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五十八
奏疏
请修敕令 刘 摰
论监司 刘 摰
论王中正李宪宋用臣石得一
刘 摰
论新法进流民图 郑 侠
论李宪 邓 润甫
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 程 颐
论经筵事 程 颐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又论经筵事 程 颐
又论经筵事 颐
论开乐御宴 程 颐
上太皇太后书 程 颐
请修敕令 刘 摰
臣窃以法者天下之大命也先王制法其意使人
易避而难犯故至简至直而足以尽天下之理后
世制法唯恐有罪者之或失也故多张纲目而民
于是无所措其手足矣世轻世重唯圣人为能变
通之 祖宗之初法令至约而行之可久其后大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较不过十年一变法岂天下之大民物之众事日
益滋则法不可以不密欤臣窃以谓非事多而后
法密也殆法繁而后奸生也 神宗皇帝达因草
之妙慎重宪禁元丰中命有司编修敕令凡旧载
于敕者多极之于令盖违敕之法重违令之罪轻
此足以见 神宗皇帝仁厚之德哀矜万方欲宽
斯人之所犯恩施甚大也而所司不能究宣王德
推广其间乃增多条目离析旧制用一言之偏而
立一法因一事之变而注一条其意烦苛其文晦
隐不足以该万物之理达天下之情行之几岁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已屡变今所谓续降者每半年一颁每次不减数
帙矣夫法者天下之至公也造之而不能通故行
之而不能久其理然也又续降多不显言其所冲
改故官司州县承用从事参差抵捂本末不应非
所谓讲若画一通天下之志者也臣愚以为宜有
所加损润泽之去其繁密合其离散要在简易明
白使民易避而知所谓迁善远罪之意伏望
圣慈酌时之宜究法之用选择儒臣一二有经术
明于治体练达民政者将庆历嘉祐以来旧敕与
新敕参照去取略行删正以成一代之典施之无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穷
论监司 刘 摰
臣自待罪风宪屡曾以天下监司为言乞澄汰选
择诚以朝廷政令使监司得其人则推行布宣可
以谕上指而究惠泽苟非其人则所谓徒善而已
终于民不得被其利夫上之所好下必有甚朝廷
以名实为事行总覈之政而下乃为刻急浅迫之
行朝廷以教化为意行宽厚之政而下乃为舒缓
苟简之事皆习俗怀利迎意而作故所为近似而
非上之意本然也今虽因革之政有殊而观望之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俗犹在但所迎之意有不同耳其为患一也昨差
役之法初行监司已有迎合争先不量可否不校
利害一槩定差骚动一路者朝廷察其意固已黜
之矣推此以观人情大约类此且天下之事散在
诸路总制于监司其大者治财赋察官吏平狱讼
考疾苦苟使者皆务为和缓宽纵苟于安静则事
之委靡不振世之受敝不胜言也向来黜责数人
者皆以其非法掊敛意在市井虐民甚者亦非欲
使之漫然不省其职废所宜治之事谓之宽厚也
昧者不达政矫枉或过其正臣谓此俗不可滋长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须要大为之禁伏乞 圣慈诏执事申立监司考
绩之制以常赋之登耗郡县之勤惰刑狱之当否
民俗之休戚为之殿最每岁终以诏诛赏仍自今
岁始焉庶几有所隐括裁制之使循良者不入于
弛肃给者不入于薄然后上副圣明制治用中之
意夫察时之宽猛缓急观俗之过与不及而张弛
其政正今日事也取进止
论王中正李宪宋用臣石得一
刘 挚
临御以来运动政几以时弛张述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成 先帝制治立法之意使光昭于天下利兴害
除四方鼓舞至于清明朝廷分别邪正斥远奸佞
锄去彊梗皆妙虑神断优游闲暇不出于喜怒不
见于言色而天下之善恶已辨是非已正矣何其
盛欤然于此时臣切怪天地之和气尚或未应忠
臣义士之论尚或未平此其故何也臣尝究之盖
天下之元恶犹有稽诛天下之大奸犹有漏网而
国法犹有未正此中外所以犹未厌也国之失政
莫大于使奸恶幸而免今论其大者前日之三四
宦官是也臣待罪风宪虽知触权幸言出而患入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然臣有言责贪报恩遇则何恤乎身之危哉谨为
陛下言之王中正元丰四年将王师二十万由河
东入界计其随军赍运役兵民夫通数十百万众
矣中正徘徊于境上殆半月而后出翱翔乎疆外顿
沙漠而不进公违诏书不赴兴灵会师之约天寒
大雪士卒饥冻坐使物故十之七八古之将帅固
有无功而还者然犹当保完师旅归报于国今精
