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1a 页 WYG1358-03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学绳尺卷七
宋 魏天应 编选
林子长 笺解
因显知微格 与后篇夫子之道忠恕论同意
仁知爱人知人如何 蔡顺孙
出处
卷七 第 1b 页 WYG1358-0382b.png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2a 页 WYG1358-0383a.png
论曰天理不可名也即其用以名其体则几矣
夫理之全体为至大本未易以一端尽也
然是体之全惟圣人为能会之学者能尽知
之乎夫其不能以尽知也圣
人遽指其体以告之岂不适滋其惑哉
是故莫若即其所发见者以明其所难见者
何则体之隐于无形者为难见而
发见于用者不可掩也今
卷七 第 2b 页 WYG1358-0383b.png
夫仁也知也以其体之全者论之则至大而不
可名自其发于用者求之则爱人虽不足
以尽仁知人虽不足以尽知而仁知之端
则于此乎发见圣人之语学者与其
直告之以是体而难名孰若姑举其用以明是体哉
吁此夫子之答樊迟仁知之问所以有爱人
知人之说不然夫子岂不知仁知之大有非爱人知
人所能尽哉仁知爱人
卷七 第 3a 页 WYG1358-0383c.png
知人如何夫子之语迟者如此惜迟之终未达也
请嗣论之夫仁知太极之动静也
太极之隐
于浑沦者无方可求无体可见人孰得而名之
所可名者雨露之发生日月之昭回耳
谓雨露日月足以尽太极之造化固
卷七 第 3b 页 WYG1358-0383d.png
不可谓其非太极之造化尤不可也
散而为雨露日月者造化之用
浑而为太极者造化之体苟不于其用
而观之则太极之妙果何自而窥其际哉
噫知太极则知仁知矣
古之善言仁知者莫孟子若也而孟子
之所谓仁知亦惟曰恻隐是非之端而已
夫恻隐是非岂足以言仁知之极哉
卷七 第 4a 页 WYG1358-0384a.png
而孟子特以端言之
端者一性之所发见
孟子亦谓仁知之隐于性者体也而恻隐是非
之发于端者用也体不可见而用可见
即其用以明其体则不可见者可见
矣孔孟诲人是或一道也吾读鲁论
一书记门人问答之辞其言
仁者虽不一而足其于由也宁许之
卷七 第 4b 页 WYG1358-0384b.png
以千乘之国而不许之以仁
于求也宁许之以千室之邑而
不许之以仁是
何其重于言仁也其言知者尤不多见
不过曰知者利仁知者不惑而已也
何其不轻于言知也岂不以仁
之大如天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后谓之仁
知之妙如神必至于穷神知
卷七 第 5a 页 WYG1358-0384c.png
化彰往察来而后谓之知
以尧舜之圣犹以为病
以周公之贤有所
未尽
顾可易言哉
夫其平日不易于言而一旦于樊迟
之问即举二语以告之曰爱人曰知人焉又何其
易易耶吁是殆未究夫子所以言也盖
卷七 第 5b 页 WYG1358-0384d.png
是理之在人心有体则不能以无用体之隐
者非圣人莫能知而用之显
者夫人可与知也体之
浑然者固难轻以语人而用之粲然
者则亦未始不可语人也
矧夫学者之于道其资有敏钝其识有深浅
敏而深者固易以告语而钝且浅
者亦岂能使之顿悟哉
卷七 第 6a 页 WYG1358-0385a.png
若樊
迟之在圣门明睿不如颜悟理不如曾固
尝问仁矣夫子告之以居处恭执事敬而不之悟
又尝问
知矣夫子答之以务民之义而犹不悟
夫举日用常行者以告之可谓晓然易
见矣而彼且未能心通而默识
使夫子遽告之以天理之全则亦终于不达而已
卷七 第 6b 页 WYG1358-0385b.png
是故夫子于此不得不姑
即其发见于用者以晓之孰为用曰
爱人者仁之用也知人者知之用也有如动一
恻隐之心此爱之形于一念者也然使
樊迟知爱人足以为仁而推之以至于无所不爱则可
以为仁之方也已
萌一是非之心此知之见于一事者也
然使樊迟悟知人足以为知而推之以至于无所不知
卷七 第 7a 页 WYG1358-0385c.png
则亦可以语知之大也已
是则夫子于是理之全体虽言之有所未竟
然由其所已言悟其所未言
则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矣惜迟
之终未达而犹有子夏之问也抑迟则
未达矣子夏得因樊迟之问发明夫子举
直错枉之旨
非惟达仁知之两端而且能会仁知为一本
卷七 第 7b 页 WYG1358-0385d.png
子夏其进于樊迟一等矣
虽然微樊迟亦无以发夫
子之蕴是亦善学也已
谨论
此篇多学后篇文法
卷七 第 8a 页 WYG1358-0386a.png
因显知微格 与前篇仁知爱人知人论同意
夫子之道忠恕 林雷震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8b 页 WYG1358-0386b.png
论曰以学者之所共知明圣人之所不可知
非深于道者不然也夫尽已之谓
忠推已之谓恕忠为之体恕为之用
学者苟无志
于斯道则已诚有志焉其于日
用常行之际岂能有出于此也哉然以尽已
为忠推已为恕犹待于尽之推之而后为忠恕也
卷七 第 9a 页 WYG1358-0386c.png
圣人之心浑然一理周流乎万物之间其在
已也则至诚无息无时而非忠
其及物也则泛应曲当无往而非恕
由学者而观圣人虽有浅
深小大之不同其为忠恕则一而已矣
忠恕者门人之
卷七 第 9b 页 WYG1358-0386d.png
所共知一贯者圣人之所独造夫子语曾子
一贯之旨曾子以忠恕明一贯之妙使门人因其
所共知而悟其所独造则圣
人之道何必高远而求之哉夫子
之道忠恕请申论之尝谓有学者之忠恕
有圣人之忠恕
夫理一也
果有圣人学者之别哉及观中庸违道不远之
卷七 第 10a 页 WYG1358-0387a.png
论然后喟然而叹曰忠恕之道虽不可以差殊观
而可以小大论虽不可以彼此分而可以浅深论
是故无伐善无施劳颜子之忠恕也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诸人子思之
忠恕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之忠恕也夫子之忠
恕虽不可以此论然小者大之基浅者深
卷七 第 10b 页 WYG1358-0387b.png
之渐也即小以明大则大者可得而求因浅
以论深则深者可得而见曾子不以一
贯之旨语门人而以忠恕言之盖一贯之妙难名
而忠恕之道易知也夫忠之
有恕犹影之随形也
非忠则恕无由生非恕则忠无以见是
故中心为忠尽心为忠
日省月试唯恐一毫之未尽者此学者之所谓忠也
卷七 第 11a 页 WYG1358-0387c.png
自夫子而观之温良恭俭见于造次颠沛
之顷忠信笃敬得于
不思不勉之馀
自志学之年至于从心不踰矩之日
道体混融表里无间敛之而不见
其迹穷之而莫得其际夫子之道亦曰忠而已矣
如心为恕
推心为恕以已验物惟恐
卷七 第 11b 页 WYG1358-0387d.png
推之有所未尽者此学者之所谓恕也自夫子
而观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互乡不必进而进之不以为嫌
南子不必见
而见之不以为过
绥之斯来动
之斯和夫子之道亦
曰恕而已矣
卷七 第 12a 页 WYG1358-0388a.png
夫子之所谓一贯者忠恕也所谓忠恕者
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至诚
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
道之用也一本所以万殊也学者虽不可
以语此然忠恕之道则通上下而
言之始焉尽已而终
则无所尽向也推已而今则不待推
学至
卷七 第 12b 页 WYG1358-0388b.png
