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449-025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十一
            宋 朱子 纂集
   范纯仁 忠宣公
  字尧夫文正公之次子以恩补官中进士第相哲
  宗
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徒与
 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分不寝后公贵夫人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449-0253d.png
 犹收其帐顶如墨色时以示子孙曰尔父少时勤学
 灯烟迹也
知襄城县伯兄久心疾公承事照管如孝子召编校秘
 阁书籍以兄病辞不赴富公责之曰台阁清资人岂
 易得小官出常调亦难事何必苦辞公曰富贵有命
襄城民素不事蚕织鲜有植桑者公患之因民有罪而
 情轻者使植桑于家多寡随其罪之轻重后按其所
 植荣茂与除罪自此人得其利公去民怀不忘至今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449-0254a.png
 号为著作林著作公宰县时官也
久旱不雨公度将来必阙食遂尽籍境内客舟召其主
 而谕之曰民将无食尔等商贩唯以五榖贮于佛寺
 中候阙食时吾为汝主粜众贾从命运贩不停以至
 春首所蓄无虑十数万诸县饥独境内之民不知也
自陜西运副召还神宗问曰卿在陜西久主漕挽必精
 意边事城郭甲兵粮储如何对曰城郭粗完甲兵粗
 脩粮储粗备上愕然曰卿才能如此朕所倚赖而执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449-0254b.png
 事皆言粗何也公徐对曰粗者未精之辞如是足矣
 臣愿陛下无深留意于边事恐边臣观望要功生事
 结衅夷狄残害生灵耗竭财用縻费爵赏不惟为今
 日目前之害又将贻他时意外之忧愿陛下究孟子
 交邻之道修孔子来远之德使好生之德洽于夷狄
 彼将爱戴陛下如父母虽其酋首桀骜欲侵侮我疆
 其徒亦不为之用也(并言/行录)
为諌官前后为上言休兵省事节用富民进君子退小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449-0254c.png
 人爱人材申公论为急崇聚敛事苛刻亲谗佞任偏
 听为戒大则廷论小则疏达未听则连章累牍不苟
 止其于君子小人之际尤反复激切无所讳避上方
 锐于求治又言道远当驯致事大难速成人材不可
 遽求积弊不可顿革公雅与荆公厚善至是数言其
 以五霸富国强兵之术误惑人主失天下望(曾子开/撰墓志)
环庆大饥帅守坐不职罢去以公代之公到庆州饿殍
 满路官无榖以赈恤公欲发常平封桩粟麦赈之州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449-0254d.png
 郡皆欲俟奏请得旨而后散公曰人七日不食即死
 何可待报诸公但勿预吾宁独坐罪
公判留台时一时耆旧多在洛公与司马公皆好客而
 家贫相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酒数行过从不间一
 日洛中誇以为胜事(行/状)
除给事中时哲宗宣仁太后共政司马温公入相首改
 差役法公闻之谓人曰此事当熟讲而缓行不然滋
 为民病且宰相职在求人变法非所先也还朝力为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449-0255a.png
 温公言之温公有所建请公复言宰相当虚心以延
 众论不必谋自巳出谋自巳出则謟谀得乘间迎合
 而正士将卷怀退避公与温公虽同志及临事有所
 矫正类如此于是人皆服公平直(墓/志)
温公欲令进士召朝官保任然后应举又更贡举法公
 曰举人难得朝士相知士族近京犹可寒远之士尤
 不易矣兼今之朝士未必能过京官选人京官选人
 未必能如布衣徒令求举未必有益既欲不废文章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449-0255b.png
 则杂文四六之科不如设在众人场中不须别设一
 科也孟子恐不可轻黜犹六经之春秋矣温公从之
除兼侍讲公语人曰国之本在君君之本在心人君之
 学当正心诚意以仁为体使邪僻浮薄之说无自而
 入然后发号施令为宗庙社稷之福岂务章通句解
 以资口舌之辩哉及在经筵进讲必反覆开陈其说
 归于人君可用而后止
元祐三年有吴处厚者以蔡确题安州车盖亭诗来上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449-0255c.png
 以为谤讪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确以吾比武后当
 重谪吕汲公为左相不敢言忠宣乞薄确罪不从初
 议贬确新州忠宣谓汲公曰此路荆棘巳七八十年