兵劲骑一无所施自取狼狈死亡殆尽按之军法
宜即显诛中正略不自劾请罪而先帝以天地之
量无所谴何又远使赐予问劳然后中正徐徐求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闲局厚俸自佚而去此国法未正者一也李宪之
于熙河贪功生事一出欺罔朝廷之威福柄令持
于其手官吏之废置用舍出于其口监司帅守而
下事宪也如父兄而宪之颐指气役之也如奴隶
县官财用听其取与内之府库金帛转输万里外
之生灵膏血渔敛百端倾之于宪如委诸壑出没
吞吐神鬼莫见而一切不会于有司兴灵之役宪
首违戒约避会师之期乃顿兵以城兰州遗患今
日及永乐之围宪又逗留不急赴援使数十万众
肝脑涂地罪盈恶贯不失于总兵一路此国法不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正者二也宋用臣奋其私智以事诛求榷夺小民
衣食之路琐细毫末无所不为使盛朝之政几甚
于弊唐除陌间架拓地之事伤污国体不恤怨讟
其出入将命捷若风火务以巧中取悦事旡不谐
动画密旨故擅作威福侵凌官司冒昧货财更旡
案籍都城为之憔悴商旅所以不行疮痍蠹害至
今棼然而莫能理然亦不失享禄于善地此国法
不正者三也石得一领皇城司夫皇城司之有探
逻也本欲知军事之机密与夫人奸恶之隐匿者
而得一以残刻之资为罗织之事纵遣伺察者所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在棋布张阱而设网家至而户到以无为有以虚
为实上之朝士大夫下之富家小人飞语朝上而
暮入于狴犴矣有司无古人持平守正之心以谓
是诏狱也成之则有功反之则有罪故凌辱箠讯
惨毒备至无所求而不得无所问而不承被其阴
害不可胜数于是上下之人其情惴惴朝夕不敢
自保而相顾以目者殆十年皆得一发之今不失
厚俸安坐此国法不正者四也是四人者权势锋
㷔震灼中外毒流于民怨归于国宰相执政知而
不以告于上諌官御史惧而不敢论其非幸而出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于圣人在上之时以 先帝神武英气镇压其奸
不然其为祸患岂不若汉唐之宦官哉以尧之圣
不免四凶之在朝至舜起而后诛投之孔子为鲁
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然 先帝未及肆其诛于
市朝而以遗 陛下陛下所宜以舜之事自任今
阅岁时尚不闻以典刑诏有司臣未谕也伏乞
圣慈以臣章付外议正四罪暴之天下而窜之以
明国宪以服天下谨具弹劾以闻
论新法进流民图 郑 侠
臣伏睹去年大蝗秋冬亢旱以至于今经春不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雨麦苗焦枯黍粟麻豆粒不及种旬日来街市
米价暴贵群情忧惶十九惧死方春斩伐竭泽
而渔大营百钱小求升米草木鱼鳖亦莫生遂
蛮夷轻肆敢侮中国皆由中外之臣辅相 陛下
不以道以至于此臣窃惟灾患有可召之道无
可试之形其致之有渐而来如疾风暴雨不可
复禦流血藉尸方知丧败此愚夫庸人之见而
古今比比有之所贵于圣神者为其能图患未
然而转祸为福者也方今之势犹有可救臣愿
陛下开仓廪赈贫乏诸有司敛掠不道之政一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切罢去庶几早召和气上应天心调阴阳降雨
露以延天下万姓垂死之命而固宗社万万年
无疆之祉君臣际遇贵乎知心以臣之愚深知
陛下养爱黎庶甚于赤子故自即位以来一有利
民便物之政靡不毅然主张而行 陛下之心
亦欲其人人寿富而跻之尧舜三代之盛耳夫
岂区区充满府库盈溢仓廪终以富衍彊大胜
天下哉而中外之臣略不推明 陛下此心而
乃肆其叨懫劓割生民侵肌及骨使之困苦而
不聊生坐视天民之死而不恤夫 陛下所存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如彼群臣所为如此不知君臣际遇欲作何事
徒只日超百资意指气使而已乎臣又惟何世
而无忠义何代而无贤德亦在乎人君所以驾
御之如何耳古之人在山林畎亩不忘其君其
刍荛负贩匹夫匹妇咸欲自尽以赞其上
陛下之朝台諌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有规
避百为不敢居是职者而左右辅弼之臣又皆
贪猥近利使夫抱道怀识之士皆不欲与之言
不知时然耶 陛下 使之然耶以为时然则
尧舜在位便有夔契汤文在上便有伊吕以至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汉唐之明君我 祖宗之圣朝皆有大忠义大
贤德之臣布在中外君臣之际若腹心手足然
君唱于上臣和于下主发于内臣应于外而休
嘉之德下浸于昆虫草木千百世之下莫不钦
慕而效则之独 陛下以仁圣当御抚养为心
而群臣所以应和之者如此夫非时然抑
