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1358-04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学绳尺卷八
宋 魏天应 编选
林子长 笺解
无所考證格 与李仲元貌言行论同格
陆澄讥康成之注 林德颂
出处
卷八 第 1b 页 WYG1358-0433b.png
立说
批云
论曰谈经者之无成说久矣君子不必
论其人可也圣人
卷八 第 2a 页 WYG1358-0434a.png
作经以诏来世非真为言语设也
所以启迪人心扶持世教者在是况夫天地之
大经生民之大义实于此有述焉
而世儒昧之正使世儒
复生亦无益于圣经也不原圣经之
明晦而论传注之真伪是虽考订之精
援据之审君子犹以为未也注
孝经者有郑氏人以为康成也而陆澄讥之以
卷八 第 2b 页 WYG1358-0434b.png
为非康成然使其真康成亦未必尽知圣人之经
者矣何独于孝经为然陆澄讥康成之注唐
人主有志于孝经者故其说云耳昔传易者有子
夏人曰非子夏也丁宽托之也
君子曰如其果子夏也亦未必尽知易也
何者子夏虽工于文学尝于褒贬不能措一辞矣而又
焉知易
传春秋者有左氏人曰非丘
卷八 第 3a 页 WYG1358-0434c.png
明也左氏之裔为之也
君子曰如其果丘明也亦未必尽知春秋也何
者丘明好恶与圣人同者才一二耳因其好恶
之同推其好恶之异且犹不可况未能皆相似也
甚矣传注之学何其相尚也
宁道孔圣误讳言服郑非彼何爱
郑如此哉圣人之经以世儒而明
卷八 第 3b 页 WYG1358-0434d.png
亦以世儒而晦谓传注
尽无得于圣经固不可谓圣经皆不
离乎传注尤不可也彼其篇断而章
分句解而字析以文害辞以辞害意是皆
指而枝焉身而赘焉有
之不加益无之不加损其于圣经深旨奥义
彼乌知之若康成者诚世儒之冠冕也
然康成说经多凭臆见窜易旧文
卷八 第 4a 页 WYG1358-0435a.png
其说诗也泛引传注非风雅之
本旨也其说礼也多泥名数
非得中和之要理也
甚至于诗以生甫为甫侯于礼以生甫
为仲山甫先后乖剌如出二人其无定见也若此
诚使其真从事于孝
经亦岂有得于圣人之所谓孝哉
且孝经家之有郑氏以为康成者
卷八 第 4b 页 WYG1358-0435b.png
荀昶祖之而实之者王俭也以
为非康成刘知几辈力排之而倡之者陆澄其首也
盖尝因开元天子之言参开元
群臣之议而溯陆澄之旨矣康成
之自序述其所注惟及诸经而不及孝经也
郑志之目录记其所注不及孝经
又况康成之释经言郑氏者皆以名著也
今孝经之注存其姓而没其名是尚得为康
卷八 第 5a 页 WYG1358-0435c.png
成乎吁是则然矣抑不曰圣
人之道康成其有造之乎否也圣人之经
其有得之乎否也如其真有造乎此真有
得乎此则介乎康成可也否则虽孔坛
犹在郑乡复作其亦何益哉
亦尝原圣人之所以语曾子者乎
靡瞻匪父事父孝故事天明盖鸢飞戾天如在其上
也
卷八 第 5b 页 WYG1358-0435d.png
靡依匪母事母孝故事地察盖鱼跃于
渊如在其左右也是
理也自天子达于庶人共由之
少有缺焉无所逃于天地间
其在圣门如养志之曾子得之孟子曰事亲若曾子者
可也以曾子之事亲而仅以
为可呜呼孝之为道其大矣哉
区区康成又焉知之且郑
卷八 第 6a 页 WYG1358-0436a.png
氏所注吾不得其详亦尝闻其略矣曰
分别五土视其高下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盖举世
之所称道然也抑易之所谓地之宜礼之所谓
土之宜者犹不止是
况圣人所言天道地利
者正欲人自检律无愧于天地间耳
陆澄之意谓所注之非康成则其言
止是而君子之见谓所注之果康成故其言亦
卷八 第 6b 页 WYG1358-0436b.png
止是学者但论传注之不足以发挥圣经
不必因其说求其人可也呜
呼何独于郑氏孝经为然哉安国之本亦然
安国之孝经古文孝经也而所传之本失之久矣
自王劭得之而刘炫实明之
然非必其真也故尝谓闺门一章存之可
也去之可也庶人敢问二章分之可也合之亦可也
唐之人或右郑而攻孔或
卷八 第 7a 页 WYG1358-0436c.png
存孔而废郑要皆一偏之见尔
咸阳一焰经籍道息
其存其阙若此者多矣圣人之旨意
苟明虽以今之书观之可也传注之无
益于圣经以安国圣人之后犹未之免而况康成乎哉
然则
如之何曰问安如文
继志如武
卷八 第 7b 页 WYG1358-0436d.png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君天
下之事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为诸侯者皆鲁公
若定公者斯改悔矣
为大夫者皆庄子
如武伯者斯在下矣
为士者非曾则闵
又不但为子夏之服劳子游之能养
卷八 第 8a 页 WYG1358-0437a.png
矣当寒而
温当暑而凊必使举天下之为父子者定焉而后可也
帝王之所行者若是
夫子之所言者若是人患不知求之
耳若夫改元至德亦不忘孝
而萋菲者至谗隙生焉
则虽诏天下家藏孝经犹无益也
而况康成之注也哉谨论
卷八 第 8b 页 WYG1358-0437b.png
孝经有二
卷八 第 9a 页 WYG1358-0437c.png
无所考證格 与陆澄讥康成之注论同格
李仲元貌言行如何 萧 易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9b 页 WYG1358-0437d.png
方澄孙批云
论曰古之君子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
尚论者每叹之而亦或疑之
虽疑之而终不敢少之也
夫人而非贤则已果贤也
其言论风旨岂无一二之足闻者而所为饬躬厉
行不使非礼加乎其身也固以待后世之
卷八 第 10a 页 WYG1358-0438a.png
夷考焉耳何至与声容辞气俱超忽而
寂寥哉意者素隐行怪
议论施为不少槩见
于世身隐矣焉用文之故当时亦
不得而述欤夫既已可见矣可闻矣
可观矣谓之不文不可矣
其时得而识之非其时则不得而稽焉
然则古之人好修而名不称者何限也
卷八 第 10b 页 WYG1358-0438b.png
不然则言无證不信而声闻之过情
者皆可疑也君子宁阙其疑而不敢
厚诬后世之无人惟曰是其不可传者与其人俱往矣
如法言之述李仲元其貌言行之动人有若
此者而求其所谓貌言行者
卒无可指也非史失其传则子云之言
誇矣李仲元貌言行如何其然岂其然乎
夫仲元之为人书固有阙矣世次之先
卷八 第 11a 页 WYG1358-0438c.png
后则吾将安考以其接于子云之见闻殆亦西
都末造之隐者欤何以验其隐也
彼其卓尔大雅见称于子云者如此而
后世无传焉是以知其为隐也 抑古之流
芳千祀者岂必皆遭遇其时而嘉言善行班班史牒者
如将见之世降俗末是固无贤者
也有则史必书之昔隋之乱唐之未兴也河汾之
间有隐君子焉
卷八 第 11b 页 WYG1358-0438d.png
其书曰中说者载其言行为详学者
得其书而读之犹可彷佛其人独怪夫
隋氏之史出于门人之所论撰而不为其师立传
是以后世君子未能释然于其间
甚者至以为无是人也吁以为无是人则不
可而使人不能释然于文中子者则王福畤
之家传实启之何则扬之
太过者疑之所从生也今以文中
卷八 第 12a 页 WYG1358-0439a.png
子之动容正色而庶几于貌孔子之貌
文中子之出辞吐气则庶几于言孔子之言
而文中子之造次施为起居动履其行之不肖于
孔子者几希又举其事以实其
说固以必人之信也而反以甚人之疑也
吁指实而言人犹以疑言又不
实谁则信之若子云之称李仲元是矣
盖自史迁尚势利而扬货殖抑道义而进游侠
卷八 第 12b 页 WYG1358-0439b.png
班固论次西汉无能改于其失
彼山泽之癯儒容貌不足以动人
括囊而遁虽有言而莫之或听
惟其德行道义之富而势利蔑如也
是固子长孟坚之所抑而不尚者
无惑乎仲元之徒无得而称焉呜呼美晢
之张苍而大书
木讷之周勃而特书
