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订义-宋-王与之卷七十九

卷七十九 第 1a 页 WYG0094-05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七十九   宋 王与之 撰
匠人为沟洫
 赵氏曰匠人攻木之工而兼为沟洫盖匠人主造宫
 室凡城门堂室道涂皆属之而五沟五涂亦是分画
 地势其事相类故兼为焉
 陈用之曰沟也遂也洫也浍也川也皆匠人所为者
 也总而言之谓之五沟以其十百相冓故也或说谓
卷七十九 第 1b 页 WYG0094-0534b.png
 之沟洫则举中以见上下
 郑锷曰为国之本在农农民之利在水旱乾水溢者
 天时之不常故为之沟洫以潴以蓄焉为农民之利
 而又以决以导焉除田间之害故命匠人为沟洫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𤰝(音/畎)
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郑锷曰为沟洫广深之法其原必起于耜广五寸耜
 者耒之金耕者所用惟耜为急故用为造沟洫之则
卷七十九 第 2a 页 WYG0094-0535a.png
 ○贾氏曰二耜为耦者二人各执一耜若长沮桀溺
 耦而耕此两人耕为耦共一尺
 郑康成曰其垄中曰𤰝𤰝上曰伐伐之言发也𤰝畎
 也(○贾氏曰一尺深者谓之畎畎上高/土谓之伐伐发也发土于上故名伐)○郑锷曰古
 者耕种在𤰝上而水流乎𤰝中一耦之所发者其土
 广深各一尺名之曰𤰝则𤰝为田间流水之道矣又
 于田首倍其数而广深各二尺名之曰遂遂之为言
 水之所直达也广深不倍欲水直达不可得矣此言
卷七十九 第 2b 页 WYG0094-0535b.png
 一夫所受之田如是也
 薛氏曰遂人言五沟之制而始于遂匠人言五沟之
 制而始于𤰝则𤰝非沟也乃播种之地而已古者上
 地一亩三𤰝中地一亩二𤰝下地一亩一𤰝故上地
 田百亩中地田二百亩下地田三百亩乃是一夫受
 三百𤰝之田𤰝纵则遂横𤰝横则遂纵由遂以达浍
 其横纵如之诗曰南东其亩盖天下地势西北高而
 东南下故古者或东其亩或南其亩亩之所向沟涂
卷七十九 第 3a 页 WYG0094-0535c.png
 随之然亦其大致如此不必尽然也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
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
二仞谓之浍
 郑锷曰及命九夫而为一井一井之间又倍乎遂广
 深各四尺以容乎遂中之水者其名曰沟沟之为言
 十百相交也惟其众遂之所通则有十百相交之形
 矣九夫为井一里也四井为邑二里也四邑为丘六
卷七十九 第 3b 页 WYG0094-0535d.png
 里也四丘为甸八里也于八里之地旁加一里是为
 一成之田积至于成则出长毂一乘井田之法始成
 故名曰成成间之广深四尺者名曰洫洫之为言谓
 水之血脉至是通利而无壅也四甸为县四十里也
 四县为都八十里也旁加二十里是为一同一同之
 中积百井九百夫之地言至是而法大同也故名曰
 同同间之广二寻深二仞者名曰浍浍之为言水之
 会也八尺曰寻七尺曰仞广而且深水所趋焉因以
卷七十九 第 4a 页 WYG0094-0536a.png
 会名之故曰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馀说/见遂人)
专达于川各载其名
 郑康成曰达犹至也谓浍直至于川复无所注入
  愚案专达者谓众水合于浍而遂直达于川无他
  岐焉故谓之专达于川然其源之所从出自遂以
