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1358-02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学绳尺卷五
宋 魏天应 编选
林子长 笺解
就题发明格 与君人致用成化论同意
君人致帝者之用 钱易直
出处
卷五 第 1b 页 WYG1358-0277b.png
主意
冯厚斋批云
论曰知古今有不可易之道
又如古今有不可易之效则儒者之论可
以行于天下矣夫儒者之论其
卷五 第 2a 页 WYG1358-0278a.png
不行于天下也起于功利之徒求以
自信其浅陋之说遂以
圣人之道为广大而难施以圣人之效为迂远
而难成而君天下者亦狃于其说以为
诚然也夫岂知昔之圣人其
所为更相授受以辅相天地之道者
亦不过养民以厚其生教民以善其心
然后无愧于天地化育之意而帝
卷五 第 2b 页 WYG1358-0278b.png
者之用见矣岂有广大而难施迂远而
难成者哉惟其待之过高求之过深
弃帝者已见之用而不知其
所以致之则失其为君人之用
而不足以慰天下之望矣扬子云悯
功利之说胜故发明致用之意使知
古今有不可易之道则必有不可易之效
此其所以为善学也君人致帝者之用请
卷五 第 3a 页 WYG1358-0278c.png
因其意以申之 夫以帝者之道必圣人可以自行而
不可以通于后世以帝者之效必圣人可以
自致而不可以求于后世外尊之以广大之
名而内非笑其有迂缓之意者
其殆起于谁乎其无乃出于三代之后计功要利
者之说乎昔之操是说以说其主而
使功利立见于一时以誇示天下者盖无过于商鞅者
矣
卷五 第 3b 页 WYG1358-0278d.png
彼其劝农力本以务富强
自以为昔之圣人所谓养民之政
不过于此矣令行禁止无敢干
犯
自以为昔之圣人所谓教民
之术不切于此矣世之君天
下者徒悦于其功而不知圣人之所以为功
喜于其利而不知圣人之所以
卷五 第 4a 页 WYG1358-0279a.png
为利真以为帝者之用广大
而难施迂远而难成也与其求效
于子孙百年之后孰若吾身亲见之乎
于是举辅相天地之任以
就一夫浅陋之说而不自以为过也
盖三代以后皆然矣呜呼彼胡
不取帝者之用而致之乎方天地
之初养民之理已具而民不能以自养所谓天
卷五 第 4b 页 WYG1358-0279b.png
生五材是也教民之义已存而民
不能以自教所谓天叙五典是也有帝
者出夫亦利而导之顺而序之使天道可立地
道可成而辅相天地之功可以无负于天下而
已当水患之未平也虽有平土不
可室而居桑而衣耒耜而食也
虽有父父子子兄
卷五 第 5a 页 WYG1358-0279c.png
兄弟弟不得养老以致其孝抚幼以尽其慈也
及既命禹命稷命
契命伯夷则六府修矣三事和矣
九功叙矣
何其疾也
向之巢而窟者今上枕而下簟矣襁负之幼
颁白之老其生可乐其死不憾
卷五 第 5b 页 WYG1358-0279d.png
货财阜通礼逊流行驩溢之
声播于四海而九叙惟歌矣又何
其速也然则谓帝者之用不能亲见于吾身而
必待于子孙百年之后者又岂信然耶嗟夫彼其
用之以养民非若后世之私其富以为养也
彼其用之以教民非
若后世之峻其防以为教也是
岂广大而难施迂远而难成也董
卷五 第 6a 页 WYG1358-0280a.png
仲舒有言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
然则尧舜用之而
帝汤武用之而王宰制自我
裁成自我更相授受以为不易之道若此
其同也而其不易之效又若此其信也
而吾独不能致其已成之用何耶
虽然自三代以后
有以帝者之心而致之者矣汉之文帝是也
卷五 第 6b 页 WYG1358-0280b.png
是以海内富庶兴于礼义之效
有以帝者之法而致之者矣唐之太
宗是也是以有田野日辟廉耻日笃之
效盖其治之广狭
随其所致之浅深
而莫不有焉则扬子
云之言可以验后之君天下者可以鉴
功利之说可以息而儒者之论可以
卷五 第 7a 页 WYG1358-0280c.png
行于天下而无疑矣谨论
卷五 第 8a 页 WYG1358-0281a.png
就题发明格 与君人致帝者之用同格
君人致用成化如何 朱 埴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8b 页 WYG1358-0281b.png
考官批云
天地圣人一自然之理也惟无容心
于其间则得矣何也
理妙于无而超于有者也无非果
无而用生焉有非真有而化存焉皆理之自然者耳
岂容以有心为之哉故凡以有心为
之者必有迹有迹则凝滞于物而非化矣
盖盈天地之间何者非化
卷五 第 9a 页 WYG1358-0281c.png
而圣人之所以财成者亦何适而非用
用藏于无则为化化显于有则为用
用之所存即化之所存天地固无心而
圣人亦无心也后有作者亦惟因其自然
之用全其自然之化斯可矣是
知不致之致其用神不成之成其化妙天