卷八 第 13a 页 WYG1358-0439c.png
无行如陈平辈而不一书
而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非以其不显欤夫必
显者而后书则隐居求志姓名湮灭者何可胜数真可
惜也使弘也不见书于法言则天
下后世谁复知有李仲元哉
虽然后世之知仲元者以法言也后世
之疑仲元者亦以法言也尚友千载于
卷八 第 13b 页 WYG1358-0439d.png
古人中得仲元者焉
果如扬子之所称恨不获振太史公之屐
历乎鱼凫蚕丛之墟物色益
州之祠尚无恙乎
想夫英爽如生眷兹宇而踌躇
也兰萎玉沈莫写我心
则寻绎其议论察其立身行已之大槩
意其犹有足證而阙如也夫子温而厉威而
卷八 第 14a 页 WYG1358-0440a.png
不猛恭而安徒曰貌云乎哉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而答问训告散在二十篇之
中者皆至言矣若其德行则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从游而速肖者非躬行之化畴克
尔彼仲元者何人
斯貌足以肃人之见言足以愀人之闻行足以穆
人之观而其貌其言其行果何若也
虽曰浮沉乡里栖迟山林影响昧昧可即而不可求故
卷八 第 14b 页 WYG1358-0440b.png
人莫得而纪焉然世惟无若人
也诚有若人亦梼乘之光也
述子房者證之画工史家之
法固有纤悉于容貌之书者君平子真之流其
微言笃行时时见于他传尚多有之
至于仲元何独不
然知仲元者未几而疑仲元者继之必自子云之
言始或曰雄称仲元以自
卷八 第 15a 页 WYG1358-0440c.png
况也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古无是论也
见而肃闻而愀斯不惠之验欤
观而穆斯不夷之验欤
草玄著新自附于可否之间欤
信若此则不无可议也
或曰雄称仲元子诚齐人也
雄家世蜀仲元之为人当世岂无其辈而此
独亟称者以其为蜀之人耳若然则喜而溢美
卷八 第 15b 页 WYG1358-0440d.png
未足据也或又曰雄称仲元取其内
外一致表里俱符也司马相如王褒皆
蜀产也雍容閒雅者不足覆窃赀之丑
造作语言缀成歌
颂者正当以贡谀献佞为羞耳
弘之擅美正以其
行欤是亦未可知也今既无以质雄说之是
而亦无以辨雄说之非
卷八 第 16a 页 WYG1358-0441a.png
与其以誇诞而议雄宁若以传而议史犹可景行
古人而不失为忠厚之论耳
尝试摭仲元之遗事而为之补传曰
李仲元不知蜀之何许
人其名曰弘语在陈寿蜀志秦宓传
其出处当在元成哀平间与扬雄同郡又同
时也雄雅敬之今其载于渊骞篇
者是己释扬子者以为详见华阳国志
卷八 第 16b 页 WYG1358-0441b.png
而秦宓以为不遭法言令名必沦
宓去弘未远也而言若此则其事已不可考矣
常璩增益而附会之殆皇甫
谧撰帝王世纪之类其说难据
盖没后且二百年刘璋刺益州乃
为之立祠云断之曰扬子云
以为仲元在夷惠之间今虽未可信也
仲元将不得在君平子真之间乎
卷八 第 17a 页 WYG1358-0441c.png
谨论
亦可与丁集黄道深郭林宗何如人论参看
前篇谓陆澄讥康成之所注或是或非无所考證可
疑之而不可信之也后篇谓扬雄称仲元之为人或
有或无无所考證虽疑之而不敢少之也
卷八 第 18a 页 WYG1358-0442a.png
有所考證格 与圣人成书成言论同格
五帝三代之记如何 陈子颐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18b 页 WYG1358-0442b.png
批云
论曰考古者以经为證
事不證诸经君子存之而不敢尽
信也盖经者史之法凡经
圣人纪次之所及者万世所恃以为订正
之地也有如去古既远之馀帝王统
绪之所相承其世代漫不可考
所幸而仅存者犹
卷八 第 19a 页 WYG1358-0442c.png
以经传所及之一二与夫百家之所撰次者
耳然而事本诸经君子质之而无疑
而无證不信者姑存之以传疑可也
存焉而述之述焉而名之
于其名而示其去取之意
则是非疑信可以瞭然于后世矣
司马迁采五帝三代之记以作世表盖自黄帝迄
于周也表著五帝之世而其名乃止于三代
卷八 第 19b 页 WYG1358-0442d.png
岂非三代之记迁己得以證之经
五帝之记世代愈远迁亦未敢尽信欤此
世表之名所以不及五帝也五帝三代之记如何
请得而辨之盖尝观迁史之例矣所记
以此其名亦以此此正例也如五帝之纪所以
记五帝之事也所记以此其名遗
乎此此变例也如十三诸侯而表之名止于十
二不数吴也
卷八 第 20a 页 WYG1358-0443a.png
今而采五帝三代之记以为帝王之
世表不从其实而名之
顾乃削去五帝标以三代自附于黜吴
之例何耶大抵良史之著述必欲其
有所證也考之平昔所闻而然推之圣经贤传而合
则名之无疑也證之圣经而无据
考之百家而仅存若是则存以传疑可也
存之而遂名之天下后世其
卷八 第 20b 页 WYG1358-0443b.png
谓五帝世系本末先后果若是确是非
君子所以望来世俟明哲之意也尧典之书
乃系之虞非固
抑唐而进虞也书得于虞氏之史官谓之虞则可
谓之唐不可也夫子且不敢以无證之书实尧典
为唐迁其敢以无所考信之记而遂以五帝名表哉
且五帝之记三代以来未尝无考也
周外史之所掌则三皇五帝之书也
卷八 第 21a 页 WYG1358-0443c.png
楚左史之所读则三坟五典之书也
使迁也生于三代之时周旋于周外史楚
左史之列则以帝王之书表帝王之世无
庸寘疑信于其间也
奈何战国以来诸侯去籍帝王之记己先坏
秦
人焚书帝王之记则尽泯汉兴君子
所恃以考上世之源流而究见其统绪之所自出者以
卷八 第 21b 页 WYG1358-0443d.png
屋壁之六经存也
然诗者国史之所记详于周而及于商五帝
之事不记也
书者记书之史也始于尧而终于秦五帝之典不全
也至于易言黄帝
通变之事仅数语耳而其世次先后亦不可知也
五帝之世
所可得而闻者系牒之有书世表之有载
卷八 第 22a 页 WYG1358-0444a.png
然皆出于百家之书其为不雅
驯则一也
迁将绝之而不记欤则三
代世系之有记而黄帝以来独无之非所以尊本系之
自出也将从之而尽信之
欤则三代之事犹有明證五帝之世经无可考也
夏禹之后有启有太康吾可證
之书汤至太甲而外
卷八 第 22b 页 WYG1358-0444b.png
丙仲壬又介乎其间吾可證之孟子
周自文武成康而次其谱
系之著于小史者皆可按而覆也
至于黄帝颛喾其世次之先后
不知何所取證哉夫惟世次不可得而
详而五帝之名自孔安国且有异说
卷八 第 23a 页 WYG1358-0444c.png
则三代之记其视五帝之记其
详略虚实未易同年记也
何者三代之记有经之可稽是者得以笔非
者得以削五帝之记独出于百家之言
百家可信乎则其世表之作虽记五
帝而独以三代表为名者迁盖未敢自以为信然
故宁阙其名以俟后世之订正乎
卷八 第 23b 页 WYG1358-0444d.png
呜呼表则记之表亦名之三代也表则记之名则削
之五帝也后世睹世表之名则五帝三代之记其
是非有不待辨者迁之意微矣虽然迁诚有疑于五帝
之记则记之足矣不表其世何害哉是不然一
物不知君子所耻疑以传疑君子谨
诸自后世谱牒之学不明遂以世系
之书为无益而不知帝王源流之所自
出且不能究见其本末何以议世道之损益商古今之
卷八 第 24a 页 WYG1358-0445a.png
得失哉后之学者不察史迁之
深意而犹肆其譊譊之辨此正迁之所谓
难为浅见寡闻者道也谨
之哉谨论
三代之记有经可證而五帝之记无可考證故不以
五帝名表
卷八 第 25a 页 WYG1358-0445c.png
有所考證格 与五帝三代之记论同格
圣人成书成言 高 山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八 第 25b 页 WYG1358-0445d.png
论曰因所见而證所闻帝王之心法于
是乎信矣夫书者言之所寄言者心之所
形求其心而不求其言则其心不能以自白于天