  至于浍盖不一焉必各载其名有所考稽而后壅
  塞者知其所在疏导为易也故既合其流必别其
  源
卷七十九 第 4b 页 WYG0094-0536b.png
 赵氏曰匠人通水之法遂极小涂极大水始于遂注
 入沟自沟注入洫自洫注入浍自浍注入川乾旱则
 自川而取之以流至于遂水溢则自遂而导之以归
 于川
     总论沟洫
 王氏详说曰遂之制详于沟洫都鄙之制详于井田
 井田未尝无沟洫也匠人为沟洫是已沟洫未尝无
 井田也载师所谓屋粟是已但乡遂沟洫稠多都鄙
卷七十九 第 5a 页 WYG0094-0536c.png
 沟洫稀少耳礼图曰地形有逆顺水势有迟速故遂
 人之沟洫密而匠人之沟洫疏盖匠人所营有司之
 事而已故其营国也为朝在某处为市在某处为涂
 若干为门若干皆有常制其为沟洫也为沟洫若干
 为川浍若干其广几何其深几何亦皆有常制若夫
 遂人则异于是盖随地而制之有出入焉要之使治
 可也故曰凡治野其为法大率圆而无弊夫是之谓
 治然则匠人之法死遂人之法圆
卷七十九 第 5b 页 WYG0094-0536d.png
 易氏曰遂人井田之法乃成周开方之数若匠人言
 井间之沟为一里十倍之而为十里之洫又十倍之
 而为百里之浍特言其一面之长者而已盖匠人方
 十里之洫是每一面各十井以开方而论则方十里
 者为方一里者百是洫为百井乃九百夫之地果何
 与于遂人百夫之洫匠人言方五百里之浍是每一
 面为百井以开方而论则方百里者为十里者百是
 浍为万井乃九万夫之地果何与于遂人千夫之浍
卷七十九 第 6a 页 WYG0094-0537a.png
 郑氏疑之而不得其说故曰此畿内采地之制其说
 无所依据或者欲以匠人沟洫求合乎遂人治野之
 制若必欲以一面而牵合其数则十夫之沟为一里
 之井十倍之为十里之成又十倍之为百里之同以
 是推之自百里之同而至两山之川得无大辽绝乎
 以是知匠人沟洫不可拘以成周之法或出于夏啇
 之制未可知也何以明之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
 为同文王司马法为商末之制则有合乎十里百里
卷七十九 第 6b 页 WYG0094-0537b.png
 之说益稷之书曰浚畎浍距川是自然之川则有合
 乎两山之间之说知此则匠人为前代之制遂人为
 成周之制明矣
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

 郑康成曰通其壅塞○王昭禹曰有山斯有川有川
 斯有涂川积两山之水而为之故曰两山之间必有
 川焉涂通往来而依川为之故曰大川之上必有涂
卷七十九 第 7a 页 WYG0094-0537c.png
 焉然此所谓川涂虽非遂人治野之法彼有出于地
 势者固非人力所得而易也先王亦因之而已
 易氏曰此言同间有浍之水入川川在两山之间与
 遂人万夫之川其说大异盖遂人夫间有遂其地百
 亩十夫则其首为横沟方一里十沟则东畔为南北
 之洫方三里有奇十洫则于南畔为横浍九浍则于
 四畔为川是万夫之川故其为川方三十二里少半
 里又九之而后方一同以南亩图之九浍而川周其
卷七十九 第 7b 页 WYG0094-0537d.png
 外又从而九之则一同之间方八十一浍何其浍洫
 之稠多也此遂人之制详密备具井井皆有条理所
 以谓之井田至匠人则百里一同始有一浍达于两
 山之川而已(○李嘉会曰平地必以夫地多少为限/然后成川则川不泛立地不虚占矣中)
 (原多平地不可不有/遂人二法兼用乃可)
凡沟逆地阞(音/勒)谓之不行水属(音/注)不理孙(音/逊)谓之不行
 郑康成曰沟谓造沟○易氏曰凡沟五沟也(○贾氏/曰言凡)
 (沟非田间广深四尺者当/是人所造沟渎引水者)○郑康成曰阞谓脉理属读
卷七十九 第 8a 页 WYG0094-0538a.png
