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093-023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十五 宋 王与之 撰
地官司徒上
郑锷曰所掌者教而所经理者天下之土地故正名
之曰地官所经理者土地而所治者军旅徒庶之政
令故又名之曰司徒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093-0233d.png
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项氏曰极无定位随所在而见稷降播种以为民极
故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禹治水土以为民极故
书曰惟皇作极此六官之首皆言以为民极也
郑康成曰教所以亲百姓训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
有二焉
愚案安扰不得作两件说扰驯也因其生而驯扰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093-0234a.png
之使不失其所性之天斯所谓安扰也且天下之
民耕食凿饮沾体涂足虽有恭敬之端而不知讲
父子竭作长幼杂处虽有孝悌之性而不知申于
是强之以诗书礼乐正之以德行道艺而人心从
之也难故辨五地之物生则民以安土重迁而后
因五物以施十二教则民以不失其宜而后授之
以井地则有常产者有常心联之以比闾族党则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慈幼养老大化也而托以保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093-0234b.png
息之法则民始以孝悌为本然师儒朋友大训也
而托以本俗之名则民始以德行为固有凡此皆
安而扰之也
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
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
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郑康成曰师长也司徒掌六乡乡师分而治之二人
者共三乡之事相左右也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093-0234c.png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
王安扰邦国
郑康成曰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王氏
曰即天下土地之图大司徒合而图之建土地之图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093-0234d.png
则土会土宜土均之法可施王国之地中可求邦国
之地域可制建人民之数则地守地职地贡之事可
令万民之卒伍可会都鄙之室数可制夫然后可以
佐王安扰邦国
孙氏曰地图之名一也而职掌不同图亦异用司徒
掌教则为之图者在安扰邦国也司马掌政则为之
图者在禁暴平乱也在安扰邦国必度疆域之广狭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093-0235a.png
计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多寡凡土地所生风
气所宜加详焉自方国各为图上之司徒则曰天下
之图大司徒因方国所上而建为之图则曰邦图小
司徒用以断地讼者此也土训因巡守而道之于王
者亦此也司书掌邦之土地之图则不及畿外矣若
夫为禁暴平乱设必记形势阨塞可以讲攻守之宜
道涂通阻可以达进退之便凡居重而驭轻避难而
就易则加详焉大而职方有天下之图小而司险有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093-0235b.png
九州之图与司徒所掌夐不侔矣在司徒者天下可
得而见在司马者人不可得而窥也
郑锷曰冢宰掌治典序言均邦国经言治邦国宗伯
掌礼序言和邦国经言建保邦国司徒则同谓之安
扰者盖治常患于不均不有以均之无自而能治故
既曰治又曰均礼典之意则在于和礼之体则非特
和而已惟礼定后直曰建邦国保邦国以和言之无
以见其能建之效以建言之无以见其能保之实故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093-0235c.png
既曰和又曰建曰保也若夫教典之教民或因其自
然之性以教之或拂其不顺之性以教之所以不出
乎安扰之言也至政典不过平其不平刑典不过诘
其有罪意亦如是故刑典皆曰诘邦国政典皆曰平
邦国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郑氏曰周遍也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也○郑
锷曰马氏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广者指其横言轮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093-0235d.png
者指其从言王制言东西长而南北短惟其长故谓
之广惟其短故谓之轮以图而考其广轮则或千里
而远或千里而近舟车所通人迹所至之地皆可数
计矣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郑锷曰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合则为五地之名
分则为十等之异不辨其名无以别其肥瘠燥湿之
