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093-07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四十四 宋 王与之 撰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郑康成曰大史史官之长○林椅曰巫史卜祝宜以
鬼神为类彼六典八法八则八枋皆治职事类也顾
列于此者谓宗庙之典祏欤
愚案史官公道所系清议所出君相有一过举史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093-0713b.png
氏直书此所以权重宰相列之春官虽大宰不得
统摄之
郑锷曰礼记言天子建六官先六大曰大史大祝今
大祝大史皆以下大夫二人为之无乃祝史之史曰
不然昔季梁谓随侯曰祝史矫举以祭子木言武子
之祝史陈信无愧辞而礼记又云失其义陈其数祝
史之事是乃祝史之史今此官掌典法则掌约剂掌
正岁年颁告朔掌祭祀卜日读礼书掌朝觐执书以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093-0713c.png
诏王掌大师抱天时掌大迁国抱法掌射饰中正左
传所谓天子有日官居卿以底日者也
日官不
在六卿之数而位从卿是乃大史之职昔老子为守
藏史复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秦时张
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汉司马迁之祖本出重黎之
后掌天官迁之父谈称大史公迁亦称大史以天官
治太初之历与此大史所掌无异虽与大祝同为下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093-0713d.png
大夫非其伦也
王氏详说曰礼记玉藻有左史书动右史书言是记
有左右史然以左传考之左史即大史右史即内史
襄二十五年传载大史书崔杼之事非书动乎僖二
十八年载王命内史策命晋侯之事非书言乎书曰
大史友内史友是之谓也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093-0714a.png
礼库曰古者史官不易业不兼官不贰事如周之史
佚鲁之史克晋之史苏史黯史赵史墨皆世世掌之
后来亦略有此意如大史谈之后有迁班叔皮之后
有孟坚刘知几之后有刘餗近日乃百官迁转之地
古人惟史官之流不易业卜官乐工亦世世掌之此
其所以精欤
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
则以逆都鄙之治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093-0714b.png
愚案典法则字说见大宰逆字说见小宰
王昭禹曰建者作而立之也大宰以道揆者也大史
以法守者也以道揆则所建者法之所自出以法守
则所建者书之所自成史以掌官书为事所谓建特
作而立其书以道制法有不与也
李嘉会曰六典曰建法则不曰建何也如大宰之建
六典盖政赋以随凶丰刑典以随乱平故曰建今大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093-0714c.png
史所掌者年岁尤当随年岁以为设施所以必建也
若八法八则有常法矣守之可也
凡辩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
郑康成曰谓邦国都鄙以法争讼来正之者○易氏
曰刑之以司约之法而刑之○王昭禹曰上之制下
以有法也其书皆藏于大史有疑焉则使辨于大史
而考之不信者是谓非法其刑之宜矣
林椅曰五官具见之法多有其目而无其数盖周公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093-0714d.png
宅百揆总其网于上其数在有司故也若大史辨法
者考焉六官之法当尽在是矣
愚案三代之时有议论而无诽谤有面辨而无腹
非朝廷法度至使天下之怀疑者得以致辨而上
之人又反覆考正之当是时下无挠法之心求质
其所未安上无恃法之心求释其所未信辨者既
明考者既当起信险肤者犹肆其利口以阻乱吾
之法则焉得不绝之然则未信者吾与之开导反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093-0715a.png
覆不信者然后刑之则古人之忠厚可见矣
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
之所登
黄氏曰剂不独劵书诅祝质邦国之剂信凡有约者
皆有剂司约所谓大约剂小约剂是也小宰听卖买
以质剂亦谓有剂可质
郑康成曰贰犹副也○贾氏曰以贰六官者六官各
有一通大史亦副写一通也六官之所登者约剂相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093-0715b.png
续不绝在后六官更有约剂皆副写一通上于大史
以藏之
○王氏曰司
约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
信者杀盖六官所藏约剂有登于司约而藏焉者大
史又藏焉则以贰六官所藏及其所登者参之考之
故也
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093-0715c.png
黄氏曰辟之为言正也大史掌邦法若约剂纷乱抵
冒不可考则以法正之
易氏曰刑之与上经同