于是则为圣人之忠恕而一贯之理尽在是矣
然则曾子以忠恕之道而达一贯
之机其妙于启迪顾如是哉
大
扺悟人者必从其所已知明道者必先其所易谕
人方病道之难知
而又渎之以未谕之说则彼有益惑而已
且尧舜之道巍巍荡荡盖不可以尽言也
卷七 第 13a 页 WYG1358-0388c.png
而孟子以孝悌言之
由世俗而论之昏定晨省亦可以言孝
徐行后长者亦可以言悌
以尧舜之孝悌为止于此则不可以世俗
之所能而谓其非尧舜之道则又大不可也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夫子
之道忠恕而已矣知孟子之言孝悌则
知曾子之言忠恕谨论
卷七 第 13b 页 WYG1358-0388d.png
前篇以仁知之体为难知而爱人知人之用为易见
故孔子答樊迟之问不曰仁知而曰爱人知人者盖
欲以其所易见而悟其所难知此篇以一贯之道为
独造而忠恕之道为共知故曾子答门人之问不曰
一贯而曰忠恕者盖欲以其所共知而悟其所独造
也两篇文意一同
卷七 第 14a 页 WYG1358-0389a.png
因后知前格 与后篇王导深器谢安论同意
萧何奇韩信 曾卫龙
出处
立说
卷七 第 14b 页 WYG1358-0389b.png
批云
论曰知所以图天下之势而后可以识天下之
才矣夫当天下
未定之时固必得豪杰之才而后济然世之
所谓豪杰者其识见议论每与人殊
卷七 第 15a 页 WYG1358-0389c.png
自非为大臣者深察乎天下利害之势而
斯人之见与之不谋而同则亦安能识其英伟
奇杰而拔之俦人中哉
方韩信归汉之初不过一亡卒耳
当时碌碌未有奇节萧相国果何所见
而奇之耶意何之在汉其所以察乎进
取天下之势者固已甚熟而信之所言适
契其心是故数与之语而遂以国士
卷七 第 15b 页 WYG1358-0389d.png
奇之也向使何之胸中未有定画
则闻信之说不疑其大言无当则病其落
落难合矣安能力荐于君而使其尽
酬平日之议论哉萧何奇韩信请申论
之盖尝即韩信登坛之论
以验萧何用蜀之语
而知天下英雄之所见略同焉方帝
卷七 第 16a 页 WYG1358-0390a.png
困于南郑之时帝固愤郁不平
而诸将之计亦莫知所出
何之劝帝则曰还定三秦而天下可图信之告
帝则曰举兵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
二人之论不相谋而相合岂非
皆有见于进取天下之大势欤然则何之奇信固
非偶然矣何则关中之险百二之势
卷七 第 16b 页 WYG1358-0390b.png
图天下者之所必先也
秦得之而不能守楚得之而不能居
是天之所以资汉也为汉计者宜
莫先于席卷三秦据殽函之固东向以临天下
是其
势之所甚便者当时群臣类莫之察
而萧相国独深知之想其朝夕之间议论之际
咨访搜揽求得夫英雄豪杰之士而图此骏
卷七 第 17a 页 WYG1358-0390c.png
功者其志固先定矣
而一时之臣盖未有副其荐拔之意者攻城略
地非无绛灌樊哙之流也
驰说口辨非无陆郦隋何之辈也
然不知天下大势之所在则尅一城是一城
而已降一敌是一敌而已其于国家大事竟
亦何补孰谓奇谋远略足以成天
下之大功者乃有如韩信者乎今考信之所以数语于
卷七 第 17b 页 WYG1358-0390d.png
何者虽不可见然即其所以告
帝者而推之亦可知矣
谓秦将敛怨于民
谓秦民属望于汉谓项羽不都关
中而都彭城无非以秦之
故地为急此其攻取要略是正何之所深致
意者则何安得不深奇之耶呜呼惟
贤而后知贤惟豪杰而后识豪杰信之未遇于
卷七 第 18a 页 WYG1358-0391a.png
何其羁困无聊甚矣寄食于漂母受辱于
跨下淮阴之人固不足以知之也
官不
过为郎位不过执戟西楚之王亦未能知之也
为连敖而不得知名
为都尉而至于遁亡是汉之群臣亦莫或知之也
夫人皆莫之知而相国独知之人皆莫之异而相国独
卷七 第 18b 页 WYG1358-0391b.png
异之是必其谋相符意相契有非
常情之所可测识者观
其语高帝曰如信国士无双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
事者推此言也不惟知信足以察乎天下之势抑
亦知何之能察乎天下之势矣故自高帝听
何之言用信之策因反锋之势
据建瓴之便
卷七 第 19a 页 WYG1358-0391c.png
今年出陈仓定三秦而关中尅复明年出秦关
收河南而燕赵青齐闻风而靡向非萧
何识韩信于未遇之时则汉室平定天下之势岂如是
其易哉盖尝论之立天下之功者在豪杰用天
下之豪杰者在大臣寇恂不见异于邓禹则征伐
之谋将安所施
高崇文不见知于杜黄
裳则讨贼之功无自而建
卷七 第 19b 页 WYG1358-0391d.png
由是而
观则汉之所以定天下者非韩信之力乃萧何之力也
虽然非何不足以知信非
高祖不足以知何使何知信之可用而君不
用焉则虽有知人之明何自而见
今也何言之而帝信之曰大将则授以大
将曰设坛则为之设坛何其从之易其听之笃耶
岂非萧何知信之为国士而高祖亦知何之为人
卷七 第 20a 页 WYG1358-0392a.png
杰欤
故并及之谨论
卷七 第 21a 页 WYG1358-0392c.png
因后知前格 与前篇萧何奇韩信论同意
王导深器谢安 李补之
出处
立说
卷七 第 21b 页 WYG1358-0392d.png
批云
论曰大臣以已为之事业而期人才于
未用之先其为天下
国家计远矣夫当天下多事之秋
凡有才者皆在所可取而大臣所见顾
必深予其合于已者何哉盖王业偏安事变迭起
决非浮躁浅谋者所能办也
卷七 第 22a 页 WYG1358-0393a.png
吾能以镇浮之量而靖之于先
亦必欲得雅量之君子而后可以维持于其后
于此有人焉其议论也雍容
其器识也宏博是虽未至于建功立业之地
而其他日之所成就吾预知其有以措天下国家于治
安矣呜呼此王导所以深有取于谢
安也欤夫以谢安方弱冠之年而王导已深器之
导非私于安也导之雅量镇浮
卷七 第 22b 页 WYG1358-0393b.png
已足以植立江左之晋则
异日之晋其可以轻举妄动者为之耶
以其所已为而期夫人之所未为导之为世变
虑者微矣不然何其器谢安之深也王导深器谢
安请以是论之人才之在天下以一艺自见者是一艺
而止也以一事自见者是一事而止也求其
以天下之量而能任天下之重者盖不多得
是以为大臣者不患天下之无才常患人才不
卷七 第 23a 页 WYG1358-0393c.png
足以膺天下之任不患人才之不用常患人才自
小于未用之初使夫人之器量适契吾心之所期
则今日之未用已可以觇他日之大用天
下国家终将赖之韩信之未用也萧何奇之
何非为信也盖为汉也
张柬之未用也狄仁杰器之
仁杰非为柬之也
亦为唐也使二子而无益于汉唐成
卷七 第 23b 页 WYG1358-0393d.png
败之数则萧何仁杰亦以庸驽待之矣
其所以拳拳于此者必有以深契乎吾
心之所期也谢安之年少虽未可以二子例论
而王导所深器之者实与萧何仁杰同此心也
然则论大臣之许予可不于此乎观之
且东晋人才亦不乏也顾荣贺循江东之望
而导不之器桓彝周顗晋朝
之重而导不之器
卷七 第 24a 页 WYG1358-0394a.png
弱冠之童乌知其足以当大事
清谈之口乌知其可以佐国家而导乃以
堂堂元老之尊而独拳拳于东山之孺子是何心哉
而况淮淝未战指授将帅之略则未闻
新亭未
召从容就席之仪则未睹
卷七 第 24b 页 WYG1358-0394b.png
尚书仆射之职未除则镇以和静御以长算亦未
施设其万一
导果何见而深器
之大臣意向实系观瞻取舍一偏安危易
位导镇重人也 岂宜
轻于许可哉呜呼吾以是知王导之盛心矣
何者典午南渡国步多艰
外而胡羯之交侵
卷七 第 25a 页 WYG1358-0394c.png
内而权臣之专制晋之天下几不可为
导也以雍容处之以清静镇之彼其识
量清远弘济远猷真以天下国家为已任者
戮力王室尅复神州
此心未尝一日释也
特以当时事势前
轩后轾未易支吾以一轻躁浮薄者处之