地也圣人也同此理之自然者也而吾奚容心之有
否则用非其用而与大造之初意不相似则亦迹焉而
卷五 第 9b 页 WYG1358-0281d.png
已化云乎哉君人致用成化何如请申
之尝谓天地者无形之圣人圣人者有形之天地一而二二
而一者也盖天地以其心溥万物而无
心圣人亦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君人者之于天地圣人非
致其用之难也致之而无致之之迹为难非
成其化之难也成之而无成之之迹为难爰
自开辟以来凡宇宙之内鼓之为雷霆润之为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58-0282a.png
风雨通之为山泽衍之为金
刀货宝生之为桑麻榖粟
无一非天地之化则亦无一非帝者之用函三
为一帝者之用秘于天地
判一为三天地之化寄于圣人
然用非胶胶扰扰之谓也理之自然
者耳化非杳杳冥冥之谓也亦理之自然
者耳充满六虚愈有而愈无也周浃万物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58-0282b.png
愈著而愈泯也上畅九垓下溯八埏愈溥博而愈渊泉
也
曷尝有一毫容心哉
世固有移民移粟矜之为能者矣然有心以致之
而终莫之致亦有揠
苗刻楮凿之为巧者矣然有心以成之而
终莫之成此
无他天地圣人本自然而然彼有心者自累之耳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58-0282c.png
后之君人岂可求天地于天
地而不求帝者之天地哉思昔帝者之王天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因风雷之益而教之以耒耜则吾无斲揉
之劳因火雷
之噬嗑而聚之以市货则吾无通变之迹
因风行水
上之涣而作舟楫因上火下泽之暌而制弧矢则吾无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58-0282d.png
刳剡之巧
凡此者人以为
帝者之用也而不知即天地之化也
一用之施一化之著也一用之行一化之全也
然人知其著而不知其所以著知其全而
不知其所以全惟天下莫知帝力之时乃造化
不容致诘之妙
岂惟天下莫之知虽圣人亦不自知也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58-0283a.png
岂惟圣人莫之知虽天地亦不自知也
呜呼天地之与圣人一理也
古之与今亦同一天下也岂有古
之人可以致用而今则不可以复致古之人
可以成化而今则不可以复成孟子有言非
不能也是不为也惟能妙有为于无为则
几矣是必冥经纬于
无方无体之中泯知巧于不识不知之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58-0283b.png
际其于致用也不敢以浅心间之惧其
有以壅此化不敢以私心杂之惧其有以累此化不敢
以怠心乘之惧其有以间断此化
茫乎天运而云行雨施窅尔神化而阴辟阳
开不动声色而天地之蕴神明之奥万物之情森
然在是盖至于此则风雷非隐也而耒耜
非显也火雷非无也而市货非有也风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58-0283c.png
水火泽非精也而舟楫弧矢非粗也
有致之功无致之迹
有成之理无成之形果孰为君
人乎孰为帝者乎又孰为天地乎浑浑乎一无声无臭
之天而已虽然
圣人本无容其心然岂无所用其心哉
盖天地之心惟动则见而万化之根本
胥此焉出而帝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58-0283d.png
者之用亦当因其用心者求之故吾心之
理累于有固不可而溺于无亦不可
当使之周流而不当使之间隔当使之充
畅而不当使之凝滞心在是则用在是用在是则化在
是易之存神即其所以前民用
而中庸之尽性即其所以赞化育也
不然吾心恝然于天下而无财
成辅相之道一切付之于自治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58-0284a.png
则是亦槁木死灰而已则乌足语用化之妙哉
故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鸣呼至矣谨论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58-0284c.png
品藻优劣格
山西诸将孰优 陈傅良
出处
主意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58-0284d.png
批云
论曰习俗之移人虽贤者不能免也
于贤者不能自免之中而挺然特异者