 为注(○赵氏曰属是联属之属/谓流属沟洫使有所归)孙顺也不行谓决溢
 也禹凿龙门播九河为此逆阞与不理孙也○陈用
 之曰顺则行逆则止凡物皆然而水为甚孟子曰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所谓道者顺水所赴而勿逆焉之
 谓也夫阞者地之理也地阞陷下水赴而泐焉顺而
 道之则水由地中行一逆其势无自而可故凡为沟
 之势逆地阞则谓之不行岂特地阞为然哉凡水之
 属皆欲其顺理逊者言乎其顺也故属不理孙谓之
卷七十九 第 8b 页 WYG0094-0538b.png
 不行盖莫非行也激而行之岂水之性哉
(音/箫)沟三十里而广倍
 陈用之曰梢木之末也沟上小下大若木之梢故名
 之(○郑康成曰谓不垦地之沟○薛氏曰梢沟沟末/也自沟末言之谓之梢沟自田端言之谓之田首)
 ○郑锷曰自然之沟非人所造者谓之梢沟与梢其
 薮之梢同梢际也水所自齧而成至三十里其广必
 倍盖始齧之处其口必小其行寖远众水所会其沟
 自广故也(○王昭禹曰水欲漱齧而成沟亦出于地/势之自然而已故积三十里而其广倍之)
卷七十九 第 9a 页 WYG0094-0538c.png
 (然后水势流行而无所壅○薛/氏曰沟远而不倍不足以容水)
凡行奠(音/亭)水磬折以参伍
 陈用之曰奠之为言定也谓行水于此停蓄而定也
 水停而定则不行矣或有所妨碍或引以浸灌于是
 乎行之行之必以磬折之法势宜之也盖水之势有
 激必有旋故易以坎为弓轮坎者水也其激也为弓
 其旋也为轮激则直而注旋则纡而曲行奠水之法
 一于直而注则有湍决荡溢之患必以磬折之法行
卷七十九 第 9b 页 WYG0094-0538d.png
 焉参伍郑氏谓直行三折行五是也欲其形之曲如
 磬之折故取以为法(○赵氏曰如直行三丈又曲转/行五丈所以如此者要直曲得)
 (所也如此则水势虽湍激流疾而不壅/却便得水势徐徐渐杀而不冲突也)
欲为渊则句(音/钩)于矩
 赵氏曰矩之法方正不曲是乃谓凡川沟欲使深而
 为渊当使水流之势勾曲于矩矩是方角之形今又
 曲其矩方之势则形曲过于矩如是则水势倒向上
 流转成曲尺回旋反绕斯溃荡而为渊矣上行停水
卷七十九 第 10a 页 WYG0094-0539a.png
 要磬折只是要水去此则要水住句于矩十分要曲
 非止于磬折之三五也(○李嘉会曰水行句曲其/下必回峻自然深为渊也)
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善沟者水漱(音/瘦)之善防者
水淫之
 赵氏曰凡沟谓凡作沟必因水流之势而就为沟也
 防为堤防而止水者必因地势之高低而就为防也
 此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之意欲其易为力
 耳○郑锷曰沟以行水宜因水势之下而于下地为
卷七十九 第 10b 页 WYG0094-0539b.png
 之防以潴水宜因地势之坚而于坚地为之善为沟
 而因下地为之则水奔趋而赴之必速故曰水漱之
 善为防而因坚地为之则水淫液而淤泥必附故曰
 水淫之夫水之所以不漱不淫者非水之过也为沟
 为防者不尽善而已○郑康成曰漱犹齧也○郑司
 农曰淫读为廞谓水淤泥土留著助之为厚
 李嘉会曰善沟善防本乎人之力水漱水淫他日其
 势自然耳苟非善乎初何以至是若曰因乎地势如
卷七十九 第 11a 页 WYG0094-0539c.png
 今因山口为斗门此固为善也然居平地者多安能
 一一若是
凡为防广与崇方其杀参分去一
 郑康成曰崇高也方犹等也杀者薄其上○毛氏曰
 广言其基之阔崇言其基之高假令长丈二阔与崇
 等也其杀三分去一则上之广宜杀焉假令阔丈二
 者其上则宜广八尺是为三分去一也凡累土者土