郑锷曰邦国都鄙之君与所治之民上下相临犹有
待约剂为信考左传郑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相信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093-0715d.png
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母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
勿与知然则国君与民有时而用约剂也藏于大史
者盖彼以闻于王朝之六官六官以登于大史其藏
也所以贰六官备遗忘若此等约剂邦国都鄙有之
六官有之大史亦有之时移世变久而或乱君民相
疑入而质證于王朝则大史辟启旧藏观其所登辟
法以示之犹有不信者非不信吾法是终欲乱其约
剂也可不待以刑哉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093-0716a.png
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
贾氏曰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
正月立春节雨水中至十二月小寒节大寒中皆节
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数一名中气节
气有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中气匝则为岁朔
气匝则为年假令十二月中气在晦则闰十二月十
六日得后正月立春节此即朔数曰年至后年正月
一日得雨水中此中气匝此是中数曰岁中朔大小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093-0716b.png
不齐不置闰则中气入后月须置闰以补之正之以
闰若今时作历矣
愚案此以岁年作朔数中数说
郑锷曰周以建子为正而四时之事有用夏正建寅
者用建寅谓之岁用建子谓之年事有用建寅者如
正岁则读法三岁大计群吏之治之类事有用建子
者如司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丰年则公旬用三日
之类大史正岁与年而次序其事颁于官府都鄙使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093-0716c.png
以次举先后不失其序如月令所建十二月之事是
亦并与岁而皆正也
愚案此以周人建子兼用夏正说极是尔雅云周
曰年夏曰岁经所谓正月之吉者建子之正年只
读法朝会等事用之而岁则便于事功然有合用
周时之正亦有合用前王之正不可不正之以叙
其事也豳风七月一诗称一之日二之日与夫七
月八月即此义孔子作春秋亦两存之书四时而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093-0716d.png
兼月用时王之正则建子书四时而不月则行夏
之时而建寅如书二月无冰以夏正论之二月春
煖无冰亦是时之常不知此二月乃用周正夏之
十二月
王昭禹曰王国之事时定矣然后可以及邦国故继
之以颁告朔于邦国
颁告朔于邦国
郑司农曰颁读为班班布也○郑康成曰天子颁朔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093-0717a.png
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王昭禹曰玉藻曰诸侯皮弁听朔于大庙吉月必朝
服而朝则古人重朔如此文公四不视朔子贡所以
欲去告朔之饩羊○贾氏曰此及论语称告朔玉藻
谓之听朔春秋传谓之视朔视者君入庙视之告者
使有司读祝以言之听者听治一月政令所从言之
异耳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093-0717b.png
闰月诏王居门终月
胡伸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天度
之一故岁则周天月小馀之一故岁复减六积三岁
未周之度与所减之日乃置闰
郑锷曰治历明时非置闰则四时无自而能定闰虽
可以定四时然斗指两辰之间天无是月也大史则
诏王居门何邪以月令考之王者之位春则青阳之
左右个夏则明堂之左右个秋则总章之左右个冬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093-0717c.png
则玄堂之左右个闰月非常月也大史诏王居路寝
之门其意以为门者往来不穷之地闰乃天道所由
以变通也王者终月听政于此示变通之意也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093-0717d.png
○李嘉会曰十二月天
子各有所居者月令之说月令吕不韦集诸儒而作
三代无明文今曰诏者得非闰月不常大史诏王居
门以应之以顺上天裁成制度之义其馀则有常居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093-0718a.png
不在所诏矣
王昭禹曰王之居门凡以应天而已终月者所以成
其事也大史则诏王而已
易氏曰于正岁年而言序事则知官府都鄙以敬民
为主于颁而言告朔则知邦国以敬王为主于诏王
居门而言终月则知王者以敬天为主
大祭祀与执事卜日