是未可以习俗之移者而例论之也
何则习俗之所积士之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58-0285a.png
气习迁焉人惟迁于流俗
故皆诱于所长而不知陷于所短
其间能有所见长立于品汇俦伍之中
盖艰其人
君子论人乌可例取之哉汉之诸将山西
之族居多然其风声气习喜功名
而乏器识优于勇敢而劣于涵养
虽贤者犹化之而无深沉浑厚之习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58-0285b.png
独充国苏武二子挺乎其中似非
山西人物班固立论不能抑扬之而猥以例
取汉山西诸将
孰优微二子吾谁与归 且论人于燕赵
不当取其慷慨而当取其深沉论人于邹
鲁不当取其浮华而当取其朴野
盖举世皆有则有者不足贵俗之所
无则绝无而仅有者斯可喜也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58-0285c.png
大抵湍水无踪鳞
风林无宁翼三家之市
无千金之子其居使之然也
习俗之移人鼓舞变化虽
贤者堕其中而不自觉齐人多诈公孙儒
者犹为之楚人深
于怨虽屈原之贤不能免也呜呼孰谓山
西之风声气习而有苏赵二子者乎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58-0285d.png
自秦之兴功利之说一开于商君之
齿颊诗书礼义之泽斩于李
斯之手士
之雍容宽大之气又摧败困死于始皇敲朴之下
其民安于战斗狃于攘夺
颉颃相高争欲奋牙距而抟噬者至汉犹未泯
也贤如李广以敢目之可也贤如辛子以
介目之可也贤如傅子以锐目之可也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58-0286a.png
其深沉浑厚何有哉数子之馀益不足道
孰谓山西之风声气习尚有如苏赵二子
者乎夫充国佐方隆之汉毙垂
尽之先零振兵压境虽以无道行之
灭此而后朝食谁曰不可武也衔命敌庭之
日虽欲屈而臣之
以其碎首全璧之勇死于
一击以寒毡裘之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58-0286b.png
胆似可快也是何充
国舒迟容与以孩提视䍐开之属方休兵屯田以厚吾
之势
而独弱其力以徐伺有定武
亦鲜腆倨傲以虚舟飘瓦视单于之横逆
虽滨于死者数四
终不肯为匹夫匹妇之谅
庄乎其容浩乎其气者不衰也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58-0286c.png
呜呼岂惟山西
虽汉之诸将孰有出于二子之右者乎
为将之道不忧其无功而忧其贪
功不贵其敢死而贵其能处死故夫徼危
幸衅逞于一快之怒非国家之福而养威持重忠
于君命而不携贰者真爱国之将也孰
谓山西之风声气习而有忧国之将如斯人者哉
况夫天下之事沮于群议者易变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58-0286d.png
而咻于众人之口者不能夺也
充国上屯田之策而破羌彊弩诸将恶其成而
乐其坏者多也
武之在匈奴李陵卫律之徒劫制耳
语者非一人也
而二子视之若无曾不加动
守之愈固居之愈安作之愈高非有忧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58-0287a.png
国之心出于天授孰能至是乎
孟坚作史不能轻重言之
噫后世无君子之论则二子亦山西人
矣
谨论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58-0287c.png
品藻优劣格 此篇与汉山西诸将孰优论同格
汉忠言嘉谋之臣如何 王 节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58-0287d.png
批云
图万世之固而不徇一时之见者
可谓善谋国者矣夫
外裔之为患自古有之在昔盛时
上下相与图回经画以求制御之道必先为
长久可恃之计固非一于用武以逞威而
亦未尝幸其臣服而视之以为无事也后世以来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58-0288a.png
制御之道既失谋国之臣
甘于迎合者徒欲求快人主喜功之心
而偏守已见不达时宜者复无善后之策
其间能为万世之图者几何人哉先汉
一代疆埸屡警当时谋议大抵不过战与和而
已战以伸威和以息民此非不足为济
时之策然汉人之失皆未免于中有
所怵见有所偏言战者一于战言和者一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58-0288b.png
于和而不能于和战之间思为可恃之计
惟晁错以守备为
说独得古人根本之论惜乎固不能别而言
