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a 页 WYG0449-06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周敦颐 濂溪先生元公
字茂叔元名敦实避厚陵藩邸名改今名道州营
道人景祐三年用舅氏龙图郑公向奏试将作监
簿康定初授洪州分宁簿庆历四年以部使者荐
除南安军司理六年令郴邑皇祐二年令桂阳至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b 页 WYG0449-0642b.png
和元年用荐者改理丞宰洪之南昌嘉祐初改太
子中舍合州佥六年转国博倅虔州授尚书虞部
员外郎以失火对移永州四年权知邵州熙宁初
用赵抃吕公著荐擢广东漕三年转虞部郎中改
提刑闻水啮其母坟求南康军以归上其印分司
南京六年赵公再尹成都复奏起之朝命及门而
六月七日卒享年五十七嘉定庚辰赐谥淳祐辛
丑上幸学封汝南伯与程张朱并从祀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a 页 WYG0449-0643a.png
天圣已已年十三志趣高远濂溪旧有小桥亭先生常
钓游其上吟风弄月至今父老能言之
先生博学力行闻道甚蚤遇事刚果有古人风为政精
密严恕务尽道理庆历初赴分宁簿县有狱久不决
先生至一讯立辨众口交称之
庆历乙酉为南安司理时郡狱适有囚法不当死运使
王逵欲深治之先生独力争不听置手板归取告身
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b 页 WYG0449-0643b.png
逵感悟囚得不死
六年丙戌年三十年少不为守所知虔之兴国宰程公
珦假倅南安视先生气貌非常人与语果知道者令
二子师之即明道伊川也
朱晦翁曰濂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绝则以为宦业
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怀洒落有仙风道
气无有知其学者惟程太中知之宜其生两程夫子
也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3a 页 WYG0449-0643c.png
八年在郴守李初平知其贤不以属吏遇之既荐诸朝
又周其不给闻先生论学叹曰吾欲读书如何先生
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初平遂日听其语二年
而有得
皇祐初年初平卒子幼先生曰吾事也为护其丧归葬
之往来经纪其家始终不懈士大夫皆指君曰是能
葬举主者
至和初年赴南昌宰人见先生来喜曰是能辨分宁狱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3b 页 WYG0449-0643d.png
者吾属得所诉矣于是更相告语勿违教命盖不惟
以得罪为忧实以污善政为耻也
尝得疾更一昼夜始苏友人潘兴嗣视其家服御之物
止一弊箧钱不满数百
嘉祐丙申冬至合州已亥岁蒲宗孟泛蜀江道合阳初
见先生相与款洽连三日夜退而叹曰世有斯人欤
乃以其妹归之先生初娶陆氏继以蒲焉
在合州郡民心悦诚服事不经先生手吏不敢决苟下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4a 页 WYG0449-0644a.png
之人亦不从赵清献为使者或谮之清献惑临之甚
威比去犹不释而先生处之超然也
五年东归王荆公江东提刑与先生相遇语连日夜荆
公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六年倅虔州赵清献为守熟
视其所为乃寤执其手曰几失君矣今日乃知周茂
叔也
熙宁初吕公著闻名力荐之会清献公在中书擢授广
东运判有启谢吕云在薄宦有四方之游于高贤无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4b 页 WYG0449-0644b.png
一日之雅
四年领宪事尽心共职务在矜恕不惮出入之勤瘴毒
之侵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处皆缓视徐按以洗
冤泽物为已任俄得疾闻水啮其母墓遂乞南康改
葬毕曰强疾而来者为葬尔今犹欲以病污麾绂耶
先生自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奉已甚约俸禄悉
以周宗族奉宾友及分司而归妻子饔粥或不给而
亦旷然不以为意襟怀飘洒雅有高趣尤乐佳山水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5a 页 WYG0449-0644c.png
遇适意处或徜徉终日庐山之麓有溪焉发源于莲
花峰下洁清绀寒合于湓江先生濯缨而乐之筑书
堂其上名之曰濂溪志乡闾在目中也因语友人潘
兴嗣曰可仕可止古人无所必结发为学将有以设
施可泽于斯人者必不得已止未晚也此濂溪者异
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
王君贶尝见先生以有世契受其拜及坐大风起先生
说大畜君贶起曰适来不知受却公拜今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5b 页 WYG0449-0644d.png
却当请纳拜先生走避之
程明道曰昔受学于茂叔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
事
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观天地生物气象茂叔谓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
艮卦注言各止其所也