郑康成曰执事大卜之属与之者当视墨○易氏曰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093-0718b.png
大祭祀之礼有所谓群执事此言与执事卜日则卜
日之执事而已大宰大宗伯则涖卜之执事所谓大
夫占色是也大卜卜师占人等则卜龟之执事所谓
卜人占坼是已大史以下大夫为春官之属不敢言
帅而言与者史与之占墨故也若六官以下皆有事
于祭祀则谓之群执事
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
贾氏曰戒谓散斋七日宿谓致斋三日当此日与群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093-0718c.png
执事预祭之官读礼书而协事恐事有失错物有不
供故也○王昭禹曰祭之事繁矣具载于礼书之文
故读礼书按其文而协其事之所当共也○郑康成
曰协合也
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
易氏曰祭之日群执事之位亦不一矣亦皆见于礼
书之所载大史执书以辨其位故曰次位常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093-0718d.png
郑锷曰有受誓之时有宿斋之时合群有司读礼书
以示之使无事不协至祭之日执前日所读之书以
次序其祭位所常行之事而已
辩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
郑康成曰谓抵冒其职事○郑锷曰有来辨其事者
用旧书以考焉有不信者诛之告之不信则诛责之
所谓国有常刑也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093-0719a.png
王昭禹曰法者上之所以制下辩而不信其罪重故
刑之事者下之所以事上辨而不信其罪轻故诛之
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
郑锷曰大朝觐会同列国君臣咸在有大国之人有
小国之人合五等之图案礼书以示之使无国不协
○郑康成曰亦先习录之也
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
贾氏曰将送也币谓璧帛之等王者与诸侯行礼之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093-0719b.png
时大史执礼书以告王使不错误
李嘉会曰读书则与众同读参所见以共协其事也
执书则执书之常然以定其位常之不可易也以书
则即礼仪之等级品物之高下一皆听之于书而已
如是既定然后执书以诏王在上者不可得而私在
下者不可得而变君臣上下一由乎规矩典常之内
此书者史之所掌也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093-0719c.png
郑司农曰大出师则大史主抱式以知天时处吉凶
史官主知天道故国语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春秋
传曰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楚子使问诸周大
史大史主天道
郑锷曰用兵之际欲卜胜负则上观天时下听军声
大史主历数者大师主吹同律者其职虽异其事则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093-0719d.png
相须必使大史抱天时之式与大师同车共载庶上
观天时以参所听之声既审且达胜负立决也
大迁国抱法以前
郑康成曰法司空营国之法抱之以前当先王至知
诸位处○郑锷曰国或大迁如盘庚迁亳成王宅洛
之类抱迁国之法以前盖相其阴阳而定宗庙社稷
之位不可无故常之法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093-0720a.png
大丧执法以涖劝防
易氏曰法者六引六绋之法○郑司农曰劝防引六
绋
王昭禹曰丧祝掌大丧劝防之事大史执法以涖之
而已
遣之日读诔
郑康成曰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人之道终
于此累其行而读之大师又帅瞽廞之而作谥瞽史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093-0720b.png
知天道使共其事言王之诔谥成于天道
○黄氏曰瞽诔其
德行故作谥史记其言动故读诔
凡丧事考焉
郑康成曰为有得失
小丧赐谥
黄氏曰小丧王子弟之丧郑谓卿大夫非也卿大夫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093-0720c.png
赐谥读诔小史掌之
凡射事饰中舍算执其礼事
贾氏曰饰中者谓饰治使洁净也○项氏曰中以盛
算算以记中算多则胜方射之时设算于中大夫兕
中士鹿中皆取服猛之义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093-0720d.png
郑锷曰诸侯之制射于国则皮树中于郊则闾中于
境则虎中中盛以算其制尺有二寸则知天子之射
中或以皮树或以闾虎射中则释算以记其中之数
舍释也大史释之者职当记注故以记其中之数也
疏谓射之礼事者射之先则燕礼也余以为言执其
礼事则非特燕礼可知凡射时之升降揖逊皆礼事
也书掌于此则礼事宜执于此守而勿失者谓之执
黄氏曰射人与大史数射中射人主皮大史治礼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093-0721a.png