岂不殆哉今日之天下既能以雅量而措诸
卷七 第 25b 页 WYG1358-0394d.png
安则异日之天下亦宜得雅量之人而继吾志
得人如安石而用之岂不当于予心乎兹
其所以器之之深也吁外而胡羯内
而权臣均为晋之患而终不足以患晋者徒以有
导焉耳一日无导则彼皆得以肆其志
故为晋者不患有内外之忧而患无导有
导则内外之变皆可潜消而阴弭之今也导复得
其如已者则导虽死晋国未为无导也
卷七 第 26a 页 WYG1358-0395a.png
此其用心果为谢安乎
抑为晋乎异时安之用国或予之以
文雅之才或美之以庙堂之量或善
其有以慰天下苍生之望卒之衄符秦百万之师
于不动声色之间消桓温狂悖之心于
优游暇豫之际其视禦刘石之寇平
王苏之乱者若合符节
前日之所深器者于此验矣晋之
卷七 第 26b 页 WYG1358-0395b.png
王业赖以复安推原其由导之力也昔者管仲相
齐人才非无如仲者而仲于鲍叔宾
胥无之徒各疏其短
遂使齐之伯业以管仲而兴亦以管仲而替不能
储才为异日用宜其相齐之卑也
人谓导为江左夷吾由是言之非仲所及矣
然则王导
之贤愚将求之于古人可乎嗟夫论今而较
卷七 第 27a 页 WYG1358-0395c.png
之则有馀论古而伸之则不足克庸祇德者周
公必进于王以蕃王室殆非王导之所可学
文武吉甫以辅
成中兴之业者君子亦归诸张仲孝友之功
王导之胸中愚固未知
其涯涘而深器雅量之人适足以长晋人
清谈之风而终不能洗铜驼荆棘之辱
意者其人非欤抑时非欤
卷七 第 27b 页 WYG1358-0395d.png
秦汉而下君子每恨古人之不复见而复于王导恨
焉亦君子所
不取也谨论
前篇谓何之奇信以信之知大势与何合
此篇谓导之器安以安之有雅量与导合
两篇同一意可以参看
此篇系校定正本其间多有改易处
卷七 第 28a 页 WYG1358-0396a.png
就题去取格 与道术智谊之指论同格
志意德行智虑如何 洪强中
出处
主意
批云
论曰圣人所以有天下者自正心脩身之
卷七 第 28b 页 WYG1358-0396b.png
外无他术也
天下不可以智术取也以智术取之
者后世之事非圣人所以有天下之道也
圣人不有乎天下而天下卒为圣人所
有岂他有谬巧哉惟其心无不正
而志之所充意之所发皆极其诚身无不脩而
德之所存行之所积皆极其粹则我虽不求以
得天下而天下自不能不归于我圣人所以有
卷七 第 29a 页 WYG1358-0396c.png
天下者用此道耳何尝曰穷其智巧竭
其谋虑而思以为强取天下之计耶况天下不
容以强取圣人亦何意于取之其
所以正心脩身直以为分内事而天下之从
违逆顺姑以付之人心之自然至于不得已而
应其所求不过自其心身者举而加之
如将挟是以取天下而且参之以计术
则圣人固有所不屑也荀卿子论
卷七 第 29b 页 WYG1358-0396d.png
天子取天下而归之志意德行似矣胡为继
以智虑之言智虑固圣人所不废也
然使役智虑以取天下其弊遂流为战国权谋之习
圣人岂若是欤
志意德行智虑如何请与之辨尝谓得天下有道而
一毫之智术不与焉
得之有道者惟其求之于心反之于身无所
不用其极而天下之人依依然
卷七 第 30a 页 WYG1358-0397a.png
归于我自有推之不能去辞之不能释者
此则圣人所以有天下之道也舍
是而诈焉巧焉计虑焉思以机夺而术取之
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胶胶扰扰日战
天下于方寸中而谓圣人为之乎
大学一书乃古人平天下之道
而必曰先正其心先脩其身
荀子所谓志意之脩正心之说也所
卷七 第 30b 页 WYG1358-0397b.png
谓德行之厚脩身之说也而复拳
拳于智虑之言何哉借曰知之至虑之得
智虑非圣人之所能忘也
而独不曰诚意致知自实
意之外无所用其智止善虑得自至善
之外无所容吾虑乎今也于志意德
行之外而使人主而求其所谓智虑则其智也
必流为智巧之智其虑也必徒为计虑之虑矣
卷七 第 31a 页 WYG1358-0397c.png
此战国以诈相高以术相尚者之为而非
圣人有天下之道也
卿也其殆耳濡目染不能不出入于谲正之间者欤
昔舜之有天下也闻意同
天地矣闻德洽民心矣岂
尝区区于志虑哉武王之得天下也
闻志以道宁矣闻有不矜细行之戒矣
亦岂尝役役于智虑哉夫以舜
卷七 第 31b 页 WYG1358-0397d.png
之明武王之睿不可谓非智也
念兹在兹始于忧勤亦非漠然无所虑于天下者
然而察物而不遍
垂拱而无为圣人非固黜聪
明以为高而置世故于度外也
惟其质之于心而无愧揆之于身而无慊
一念忱实自足以感人心百行纯全自足以服
天下则举四海之大皆不出于圣人心身之外
卷七 第 32a 页 WYG1358-0398a.png
而吾之智虑亦将与天下相忘于无思无为之中
若其私忧过计凿吾天于智
虑之末而求以此取天下则天
下且将不胜其多事矣故夫外心身以求治骋智虑
以为功者三代以下皆然而战国为甚
彼岂不谓一人之智巧足以周天下
之情一已之计虑足以应天下之变卒
之力愈劳而取天下也愈艰则智虑亦秪以
卷七 第 32b 页 WYG1358-0398b.png
自弊耳孰知夫一人之情千万人之情
鹤鸣子和此感彼应正系于志意
之所发尽已而尽人君正而国正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吾惟正吾
之心为无自欺为信以发志而已
何暇于正心之外而过为是之深谋密虑哉
吾惟脩吾之身为果行育德为庸德之行而
已何暇于脩身之外而强
卷七 第 33a 页 WYG1358-0398c.png
为是之自作聪明哉诚使志意有所未脩
德行有所未厚则人必不我从物必不我化
情伪不胜其当察也如之何而不用吾智
事变不胜其可忧也如之何而不劳吾虑
心正矣则不言而信不动而敬虽智
行无事可也虽无思无虑可也
宁复假此以为取天下之具哉吾故以为卿
之言未免于择焉而不精也
卷七 第 33b 页 WYG1358-0398d.png
志意之脩德行之厚此乃人主当然之事本
非以此为取天下之地今而曰此天子所以
取天下已非圣人之用心矣
况又外是以从事于智虑之间而曰吾将以此取天下
吾知圣人决不为也天下如彼其大也
人心如彼其不齐也吾将恃吾之智虑以取之多见其
有所穷矣孰若正吾心脩吾身而听天
下之自为去留耶呜呼晋以谲而败于谲
卷七 第 34a 页 WYG1358-0399a.png
楚以诈而败于诈秦以权力而败于
权力智术之不足以有天
下如此君子所以不得不与荀卿辨
战国儒者若孟与荀其著书立言一也孟子尝
谓竭心思以仁天下矣
而荀卿则谓修志意以取天下孟
子尝谓天下之本在身矣而荀卿则
谓厚德行以取天下孟子尝谓是
卷七 第 34b 页 WYG1358-0399b.png
非之智充之足以保四海
而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亦历历为时君道之
而荀卿则又谓明智虑以取乎天下
迹其所主者在于取天下则凡正心脩身无
一而非徇乎外者是岂圣人之事哉
吁此固孟荀之所为异也
不然何以曰孟氏醇乎醇卿也大醇而小疵
谨论
卷七 第 35a 页 WYG1358-0399c.png
就题去取格 与志意德行智虑论同格
道术智谊之指如何 赵师榞
出处
立说
卷七 第 35b 页 WYG1358-0399d.png
批云
论曰明正理以为教者不可以不正者杂乎其间
也教
谕之道一本于正而已夫苟一本于正
也则始此正也终亦此正也或者介乎始
终之间而即杂之以不正焉夫介乎始终之间而
即杂之以不正则入乎正者未熟遽转
移而之他异日望其复入乎正也难矣古人为
卷七 第 36a 页 WYG1358-0400a.png
万世凭藉之地而教谕之早者恐不若是其驳也
且道谊者古今之正理
言必正言行必正行舍道
谊之外他无所谓正者贾生不为汉计则已
如其为汉计也则曰道曰谊足矣何必复以智
术而杂乎道谊之中者哉
夫始乎道终乎谊而中之以智术则是入乎
道由乎智术而复入乎谊者也不思入道未
卷七 第 36b 页 WYG1358-0400b.png