 吾辈开之恐不自免汲公又不敢言忠宣因乞罢政
 (闻见/录)
先是河北所科夫役许输钱免夫上下皆以为便公独
 忧曰民力自此愈困矣或曰每岁差夫一丁费万钱
 今以七千免一丁又免百姓奔走执役之劳岂不便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449-0255d.png
 乎公曰每岁差夫虽曰万钱然随身者不过三千又
 得一丁就食于官今免夫所出七千尽归于官矣民
 又俨然坐食于家盖力者身之所出钱者非民所有
 今舍其所有而征其所无民安得不病此一事富民
 不亲执役者以为便穷民有力而无钱者非所便也
 又况差夫必计其的确合用之数纵使所差倍其所
 役则力愈众民愈不劳矣今若出钱以免夫虽三分
 之二亦可以取十分免夫钱其弊无由致察又从来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449-0256a.png
 差夫不及五百里外今免夫钱无远不届若遇掊克
 之吏则为民之害无甚于此(言行/录)
宣仁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
 在章献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
 似之(闻见/录)
一日三省同登苏辙独进上前论殿试策题因引汉昭
 变更武帝法度事哲宗怒曰安得以汉武比先帝辙
 再拜而退曰臣引用失当容臣待罪公奏曰汉武雄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449-0256b.png
 材大略史无贬辞又辙所论非异同正欲救巳行之
 言望陛下宣住苏辙尚书右丞邓润甫越次言曰先
 帝法度为司马光苏辙坏尽公曰不然法本无弊弊
 则当改上曰人谓秦皇汉武公奏苏辙之所论事与
 时也非人也辙卒得罪去(仝/上)
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諌议大夫
 忠宣曰天子諌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汲公方约
 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449-0256c.png
 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
 忠宣因乞罢政上不许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
 汲公者无所不至(闻见/录)
公在相位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所荐士未尝知
 出于公公亦未尝示恩意于人人或谓公曰身为宰
 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公曰但愿朝
 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须使知出我门下邪(言行/录)
公在随几一年州事毫发必亲客至谈笑终日无倦色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449-0256d.png
 公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因上表乞致仕章惇戒堂
 吏不得上盖惧公复有旨陈终移上意遂贬公永州
 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切戒子弟不得小有不平意
 曰不见是而无闷尔曹勉之人或谓公为近名公闻
 而叹曰七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岂其欲哉但
 区区爱君之心不能自巳人若避好名之嫌则无为
 善之路矣(行/状)
永州命下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449-0257a.png
 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语子曰此
 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
 州其子告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
 得免行欲以忠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
 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
 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
 愧而死诸子遂止(闻见/录)