荀子言养心莫善于诚茂叔以为荀子元不识诚既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6a 页 WYG0449-0645a.png
诚矣心焉用养耶
颢年十六七时好田猎既而自谓巳无此好茂叔曰
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如初矣后
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猎者不觉有喜心乃知果
未也
刘立之曰明道从茂叔问学穷性命之理
邵康节谓伊川极论天地万物之理以及六合之外伊
川叹曰平生惟见周茂叔论至此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6b 页 WYG0449-0645b.png
朱晦翁赞公像曰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
后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孔文仲祭之曰公年甚壮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尽
倾朱曰观此濂溪清和气象可想矣
蒲宗孟曰茂叔仕而有所为亦大槩见于人至其孤风
远操寓怀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则世人未
必尽知
黄山谷咏之曰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7a 页 WYG0449-0645c.png
好读书雅意林壑初不为人窘束世故云云短于取
名而惠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
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延平李侗以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者气
象
朱晦翁曰所谓洒落者只是形容一个不疑所行清
明高远之意若有一毫私吝心何处更有此等气象
邪只如此有道者胸怀表里亦自可见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7b 页 WYG0449-0645d.png
朱曰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绝或续
故其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
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纭错揉
升降往来于其间其造化发育品物攸殊莫不各有
固然之理最其大者则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昆
弟夫妇朋友之伦是巳是其周流充塞无所亏间夫
岂以古今治乱为存亡者哉然气之运也则有淳漓
判合之不齐人之禀也则有清浊昏明之或异是以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8a 页 WYG0449-0646a.png
道之所以托于人而行于世者惟天所畀乃得与焉
若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得斯道之传者欤不然何
其绝之久而续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盖自孟氏
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我宋受命五星集奎开文明之
运然后气之漓者醇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乎
人而先生出焉不繇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
领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广大而推明之使
夫天理之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8b 页 WYG0449-0646b.png
然毕贯于一而周孔孟氏之传焕然复明非天所畀
孰能与于此
又曰先生之言其高极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
日用之间其幽探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实不离
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其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秦汉以下诚未有臻斯理者而实不外乎六经论语
中庸大学七篇之所传也盖其所谓太极云者合天
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天地万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9a 页 WYG0449-0646c.png
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
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是岂离乎
生民日用之常而自为一物哉其为阴阳五行造化
之赜者固此理也其为仁义礼智刚柔善恶者亦此
理也性此理而安焉者圣也复此理而执焉者贤也
