人也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济反为害
或曰圣人见一善必汲汲慕之夫丹朱商均虽曰不肖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1343-0628d.png
岂便毒于豺虎哉何其嗣之远也且善足以保身不足
以保天下噫丹朱商均苟非尧舜之子一身且不自保
况天下哉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夫毁人者人亦毁之不
曰自毁乎誉人者人亦誉之不曰自誉乎
或曰神农牛首蜚仲鸟身信乎哉曰非形也象也夫枭
羊䝟貐尚犹类人况圣贤也哉
或曰夏禹为黄熊信乎哉曰非也感也夫简狄吞鸟卵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1343-0629a.png
而生契姜嫄履大迹而产稷是也当禹之母梦熊而生
耳不然者禹诚是熊吾以圣人为罔象也或曰孟子云予何人也舜何人也是圣人皆可修而至
乎曰圣人者天也非修而至者也夫知道然后能修能
修然后能圣且尧为唐侯二十而以德盛舜为鳏民二
十以孝闻焉在乎修哉后稷之戏必以艺殖焉仲尼之
戏必以俎豆焉在乎修哉盖修而至者颜子也孟轲也
若圣人者天资也非修而至也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1343-0629b.png
穷山人尽行也大江人尽涉也然而不幸者有遇虎兕
之暴蛟龙之患者矣岂以是而止哉夫途有遇是患
而死者继其踵者惟恐其行之不速也今之士为名与
势苟刑祸及流窜至是监刀锯者必名人司流窜者必
势士继其踵者惟恐其位之不速也呜呼名与势然也
吾患其内虎兕乎蛟龙乎是天不为人幸也非人也其
或披林逐虎兕入水婴蛟龙遇其患也是人不为天幸
也非天也若是以遇祸则终身所为心之驵侩焉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1343-0629c.png
君子不为其所不为小人为其所不为
可以威而不威可以杀而不杀难也絜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危观其势也苟
当穷能絜当危能慎戒也非真也
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已忧之今之官人也以
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
今道有赤子将为牛马所践见之者无问贤不肖必惕
惕然皆欲驱牛马以活之也至夫国有弱君室有色妇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1343-0629d.png
有欲谋其国欲其室者惟恨其君与夫不罹赤子之祸
也噫是复何心哉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皮子
采廉于伯夷廉于天下不为隘矣择和于下惠和于天
下不为不恭矣取志于伊尹志于天下不为大矣
天有造化圣人以教化裨之地有生育圣人以养育裨
之四时有信圣人以诚信裨之两曜有明圣人以文明
裨之噫裨于天地者何独圣人虽禽兽昆虫云物亦不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1343-0630a.png
能自顺其化麟凤裨于祥瑞也蛟龙裨于润泽也昆虫
裨于地气也云物裨于天候也而况于圣人乎况于鬼
神乎故纡大君之组绶食生人之膏血苟不仁而位是
不裨于禄食也况能裨于天地乎吾乃知是禽兽昆虫
云物不窃于天地之覆焘也
舟之有仡(五勃反/动舟貌)犹人之有道也仡不安也舟之行匪
仡不进是不安而安也人之行也犹舟之有仡匪道不
行是不行而行也夫秦失仡于项项遗仡于汉是圣人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1343-0630b.png
之道不安其所安小人之道安其所不安也
伊尹之道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吾得志弗
为也与之以道取之以道天下可也况一介哉伊尹之
道近乎执吾去执而取廉者也
伯夷不事非君不治非民治则进乱则退吾得志弗为
也不仕非君孰行其道不治非民孰急天下以非君乎
汤不当事桀文王不当事纣也以非民乎桀民不赴殷
纣士不归周矣故伯夷之道过乎高吾去高而取介者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1343-0630c.png
柳下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与恶人言虽袒裼裸䄇于
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吾得志弗为也夫蚍蜉岂过人而
有礼哉民之下者亦若是而已柳下惠之道过乎溷吾
去溷而取辨者也
于戏黄卷之内圣贤者皆在焉慕而不及爱而不可必
郁郁于厉夫至乎是者为心乎为身乎心则劳身则惫
呜呼道果不在于自用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1343-0630d.png
古之奢也吾不奢古之俭也吾不俭适管晏之中或可
矣噫古之奢也僭今之奢也滥古之俭也性今之俭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
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已而自卑卑则全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
小善乱德小才耗道
以有善而不进以有才而不修孔门之徒耻也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1343-0631a.png