下求其言而不求其书则其言不能以取
信于后世所传无證所寄无迹
圣人且奈何哉是故圣人以吾之心而
寄之言以吾之言而笔之书佔毕之所载简
编之所陈虽若不足以尽吾精神心术
卷八 第 26a 页 WYG1358-0446a.png
之妙而圣人亦惟假是书以寓吾之言托是言
以发吾之心使是书之在天下至万世而不泯
则吾不言之言亦与万世而无穷
夫如是则天下后世由圣人之书而求圣人之言因
圣人之言而溯圣人之心则其所见所闻宁不至是
而有所證耶圣人成书成言子云之意如此耳谈
者类曰言者道之漓也书者言之赘也太上
忘言何以言为上古结绳何以书为
卷八 第 26b 页 WYG1358-0446b.png
圣人宜若泯聪明黜智虑
而秘天下于不可见闻之地也然
心而非言则无以启天下之闻
言而非书则无以信天下之见
故圣人不忧其书之不足信而忧其言之无
所證不忧其言之无所證而忧其心之
无所寄何者目力至于离娄固明
矣离娄能喻人以己之所见
卷八 第 27a 页 WYG1358-0446c.png
而不能使众人见其所见故无规矩
则无以證其明耳力至于
师旷固聪矣
师旷能喻人以己之所闻而不能使众人闻其所
闻故无六律则无以證其聪
圣人者道之离娄师
旷也言者其目力耳力也书者其规矩六律也
知离娄师旷之所以为目力耳力则知圣人之所
卷八 第 27b 页 WYG1358-0446d.png
以为心法者矣盖圣人者天下之法则系焉时人
之耳目寄焉其一言一语无非精神心术之所
寓然是言也发之于心验之无形视之无迹
能使一时闻之不能使后世闻之圣人
宁忍听吾言之穷也哉是故危微精一
允执厥中舜之心形于言矣
然必寄之于禹谟之书嗟尔万邦明听予诰汤之
心形于言矣然必笔之于汤诰
卷八 第 28a 页 WYG1358-0447a.png
之书西土有众咸听朕命武王之心形于言矣
然必寓之于泰誓之一书
夫圣人之心其精神运于亭毒之表其思虑出于事
物之外圣人之言大而天地不足以容之幽
而鬼神不足以测之彼区区之简牍曾谓足
以尽圣人之心术乎然圣人终不废此者
亦念夫发之于心者其言无所證笔之于书者其言有
所稽诚使禹谟常在舜虽不作而舜之言未尝
卷八 第 28b 页 WYG1358-0447b.png
不在天下也吾心之言其可胜用乎汤诰常
存汤虽不作而汤之言未尝不在后世也吾心之言其
果有穷乎泰誓常自若武王虽不作而武王
之言亦未尝不穷天地而亘古今也吾心之言其旦暮
而尽乎
呜呼由古及今去圣人之世如彼其远
而心法之所在犹有足稽者焉岂非圣人言之
与书相维于无穷者欤雄之言曰言
卷八 第 29a 页 WYG1358-0447c.png
可闻而不可殚也书可观而不可尽也雄其知
圣人之心矣虽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本于圣人之言言出于圣人之心而
是心又有非言书之所能尽也雄之所谓不可
殚不可尽者乃其所谓成也故焕乎文章而有
所谓巍巍乎成功莫之能名于是谓之成
声成文谓之音而至于动天地感鬼神于是
谓之成是其所谓成者非斐然之成者集百圣
卷八 第 29b 页 WYG1358-0447d.png
之大成者也
成言成书虽特出于圣人一矢口一肆笔之间
而要其成功则成顺致利曲成万物惟几惟
深以之成天下之务也观乎人文以之成天下之化也
夫如是圣人成言成书岂苟成乎哉
谨论
卷八 第 30a 页 WYG1358-0448a.png
顺题发明格 与王者之论同意
合宫衢室听问如何 李 瓘
出处
立说
祭酒常挺批云
卷八 第 30b 页 WYG1358-0448b.png
论曰圣人将以尽天下之议而不能无详
略之异者世道为之也
夫太上本忘言也言之渎者
非古也况于询谋之地愈详
而愈切乎盖自风气始开已非太古忘
言之日于是乎有听政之地以来天
下之言言固圣人之所乐闻也而天下卒无
卷八 第 31a 页 WYG1358-0448c.png
事之可言圣人之所以优游于此者亦惟
相忘于无声之表虽听之吾亦不得而闻也
自皇而帝天下之事日以详
圣人将以通天下之情则其心又何如哉于
皇皇四达之衢为并谋兼智之地
听之犹以为未足且进而加之问焉
卒之洞达无隐上下相孚而圣人亦
得以遂其恭已无为之心则尧之时
卷八 第 31b 页 WYG1358-0448d.png
犹黄帝之时也然则以衢室视合宫则其制
为愈详听而进之问则其言为愈切
非衢室之问固求详于合宫之听也时有先
后事有繁简固应尔也
而圣人大公无我之心则一而已矣
合宫衢室听问如何请申王通氏之言夫公论其天道
乎开辟以来天道不容一日息则公论不容
一日泯公论犹一日圣人无两心
卷八 第 32a 页 WYG1358-0449a.png
则听可也问亦可也奚其异曰无异也
特世数之相去有不能以强同尔
世数不能以强同则事愈繁而言愈悉制愈
详而情愈切此非圣人意也势也
吾求之易包牺氏以结绳
为政其言泯如也
上栋下宇之未制其
宫室无有也宫室且
卷八 第 32b 页 WYG1358-0449b.png
无有况于合宫乎衢室乎吾观
同人一卦而曰同人于野亨此固圣人所以通天下之
志
然至于咸而曰以虚受人
夫以虚受人者心之感也
不曰感而曰咸咸者无心之感有以潜通于忘言之表
吾故曰衢室之问同人于野之
意也合宫之听其咸之无心以虚受者欤
卷八 第 33a 页 WYG1358-0449c.png
且合宫古明堂也而黄帝之
听必于是吾想是宫也陟降左右神明森
列其听也真可以
对诸天而无愧衢室亦古明堂也
而尧之问必于是吾想是室也无
门无旁我闼八荒其
问也真可以质诸人而无隐王通氏均以
为尽天下之议则尧之心固黄帝之心也
卷八 第 33b 页 WYG1358-0449d.png
惟夫事变由简而入繁
古制由略而入详尧固未得游乎黄
帝忘言之天也
此曰听曰问不能以不异
何则前乎此者天地絪缊犹太初也
生人蚩蚩犹古始也
迨陶唐氏洪水亟矣而非合宫调元气之时
卷八 第 34a 页 WYG1358-0450a.png
苗民作矣而非合宫和天人之日
噫尧之问所
以急于黄帝之听欤
故夫合宫之名不可得而考至于衢室则
辟之通途大衢而为采民言也明矣
黄帝之听不可得而闻至尧
之问则谏鼓谤木之下有不容一日释者矣
吾求其当时
卷八 第 34b 页 WYG1358-0450b.png
所听之人自广成子一人之外无闻焉
而咨四岳稽于众与夫鳏寡之辞皆得以
自通于密勿之前者何其详
吾又求其当时所听之事自至
道窈冥之外无他语
而曰平土
曰殖谷与夫遏绝有苗亦必因其辞而声其罪者何其
卷八 第 35a 页 WYG1358-0450c.png
悉
由是观之合宫之听无声也无
言也与天俱游也
衢室之问为其有辞也无告也虽荡荡之天欲无言
得乎
黄帝非忘斯世也尧非媚斯民也
理也势也圣人亦不
自知也不然去之千馀载而清问等语犹见于吕
卷八 第 35b 页 WYG1358-0450d.png
刑尧问一篇至形于庄叟独黄帝之
所谓听者终莫得而髣髴何也
吁是可以论其世矣抑均之
为明堂也均之为尽天下之心也尧惟忧其
时之不黄帝若也故其问也切于听迨夫一问之
馀万感俱会庶绩熙矣万邦和矣
尧何心哉亦恭已无为而已此康衢童子从而歌
之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卷八 第 36a 页 WYG1358-0451a.png
至于是则尧之
时欤黄帝之时欤抑无怀大庭之时欤
然则欲知合宫之听者当观之
衢室欲知衢室之问者惟求之康衢谨论
次名论亦佳但自讲题以后文势寖弱矣
卷八 第 37a 页 WYG1358-0451c.png
顺题发明格 与合宫衢室听问论同意
王者之论如何 戴庆焨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37b 页 WYG1358-0451d.png
批云
论曰自粹古忘言之化不复见而
后人主出而维持世道始不容于无言矣
夫声色示人非圣人之所尚也
有王者作夫岂不欲以精神心术感通天下使夫人自
得夫好恶之正哉时非上
古俗非朴略凡昔焉之淳厚笃实者一转
而渐入于浮伪矣适斯世也
卷八 第 38a 页 WYG1358-0452a.png
而王者出焉即吾心之公敷畅厥蕴示
人以善善恶恶之方盖有不得已于
此者以其不得已之心形而为不