自尧舜以至孔孟所以相传之说岂有一言以易此
哉先生之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9b 页 WYG0449-0646d.png
又曰自孟氏没而圣道不传俗儒之学内局于章句文
辞之习外杂于老子释氏之言而所以修巳治人者
一出于私智人为之凿今盖千馀年矣先生奋乎百
世之下乃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独心得
之立象著书阐发幽秘辞义虽约而天人性命之微
修巳治人之要莫不毕举先生之功为大矣
又曰秦汉以来天下之士莫知所以为学是以天理不
明而人欲炽道学不传而异端起人挟其私智以驰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0a 页 WYG0449-0647a.png
骛一世宋兴有濂溪者作然后天理明而道学之传
复续盖有以阐夫太极阴阳五行之奥而天下之为
中正仁义者得以知其所自来言圣学之有要而下
学者知胜私复理之可以驯致于上达明天下之有
本而言治者知诚心端绪之可以举而措之于天下
其所以上接洙泗千载之统下启河洛百世之传者
脉络分明而规模亦宏远矣
张南轩曰自秦汉以来言治者汨于五伯功利之习求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0b 页 WYG0449-0647b.png
道者沦于异端空虚之说而于先王发政施仁之实
天理人伦之教莫克推而讲明之故言治者若无豫
于学而求道者反不涉于事民莫睹乎三代之盛可
胜叹哉惟先生崛起于千载之后独得微指于残编
断简之中推本太极以及乎阴阳五行之流布人物
之所以生化于是知人之为至灵而性之为至善万
物有其宗万事循其则举而措之则可见先王之所
以为治者皆非私智之所出孔孟之意于以复明至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1a 页 WYG0449-0647c.png
于二程先生则又推而极之凡圣人之所以教人与
学者之所以用功本末始终精粗该备于是求道者
有其序而言治道者有所本矣
又曰先生之学渊源精粹实自得于其心而其妙乃在
太极一图穷二气之所根极万物之所行而明主静
之为本以见圣人之所以立人极而君子之所当修
为者由秦汉以来盖未有臻于斯也故其所养内充
闇然而日章虽不得大施于时而莅官所至如春风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1b 页 WYG0449-0647d.png
和气随时发见被饰万物百世之下闻其风者犹将
咨嗟兴起之不暇先生论刑尝曰刑者民之司命情
伪微暧其变千状苟非中正明达果断者不能治也
夫中正者仁之所存而明达者知之所行果断者又
勇之所施也
又曰去古益远儒学陵夷吾先生起于远方乃超然有
所自得于其心本乎易之太极中庸之诚以极乎天
地万物之变化其教人使之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2a 页 WYG0449-0648a.png
学推之于治先王之礼乐刑政可举而行如指诸掌
于是河南二程先生兄弟从而得其说推明究极之
广大精微殆无馀蕴学者始知夫孔孟之所以教盖
在此而不在乎他学可以至于圣治不可以不本于
学而道德性命初不外乎日用之实而诐淫邪遁之
说皆无以自隐其形可谓盛矣然则先生发端之功
顾不大哉
又曰先生生乎千有馀载之后超然独得夫大易之传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2b 页 WYG0449-0648b.png
所谓太极图乃其纲领也推明动静之一源以见生
化之不穷天命流行之体无乎不在文理密察本末
该贯非阐微极幽莫能识其指归也然而学者若何
而进于是哉亦曰敬而已矣诚能起居食息主一而
不舍则其德性之知必有卓然不可掩于体察之际
者而后先生之蕴可得而穷太极可得而识矣
叶水心曰道之晻郁于后者天与人殊而人与已殊道
非其道而学非其学也理不尽徒胶昔以病今心不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3a 页 WYG0449-0648c.png
明姑舍巳以辨物勤苦而种皆文藻之末卤莽而穫
皆枝叶之馀扬雄韩愈犹然况其下者乎自周子二
程以来天之命我者属乎不离也我之事天者吻乎
有合也舜文之道即巳之道也颜孟之学即已之学
也辞华不黜而自落功利不抑而自退其本立也两
迷者岐也四达者路也邪不乱正烛火闇室也煜日
方旦也幽不掩明大经大法未尝不炳然具见而何
塞路之有此其所以过之远也觉于是而进余所进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3b 页 WYG0449-0648d.png
也安于是而止余亦止之
魏鹤山曰颐奋乎百世之下始探造化之至赜建图著
书阐发幽秘即斯人日用常行之际示学者穷理尽
性之归使诵其遗言者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
而知世之所谓学者非滞于俗师则沦于异端盖有
不足学者于是二程亲得其传而圣学益以大振虽
三人于时皆不及大用而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
人心使孔孟绝学独盛于本朝而超出乎百代功用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4a 页 WYG0449-0649a.png
所关诚为不小
又曰先生奋自南服超然独得以上承孔孟氏垂绝之
绪河南二程子神交心契相与疏瀹阐明而圣道复
著曰诚曰仁曰太极曰性命曰阴阳曰鬼神曰义利
纲条彪列分限晓然学者始有所准的于是知身之
贵果可以位天地育万物果可以为尧舜为周公仲尼
而其求端用力又不出乎暗室屋漏之隐躬行日用
之近亦非若异端之虚寂百氏之攴离也相与翕然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4b 页 WYG0449-0649b.png