古之隐也忘在其中今之隐也爵在其中吏不与奸罔期而奸罔自至贾竖不与不仁期而不仁
自至呜呼吏非被重刑不知奸罔之丧己贾竖非遭极
祸不知不仁之害躬也夫易化而善者齐民也唯吏与
贾竖难哉
人之肆其志者其如后患何
圣人能与人道不能与人志
呜呼才望显于时者殆哉一君子爱之百小人妒之一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1343-0631b.png
爱固不胜于百妒其为进也难
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周公伊尹之心为
臣者具臣也
造父善御不能御驽骀公输善匠不能匠散木吾知夫
不教之民也岂易御而易匠者哉阳货者仲尼之驽骀
也互乡者仲尼之散木也
或曰子之道有以迈千人子之貌固不足加于众噫何
哉曰亦何异哉伊皋亦人耳孔颜亦人耳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1343-0631c.png
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交吾其惮也
知道而不行知贤而不举甚乎穿窬也夫盗也者不能
尽一室也不行道足以丧身不举贤足以亡国
金贝珠玑非能言而利物者也至夫有国者宝之甚乎
贤惜之过乎圣如失道而有乱国且输人况夫金贝珠
玑哉
圣人行道而守法贤人行法而守道众人侮道而货法
古之决狱得民情也哀今之决狱得民情也喜哀之者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1343-0631d.png
哀其化之不行喜之者喜其赏之必至
周公为天子下白屋之士今观于一命之士接白屋之
人斯礼遂亡悲夫
幸君之急而见惩糺巳之雠而为直因躬不好者而为
廉因人不乐者以为正大人不由也
圣人之道犹坦途诸子之道独斜径坦途无不之也斜
径亦无不之也然适坦途者有津梁斜径者苦荆棘三王之世民知生而不知化五帝之世民知化而不知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1343-0632a.png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
惮势而交人势劣而交道息希利而友人利薄而友道
退
明君善全臣者不狎哲士善全友者不昵
或曰我善治苑囿我善视禽兽我善用兵我善聚赋古
之所谓贼民今之所谓臣
虸蚄能害稼不能害人奸邪善害人害稼者有时而稔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1343-0632b.png
是不害也虽有祝鮀之佞宋朝之美其害人也可胜道

或问君子之道何如则可以常行矣曰去四蔽用四正
则可以常行矣曰何以言之见贤不能亲闻义不能伏
当乱不能正当利不能节此之谓四蔽道不正不言礼
不正不行文不正不脩人不正不见此之谓四正
鹓鸾不常见君子慕焉莺鸠常见小人捕焉噫君子之
出处亦犹夫鹓鸾而巳矣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1343-0632c.png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货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
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或曰将处乎世何如则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
则可矣曰何以言曰諌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责友居
未安而罪国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
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
其亲天下不得而诎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
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1343-0632d.png
爱虽至而不□雠巳危而不济势方盛而知足利正中
而识已岂小人之能哉
以俭而获罪犹远乎奢以退而遇谤尚愈乎进
弓箕之家生子而舍乎弓箕陶旊之家生子而舍乎陶
旊噫吾之道犹弓箕乎陶旊乎
自汉至今民产半入乎公者其唯桑弘羊孔仅乎卫青
霍去病乎设遇圣天子吾知乎桑孔不过乎贾竖卫霍
不过乎士伍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1343-0633a.png
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
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
古之酗醟也为酒今之酗醟也为人
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或曰杨墨有道乎曰意钱格簺皆有道也何啻乎杨墨
哉吾知夫今之人嗜杨墨之道者其一夫之族耳
  古渔父四篇(有后序/)      刘蜕
叟行山逐禽而逢虞人虞人反以罟而猎叟叟欺虞人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1343-0633b.png
以事鬼神而得逸他日叟之子壮围山而雠猎吾父者
曰今日凡在山泽杀无赦虞人亡于大泽虞之父教之
以渔渔利厚于罟末之年富于泽上及闻叟将杀其子
于帝侧帝教之以渔天下天下之利厚于陶稼末之年
富于九州渔者常以此自笑而闻于士师士师以法执
之渔者对曰始臣学渔不学笑天下而天下入臣笑舜