几而卒为智术所胜则去道愈远而所谓谊者终失之
此贾生之言君子谓其驳而不醇也
道术智谊之指如何请得与贾生辨 古人教谕
之旨可得闻欤曰吾闻其正矣未闻
其不正也何则教之以正犹惧不正
教以不正其能正乎甚矣正不正虽两途而
惟正之足以胜不正也夫惟正足以胜不
正固也然始终之俱正而一有不正
卷七 第 37a 页 WYG1358-0400c.png
据乎其中则正者反为不正者所胜且
古今天下之正理孰有出于道谊者乎教谕之
指而有出乎道谊之外者智与术反胜矣然智术定足
以胜道谊哉惟道居其首谊居其终而智术据乎
其中则始者易摇终者易失其究也道谊卒为智
术所胜此贾生道术智谊之指君子恶其教之杂
也母已则三代所以教世子尚有
可考者其始也入则有保出则有师
卷七 第 37b 页 WYG1358-0400d.png
其中也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其终也大而君臣父子长幼之
伦小而为弦诵干戈羽籥之节
至于礼乐诗书
也释奠养老也与士庶人同习其习也
始乎正中乎正终乎正无非道谊之流行
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是也
卷七 第 38a 页 WYG1358-0401a.png
奚其术奚其智盖自春秋战国之纷纷而智
术之说炽此皆权谋谲诈诡遇获禽者之所尚
而岂所以
为教谕太子之指哉然尝谓贾生言智术者
不足责以智术据乎道谊之中深可责
何则道谊者帝王之止理智术者伯图之巧
谋今而始之以道中之以智术而终之以谊
则是教之以尧舜禹汤文武而即杂之
卷七 第 38b 页 WYG1358-0401b.png
以齐桓晋文 而又欲归之于尧舜禹汤
文武其将何所决择耶究其极也道谊之
卒孤而智术之卒胜夫道谊本不为智术所胜
盖智术据其中而为之主则道谊反为之宾
此智术之所以胜耳且所谓道
谊者何也曰非先王之言不敢言非先王之行
不敢行希圣贤心六经
师古始皆是也反是则术耳智耳
卷七 第 39a 页 WYG1358-0401c.png
夫仁有术教亦有术智五常之一也
固亦何恶于智术也哉深惟清明之初决择未
定教以道谊吾犹惧其不尧舜禹汤文武若也
若以智术居中用事而道谊反听命焉
则机心之长良心之消也人为之胜天理之微也
他日好猜忌好刻薄好察察而无天地民物之量
常必由之为千万世付托
之地者若是疏乎嗟夫指之以道矣又指之
卷七 第 39b 页 WYG1358-0401d.png
以智术指之以智术矣而又指之以谊正邪互
战茫无定向譬之行百里者至五十而迷
夫发轫之初路之正也至五十而迷则颠冥于旁
蹊曲径欲返则失其所来欲往则昧其所止终
无归宿之乡而已
贾生道术智谊之指适相似者遂使
文帝不审于晁家令竟
以成其刻薄之资是当谁任其咎耶抑论
卷七 第 40a 页 WYG1358-0402a.png
之教谕之道贵于纯乎正教之以正莫大于谨
其初盖一初之天清明不汨道谊森然
于方寸可与为尧舜可与为禹汤文武乌知所
谓智术者非不知也无智术之可知也
无智术之可知而遽语之以智术
彼将厌其所未尝无而贪其所未尝有矣
虽然智术介乎其中而卒能
自拔于正者吾于汉武乎有取方其即位
卷七 第 40b 页 WYG1358-0402b.png
表章六经道也中间事土木求神仙好征伐无
一日不由乎智术
及其术穷智败本心呈露轮台之
悔则反而归之于谊
而帝亦于是乎春秋高矣
是可喜也亦可惜也吁贾生之言其
误于景帝而验于武帝者欤虽然亦
岂愿其言之再验哉谨论
卷七 第 41a 页 WYG1358-0402c.png
前篇取荀子之言志意德行而不取其言智虑此篇
取贾生之言道谊而不取其言智术是同就题去取
格
卷七 第 42a 页 WYG1358-0403a.png
推原心学格 可与朱埴颜渊潜心于仲尼论参看
仲尼潜心文王 林斯光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42b 页 WYG1358-0403b.png
论曰知有圣人之道而又知有圣人
之时然后可以论圣人之心矣
夫道统之相传圣人实宗主之
然天下不能皆尧舜禹汤之日而
适遭其变者其遂已于道乎达而在上则
行之穷而在下则明之
苟不幸而居其穷则圣人之忧
斯道者虽异世而均此心也
卷七 第 43a 页 WYG1358-0403c.png
文王之与孔子其居圣人之穷者乎
文王之穷则道不在天下而在易孔子之穷
则心不潜于尧舜禹汤之数圣人而潜于文王盖
其所同者道也其不幸而同者时也使孔子
而非文王之时则此心此道固已默契于数圣人耳
而何独潜心于文王哉扬子云曰仲尼潜
心文王请发其旨且夫精微一理三圣相授吾见圣人
之心也
卷七 第 43b 页 WYG1358-0403d.png
未见圣人之潜其心也呜呼是岂
无所用其心哉盖是时治化足以相因
道统足以相承而天地生民之经纪未尝一日不脩明
于天下夫是以圣人之道有隆而
无污圣人之心有相孚之实而无
向慕之勤者其所遭之时然也后之有圣
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时如文王孔
子其心始有不获遂者矣文王穷于商者
卷七 第 44a 页 WYG1358-0404a.png
也孔子穷于周者也然文王之道既不以其
不行于天下而已于心则孔子其可以
不文乎羑里之囚文王之变亦已
亟矣而演易之旨
以阐斯文以极天地万物之变文果
何心哉文王之心盖谓吾身可穷而吾之道
不可穷可使吾之德教终未洽于天下而不可使
天下一日无斯文
卷七 第 44b 页 WYG1358-0404b.png
是时文王之时非昔者数圣人之时而文王之心
即数圣人之心也特其时有不得已焉耳洙
泗素王
以文王之所以忧道者为春秋虑为万世虑则其心
欲不同得乎琴有襄礼
有聃官名有郯子
皆孔子之心也而
其潜不在是也去文王于五百载而闻知
卷七 第 45a 页 WYG1358-0404c.png
之赞易道于六十四
卦而十翼之
盖自辙环不遇退而脩教
而夫子之心潜于重易之圣人久矣
故夫韦编三绝人见其勤于易也
而不知其所以勤者非易也文王也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夫子之于文王
也其亦幸而有文王之易以使斯文之不坠而又
卷七 第 45b 页 WYG1358-0404d.png
幸有孔子者同此心也文王既没文不在
兹乎
观此则文而非孔子文王不得其传矣
故尝谓礼乐有制志于兴周则夫子之
梦在周公大道不行安可遂
废则夫子之心在文王以夫子之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其精神未始不会于数圣人之世
观加我数年之语与
卷七 第 46a 页 WYG1358-0405a.png
夫吾衰之叹诚悲其独潜于文王者盖晚而不遇之
思也虽然潜心之说亦扬子云之言云尔
要之由孔子而上求其所谓心者当以传心论
之
谨论
卷七 第 47a 页 WYG1358-0405c.png
推原心学格 可与林斯光仲尼潜心文王论参看
颜渊潜心于仲尼 朱 埴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47b 页 WYG1358-0405d.png
论曰以静为学深于道矣天下之理
未有不由静而入学而非静则胶于口耳形迹
之粗耳贤者之求道固恶夫昧昧而尤恶夫
皎皎故必主乎静而后无
入而不自得焉静
者何潜心是已心者神之舍神者圣之寓
也圣之所以为圣亦心之精神
为之耳吾惟于此
卷七 第 48a 页 WYG1358-0406a.png
反照而内观默通而冥晓悟道于不睹
不闻之表 契道于无声无臭之
天自他人观之虽若无所识
者而不知默而识之乃真识之精
虽若无所事乎言而不知不言而喻已造于不容
言之妙天天相照
吾心一圣人也心在是则圣在是
深造于斯道也固宜不然舍静以求道外吾心以
卷七 第 48b 页 WYG1358-0406b.png
求圣人吾见其泛泛焉而已潜云乎哉扬子
曰颜渊潜心于仲尼意或如此耳尝谓天下无心外之
