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93-02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十六 宋 王与之 撰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
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郑康成曰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
所居也春秋传曰迁郑焉而鄙留○贾
氏曰此谓三等采地也载师家邑之田任稍地则大
夫之采也小都之田任县地则六卿之采也大都之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93-0252b.png
田任疆地则三公之采也亲王子弟与公同处而百
里次疏者与卿同处而五十里次疏者与大夫同处
而二十五里
愚案周公言都鄙者甚多当于司徒造都鄙之文
著其详焉盖据载师言之特谓大夫采地在王国
之三百里卿采地在王国之四百里公采地在王
国之五百里尔未尝明言公卿大夫采地各有几
里也小司徒注始总言之贾氏疏遂定为公百里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93-0253a.png
卿五十里大夫二十五里后世说礼者因仍不易
若然又与王制所谓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制异
矣
王氏详说曰王制是夏制也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文
之昭武之穆与夫周公之祚嗣有功德者皆以次出
封而无功德者亦各以亲疏食采畿内借使周之内
诸侯与外诸侯之分土一同则虽极禹迹所至之处
亦不足以封螽斯众多之子孙大抵皆有以处之也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93-0253b.png
夫以武王之母
弟八人虽曰五叔无官然所谓曰管曰蔡曰成曰霍
曰毛者亦其采地也商之三仁箕子微子以爵言而
比干特谓之王子比干无可食之采地他可知矣试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93-0253c.png
以县内九十三国之数明之为百里者九而三公之
田与三公之致仕者处其六所以待王子弟者三而
已为七十里者二十有一而六卿之田与三孤及六
卿之致仕者处其十五其所以待王子弟者六而已
为五十里者六十有三而二十七大夫与二十七大
夫之致仕者处其五十有四所以待王子弟者九而
已知此则知夏商之内诸侯为少而周之内诸侯为
多多少不同其数则广狭不同其封也明矣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93-0253d.png
愚案此言食采之数本疏五十里二十五里之说
愚案周之建都鄙外有封域沟树之固内有城郭
市朝社稷宗庙之别使之朝夕涖事王朝而退食
于家其家不出王城而都鄙乃在三百里以至五
百里之内犹民之廛里在国而受田于乡苟必还
在采邑之都则其列职常往返于数百里之远而
在途之日多在朝之日鲜矣要知都鄙之主则以
吏居之如冉求为季氏宰而后采地之封者不过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93-0254a.png
得食其禄此尹氏崔氏春秋所以讥世卿欤
郑锷曰造者为而成之之义王制曰凡居民量地以
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史氏曰封
之所以止其窥觇沟之所以禁其侵夺然后屋室得
以安居焉○郑康成曰城郭之宅曰室诗云入此室
处以其室数制之谓制丘甸之属○黄氏曰造都鄙
与建邦国不同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知其广狭
遂以制其域居其所当授之民宜必有馀地造都鄙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93-0254b.png
直以其所当授之民室数制其地山川沟涂皆豁除
以实地计固不使不足亦不使有馀故其下出易法
史氏曰不易者土力厚一岁一种再易者土力薄再
岁一种三易者土力益瘠率三岁而一种易者更迭
而种也再易一倍不易之地三易二倍不易之地而
其所出不过同为百亩之获也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93-0254c.png
○陈君举
曰王制正义农夫受田实有九等案大司徒不易一
易再易之地惟有三等者大司徒言其网其实不易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93-0254d.png
一易再易各为三等则九等地见异议说
郑锷曰遂人颁田里土地田百亩莱五十亩以至莱
二百亩与此正同然都鄙不易之地无莱者遂地有
莱以利上农实遂地以强本也此不论馀夫之地者
盖都鄙之地小于乡遂造之之法止以授田之家计
之而已馀夫非所当计也