之也汉忠言嘉谋之臣如何请申论之尝
谓古人以外裔待外裔故议论素定而中国之势尊
后世役中国以从事于外裔故议论
纷纷而外裔之患炽夫内夏外裔
天地之大义也唐虞君臣一谋一猷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58-0288c.png
必思为可久之计闻有柔远之
言矣未闻和亲之说也闻有明刑
之说矣未闻穷征远讨之
事也制御有道而边鄙不耸
卒之中国有常尊之势而外裔自无不服
之心则当时谋国果何如哉自会
戎之举见于鲁而外裔始横
自伐敌之师惨于秦而中国始弊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58-0288d.png
汉兴宜知所鉴
矣而诸臣献谋奉虑乃不外和战以为策
夫和之与战诚古人所不屑
而亦后世绥御之微权济时之一画
诚使车马器械素备于内
而太原薄伐尽境而还
如宣王之伐猃狁何害其为
战诚使生聚教训无日不讲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58-0289a.png
而子女玉帛徒以饵敌
如勾践之于吴何害
其为和柰何勇者主征伐怯者
守和亲急于徇时好则利害不暇计
偏于守已见则利害不能计盈庭聚议彼是
此非往往皆疏卤之谋而忠嘉之画曾不
多见此汉初匈奴之患所以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58-0289b.png
相仍于不已者咎在于谋国者狃于和战之说而
无可恃之计也自今观之劳师
万里径度沙漠战以复雠可也
士马物
故户口减半战可恃乎
行李往来金缯不惜和
以安边可也
盟血未乾边烽已警和可恃乎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58-0289c.png
兹其利害之所在较
然甚明盖不待异日而后见而樊哙徒以高后一
朝之忿遽有横行之请
王恢朱买臣徒以武帝开拓之志方锐而
遽有袭匈奴置朔方之议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58-0289d.png
言之不忠谋之不嘉在三子固有馀责
安国建议勿击公孙力请罢兵始者为谋亦岂不
善夫何辨论之际甫及一再而遽托之他有
谬巧以自解
发策诘难曾无一语争之而
反谓其便以求合帝意守说不坚谓之忠可
乎至于刘敬欲纾边患而建和亲之策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58-0290a.png
季布恐摇社稷而折面谩之人
贾谊愤倒垂之势而流涕以
建言
仲舒思和好之利而请增于旧约
溯其本心亦忠于谋国矣
然白登之围嫚书之辱略不能为汉雪
耻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58-0290b.png
而单于之系爱子之质竟
无儒者之空言虑事若是
谓之嘉可乎若错则不然当文皇
初年匈奴侵扰未如后日之甚而错也独能
为国远虑历陈当世之急务
言守边而不言开边言备塞而不言出塞初未尝
倚战以为武而地形必习器用必
利俟其来则一大治之亦未尝恃和以为安也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58-0290c.png
于二说之间而
思为可据之地是岂数子所可同日
语哉考史氏之颠末究匈奴之终始
若刘敬季布则失之懦
樊哙王恢朱买臣则失之谀
公孙弘韩安国则失之迁就
仲舒贾谊贤者也而其言复失于疏漏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58-0290d.png
忠嘉之谋舍错吾谁与归大抵后世御
戎类无上策谋国者惟当以和为表以备为
里以战为不得已绥禦有道备守有方使可和可
战而权不在彼请盟则为汉文帝
犯边则为唐太宗
如是则为谋斯善矣虽然有苗逆命征之可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58-0291a.png
也而伯益赞禹且曰惟德
动天无远弗届西旅献獒似亦不必深拒
而召公作诰必曰明王慎德四夷咸
宾不区区以四裔叛服为轻重而每以修德
为言此又非后世人主所能及子云有
言言合稷契谓之忠谋合皋陶谓之嘉
吾亦曰言合伯益谓之忠谋合召公谓之嘉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58-0291c.png
发明性理格 此篇与叶子雅是非之心智之端论同意
仁义礼智之端如何 高起潜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58-0291d.png
考官批
理原于至一极其所发见则未尝一
即其所发见而求是理之一焉
始可与言理者矣夫
是理之初浑然而已动静同原内外