得已之论是虽不足以拟忘言之盛
而此心所存明白洞达昭然无隐于
天下举天下咸知上意之所在而为之
趋舍焉则与后世以神相示以
机相使者抑又不侔矣
卷八 第 38b 页 WYG1358-0452b.png
要之以声色示人岂真王者之所欲哉荀卿谈
刑赏于战国而谓有王者之论在吾谓王者深不
乐有此论也王者之论如何请嗣言之夫粹古忘
言之化不见于世久矣上如标枝下如野鹿
当此之时不赏而劝
不怒而威形迹既忘
言语亦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固无待
启之而后明迪之而后悟谆谆于口说之滕若后世之
卷八 第 39a 页 WYG1358-0452c.png
尚口乃穷者
时运而往朴散而漓唐虞
之世去上古未远也屋比可封
象画不犯淳实忠厚之化犹有
存者而天命天讨已不容忘言于此
降是则王者矣使天下而尚
洪荒人心而尚简古三数王者继世立极亦何乐于揭
此之论昭然为的于天下哉
卷八 第 39b 页 WYG1358-0452d.png
呜
呼王者之论王者之心也王者之心公平而广
大明白而简易譬犹大明当空万象呈露
而其宣之言论者亦不过欲天下知善之当趋恶之当
避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毋蹈于小人之归而已
王者之论虽不足方古者忘言之盛而王者之心固
与忘言者之心无以异也
卷八 第 40a 页 WYG1358-0453a.png
上易知而不易使上宣明则下治辨吾方幸王
者能与天下为公亦何敢必以粹古之事责之使世之
作福作威者托之以自神哉
甚矣世之以笼络驾驭自神者易以罔吾民也
其出幽幽其入冥冥不以心术旨
意明示天下迎之不见其端随之不见其首懵乎茫然
无所底丽彼固以为得圣人神道设
教之妙而不知世道不醇人心不古
卷八 第 40b 页 WYG1358-0453b.png
机愈神则心愈蔽心愈蔽则法愈滋
天下固欲求一日之迁善远罪而不可得
也然则王者
之有论独非问之大者王者固不欲以言语渎
天下而不能不至是亦以有功不赏
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粹古无
言之化固非吾所敢望也而复旨意不明心术不
露其与以笼络驾驭自神者相去一间耳
卷八 第 41a 页 WYG1358-0453c.png
求之于书甘誓而下殷盘周诰无虑数百言赏刑
之论间见层出王者之论兴而王者之心白矣
抑孰识王者之心虽白而王者之本
心固不能以自遂也耶故尝谓
王者之心一天也雨
露之沾濡雪霜之剥裂天之赏刑也
天未尝以言语示人而机动化神莫测其妙固有
终天下日由于福善祸淫之中而不自知者
卷八 第 41b 页 WYG1358-0453d.png
世降俗移王者
不得以天道化天下反斯世于醇醲简朴之盛要
其中心之所存则岂王者之得已哉
有能因王者之论溯王者之心亮其不得已之意
而知其与世之机密不测者实有间焉则几矣
彼战国何如耶机巧相角诡
伪相胜为君者非无言也不以言明民
而以言愚民使天下莫识避就之方而赏罚之逆施者
卷八 第 42a 页 WYG1358-0454a.png
多矣荀卿生其时目其弊而遐
想乎王者之论呜呼粹古忘言之盛吾不得而见
之矣得见如王者斯可矣此固
卿之心也然则卿其有感也耶谨论
可与前篇参看
卷八 第 43a 页 WYG1358-0454c.png
推原题意格 与邹鲁守经学论同意
汉诸儒修艺文如何 谢奕孙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43b 页 WYG1358-0454d.png
批云
论曰经学既废而复存可
以验圣贤馀泽之所自矣夫已废
者未易以遽兴而已缺者未易以遽全也
有如当经学废缺之馀而毕力补复犹能使来
者之有考此岂无自而能然哉
亦惟圣贤之馀化深浃乎礼义之邦而
卷八 第 44a 页 WYG1358-0455a.png
考古好学实出于天性之自然故其前后
相承源流如一虽经学之厄于一时
而相与维持遗文卒赖之而不灭也呜呼
是其源委盖深长矣秦坏六经
而汉儒修之坏之之易而修之之难也然艺文赖
之以复修者则齐鲁之士居多何哉圣贤之教
薰陶已深而世习其业终久不忘秦纵坏之
而人心之经学终不可得而泯也然则
卷八 第 44b 页 WYG1358-0455b.png
六艺之修独非齐鲁圣贤馀泽之验欤汉诸儒修
艺文如何请因范蔚宗之言而有考焉
夫儒林有传自太史公始也太史公之序儒林也
其言夫子之述六艺所以悯时行道之意诚深切
矣
盖至论齐鲁之士则及其习俗之雅厚天性之纯
笃与其更变履艰而卓
然固守之意反覆慨叹拳拳不释焉
卷八 第 45a 页 WYG1358-0455c.png
而复从为之辞曰汉兴诸儒始得修其
经艺始尝疑之圣贤阐人
心之理而作经将欲使天下之昭昭非一方
一国之所得而私也通经好古奚独齐鲁之士
为然而经学之复修卒亦齐鲁之是赖何
欤盖天下之理非出于渐染之已深者则其所习为
易回非出于情性之固然者则其所业
卷八 第 45b 页 WYG1358-0455d.png
为易变齐鲁圣贤之邦也孔孟周游其
间而以经学淑后进者弘矣化行当时泽
在人心谁忍忘之非惟不忍忘也而且安之以为业矣
讲学于儒术既绌之后弦歌于引兵迫
城之馀风声气习终始纯固史固谓其
袭圣贤之馀化而天性然也是虽烈焰之酷
禁网之苛而学士大夫口诵其文心惟其义
兢兢传守以世其家固有经百变
卷八 第 46a 页 WYG1358-0456a.png
而不诎者矣艺文之复修非齐鲁
诸儒之功而谁欤自今观之伏生济南人也而
言书田生菑川人也而言易皆其教之著于齐鲁者也
高堂生以礼名申公
辕生以诗显而春秋一经实胡毋生声其学于不传之
后兹非炳炳于齐鲁之间者乎
自时厥后缉比遗编推寻
断简使继之者有稽而传之者有宗
卷八 第 46b 页 WYG1358-0456b.png
皆齐鲁诸儒之力也夫自秦氏之厄而六经
之遗响几坠矣是数公者以其耳目之
所及师友之所传更相讨论互为正救而
六艺赖之以复立绝者复续缺者复全而息灭者复盛
万世而下获味六艺之全文而继见天
地之大造诸儒之功顾不远欤不然丁宽以
易著于梁者也而原其学则本于齐之田何
卷八 第 47a 页 WYG1358-0456c.png
赵绾以诗名于代者也而原其学则授于鲁
之申公经学渊源
信不为无所自来矣然则六艺之修吾安得不
归功于齐鲁之诸儒乎嗟夫已废
者难修而既修者易定也艺文之复修诸儒用志亦甚
苦矣而东京之士反不能因已修之书而求至
当之论何哉大庭会议而戴冯以辨给禦众
卷八 第 47b 页 WYG1358-0456d.png
韩歆欲立古学而范升陈元之徒纷如聚讼
观蔚宗所载若任戴包薛之
徒类皆互相诡激而非有志于圣经之奥旨者也
无忝前修仅有康成一人而已
夫诸儒能全其书于经之已
坏而后学不能守其业于经之已全诸
儒能出力以任其至难而后学不能平心以考其
卷八 第 48a 页 WYG1358-0457a.png
所易遂使六经之粹学反累于众氏之繁诬是则
东京之士其有负齐鲁之诸儒甚矣蔚
宗既以修艺文为诸儒之功而复以滞固所禀为守文
者之病其亦有感于汉兴之诸儒也夫其亦有憾
于东京之学者也夫谨论
此篇以艺文之修皆齐鲁诸儒之功后篇以经学之
守皆邹鲁诸儒之力无非得圣贤之馀化两篇文意
一同
卷八 第 49a 页 WYG1358-0457c.png
推原题意格 与前篇汉诸儒修艺文论同意
邹鲁守经学 纬 焯
出处
立说
冯厚斋批云
卷八 第 49b 页 WYG1358-0457d.png
论曰传注之学未兴则圣经之传
正矣君子于是得以考其时焉
夫居圣贤之邦而传圣贤之学
虽百世不变也何必考其时哉盖
方其去古未远闻道之士犹多而上之人未始
以利禄为诱人之具以待天下当时学者惟知
守圣人之经而已又况幸而居圣贤之国者耶
呜呼降是而求之其学非不盛也
卷八 第 50a 页 WYG1358-0458a.png
而盈学者之口耳不过前日讲诵之馀其去经愈远
矣鲁夫子之国也邻于鲁
而合于汉者有邹焉邹人非鲁比其圣贤亦出
于其间故终汉世言儒雅者必先邹鲁然
邹鲁所守之经学者此文景以前之邹鲁非武宣以后
之邹鲁也邹鲁守经学请申论之夫邹鲁何国哉
自春秋而鲁以周公之后为儒者之国而