宗之张杨游吕侯谢尹张诸儒口传面授至近世朱
吕推而大之盖自道湮民散千有五六百年而后得
所师承呜呼幸哉
又曰圣远言湮俗沦士散求道者离乎器而不知一理
二气之互根言性者离乎气而不知元亨变化之实
理知刚柔之为善恶不知刚不一于善柔不一于恶
也知阴阳之为动静不知阴不一于静阳不一于动
也先生始为图书贯融而劈析之二程亲得其传道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5a 页 WYG0449-0649c.png
日以章迨胡子朱张推衍究极亦几无馀蕴矣
先生所得之奥不俟师传匪由智索神交心契固巳得
其本统不然嗜溪流之绀寒爱庭草之交翠体夫子
之无言穷颜渊之所以乐是果何味而独嚅哜之邪
故能发前圣之所未发觉斯人之所未觉使高远者
不堕于荒忽使循守者不沦于滞固私意小智何所
容其巧诡经僻说何所肆其诬功用岂不伟哉
真西山曰自荀杨以恶与混为性而不知天命之本然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5b 页 WYG0449-0649d.png
老庄氏以虚无为道而不知天理之至实佛氏以刬
灭彝伦为教而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子生乎绝学
之后乃独探本源阐发幽秘二程子见而知之朱子
又闻而知之述作相承本末具备自是人知性不外
乎仁义礼智而恶与混非性也道不离乎日用事物
而虚无非道也教必本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而刬
灭彝伦非教也阐圣学之户庭祛世人之矇瞆千载
相传之正统其不在兹乎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6a 页 WYG0449-0650a.png
百圣相传敬之一言实其心法盖天下之理惟中为至
正惟诚为至极然敬所以中不敬则无中也敬而后
能诚非敬则无以为诚也气之决骤轶于奔驷敬则
其衔辔也情之横放甚于溃川敬则其堤防也故周
子主静之言程子主一之训皆其为人最切者而
朱子又丁宁反复之学者倘于是而知勉焉戒于思
虑之未萌恭于事物之既接无少间断则德全而欲
泯矣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6b 页 WYG0449-0650b.png
朱子曰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亦皆
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
因其说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李
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潘清
逸志先生之墓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
则此图当为先生书首不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
程本因附书后传者见其如此遂误以图为书之卒
章不复釐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旨暗而不明而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7a 页 WYG0449-0650c.png
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之失也
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陈搏种
放穆修而来而五峰胡氏作序又以为先生非止为
种穆之学者此特其学之一师耳非其至者也夫以
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
穆所及以为非其至者则先生之学又何以加于此
图哉是以切尝疑之及得志文考之然后知其果先
生所自作而非有受于人者二公盖有未尝见此志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7b 页 WYG0449-0650d.png
而云云耳然胡公所论通书之指曰人见其书之约
也而不知其道之大也见其文之质也而不知其义
之精也见其言之淡也而不知其味之长也人有真
能立伊尹之志修颜子之学则知此书之言包括至
大而圣门之事业无穷矣此则不可易之至论读是
书者所宜知也
又曰通书夫子所作本号易通与太极图并出程氏以
传于世而其为说实相表里大抵推一理二气五行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8a 页 WYG0449-0651a.png
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决道义文辞禄利之取
舍以振起俗学之卑陋至论所以入德之方经世之
具又皆亲切简要不为空言顾其宏纲大用既非秦
汉以来诸儒所及而其条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
世学者所能骤而窥也是以程氏既没而传者鲜焉
其知之者不过以为用意高远而巳
朱子既为太极图说则录以寄张敬夫敬夫以书来曰
先生所与门人讲论问答之言见于书者详矣其于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8b 页 WYG0449-0651b.png
西铭盖屡言之至此图则未尝一言及也谓其必有
微意是则固然然则所谓微意者果何谓耶熹窃以
为此图立象尽意剖析幽微周子盖不得巳而作也
观其手授之意盖以为惟程子为能当之至程子而