陛下所以驾驭之道未审尔 陛下以爵禄驾
驭天下忠贤而使之如此甚非宗庙社稷之福
也夫得一饭于道傍则遑遑图报而终身餍饱
于其父则不知德此庸人之常情也今之食禄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往往如此若臣所闻则不然君臣之义父子之
道也故食其禄则忧其事凡以移事父之孝而
从事于此也若乃思虑不出其位尸祝不越樽
俎治庖人之事牛羊茁壮会计当各以其职而
不相侵也至于邦国若否知无不言岂有君忧
国危群臣乃饱食餍观若视路人之事而不救
曰吾各有守天下之事非我忧哉故知朝廷设
官位有高下臣子事上忠无两心与其得罪于
有司孰与不忠于君父与其苟容于当世孰与
得罪于皇天臣所以不避万死冒千万重之天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阍以告诉于 陛下者凡以上畏天命中忧君
国而下忧生民耳若臣之身使其粉碎如一蝼
蚁无足顾爱臣窃闻南征西伐者皆以其胜捷
之势山川之形为图而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
之民质妻卖儿流离逃散斩桑伐枣坼坏庐舍
而卖于城市输官籴粟遑遑不给之状为图
而献前者臣不敢以所闻谨以安上门逐日所
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明眼目已可
嗟咨涕泣而况数千里之外有甚于此者哉
其图谨附状投进如 陛下观图行臣之言十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谩天之
罪如稍有所济亦乞正臣越分言事之刑甘俟
诛戮
论李宪 邓 润甫
伏见朝廷以熙河路鬼章为寇遣内侍省押班
李宪往以秦凤熙河路计议措置边事司为
名中外之论皆谓宪虽名计议措置边事而军
前诸将皆受宪节制其实大帅然自诗书以降
迄于秦汉魏隋上下数千载间不闻有以中
人为帅将者此其故何也势有所不便也盖有功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则负恃骄恣陵轹公卿何所忌惮无功则挫损
国威传笑四夷非细事也唐自睿宗以前未尝
以将帅属中人至明皇承平日久志大事奢稍
委近习会南安蛮渠梅叔鸾叛而杨思勉请行
遂许之然犹以光楚客为大都护及覃行章乱
黔中始以思勉为招讨使虽有禽灭丑虏之功
而唐之祸萌于此矣及代宗用鱼朝恩拒史思
明讨仆固㻛而恃功擅命几危社稷倚元载除
之寒心者数月以程元振判元帅行军司马权震
天下元勋故老皆见斥逐洎犬戎内侵集天下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兵无只轮入关者此皆已然之效也至 宪宗
时王承宗叛以吐突承璀为行营招讨处置使
谏官李鄘许孟容吕元膺段平仲白居易等众
对延英谓古无中人位大帅恐为四方笑乃更
为招讨宣慰使而承璀卒以无功轻谋弊赋得
罪及后世区区踵其故迹而唐之祸有不可胜
言者其源盖起于开元也今 陛下更易百度
未尝先王为法而忽降诏命以中人为帅缙
绅士大夫皆莫知所谓夫以 陛下之仁圣神
武驾驭豪杰虽宪百辈臣等知其无能为也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然 陛下独不长念郤虑为万世之计乎使后世
沿袭故迹狃以为常进用中人掌握兵柄则天
下之患又将有不可胜言者矣 陛下其忍袭开
元故迹而忘天下之患乎方今虽乏人然文武之
士布满中外岂无一人可以任 陛下边事宪出
入近密荷国宠荣诏下之日大臣不敢言小臣
不敢议臣等代匮宪府以言为职故敢尽其狂
愚
代彭思永论濮王典礼 程 颐
伏见近日以濮王称亲事言事之 章交上中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外论议沸腾此盖执政大臣违乱典礼左右之臣
不能开陈理道而致 陛下圣心疑惑大义未明
臣待罪宪府不得不为 陛下明辨其事窃以濮
王之生 陛下而 仁宗皇帝以 陛下为嗣承
祖宗大统则 仁庙 陛下之皇考 陛下
仁庙之适子濮王 陛下所生之父于属为伯
陛下濮王出继之子于属为侄此天地大义生人
大伦如乾坤定位不可得而变易者也固非人意
所能推移苟乱大伦人理灭矣 陛下 仁庙之
子则曰父曰考曰亲乃 仁庙也若更称濮王为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亲是有二亲则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辩论而
后见也然而圣意必欲称之者岂非 陛下大孝
之心义虽出继情厚本宗以濮王是生圣躬曰伯
则无以异于诸父称王则不殊于臣列思有以尊
大使绝其等伦如此而已此岂 陛下之私心哉
盖大义所当典礼之正天下之公论而执政大臣
不能将顺 陛下大孝之心不知尊崇之道乃以