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焉以为地法而待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93-0255a.png
政令
王昭禹曰凡有职于地者皆地职若三农园圃虞衡
薮牧之类凡有守于地者皆地守若山虞掌山林之
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
凡有
贡于地者皆地贡也若农以耕事贡九谷圃以植事
贡草木既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则分命使各为其
所职之事颁者以等级分之也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93-0255b.png
地法则地职地守地贡各有度数存焉故谓之地
法颁职事以为地法亦所以待上政令之事
黄氏曰自建国而下至此总叙之见授职奠守制贡
之为一法也
郑锷曰地职已分地守已定地贡已制则其法立矣
乃颁职掌于都鄙之长使之循此以为地法以待王
朝之政令○史氏曰政者上为之章程令者下得以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93-0255c.png
奉行孟子曰仁政必自经界始○黄氏曰政令凡师
役会同宾客丧纪税敛皆是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
郑康成曰荒凶年也○郑锷曰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或不可逃所恃以无恐者有救荒之政以聚之则虽
荒而不流徙矣○史氏曰大司徒裂土以封诸侯度
地以授万民宜先于赋敛而首及于荒政聚民之教
有以见先王本以恤民为主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93-0255d.png
一曰散利
史氏曰民苟离散则财聚何益记曰财聚则民散财
散则民聚此荒政所以先于散利○李氏曰夫家之
征则薄之山泽之禁则弛之关之讥则去之所以充
一岁之入而为国之经费者今皆以予民则已厚矣
而又散利果何从给乎吾是以知其所以为荒政之
备者其蓄积有素也后
世常平义仓敛散之法美意出于此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93-0256a.png
二曰薄征
郑司农曰薄征轻租税也○郑锷曰赋必取盈则民
方艰食固无以输不取则国有所须将何以给姑从
其薄而已
三曰缓刑
郑锷曰凶荒则犯禁多悯而不刑则犯者益众严以
示禁则饥民之犯或出于不得已姑缓之可也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93-0256b.png
四曰弛力
郑司农曰弛力息徭役也○王氏详说曰若均人云
凶札则无力征是也
五曰舍禁
刘执中曰山泽林麓既不以封于诸侯则设虞衡之
禁所以蕃鸟兽毓草木以尽乎万物之性也民既失
食则宜开其禁故舍禁之政行焉
六曰去几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93-0256c.png
王氏详说曰先郑以为关市不讥诚得其说矣然诸
儒惑于司关之文有曰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
曾不谓门关与市盖异乎司市曰国凶荒札丧则市
无征而作布去几者市之去几也门关所以防奸人
之出入不几得乎况荒政十有二有可据经为说者
有不可据经为说者舍禁之事不见于虞衡杀哀之
事不见于宗伯多昏之事不见于媒氏除盗贼之事
不见于司寇要之荒政之设为后人设耳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93-0256d.png
七曰眚礼
郑锷曰掌客云凶荒杀礼则眚礼者损夫吉礼也眚
与省同○刘执中曰省祭祀之礼所以节财用厚赈
恤也
八曰杀哀
郑康成曰杀哀谓省凶礼○刘执中曰国之哀戚必
有重礼以将其诚以斯民之困殍有所不能备则杀
哀之政行焉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93-0257a.png
九曰蕃乐
郑锷曰先儒谓蕃乐者蕃当为藩有闭止之义凶荒
则宜止乐而不作大司乐于大札则令弛县其意一
也
十曰多昏
刘执中曰昏必用六礼礼以荒而不可备时虽荒而
不可失也故多昏之政行焉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93-0257b.png
十有一曰索鬼神
刘执中曰鬼神虽幽能助阴阳以为水旱札瘥者必
索而祭之○史氏曰
诗云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闻遇灾
而索鬼神所以祈民福也
十有二曰除盗贼
李景齐曰除盗贼必见于荒政者诚以盗贼于凶年
为多盗贼不可不除然使赒救拊循之责未尽而遽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93-0257c.png
欲除之则是罔民而已故散利薄征弛禁去几凡所
以生养吾民无所不尽其至而彼犹为盗贼之归则
不得已而除之故荒政以除盗贼为末○史氏曰传
曰牧民如牧羊当去其败类者凶荒而除盗贼防其
啸聚为民害也
总论