 不相胜则其圯自上始故善防者欲下厚而上薄如
卷七十九 第 11b 页 WYG0094-0539d.png
 此则势不倾而可以持久○郑锷曰防以堤水惟固
 则不倾惟高则不溢其基广则其所载者固其形高
 则其所禦者远广而不崇则水溢而过崇而不广则
 势危而圯坏故广与崇两者如一焉与梓人为侯之
 意同下之广上之崇虽当相等至于上下大小则宜
 有差为之杀削之势盖减其上之厚使微薄也然其
 杀当三分而去一耳此亦防之小者其法当尔
大防外杀
卷七十九 第 12a 页 WYG0094-0540a.png
 郑锷曰为大防则于三分去一之外又当去之盖防
 大则下宜愈厚上宜愈薄然后不崩故也(○陈用之/曰若夫大)
 (防非特杀其内而已又杀其外焉则末势弱而本势/强矣夫惟防杀而水淫则无泄下之圯而水亦无自)
 (而决此所/以为善也)
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
 毛氏曰为沟者掘土而为深为防者积土而为高此
 沟防皆曰深者要其成则皆土向下以为深也章程
 之法以日为度盖一人之力于一日之间以成其深
卷七十九 第 12b 页 WYG0094-0540b.png
 则丈尺步数有定式矣虽积万人之众累千日之久
 以此准之则功无毫发之差故五寸之矩足以尽天
 下之方一日之深足以尽众夫之力(○郑锷曰唯先/为之式则用人)
 (之多寡计功之久近可坐而知以/是赋功指日而成不愆于素矣)
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
 郑康成曰里读为已声之误也○赵氏曰已为式了
 则众力可以傅著而用之不敢荒怠废功(○王昭禹/曰但依一)
 (里为之式则众力可/以傅著而用之也)
卷七十九 第 13a 页 WYG0094-0540c.png
 毛氏曰傅附合也言可以合众力而为一注以傅为
 付亦通
 易氏曰此谓沟防有定法而后可以齐众志盖自𤰝
 深尺广尺以至浍之广二寻深二仞非朝夕之积也
 必先深一日以为式自方里之井以至方百里之同
 非跬步而至也必以一里之广以为之式如此则自
 小可以准大自近可以准远而沟防之功可以渐而
 成矣
卷七十九 第 13b 页 WYG0094-0540d.png
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
 毛氏曰索约绳也绳又谓之缩盖以绳约物故谓之
 约板横而绳直故曰缩汲引而长之也约版者节度
 必密大长则版挠而土虚矣非版之过乃约之罪故
 曰无任诗曰约之阁阁㭬之橐橐其缩版也如阁之
 载然言其牢也其㭬土也若橐之盛然言其密也由
 版之牢故其上密则大引其版非所谓约之阁阁者
 也(○陈用之曰言约之大过则椓土之时/索有不胜其任矣○赵氏曰谓索断也)
卷七十九 第 14a 页 WYG0094-0541a.png
葺屋参分瓦屋四分
 郑锷曰以茅盖屋谓之葺草之为物易腐难久宜以
 时修葺故以名之也葺屋之峻宜过于瓦屋三分四
 分者取其屋之尺数以为峻之度也草之去水为迟
 瓦之去水甚疾故其峻之势宜有差也
 贾氏曰东西为屋则三分南北之间尺数取一以为
 峻假令南北丈二尺草屋取四尺为峻瓦屋取三尺
 为峻也
卷七十九 第 14b 页 WYG0094-0541b.png
 陈用之曰自此至堂涂十有二分皆随其宜而杀之
 之势主以去水而已
囷窌(音/教)仓城逆墙六分
 郑康成曰囷圜仓方穿地曰窌(○贾氏曰地上/为之方曰仓)○郑
 锷曰仓窌囷皆藏谷之廪○王昭禹曰城则在郭内
 以为捍蔽(○毛氏曰城宜/方城以围宫室)
 郑康成曰逆犹却也筑此四者六分其高却一分以
 为杀○贾氏曰假令高一丈二尺下厚四尺则于上
卷七十九 第 15a 页 WYG0094-0541c.png