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
徒四十人
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
忌讳
郑锷曰或谓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司
农谓邦国之志乃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
之属康成谓四方之志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
杌邦国与四方初无以异分为二官之所掌二郑亦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093-0721b.png
分为二说何邪曰不然四方之志乃周志郑志之类
若夫邦国之志非杂记邦国之事乃志诸侯所出之
世系与其庙祧昭穆之志如鲁出于周公郑出于桓
公晋出于叔虞世系绵远传序寖多昭穆久而或乱
王朝亦有志以记之小史掌其志奠其本系之所出
与世数之远近又辨
其昭穆若其国有事则诏告之以王朝之忌讳使无
犯焉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093-0721c.png
所谓邦国之志如此说者疑所
奠之系世所辨之昭穆非诸侯国之事殊不知王之
系世与昭穆非小史之所能掌以经考之小宗伯辨
庙祧之昭穆又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则王朝属籍
所付不轻矣后世立宗正一司以掌玉牒此岂小史
事今云掌邦国之志又云诏王之忌讳王岂庸不知
有事之时始以诏王此何理哉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093-0721d.png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
贾氏曰此大祭祀唯谓祭宗庙三年一祫之时有尸
主兼序昭穆俎簋也○郑锷曰大祭祀大史读礼书
矣小史则读礼法以戒百官也礼书者祭祀之典故
礼法者祭祀之戒令既读法则令其官八人以礼书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093-0722a.png
叙次昭穆之俎簋簋以盛黍稷俎以载牲体昭穆有
尊卑俎簋之数有多寡案典故以叙之
黄氏曰大史之属史八人史掌书以书叙昭穆之俎
簋谓此史也小史主定系世辨昭穆故并史事叙于
此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
者掌其小事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093-0722b.png
郑锷曰宾客会同之事则为大史之佐小事礼法者
已得专达之
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郑康成曰其读诔亦以太史赐谥为节事相成也
冯相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
八人
郑康成曰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视天文之次序
天文属大史月令曰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093-0722c.png
星辰之行宿离不贷
郑锷曰质之尧典四时平秩之文此冯相氏乃羲和
之职然只用中士为之疑其职卑其实不然帝尧之
世止羲和四子耳周家正岁年颁告朔有大史以下
大夫二人为之又有冯相氏又有保章氏殆不一职
官尤详备若此奚可以尊卑论邪
掌十有二岁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093-0722d.png
郑康成曰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
辰乐广说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以见然则今历
太岁非此也
王氏详说曰在天有岁星在地有太岁岁星右行太
岁左行在斗曰星纪在女曰玄枵在危曰娵訾在奎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093-0723a.png
曰降娄在胃曰大梁在毕曰实沈在井曰鹑首在柳
曰鹑火在轸曰鹑尾在氐曰寿星在心曰大火在箕
曰析木此所谓岁星右行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
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
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戍曰阉茂在亥曰
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此所谓太岁左
行左行者谓自东而南自南而西自西而北右行者
谓自北而西自西而南自南而东至于日月之行犹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093-0723b.png