吕氏曰荒政十有二其目须当详讲一曰散利二曰
薄征此两者荒政之始散利是发公财之已藏者薄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93-0257d.png
征是减民租之未输者已藏者既发之未输者又薄
之荒政之大纲既举矣三曰缓刑四曰弛力缓刑谓
民迫于饥寒不幸而有过失缓其刑辟以示哀矜之
意弛力者平时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今则当用者
亦弛之不用所以休息百姓五曰舍禁平时所谓山
虞林衡皆有所掌至荒政则彻去藩篱恣民取之六
曰去几平时关防皆有几察荒岁必要百物流通使
天下商旅出于其市此救荒之要术七曰眚礼此则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93-0258a.png
专理会荒政凡礼文之可省者省之如有弊无牲之
类八曰杀哀凡是丧纪之节一皆减损所谓不以死
伤生专理会荒政九曰藩乐时和岁丰所以与民共
乐乐民之乐亦当忧民之忧所以荒岁不乐十曰多
昏凶荒之年多是匹夫匹妇不能自保所以杀礼而
多昏使男女自相保之义十有一曰索鬼神靡神不
举并走群望之类是也十有二曰除盗贼前面说缓
刑此说除盗此便是经权皆举处既与民共忧不幸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93-0258b.png
民有过固可哀矜至于奸人亦有伺变窃发者凶荒
之岁民心易动一夫叫唤万夫皆集所以必以除盗
贼终之此止乱之道大抵圣人之经盖通万世而可
行者其条目皆止于此然周礼之书六官分职合之
则有总散之则有所司其关节脉理皆自相应只去
大司徒上看未尽若遍考六官则荒政秩序可见且
如散利须考大府天府内府凡掌财赋之官如薄征
须考九职九赋九贡如缓刑须考司寇士师所掌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93-0258c.png
刑它莫不然参观遍考然后可知
以保息六养万民
史氏曰救荒之政医者之攻疗保息之政医者之调
养既有以救之又有以养之民不相保而蕃息者未
之有也
○李景齐曰先王之时户口有
版生齿有数其切切然计民数之多寡诚以民生或
耗必其养民之政有所未备者兹所以保息之道有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93-0258d.png
六盖欲天下无一夫之不𫉬其所以求民生之蕃息
也先王盛时户口极多者盖出于此
一曰慈幼
郑锷曰保息之道莫先于慈幼人方幼稚如木初萌
偶搔而绝之可以绝其类将以养民宜自幼者始王
制十四以下不从征役后世之法亦有生子三人则
与之母者慈而爱之也
二曰养老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93-0259a.png
郑康成曰七十养于乡五十异粻之属
三曰振穷
郑锷曰鳏寡孤独谓之穷民皆有常饩乃所以振之
也
四曰恤贫
郑康成曰贫无财业廪贷之○刘执中曰不幸而有
凶丧祸患陷于贫窭不能自存者则乡闾有以恤而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93-0259b.png
赡之不得贫困焉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
之相赒此其一端也
五曰宽疾
郑锷曰人有疾者苟迟而俟之使得以调治或有能
生之理见其疾也又从而劳役之不少宽假则以小
疾而毙者多矣故特以宽为言
六曰安富
郑锷曰富家巨室小民之所依赖资其有馀以补其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93-0259c.png
不足苟谓其富厚而赋取无艺富者不安小民亦失
所依非国家之福汉武因豪富算缗钱中人之家大
抵皆破而海内萧然盖不知安富之道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93-0259d.png
以本俗六安万民
郑康成曰本犹旧也○项氏曰本其俗之所习则民
心乃安
一曰美宫室
郑康成曰美谓约㭬攻坚风雨攸除各有攸宇○刘
执中曰谓野庐及邑居之宫室里正以时预饬修治
必使牢密美而不弊诗云上入执宫功穹窒熏鼠塞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93-0260a.png
向墐户入此室处美其邑居也又曰昼尔于茅宵尔
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美其野庐也
二曰族坟墓
郑康成曰族类也○刘执中曰考妣祖先族而葬之
萃于一处则子孙之心有所依慕不忍舍之以适他
邦故一其志安于里闾也
三曰联兄弟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93-0260b.png
郑康成曰联合也
○刘执中曰井田之法民受一夫而兄弟众
多者必使受田同井则手足相应衣食相资父母相
接子孙相亲亦所以安之而使不能去
四曰联师儒
郑康成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刘执中曰百家
为族则同其族室有儒以教之五族为党则同其党