同体初非有二本也然而其初者本一
而其所发见者则随见而随著由动而观乎静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58-0292a.png
即外以达乎内
吾知其混融精一之地要必有以主之也
何者人生之初此性而已此性
所感其情动焉心也者又所以统性情而一
之者也君子讲明理学以幸天下知
夫仁义礼智者性之所固有也故必示人以其
情知夫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端者情之
所已发也故必反求于其性因情以见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58-0292b.png
性由性以达情
则此心之用始可得而见矣不然
内心一失其所主而支离专锢之习胜
则其未发者皆非其天而已发者必流于人矣
此孟氏之所深忧也仁义礼智之端
如何请申论之呜呼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自兼
爱之说行世之求仁者不得其端
为我之说行世之求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58-0292c.png
义者不得其端绝灭之学惨于老氏
纵横之辩肆于仪秦
世之求礼与智者抑又不得其端
是岂吾道若是迂远而无所从入之途
哉抑其所以求道者非其论耳
盖尝静观于此心达观
于此身泛观于天地万物之大
人之所以混然中处其或怵惕于赤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58-0292d.png
子入井之时莫非仁也
而是仁果何自而形致谨于
事君从兄之际莫非义也
而是义果何自而见徐行后长初非外
入誉尧毁
桀莫非当然
所谓礼与智诚不可胜用也而是理又果何自
而发呜呼此理学之精微非可以易言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58-0293a.png
而人道之大所以贯三才出万类
而卓然精一之地要有
不可诬焉者也夫有性而后有情非情
则无以见性性主于内其静者也
情发于外其动者也
故锢于性之所不可执者非情之真梏于情
之所已流者非性之正亦其操存之无地
而微者或不能以自主危者或得以私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58-0293b.png
胜则其流益分而其习益远矣
然而水木之本原初非有殊
而所谓一者则犹故也彼异
端之学始于存心之不明而失于此
性之不知故支离淆乱四出而不可禦者
皆习于情之所已流者矣孟子
之学惟其有异乎是故其所以言理者始可推也
夫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58-0293c.png
此性之初无智无愚而仁义礼智之理皆
具则其未发者可知也此情之动而恻
隐羞恶辞逊是非之端随所感而皆见则其已发者有
在也未发谓中已发谓和此理固
非自外入矣然极而至于天地位
万物育者果孰从而使之乎
呜呼此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昭昭之
多所以能合万殊而一之者也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58-0293d.png
大哉心之为用乎其四端之主乎其仁义礼智之
本乎其性情之统而有以运用之者乎自昔圣贤
之所以相传而植立人纪维持人道至于无所终穷者
盖得乎此者也又岂若异端者之纷纷为
哉故愚尝因孟氏之言窃以为天下之言性者
不可溺于高远吾之所谓仁义礼智者皆实理
也天下之言情者不可拘于凡近
吾之所谓有是四端者皆是理也成之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58-0294a.png
者性而情动焉感而生情而性寓焉
则所谓心学者
其端于此可推矣不然则反以礼为伪
以智为术以仁义为定名未必皆不知道者
言之也噫安得孟氏子与之言道哉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58-0294c.png
发明性理格 此篇与高起潜仁义礼智之端论同意
是非之心智之端 叶子雅
出处
立说
批云
一念好恶之公则可以验本然之天矣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58-0294d.png
夫智者具是非之理者也人有此心即
有此智既有此智即有是非是心
与性情固不见其相离也然
心则统乎性情者也夫苟其统乎性
情也则此心所主一纯乎公是其所是非其
所非则既发之情即未发之性
吾见其一本而已不然公是公非之心或
