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五十一
乐记第十九之二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正义郑氏康成曰夔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乐也
南风长养之风也其辞未闻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夔舜时典乐者也书曰夔命汝典乐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知其行也特明圣人制乐以
赏诸侯其功大者其乐备五弦谓无文武二弦唯宫
商等之五弦也案世本云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正
用此琴特歌南风始自舜耳或五弦始舜也 王氏
应麟曰五音十二律古也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是琴之全体具五音也琴之有少宫少商则不复有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125-0574a.png
琴乐之有少宫少徵则不复有乐以繁脆唯杀之调
皆生于二变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南风言父母之长养已
辨正辅氏广曰郑氏以为舜歌父母之德如南风家
语所载之辞则以为解民愠阜民财疑家语所载必
有据南风长养万物犹人君长养万民舜为天子而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125-0574b.png
歌此以为乐则诸侯之君民者亦当法舜之德体南
风之意以长养其民故夔因其歌而写之于金石丝
竹当时诸侯有养民之德者则以乐赏之也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
五榖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
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
其行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民劳则德薄酂相去远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125-0574c.png
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酂相去近舞人
多也谥行之迹也 王氏肃曰远以象民行之劳近
以象民行之逸 孔氏颖达曰此明诸侯德尊乐备
舞具缀谓酂也远是舞者外营域行列之处若诸侯
治理于民使民劳苦者由君德薄赏之以乐其舞人
相去行缀远由人少舞处宽也诸侯治理于民使逸
乐由君德盛故赏之以乐舞人相去行缀短由人多
舞处狭也舞处之缀一种但人多则去之近人少则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125-0574d.png
去之远观其舞之远近则知其德之薄厚由舞所以
表德也又以谥比拟其舞闻谥之善否知其行之好
恶由谥所以迹行也 陈氏祥道曰诸侯德盛而教
尊五榖时熟然后天子赏之以乐者以其人事修于
下天时应于上然后可以乐其乐也 陈氏旸曰周
官大胥以六乐之会正舞位小胥巡舞列经曰行其
缀兆行列得正焉盖位则酂也所以为缀列则佾也
所以为行治民劳者酂远而佾寡德杀故也治民逸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者酂近而佾多德盛故也 马氏睎孟曰德大者然
后得其乐之备德小者则虽有常数而不得备故其
治民之劳逸者其舞所以不同也上言舜歌南风夔
始制乐言其乐之声下言其舞行缀远缀短者言其
乐之容舞者德之发德者舞之蕴故观舞可以知德
谥者行之宾行者谥之主故闻谥可以知行其意主
于舞而继之以闻谥者所以详之也
存异辅氏广曰治民劳谓劳于治民者治民逸谓逸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于治民者行缀远则气舒行缀短则气促上勤则下
纾上逸则下促 应氏镛曰勤于治民则德盛而乐
隆故舞列远而长怠于治民则德薄而乐杀故舞列
近而短
案郑孔于其治字略读民劳谓民犹劳苦辅应以治
民劳连解谓勤于治民二说相反然乐舞在庭其庭
广狭有定郑谓人多而相去近人少而相去远训缀
字甚明辅应诸说非也且怠于治民民心愁怨无制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乐赏之之理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正义郑氏康成曰大章尧乐名言尧德章明也周礼
阙之或作大卷咸池黄帝乐名咸皆也池之言施也
言德之无不施也周礼曰大咸韶舜乐名韶之言绍
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周礼曰大韶夏禹乐名言禹
能大尧舜之德周礼曰大夏殷周之乐尽矣言尽人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事也周礼曰大濩大武 孔氏颖达曰此论六代之
乐咸池备矣言黄帝之德皆施被天下无不周遍是
为备具也自夏以前皆以文德王天下殷周二代惟
以武功为民除残暴民得以生人事道理尽极矣
陈氏旸曰舜绍尧之俊德而以后夔作韶禹成治水
之大功而以皋陶作夏成汤能护民于涂炭故伊尹
为之作濩武王以武定祸乱故周公为之作武是帝
乐莫备于尧舜而王乐至三王无馀蕴矣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125-0576a.png
通论熊氏安生曰案乐纬云黄帝曰咸池帝喾曰六
英颛顼曰五茎尧作大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商曰
大濩周曰大武礼乐志云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
与乐纬不同其馀无异名曰六英者宋均注云为六
合之英华五茎者能为五行之道立根茎也 孔氏
颖达曰案司乐注云汤德能使天下得其所是其德
也元命包曰汤之时民乐其救之于患害故曰濩救
也由救之故民得所义亦通也大武武王乐也以武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125-0576b.png
取定天下周公制焉
案此篇名乐施言德施至尧而备舜亦继尧所施禹
亦大尧所施至殷周而继治以文戡乱以武所施于
民者尽矣
存疑郑氏康成曰咸池尧增修而用之
案咸池为黄帝乐而记乃列之大章之后故郑以尧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125-0576c.png
时增改言之然无可考姑存以备参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
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正义郑氏康成曰教谓乐也以法治以乐为治之法
行象德民之行顺君之德也 王氏肃曰以法治作