公疾革精识不乱诸子侍侧口占遗表凡八事命门生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449-0257b.png
 李之仪次第之(闻见/录)
表略云盖尝先天下而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
 以教子而微臣资以事君又曰若宣仁之诬谤未明
 致保佑之忧勤不显本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
 谓之当然以至未究流人之往愆悉以圣恩而特叙
 尚使存殁犹污瑕疵又复未解疆场之严几空帑藏
 之积有城必守得地难耕凡此数端愿留圣念(言行/录)
公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449-0257c.png
 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又
 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巳则昏
 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
 到圣贤地位亲戚间有子弟请教于公公曰唯俭可
 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座隅终身佩服(言/行)
 (录/)
公尝曰人材难得欲随事有用则缓急无以应手七年
 之病三年之艾非储之以待则如病者何故雅以人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449-0257d.png
 材为已任每有荐引必先公议及其至也内举有所
 不避其不可则人君所主亦必争(行/状)
公教子弟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要须
 造次颠沛必于是则所谓有为者亦若是岂不在人
 耶
时西边儒帅有以威敌斥境请于公者手自荅曰大辂
 与柴车较逐鸾凤与鸱枭争食连城与瓦砾相触君
 子与小人斗力不惟不能胜兼亦不可胜不惟不可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449-0258a.png
 胜虽胜亦非也(行/状)
公摄帅成都程子将告归既见曰先生何以告我子曰
 公尝言为将帅当使士卒视已如父母然后可用然
 乎公曰如何子曰公言是也然公为政不若是何也
 公曰可得闻与子曰旧帅新亡而公张乐大享将校
 于府门是教之视帅如父母乎曰亦疑其不可故使
 属官摄主之也子曰是尤不可也公与旧帅同僚也
 失同僚之义其过小属官于主帅其义重曰废享而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449-0258b.png
 颁之酒食如何曰无颁也武夫视酒食为重事弗颁
 则必思其所以而知事帅之义乃因事而教也公曰
 若从先生言而不来则不闻此矣其喜闻义如此(遗/事)
科举取人不得间有得者自是豪杰之士因科举以进
 耳且资荫得官与进士得官孰为优劣以进士为胜
 以资荫为歉者此自后世流俗之论至使人耻受其
 父祖之泽而甘心工无益之习与孤寒之士角胜于
 场屋侥倖一第以为荣是何见识夫应举亦自寒士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449-0258c.png
 无禄不得巳藉此进身耳如得巳何用应举范公最
 有见识然亦以资荫与进士分优劣建言于有无出
 身人衔位上带左右字不可谓无所蔽也其言曰欲
 使公卿家子弟读书耳此意甚善但以应举得官者
 为读书而加奖焉则彼读书者应举得官而止耳岂
 真学道之人至如韩持国自是经国之材用为执政
 亦了得不可以其无出身便废其执政之材曰尧夫
 所别异者莫非此等人否曰执政不是合下便做亦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449-0258d.png
 自小官以次迁之如后来吴坦求等在绍圣中被驳
 了范博士以无出身故也彼自布衣中朝廷以学行
 赐之爵命至其宜为博士乃复以无出身夺之此何
 理也资荫进士中俱有人惟其人用之加一右字亦
 自沮人为善(龟山/语录)
绍圣初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范丞相纯臣
 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帝不许范公坚辞帝不
 得巳除观文殿大学士判颖昌府召章惇为相未至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449-0259a.png
 清臣独当中书益觊倖相位复行免役青苗法除诸
 路常平使者惇至不能容以事中之清臣出知北京
 建中靖国初上皇即位用韩忠彦为相清臣为门下
 侍郎忠彦与清臣有连故忠彦惟清臣言是听清臣
 复用事范右丞纯礼忠彦所荐清臣罢之刘安世吕
 希纯皆忠彦所重清臣不使入朝外除安世帅定武