非礼不正之号上累濮王致 陛下于有过之地
失天下之心贻乱伦之咎言事之臣又不能详据
典礼开明大义虽知称亲之非而不知为 陛下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推所生之至恩明尊崇之正礼使濮王与诸父夷
等无有殊别此 陛下之心所以难安而重违也
臣以为所生之义至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
得尽绝于私恩故所继主于大义所生存乎至情
至诚一心尽父子之道大义也不忘本宗尽其恩
义至情也先王制礼本缘人情既明大义以正统
绪复存至情以尽人心是故在丧服恩义别其所
生盖明至重与伯叔不同也此乃人情之顺义理
之正行于父母之前亦无嫌间至于名称统绪所
系若其无别斯乱大伦今濮王 陛下之所生义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极尊重无以复加以亲为称有损无益何哉亲与
父同而所以不称父者 陛下以身继大统
仁庙父也在于人伦不可有贰故避父而称亲则
是 陛下明知称父为决不可也既避父而称亲
则是亲与父异此乃奸人以邪说惑 陛下言亲
义非一不止谓父臣以谓取父义则与称父
正同决然不可不取父义则其称甚轻今宗室疏
远卑幼悉称皇亲加于所生深恐非当孝者以诚
为本乃以无正疑似之名黩于所尊体属不恭
义有大害称之于 仁庙乃有向背之嫌去之于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濮王不损所生之重绝无小益徒乱大伦臣料
陛下之意不必须要称亲止为不加殊名无以别
于臣列臣以为不然推所生之义则不臣自明尽
致恭之礼则其尊可见况当揆量事体别立殊称
要在得尽尊崇不愆礼典言者皆欲以高官大国
加于濮王此甚非知礼之言也 先朝之封岂
陛下之敢易爵秩之命岂 陛下之敢加臣以为
当以濮王之子袭爵奉祀尊称濮王为濮国太王
如此则夐然殊号绝异等伦凡百礼数必皆称情
请举一以为率借如既置嗣袭必伸祭告当曰侄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嗣皇帝名敢昭告于皇伯父濮国太王自然在濮
王极尊崇之道于 仁皇旡嫌贰之失天理人心
诚为允合不独正今日之事可以为万世之法复
恐议者以太字为疑此则不然盖系于濮国下自
于大统无嫌今亲之称大义未安言事者论列不
已前者既去后者复然虽使台臣不言百官在位
亦必继进理不可夺势不可遏事体如此终难固
持 仁宗皇帝在位日久海宇亿兆涵被仁恩
陛下嗣位之初功德未及天下而天下倾心爱戴
者以 陛下 仁庙之子也今复闻以濮王为亲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含生之类发愤痛心盖天下不知 陛下之孝事
仁皇之心格于天地尊爱濮王之意非肯以不义
加之但见误致名称所以深怀疑虑谓濮王既复
称亲则 仁庙不言自绝群情讻惧异论喧嚣夫
王者之孝在乎得四海之欢心胡为以不正无益
之称使亿兆之口指斥谤讟致濮王之灵不安于
上臣料 陛下仁孝岂忍如斯皆由左右之臣不
能为 陛下开明此理在于神道不远人情故先
圣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设如 仁皇在位
濮王居藩 陛下既为冢嗣复以亲称濮王则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仁皇岂不震怒濮王岂不侧惧是必君臣兄弟立
致衅隙其视 陛下当如何也神灵如在亦岂不
然以此观之 陛下虽加名称濮王安肯当受伏
愿 陛下深思此理去称亲之文以明示天下则
祖宗濮王之灵交驩于上皆当垂祐 陛下享福
无穷率土之心翕然慰悦天下化德人伦自正大
孝之名光于万世矣夫奸邪之人希恩固宠自为
身谋害义伤孝以陷 陛下今既公论如此不无
徊徨百计搜求务为巧饰欺罔圣听枝梧言者徼
冀得已尚图自安正言未省而巧辩已至使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陛下之心无由而悟伏乞将臣此章省览数过
自宸衷无使奸人与议其措心用意排拒人言隐
迹藏形阴赞 陛下者皆奸人也幸 陛下察而
辨之勿用其说则自然圣心开悟至理明白天下
不胜大愿
论经筵事 程 颐
臣伏睹自古人君守成而致盛治者莫如周成王
成王之所以成德由周公之辅养昔者周公传
成王幼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
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士大夫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家善教子弟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与之居处