理学者无心外之学一心之中盖浑浑乎其为圣
人也故非潜心则不足以言希圣之事
非主静则不足以言潜心之法抽千古心学
之关键莫如大学一篇然统括之妙则在于能
静之片辞吾读鲁论如愚一语未尝不叹颜
子之善于学大学也何则愚非
卷七 第 49a 页 WYG1358-0406c.png
真愚静而已矣 惟玄惟默守道之极
静之体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静斯妙焉
书之沉潜诗之潜伏皆
是物也盖静则见善明而用心刚信道弘
而执德固不矜其博闻而隐然于不闻
之表有真闻不逞于多见而超然于无见之中有真见
澄其思于退藏于密
之时而极其理于精义入神之妙
卷七 第 49b 页 WYG1358-0406d.png
方寸之间空洞莹彻阴阳可以阖辟天
地可以旋转而况我心同然之圣人
何彼乎何此乎羹墙见尧非心之外别有
一尧也是心之静乃真尧也蚤夜
思舜非心之外他有一舜也是心之静乃真舜也
诚以人心之间何所不有一静
之外何道不明苟惟外此而求之
返已于物沉真于伪梏于形骸之内见于肝膈
卷七 第 50a 页 WYG1358-0407a.png
之上自以为道在是矣不知机慧巧诈
性之障也刻厉矫揉德之贼也圣人自圣人吾
心自吾心道深远矣何潜之有故
非至明不足以察静之机非至健不足以察静之固
古之人有颜氏子者其知此且游乎
洙泗之上而窥斯道之津涯者岂独一颜子哉
子路以勇果求是其心荡而不能静
子贡以辩给进是其心泛而不知静
卷七 第 50b 页 WYG1358-0407b.png
冉求以才艺进是其心浅而不克
静回也何如
论其勇不如子路言其辩不如子贡取其才不如冉
求循循而无所异于人默默而无所惊
于世至于合志于冥凝神于独沈潜静定默
与道契者则甚非诸子之所企及也
然则何如斯可以言潜好学不倦非潜乎
是其心好夫子之学而已未足为潜也
卷七 第 51a 页 WYG1358-0407c.png
言无不说非潜乎是其心说夫子
之言而已未足为潜也钻坚仰高服膺勿失非
潜乎
是其心慕夫子之善而已亦未足为潜也
夫潜岂一朝一夕之故哉默通于闇室不睹之
地冥悟于雷声渊默之间探圣
人之心以印我之初心也久矣善论回
者不但观于好学不倦之时惟当观于堕体黜
卷七 第 51b 页 WYG1358-0407d.png
聪之日
不但验之于言无不说之始惟当验之
于离形去智之后不但求之于钻仰服
膺之初惟当求之于心斋坐忘之馀
盖道不悟于胶胶扰扰之地而每契于冥冥默默之
中堕体黜聪是养之以童子之蒙也非道之
卷七 第 52a 页 WYG1358-0408a.png
源乎离形去智是恬之
以清夜之气也非道之渊乎心斋坐
忘是会于太极浑沦磅礴之天非道之溥博乎
故终日如愚心无时而不仲尼也
三月不违心无日而不仲尼也
步亦步趋亦趋步趋一仲尼也
瞻在前忽在后前后一仲尼也
力到功深超然领会岂啻冰释
卷七 第 52b 页 WYG1358-0408b.png
而风休云收而雾霁鹏抟鲲运吾不知宇宙之
寥阔帝骤王驰吾不知古今之广漠
但见万象森罗皆吾方寸中之故物
果孰为圣人乎孰为吾心乎回亦
不自知其潜之之妙也岂惟回不知之虽夫子
亦不知其潜于我也不然弗如之叹何待于
知十之馀而后觉乎
不愚一语何待于退省之后而后发乎
卷七 第 53a 页 WYG1358-0408c.png
吁妙矣哉静之为学也抑尝读易
至复而得颜子之学
复之为卦一阳虽萌然其时为仲冬其象为雷在地中
盖斯时也木归其根蛰坯其封正复
动于静不事生化之时也而圣人于象辞必
曰见天地之心何哉吁有以知天地
生物之心惟于闭藏静定之时可见兹非潜心之学
所本乎圣人赞易独许颜氏子之庶几
卷七 第 53b 页 WYG1358-0408d.png
也以此虽然有心者累物众人也无心者忘物圣
人也故静则生乐乐则无心矣箪食瓢饮若
无若虚方寸郁如也人
为尽而天理融机事忘而真性湛随意所处浑然天成
前此则贤希圣之事至此则圣希天之境矣
夫子曰未见其止回亦曰所立卓
尔天精天粹万物作类潜之妙何
所限量乎呜呼参乎不敏一唯而忘
卷七 第 54a 页 WYG1358-0409a.png
点尔何如一问而悟天假之年颜其孔矣
孰曰未达一间谨论
可与前篇参看
卷七 第 55a 页 WYG1358-0409c.png
推原题意格 与汉宜损周之文论同意
为治顾力行如何 陈傅良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55b 页 WYG1358-0409d.png
论曰士有一旦卒然遇其君者
未见其趋舍之方则
亦何以告之徒信而许
之固不可徒疑而禁之又不可
盖吾诚有见焉则语
之有故而入之有繇斯可以切中乎其心
而深动乎其听语之无故
卷七 第 56a 页 WYG1358-0410a.png
而入之无繇彼将以为卒然之泛言而无益于理乱
者矣是故君子宁缓言之
姑勉其自为而徐为之计申公之始见武
帝也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公之意盖
有待而后言也呜呼可谓老成长虑
者矣是何也献言
于其君莫难于其始欲听言而吾未得其
所以言也羡慕之未专趋向之未一
卷七 第 56b 页 WYG1358-0410b.png
则其臧否无形而得失无證
而言之不过曰欲如此欲如彼矣夫莫得其当
而一听其所择此所谓书生之冗谈而人主
之所习闻者昔者傅说之遇高宗其君臣甚相欢
也而说未始有一辞及当世者
命之以纳诲复之以从谏皆大略之说也
及进之以率百官则始
一二而言之盖至于黩祀
卷七 第 57a 页 WYG1358-0410c.png
之论累数十言而高宗不俟其终篇辄剿其说而有旨
哉之叹
然后知说之发诚中矣说非
有怀者犹如是盖卒然一见之顷其告语之法如
此武帝之立年犹未冠而其任申
公也临政犹未期月也王
恢严助之策未施而邀功之隙未开
文成五利之技未售而神仙之好未萌
卷七 第 57b 页 WYG1358-0410d.png
相如枚皋之赋
未奏而文章之习未胜张汤杜周桑弘
羊孔仅之徒未并进而赋敛刑法尚文景之旧也
当是时仲舒对策帝为之善则疑于是
田鼢用权帝不之禁则疑于非
出见臧绾与论经术则
又疑于是入见窦后与论黄老则
卷七 第 58a 页 WYG1358-0411a.png
又疑于非公也
以山林耆老一日入对其諌耶劝耶抑匪谏匪
劝而游说之耶夫其几冠之年方为
是未期之政以疑于是非之心而听劝谏不定之说则
是诚无益哉故岂若从其所自为而详
察其行矣凡天下之事履之而
后见有所试而后可以求其所欲也
使武帝力行之某政善某事得则吾有劝未晚
卷七 第 58b 页 WYG1358-0411b.png
某政不善某事有失则吾有谏未晚呜呼老
成长虑顾不辄发也如此夫当禽而射矢无
虚舍天下之良工也意病以加药
庸医为之故凡与人而有
言而言不见信者非其料想之说则其尝试之说也
况人情有其意而无其形吾从而
言之则讳怀其实而无其名吾从而
指之则逃孟子一见齐宣遽许之保民宣王不自
卷七 第 59a 页 WYG1358-0411c.png
谅也易牛一事齐王甘听焉
管仲之责楚固巧矣南征不复之事楚终得
以辞之
无他吾臆之
也是故臧否无形而得失无證则不
可泛言乎其君若申公者诚非所谓书生之冗谈
也谨论
卷七 第 60a 页 WYG1358-0412a.png
卷七 第 61a 页 WYG1358-0412c.png
粟帛之外无异贡
至于法令之苟
且经制之不立稽古礼文之多阙则恬不加意焉
以汉视周周其若是质乎若是质则仲舒
何所见而欲损之也汉至武帝则六世矣
建元至元光则七年矣是时贤良虽举
以卫绾之言而辄罢也
卷七 第 61b 页 WYG1358-0412d.png
治道虽问以申公之言而顿沮也
明堂虽议经术
虽尚以赵绾王臧之狱而复寝也
然则武帝之文固不见于仲舒对策之时也仲舒何所
见而欲损其文耶嗟夫仲舒之所见见其心也
非见其迹也众人见其迹而始忧之
仲舒见其心而逆制之忠臣之
卷七 第 62a 页 WYG1358-0413a.png