乐所以法治其行也君行善即臣下之行皆象君之
德 孔氏颖达曰此明乐之为善乐得其所则事有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125-0576d.png
功也以法治者言先王作乐以为治为法若乐善则
治得其善若乐不善则治乖于法前文教不时则伤
世事不节则无功是也人君为治得其所教化美善
则下民之行法象君之德也 张氏守节曰此明施
乐须节也寒暑天地之气若寒暑不时则民多疾疫
风雨天事也风雨有声形故为事若飘洒凄厉不有
时节则榖损民饥乐以气和民心如天地寒暑以气
生化故谓乐为民之寒暑也礼以形教故曰事天地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之以风雨奋润万物犹以礼安治万民故谓礼为万
民之风雨也 陈氏旸曰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也运
而为四时则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散而育万物则风
雨相资而化兴焉乐道天地之和而其教与事实体
之也春诵夏弦春合舞秋合声先王之所著以成教
者孰非法寒暑之时邪以声展之以舞正之律小大
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孰非法风雨之节邪教
有时事有节以善民心如此则民之行未有不象上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之德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
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
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
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以榖食犬豕曰豢为作也言豢豕
作酒本以享祀养贤而小人饮之善酗以致狱讼也
壹献士饮酒之礼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百拜以喻多
缀犹止也 孔氏颖达曰
此言礼乐之设不得其所则祸乱兴故先王节其礼
乐以防淫乱也 陈氏旸曰饮酒人之大欲不能不
速讼先王知其然于书有彝酒之戒群饮之诛于礼
有几酒之察属饮之禁犹以为未也又寓教戒之意
于器皿之间彝皆有舟其载有量尊皆有罍其鼓有
节爵以角觥以兕以至伤而为觞单而为觯孤而为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觚戋而为盏散而为散止而为禁无非备酒祸也一
献之礼非不简也而宾主至于百拜终日饮酒非不
久也而不得醉焉然则先王为礼以备酒祸可谓至
矣言士之飨礼如此则自士而上可知也酒食以合
欢则礼之所施乐未尝不有以通之也然合欢以为
乐非乐其情必以象德酒食以为礼非淫其德必以
缀淫易之需言君子以饮食燕乐酒食合欢之意也
豫言先王以作乐崇德乐以象德之意也曲礼曰富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125-0578a.png
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礼以缀淫之意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
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正义郑氏康成曰大事谓死丧也 张氏守节曰民
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使其各遂哀
情是礼以哀之也大福祭祀者庆也民庆必歌舞饮
食庶羞之礼使不过而各遂欢乐是有以乐之也哀
乐虽反皆用礼节各终其分故云皆以礼终 陈氏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125-0578b.png
旸曰死丧凶札祸灾天事之大者也围败寇乱人事
之大者也大宗伯皆以凶礼哀之所谓有大事必有
礼以哀之也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而与之同福
禄以庆贺之礼亲异姓之国而与之和安乐所谓有
大福必有礼以乐之也 方氏悫曰分以言其有定
分而不可犯也若曾子七日水浆不入口则不能以
礼节其哀矣魏文侯听郑卫而不知倦则不能以礼
节其乐矣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125-0578c.png
案大事及大福义陈氏本大宗伯言之郑张特举其
一耳
右乐施章第四
孔氏颖达曰此论乐记第四章名为乐施施者用
于天下此章中明乐施被之事也本是第二前既
推乐理章为第三此为第四亦明礼乐既备后乃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125-0578d.png
施布天下也 张氏守节曰中有三段一明施乐
以赐诸侯二明施乐须节既赐之所以宜节也三
明礼乐所施各有本德本意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
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正义郑氏康成曰著犹立也谓立司乐以下使教国
子 孔氏颖达曰风谓水土之风气谓舒疾刚柔俗
谓君上之情欲谓好恶取舍用乐化之故使恶风移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改弊俗变易 周氏谞曰圣人之所乐莫非正也发
其所乐而为乐莫非和也以其正故可以善民心以
其和故感人之深有以善之又有以感之所以移风
易俗甚易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
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在所以感之也术所由也形犹
见也 孔氏颖达曰夫乐声善恶本由民心而生所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感善事则善声应所感恶事则恶声应乐之善恶初
则从民心而兴后乃合成为乐乐又下感于人善乐
感人则人化之为善恶乐感人则人随之为恶是乐
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雨山火出于
木而还燔木故此篇之首论人能兴乐此章之意论
乐能感人也人由血气而有心知故血气心知连言
之其性虽一所感不恒物来感已心遂应之念虑兴
动然后心之所由道路而形见焉心术见者即下文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是也 张氏守节曰人生必有血气心知之性性合
五常之行有喜怒哀乐之分但其发无常时随外境
所触故亦无常也应感起物而动缘外故来感心心
触感来起动应之故有喜怒哀乐也 陈氏旸曰民
生而静有血气心知之常性应感起物而动无哀乐
喜怒之常情以有常之性托无常之情则心术之形
固非我也实自物而已 方氏悫曰上言血气心知