 去二尺为杀上惟二尺囷仓城地上为之须为此杀
 其窌入地亦为此杀者虽入地口宜宽则牢固也○
 毛氏曰凡屋之类必峻其上不峻无以去水凡墙之
 类必杀其上不杀其上不能胜水
堂涂十有二分
 项氏曰堂涂阶前之陈也诗曰胡逝我陈(○赵氏曰/谓堂前砖)
 (阶/也)○郑康成曰分其督旁之脩以一分为峻(○贾氏/曰中央)
 (为督督者所以督率两旁脩谓两旁上下之尺数假/令两旁上下尺二寸则取一寸于中央为峻峻者取)
卷七十九 第 15b 页 WYG0094-0541d.png
 (水两向流去也○李嘉会曰言两/旁十二分取一分于中央以为高)
窦其崇三尺
 郑康成曰宫中水道○王昭禹曰必崇三尺所以防
 壅塞也(○李嘉会曰若今之街中间突/起两边峻下水从两边去也)
墙厚三尺崇三之
 郑康成曰高厚以是为率足以相胜○王昭禹曰墙
 基广三尺则高九尺盖不高九尺不足以为防蔽不
 厚三尺不足以为完久其他皆以是为率
卷七十九 第 16a 页 WYG0094-0542a.png
车人之事
 赵氏曰此段是总言车工起数之法以车人造车其
 事不一而足故以事名之如画缋之事
半矩谓之宣
 郑康成曰矩法也所法者人也○郑锷曰人长八尺
 以八尺而三分之则每分各长二尺六寸三分寸之
 一是一矩言用是以为矩法也凡人头发早白而落
 者名曰宣易以巽为宣发是也取人长之一以为一
卷七十九 第 16b 页 WYG0094-0542b.png
 矩以为宣则长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是为人头
 之长(○毛氏曰宣为人头/者在上而宣露故也)
一宣有半谓之欘
 郑康成曰欘斲斤柄尔雅曰句欘谓之定○易氏曰
 一宣之度为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宣之半则为六
 寸三分寸之二合而言之则二尺焉故谓之欘
一欘有半谓之柯
 易氏曰一欘为二尺半欘为一尺合而言之则三尺
卷七十九 第 17a 页 WYG0094-0542c.png
 焉故谓之柯
 郑康成曰伐木之柯柄长三尺诗曰伐柯伐柯其则
 不远○郑司农曰苍颉篇有柯欘
一柯有半谓之磬折
 易氏曰柯长三尺而一柯有半则为四尺五寸谓之
 磬折○赵氏曰磬折谓人所立之仪盖人磬折立则
 上俛玉藻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绅长三尺谓人长
 八尺系带在四尺之上带以下有四尺五寸人磬折
卷七十九 第 17b 页 WYG0094-0542d.png
 之节在此一柯有半计长四尺五寸今人磬折之长
 故谓之磬折想车工造车皆以此度量长短也○陈
 用之曰宣也磬折也取之身而为之法数者也柯也
 欘也取之物而为之法数者也
车人为耒
 王昭禹曰车人为车而亦为耒者易曰揉木为耒耒
 之为物其体曲其用利而车之为物或揉曲木以为
 体或资利转以为用器殊而事类此车人所以为耒
卷七十九 第 18a 页 WYG0094-0543a.png
 也
(音/刺)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
二寸
 郑锷曰庛者耒之面耜者耒之金庛则在耒下而前
 曲接耜名谓之庛者谓其曲接耜之所容有庛之义
 (○易氏曰耒之前接者耜也耜之前接者耨即所谓/庛也以金刺土者也匠人言耜广五寸郑氏谓古者)
 (耜一金是也○陈用之曰易曰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耒也耜也以木为之耨则以)
 (金为之而用于耒耜者也何以知耨之甾于耒也盖/古文耨从耒或从金从金言以金为之从耒言耒之)
卷七十九 第 18b 页 WYG0094-0543b.png