是也天道左旋而经星从之日体右转而岁星从之
故日行北陆为冬西陆为春南陆为夏东陆为秋然
岁星行天一岁移一辰率百四十四岁而跳一辰若
再跳则历又改矣春秋保乾图曰三百年斗历改宪
者以此
十有二月
贾氏曰十有二月者谓斗柄月建一辰十二月而周
也○郑锷曰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093-0723c.png
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
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是谓十二月
之位
十有二辰
贾氏曰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等
十日
贾氏曰十日谓甲乙丙丁等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093-0723d.png
二十有八星之位
贾氏曰二十八星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
牛之等位者总五者皆有位处五者皆依四方四面
十二辰而见
辨其序事以会天位
郑锷曰岁月辰日星在天之定位各推其所在欲人
之行事不违乃辨其先后之序以会之如春则平秩
东作欲合乎日中星鸟之时夏则平秩南讹欲合乎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0093-0724a.png
日永星火之时以至民之析因夷隩国之寅宾寅饯
凡事之叙皆求合乎天是之谓会尧典之平秩所以
谓之辨秩者正此所谓辨其序事
黄氏曰尧典历象日月星辰历推其数象占其行大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0093-0724b.png
史掌历冯相氏象之日月星辰皆动也虽有常度而
不免或赢或缩其差常在毫釐渺忽之间积而渐远
故古人有历则有象随而正之岁星大约一岁历一
次十二岁而小周故以位定岁岁十二月日与月合
于十二辰是为朔相直为望此月之位故以定十二
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自甲至癸为十日
天运一日一周二十八星每月更迭昏旦中日日而
差积十日为一旬积三旬为一月积十二月为一岁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0093-0724c.png
此日之位故以定十日大史正岁年以序事冯相氏
于此平辨之以合于岁月日之位而知历之精疏中
否此其大法也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
王昭禹曰日为阳而实故致于长短极之时月为阴
而阙故致于长短不极之时○郑康成曰冬至日在
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此长短之
极极则气至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分日在娄秋分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0093-0724d.png
日在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以其景知气至否○
陆佃曰黄道北至东井南至牵牛东至角西至娄夏
至日在东井而北近极则晷短而
表景尺五寸冬至日在牵牛而南远极
则晷长而表景丈三尺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
角而中于极星则晷中而表景七尺三寸夫日阳也
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升故为温为暑阴
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则为凉为寒若日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0093-0725a.png
失节于南则晷过而长为常寒失节于北则晷退而
短为常燠此四时致日之法也月之九行在东西南
北有青白赤黑之道各二而出于黄道之旁立春春
分月行青道立秋秋分月行白道立冬冬至北旋
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古之致月不在立而常在
二分不在二分之望而常在弦者以月入八日与不
尽八日得阴阳之正平故也然日之与月阴阳尊卑
之辨若君臣然观君居中而逸臣旁行而劳臣近君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0093-0725b.png
则威损远君则势盛威损与君异势盛与君同月远
日则光盛近日则光缺未望则出西既望则出东则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之说盖足信也
以辨四时之叙
郑锷曰辨字本亦作辩说者谓见景之至否可以辩
说其晷刻以正闰馀使四时之叙无有差忒○黄氏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0093-0725c.png
曰夏至日景极长冬至日景极短春秋分平日景平
则日亦平致言长短与平各至其数四时之气定矣