殊不辨其物无以知其赤黑黄白之壤不案是图何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093-0236a.png
以辨之山林一耳山则包土石之名林则因其竹木
而名之水注渎于川则流而至海泽则潴而不行诗
曰陟彼阿丘则丘为大又曰在彼中陵则陵为小坟
小崖也如诗云遵彼汝坟衍下平也左传所谓衍沃
原高平之地隰下湿之地书曰原隰底绩诗云于彼
原隰名不同则物不同辨其名物则知其所宜矣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
郑锷曰畿外之地可建邦国畿内之地可建都鄙其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093-0236b.png
数则如王制畿内九十三国畿外一州二百一十国
不辨其数则地不足以容其国而地至于不足国不
可以居其地而国至于有馀○林氏曰制邦国之畿
疆以地理而制之有五百里至百里之别制都鄙之
畿疆以室数而别之有上地至下地之别
郑康成曰沟穿地为阻固也封起土界也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093-0236c.png
○史氏
曰邦国之数辨矣然后制其畿以限之制其疆以守
之深池以为沟高垒以为封民受地以居养生丧死
之无憾所谓先成民也
愚案此特自王畿推之于侯邦尔凡所都之地谓
之畿疆为沟封使各有限域不得以相侵耳
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遂以名其社与其野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093-0236d.png
郑康成曰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
愚案祭法共工氏之子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
社厉山氏之子曰农能植百榖故祀以为稷及左
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后土
为社稷田正也烈山氏有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093-0237a.png
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杜佑以汤为旱
迁柱而以周弃代之欲迁勾龙无可继者故止至
周祀社所以安土而配以勾龙祀稷所以报功而
配以后稷所谓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
敢废也
郑氏曰壝坛与堳埒也
○史氏曰不
屋而坛○贾氏曰封人云设王之社壝者彼官卑主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093-0237b.png
设大司徒官尊直主其制度而已
郑氏曰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诗人谓之田祖
○郑锷曰国之所以有立者有社
稷也农民之所以祈报者有先农也故坛壝不可以
不设田主不可以不树
愚案立之田主使鬼神有所依附民心有所归向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093-0237c.png
此先王系人心处
薛氏曰祭法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自为立社曰
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社大
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言社则稷在其中曰各云
者为邦国都鄙设耳
郑氏曰所宜木谓松柏栗也若以松为社者则名松
社之野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093-0237d.png
王氏曰各以其野所宜木则新氓欲有所植不谋而
知其土壤所宜公上欲有所敛不视而见其木所出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郑康成曰会计也○项氏曰总计天下山林川泽丘
陵坟衍原隰定其数然后分其所生或以为计土物
多寡或以为计贡税之法此皆土宜非所谓土会也
○郑景望曰会读为会聚之会书序曰九州之志谓
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093-0238a.png
此正土会之意
○贾氏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及民之所
生皆因地气所感不同故形类有异又民之资生取
于动植之物故先言物后言民
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物其民毛而方
郑氏曰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
郑司农曰植物根生之属皂物柞栗之属今世间谓
柞实为皂斗○项氏曰方者坚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093-0238b.png
劲貌山林之人习于风霜艰阻宜其坚劲也
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郑氏曰鳞物鱼龙之属膏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
属有櫜韬
○郑康成曰津润也
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覈物其民专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093-0238c.png