 (为用何以知耨之用于耜也盖古文耜从木从以从/木言以木为之从以言以金焉以之为言用也然则)
 (先儒以耜为耒头之金岂知易所谓斲木为耜而古/文耜从木之意欤郑氏读庛为刺理或宜然以谓前)
 (曲接耜/恐误)其长以尺有一寸为度当中而直者耒之身
 也在庛之上故谓之中直也其长以三尺三寸为度
 人手所执者谓之句句在上而句故谓之上句亦谓
 之首也其长以二尺二寸为度合而言之则耒也(○/王)
 (昭禹曰合三者之数则/耒之长凡六尺有六寸)
自其庛缘其外以至于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与步
卷七十九 第 19a 页 WYG0094-0543c.png
相中也
 陈用之曰缘谓循而上之弦谓直而度之外谓边也
 首谓上也内谓中也自庛缘其外以至于首度其左
 右上下小大多寡之数均矣然后以此而弦直其中
 以审其度焉以弦其内得六尺有六寸之数则其度
 不差矣与步相中者盖言其用之时则器之度与人
 之步适相当焉(○赵氏曰自外曲量之则六尺六寸/从上下两曲之内相望如弦量之只)
 (得六尺以上句与下庛曲占了寸数也必欲中步者/盖在野宜度以步人执耒耕也前后相距止六尺行)
卷七十九 第 19b 页 WYG0094-0543d.png
 (一步则如此阔耒太长则高而难执太短则/俛而难行皆不便耒适要六尺长所以中步)○郑康
 成曰耕者以田器为度宜(○贾氏曰耒自长六尺若/量地时脱去耜而用之)
坚地欲直庛柔地欲句庛直庛则利推(又汤/雷反)句庛则利
发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陈用之曰坚地刚而难入而直庛则利推柔地著而
 难起而句庛则利发直庛者其庛之势微直而下也
 句庛者其庛之势微句而上也○郑锷曰推者推而
 前也发者举而起也○王昭禹曰中地之庛则合于
卷七十九 第 20a 页 WYG0094-0544a.png
 磬折而句直欲得其中(○陈用之曰不过于句不过/于直适如磬折之势焉则用)
 (于刚柔得上下之/中所以谓之中地)
车人为车柯长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长以
其一为之首
 毛氏曰凡车有驾马者有驾牛者驾马者一辕而两
 马君子所乘所谓五路是也驾牛者两辕而一牛所
 以载物大车柏车羊车是也是三等之车皆以载物
 但行泽者为大车行山者为柏车在平地者为羊车
卷七十九 第 20b 页 WYG0094-0544b.png
 所以异等耳郑以大车为平地之车误矣○贾氏曰
 此车人造车之事凡造作皆用斧因以量物故先论
 斧柄长短及刃之大小○易氏曰柯长三尺博三寸
 厚一寸有半以斧柄言也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首
 以斧刃言也○郑康成曰首六寸谓今刚关头斧
     总论
 毛氏曰欲论柯则先言宣欲论造车则先言柯明长
 短之有所本也
卷七十九 第 21a 页 WYG0094-0544c.png
毂长半柯其围一柯有半
 贾氏曰下文柏车别论毂辐牙此是大车○郑康成
 曰大车毂径尺五寸
辐长一柯有半其博三寸厚三之一
 赵氏曰辐长一柯有半四尺五寸也博言阔也厚三
 之一则一寸也○薛氏曰辐长一柯有半合两辐言
 之则为九尺故又曰大车崇三柯轮人言乘车之制
 则崇六尺六寸此言大车之制则崇九尺
卷七十九 第 21b 页 WYG0094-0544d.png
渠三柯者三
 郑司农曰渠谓车輮所谓牙○郑锷曰谓之渠者言
 如水之沟渠然屈曲其势以受众水也輮木为牙以
 受众辐亦犹渠也其长三柯者三则长二丈七尺也
 辐长四尺五寸上下两相之辐共为九尺故以二丈
 七尺之长而屈曲之围三径一则当径九尺矣然则