闻之亦曰始朕学事叟不学受天下禅而天下禅朕海冥之后渔者啼而奔帝辛曰始风微水上鱼聚臣舟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1343-0633c.png
臣垂之十钩鱼方视臣钩未及吞而雷惊臣舟夫雷不
发而震盍戮于燮理者辛应曰尔不得鱼市不阙鱼亦
殷人得鱼耳夫多渔而垂之十钩鱼必争而且畏后其
饵然而犹相与视其钩岂非君其饵薄乎何戮之有微
子自旁闻之亦曰殷饵薄矣臣不受戮殷民惊矣抱祭
器而入周
暮有二舟还而争一舟于中流空舟中者恃其无伤舟
中也则盛斗以薄两舟果与俱覆明日讼于王王以其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1343-0633d.png
罪均也平于二渔既而空舟者归告其子曰吾胜矣覆
彼所载载鱼者归亦告其邻曰吾胜矣其邻笑曰罪均
而子独覆所载孰谓胜乎
有置鱼于苇间仰见鸣鸢集其上乃冠木于器旁以惧
之明日泽西渔者乃刻材泽畔前日置鱼者目视而去
而三年不敢渔其妻笑曰始伪以绐一器之鱼学伪得
盗一泽之利
  篇后序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1343-0634a.png
会昌甲子岁余于西塞岩下见版洗而得渔父书七篇
尚多古文然其三篇甚怪妄浅近类词赋今皆舍之其
四篇余特为之笺正其文字然前二篇文有高致后二
篇则托寓鄙狎以其颇有讥动余亦存之然不知其年
代故谓之古渔父
  时议三篇(并表/)        元结
臣结言自以昏庸无堪逸浪江海陛下忽降公诏远徵
愚臣陛下岂不以凶逆未除盗贼屡起百姓劳苦力用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1343-0634b.png
不足将社稷大计与天下图之者乎荒野贱臣始见轩
陛又拘限忌讳不能悉下情以上闻则陛下安用烦劳
车乘招礼贤异臣实不能当君子之羞受小人之辱故
编舆皂之说为三篇命曰时议敢以上闻抵冒天威谨
伏待罪臣结顿首谨上
  时议上篇
时之议者或相问曰往年逸乱之兵东穷江海南极淮
汉西抵秦塞北尽幽都今赵卫之疆悉为盗有凶勇之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1343-0634c.png
徒攻四方者几百馀万如屯守三京从卫魁帅者不计
当时之兵可谓强矣当时人心已不固矣天子独以数
骑仅至灵武引聚馀弱凭凌强寇顿军岐阳师及渭西
曾不踰时竟能摧坚锐复两京逃降逆类悉收河南州
县今河北陇险奸逆尚馀今山谷江湖稍多亡命今所
在盗贼屡犯州县今天下百姓或转徙流亡今临敌将
士多喜奔散今贤士君子不求任使天子往在灵武至
于凤翔无今日兵革而能胜敌无今日禁制而无亡命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1343-0634d.png
无今日威令而盗贼不起无今日财用而百姓不亡无
今日封赏而将士不散无今日朝廷而人思任使何哉
岂天子能以弱制强不能以强制弱岂天子能以危求
安而忍以未安忘危时之议者或相对曰此非难言甚
易言矣天子往年悲恨陵庙为凶逆伤污怨愤上皇忽
南幸巴蜀哀伤宗戚多见诛害惊惶圣躬动息无所是
以勤劳不辞亲抚士卒与人权位信而不疑渴闻忠直
过则善改如此所谓以弱制强以危求安今天子重城
卷四十四 第 32a 页 WYG1343-0635a.png
深宫燕私而居冕旒清晨缨佩而朝太官具味当时而
太常修乐和声而听车国机务参详而进万姓疾苦
时或不闻而厩有良马宫有美女舆服礼物日月以备
休符佳瑞相继而有朝廷歌颂盛德大业四方贡赋尤
异品物公族姻戚喜贺帝恩谐臣戏官怡愉天颜而文
武大臣至于公卿庶官皆权位爵赏名实之外似巳过
望此所以不能以强济弱忍以未安忘危若天子能视
今日之安如灵武之危事无大小皆若灵武何寇盗强
卷四十四 第 32b 页 WYG1343-0635b.png
弱可言当天下曰无事矣
  时议中篇
时之议曰或相谓曰吾闻道路云云说士人共自谋曰
昔我奉天子拒凶逆胜敌则家国两存不胜则家国两
亡所以生死决战是非极谏今吾属名位巳重货财己
足爵赏己厚勤劳已极天下若安吾何苦哉天下若不
安吾属外无仇雠相害内无穷贱相迫何苦更当锋刃
以近死乎何苦更忤人主以近祸乎又闻曰呜呼吾州
卷四十四 第 33a 页 WYG1343-0635c.png
里有忠义之者仁信之者方直之者今或有病父老母
孤儿寡妻如身能存者皆力役乞丐冻馁不足况于死
者父母妻子人谁哀之又闻曰今天下残破苍生危急
受赋役者多寡弱贫独流亡死生悲忧道路盖亦极矣
天下若安我等岂能陇亩以自处若不安我不复以忠
义仁信方直死矣纵有盗于我者安则随之人且如此
其然何故时之议者相对曰今国家非欲其然盖失于
太明太信而然耳夫太明则见其内情将藏内情则罔
卷四十四 第 33b 页 WYG1343-0635d.png
惑生焉罔上惑下能令必信信可必矣故太信焉太信
之中至奸元恶卓然而存如此使朝廷遂亡公直天下遂
失忠信苍生遂益宛怨如公直亡矣忠信失矣冤怨生
矣岂天子大臣之所喜乎将欲冶之能无端由吾属议
于野者又何所及
  时议下篇
时之议者或相问曰今天子思安苍生思灭奸逆思致
太平方力图之非不勤劳今四年矣而说者异之何哉
卷四十四 第 34a 页 WYG1343-0636a.png
时之议者或相对曰如天子所思如说者所异天子大
臣非不知之凡有制诏皆常言及言虽殷勤事皆不行
前后再三颇类诸戏今或有仁恤之令忧勤之诏人皆
族立党语指而议之其由何哉以言而不行之故也天
子不知其然以为言虽不行足堪沮劝呜呼沮劝之道
在明审均当而必行也必不行矣有言何为自太古已
来致理兴化未有言之不行而能至矣若天子能追行
已言之令必行将来之法且免天下无端杂徭且除天
卷四十四 第 34b 页 WYG1343-0636b.png
下随时弊法且去天下拘忌烦令必任天下贤异君子
屏斥天下凡邪小人然后推仁信威令与之不惑此则
帝王常道何为不及
 
 
 
 
 唐文粹卷四十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