庠有师以范之少小同其师儒长立同其道艺情亲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93-0260c.png
义合亦有以安之而不忍去
五曰联朋友
刘执中曰道合为朋志合为友交相琢磨成其德行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93-0260d.png
则其义益不可忘亦足以安之而不可去也
六曰同衣服
郑康成曰同犹齐也民虽有富者衣服不得异○王
昭禹曰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以齐其民而民德归一
则同衣服者本俗所以成终始可谓民德之成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93-0261a.png
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
李景齐曰此亦冢宰垂治象之意夫先以保息养万
民次以本俗安万民而后继以垂教象之法盖所施
之次第若此未有以养之安之而遽欲教之则无常
产固难责其有常心徒有以养之安之而无以教之
则饱食逸居正恐其邻于禽兽耳此庶富教之序○
郑康成曰正月之吉周正月朔日也司徒以布五教
至正岁又书教法而县焉○史氏曰其曰教象见乃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93-0261b.png
谓之象也○郑锷曰教象之法谓六德六行六艺与
夫书考宾兴之法皆国之旧章非每岁更变其旧盖
因岁首示更新之意而已必垂而示之使之熟观洞
晓至于十日然后收而藏之仁民之意深矣
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郑锷曰或谓已言布教于邦国都鄙又言施教法于
邦国都鄙何也盖有教典有教法布以教典使之知
所守施以教法使之知所行教法既布都鄙邦国宣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93-0261c.png
化承流之职各推而行之以教其所治之民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
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
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郑康成曰此所以劝民使之者皆谓立其长而教令
使之○项氏曰人之生有天属焉有人属焉天属则
不待教而相亲至于人属无事则相往来有事则相
弃背非上之人有以教之不可也是故先王为比为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93-0261d.png
闾则必有以令之相保相受则必有以使之令之则
不容于或遗使之则不容于或背○郑康成曰保犹
任也○吕氏曰五家为比其居甚近非特同其休戚
亦可察其奇邪故使之相保保有二义有保民而王
之保有不保其往之保此盖兼言
郑氏曰闾二十五家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
郑康成曰族是百家○陈君举曰百家之中不幸有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93-0262a.png
死者相与办其葬事不使五家与二十五家供之者
以百家然后众轻易举也○吕氏曰族独以四为数
欲凑成百人故也○郑康成曰党五百家救救凶灾
也○陈君举曰大利害大患难非百家所可禦必五
百家然后足以相救○郑康成曰州二千五百家赒
谓礼物不备相给足也○陈君举曰水旱凶荒欲以
相赒又非五百家所能办惟二千五百家则其地必
阔必无皆水皆旱之理庶几有无可以相通○郑康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93-0262b.png
成曰乡万二千五百家宾宾客其贤者○郑锷曰三
岁宾兴之时彼贤彼能我从而宾之我贤我能彼亦
宾乎我故使之相宾○陈君举曰闾胥书其敬敏任
恤贤于五比而已族师书其孝悌睦姻有学贤于四
闾而已党正书其德行道艺又五百家之贤而已州
长考其德行道艺则又二千五百家之贤而已至于
一乡万二千五百家所谓贤者必灼然可用使之相
宾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93-0262c.png
王昭禹曰乡遂之制始于五家之寡而终于万有二
千五百家之众居虽异室而从容若一家体虽异腹
而和合若一心司徒以安之则相为恺悌焉司马以
用之则相为忧患焉○郑锷曰凡此比闾族党州
乡之制载于地官盖王国之六乡而在近郊百里
之内也平居使之相保相受如此故有事则用而
为六师余考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盖合比闾族党之民以为之而不见其制今观此文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93-0262d.png
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
家为比五比为闾乃知诸侯之邦亦用王畿六乡之
制合为比闾族党也盖上言施法于邦国都鄙下文