 希纯帅高阳张舜民忠彦荐为諌大夫清臣出之帅
 真定其所出与外除及不使入朝者皆贤士清臣素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449-0259b.png
 所惮不可得而用者忠彦懦甚不能为之主曾布为
 右相用范致虚諌疏云河北三帅连衡恐非社稷之
 福刘安世吕希纯同日报罢清臣亦为布所陷出知
 北京伯温常论绍圣建中靖国之初朝廷邪正治乱
 未定之际皆为一李清臣以私意幸相位坏之邪说
 既胜众小人并进清臣自亦不能立于朝矣使清臣
 在绍圣初同范丞相在建中靖国初同范右丞刘安
 世吕希纯张舜民以公议正论共济国事则朝廷无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449-0259c.png
 后日之祸而清臣亦得相位享美名矣此忠臣义士
 惜一时治乱之机为之流涕者也(闻见/录)
公忧国爱君不以利害得丧贰其心刻意名节难进易
 退虽屡黜废志气弥励以为有文正之风焉其在朝
 廷专务奖进人材故天下善类视公用舍以为消长
 其论议平恕不为巳甚世谓使其言行于熙宁元丰
 时后必不至纷更尽申于元祐中必无绍圣大臣雠
 复之祸(墓/志)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449-0259d.png
   王存
  字正仲润州人中进士第哲宗朝官至尚书左丞
初修起居注即乞复唐正观起居郎舍人职事执笔随
 宰相入殿上韪其言故事左右史虽日侍便殿而欲
 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公因对及之即诏左右史遇侍
 立许直前奏事遂著为令自公始也
官制行上尤慎用人公因请自熙宁以来有缘议论得
 罪或诖误被斥而情实纳忠非有大过者随材召擢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449-0260a.png
 以备官使语合上意自是收拔者甚众
公在政府时四方奏谳大辟刑部援比请贷而都省屡
 以无可矜恕却之公言此祖宗制也且有司援比欲
 生之朝廷破例欲杀之可乎
公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有所守确不可夺议论
 平恕无所向背温公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
 王存乎(并曾子开/撰墓志)
   苏颂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449-0260b.png
  字子容泉州人移徙润州中进士第相哲宗
知江宁府江宁县事每有发敛府移追扰吏系缧于道
 公至则曰此令职也府何与焉每因治诉旁问邻里
 丁产多寡悉得其详一日召乡老更定户籍民有吝
 占不实者必曰汝家尚有某丁产何不自言相顾而
 惊无敢隐者一县以为神明
公请以获盗多寡立县令殿最法以为巡检县尉但能
 捕盗而不能使民不为盗能使民不为盗者县令也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449-0260c.png
 且州县物务岁课稍亏官任有罚今良民罹夺剽之
 害而亲民官独不任责可乎(邹侍郎/撰行状)
天下以为当然者谓之公论公论盖非强名乃天道也
 此道未尝废顾所在如何耳如唐虞三代与吾祖宗
 之时公论在上君相主之贤哲聚于朝不肖沉于下
 海内入于陶冶一归于正如晚周及东汉之馀上之
 人不能主公论所用非其人于是乎清议在下而士
 知所尊畏耻为非义登其门者如龙从其死者如归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449-0260d.png
 致党锢之祸起视汉室为何等时也顷时王安石荐
 李定陈襄弹之未行间擢太子中允宋次道(敏/求)封还
 辞头翌日辞职罢之又下次直李大临苏子容相继
 封还更奏复下至于七入子容与大临俱落职奉朝
 请名誉赫然此乃祖宗德泽百馀年养成风俗公论
 之不可屈如此与齐太史书崔杼弑其君杀三人而
 执笔如初者何异其后摄官修起居注章衡行之贤
 不肖于此可见要之公论不可一日废然在上则治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449-0261a.png
 在下则乱可以卜世也(元城/语录)
充北朝生辰国信使在契丹遇冬至本朝历先北朝一
 日北人问公孰是公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谓
 如亥时节气当交则犹是今夕若踰数刻即属子时
 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本朝之历可也北人以为
 然遂各以其日为节庆贺使还奏之上喜曰朕思之
 此最难处卿之所对极中事理(行/状)
元丰初白马县民有被盗者畏贼不敢告投匿名书于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449-0261b.png