于是而置闰所谓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也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黄氏曰推步虽精星辰日月之动晷度从违吉凶之
證者焉则又设官以观占之名曰保章氏保安也章
明也占天象以诏救政务在保安时变章明天意不
为怪诞诳幻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0093-0725d.png
刘氏曰冯相氏考诸历数以知天道者保章氏占于
天象以察时变者也○郑锷曰二官俱以氏为名意
以为天象固非常人所能知必天文之家父祖子孙
世守其职始知其详也名官曰氏欲世守之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
凶
王昭禹曰掌天与星所谓日月之变动五云之物十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0093-0726a.png
有二风皆天也所谓星辰分星者皆星也○刘执中
曰掌天星谓占视之志者记载其变动之顺逆以知
天下之迁易而辨其吉凶之小大浅深以诏于为国
者也○郑康成曰星谓五星有赢缩圜角
辰日月所会日有薄食晕
珥月有盈亏脁侧匿之变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0093-0726b.png
七
者右行列舍天下祸福变移所在皆见
黄氏曰二十八星十二辰随天左旋日月星辰右旋
天日月五星皆动物也观诸天星而星辰日月之动
为可志矣尧典日中宵中日永日短盖以其星志之
不曰天之动而曰星辰之动天之动不可见也不言
五星日月五星为七政从可知也星辰日月之动有
疾徐赢缩循轨不循轨日月薄蚀五星陵犯皆于此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0093-0726c.png
乎占之天下之迁迁变也变则其占不可常梓慎论
孛曰夏数得天火作宋卫陈郑当之占岁曰岁在星
纪而淫于玄枵蛇乘龙宋郑必饥裨灶曰岁弃其次
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星孛大辰而
占在宋卫陈郑失次在星纪而占在宋郑周楚是皆
所谓迁也
其后崔浩占荧惑亦曰星亡必以庚
辛秦也是当入秦此犹得古人遗法循轨为吉不循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0093-0726d.png
轨为凶又有时变如当食不食当陵犯不陵犯为吉
晕珥脁匿圜角失色皆非晷度之正为凶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郑康成曰星土星所主土封犹界也○刘执中曰角
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牛女扬州虚危青
州室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参益州井鬼
雍州柳星张三河翼轸荆州○薛氏曰星土之说不
明旧矣有为北斗之说者以谓七星主九州若雍属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0093-0727a.png
魁星冀属枢星兖青属机星徐扬属权星荆属衡星
梁属开星豫属摇星之类是也有为五行之说者以
为十二次主九州若降娄玄枵主于岱岁星位焉鹑
首实沈主于华太白位焉之类是也以今考之则不
然星土盖分星之十二次分属九州十二次虽分十
二土然合而言之为九州而已成周盛时诸侯封域
棋布九州大者百里次者七十里小者五十里附庸
小国又不能五十里者固不容皆有分星之次大率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0093-0727b.png
所封之分星皆以九州举之自春秋之时不明九州
之星土即分星之所次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而堪舆
之说起初分十二诸侯上配天文十二次彼战国时
强者陵弱大者并小其分疆错壤虽连亘数千里然
侵夺去取初无定论果能尽合于天文之度乎况星
纪于天文在东北乃以当东南之吴越鹑首于天文
在东南乃以当西北之嬴秦周都关河天地之中而
鹑火则南方之次齐都营丘实负东海而玄枵则北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0093-0727c.png
方之次止分十二国犹不当天地之度况乎国千八
百欲尽以天文分星槩之邪
先儒谓九州中诸国分星其书亡
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谓堪舆非古数
是也谓亡其分星之书则未之思矣岂知诸国之分
星即分其九州之星土以为分星乎吾固谓十二次
之星丽于九州则为星土分于天下诸侯则为分星
何则青州之星土则玄枵也齐之分星属焉扬州之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0093-0727d.png
星土则星纪也而吴越之分星属焉以至兖之寿星
荆之鹑尾皆星土而为郑与楚之分星雍之鹑首冀
之大梁皆星土而为秦与赵之分星若夫梁州之实
沈其地入于雍豫则星土亦分于雍豫而为豫之分
星徐州之降娄其地入于青兖则星土亦分于青兖
而为鲁之分星今以傅论之左传昭公十年有星出
于婺女郑裨灶曰今兹岁在颛帝之墟姜氏任氏实
守其地释云颛帝之墟谓玄枵也则知玄枵为齐之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0093-0728a.png