邾亦预玉帛盟会之列矣迨战国而鲁之诸儒以
卷八 第 50b 页 WYG1358-0458b.png
孔氏为家法自高而邹以
孟子之居往来四方贤俊之士矣
则其风声气习之所感何往非经学哉
然君子犹得以考其时也且邹之
入于鲁久矣而合为鲁分离
为鲁东海则自汉始凡以名见于二汉儒林之
士而号鲁东海之儒者皆邹鲁之经学也
尝窃深求之
卷八 第 51a 页 WYG1358-0458c.png
惟见后苍之诗讹而为翼氏之五际非出于经而出
于传注也苍非东海乎
惟见夏侯之书甚而为父子之同
异非出于经而出于传注也夏侯非鲁乎
至于孟喜之傅会乃转而从蜀
人之缪说则是以东海之士从蜀士之学抑又甚焉
大抵武宣以后士习日传
由训诂而为章句由章句
卷八 第 51b 页 WYG1358-0458d.png
而为文辞为科目去经愈远而经学愈驳
其师半邹鲁其从而学者非邹鲁之
士必其游邹鲁者也又安在于守经学也
哉然则邹阳之言要必有所考矣
夫论一乡之士不若论一时之士楚皆卿
材可以观于子木声子之时
如而不可以言于屈平子兰
之日卫多好善可以
卷八 第 52a 页 WYG1358-0459a.png
考于卫文复国之初
而不可以议于夫子正名之际
吾故以谓欲求经学于邹鲁
者盍亦求之于文景以前而已矣今
夫孔孟之化无非邹鲁故地顾何独于文景
之前盖方是时干戈方息文墨未兴则其风俗为犹
古庠序未盛科目未分则其意向为犹古
天下之学者惟邹鲁邹鲁之学者惟圣经其
卷八 第 52b 页 WYG1358-0459b.png
得之于私淑讲之于群居者皆吾夫子
之易诗书春秋而已而为
之师者诗有申公礼有高堂生焉
为之徒者有绾与臧焉文
景之际如申公之门受业以千数此固阳也所亲见而
喜道 则其一时
师友之传终身不易之守自经学之外无他学也宜矣
夫学不难于传而难于守起不守以经
卷八 第 53a 页 WYG1358-0459c.png
而守以传注非守也不守之以心而守之以口耳
非守也是故其守之坚也攻以异端而不能惑破
以传注而不能入夺以势利而不能移古经
之礼止于十有七篇而已非不能为异日之四十九篇
也惧其亏吾圣经之全也鲁诗独
以经为训而阙其疑岂诚有不知哉不如是不足为守
也呜呼此文景以前之邹鲁亦文景以前之经学也
而后之议者徒见其寂寥简短章句不多
卷八 第 53b 页 WYG1358-0459d.png
得之师承仅一间见往往太息不满于庠
序未遑之事
武帝以来邹鲁之士多卿相邹鲁经
学满四方则大书特
书支分𣲖别以为盛而昌言之夫岂知经学之
盛乃经学之衰哉虽然阳
也既亲得而见之矣而区区历聘徒欲访奇谋之
士以解一时之纷而已
卷八 第 54a 页 WYG1358-0460a.png
惜乎使其诚知经学之有益于人国方事变
未萌君心犹正为之访求经学之士得其如韦孟
王式者使在王所焉岂有异时之忧哉
孟居鲁也式亦受业于鲁矣
其仗节死义之风千载而下犹凛凛也则
鲁不惟守经学亦知守节义矣高帝知之
而梁之君臣不知
卷八 第 54b 页 WYG1358-0460b.png
岂惟梁王举汉人之言邹鲁者未必
知也愚故发此以广邹鲁于天下云
谨论
卷八 第 55a 页 WYG1358-0460c.png
思古伤今格 与易象鲁春秋周礼论同意
周礼尽在鲁 冯 椅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55b 页 WYG1358-0460d.png
批云
论曰王制之不存固君子之所惜王制
之仅可考亦君子之所幸也天
下之理已废者无据而有證者可推
周之礼其废于王辙之东也宜若无有存者也
周之书其存于侯国之藏也固亦有可考者
也即其书以推其礼由其义以求其
制有圣贤者出则一王之法尚冀其
卷八 第 56a 页 WYG1358-0461a.png
举而行之君子无志于斯则已
苟有志于斯也安得不于所深惜之中
致其所甚幸之意欤韩宣子以晋之臣而
致鲁之聘其请观太史氏之书者非徒博古也盖
观礼也有易之象足以探是礼之原有鲁
之春秋足以志是礼之变得其所非望而满
其所甚欲
奋然曰周礼尽在鲁矣呜呼
卷八 第 56b 页 WYG1358-0461b.png
周礼果在鲁乎愚不得而知周礼其不在鲁乎愚
亦不得而知也然而君子曰是
秉周礼者也是天下所从资礼乐者也
若然则岂但尽在鲁哉虽断之以尽在是
可也抑观入春秋以来隐桓争立而嫡
庶之大法不立矣
仲子兼赗而夫妇
之大伦不正矣
卷八 第 57a 页 WYG1358-0461c.png
即位不告而君臣之大义不明矣
况于文物之微度数之
末一非成王周公之旧礼恶在也宣
子之言无乃尔是过欤噫我知之矣
诗书非为泰和计也而观诗书者可以知唐虞成
周之泰和周之班
爵禄非以有籍而加损也而苟去其籍虽博物如圣贤
不能言其详
卷八 第 57b 页 WYG1358-0461d.png
盖古人之大纲
小纪至纤悉也而或剥蚀毁裂之馀有非臆见之
所能定而古人之残编断简若
甚粗矣而其本末源流庸有可以义起也
此宣子所以动心于易春秋之观而奋然以为
周礼之尽在于鲁也欤夫易何为者也肇
伏牺而成于文王当是时周之礼未备也
是何文王于倥偬不暇给
卷八 第 58a 页 WYG1358-0462a.png
之日而为是迂缓不切之务耶若春秋则
鲁史尔其诸侯之策书赴告无国不纪也而岂复周公
制作之初哉
诚以文王之造周其精微之蕴皆写之于易而
后世之变法改制者即春秋可以知其故也
象于谦而制礼象于豫而作
乐象于萃而享帝立庙
卷八 第 58b 页 WYG1358-0462b.png
此易也而其大者自乾坤一画而天地
之尊卑以定高卑之贵贱以位
周之礼非可即是以探其原
耶书六羽则八佾之僣礼见矣
书三
望则卜郊之失礼见矣书丘甲则制
贡之非礼又见矣
卷八 第 59a 页 WYG1358-0462c.png
至于朝聘会盟以邦交书
蒐苗狝狩以国
事书
禘雩烝尝以时祭书
周之礼非可即是以志
其变邪礼
之未作必有以求其原之所自来礼之既失必有以稽
其变之所自始自本及未皆有考焉此宣
卷八 第 59b 页 WYG1358-0462d.png
子之所深幸也嗟夫成周一王之制
万世不刋之典也必待其人而后行
昔者周公之相成王极其精神
心术之运寓之文物度数之间虽与天地相为终穷可
也奈之何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矣有
宣王出则古可复也平王
东迁而周道益微矣出而复之者谁乎
是责非宣子之所能胜任也而
卷八 第 60a 页 WYG1358-0463a.png
已非宣子之所能忘情也玉帛以相见
而典籍之是观宣子之志笃矣慨叹深惜
之馀而奋然以为犹尽在是庶几周礼之有
考而来者之可俟也未几而孔氏出焉
有其德无其位彷徨四顾卒于赞易而
修春秋兹非宣子之志邪
不然孔氏得时亦尝有志于夏
殷之礼也之杞之宋曾无文献之足徵也则固不能言
卷八 第 60b 页 WYG1358-0463b.png
之也卒有
得于夏时坤乾之书
则即其义与其书以言之况宣子也
然而连山归藏与周之易而三者也而鲁不之
藏
晋乘楚杌亦与鲁之春秋而三者也而宣子不之
观
是又何说欤兹非孔氏之杞之宋
卷八 第 61a 页 WYG1358-0463c.png
之意欤天下故曰鲁有道之国也晋之宣
子聘鲁有书可观吴之季札聘鲁有乐可观
诸国无之而鲁有之是可幸也然
鲁有之而不用之亦可惜也孔子生于鲁矣而道
不行宣子何责焉后乎几千百年而河汾之
士乃欲执此以往则又可重叹也
谨论
卷八 第 61b 页 WYG1358-0463d.png
后篇皆脱此篇文意
卷八 第 62a 页 WYG1358-0464a.png
思古伤今格 与冯厚斋周礼尽在鲁论同意
易象春秋周礼如何 罗志道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62b 页 WYG1358-0464b.png
批云
论曰因书而知王制之仅存固
可为世道幸亦可为世道惜夫
礼可以为国也久矣古人寓是礼于典籍之
间正欲为凭藉无穷之地后
之人有能保其书于不坠而王制犹有考
焉岂不甚可喜者而君子顾为是不
满何欤盖国以礼而立礼以书而传
卷八 第 63a 页 WYG1358-0464c.png
天下固不可一国而无礼则亦不可一国而无
书苟于世衰道微之时而亦绝无仅有为贵