 县弓手甲得之而不识字以示门子乙乙为读之甲
 以其言捕获贼而乙争其功吏以为法禁匿名书而
 贼以此发不敢处之死而投匿名者当流为情轻法
 重皆当奏苏子容为开封尹方废滑州白马为邑上
 殿论贼可减死而投匿名者可免罪上曰此情虽极
 轻而告讦之风不可长乃杖而免之子容以谓贼不
 干巳者告捕而变主匿名本未足深过而先帝犹恐
 长告讦之风此所谓忠厚之至然熙宁元丰之间每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449-0261c.png
 立一法如手实禁盐牛皮之类皆立重赏以劝告讦
 者此当时小人所为非先帝本意时范祖禹在坐曰
 当书之实录(东坡/集)
知沧州陛辞上曰朕每欲用卿辄为事夺岂非命邪然
 卿直道久而自明顿首谢兼语及偏亲留京师未能
 偕行上问卿母谁氏对曰故龙图直学士陈从易之
 女上曰是天圣间侍从邪对曰从易祥符中馆职巳
 而外迁久之因自广州罢还不蓄南物独载俸馀见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449-0261d.png
 钱过岭仁宗闻之擢知制诰上曰其清节过于马援
 矣故谢表云悯臣之数奇多难特轸渊衷勉臣以直
 道自明屡形天语(谈/训)
元丰中上曰欲修一书非卿不可以契丹通好八十馀
 年盟誓聘使礼币仪式皆无所考㨿朕欲成一书但
 患迩来修书者迁延岁月不肯早成公曰恐须一二
 年可矣上喜曰果然及书成赐名鲁卫信录奏篇
 上上读序引大喜曰正类序卦之文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449-0262a.png
公兼侍读奏言国朝典章大抵沿袭唐旧史官所记善
 恶咸备乞诏史官学士采录新旧唐书中臣主所行
 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
 唐故事十条(行/状)
公掌天官每选人改官京朝官使臣关升磨勘或以功
 过当升降者吏洗垢求瑕故为稽滞公敇吏曰某官
 缘某事当会某处仍引合用条格具委无漏落状同
 上自是吏不得逞每诉者至必取案牍使自省阅诉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449-0262b.png
 者服乃退其不服公必往复诘难度可行行之苟有
 疑则为之奏请或建白都堂故士大夫受赐多而不
 得者亦以为无可憾(行/状)
王禹玉元厚之诸公尝问曰公记之博以至国朝典故
 本末无遗日月不差用何术也公曰某每以一岁中
 大事为目欲记当年事则不忘矣如某年改元其年
 有某事某年上即位其年上有某事某年立后若太
 子其年有某事某年命相其年有某事则记事之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449-0262c.png
 法也后观太史公书是岁孔子生是岁孔子卒是岁
 齐威会葵丘是岁晋文始霸之类恐亦此意也元曰
 不然至于暗记经史默咏诗书以至士大夫家世阀
 阅名讳婚姻无遗忘者又以何法乃真强记尔
公尝言吾每闻前辈善言则终身佩服少时闻计用章
 郎中为吏以循良称数典大郡政绩尤异因造请求
 异闻其可纪者曰人主不宜有所好有所好则腹心
 肝胆皆在人矣故好征战则孙武吴起之徒出而民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449-0262d.png
 残于干戈矣好刑名则韩非张汤之徒出而民苦于
 刻核矣好聚敛则桑羊皇镈之徒出而民困于掊克
 矣好顺从则张禹胡广之徒出而民弊于誇大矣岂
 惟人主学士大夫亦宜知之夫神龙腾骧岂可羁也
 然或豢养于人者谓其有嗜欲也
又尝言杨告谓吾曰尝爱韩非一言以谓土木偶人者
 耳鼻欲大口目欲小此言可以喻大夫土木偶人而
 鼻先小目先大人或非之则无以为也鼻大则可小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449-0263a.png
 目小则可大凡事皆然不厌于三思而熟虑也人皆
 以非为刻薄此言非忠厚之言哉
公在金华每进读至弭兵息民则必反覆条奏援引古
 今使上不忘弭兵息民之意以谓人主之聪明不可
 有所向有所向则偏偏则为患大矣当今守成之际
 应之以无心则天下无不治矣
公尝云吾平生未尝以私事干人主奏对惟义理之言
 故历仕四朝中间虽谪不愧于观过而神考以谓直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449-0263b.png
 久而自明也
吕吉甫参政事使其亲友谓公曰子容吾乡里丈人行
 若从吾言执政可得也公笑而不荅
公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惟孟安序朝奉分宁人岁
 以双井一斤为饷知吾无苞苴之馈也
公云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
 也(并谈/训)
 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