事其君如孝子之事其亲也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仲舒引诗以断事君之章所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仲舒则有见焉察其声气容色之发探其
精神心术之运异时穷奢极欲之
事仲舒固已得之于冥冥之中矣
损周之文用夏之忠仲舒岂以人之惑乎我
而不言哉且夫武帝之声气容貌可以逆探其精
神心术而推见其末流之事则有三焉盖
卷七 第 62b 页 WYG1358-0413b.png
人之常情富贵者其心侈少壮者其欲广而
郁积磅礴者其发必震而武帝于此三者则兼而
有之以积世之富庶则其心不期于
侈而侈也以少年之
英锐则其欲不期于广而广也
帝好经术而太后反之帝用儒生而太后抑
之则其郁积磅礴之久又必求以大得所欲而后已也
卷七 第 63a 页 WYG1358-0413c.png
夫是三者而有一焉则其势犹趋于文而
况武帝相遭而相有乎当是时也方士之技
未售吾知其必售也文章之习未好吾固知
其必好也太山未封梁父未禅其终有不
封禅乎宫室未建太学未立其终有不建立
乎以至诗乐之作音律之叶鱼龙曼
衍之设千乘万骑之备
卷七 第 63b 页 WYG1358-0413d.png
人见之于末流
之后而仲舒独揭勉强加意以为发端之语
指其心术而逆制之惜乎老成
长虑之言不足以动少年英锐之气也
后乎仲舒若汲黯若东方朔若司马相如或直而
质之或讽而谏之嘐嘐焉
益进其说而冀以救其弊不知仲舒
犹不能塞其源二三子独能障其流哉
卷七 第 64a 页 WYG1358-0414a.png
虽然损周之文固仲舒之所以逆制武帝也
然俭非圣人之中制仲舒中篇之言何为而发
耶既防之复启之闭其一而开其一
武帝
宜何从焉世谓武帝之多欲基于弘病不广大
之言弘之
推波助澜以逢君之恶固不足道幸
而仲舒之深见远虑柰何亦为此哉夫
卷七 第 64b 页 WYG1358-0414b.png
俭非中制仲舒之言要未为过也言之于武帝之
前则与病不广大之言等耳
吁弘与仲舒之学俱春秋乎此也
春秋之法君子不敢以责弘若仲舒
者岂能逃君子之责哉
谨论
卷七 第 65a 页 WYG1358-0414c.png
回护题意格 与黄棨孝文好刑名之言论同格
孝文几致刑措 章 颖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65b 页 WYG1358-0414d.png
论曰天下有不容尽之仁而仁者始负不尽
仁之名以夫人之为仁
而天下犹以不尽仁议之非固指其
未至而疵其失也诚以有所制于时则虽无
所吝于仁而仁亦不能以尽推于天下
吾忧其仁之大而施之未得
以满吾意也则亦有致其叹息爱慕之
辞而已故善观夫人之为仁者必求诸其心
卷七 第 66a 页 WYG1358-0415a.png
固有心欲致之而势有所格
君子亦归之于其时可也推吾
之仁以包天下使天下无一人不有以全其父母
之身者固吾之欲也吾以是爱之而彼
不以是自爱则吾之仁至此而遂
有缺焉所谓仁者固千百而未仁者犹一二
欲尽者寻丈而未至者尺寸
君子固以是为文帝喜而亦为文帝不满也
卷七 第 66b 页 WYG1358-0415b.png
班固之为是说也而复继之以呜呼仁哉之辞班固之
意深矣孝文几致刑措请申论之万物皆生而一物独
枯则造化非全功举天下皆化而亦有未
化者焉则君子非全仁
君子受非全仁之名固无憾也
以吾仁不得极其所谓大君子于是而有不怿
然一台之
作未害也而帝谓吾可无台不可使民无庐
卷七 第 67a 页 WYG1358-0415c.png
一帷帐之文
未过也而帝谓吾可无文不可使民无褐
以吾之受耻而使民之保首领
吾宁安于简陋而一毫亦不费也
推是心以往与造化同功与天地同量未为誇
者而今也满堂燕笑未免有向隅之
泣海内礼义而断狱
之数百吏犹有藉手焉
卷七 第 67b 页 WYG1358-0415d.png
此非吾之仁至此而有所靳也吾推之而彼
则拒吾授之而彼则不受使吾不得
以全仁名者是彼也而亦
有由焉一阳之生也冬
而春始敷一雨之降也朝而暮始溢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犹未洽于天下
文帝何议哉文王之仁由
丝而纶由纶而綍至
卷七 第 68a 页 WYG1358-0416a.png
受之时环妹土之疆者皆文王之仁也
自子来之后以至于大赉悦服之日亦几年矣
而今蠢兹不靖之变
必至于痛惩而仅定圄空之美号不式
之极功几少疵焉
则夫继不胜弊之后而接乎倥偬不及用力之
地者始有辞于天下矣
是以古之有天下者常畏夫骤合而患夫无以善
卷七 第 68b 页 WYG1358-0416b.png
其后也则夫他日之难有不如今日之易而
一时之矜喜曾不足以偿后日无穷之忧秦之染
未洗也而汉之渐犹浅焉藉使
成康居之正恐难以尽其仁而求备于文帝也可乎
肉刑古之制也
在帝未得专去在汉亦未可轻去
妄一女子开说而从之则专去不暇恤轻去不暇
恤
卷七 第 69a 页 WYG1358-0416c.png
婴儿叫号而随之父母之怀亦诚有不及他
顾者吾宁受变古之责而终不能恝然于人之
父子之至情
然史之所称且止若是帝之资则
是而其遇则非也大抵心于爱天
下者一身之名非所计所屈者寡而所就者大
也以制度之脩则曰未遑
卷七 第 69b 页 WYG1358-0416d.png
以礼文之事则曰犹缺
至于刑措之美亦曰几致是亦
无一足以快人意者孰知帝之屈于名而天下之
伸于实邪武帝作意为之而天
下非复前日矣噫王者必世而后仁
善人为邦百年而去杀惜乎文帝之
仁自文帝而始亦自文帝而止也不然班
固氏宜无憾于此也谨论
卷七 第 70a 页 WYG1358-0417a.png
回护题意格 与章颖孝文几致刑措论同格
孝文好刑名之言 黄 棨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七 第 70b 页 WYG1358-0417b.png
论曰自儒者为习尚之累而后贤主始负不
好儒之名夫人主意
向之所形他日之名实定焉间有好
儒之实不得遂其好儒之名此岂得为人主之咎
盖自仁义之学不传而异端之学始胜
此其风声议论虽儒者不能以自免有如人
主天资宽厚不幸而当儒道晦蚀之馀
苟得一二儒者之言论以慰其所欲他未暇择也
卷七 第 71a 页 WYG1358-0417c.png
然所好之实方在此而名则或出
于彼吾惟知有好儒而不知儒者之所好
名实之不辨使吾不得以好儒名
者庸非儒者累之乎汉文帝用儒之主也刑名之
学决非帝所好者班孟坚以好刑名归之
岂非汉初诸儒未脱故习言论之际一动文帝之
听则帝亦不能逃其名矣
噫帝本好儒而卒至于非所好其亦不
卷七 第 71b 页 WYG1358-0417d.png
幸也已孝文好刑名之言请得以原文帝之
心焉尝谓儒术之与刑名晓然如白黑之易辨也
此不待智者知之三代而下人主天资苟不
至于尽坏者又孰肯舍此而从彼哉置思
轲仁义于迂阔之地唱申商名法于横流之
中世固有之矣安可以是待
文帝乎昔之议者亦以高帝为不喜儒之主
吁帝岂真不
卷七 第 72a 页 WYG1358-0418a.png
喜儒哉特未免为腐儒累耳干戈未
定过鲁祠孔子不可谓不知儒也
叔孙儒者委以制礼可谓不用儒
乎新语
一奏随即称善不好儒者能之乎
屈一日
之名丧千古之实世儒议论每每如此高
帝之不得以喜儒名者君子固为高帝惜况
卷七 第 72b 页 WYG1358-0418b.png
夫有好儒之实而反有好刑名之名君子又安得不为
文帝辨且文帝何如主也其真好儒耶抑好刑
名耶谓其好刑名则二十三年之治以仁
言以德称若以为真好儒
则此言又奚为至文帝哉吁有由也
天下之事有其实固不得辞其名
而疑似之可议者是必夫人之有
以累乎我爰自申商之习一炽于秦
卷七 第 73a 页 WYG1358-0418c.png
世之以士自名者非刑名不学也
汉氏之兴人主苟不用儒则已儒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武夫鄙人椎朴少文既不足
道其间大儒如伏生之流则老夫耄矣又无
以发明儒学之功