则君子之所忧殆有甚于所幸者矣
韩宣子晋卿也来聘鲁庭观书太
史而特于易象春秋有取焉诚以易足以探礼之
原春秋足以志礼之变鲁而有是书也则周
礼在鲁固可为鲁幸也然书不见于他国而
独于鲁乎见礼不在于他国而独于鲁乎在君子宁不
卷八 第 63b 页 WYG1358-0464d.png
重有感于世变欤易象鲁春秋周
礼如何请申论之人皆曰论礼于叔季之世者不可以
隆古例言也古之盛也礼
达于日用常行之间固不待书而后见
世变不古得见典籍之礼斯可矣
况国异政家殊俗有不能以一律齐
苟于文献不足之时而犹有旧章之可證
亦不啻众狂而醒众髽
卷八 第 64a 页 WYG1358-0465a.png
而冠也
喜将不暇而何议之为殊不
知书备于一国不若列国之皆备礼存于一国不若列
国之皆存圣人举是礼之寓于书者
正欲使天下之皆有书而望天下之皆知礼也
岂特为一国计哉今骇
于一国之仅有而称嗟叹慕反为当时之美谈
则是知足音之可喜而忘空
卷八 第 64b 页 WYG1358-0465b.png
谷之足悲也譬如千金之家
子孙蕃衍固有为之本者迨其后也仅存前人之
遗绪者曾不一二或者指是以为誇而
不知所可恨者多矣易象春秋之在鲁何以
异是且夫易之为卦六十有四其吉凶皆以象告
而其辞则文王之所为也
春秋虽鲁史耳而赴告策书诸所记注皆周公
之遗制也
卷八 第 65a 页 WYG1358-0465c.png
文王写精微之蕴于易象实所以
开周礼之原周公垂纪载之法于春秋实
所以防周礼之变鲁而有是易象也
则因乾坤而知君臣之所以位
因咸恒而知夫妇之所以
别因豫而知作乐崇德之由
因比而知建国亲侯之本
凡周礼之所自出者皆可于是而探
卷八 第 65b 页 WYG1358-0465d.png
其端矣鲁而有是春秋也则因朝
聘而知私交之失
因侵伐而知兵交之祸因雩
禘郊望而知祠祭之非古
因税亩丘甲而知赋敛之非制
凡周礼之所由坏者皆可于是而求
其故矣然则韩子见二书于鲁而慨然谓
周礼之在鲁非善于观书者能之乎
卷八 第 66a 页 WYG1358-0466a.png
而忽悟
其所在者必其他有所不在者也盖
人之常情骇于所见者必其所未尝见
而君子不能不因是而有感也列国
皆周之臣子典章文物受之先君者宜无以异
易象岂独私于鲁者晋之乘楚之梼杌诸
侯各有国史岂但鲁有
春秋而已哉秦卢
卷八 第 66b 页 WYG1358-0466b.png
粤镈夫人皆能则巧之名不闻
使书不专于鲁乎见则礼亦不专于鲁乎在也而何韩
子之慨慕若此
吾观韩子之聘自鲁而齐自齐而卫周流列国不一而
足未尝观书于他国而独喜书之见于鲁
未闻论礼于他国而独谓礼之
在于鲁是儒书秉礼舍鲁盖无
足称者矣书不存于天下若未害也
卷八 第 67a 页 WYG1358-0466c.png
书亡而礼之俱亡则世道所系独不凛
凛欤此君子幸鲁之意不足以胜其忧天下之
情也抑又于鲁有考焉若
齐仲孙湫来省鲁难尝有犹秉周礼之言
湫之所谓礼盖观于俗而不待观于书
也今韩子之所谓礼
乃指易象春秋而言之鲁殆非昔比也于时昭
公娶同姓而贻不知礼之诮
卷八 第 67b 页 WYG1358-0466d.png
屑屑焉习仪以亟而不知行其政令毋失其民
之谓礼
则周礼之在鲁亦徒书而已耳
虽有此书谁无此书
虽然犹幸有书以待圣人之出也天
之生夫子不于他国而于鲁则有意矣有德无位
遂取易象而赞之取春秋而修之
岂惟周礼赖以不坠而大经太法垂
卷八 第 68a 页 WYG1358-0467a.png
诏万世向非鲁史之藏未泯岂不重夫子之杞之宋之
叹乎
然则二书仅见于韩子固可为当世惜而二书大明
于夫子尤可为后世幸云
谨论
前篇谓宣子来聘因而感王制之不存固可为世道
惜然周礼已废而二书尚存犹可为世道幸
卷八 第 68b 页 WYG1358-0467b.png
此篇谓宣子因观书而知王制之尚存固可为世道
幸然他国绝无而鲁国仅有深可为世道惜倒翻前
篇意可以参看
卷八 第 69a 页 WYG1358-0467c.png
贬题立说格 与萧瑀真社稷臣论同格
叔孙通为汉儒宗 陈子颐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八 第 69b 页 WYG1358-0467d.png
论曰观一世风俗之所趋可以觇士气矣
夫士以儒称以
其议论之近正趋向之不惑卓然守先圣之道而不移
于富贵贫贱者也
今有人焉窃儒者之道以自文
论卑气弱与时俯仰而所计不在于其身
挈之圣门固在麾斥之域矣
卷八 第 70a 页 WYG1358-0468a.png
而一世之士方且歆慕叹美视其所言所行
以为模范之地略无一人非之者呜
呼是固豪杰之士扼腕而叹息也叔
孙通何如人也不言可知矣堂堂汉儒岂无特见之
士而率其宗焉抑可伤也已太史公之论通
也以为与时变化卒为汉儒宗人皆谓其美叔孙
也而不知太史公之意岂在于区区一叔孙通哉
以通如是而汉儒宗之则可以观汉之为儒者矣
卷八 第 70b 页 WYG1358-0468b.png
叔孙通为汉儒宗请绎其说焉且儒之为儒何如也
吾闻其道矣幽与大极并生明与三才并
立大之而经天纬地小之而谋王断国其道固如此
又闻其宗主之人矣伊周之事业
孔子之六经孟子之议
论自荀卿而下盖不数焉其人又如此
叔孙通何为者乃能处秦汉之间接
卷八 第 71a 页 WYG1358-0468c.png
三代之后翘然为一代儒者之首是亦伊周孔孟之徒
欤 太史公
何其言之谬也 或者遂从而为之说曰
太史公姑以一代儒者而论之尔非固
俎豆于古圣贤也然考汉世
如贾生之开爽俊淑通达国体董子之精洁
纯粹终始仁义此皆太史公
耳目之所及进而先之不犹愈于叔孙
卷八 第 71b 页 WYG1358-0468d.png
通乎今也汉之儒者不宗贾董而宗叔
孙太史公亦听然和之曰是其为汉儒宗者也此亦有
说乎噫嘻太史公伤时悼俗之意
于是乎深矣盖自秦人焚书
坑儒世之缙绅先生褒衣博带之
士扫迹于人间久矣
山东事兴议秦盗者卒亦不
免当时儒生凛然惟恐去祸之不获
卷八 第 72a 页 WYG1358-0469a.png
独叔孙生雍容异辞竟脱虎口人固病其为谀然亦不许
其智矣
以高祖之溺冠嫚骂
自郦生陆贾以下无能免者
而叔孙生又能短衣楚制首动人主喜儒之机
野外之仪亦可起皇帝为贵之
卷八 第 72b 页 WYG1358-0469b.png
叹
故其言
壮士则壮士用进弟子则弟子官
委蛇宛转之态不少忤物
而赐金析爵宠数便蕃
或者睹其光燄赫奕之如此则回视两生之
徒穷瘁自守亦真可谓不知时变者矣
故其言善制礼必曰叔孙生
卷八 第 73a 页 WYG1358-0469c.png
知世务者必曰叔孙生言引
荐人物不忘故旧者必曰叔孙生
当时之宗
仰如此固宜诸儒之所深慕切叹也
虽然叔孙生之名重则重矣而
汉世之风俗则可悲尔彼以短衣
楚制而见喜则顽钝无耻之士虽颠倒衣冠而不
惮矣
卷八 第 73b 页 WYG1358-0469d.png
彼以绵蕞草仪而获赏则乘时规利之士虽侮
慢圣言而不惧矣
宠锡之馀可以润诸生师傅之荣可以华士类
自非特立独行之士畴能不动心于是哉
故自叔孙之名既重而后世
以儒名家者大抵慕其故步而规矩焉汉之士气于是
乎索然矣太史公一世奇杰
魁磊之士岂若腐儒者宗叔孙以为趋向哉
卷八 第 74a 页 WYG1358-0470a.png
李陵之事才一开口而大戮随之
环视在廷以丞相封侯文学拜爵者无
非为叔孙所为之人
盖慨然发愤于此久矣而又不可与俗士言也
则于其赞叔孙通之语而特致其
意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
卷八 第 74b 页 WYG1358-0470b.png
儒宗嗟夫希世而与时此岂足与言儒哉
以若人而汉儒宗之则汉之为儒可知矣儒之失
其为儒固不足道而汉家他日必且坏于谀佞利口之
俗此固太史公之所致意也挹
其辞旨岂真为叔孙通荣艳之叹哉
抑尝因太史公之意而观汉人之所以议论叔
孙氏者未尝不鄙汉儒之陋而怪叔孙之幸也
其群弟睹朝仪之就固已称之为圣人矣
卷八 第 75a 页 WYG1358-0470c.png
则犹曰诸生嗜利怀私之论然也刘
更生一世名流真汉儒中之谔谔者而其封事
之语亦曰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诮孔子叔孙