而下止言心者盖别言之虽有血气心知之异合而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言之万化皆本于心而已 应氏镛曰喜怒哀乐未
发之谓中发而中节之谓和此道心惟微也有血气
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此人心惟危也叩之
则应触之则感相激相生循环无端皆缘物而起物
动于内而心形于外也所性曰心知心之虚明未尝
不灵也所形曰心术心之动则不胜其多事矣
是故志微唯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
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125-0580a.png
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
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
淫乱
正义郑氏康成曰志微意细也吴公子札听郑风而
曰其细已甚民弗堪也简节少易也
奋末动使四支也
贲读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125-0580b.png
为愤愤怒气充实也春秋传曰血气狡愤
狄涤往来疾貌
滥僭差也此皆民心无常之效也肉或为润 孔氏
颖达曰志微谓人君志意微细唯杀谓乐声唯蹙杀
小如此音作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啴宽也谐和
也慢疏也繁多也康安也君若道德宽和疏易则乐
音多文采而节奏简略下民所以安乐也粗厉谓人
君性气粗疏威厉猛起谓武猛发起奋末谓奋动手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125-0580c.png
足广贲谓乐声广大愤气充满如此音作而民感之
则性气刚毅也君若廉直劲正则乐音矜庄严栗而
诚信故民应之而肃敬也君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
序而和谐动作故民应之而慈爱也流辟谓君志流
移不静邪散谓违辟不正放邪散乱狄成涤滥谓乐
之曲折疾速而成疾速而止则民感之而淫乱也此
六事所云音者皆据君德及乐音相杂也君德好而
乐音亦好君德恶而乐音亦恶皆上句论君德下句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125-0580d.png
论乐音 周氏谞曰心术形然后音作故审其音则
其心术可知 陈氏旸曰乐以音变音以民变民思
忧哀心所感然也民康乐乐心所感然也民刚毅怒
心所感然也民肃敬敬心所感然也民淫乱喜心所
感然也由前则以心论声而其辞略由后则以音论
民而其辞详此其序所以不同也肉倍好者璧好倍
肉者瑗肉好如一旋而不可穷者环肉好之音岂其
音旋而不可穷邪 方氏悫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125-0581a.png
曰慢易者非傲慢之慢特言其过耳繁文简节者文
虽繁而节则简也肉好犹璧之有肉好然盖璧外谓
之肉实而无隙内谓之好则虚而已谓其音实而有
所养又虚而得所好也
马氏睎孟曰论乐之所始则起于心之所感而后发
于声音论乐之所成则反以感人心者也前哀心感
者其声噍以杀至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言音起于
心之所感此言乐之所以感于人心也先王之为乐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125-0581b.png
尤慎其所以感之之始
存疑郑氏康成曰肉肥也 陈氏浩
曰志疑当作急急促微细噍枯杀减也狄与逖同远
也成者乐之一终狄成言其一终甚长淫佚之意也
涤洗也滥侵僭也言其音之泛滥侵僭如以水洗物
而浸渍侵滥无分际也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
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125-0581c.png
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生气阴阳气也五常五行也
密
之言闭也慑犹恐惧也 孔氏颖达曰上既明乐之
感人故此明先王节人情性自然所感谓之性因物
念虑谓之情言先王制乐本人情性既得人情考之
使合度数裁制以礼义使合生气之和道之依金木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125-0581d.png
水火土之性也阳主发动失在流散先王教之感阳
气者不使放散也阴王幽静失在闭塞先王节民情
感阴气者不有闭塞也四畅谓阴阳刚柔也四者通
畅交在身中而发见动作于身外也阴阳刚柔各得
其所是安其位也不相侵犯是不相夺也 张氏守
节曰合应也阳气舒散人禀阳多则散阴气闭密人
禀阴多则密 陈氏祥道曰本之情性明乐之情稽
之度数明乐之文有情有文然后裁之以礼义故能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125-0582a.png
幽合生气之和而和于天明道五常之行而同于人
和同天人而至于无间故能使之阳不散阴不密刚
不怒柔不慑不散者阳中之阴不密者阴中之阳不
怒者刚中之柔不慑者柔中之刚四者条畅于中而
发作于外是以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方氏悫曰黄
钟之律长九寸应钟之律长四寸此乐之度也阳六
为律阴六为吕此乐之数也情性由乎内故言本度
数存乎微故言稽生气固有和矣唯乐以合其和然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125-0582b.png
后其和不离五常固有行矣唯乐以道其行然后其
行无碍阴阳兼物言之刚柔指人言之阳不散阴不
密然后得其畅故曰畅阳不至于散则阳交阴故也
阴不至于密则阴交阳故也故曰交其畅也其交也
岂非和之所致乎刚柔之气亦若是而已 陈氏浩
曰本之情性即民有血气心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
也度数十二律上生下生损益之数也礼义贵贱隆
杀清浊高下各有其义也生气之和造化发育之妙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125-0582c.png
也五常之行仁义礼智信之德也
案本之情性指先王性情之中和以为作乐之本者
非但以民生血气心知之性言之度如律始于三寸
九分极于九寸而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则
又其数也礼如音之君尊臣卑民贵物贱而君不可
骄臣不可亢民不可劳物不可匮则又其义也先王
既本之性情以立其本又稽之度数制之礼义以极
其详则于生气之和五常之行人与天合天以人行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125-0582d.png
使禀于天而为阴阳禀于地而为刚柔者皆无偏倚
驳杂之差则四气之在吾性情者条畅交错于中而
发形于度数礼义者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伦则其乐