幸而举朝唯一贾生百馀人中惟
一晁错则文帝安得不欣然以为儒而
用之夫欣然用儒文帝之好则
卷七 第 73b 页 WYG1358-0418d.png
审矣岂意帝之所好反为帝累耶自今
观之礼义廉耻之言治国大体之
论使二子平日所以告帝者
尽出于此则孰敢以刑名而议帝惟夫
申韩故态未尽脱去权势法制刑名
术数时发见于言论之末
遂使后世徒见帝
之所信用者不出二子顾以帝为真好刑名之言
卷七 第 74a 页 WYG1358-0419a.png
呜呼帝岂
真好刑名者哉好儒者文帝之本心刑名者汉儒
之习尚本心不白习尚为累
汉儒则有罪矣帝何尤焉且帝本好
儒尚不免好刑名之讥藉使尽听二子之言
取其所谓权势法制刑名术数者而尽施行之
后日之论殆不止是然则帝真不
幸矣厥后武帝以雄才大略之资朝夕所
卷七 第 74b 页 WYG1358-0419b.png
从事者见知故纵监临部主而已儒者何有焉
特其苏张纵横之学已罢
董仲舒公孙弘之徒习尚稍纯
而班固儒林一序乃大不满于高惠文景
之世独于武帝三叹焉吁武帝本无好
儒之实而顾得重道之名文帝当得好儒之名而反受
好刑名之实儒生习尚关于君德多矣
卷七 第 75a 页 WYG1358-0419c.png
天下之事幸不幸大抵如此良可叹
夫吁谨论
卷七 第 76a 页 WYG1358-0420a.png
因古思今格 与老庄管孟立意论同意
庄骚太史所录 方澄孙
出处
立说
批云
论曰文体之工自文法之变始
卷七 第 76b 页 WYG1358-0420b.png
愈变而愈工知道者于是乎有所感焉
夫文之正者无奇无
奇则难工世之君子争为一
家之奇言则其法不容以不变变益
多正益远工亦益甚盖自六经而
下惟庄骚太史为最工有志于文者类喜言
之虽然庄者理义之变也
骚者风雅之变也
卷七 第 77a 页 WYG1358-0420c.png
史记者尚书春秋之变也
不变则不工矣噫文以变为工于其道奈何哉
然则尚论三家之文者喜其
工而悲其变可也韩愈氏号为知道者独不有
感于此乎庄骚太史所录请言其旨且夫世之议
三家者吾尝闻之矣曰漆园之文伟其失也诞
灵均之文深其失也怨司
卷七 第 77b 页 WYG1358-0420d.png
马父子之文浩博闳肆其失也豪
噫亦孰知其不
诞则不伟不怨则不深而不豪则不足以发其浩博闳
肆也哉夫太羹玄酒味之正也
云门咸韶音之正也
三家者负其诡异杰特之才不安乎正而必出
乎变力扫世俗之尘腐而为千
卷七 第 78a 页 WYG1358-0421a.png
百世言语文字之宗祖其用志亦良苦而自成一
家亦良可喜矣然昔者吾孔氏非其无
三家之才也六经之文不敢出
一毫意见于法度之外端简严重如老成人而万世之
能言者莫加焉然则文之工者政不必变乎正而
后工也若三家乃必欲变之何耶彼
诚见夫理义者圣贤之正论也文少本乎理义则淡薄
无味根据不浮不足以搜奇而猎异矣风
卷七 第 78b 页 WYG1358-0421b.png
雅者诗之正声也文少类乎风雅则寂寥希音简朴无
华不足以誇多而斗靡矣尚书春秋者史
之正例也文必法乎尚书春秋则谨严太过绳尺甚苛
不足以骋才而肆志矣
今观庄氏之文架虚行危淩高厉空逍遥齐物等篇
广譬博喻而杂恢谐戏谑之辞使人心广神驰如从至
人而游六合之外也屈子之
文孤芳独洁含讥隐刺卜居渔父等作悽切感惋而文以
卷七 第 79a 页 WYG1358-0421c.png
忠爱恻怛之旨使人志销意沮如行墟墓而闻秋蛩之
鸣也子长之文浩浩乎洋洋乎
自本纪至列传采撷捃摭而驾以雄浑雅健之笔使人
气疏才涌如入太庙而观礼乐器也
可谓工矣
然使质诸知道君子之前则谓此变也而非
正也荒忽虚幻理义之所讳也
褺嫚简傲风雅之所弃也诡怪奇特尚
卷七 第 79b 页 WYG1358-0421d.png
书春秋之所不取也夫六经无文法
也今也文体之工乃出于
文法之变则是学不足以知圣人之用心而终身
自列于言语文字之流工于文者果三家之福哉
故曰知道者于是乎有所感矣
韩愈氏固自许以知道者进学之作平生用力
浅深次第历历可见盘诰也诗易也春秋也
皆尝含
卷七 第 80a 页 WYG1358-0422a.png
其英而咀其华趋向正矣而必下逮于
三家何欤岂因易而有感于庄之变
因诗而有感于骚之变因盘诰
春秋而有感于史之变欤
抑方喜其体之工而忘其正之已变欤愈之为学
识者固尝议其失端绪矣观其所作怪怪奇奇
大率南华之步骤而罗池一碑毛
颖一传视楚江之些序赞之笔必欲
卷七 第 80b 页 WYG1358-0422b.png
极力而模仿之
盖其文仅足以变王杨之陋而不足以正庄骚
太史之变
又况子云相如之可喜可慕者日陈乎前有以诱夺
之欤异时
因文以见道原道中数语君子许焉
然后世终不以为得六经孔孟之正传者
卷七 第 81a 页 WYG1358-0422c.png
盖愈之学虽正而其文终出于变则亦秦
汉而下之文杂于其心足为之累者多耳
噫学至韩愈文至庄骚太史而终不足以
近道则有志圣贤之事者安得不重有感
于斯谨论
此篇格致虽与后篇同然此论是褒韩愈为知道后
篇是贬萧统为不知文不可不知
卷七 第 82a 页 WYG1358-0423a.png
因今思古格 与庄骚太史所录论同意
老庄管孟立意如何 吴季子
出处
立说
批云
论曰有心于为文后世之陋也
卷七 第 82b 页 WYG1358-0423b.png
以是而议古人则滋陋矣
何则文不可以有心为也而况于古人
之文乎古人未尝有心于为文也
而不能以不文者何哉盖抱负于
中而有馀则洋溢于外而不自觉
固有未尝规规然用其心而自然吻
合乎律度者矣若曰雕琢胸襟布置
程准而可以为文则其文固不足观矣况
卷七 第 83a 页 WYG1358-0423c.png
可持此而议古人之文乎老之简也
庄之放也夷吾之精确而
孟氏之辨博也皆所谓洋溢于外者耳
夫岂用心之可到哉后世以来始
有用心于为文者矣心益苦而文益陋无
足怪也萧统浅狭之见乃谓庄老管孟
氏之书所以不可及者以其立意之精到耳噫
文而出于有意固已不足为文矣而况老庄
卷七 第 83b 页 WYG1358-0423d.png
管孟氏之书又可以文论乎
有是哉统之陋也老庄管
孟立意如何请试论之闻唐人有言文以意为主以气
为辅文之尚意也明矣亦孰知夫无意于
文者乃天下之至文乎今夫水之为水未尝有文也
风一过之则激而为澎湃蹙而为沦涟委蛇起伏千态
万状而水之极观备矣此固天下之至文也
卷七 第 84a 页 WYG1358-0424a.png
风之与
水曷尝有意于其间哉
人而能知风
行水上之文然后可与论文矣盖尝
观江左诸人如颜谢辈苦心极力常患不足以名家
而归去来一辞乃自柴桑翁肺
腑中流出唐之沈宋
卷七 第 84b 页 WYG1358-0424b.png
研揣声律愈趋愈下
而盘谷一序昌黎子于杯酒谈笑间得之
文其可以有意为之乎
异哉萧统之论文也其曰立意为宗者何其待古人之
薄乎自六经不作而诸子兴斯文也下衰矣
然其出而著书立言者犹非有意于为文也
今观上下经之文则寂寥简淡太羹玄酒之味
卷七 第 85a 页 WYG1358-0424c.png
也观
内外篇之文则宏放豪迈天根月窟之游也
读牧民治国之章其恢
伟巨丽独不如入猗陶之室而见其经理井井有条乎
读居仁由义之训其渊源奥
博独不如游洙泗之门而亲聆謦欬洒洒可听乎
人
知其为文章之妙也而不知其所以妙者固非操觚弄
卷七 第 85b 页 WYG1358-0424d.png
翰镕意铸辞而习为如是之文也想夫柱下史
之胸襟寒潭秋月之平淡也漆
园吏之怀抱刚风浩气之横放也
仲之谋略其甲兵之武库欤
轲之学术其金玉之渊海欤
充畅于中则洋溢于外殆亦不自知其为文矣
而片言只字盖有后世老师钜儒不
能髣髴其万一者此岂效规图圆模矩
卷七 第 86a 页 WYG1358-0425a.png
作方如统之所谓立意者哉呜呼文
而以立意言固文之下者耳若老庄管孟之书又可但
以为文乎虽然
拙于文而陋于识者言之是非何足深辨若夫
四子之人品则有不容无辨者马夫以聃之
绝圣弃智周之放言高论往往蜉蝣天
地刍狗事物而付之无何有之乡固不足以施之于天
下
卷七 第 86b 页 WYG1358-0425b.png
而切切然惟富强之是务者又童子