不言则疑其未有能受之者尔夫既未能嘿识于言
意之表则驰心空妙入耳出口其弊必有不胜言者
观其荅张闳中论易传成书深患无受之者及东见
录中论横渠清虚一大之说使人向别处走不若且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9a 页 WYG0449-0651c.png
只道敬则其意亦可见矣若西铭则推人以之天即
近以明远于学者日用最为亲切非若此书详于性
命之原而略于进为之目有不可以骤而语者也
濂溪图与书虽简古渊深未易究测然其大指不过语
诸学者讲学致思以穷天地万物之理而胜其私以
复焉其施则善于家而达于天下其具则复古礼变
今乐政以养民而刑以肃之也是乃所谓伊尹之志
颜子之学而程氏传之以觉斯人者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19b 页 WYG0449-0651d.png
先生之精立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而其所谓无
极而太极云者又一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未始
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夫岂以为太极之上复
有所谓无极者哉
太极书如易六十四卦一一有定理毫发不差自首至
尾只不出阴阳二端而已始处是生生之初终处是
已定之理
太极图熹若不分明别出许多节次出来如何看得未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0a 页 WYG0449-0652a.png
知后人果能如此子细去看否
问太极图自太极以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圈子何尝
有异曰人物本同气禀有异故不同
问太极图何以不言礼智而言中正莫是此图本为发
明易道故但言中正是否曰亦不知是如何但中正
二字较有力
问先生谓程子不以太极图授门人盖以未有能受之
者孔门亦未尝以此语颜曾如何曰焉知其不曾说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0b 页 WYG0449-0652b.png
曰观颜曾做工夫处只是切巳做将去曰此亦何尝
不切已皆非在外乃我所固有也曰言此徒长人臆
度料想之见曰理会不得者固若此若理会得者莫
非在我便可受用何臆度之有
问太极图自一而二自二而五即推至于万物易则自
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
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然后万物之理备西铭
则止言阴阳洪范则止言五行或略或详皆不同何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1a 页 WYG0449-0652c.png
也曰理一也人所见有详略耳然道理亦未尝不相
值也
问太极图之说曰以人身言之呼吸之气便是阴阳躯
体血肉便是五行其性便是理又曰其气便是春夏
秋冬其物便是金木水火土其理便是仁义礼智信
又曰气自是气质自是质不可滚说
问太极图何为列五者于阴阳之下曰五常是理阴阳
是气有理而无气则理无所立有气而后理方有所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1b 页 WYG0449-0652d.png
立故五行次阴阳又问如此则是有七曰义智属阴
仁礼属阳按太极图列金木水火土于阴阳之下非
列仁义礼智信于阴阳之下也以气言之曰阴阳五
行以理言之曰健顺五常之性此问似欠分别
大凡看道理要见得大头脑处分明下面节节只是此
个道理散为万殊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事说个道
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方八面合聚凑来也自
见得个大头脑若孟子便已指出示人至周子说出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2a 页 WYG0449-0653a.png
太极已是大段分明指出矣且如恻隐之端从出处
推上去则是此心之仁仁即所谓四德之元元即太
极之动处如此节节推上去亦自见得总脑处若看
得太极处分明则尽见得天下许多道理皆自此出
事事物物皆有此个道理元无亏欠也
今人多疑濂溪之学出自希夷厶曰濂溪书具存如太
极图希夷如何有此说
近世诸公知濂溪者甚浅如吕氏童蒙训称其用意高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2b 页 WYG0449-0653b.png
远夫通书太极之说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
终始岂用意而为之人何远近高下之可道哉
太极图若无通书却教人如何晓得故太极图得通书
而后明
问通书多说几太极图上却无此意曰五性感动动而
未分者便是
问诚无为几善恶一段看此与太极图相表里曰然周
子一书都说这道理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3a 页 WYG0449-0653c.png
通书文虽高简而体实渊悫且其所论不出乎阴阳变
化修巳治人之事未尝剧谈无物之先文字之外也
通书中数数拈出几字要当如此瞥地即自然有个省
力处
问通书便可上接语孟曰比语孟便较分晓精深结搆
得密语孟说得较阔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一 第 23b 页 WYG0449-0653d.png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