言使之又言令之则所使所令者乃邦国都鄙之君
也以是观之诸侯之国六乡之制与王国皆同可知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93-0263a.png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
王昭禹曰颁以九职三事也○王氏曰登言进而成
之九职任万民加三事焉所以进而成之也○郑锷
曰言用此以进其业也民之常情好逸恶劳自安而
不知勉此业所以不能进任以职事使之勉励赴功
乃所以登之矣大宰九职用于王畿之内然邦国都
鄙不可无任民之职于是设为十有二职以颁之使
用是以登进之也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93-0263b.png
一曰稼穑二曰树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
曰通财七曰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材十曰学艺十有
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曰稼穑谓三农生九谷也树艺谓园圃毓草
木作材谓虞衡作山泽之财阜蕃谓薮牧养蕃鸟兽
饬材谓百工饬化八材通财谓商贾阜通货贿化材
谓嫔妇化治丝枲敛材谓臣妾聚敛疏材生材谓閒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93-0263c.png
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学艺谓学道艺世事谓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
职服事
谓为公家服事者
孙氏曰九职之外加以三焉则以三者与九职之民
共之使民心服上之教而保其职业者也学艺民材
所由兴世事民志所由定服事军旅田役追胥所由
习若夫闾师所任者国中四郊之民因以征敛其材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93-0263d.png
赋所谓九功之货贿也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愚案三物八刑皆言乡者盖教法始于六乡故也
郑康成曰物犹事也○史氏曰无形无名者道也有
形有名者物也得之于心为六德行之于身为六行
习之于事为六艺是三者有形有名矣故谓之三物
○郑康成曰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
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93-0264a.png
李景齐曰成周宾兴万民者不一而足若所谓三物
者曰德曰行曰艺是也德不足则取之以行行不足
则取之以艺其取之亦广矣未也所谓德行艺者皆
析而六之曰智仁圣义忠和曰孝友睦姻任恤曰礼
乐射御书数诚恐难以责其材之全则凡于六德六
行六艺之中得其一者皆足以自进此天下所以无遗
材之恨然则取士之目最广者盖莫详于周而谓其
不以科目取士何哉是古非今者类欲屏去后世之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93-0264b.png
科目而复还古人里选之制不知古人所以来天下之才
者特以其科目之广耳若夫才必就于其所养而成于
其所教此大司徒所以教以三物而后宾兴之欤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郑锷曰成于性者德也德则有知仁圣义忠和之别
临事不惑先事而知者知也自博爱而
兼爱者仁也通睿而能化者圣也
能制事变使各得其宜者义也教人以善推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93-0264c.png
诚不欺者忠也喜怒中节不为崖异斩
绝之行者和也凡此皆成于性而自得
者故名之为德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郑康成曰善于父母为孝善于兄弟为友睦亲于九
族姻亲于外亲任信于友道恤振忧
贫者
郑锷曰凡此皆见于所行故名之曰行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93-0264d.png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郑锷曰礼者知揖逊之威仪乐者达
节奏之高下射则明五射之法
御则熟五御之节书
则明六书之品数则知九数之计
是皆才之所长故命之为艺说者曰射御书
数曰艺可也礼乐之妙与天地同流古之所谓贤圣
亦由通于此而已名为一艺用以教人何也通乎天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93-0265a.png
地者礼乐之理也可以教人者礼乐之法也六艺之
礼乐如此而已
易氏曰六德蕴于内六行形于外随所寓而见皆可
得而指言之惟道隐于六艺之中不可以指言故总
而名之曰道艺所谓六德者非曰六乡万民之众皆
可以为圣知为仁义为忠和也取其明而不惑者谓