而长
郑氏曰羽物翟雉之属覈物李梅之属专圜也
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
晰而瘠
郑氏曰介物龟鳖之属水居陆生者荚物荠荚王棘
之属
○郑康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093-0238d.png
成曰晰白也瘠臞也
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宜丛物其
民丰肉而庳
王氏曰郑氏以虎豹之属为裸物正所谓毛物裸物
宜谓蛙螾之属然郑氏所说出于考工不知考工所
记何据而然
郑康成曰丛物萑苇之属丰犹厚
也庳短也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093-0239a.png
郑锷曰土地各有偏则生物各有宜尝考五地之所
生而参以五行之性知五地之所宜无非五行之所
偏胜也山林木也川泽水也丘陵火也坟衍金也原
隰土也偏于木者故动物毛而植物皂皆木气也民
毛而方非木之形乎偏于水者故动物鳞而植物膏
皆水气也民黑而津非水之浸乎丘积土而成而火
则生土丘陵之势皆高峻而上得火之性为多鸟以
羽飞者皆火之腾上木之覈者皆火之就燥民专则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093-0239b.png
火性之圜民长则火形之锐丘陵非火乎哉坟衍近
水而非水金之近乎水也土生金而金生水坟衍之
地得金之性为多物以甲生者金之刚物以荚生者
金之芒利民晰则金色之白民瘠则金形之薄坟衍
非金乎哉至于原隰则积土而高平下湿之地也裸
物得土之性故其行重迟其形外见丛物得土之性
故其枝繁盛其叶条畅民之丰肉则土之厚民之庳
短则土之下土会之法辨为五等殆亦五行之性欤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093-0239c.png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王氏详说曰上云五地此言五物盖以形言曰地以
地所生言曰物
愚案风土所生山川所孕刚柔轻重缓急随地之
宜习俗不能不异情性不能不偏既曰因其常则
不易其俗可也又曰施十有二教何哉自昔圣人
以吾之教乘民之俗以吾之理济俗之偏顺其所
安而为之节文焉因其所性而为之导达焉若陈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093-0239d.png
楚之信巫重祀因而教之以祀礼则俗无淫祀矣
秦之专尚勇力因而教以阳礼则俗不斗很矣卫
之俗溺于淫因以阴礼教亲则民自不怨魏之俗
简于恩因以乐教和则民自不乖侈诈者导之以
辨等之仪轻薄者示之以教安之道椎剽者裁之
以由中弃背者誓之以相恤由其有奢褊之风则
以度而教之节顺其有稼穑之风则以世事而教
能王制所谓一道德以同风者推其本实在乎此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093-0240a.png
郑锷曰王制曰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刚柔
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
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尝疑施教之意正欲
移风易俗今乃有不易之言及观司徒因五物者民
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然后知所以移易者民风之薄
恶所不易者土地之所宜盖生乎五地见乎五物习
以为常俗者民也不因其所宜而教欲移易以教之
适所以扰之设教之意正不然也又曰五地虽不同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093-0240b.png
而教之条目十有二则同焉
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贾氏曰祭祀所以追养继孝事死如事生死者尚敬
则生事其亲不苟且也
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
郑锷曰阳礼乡饮酒之礼也以让为主设宾主以象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093-0240c.png
天地立三宾以象三光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
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所以致尊让也彼
知是礼尊其所让之人安敢有争竞之心哉
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
王昭禹曰阴礼则昏姻之类以其为内事故谓之阴
礼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先
王之教使民乐所愿而已男女以正昏姻以时孰有
怨哉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093-0240d.png
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
杨氏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
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则乐自有其礼矣
无相夺伦所以教和也故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
听之则莫不和敬在乡党族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