使之薰染成性故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伏
以 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之资得于天禀
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所谓辅养之道非谓告诏
以言过而后諌也在涵养薰陶而已大率一日之
中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
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臣欲乞朝廷慎选贤德之
士以侍劝讲讲读既罢常留一人直日夜则一人
直宿以备访问皇帝读习之暇游息之间时于内
殿召见从容宴语不独渐磨道义至于人情物态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稼穑艰难积久自然通达比之常在深宫之中为
益岂不甚大窃闻间日一开经筵讲读数行群官
列侍俨然而退情意略不相接如此而责辅养之
功不亦难乎今 主上冲幼 太皇太后慈爱亦
未敢便乞频出但时见讲官久则自然接熟大抵
与近习处久熟则生亵慢与贤士大夫处久熟则
生爱敬此所以养成圣德为宗社生灵之福天下
之事旡急于此取进止
又论经筵事 程 颐
臣闻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传保之官师道之教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训传传其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旡本知求
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德传德义之道
固已疏矣保身体之法旡复闻焉伏惟 太皇太
后陛下聪明睿哲超越前古 皇帝陛下春秋之
富辅养之道当法先王臣以为传德义者在乎防
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
宜存畏慎之心臣欲乞 皇帝左右扶侍祗应宫
人内臣并选年四十五已上厚重小心之人服用
器玩皆须质朴应华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上前
要在侈丽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及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乞择内臣十人充经筵祗应以伺候 皇帝起居
凡动息必使经筵官知之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
规违持养之方则应时諌止调护圣躬莫过于此
取进止
又论经筵事 程 颐
臣窃以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畏慑
莫敢仰视万方承奉所欲随得苟非知道畏义所
养如此其惑可知中常之君旡不骄肆英明之主
自然满假此自古同患治乱所系也故周公告成
王称前王之德以寅畏祗惧为首从古已来未有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不尊贤畏相而能成其圣者也 皇帝陛下未亲
庶政方专问学臣以为辅养圣德莫先寅恭动容
周旋当主于此岁月积习自成圣性臣窃闻经筵
臣寮侍者皆坐而讲者独立于礼为悖欲乞今后
特令坐讲乃惟义理为顺所以养 主上尊儒重
道之心取进止
论开乐御宴 程 颐
臣伏睹有司排备开乐御宴臣备员劝讲职在以
经义辅道人主事有害义不敢不言夫居丧用丧
礼除丧用吉礼因事而行乃常道也今若为开乐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张宴则是特为一喜庆之事失礼意害人情旡大
于此虽曰故事 祖宗亦不尽行或以故而罢或
因事而行臣愚窃恐 祖宗之意亦未安故也自
古太平日久则礼乐纯备盖讲求损益而渐至尔
虽 祖宗故事固有不可改者有当随事损益者
若以为皆不可改则是昔所未遑今不得复作前
所未安后不得复正朝廷之事更旡损益之理得
为是乎况 先朝美事亦何尝必行臣前日所言
殿上讲说是也故事未安则守而不改臣前日所
言冬至受表贺是也臣前后累进狂言未尝得蒙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采用而言之不已者盖职之所当不敢旷废伏望
圣慈特赐听纳自中降旨罢开乐宴直候因事而