真可乐而可用之以善民心矣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
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
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125-0583a.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学之广谓
增习之省犹审也文采谓节奏合也绳犹度也周礼
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
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律六律也周礼典同以六律六同辨天地四方阴阳
之声以为乐器小大
谓高声正声之类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125-0583b.png
终始谓始于宫终于羽宗
庙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簇为徵应钟为羽
以象事行若宫为君商为臣皆形见于乐谓
同听之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 王氏肃曰
绳法也法其德厚薄也 孔氏颖达曰先王欲稽之
度数制之礼义非教不可故立之学等使依其才艺
等级而教学之广谓增习宽广其乐之节奏也省谓
省审也文采谓乐之宫商相应若五采成文即上文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125-0583c.png
声成文是也绳度也谓准度以道德仁厚也律谓六
律小之与大以为乐器使音声相称也先王制乐如
此以化于民由乐声调和故亲疏之理见于乐声也
乐声有清浊高下故贵贱长幼见于乐以乐声有阴
阳律吕故男女之理见于乐 陈氏旸曰教不可陵
节学不可躐等先王之于乐非独以善吾身又将以
教人也故始之以中和祇庸孝友之乐德中之以兴
道讽诵言语之乐语终之以二帝三王之乐舞始之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125-0583d.png
以十三舞勺中之以成童舞象终之以二十舞大夏
其立之学等用其才之差而使习之如此抑又使之
广其节奏而不为简节之音省其文采而不为繁文
之乐则德之充实而端厚者故足绳之使不淫矣周
官小师掌六乐之节钟师掌九夏之奏节奏之辨也
节奏文采均声之饰治饰之道欲始博而终约始博
之节奏不可以不广终约之文采不可以不省以绳
德厚则能使人复性之静而不逐物之动又何穷人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125-0584a.png
欲灭天理之有律述此者也比辅此者也乐之于天
下其体固有小大其用固有终始述以小大之称则
大小相成而无轻重之不等辅以终始之序则终始
相生而无先后之不伦以此象事行则事容有大小
终始矣绳德厚以为性象事行以为行则越之声音
形之动静一远一近而亲疏之理存焉一上一下而
贵贱之理存焉一先一后而长幼之理存焉一内一
外而男女之理存焉能使是理莫不形见于乐岂不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125-0584b.png
原于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邪 方氏悫曰立之
学所以教之立之等所以辨之节奏恶其狭故曰广
文采恶其杂故曰省凡此皆原其性之所禀故曰以
绳德厚小大有宜事之称也终始相生事之序也有
宜则不可以无称故律而述之使不易相生则不可
以无序故比而联之使不绝若宫音浊而大羽音清
而小盖律小大之称也始于黄钟之初九终于仲吕
之上六盖比终始之序也凡此皆发于情之所动故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125-0584c.png
曰以象事行亲疏言其分贵贱言其位长幼言其序
男女言其情四者皆人之伦也莫不各有理焉唯形
容于乐乃可得而见故曰乐观其深矣 焉氏睎孟
曰五音大不过乎宫细不过于羽此小大之称大师
之奏始作翕如至于绎如此终始之序也
案此乃言以乐教人也立之学以为教之地立之等
以为教之方节奏以始终之次第言故欲其广文采
以宫商之倡和言故欲其省文采即节奏之合也存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125-0584d.png
于心为德如仁于父子义于君臣见诸事为行如父
慈子孝君仁臣忠德本厚而乐以绳之使厚者益厚
德必见于行而乐以仿象之使皆可依据而行如上
生下生即父子之亲而馀递疏旋为宫者即君之贵
而馀递贱黄钟阳之长林钟阴之长而馀递幼黄钟
以大吕为妻大簇以夹钟为妻是五常之德五伦之
行无不形见于乐也举此以教不诚可以善民心哉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正义郑氏康成曰遂犹成也慝秽也 孔氏颖达曰
敝谓劳敝烦谓烦扰阴阳之气衰乱故生物不得遂
成世道衰乱上下无序故礼慝男女不节故乐淫以
上三事皆喻礼慝乐淫也 辅氏广曰物者气之所
生也礼乐者世之所形也礼慝如世俗委巷之礼也
礼易失之慝乐易失之淫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
以君子贱之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广谓声缓也狭谓声急也感动也
动人条畅之善气使失其所 孔氏颖达曰此论乐
不得其所则灭平和之德故君子贱之朋淫于家是
慢易以犯礼节淫讻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广谓节
閒疏缓多有奸淫之声狭谓节閒迫促动人情欲而
切急条远也畅舒也贱谓弃而不用若师旷闻桑閒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濮上之声抚而止之是也 方氏悫曰关雎之乐非
不哀也所哀者窈窕之难求是乃所以为庄非不乐
也所乐者淑女之为配是乃所以为安今哀而不庄
故慢易以犯节乐而不安故流湎以忘本慢则无所
敬易则无所戒故犯节流则不知止湎则有所溺故
忘本广固足以有客所容者奸声感人则逆气应之
矣狭固足以有思所思者乐得其欲则以欲忘道矣
平则条而有理和则畅而能通 陈氏浩曰感或作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蹙感条畅之气则与合生气之和者反矣灭平和之
德则与道五常之行者异矣
右乐言章第五
孔氏颖达曰皇氏以为是乐言之科自民有血气
至礼慝而乐淫论人心不同随乐而变是故其声
以下论作乐不得其所则灭和平之德 张氏守
节曰此第五章名乐言明乐归趣之事中有三段
一言人心随王之乐二言明王制正乐以化民三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125-0586a.png
言邪乐不可以化民
案乐言当作乐形声之误也先言乐因人性感物
而心术形后言乐正则伦理皆形见于乐故以乐
形名篇张氏作言乐则尤误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
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