是亦以叔孙为孔子之流也嗟夫
叔孙通何以得此于刘子政哉习俗之移人虽
贤者不能免愚于是益叹孔孟不生而真儒之
道不复见于世云谨论
卷八 第 76a 页 WYG1358-0471a.png
贬题立说格 与叔孙通为汉儒宗论同格
萧瑀真社稷臣 欧阳复亨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76b 页 WYG1358-0471b.png
批云
论曰许人臣以任天下之重当观其所
履之素而已之私不与焉
盖人之情喜其功者常过予
而徇其名者每每失其实也
以喜功徇名之心而观人则惟
见其与我者之为忠而不究其昔日之
卷八 第 77a 页 WYG1358-0471c.png
大有咈于理者观人如此果可以通于
万世之公乎夫天下无事吁谟献替此固臣子
之至愿而或者一旦遇世变之抢攘临难
死节亦臣子分内事也而可以夷险而易
吾之所守欤故善观人者不求其迹于功成名
就之后而每以酬酢变故决择去就之顷而
逆谅其心以此观人庶几可以示来世矣
吾观唐太宗之称萧瑀何其喜功而徇名也
卷八 第 77b 页 WYG1358-0471d.png
瑀本隋臣河池之守固当效死岂有一闻高
祖之招遽然挈郡而归之
谓其有功于唐则可其如隋之社稷何
太宗谓萧瑀真社稷臣何以训天下
夫所谓真社稷臣者以其能诚死社稷也
而真之为言又非形似髣髴之谓足以
当此而无愧者也故见危必致命
思难不越境
卷八 第 78a 页 WYG1358-0472a.png
苟利社稷死生
以之嗟夫士之操守当觇其不变于蹈险
之秋而不可以安平无事之时论也士
以安平无事之时论天下无节义矣故不
遇岁寒不知松柏不攻坚木孰别利器
世之忠臣义士亦未始不以其临
难不可夺而得之也
兵环画邑三十里而王蠋不归燕
卷八 第 78b 页 WYG1358-0472b.png
齧雪牧羝间关海上十九年而苏武
终不忍忘汉真社稷臣有如此者
至如李陵卫律之罪一污青史万古凄凉大节一亏功
名不足赎矣
吁人主可以一时之功名而确然谓其系国之轻重耶
卷八 第 79a 页 WYG1358-0472c.png
萧瑀之事尝读史而知其颠末矣当
是时唐室开基朝纲振耸万机倥偬而未暇也
有臣如瑀忠直自任抑过绳违精神风采不减房魏
执政得人贺有唐者众矣
况夫问以长保社
稷之策而首倡藩篱屏卫之谋
武德方摇摇于社稷之托而卒定
卷八 第 79b 页 WYG1358-0472d.png
元良之任瑀之于唐诚不可谓无功者
自太宗赐以疾风劲草之诗光映缙绅瑀之功名已班
班于唐公卿间矣真社稷臣
之褒谁得而议瑀哉然而
人言之溢美未尝不因于其所喜成于有所徇
惟其喜也尝过于褒扬而不知惟其徇也则
又不求其实者也兹二者
皆锢于人情之私也何则瑀生于
卷八 第 80a 页 WYG1358-0473a.png
梁为梁宗臣不能悯其宗国之颠覆
历陈仕隋又非不事
二君之义出
守河池驾言行迈想其睹故宫之禾
黍怅连阡之秀麦其心愧耻不汗颜而
泚颡者几希瑀也亲绾
铜章安然五马之贵瑀之大节已可议矣
然既为隋而
卷八 第 80b 页 WYG1358-0473b.png
任千里之寄隋之社稷政藉瑀为一捍蔽也
高祖入京之招岂瑀苟富贵之时欤
凿池筑城坚守勿去
为唐计者不过以兵而驱我也
夫其以兵而驱我则一死以报国士之知尚可以少吐
生气
献城而求苟生焉亦犹奄奄泉
下也瑀乃不思及此苟利禄而忘节义
卷八 第 81a 页 WYG1358-0473c.png
轻于去就而重于死生
一招之顷巧媚求全孰
有真社稷臣而挈城以为进身之阶乎
所幸天下归唐得保首领以没于地
设或中原之鹿不为唐有则又安
保其不转而之他哉
太宗不考其素而轻以一言许
卷八 第 81b 页 WYG1358-0473d.png
之可胜恨耶昔王通氏曰
魏相真汉相相真可以相宣帝也
以瑀为社稷之臣而真之一字确然许之
太宗其欺万世哉商州之
行帝之知瑀晚矣太宗诚不知瑀也商州之
山川鬼神瑀其得而诳之乎嗟夫
死士五百人从田横于海岛而无叛色荆楚之士
从先主于江南而依依如云事虽不成而气
卷八 第 82a 页 WYG1358-0474a.png
不可夺身虽不免而其心犹未死也以若
人而当社稷之重以真许之吾无憾也
瑀何人斯而敢当此哉真社稷臣之褒太
宗将以厚瑀而不知重为瑀累也汉
高祖戮丁公丁公为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高
祖之示万世者精矣太宗之虑后世良有阙欤
谨论
前篇谓叔孙通非儒者而太史称之为汉儒宗惜其
卷八 第 82b 页 WYG1358-0474b.png
不足也
此篇谓萧瑀非忠臣而太宗称之为真社稷臣许之
太过也
卷八 第 83a 页 WYG1358-0474c.png
形容题意格 此篇与乐天者保天下同格
舜禹有天下而不与 陈傅良
出处
立说
冯厚斋批
论曰不见天下之为大者其自视小者也
夫自一介而上
卷八 第 83b 页 WYG1358-0474d.png
皆人之所役役焉求之而弗遇者
况夫天下而有无故之获哉
天下不可以无故得也而傥然得之则若
必有以大过人者呜呼吾视吾身诚有以大过于
人而能得天下则夫得天下者始可挟
之以为喜固之以为私何者
其自视哆然大也则视其所有皆盖
世服人之具则亦甚贵重爱惜也知
卷八 第 84a 页 WYG1358-0475a.png
此始可与论舜禹有天下而不与之说焉
且夫尧授舜舜授禹诚非
敢轻也诚择之试之询之卜之之悉而后
与也
夫择于斯试于斯询且卜于斯
必无以易我者焉而后上之人退然而逊
之下之人偃然而戴之则夫所以崇高富贵
我者皆其善后之深计而其所以奔走服役
卷八 第 84b 页 WYG1358-0475b.png
我者亦其图安之觊心也反而观我焉彼皆
利赖我者也皆属望我者也则凡致乎此
者诚吾能而居乎此者诚吾宜亦可以拱受而
无愧敢当而不慑舜禹也
一则曰吾不堪也二则曰吾不堪也吾
无以异于人而胡于我乎逊而胡于我乎戴也
非望之福有道之忧也无穷之求性分
之累也是故
卷八 第 85a 页 WYG1358-0475c.png
君固与之而固辞之民固归之而固逃之
呜呼
夫其致之者可以为吾能也而顾曰吾忧其
居之者可以为吾宜也而顾曰吾累
河南阳城之避闷然而不就
禹益之荐汎乎而不啬
彼其视天下何眇乎其小也
其心固常常而曰我何以有天下云尔也
卷八 第 85b 页 WYG1358-0475d.png
敕天以为戒非以患失也
叙功以为歌非以干誉也
赏罚以劝沮非以立权也
礼乐以藩设非以饰治也
吾职之不共吾责之不塞吾惧焉而已矣
故曰其自视小者不见天下之
大为大其无系于物者无我也
凡天下之人箪食豆羹抱关击柝皆可以验匹夫匹妇
卷八 第 86a 页 WYG1358-0476a.png
之心
何也惟我之为快也是故遭意外之
幸者多盛气会适成之功者每德色以
舜禹之得天下而始之以欿然终之以欿然
是其胸中之藏天地同量
盈之而益虚过矣而已化
巍巍之道亦可想也而好事者犹曰舜臣瞽
瞍
卷八 第 86b 页 WYG1358-0476b.png
而禹德衰于传子嗟乎吾观
书传至舜之传禹恳恳如释负皇皇如有求
而禹也虽衣服饮食之微曾不少
适吾之意夫过卑以下其臣
而顾以施诸其亲不以便其身而顾以利诸
其子孙虽微孔孟吾不惑之
矣而况孔孟之说昭如也谨
论
卷八 第 87a 页 WYG1358-0476c.png
贬题立说格 与后篇天子与公卿议钱币同格
公卿议钱币如何 陈时中
出处
卷八 第 87b 页 WYG1358-0476d.png
立说
批云
论曰将有以兴天下之利必有以尽天下之心
大臣不得私也夫利
为天下而兴者也为天下兴利而不得以尽天
下之心则议之所及者不过于利吾国利吾
家而已岂暇计
其实利害哉大抵事有利害不厌
卷八 第 88a 页 WYG1358-0477a.png
其为议议有当否不厌其为详
况于钱币之大政乃国家元气
生民寿命之所由关盖有公卿以为
利而天下以为病可以纾目前之急
而无补于经久之大计者矣苟惟一
二私意之大臣是崇是信而不得以博尽天
下之情狃于意见之偏胜
而不暇计生民之利病则异日弊端之
卷八 第 88b 页 WYG1358-0477b.png
起将有伏于议论不到之地矣于国奚
补哉盖自君民相通之情不见于后世