用于义为安
上 太皇太后书 程 颐
臣愚鄙之人自少不喜进取以读书求道为事于
兹几三十年矣当 英祖朝暨 神宗之初屡为
当涂者称荐臣于斯时自顾学之不足不愿仕也
及 皇帝陛下嗣位 太皇太后陛下临朝求贤
愿治大臣上体圣意搜扬岩穴首及微贱蒙恩除
西京学官臣于斯时未有意于仕也辞避方再而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遽有召命臣门下学者促臣行者半劝臣勿行者
半促臣行者则曰君命召礼不俟驾劝臣勿行者
则曰古之儒者召之则不往臣以为召而不往惟
子思孟轲则可盖二人者处宾师之位不往所以
规其君也已之微贱食土之毛而为主民召而不
至邦有常宪是以奔走应命到阙蒙恩授馆职方
以义辞遂蒙召对臣于斯时尚未有意于仕也进
至帘前咫尺天光未尝敢以一言及朝政 陛下
视臣岂求进者哉既而亲奉德音擢置经筵事出
望外惘然惊惕臣窃内思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盖非常之遇使臣自择所处亦无过于此矣臣于
斯时虽以不才而辞然许国之心实已萌矣尚虑
陛下贪贤乐善果于取人知之或未审也故又进
其狂言以觊详察曰如小有可用敢不就职或狂
妄旡取则乞听辞避章再上再命祗受是 陛下
不以为妄也臣于是受命供职而来夙夜毕精竭
虑惟欲 主上德如乾舜异日天下享尧舜之治
庙社固旡穷之基乃臣之心也臣本山野之人禀
性朴直言辞鄙拙则有之矣至于爱君之心事君
之礼告君之道敢有不尽上赖圣明可以照鉴臣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自惟至愚蒙 陛下特达之知遭遇如此愿效区
区之诚庶几毫发之补惟 陛下留意省览不胜
幸甚伏以 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
开纳忠言委用耆德不止维持大业且欲兴致太
平前代英主所不及也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
不足虑也臣以为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久
长之计惟是辅养 上德而已历观前古辅养幼
主之道莫备于周公周公之为万世之法也臣愿
陛下扩高世之见勿狃滞
于近规勿迁惑于众口古人所谓周公岂欺我哉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周公作立政之书 言常伯常任至于缀衣虎贲
以为知恤者鲜一篇之中丁宁重复惟在此一事
而已书又曰仆臣正厥后克正又曰后德惟臣不
德惟臣又曰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
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是古人之意人主跬步不
可离正人也盖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故能习
与智长化与心成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学
所以涉书史鉴古今也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
端尔若止于如是则能文宫人可备劝讲知书内
侍可充辅道何用置官设职精求贤德哉大抵人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主受天之命禀赋自殊历考前史帝王才质鲜不
过人然而完德有道之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辅养
不得其道而位势使之然也伏惟 皇帝陛下天
资粹美德性仁厚必为有 宋令主但恨辅养之
道有未至尔臣供职已来六侍讲筵但见诸臣拱
手默坐当讲者立案傍解释数行而退如此虽弥
年积岁所益几何与周公辅成王之道殊不同矣
或以为 主上方幼且当如此此不知本之论也
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学之法以豫为先
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
卷五十八 第 23a 页
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
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
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
外欲其纯完不可得也故所急在先入岂有太早