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125-0586b.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成象者谓人乐习焉 孔氏颖达
曰奸声谓奸邪之声感动于人逆气谓违逆之气即
奸邪之气也奸声感动于人而逆气来应二者相合
而成象淫乐遂兴纣作靡靡之乐是也正声感动于
人而顺气来应二者相合而成象则和乐兴若周室
太平颂声作也声感人是倡也气应之是和也善倡
则善和恶倡则恶和是倡和有应回谓乖违邪谓邪
辟言乖违邪辟及曲之与直各归其善恶之分限也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125-0586c.png
善归善分恶归恶分既善恶各归其分是万物之情
理各以类自相感动也 陈氏旸曰声乐之象也其
发而感人不能无奸正气体之充也其出而应声不
能无逆顺盖乐者天地之和正声之所止也而奸声
则乖此人者天地之安和顺气之所钟也而逆气则
反此然气合于无象见于有相感而文生文之所生
则象之所见也象之所见则乐之所形也逆气成象
而淫乐兴则新乐之发非治世之音也顺气成象而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125-0586d.png
和乐兴则古乐之发非乱世之音也夫命有正有不
正性有善有不善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然
则声有奸正气有顺逆乐有淫和不亦感应自然之
符邪声之邪正既异其所倡则气之逆顺亦异其所
和可谓倡和有应矣逆气而淫乐兴顺气而和乐兴
可谓回邪曲直各归其分矣凡此非特人为然万物
亦莫不各以气类相感动也古之人当春而叩商弦
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125-0587a.png
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
雪霜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
炽烈坚冰立散终岁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
浮甘露降醴泉涌以至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师旷
奏角而云行雨施邹衍吹律而寒谷黍滋岂非万物
之理各以类相应也 应氏镛曰声感于微而气之
所应者甚速气应于微而象之所成者甚著成象则
有形而可见见乃谓之象也各归其分者所谓乐之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125-0587b.png
道归焉耳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
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
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正义郑氏康成曰反犹本也术犹道也 孔氏颖达
曰反情谓反去淫溺之情理以调和其善志比类谓
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不使奸声乱色留停于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125-0587c.png
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不使淫乐慝礼连接于心术谓
心不存念也以耳目心术所为皆善则怠惰邪辟之
气无由来入故邪辟之气不施设于身体既邪辟不
在于身耳目鼻口心知百事之体皆由顺正由从也
皆从和顺以行其正直义理也 张氏守节曰声色
是事故云聪明而气无形故于身为设也不留聪明
于奸声乱色故耳目得顺正不用心术接淫慝礼乐
故心知得顺正不设身于惰辟故百体得顺正也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125-0587d.png
方氏悫曰情者性之欲反情所以复其性类者人之
善比类所以别其等反情于内故足以和其志比类
于外故足以成其行 陈氏旸曰淫乐不止于奸声
慝礼不止于乱色奸声乱色其入人也浅而不能累
吾聪明于其外淫乐慝礼其入人也深而不能蔽吾
心术于其内夫然则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百
体所由无逆而非顺无邪而非正以行吾义而已
李氏格非曰反情以和其志以内修内者也比类以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125-0588a.png
成其行以外治外者也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
礼不接心术以外治内也惰慢邪辟之气不设身体
以内治外也 真氏德秀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养
其外也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养其内也惰慢之气自
内出邪辟之气自外入不设于身体则内外交养矣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
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
正义郑氏康成曰奋犹动也著犹成也 孔氏颖达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125-0588b.png
曰前明君子去奸声行正声故此明正声之道动发
心志以声音文饰声音以琴瑟振动形体以干戚装
饰乐具以羽旄随从诸乐以箫管用上诸乐奋动天
地至德之光明感动四时气序之和平乐既和平故
能著成万物之理道谓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其福
万物得其所也 张氏守节曰其身已正然后乃可
制乐为化故用歌之音声内发己之德用琴瑟之响
外文己之行歌者在上此是堂上之乐又用干戚羽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125-0588c.png
旄箫管从而播之丝竹在下此是堂下之乐 陈氏
旸曰发以声音而为德音之音文以琴瑟而为德音
之器动以干戚而为武德之容饰以羽旄而为文德
之客从以箫管而为备成之乐则性术之变尽矣德
自此显足以奋至德之光气自此调足以动四气之
和夫然则可以赞化育而与天地参矣万物之理何
微而不著乎 陆氏佃曰至德之光以乐而奋若大
章所以发尧德之光大韶所以发舜德之光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125-0588d.png
存疑郑氏康成曰动至德之光谓降天神出地祗假
祖考
案君子顺气成象至心知百体无不顺正则德至矣
然后播之于乐以奋其至德之光吾之气顺则天地
之气亦顺故有以动四气之和而万物之性之正理
遂于是著也至德当𦂳承顺正行义郑以属天神地
祗似稍隔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