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
亲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093-0241a.png
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
刘执中曰五礼之仪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故尊卑
之仪立则臣不敢僣于其君亲疏之仪立则子不敢
违于其父长幼之仪立则弟不敢陵于其兄夫妇之
仪立则男女不敢乱于其守
王昭禹曰乐统同礼别异同与天地合其和异与天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093-0241b.png
地合其序以乐礼教和所以为同也而患于不能别
异故仪以辨之也圣人因之以立天下之仪推之以
辨天下之等此民之所以不越也
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
郑康成曰俗谓土地所生习也愉谓朝不谋夕○易
氏曰有宫室坟墓衣服之俗有兄弟师儒朋友之俗
安于本俗人伦自厚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093-0241c.png
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
郑锷曰民之所以肆其凶暴以灾害其里闾亲族之
间者以其不知自归乎中道也以刑而教之示以五
刑之禁以警其所行之不中则安敢为凶暴之行哉
刑所以辅教书言皋陶明刑而曰士制百姓于刑之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093-0241d.png
中以教祗德则刑可以教中也
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
黄氏曰祭祀有誓军旅有誓恤忧也使忧其事也诗
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093-0242a.png
郑康成曰度谓宫室车服之制○王昭禹曰以度教
节则衣服有制械用有宜贵有常尊贱有等威民皆
安分而无觊觎之患所以知足也
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康成曰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贾氏曰齐语管
仲云士之子常为士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093-0242b.png
农之子常为农少而习焉其心安焉是世事也父祖
所为之业子孙述而行之不失本职
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
民兴功
郑康成曰庸功也○郑锷曰贤有小大爵有尊卑以
贤而制爵则贤之大者其爵尊贤之小者其爵卑爵
当乎贤民知以贤而得爵岂不慎脩厥德欤庸有小
大禄有厚薄以庸而制禄则庸之大者其禄厚庸之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093-0242c.png
小者其禄薄禄当乎庸民知以庸而得禄岂不勉兴
厥功欤制之得宜则在上之人而已十事皆言教二
者不言教盖示以教之之意非教而实教之也说者
谓司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此以制为言何也盖诏
告也群臣已有是德是功宜得是爵是禄以言诏上
而已若夫教民之道随宜轻重以示劝诱故皆言制
则权归于上矣十二教之序先祭祀而次以礼乐所
谓先之以敬逊导之以礼乐也终之以爵禄则教成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093-0242d.png
而用其贤能使民知为善之报欤
郑锷曰舜之时司徒所施者五教而周则十二者盖
非五品则十二教无所施非十二教亦无以训五品
视契之所敬敷者实相为表里也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
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郑锷曰或曰尧之九州舜肇为十二自夏商而来复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093-0243a.png
为九州久矣故职方氏所载者九州也土宜之法所
辨者十有二何邪余闻之师曰天有十二次日月之
所躔地有十二土王公之所国是故分野之占则星
纪为吴越玄枵为齐娵訾为卫降娄为鲁大梁为赵
实沈为晋鹑首为秦鹑火为周鹑尾为楚寿星为郑
大火为宋析木为燕司徒之所辨者殆以分野所系
而辨之耳
○王昭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093-0243b.png
禹曰十有二土既分东西南北之异方则阴阳之气
不能无有馀不足之偏胜其形有高下肥瘠之殊其
性有美恶之别则土之所宜固不齐矣因而为之度
数焉以计其土是谓土宜之法○王氏曰名所以命
其土则丘陵坟衍原隰之属物所以色其土则青黎
赤植黑坟之属
郑康成曰相占视也阜犹盛也蕃蕃息也育生也任
谓就地所生因民所能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093-0243c.png
郑锷曰物生于土而土性各有所宜因土所宜立为
一定之法则名物皆可得而别土所以居民然民之
宅于此土则有利害之不同所居之利如公刘迁豳
民则庶繁顺宣而无永叹所居之害如晋迁新田民
则沈溺重膇而有疠疾辨其名物以相其阴阳知其
利使之安土而勿迁知其害使之违害而就利以之
阜人民则处其地者阜而盛以之蕃鸟兽毓草木则