 大车之轮高九尺也
 赵氏曰渠围二丈七尺轮径九尺上文辐长一柯有
卷七十九 第 22a 页 WYG0094-0545a.png
 半两两相对九尺可知然尚有毂空壶中在恐不止
 九尺以此知径九尺者通计毂数其实辐无一柯有
 半(○李嘉会曰二丈七尺之牙何以包得九尺之轮/及毂一尺五寸惟有菑有蚤入之极深则可包矣)
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毛氏曰此又简脱宜承下文仄輮则完之下与六分
 其轮次何则当先言行泽行山之异宜而后言其制
 乃其序也不当以行泽行山间之使文不成也○项
 氏曰毂欲短即前半柯者也毂欲长即后毂长一柯
卷七十九 第 22b 页 WYG0094-0545b.png
 者也(○愚案下文短毂谓/大车长毂谓柏车)○王昭禹曰轮人言毂小
 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此特中地之毂而已若夫行
 山泽则必有以适其地之宜盖行泽则多泥泥多则
 行必钝故欲短毂毂短则虽有深泥亦莫之黏故利
 行山则多险险多则行必危故欲长毂毂长则辐短
 而无摇兀之患故安(○毛氏曰毂短则泥之所附者/少故车不濡滞而利毂长则其)
 (势足以胜石故/不震掉而安)
行泽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则易仄輮则完
卷七十九 第 23a 页 WYG0094-0545c.png
 王昭禹曰此言牙也(○易氏曰反輮大车/之制仄輮柏车之制)○郑锷曰
 輮谓屈木以为渠行泽之车其渠之木则宜反輮(○/毛)
 (氏曰心在外/而肤在内者)木心多滑反而輮之则滑易而去泥为
 甚利矣行山之车其渠之木则宜仄輮(○毛氏曰仄/輮者与皮肤)
 (各居一/偏也)山多沙石轮易损敝惟仄木以为渠则坚刃
 相补不偏坏矣
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
 毛氏曰此大车之轮宜在渠三柯者三之下故知其
卷七十九 第 23b 页 WYG0094-0545d.png
 简脱也
 贾氏曰轮崇九尺○郑康成曰轮高轮径也牙围尺
 五寸(○薛氏曰轮人言乘兵车所谓牙围者/尺一寸也此言大车牙围者尺五寸也)
柏车毂长一柯其围二柯其辐一柯其渠二柯者三五
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
 郑锷曰行山之车以柏木为宜柏木至坚山地至险
 以至坚之木而为车则行险而不甐欤毂长三尺围
 六尺则径二尺也轮三尺其渠则二柯者三盖长一
卷七十九 第 24a 页 WYG0094-0546a.png
 丈八尺也二柯六尺也二柯者三三六十八也以一
 丈八尺而輮之则轮之径六尺也以六尺之轮五分
 之取一为牙围则牙围一尺二寸也然则柏车之轮
 与乘车大车皆不同矣(○陈用之曰以大车为大则/若柏车者可名于小故除毂)
 (长与围之外其辐其渠其轮崇其牙围视大车之数/皆减焉○贾氏曰柏车山行故毂长轮崇又下皆欲)
 (取其安故也○陈用之曰/博厚则与大车之制同)
大车崇三柯绠(音/景)寸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毛氏曰上文虽载车渠之数与六分其轮崇以为牙
卷七十九 第 24b 页 WYG0094-0546b.png
 围然其崇之数犹未备也故再备其数焉○薛氏曰
 辀人云大车辕直必缢其牛则大车牛车也○郑康
 成曰毂长半柯者也○郑锷曰崇三柯者言轮高九
 尺○郑康成曰绠轮箄(○贾氏曰轮箄谓轮/之四面外一寸则安)○毛氏
 曰驷马之车六尺六寸之轮其绠三分寸之二则大
 车九尺之轮其绠固宜一寸矣