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
大相成终始相生唱和清浊迭相为经
正义郑氏康成曰清明谓人声也
广大谓钟鼓也
周还谓舞者五色五行也
八风从律应节至也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
清谓蕤宾至应钟浊谓黄
钟至中吕 王氏肃曰清明广大终始周还皆乐之
节奏容仪发动也 孔氏颖达曰人之歌曲清洁显
明以象天钟鼓铿锵宽广壮大以象地终于羽始于
宫象四时变化终而复始也舞者周匝回环象风雨
之回复五行之色谓五行之声宫商角徵羽相应成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文如青黄相杂故曰五色也小大相成谓十二月律
互为宫羽而相成也终始相生谓五行宫商迭相用
为终始倡和清浊谓十二月律先发声为倡后应声
为和律长者浊短者清迭相为经谓十二月之律还
相为宫是乐之常也 陈氏旸曰天职气覆而清明
地职形载而广大运行天地之间一变一通而终则
有始者其四时乎一散一润而周则复还者其风雨
乎乐之道本末具举情文兼尽其声清而不可溷明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而不可掩者以象天也非特人声而已其体广而不
可极大而不可圉者以象地也非特钟鼓而已六舞
终于大武始于云门八音终于革木始于金石六律
终于无射始于黄钟六同终于夹钟始于大吕皆象
四时也非特宫羽而已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
舞动其容以要钟鼓俯会之节千变万化唯意所适
皆象风雨也非特舞之一端而已五声之节奏合为
文采莫不杂比成文而不乱则宫为君足以御臣商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125-0590a.png
为臣足以治民角为民足以兴事徵为事足以成物
羽为物足以致用夫然则各得其所不相陵犯而无
惉懘之音矣八风象八卦也其所以拟而遂之者八
音所以节而行之者八佾之舞而已盖主朔易者坎
也故其音革其风广莫为果蓏者艮也故其音匏其
风融震为竹故其音竹其风明庶巽为木故其音木
其风清明兑为金故其音金其风阊阖乾为玉故其
音石其风不周瓦土器也故坤音瓦而风凉蚕火精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125-0590b.png
也故离音丝而风景是正北之风从黄钟之律而黄
钟冬至之气也东北之风从大吕大簇之律而大吕
大蔟大寒启蛰之气也正东之风从夹钟之律而夹
钟春分之气也东南之风从姑洗仲吕之律而姑洗
仲吕谷雨小满之气也正南之风从蕤宾之律而蕤
宾夏至之气也西南之风从林钟夷则之律而林钟
夷则大暑处暑之气也正西之风从南吕之律而南
吕秋分之气也西北之风从无射应钟之律而无射
卷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125-0590c.png
应钟霜降小雪之气也八方之风周于十二律如此
则顺气应之而和乐兴而正声格矣尚何奸声之有
声音律吕发越于乐县之间其体有小大不相废而
相成其用有终始不相戾而相生一唱一和一清一
浊迭相为经而其常未始有穷也盖音莫不有适太
清则志危太浊则志下皆非所谓适也一清一浊迭
相为经要合清浊之中而已安往而不适 哉方氏
悫曰清明者乐之声故象天广大者乐之体故象地
卷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125-0590d.png
终始者乐之序故象四时周还者乐之节故象风雨
合之以柷乐之始也止之以敔乐之终也既备乃奏
乐之周也以反为文乐之还也五色即五行也五行
则言其道五色则言其质非有其质则文无所附方
言其成文故以其质言之五行播于四时故天地之
文作于春夏而成于秋冬相生所以相成相剋所以
相治故曰成文而不乱律十有二宫以应岁十有二
月合而为四时四时分而为八节八节行之以八风
卷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125-0591a.png
故八风在天则应乎八节在地则位乎八方在易则
画于八卦在乐则播于八音其所以从律则一也律
述气者也风则天地之气也风从律之所述则应期
而不奸矣百度者昼夜之刻数也阳长则阴消则昼
得数为多夜得数为少阴长则阳消则昼得数为少
夜得数为多得数多者其晷长得数少者其晷短长
短者度之所起也故谓之度阴阳一消一长昼夜一
短一长虽小变而不失其大常故曰得数而有常小
卷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125-0591b.png
者阴也大者阳也成虽阴之事然非阳以生之则阴
无自而成故曰相成终者阴也始者阳也生虽阳之
事然非阴以成之则阳亦无自而生故曰相生倡者
为先和者为后清者为升浊者为降倡和者阴阳之
气先后之序也清浊者阴阳之气升降之体也方其
倡之得位则倡者为经和者为纬矣及和之得位亦
若是也清之得位则清者为经浊者为纬矣及浊之
得位亦若是也虽然此特其大概耳至于播之于乐
卷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125-0591c.png
则五音六律其声亦莫不有倡有和有清有浊焉迭
相为经亦若是而已 马氏睎孟曰小大精粗皆有
叹故天之中数五因之以为五声地之中数六因之
以为六律至于乐之始则有柷柷方二尺四寸三八
之数深一尺八寸二九之数九胜八阳胜阴此乐之
所以作也至于乐之终则有敔敔之锄铻二十七三
九之数长尺十之数十胜九阴胜阳此乐之所以止
也凡此皆百度得数而有常不变也言百者亦举其
卷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125-0591d.png
成数耳 应氏镛曰合之象两仪分之象四时增中
央土则为五行分以四隅则为八方五声配乎五行
之色故各成文而不乱八音配乎八卦之风故各从
律而不奸自一度衍之而至于百则百度各得其数
犹八卦至于六十四而其变无穷也大而日月星辰
之度小而百工器物之度各有数焉不止昼夜之百
刻也曰不乱不奸以至有常言其常而不紊也曰相
成相生以至迭相为经言其变而不穷也顺其常则
卷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125-0592a.png
能极其变矣
案此一节申言动四气之和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
宁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乐用则正人理和阴阳也伦谓
人道也 孔氏颖达曰伦类也其乐施行而伦类清
美矣人听之则耳目清明血气和平变移敝恶之风
改革昏乱之俗而天下皆宁矣 张氏守节曰正乐
卷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125-0592b.png
既行故人伦之道清不视听奸乱故视听聪明口鼻
心知百体皆由顺正故血气和平风移俗易天下皆
宁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 马氏睎孟曰伦者理
也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乐行而
伦清言其莫不和亲莫不和顺莫不和敬也耳目聪
明言不为外物所诱也血气和平言不为外物所触