生其地者蕃而茂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093-0243d.png
以之而任土事则土地所任
者得其当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093-0244a.png
郑康成曰壤亦土也以万物自生则言土土犹吐也
以人所耕而树艺则言壤壤和缓之貌也
○贾氏曰分别物之所生而
知其所植之种遂以教民春稼秋穑以树其木以艺
其黍稷也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093-0244b.png
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郑康成曰均平也○王昭禹曰生出之宜否物产之
有无道里之远近赋贡之多寡非有法以均之则不
足以正之此土均之法所由立也
王昭禹曰以辨五物则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
所宜皆可知以辨九等则九州之田赋上中下之不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093-0244c.png
同而美恶高下皆可知然后可以制天下之地征
○王氏曰征者贡
赋税敛之总名
愚案民职即大宰之九职以土均作之则因其职
以献功非所能者不取也地贡即大宰之九贡以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093-0244d.png
土均令之则因其地以致贡非所有者不取也财
赋即大宰之九赋以土均敛之则随其财以充赋
非所宜者不取也若民不昏作劳越其罔有黍稷
故出于民职者必以作之而后成有地则有贡有
财则有赋且令之以使致敛之以使聚然其法立
于大宰司徒虑其不平也以土均而均齐之郑注
既以民职为九职而农九榖已在其中又以地贡
为九榖之贡昭禹复合贡赋为一以用下供上谓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093-0245a.png
之贡以上敛下谓之赋恐未必然
王氏曰民职地贡财赋则有政矣然远近多寡之不
均先后缓急之不齐非政之善于是乎以均齐天下
之政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
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093-0245b.png
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史氏曰虞以璿玑玉衡齐七政求天之中周以土圭
正日景求地之中中于天地者为中国先王之建国
所以致意焉然必以玉为之以其温润廉洁受天地
之中气以类而求类也
郑康成曰土圭所以致四时日月之景测犹度也不
知广深故曰测○郑司农曰测土深谓南北东西之
深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093-0245c.png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093-0245d.png
愚案此即𤼵明疏说考之洛诰但言卜河朔黎水
涧水瀍水惟洛食而已未闻置四表于千里之外
疏又谓今颍川阳城县周公度景之处古迹犹存
不知四方立表之迹果何地乎此未足信也日月
之行分同道也至相过也景晷相过则有可候之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093-0246a.png
理故致日必以冬夏今建国测景只于夏至而不
于冬至以冬至景长三尺过于土圭之制未若夏
至之日昼漏之半立八尺之表表北尺有五寸正
与土圭等则为地中故于此时植之以表测之以
圭假如表北得尺四寸是地于日为近南景短于
表南为阳粤地常多暑假如表北得尺六寸是地
于日为近北景长于表北为阴胡地常多寒正中
时表其景已跌是地于日为近东先夕景也东近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093-0246b.png
海卑下故多飓风正中时表其景未中是地于日
为近西犹朝景也西则近山幽阴故多积雪多者
不得夫气之中而偏胜之谓日南日北盖假借言
之以證必如下文地中斯无偏胜之患若以四表
而验中表之正万一与土圭不协四方相去各千
里而遥必非顷刻所能取会苟失其时地中何时
而可求邪
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093-0246c.png
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王昭禹曰夫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有馀不足皆
非天地之中惟得天地之中然后天地于此乎合土
播于四时所以生长收藏万物一时之气不至则偏
而为害惟得天地之中然后四时于此而交通风以
散之雨以润之偏于阳则多风偏于阴则多雨惟得
天地之中然后阴阳和而风雨以序而至独阴不生
独阳不成阴阳之和不成则反伤夫形惟得天地之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093-0246d.png
中则无愆阳伏阴阴阳以调而不乖合以体言交以
序言会以时言和以气言如此则无乖戾之气无疵
疠之灾有生者遂有形者育万物阜安以之建国适
其所矣
郑锷曰有天下者必建京畿以为根本然后建邦国
造都鄙大司徒之职盖周公记其作洛邑之制以其
掌天下之土地因而载建国之法耳非谓常有建国
之事也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093-0247a.png
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郑锷曰不千里不足以受诸侯之朝故制洛邑之畿
方千里取法于日中之径圆也○郑康成曰树树木