之知公而不私者谓之仁通变能化者谓之圣制变
得宜者谓之义诚实不欺者谓之忠喜怒中节者谓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93-0265b.png
之和此六德为天下之全德由是推之于六行则自
孝而友自友而睦自睦而姻以至任于朋友恤于乡
闾而皆得乎亲疏内外远近之序是又此德之所发
见也若夫五礼六乐之见于玉帛钟鼓者为六艺之
首五射五御之见于弓矢绥策者为六艺之次六书
九数之见于文字筹算者为六艺之末是虽艺成而
下实有形而上者之道充之以德行则为天下全才
之士然先王以全才望天下而不以全才律天下或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93-0265c.png
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苟有一
善之可名无不抚而纳诸程度绳墨之中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
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
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郑康成曰纠犹割察也不弟不敬师长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93-0265d.png
郑锷曰教民之三物曰六德六行六艺纠民则止于
六行何邪人之性有厚薄昏明之异则德不可以皆
同人之材有能有不能之别则艺不可以皆能夫六
行者日可见之行人人所当勉者也苟不修其行则
害于其身祸于其家乱人伦而伤圣治王法所不容
人类所不齿是之谓戮民也加之以刑可以无愧矣
郑康成曰造言讹言惑众乱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93-0266a.png
乱政也
史氏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故八刑之
设以不孝为首而以其馀次序之若夫造言乱民之
罪既无与于六行大司徒何与哉盖造言而不禁则
风波以起众人之疑簧鼓以惑众人之听乱民而不
禁则淫侈之行兴浇诈之风炽如是而望教之行不
可得也王制曰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
杀而孔子数少正卯之罪亦曰行伪而坚言伪而辩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93-0266b.png
学非而博顺非而泽然则造言乱民岂不为害教之
大者乎宜大司徒所终禁也有宾兴之礼以劝之于
前又有八刑以驱之于后民若何不归君子长者之
途哉○项氏曰宾兴则所谓格则承之庸之也继之
以八刑所谓否则威之也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
教之和
郑司农曰五礼谓吉凶军宾嘉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93-0266c.png
六乐谓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贾氏曰独申礼乐二事者化
民以礼乐为急○项氏曰伪则有所作为中本湛然
作则反中矣情常患于流放和贵中节流则非和矣
是故以五礼六乐防之礼非能教中也防其伪则中
自不失矣乐非能教和也防其情则和自不失矣或
谓制其欲以复其性非也礼乐直防之使不作耳非
谓情伪已入复从而制之也○郑锷曰惟五礼由中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93-0266d.png
而制所以著诚而去伪故可以防其伪惟六乐由和
而作所以涤邪心而全正性故可以防其情情伪已
去则反其自然之中和何不可之有礼乐之制虽掌
于春官用以教民则在司徒而已
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郑康成曰不服教不厌服于十二教贪冒者也○史
氏曰教而不服则有争争而不已则有言于公故曰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93-0267a.png
讼讼而不已则置之狴犴圜扉以折其愤很之气须
其自怨自艾以服吾之教故曰狱
郑康成曰有地治者谓乡州及治都鄙者也○贾氏
曰将断割之时恐其不审故与治民之官共听而断
之
○黄氏曰司徒教官而预听
讼之事未归于士犹冀其可教也○项氏曰司徒听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93-0267b.png
断止于不服教而有争讼者尔前所谓孝友睦姻任
恤之类凡与于教者是也不与于教而丽于刑者司
徒所不当治皆归于士宜也说者谓司徒与有地治
者断其刑而使士行刑非也
郑康成曰附丽也士司寇士师之属
○史氏曰王制凡听
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
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93-0267c.png