者乎或又以为 主上天资至美自无违道不须
过虑此尤非至论夫圣莫圣于舜而禹皋陶未尝
忘规戒至曰无若丹朱好慢游作傲虐且舜之不
为慢游傲虐虽至愚亦当知之岂禹而不知乎盖
处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得不如是也且人心岂
有常哉以唐太宗之英睿躬历艰难力平祸乱年
卷五十八 第 23b 页
亦长矣始恶隋炀侈丽毁其层观广殿不六七年
复欲治乾阳殿是人心果可常乎所以圣贤虽明
盛之际不废规戒为虑岂不深远也哉况冲幼之
君闲邪拂违之道可少懈乎伏自四月末间以盛
暑罢讲比至中秋盖踰三月古人欲旦夕承弼出
入起居而今乃三月不一见儒臣何其与古人之
意异也今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经时累月不
亲儒士初秋渐凉臣欲乞于内殿或后苑清凉处召
见当日讲官俾陈说道义纵然未有深益亦使天
下知 太皇太后用意如此又一人独对与众见
卷五十八 第 24a 页
不同自然情意易通不三五次便当习熟若不如
此渐致待其自然是辅道官都不为力将安用之
将来伏假既开且乞依旧轮次直日所贵常得一
员独对开发之道盖自有方朋习之功最为至切
故周公辅成王使伯禽与之处圣人所为必无不
当 真庙使蔡伯希侍 仁宗乃师古也臣欲乞
择臣僚家子弟十岁已上十二已下端谨颖悟者
三人侍 上左右上所读之书亦使读之辨色则
入昏而罢归常令二人入侍一人更休每人择有年
宫人内臣二人随逐看承不得暂离常情笑语亦
卷五十八 第 24b 页
勿禁止惟须言语必正举动必庄仍使日至资善
堂呈所习业讲官常加教饬使知严惮年才十三
便令罢去岁月之间自觉其益自来宰臣十日一
至经筵亦止于默坐而已又间日讲读则史官一
人立侍史官之职言动必书施于视政时则可经
筵讲肄之所乃燕处也主上方问学之初宜心泰
体舒乃能悦怿今则前对大臣动虞有失旁立史
官言出辄书使 上欲游其志得乎欲发于言敢
乎深妨问学不得不改欲乞特降指挥宰臣一月
两次与文彦博同赴经筵遇宰臣赴日即乞就崇
卷五十八 第 25a 页
政殿讲说因令史官入侍崇政殿说书之职置来
已久乃是讲说之所汉唐命儒士讲论亦多在殿
上盖故事也迩英殿迫狭讲读官内臣近三十人
在其中四月间尚未甚热而讲官已流汗况
主上气体嫩弱岂得为便春夏之际人气烝薄深
可虑也 祖宗之时偶然在彼执为典故殊无义
理欲乞今后只于延和殿讲读后楹垂帘帘前置
御座 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简圣体康和时至
帘下观讲官进说不惟省察 主上进业于
陛下圣聪未必无补兼讲官辅道之间事意不少
卷五十八 第 25b 页
有当奏禀便得上闻亦不可烦劳圣躬限以日数
但旬月之间意适则往可也今讲读官共五人四
人皆兼要职独臣不领别官近复差修国子监太
学条制是亦兼它职事乃无一人专职辅道者执
政之意可见也盖惜人材不欲使之闲尔又以为
虽兼它职不妨讲读此尤不思之甚也不敢言告
君之道只以告众人言之夫告于人者非积其诚
意不能感而入也故圣人以蒲卢喻教谓以诚化
之也今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
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以斋戒而告
卷五十八 第 26a 页
君者何谓也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敢不宿斋豫
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若使营营于职事纷
纷其思虑待至 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颊舌
感人不亦浅乎此理非知学者不能晓也道衰学
废世俗何尝闻此虽闻之必以为迂诞 陛下高
识远见当蒙鉴知以朝廷之大人主之重置二三
臣专职辅道极非过当今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
能遽罢且乞免臣修国子监条制俾臣夙夜精思
竭诚专在辅道不惟事理当然且使天下知朝廷
以为重事不以为闲所也 陛下擢臣于草野之
卷五十八 第 26b 页
中盖以其读圣人书闻圣人道臣敢不以其所学
上报圣明窃以圣人之学不传久矣臣幸得之于
遗经不自度量以身任道天下骇笑者虽多而近
年信从者亦众方将区区 其说以示学者觊能
至得备讲说于人主之侧
使臣得以圣人之 沃圣聪则圣人之道有可
行之望岂特臣之 陛下未以臣言为信
何不一赐访问臣 圣学之端绪发至道之渊
微 圣鉴 蒙照纳如其妄伪愿从诛
殛臣 不任恳悃惶惧待罪之至 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