沟上所以表助阻固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史氏曰土圭之法所以测土深正日景前言正日景
之法详矣今此言测土深之法夫地之肥硗正以深
浅言也凡穿土至深莫不有沙砾石碛惟土面有腻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093-0247b.png
土则肥土肥则所生之物美好丰腴矣土圭测其深
浅而知其肥硗而为公侯伯子男封疆之等差下必
曰食者以土之所产言○易氏曰此所谓土其地者
特依仿王国之法以定东西南北之势然后为之制
其小大广狭之封如是而已非谓百里至五百里而
别测日景之长短
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
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093-0247c.png
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
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陈及之曰王介甫以为孟子据实封言之周官则兼
附庸言之也其说是矣而辨未详夫诸侯之得附庸
必其有大功者也若成王于鲁公锡之山川土田附
庸宣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为伯于召
公曰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而已孔子曰夫颛臾者昔
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093-0247d.png
也则是颛臾主东蒙地以附庸而属于鲁推此而言
鲁以侯爵得旁近附庸小国地则广矣故曰奄有龟
蒙遂荒大东然周官所说亦据有附庸者言之未必
五等诸侯皆然也上下其制故分为五等土耳若曰
凡诸侯受封者悉有附庸则有功无功者无差等矣
然则天下有附庸诸侯少而无者多盖如是上之政
令有所属而不烦下之职贡有所附而不废以是言
之凡公侯得附庸者必牧伯也伯子男得附庸者必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093-0248a.png
连帅也天下诸侯千八百国统之以二伯制之以二
牧维之以连帅上以临下尊以统卑使大国比小国
小国事大国此周家之盛也春秋时自齐晋之外鲁
有邾鄫郑有费滑宋有萧滕凡陈卫等盟会大国皆
统属诸小国汉之部刺史唐之按察使本朝转运使
副皆其遗法耳
愚案此说以孟子王制指实封之地周官兼山川
附庸而言之司农东莱陆佃皆同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093-0248b.png
陈君举曰所谓五等诸侯但言其班爵耳若夫分土
毋过三等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自夏商未
之有改大司马之法曰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
军由此观之虽周亦三等也而司徒举四封以言之
则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而又以益一男之
地为公以待加地之赏损一男之地为男以待削地
之罚盖所谓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削地者归之
閒田以传考之鲁锡附庸而郑尝失武公之略自虎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093-0248c.png
牢以东是已然终周之世若公若男往往设而不封
故称公者一宋是巳自齐鲁皆侯也虞公虢公则尝
为三公之后者耳称男者二许宿是已自邾莒皆子
也骊戎男则夷狄之长耳今见于注大抵公一位侯
伯一位子男一位司服有公之服侯伯之服子男之
服掌客有公之礼侯伯之礼子男之礼行人叙诸伯
则曰如诸侯诸男则曰如诸子而司仪赞见公于上
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则周亦三等较然著见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093-0248d.png
矣先儒谓周公斥大九州更置五等妄也强干弱枝
之道虽圣人不敢废今天子之畿方千里谓之万乘
而内诸侯颇食采于其中顾于方五百里封公可乎
职方之制曰凡邦国千里封公则四公男则百男盖
假设言之以是为建国之率假如九州州方千里大
之封公不过四国小之封男虽至于百男可也是谓
众建而少其力苟如先儒之言则汉七国唐藩镇之
祸作于周久矣先王犹惧三等之势相差殊而不辑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093-0249a.png
睦是故公贡重食之者半子男贡轻食之者四之一
其见于传大国若卫既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又
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小国若鄫则无赋
于司马虑之详矣而说者不察以为鲁颂奄龟蒙居
常许齐管仲记太公之赐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
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非百里所容也孟子曰周公
之封于鲁太公之封于齐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
今鲁方百里者五鲁自东迁灭国不知其几至孟子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093-0249b.png
之时而后及此曾谓周公实为之邪鲁颂齐管仲之
言则二国尝为州伯至其后世常以为美谈也