爱以尽之此非大司徒不能也及夫成狱辞史以狱
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
之棘木之下然后告王而制刑则归之士者岂得已
哉○吕氏曰刑与教对立出彼则入此出此则入彼
无非左之右之防闲天下使迁于善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郑康成曰牛能任载地类也奉犹进也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93-0267d.png
郑司农曰羞进也○史氏曰肆者解其牲体而陈之
于俎○郑康成曰进所肆解骨体士丧礼曰肆解去
蹄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93-0268a.png
享先王亦如之
贾氏曰享先王者谓四时并祫禘也亦如之者亦如
祀五帝但禘郊之事先全烝后豚解奉牛牲谓全烝
献腥也羞其肆谓体解而进之若宗庙之事则无全
烝先豚解次体解奉其牲者腥献也羞其肆者熟
献也
大宾客令野脩道委积
郑康成曰令令遗人使为之也少曰委多曰积皆所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93-0268b.png
以给宾客○黄氏曰郑曰令遗人以遗人掌委积也
脩道则非遗人之事矣遂师曰宾客巡其道脩庀其
委积司徒令遂人遂人令遂师使各于其遂行之遗
人掌委积之政守在遂师○郑锷曰大宾大客之来
往道路以通往来之途委积以共行李之费使宾至
如归亦设教之官脩文德以来远人之意也
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贾氏曰六乡七万五千家唯取一千人致之使为挽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093-0268c.png
柩之役故郑康成云众庶所致役也○郑司农曰六
引谓引丧车索也
六乡主六引六遂主六绋
○项氏曰引在车所以挽车绋在柩
所以弼柩大司徒则检校六引之事故曰治其政令
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贾氏曰凡军旅田猎所用民徒先起六乡之众○史
氏曰军旅所以用众大田所以简众大役所以任众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093-0268d.png
众之所聚政令行焉不有旗表其观视何所趋向哉
○郑康成曰旗画熊虎者也徵众刻日树旗期民于
其下○郑锷曰余考周家之制熊虎为旗大阅之时
师都载之治兵之时军吏载之盖众之所在以威为
先也大司徒于大军旅田役则用旗以致万民既以
为号令且以示威也官尊势重统而治之彼安得不
惟令是从乎
易氏曰大司徒以旗致民致之于比闾族党州乡之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093-0269a.png
联也大司马以旗致民致之于平列陈之际也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郑康成曰大故谓王崩及寇兵○史氏曰致民于王
门备不虞也
○郑康成曰节六节有节乃得行防奸
私也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093-0269b.png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郑康成曰大荒大凶年也大札大疫
病也移民避灾就贱其有守不可移者
则输之谷春秋定五年夏归粟于蔡是也○刘执中
曰凶民可移而丰或不受谷贵可通而贱或闭粜是
以移民通财之令出焉○刘氏曰令之急于困穷圣
人之大务也
王氏详说曰荒政十二所以聚万民然与令邦国则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093-0269c.png
不同且移民通财政之所无而令邦国之所有也自
散利至除盗政之所有而令邦国之所无者天子家
天下人中国民吾民也何民之移财吾财也何财之
通是移民通财可用于邦国而不可用之于王畿予
夺持之于王威福作之于辟礼乐出之于天子邦国
何预焉此散利去几眚礼杀哀等事可用之于天子
而不可用之于诸侯
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093-0269d.png
职脩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
郑锷曰岁终周之季冬今之十月正岁夏之正月今
之建寅也岁终令致事所以终时王之事正岁听命
则施教自建寅始也
王昭禹曰大司徒所掌者教而已故所令止于教官
○郑康成曰教官其属六十正治明处其文书致事
上其计簿○史氏曰不曰不共而曰不正者以此知
先王之教本以正天下也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093-0270a.png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093-0270b.png
周礼订义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