 郑司农曰牝服谓车箱服读为负○郑康成曰牝服
 长八尺谓较也(○郑锷曰其长八尺/则箱中所容物多矣)○陈用之曰大
卷七十九 第 25a 页 WYG0094-0546c.png
 车毂长尺五寸围尺五寸辐长四尺五寸渠围二丈
 七尺牙围一尺五寸
羊车二柯有参分柯之一
 郑康成曰羊善也善车若今定张车(○贾氏曰汉世/定张车未知何)
 (用但知在宫所用故/差小为之谓之羊车)○郑锷曰以史考之晋制羊车
 一名辇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晋武帝宫中每乘羊
 车宫人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则宫中之
 车名曰羊车以羊驾之也齐因晋制御史皇太子所
卷七十九 第 25b 页 WYG0094-0546d.png
 乘梁因之亦名辇贵贱通得乘名辇子隋大业始更
 谓之羊车小吏驾果下马其大如羊唐亦因之经于
 王之五路独无宫中之车意其此也○郑康成曰较
 长七尺○陈用之曰羊车牝服得中焉则其毂辐轮
 崇牙围从可知矣
 薛氏曰大车牛车柏车山车羊车小车大车以行泽
 柏车以行山羊车以行宫中
柏车二柯
卷七十九 第 26a 页 WYG0094-0547a.png
 郑康成曰较六尺柏车轮崇六尺其绠大半寸○郑
 锷曰羊车宜小反有七尺之较柏车宜大乃有六尺
 之较盖羊车不言辐毂牙之制则较虽长而车小矣
 柏车较虽短然备述其辐毂牙之制其大于羊车可
 知
凡为辕三其轮崇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以凿其钩
彻广六尺鬲长六尺
 贾氏曰轮崇虽不同其辕各自三其轮崇假令柏车
卷七十九 第 26b 页 WYG0094-0547b.png
 轮崇六尺则辕丈八尺大车轮崇九尺则辕二丈七
 尺
 郑司农曰钩钩心○王昭禹曰彻谓车广(○贾氏曰/彻广六尺)
 (者不与四马/车八尺者同)○郑司农曰鬲谓辕端厌牛领者(○毛/氏曰)
 (所以鬲牛不使之/外纵故谓之鬲)○贾氏曰鬲长六尺者以其两
 辕一牛在辕内故狭也四马车鬲六尺六寸者以其
 一辕两服马在辕外故鬲长也○薛氏曰大车两辕
 鬲长六尺则与六尺六寸之衡不同是两辕之车一
卷七十九 第 27a 页 WYG0094-0547c.png
 牛在辕内故鬲短而彻狭一辕之车两服在辕外故
 衡长而彻广(○易氏曰曰轮曰辕曰牝服虽有三等/之不一至其为鬲为彻广则一而已)
  愚案辀人乘车兵车辕长一丈四尺四寸此所言
  三其轮崇者止言大车柏车羊车也其曰凡为辕
  者合三车而言之
     总论
 易氏曰此三车者拟以乘车兵车之制轮即乘车兵
 车之所谓轮也牝服即乘车兵车之所谓较也辕即
卷七十九 第 27b 页 WYG0094-0547d.png
 乘车兵车之所谓辀也彻广即乘车兵车之所谓軓
 广也鬲即乘车兵车之所谓衡也以乘车兵车而论
 之轮崇与舆广衡长同于六尺有六寸者故曰参如
 一谓之参称较即舆上之两輢而出乎式者也其制
 亦如之衡即一辕容两服马者也其制亦如之軓广
 虽八尺然亦因舆之广而加之也辀长虽丈四尺四
 寸然亦因舆隧之深而加之也至于车人之车则不
 然柏车行险阻之地其较宜于短大车行平夷之地
卷七十九 第 28a 页 WYG0094-0548a.png
 其较宜于长羊车用于宫中宜于长短之中而已是
 三者既有长短其为辕也亦各随其轮之制是数者
 皆非乘车兵车三称之制此所以命之车人而特见
 于考工之末欤
 
 
 
 
卷七十九 第 28b 页 WYG0094-0548b.png
 
 
 
 
 
 
 
 周礼订义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