分星而青州之星土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
越晋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
伐之必受其凶释云岁在星纪故知星纪为越之分
星而扬州之星土也尔雅云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
津也释云箕龙尾斗南斗天汉之津梁为燕分而幽
州之星土也左传襄公九年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
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故商主大火宋为商之后
故知大火为宋分而豫州之星土也昭公十七年星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0093-0728b.png
孛于大辰及汉梓慎曰汉水祥也卫颛顼之墟故为
帝丘其星为大水此娵訾为卫之分星而冀州之星
土也襄公二十八年梓慎曰岁在星纪淫于玄枵蛇
乘龙龙宋郑之星故知寿星为郑分而豫州之星土
也郑语周史曰楚重黎之后黎为高辛氏火正则知
鹑尾为楚之分左传昭元年郑子产曰迁实沈于大
夏主参唐人是因知实沈为晋分而并州之星土也
皆分星之见于书傅可考也然诸国之封域既列于
卷四十四 第 32a 页 WYG0093-0728c.png
九州之内则诸国之分星即九州之星土尚何泥于
北斗五行之说乎
以观妖祥
黄氏曰日月五星其动者二十八星不动者二十八
星各有所主后郑言古数之存者十二次之分而已
唐僧一行分星度岂非堪舆遗学欤其凿亦甚日月
五星占其动故言观天下之迁二十八星占其不动
故言九州之地皆有分星郑云主用客星彗孛之气
卷四十四 第 32b 页 WYG0093-0728d.png
为象恐非彗孛五星之变则其动者常星自有变当
占○王昭禹曰以观妖祥则分星所主在地者妖祥
兆于天以所主之分星观之则九州之妖祥灼然可
见矣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愚案十二岁说见冯相氏
郑锷曰岁星之行十二岁而周天是谓十二岁色欲
明光润泽赤而角则其国昌赤黄而沉其野大穰故
卷四十四 第 33a 页 WYG0093-0729a.png
其占色相色相变异则天下之妖祥皆可得而知岁
星所在其国有福春秋之际越得岁而吴伐之遂受
其凶左传言岁在颛帝之墟居其鹑首而有妖星焉
告邑姜也视其相则又观其有妖星也
卷四十四 第 33b 页 WYG0093-0729b.png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
郑康成曰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郑司农曰以
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
黄为丰故春秋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
也故曰凡此五物以诏救政
降丰荒之祲象
郑康成曰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李嘉会曰气
卷四十四 第 34a 页 WYG0093-0729c.png
为祲形为象
王昭禹曰言降丰荒之祲象则与视祲所谓叙降同
矣盖下其说于国使民知之焉故谓之降事未至而
使之备患未生而使之防先王所以仁民也可谓厚
矣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王昭禹曰十有二风风之生于十二辰之位者也盖
天地六气合以生风艮为条风震为明庶风巽为清
卷四十四 第 34b 页 WYG0093-0729d.png
明风离为景风坤为凉风兑为阊阖风乾为不周风
坎为广莫风八风本乎八卦传曰舞以行八风谓此
也四维之风兼于其月故艮为条风而立春亦曰条
风巽为清明风而立夏亦曰清明风坤为凉风而立
秋亦曰凉风乾为不周风而立冬亦曰不周风故八
风变而言之又谓十二风也
卷四十四 第 35a 页 WYG0093-0730a.png
郑锷曰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从律而不
奸则气和可知风气不应由阴阳不和不和为乖不
应为别见其乖别可以命其妖祥○王昭禹曰命以
告人使之知所备○王氏曰乖别在人妖祥先见于
卷四十四 第 35b 页 WYG0093-0730b.png
风亦人与天地同流通万物一气故也丰荒之祲象
言降乖别之妖祥言命皆命而降之命谓名言之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贾氏曰五物谓掌天星以下○王氏曰诏以诏上访
以访下○郑康成曰访谋也见其象则当豫为之备
以诏王救其政且谋今年星天时占相所宜次序其
事
卷四十四 第 36a 页 WYG0093-0730c.png
郑锷曰占辨于方萌之始诏人君以救灾应变之道
而已救灾者必贵乎有政应变者不可以无事以政
而救灾者王之职也故行应变之事当先后之序必
询访然后知○易氏曰政者国之大本诏救政于上
则人君知修省之道事者有司之常职访序事于下
则人臣知儆戒之意
卷四十四 第 36b 页 WYG0093-0730d.png
周礼订义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