至汉而始有集议之名然而议止于
群臣而不及于庶民此意已不广矣元狩钱币
之议谓宜以天下之利害与天下谋之柰何
所与议者公卿而已而臣下又不得以尽其情焉
奚其私论胜而公论泯也公卿议钱币
如何吾固未暇察其议之当与否且以见私意之害公
卷八 第 89a 页 WYG1358-0477c.png
也请因汉志而详其说且自上下之势隔而
谋国者无公论自功利之说
胜而理财者无正辞由是钱谷之问
庙堂不以为浼曰利之言大夫不以为
耻殉货之戒卿士有位者不以为畏
问之则曰圜法九府维师尚父之所立也
理财一书冢宰姬公之所作也
古之所以言兴利者亦公卿而人耳天下何议焉
卷八 第 89b 页 WYG1358-0477d.png
呜呼使其居公卿之位者
而皆能以天下为心如尚父如姬公则可苟
其不尚父不姬公也
几何而不为管氏之谋富强者乎几何而不
为商鞅之谈功利者乎
又几何而不为皇甫鏄宇文融之剥下媚上
以要权宠者乎
卷八 第 90a 页 WYG1358-0478a.png
皆非天下之公是非实利害者也
天下之事利与害对公与私
对利于国者或有害于民私
诸已者是必不公诸人者也彼其以刻削为至
谋以诡遇为密议方恐天下
之议其后则亦何敢以尽天下之议
是以不谋之国人而谋之公卿不蔽以公论而蔽以
私意其所以欺世罔民者盖未必不
卷八 第 90b 页 WYG1358-0478b.png
以为天下有道则庶人可无议也亦孰知
天下之利害当与天下共之公卿可得私耶
嗟夫货泉布帛周室之所为理财
也而谋及庶人者曷尝一日废
职岁职币周官之所以厚
天下也然于一沐一食之顷苟有以利害至者盖未尝
不动念焉
卷八 第 91a 页 WYG1358-0478c.png
此意
古矣殆岂汉庭公卿所能知之
盖自三代既衰德不胜伪而生财大
道逸而归诸言利者之口公议线脉所恃以
仅存者独汉之集议耳然国家有大政政有大疑
则下之于博士下之于议郎君子犹以为未大也
钱币之议岂细故哉鹿皮
之行欤罢欤白金之造欤否欤揆之人情质之
卷八 第 91b 页 WYG1358-0478d.png
舆论岂无的然不易之说吾意其建议之初
必当合天下之公尽天下之虑以求经久可行之说
苟其不然犹当参之博士议郎
之选庶几可以纾民力而裨国计者尚肯为国家画一
筹也奈何博士不得闻议郎不获预而仅议
之在廷之公卿问其
官则丞相御史也问其秩则三公九卿也问其所
以议则钱之更币之造也
卷八 第 92a 页 WYG1358-0479a.png
吁汉廷公卿类以事
君为容悦者耳岂能为国家远计哉
直以济武帝之侈心而已
尝观当时所谓钱币之议大
抵便于国而不便于民利于济一时
之私而不暇为通变无弊之法
故以方尺之鹿皮而为直者四十万则荐璧者难于
行而侯王坐免爵者多矣币之议何益以白
卷八 第 92b 页 WYG1358-0479b.png
金之龙文而为直者三千则盗铸者易为力而小民犯
死不可胜数矣钱之议何裨彼
之所以勇于兴利者盖亦明知其有异日利害也
特以帝之欲心如火方炎东瓯两粤之使
未通朔方匈奴之丑未雪
神仙土木无涯之费皆
未能以快其所大欲
卷八 第 93a 页 WYG1358-0479c.png
虽以区区爵级之鬻
曾不足以佐繁费之万一
其计安得不出此哉然堂堂汉朝公卿大臣
相与言及钱币陋矣况斯时也为斯
议也不谋之天下不谋之群臣而谋之一二之
私人公论其谓何
吾尝因钱币之议而求之汉之诸臣未尝
不叹私情之胜而公论之益泯也夫以
卷八 第 93b 页 WYG1358-0479d.png
国家大计群臣庶民不得尽情而主之公卿重不
古矣然犹幸其有君子者在公卿之列犹能为
公卿伸一喙也夫何议之者张汤决
之者亦张汤自汤之外无闻焉
至于递相汲引更相用事如弘羊孔仅者又贾人之靡
耳岂复知有公论哉
卷八 第 94a 页 WYG1358-0480a.png
噫汉非尽无公论也特为私论所胜耳
吾观正谊之说仲舒言之而舒摈于行
不便之议颜异主之而异论于死
亦何怪乎
鹿马之祸秦而鸟鸾之误隋也
君子观张汤桑孔之谋盖深叹私
情之掩公议君子观仲舒颜异之说犹深
幸公议之在人心谨论
卷八 第 94b 页 WYG1358-0480b.png
天下大计当与天下共谋之不当徒徇公卿之私议
议论极正大文法亦圆转其大意本之柳子厚守原
议云守原政之大者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
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盖袭此论
卷八 第 95a 页 WYG1358-0480c.png
形容题意格 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同文法
乐天者保天下 陈傅良
出处
立说
卷八 第 95b 页 WYG1358-0480d.png
巽斋欧阳守道批
论曰圣人之心其所以安于无故之变者
初非其利而为之也
事变之来而出于无故者人情之所甚
不堪而圣人固安之者诚知夫天下之
理其非吾自为之者皆天为之则夫无故之变
亦天也惟知天理之或然也而是非曲直之
卷八 第 96a 页 WYG1358-0481a.png
说无与乎其间则亦不必归咎于彼而求伸于
我是故遭之而不疑受之而不愧呜呼圣人
之安天下如斯而已矣天下之被吾泽者吾犹
不暇计而况乎谓圣
人为是不校之形将以大得志于他日也孟
子曰乐天者保天下而论其人则曰汤事葛文王事昆
夷世之君子惑焉盖曰汤卒有葛之师而
文王卒有昆夷之役或者汤
卷八 第 96b 页 WYG1358-0481b.png
文之事固有所就于天下而非其乐天之情
吾固为汤文辨而且为孟子辨也甚矣世
之以利心窥圣人也彼特见夫坚忍以俟
时舒徐以观衅者之为与吾圣人乐天之事
形似相近也则亦曰圣人之心固将有所
就于天下而非其乐天之情嗟夫裂眦之怒藏
于嬉笑背面之毁隐于缄默
此市人少知义者不为而谓圣人为之乎
卷八 第 97a 页 WYG1358-0481c.png
故夫圣人未可以利心窥之也彼其备
意外之患而居之以宽有积强可为之势而退然若怯
者其分量固大其见固定而察乎
天者固审也何也凡盛衰之相推而贵
贱之相使强弱之相加而贤否之相用其至
也不可禦其去也不可留者是必有数焉默行
乎其间而人事不能以独专是
故子路虽无可愬之理而公伯寮必无自愬子路之心
卷八 第 97b 页 WYG1358-0481d.png
孟子虽无可沮之说而臧仓亦必无
自沮孟子之心
兹天说也以圣人之盛德
而天地之间犹有夫撞搪叫号忿触而怒抗者
是岂圣人有以致此而夫人亦奚为而如此也意者其
天也邪盖至于是吾固不知所以使
之者而彼亦不知其孰使之者我与物皆
听其所为而莫得以穷其所归吾于此将
卷八 第 98a 页 WYG1358-0482a.png
孰从而尤焉有顺受而无捍拒
有暇豫而无遑遽有哀矜抚慰而无忿懥
斗争盖其分量之大其见之定其
察乎天者审也而何利于天下之被吾泽也哉
水不与土争而鱼利山不与木争而禽利圣人
不与国争而天下利亦其有容之末
效不战之馀福固如此尔圣人不知也而何利
乎他日之得志也哉虽然彼以
卷八 第 98b 页 WYG1358-0482b.png
其始事焉终伐焉而惑乎汤文者亦不明乎天之说也
天之说固有定未定也且天之于物也
其倾之也或张之其就之也或困之日将暝也
大明雷将震也深蛰是其犹未定也葛与昆
夷犹足以难汤文而汤文犹为葛伯昆夷所屈其诸未
定之天欤及其定也则汤文有不得已者矣
昔者亦尝疑于禹益之
事且禹之伐苗也固归之天
卷八 第 99a 页 WYG1358-0482c.png
而益赞禹以班师也亦归之天
以前日之伐为天则
今日之还非天矣以今日之还为天则前日之伐非天
矣而禹益皆曰
天焉岂禹之欲伐也姑假天以辞苗或益之欲还
也假天以惧禹邪禹益非假天以自文则必有道
矣吾固曰禹之于苗其始伐之者天也而终还之
者亦天也汤文之于葛伯昆夷其始事之者天也
卷八 第 99b 页 WYG1358-0482d.png
而终伐之者亦天也不然禹为过举而文王之
志荒矣谨论
近日君子以仁礼存心论多学此篇文法亦可与仲
尼不为己甚舜禹有天下而不与论参看方知止斋
文法之妙
论学绳尺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