也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此乐之效也 辅氏广曰上
既极言乐之理故此下言乐之功效以结之
卷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125-0592c.png
案此一节申言著万物之理盖耳当聪目当明血当
和气当平者万物所性之理惟为逆气所感乃失其
性而其理遂若不可知故必动四气之和而其理乃
著驯至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则知乐之所感大矣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
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正义郑氏康成曰道谓仁义也欲谓邪辟也 孔氏
颖达曰乐者是人之所欢乐也君子所欢乐在于得
卷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125-0592d.png
仁义之道得其道则欢乐小人所欢乐在于邪淫得
邪淫则亦欢乐也然君子在上以仁义之道制邪淫
之欲则意得欢乐而不有昏乱也若小人在上以邪
淫之欲忘仁义之道则志意迷惑而不得欢乐矣
张氏守节曰此引旧语乐名广證前事 方氏悫曰
道有义故足以制欲欲既制则其乐不流而治生欲
无穷故至于忘道道既忘则其惑不解而忧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
卷五十一 第 40a 页 WYG0125-0593a.png
方可以观德矣
正义郑氏康成曰方犹道也 孔氏颖达曰反已淫
欲之情以谐和德义之志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
政教之事正乐兴行而民归向仁义之道人君如此
可以观其德行矣 陈氏旸曰反情以和其志则是
志以道宁而其仁足以成已广乐以成其教则是以
乐教和而其智足以成物
案前言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此言广乐以
卷五十一 第 40b 页 WYG0125-0593b.png
成其教者万物之理各以其类相动故必亲比于善
之类而后可以成我之行至于德成而移风易俗则
广乐以成其教我又足以动物所谓成己而成物也
人之情无不求乐特小人无君子道之遂至以欲忘
道反惑而入于不乐耳君子以道制欲德至而民皆
化之遂无人不得其所欲正见反情乃得人情之大
公也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
卷五十一 第 41a 页 WYG0125-0593c.png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
乐器从之
正义孔氏颖达曰德在于内乐所以发扬其德故乐
为德之光华也非器无以成乐故金石丝竹为乐之
器也诗谓言辞志在内故以言辞说其志歌谓曲音
所以歌咏其言辞之声哀乐在内必形于外故以舞
振动其容乐之为体有此三者诗言其志则诗序云
诗者志之所之也歌咏其声则诗序云言之不足故
卷五十一 第 41b 页 WYG0125-0593d.png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也舞动其容则诗序
云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容从
声生声从志起志从心发三者相因原本从心而来
先心而后志先志而后声先声而后舞声须合于宫
商舞须应于节奏乃成于乐故乐器从之也 张氏
守节曰德得理也性之端本也言人禀性皆以得理
为本也得理于内乐为外故云德之华乐为德华若
莫之能用故须金石之器也金石为器须用诗述申
卷五十一 第 42a 页 WYG0125-0594a.png
其志志在心不述不畅故用诗述之若直述其志则
无缊藉之美故又长言歌咏使声音之美可得而闻
若直咏歌未畅故举手蹈足以动其形容也三者志
声容也 陈氏旸曰古之教六诗者以六德为之本
以六律为之音以六德为本故自乐器推而上之及
于德者性之端乐者德之华也以六律为音故自乐
器推而下之及于咏歌其声舞动其客也 方氏悫
曰五常性之所有也非德无以得五音德所寓也非
卷五十一 第 42b 页 WYG0125-0594b.png
乐无以发发而为华然后散而为器然器不止于金
石丝竹特举此以该之 辅氏广曰端犹孟子所谓
四端也华即下文所谓英华也德出于性故德者性
之端也乐以章德故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又乐
之形而下者也此总言乐之终始又言乐之本于心
诗言心之志歌咏心之声舞动心之容与诗大序所
言同意
存疑郑氏康成曰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
卷五十一 第 43a 页 WYG0125-0594c.png
于内则不能为乐也 方氏悫曰有言有咏有动皆
气之所使也所以使气者心而已故曰本于心然后
乐气从之 张氏守节曰乐气诗歌舞也君子前有
三德为本乎心后乃诗歌舞可观故云然后乐气从
之也 辅氏广曰乐之气谓和气也乐由阳来岂无
气乎
案经文明言志声容三者本于心不当又以志声容
三者为本 又案诸本俱作乐器惟史记说苑作乐
卷五十一 第 43b 页 WYG0125-0594d.png
气张辅二氏皆以气释之其说亦似但细玩记文以
志承性之端以声容承德之华则末二语自当承乐
器言孔疏作器盖有本也张辅据史记说苑改经字
过矣张三德说亦武断然其说亦备一义附存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唯乐不可以为伪
正义孔氏颖达曰志起于内思虑深远是情深也言
之于外情由言显是文明也志意蕴积在中故气盛
卷五十一 第 44a 页 WYG0125-0595a.png
内志既盛则外感动于物故变化通神也气盛谓手
舞足蹈化神谓动天地感鬼神也思念善事日久是
和顺积于心中言辞声音发见在外是英华发于身
外此据正乐也若其奸声则悖逆积中淫声发外心
恶而望声之善不可得也故云唯乐不可以为伪
张氏守节曰德为性本故曰情深乐为德华故云文
明歌舞蹈乐气从之故云气盛天下咸宁故
曰化神内外符合而无有虚假也 方氏悫曰乐有
卷五十一 第 44b 页 WYG0125-0595b.png
情则有文有气则有化其情深然后其文明其气盛
然后其化神盖中外之理然也情深气盛则乐之和
顺积于中文明化神则乐之英华发于外所积者和
顺则知所发者无乖无逆所发者英华则知所积者
有本有根矣是皆有诸中然后形诸外故言不可以
为伪也
案情反之性则得情之本而情乃深情深则诗言之
歌咏之舞动之而文自明矣至诗言咏歌舞蹈之气
卷五十一 第 45a 页 WYG0125-0595c.png
皆盛则化之所及举万物而皆各正其性命而化自
神矣盖承上章奋至德之光而申言之以深探其本
也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
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正义郑氏康成曰文采乐之威仪也 孔氏颖达曰
心动而见声声成而为乐乐由心动而成故云乐者
心之动也乐本无体由声而见是声为乐之形象也
卷五十一 第 45b 页 WYG0125-0595d.png