之所羞称其于孟氏果若是班乎
吾观杨朱受学于聃而为我之说轲
斥之为禽兽仲之功业亦
以曾西之所不为
则是三子者固孟氏之罪人也其又
可以例观乎愚故并及之谨论
前篇谓古人之文出于正而三家之文出于变韩愈
卷七 第 87a 页 WYG1358-0425c.png
谓三家之文愈变则愈工盖有所感也
此篇谓古人无心于为文而后世有心于为文萧统
谓四子之文为出于立意非知文者也
右二篇步骤略同可以并看
卷七 第 88a 页 WYG1358-0426a.png
发明题意格
唐虞于斯为盛 陈子颐
出处
立说
卷七 第 88b 页 WYG1358-0426b.png
批云
论曰人才不以多寡为盛衰
顾所得者何如耳夫物多为盛
少为衰古今通义也至于人才乃独不
然何哉盖古之所谓才者与后世异
一技一能后世名之以为才而古之才
则不如是也自其禀天地扶舆清淑之气固已
卓立于生民之表而又益之以学问磨之
卷七 第 89a 页 WYG1358-0426c.png
以师友迨其成也大用之则足以胜
天下国家之重而小亦优于一职
投之所向皆绰乎其有馀裕
如此虽一人而已足为盛况以十计乎
孔子称才难而有及于武王之十乱且曰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谓周
世人才之多惟唐虞较此为盛耳夏商所不论也
卷七 第 89b 页 WYG1358-0426d.png
夫举四海之人物而仅得十人焉已不足以言盛乃复以
舜之五臣为盛而周之十乱为益寡矣
然则圣人之所谓才者
顾不可以意推乎唐虞于斯为盛此当
以全才论者也盆成括以有才而败于才
中行氏以
智名而灭于智
故论者每曰才德殊涂君子小人之辨也
卷七 第 90a 页 WYG1358-0427a.png
一薛
居州如宋王何六千君子以勾践伯
故论者又曰一多一寡人才盛衰之候
也吁有是哉愚为易之曰惟君子
然后能有才取人之广非盛也衰
也盖古者以成德为才后世以
一技为才古之才全故一人而可以
周天下之务举天下而得如此者数人焉则
卷七 第 90b 页 WYG1358-0427b.png
沛乎而有馀后之才偏故一人而止于任一事
举天下而非一事也则虽聚数十百人亦不能给虽
谓之衰可也而况后世之所谓才
者又未必皆君子乎古之君子未有不以
才名者以周公之圣而孔子但称之
曰之才之美左氏载元凯
之事亦惟以才子称之
卷七 第 91a 页 WYG1358-0427c.png
必周公元凯而后才之非周公元凯而亦
才之宜乎后世之多才也五行丽天与
搀抢枉矢飞流琐细者皆谓之星
巍巍九鼎与瓶罂瓮盎升斗勺合者皆谓之器
君子稽乾文识坤珍不知
将以何者为大乎舜之
五人五行也周之九人九鼎也使虞周之臣
卷七 第 91b 页 WYG1358-0427d.png
不足以言盛则五行九鼎亦不得以为大矣尝以
周之乱臣考之自
周公太公毕公而下至于邑姜列名凡十
闺
门之懿姑置勿论则九人而已周会孟
津诸侯八百同心同德之臣至于三千
以此九人者列于其间盖如太仓之一粟万马
之一鬣亦何盛之有圣人
卷七 第 92a 页 WYG1358-0428a.png
又引而上之至于夏商皆无称焉若是则
合千八百年之间独有此九人耳
是犹可也舜五臣也以五方十仅其半也
若取数之多而言十已不足何况
于五而圣人又以唐虞之才较周为盛
岂其愈寡则愈盛物固以少为贵乎
嗟夫多寡者数也盛衰者才也
环天下之才一一以较其长
卷七 第 92b 页 WYG1358-0428b.png
儒者文墨武者介胄纤啬者理财钩距者听讼
一人一官一士一职
天下之事如丝纷猬密不可胜举虽竭天下之
才而治之益见其少也
虞周之臣皆所谓千人之英万人之
俊以一而可以敌万
则所谓五人者固已多矣况
卷七 第 93a 页 WYG1358-0428c.png
倍而十之岂不为盛耶
然虞周之才何为而能若是也其生也间气而殊禀培
之以山岳之浑厚瀹之以江汉之清明
其少长也则父兄师保以淑其质序庠学校
以养其心仁义礼乐以充其学岁月齿发以老其才
媲如奇植之材朝培而暮溉之
数十年之后其崇干霄其大十围采擢其一则栋梁
之用备矣其视九畹
卷七 第 93b 页 WYG1358-0428d.png
之兰百亩之蕙何足道哉春秋之世
虽号多才然与九畹百亩者何异此吾夫子所以
发才难之叹而思古之不可及也后春秋而有汉
焉武帝之世畴咨俊茂才人并出
班固亦为之赞曰汉之得人于斯为盛
是以夫子赞虞周之意而赞汉也及求其所
谓得人乃皆刍牧贾孺奴仆降虏之馀
噫异哉其所谓盛也
卷七 第 94a 页 WYG1358-0429a.png
若斯人而谓之盛吾见其衰也久矣
固曰汉之得人于斯为盛吾则曰汉之
得人于斯为衰谨论
可与已集陈耆卿汉世良吏论参看
卷七 第 95a 页 WYG1358-0429c.png
发明题意格 可与前篇参看
天子求修正之士 潘德远
出处
立说
批云
论曰天下有难进之士人主不可遂
卷七 第 95b 页 WYG1358-0429d.png
其易退之心
古今天下未有无士之国者
独惟修洁之士则不屑进正大之士则不苟进
然人主不可以其不屑进不苟进而遂已也彼
其以修洁自高以正大自负每不以进为喜求
之犹恐不至而况不求之乎苟以其难进也而
已于求则彼有望望而去矣修洁
者以退为高正大者以去为荣国无君子斯焉
卷七 第 96a 页 WYG1358-0430a.png
取斯宜有以发贾山之一疏也
是时文帝即位之二年也在廷公卿夫岂无人
正惟所少者修洁正大之士则亦在帝求之
而已不然若人岂肯轻于来哉故贾山曰天
子求修正之士夫象犀珠玉之珍生于绝域皆可得而
致惟士不可以屈致士不可以屈致而
况修洁正大之士乎彼好修兮餐秋英而不
顾养正则吉宁舍龟而观颐
卷七 第 96b 页 WYG1358-0430b.png
求之不以道不至也
易之蒙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观蒙一
卦则九二刚中之才实当之
何则汤以聘求尹也未闻以尹求汤也
武丁以梦求说也未闻以说求武丁
文王以
卷七 第 97a 页 WYG1358-0430c.png
卜求望也未闻以望求文王也
曩使有九二刚中之才无六五虚心求士之君
则尹终于耕说终于筑望终于钓也已矣
夫天下之士不少求之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
者盖有之矣必嗜进之士也修
洁者正大者讵肯尔耶世言项王所用者多
廉洁鲠介之士高帝所用者多顽钝嗜进之俦
卷七 第 97b 页 WYG1358-0430d.png
故顽钝嗜进者不肯为项留而廉洁鲠介者亦不
愿为刘用两生之不来岂以绵蕞故欤
马上之风未歇
骑项之习犹存
殽函京洛间彼岂
卷七 第 98a 页 WYG1358-0431a.png
北面耶
园绮四先生高视阔步大非汉廷人物
太子一卑词求之朝商山而
暮汉廷
则夫高帝终身不能致之者正以非皮冠之招也
卷七 第 98b 页 WYG1358-0431b.png
三叶而至文帝帝岂蔽贤之主哉
环视周行惟见蹶张吹箫之夫
尔才讷无文之人尔修乎正乎
当时在楚岂无穆生
在齐岂无辕固
在济南岂无伏生
卷七 第 99a 页 WYG1358-0431c.png
白驹皎皎金玉遐心不肯一
到汉廷亦惩前日嫚骂之辱以为汉家法
然尔
大抵士之修洁者不以进为荣士之正大者常以去
为轻缊袍华于佩玉饮水甘于
列鼎求之未必至至之未必留况欲不求
得乎贾山一疏正望文帝之求之
也当时修正之士仅一贾生
卷七 第 99b 页 WYG1358-0431d.png
才一启口绛灌嫉之如仇矣
宣室之召帝岂思前日贾山之
言也耶
然而求之名常生于不足仓公之门不求医
公输之门不求匠荆楚不求剑客
邹鲁不求文学何者其素有也
汉犹有人尚劳当宁侧席之求公卿有腼面目
卷七 第 100a 页 WYG1358-0432a.png
矣朝无人焉安得不起师慧之
叹谨论
右两篇辞意俱新更无尘腐气习
卷七 第 100b 页 WYG1358-0432b.png
论学绳尺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