愚案此说谓司徒举四封言之其实只是百里七
十里五十里乃本薛常州之说见职方氏以四方
周围共五百里而一方百二十五里是公之国方
百二十五里比王制不远推而论之则侯方百里
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皆可合于王制惟男
之地为不同盖如是说则男之地四方周围共百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093-0249c.png
里而一方止二十五里是男之地止方二十五里
又少于王制所以陈止斋又谓益一男之地为公
以待加地之赏也
陈君举曰侯甸男邦采卫大槩方五百里则封侯然
五百里之中亦或封男成周之制亦取其便利非谓
封侯之地不可封男截然不乱如书百里采二百里
男邦三百里诸侯亦不如是次第整齐
愚案封建里数独周礼详言之孔子仅言道千乘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093-0249d.png
之国至孟子时周礼已亡其详不可得而闻孟子
见战国争雄壤地广袤遂援周以百里七十里五
十里之封与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王将以
抑当时吞并无厌之心汉儒信之故作王制皆祖
述其说以为实事如以为然千乘之赋岂百里所
能容若今之偏州下邑奚啻百里周礼所载不为
过也书言分土惟三安知非井田法地有不易一
易再易之三等以此为封建诸侯之證恐不可馀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093-0250a.png
见职方氏黄氏说
陈及之曰其食者半三之一四之一当从郑氏谓地
贡轻重之等所以然者以诸公之地方五百里监五
百里内附庸其权甚重矣权重则贡当重所以制之
也诸男之地方百里监百里附庸其权甚轻矣权轻
则贡当轻所以恤之也制之则无骄汰之患恤之则
无削弱之忧若以为小大多寡之别郑子产何以曰
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不从晋之赋调哉若畿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093-0250b.png
内诸侯则轻重一等故载师曰甸稍县都皆无过什
二子产亦曰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愚案此作地贡轻重之差说
郑锷曰食者半食参之一食四之一者论其可耕之
地也观大司马云上地食者三之二中地食者半下
地食者三之一司勋又言凡颁赏地三之一食皆谓
可耕而食之地耳五等之侯封在畿外不能如造都
鄙计其一易之地第总计其可耕也如封公以五百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093-0250c.png
里必计其地可耕者半侯伯四百里三百里必计其
地可耕者三分之一子男二百里必计其地可耕者
四分之一盖其地或皆山川林麓则不足以养其民
然地又不能尽可耕故因其爵之高下而计之德尊
者国大而禄厚其人民众故食与不食之地各半德
卑者国小而禄薄其人民寡故三之一则不食者二
四之一则不食者三先儒所言有可疑者未敢以为
然也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093-0250d.png
愚案此作地有美恶之等说
叶氏曰封疆多而食者少地势则然而郑众谓包以
附庸郑玄又谓一易再易必足其国之用而后贡其
馀尤妄说也且虽王畿千里亦不过举封疆言安得
尽可食之地哉陈君举曰古者子男小国只得听命
于侯伯侯伯以其朝聘贡赋之数归于天子自周制
子男之国不能尽归之京师而后世乃自判司簿尉
尽归之吏部宜其多事也宣王中兴亦只理会牧伯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093-0251a.png
而已故韩侯在韩召虎在淮申伯在荆方叔在齐周
时尚有千八百国如必尽至京师不特不可行其势
必至烦扰小国何以堪之
林椅曰五等之国计其封疆都鄙计室数五百里其
食者半则二百五十里也四百里三百里其食者三
之一则百三十里有奇与百里也二百里与百里其
食者四之一则五十里也此计食者盖授田之实数
犹都鄙以其室数制之也都鄙制以室数而为之封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093-0251b.png
域其馀夫则授田于遂人五等之君得食其食其外
亦犹遂人之馀夫
总论封建
林椅曰窃以大司徒职方所聚图数乃是以土地民
人品量而为之分守故受田之制见于都鄙都邑之
制见于井牧是封建始于井田井田成于封建也司
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沟封之以其室数制之又
县师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则是家有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093-0251c.png
百亩二百亩三百亩独计其室数以为都邑而都邑
之大小初不系其地而系其室数也至五等之国乃
计其封疆言之而其食有差盖食者犹都邑之定数
其封疆之内亦犹遂人之野故遂人有疆予之法而
邦国之政亦以田野辟为功要之田计家而不必井
国计四封而不言家其定为五等之国者所以正司
徒之封域其画为九畿者所以施司马之政职分为
九州者所以成九牧之维也其山林川泽不以封在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093-0251d.png
司徒之属则有虞衡之官在司马之属则有山师川
师盖原师辨其名物而以封邑者惟丘陵坟衍原隰
三物故也大要中为国都外为县鄙皆实定而不易
者其间联民以乡颁田以遂所以为立法之首使之
变通而不乱若其施行之方既有井又有牧与夫第
其肥硗别其利害殆非一法而止也传曰疆以周索
疆以戎索盖可见矣
周礼订义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