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动
其本则亦心之动也乐其象则亦乐之象也治其饰
则亦声之饰也以此三者结上三事 陈氏祥道曰
心动于自然而乐动于使然故曰心之动乐之本则
隐而其声则见故曰乐之象声之单出则质必待文
采节奏为之饰也 陈氏旸曰容从声生声从志起
志从心发君子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
生矣动其本之谓也施于金石越于声音乐其象之
卷五十一 第 46a 页 WYG0125-0596a.png
谓也省其文采广其节奏治其饰之谓也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
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
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
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正义郑氏康成曰先鼓将奏乐先击鼓以警戒众也
三步谓将舞必先三举足以见其舞之渐也奋疾谓
卷五十一 第 46b 页 WYG0125-0596b.png
舞者也极幽谓歌者也
陈氏浩曰再始谓一节终而再
作也往进也乱终也如云关雎之乱归舞毕而退就
位也再始以著往者再击鼓以明其进也复乱以饬
归者复击铙以谨其退也此两句言舞者周旋进退
之事
存疑郑氏康成曰再始以著往武王除丧至孟津之
上纣未可伐还归二年乃遂伐之武舞再更始以明
卷五十一 第 47a 页 WYG0125-0596c.png
伐时再往也复乱以饬归谓鸣铙而退明以整归也
孔氏颖达曰记者引周之大武之乐以明上三者
之义方谓方将欲舞积渐之意也乱治也复谓舞曲
终舞者复其行位而整治象武王伐纣既毕整饬师
旅而还归也世多违背道理武王独能乐其志意不
违厌其仁义之道理恒以道自将也既不违厌道理
又能备举而行之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情欲也
情见谓武王伐纣之情见于乐也义立谓伐纣之义
卷五十一 第 47b 页 WYG0125-0596d.png
兴立也观其乐终则知武王道德尊盛也君子谓在
位尊者观武王之乐德类如此庶几好行善道小人
谓士庶之等观武王乐音亦听伏已之愆过也生养
民人之道乐最为大此特引武王乐者以其利益为
深馀乐莫及故也
辨正胡氏铨曰此经汎论乐不指武王 陈氏浩曰
此章诸家皆以为论大武之乐以明伐纣之事且以
再始为十一年观兵十三年伐纣愚谓此特通论乐
卷五十一 第 48a 页 WYG0125-0597a.png
与舞之理如此耳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岂可以
生民之道莫大于战伐哉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
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乐出而不反而礼有往来也自
由也 又曰此明礼乐所由生先王有仁民之德施
于外故为乐以章之有报本之情动于中故为礼以
行之 孔氏颖达曰此明礼乐之别报施不同作乐
卷五十一 第 48b 页 WYG0125-0597b.png
之时庶众皆听之而无反报之意但有恩施而已曲
礼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故礼言报也若周由后稷为
始祖即追祭后稷报其王业之由是礼有报也又覆
说报施之意言乐施而不报是章明其盛德也礼有
恩则报以人意言之谓之报情以父祖子孙言之谓
之反始其实一也 张氏守节曰庾蔚之云乐者所
以宣畅四气导达情性功及物而不知所报所谓施
也礼者所以通彼之意故有往有来所谓报也乐章
卷五十一 第 49a 页 WYG0125-0597c.png
德闻名知德若大章是也礼报人情而制随质文之
始也 朱子曰乐是和气由中间直出无所待于外
礼却是始初有这意思外面却做一个节文抵当他
虽说是人做元不曾杜撰因他本有这意思
存疑孔氏颖达曰若武王民乐其由武功而生王业
即以武为乐名以受施处立名
案德蕴于中乐形于外是乐主于施人以礼来我以
礼往是礼主于报然乐之施虽达于外而达于外者
卷五十一 第 49b 页 WYG0125-0597d.png
实本于中心之德是乐之章德实乐其所自生礼之
报虽因乎人而致之人者原以行乎敬是礼以报人
之情亦以反吾心所自始也孔说民乐武德武王由
武功成王业只说得乐以象功一边与章德似隔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
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
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赠诸侯谓来朝将去报之以礼
卷五十一 第 50a 页 WYG0125-0598a.png
孔氏颖达曰前经明乐者为施礼者为报此明礼报
之事诸侯守土奉其土地所有来朝天子故天子以
此等之物报之不明乐施者其事易知故略之大辂
金辂也据上公及同姓侯伯故下云龙旂九旒亦上
公也若异姓则象辂四卫则革辂蕃国则木辂而受
于天子总谓之大辂也龙旂九旒据上公言之侯伯
则七旒子男则五旒宝龟之中并以青黑为缘天子
既与之大辂龙旂及宝龟占兆又从以牛羊非一故
卷五十一 第 50b 页 WYG0125-0598b.png
称群 陈氏旸曰春秋传称王赐晋文公以大辂之
服祝鮀言先王分鲁卫晋以大路杜氏以为金辂盖
周天子之辂以玉为大诸侯以金为大大夫以革木
为大其为大同其所以为大异矣周官司常交龙为
旂析羽为旌别之则旌旂异制合之则旂亦可谓之
旌尔雅曰属縿为旒旒亦谓之縿旆以纁则旒茜矣
左传谓茜茷是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为其能显
仁藏知也以其有安民之德故报以天子之车以其
卷五十一 第 51a 页 WYG0125-0598c.png
有君民之德故报以天子之旌以其有守国之知故
报以天子之龟以其有养民之道故报以牛羊之群
车服以庸其意如此 马氏睎孟曰天子以十二为
节大辂繁缨十二就旂十有二旒青黑缘之宝龟长
尺二寸公以九为节侯伯以七为节子男以五为节
然则大辂与旒青黑之宝龟赐以上公之礼也
案此二节刘向目录史记俱在乐施篇之末惟皇本
误属此今考其文当在乐施篇之首
卷五十一 第 51b 页 WYG0125-0598d.png
右乐象章第六
孔氏颖达曰皇氏以为是乐象之科自首至行其
义明乐有奸声正声以类相感君子当去奸声用
正声也然后发以声音以下明正声之道大乐之
德足以安天下也故曰乐者以下明君子小人各
有所乐惟君子敦行善乐也乐者心之动以下又
广明舞之义理与声音相续之事乐也者施也明
礼乐之别报施不同 张氏守节曰此第六章名
卷五十一 第 52a 页 WYG0125-0599a.png
乐象人君作乐天地必法象应之中分五段一明
淫乐正乐俱能成象二明君子所从正乐三明正
乐有本非可假为四證有本不伪之由五明礼乐
之用别
案章中实分三节首言修德至顺气成象而乐兴
当然之功也次言君子德成而乐以象之末言君
子之乐以象德而人又放象于君子自然之符也
至乐也者施也二节则乐施篇之文而脱简在此
卷五十一 第 52b 页 WYG0125-0599b.png
耳
钦定礼记义疏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