失其守则其与物接也必将情其情而不性其情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58-0295a.png
矣孟子论是非之心必以智之端言
岂不以是非情也智则性也性者心之理情
者心之用也吾能因其已发而探其未发
则曰情与性独不自此心而统之欤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愿申言之大哉心乎其兼统夫性情者
乎夫心自心也何兼性情
而统之也吾尝因是而求其说矣人生之初明通
无蔽与生俱生者心也是者是之非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58-0295b.png
者非之本然之性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
然是心所在其未发也固纯
乎天而已矣 及其感物而动
则或好或恶于是乎有情焉其端甚微其
理甚著要皆此心本然通明之用也
则是舍情无以见性
舍性亦不可得而见心
性情之统于心者如是夫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58-0295c.png
吾惟自是而求之则动静一源显微无间
感物而动好恶形焉即人生而静智以知此
者也未发非先已发非后
不得于心勿求于性不
性其情则必情其情夫固一本而已知乎此
则可以知孟子之言矣且自人之智言之
吾徒见夫人一心也心一理也寂然之初端
倪不露方其未发冲漠无朕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58-0295d.png
虽渊懿也实有生知之妙
虽凝静也实有明通之识虽藏蓄也实有
事至能应物来能名之功不求照物无物不照不
求见事何事不见是智也即具是非之理者也
抑吾欲求是本然之理如之何而得
之也天下之人见夫人之为善也本非有与于我
也我则见之如不及见人之为不
善也本非有加于我也我则见之如探汤
卷五 第 38a 页 WYG1358-0296a.png
彼其一好一恶公是公非所以发见呈
露如是其不可遏者岂喜怒哀乐既发之后其
情自若是哉吁于此可以验本然之性矣
何则智根于心者也其
未有所触也其未与物接也吾见其寂然而已
及夫境变于前有是有非则感而遂通
天机自见是者好之智之理见
于是是之时非者恶之智之理著于非非之日
卷五 第 38b 页 WYG1358-0296b.png
譬犹因影见形形非与影殊沿
流溯源源不与流别其妙用显行者
即其未始感发之验也谁谓是
心之大非包括性情之具乎时当战国心学不
明甚矣是非贸乱莫有得其真者
孟子七萹之书其所以淑当时诏后世
大抵不过发明此心之妙如曰智者行其所无
事是
卷五 第 39a 页 WYG1358-0296c.png
以智之本于心者不可凿也及其言性且曰乃若
其情则可以为善
非谓情之果可以为善也盖以因所触
而发者虽不可以言情要其所以如火之然如水
之达者亦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故也
孟子之言其真欲遏当时之
情其情使知心统性情之理欤虽
然四端之理虽人心之所固有至于智之为理此
卷五 第 39b 页 WYG1358-0296d.png
又仁义礼三者之所不可无者也
是故兼爱以为仁
非智则何以知其非仁为我以为义
非智则何以知其非义非礼以为
礼非智则何以知其非礼故曰智者
知此者也
使人能于本心之
智而行其所无事焉则是凡有四端者
卷五 第 40a 页 WYG1358-0297a.png
知皆扩而充之矣
两萹皆以心统性情为主意是祖前辈议论性理透
彻前一篇人所罕见可以此萹参看
卷五 第 41a 页 WYG1358-0297c.png
回护题意格 此篇与黄朴经制述作论同意
禹入圣域而不优 林 駉
出处
立说
考官批云
卷五 第 41b 页 WYG1358-0297d.png
圣之盛者难乎其继也夫苟得斯
道之传者皆圣人也而或继之难
何哉盖寥寥数百载之间而
获睹一圣人之兴则世率以为希阔之遇
而未暇于求全今而二三圣人相因而起
作于前日既尽善尽美而无复馀憾则
为之后者犹莫难乎其继之也况复世变
卷五 第 42a 页 WYG1358-0298a.png
之自简而入烦天下之自无事而日
以多事后圣人之心已不能以
游乎前圣人之天
则其可以无优劣之辨乎
此则禹之得为未优者也盖世无唐
虞禹得以专圣人之称惟尧舜为圣
之盛则禹之圣亦难乎其为言矣是
知禹之所以为未优而非诚有所未优于圣者贾
卷五 第 42b 页 WYG1358-0298b.png
捐之之言曰禹入圣域而不优请以是论之昔之为道
统之论者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又
曰三圣相授守一道则禹之于尧舜若是班矣
今而于禹而有未优之论何耶
以禹而犹未优于圣则尧舜亦未可谓之圣耳
吁亦孰知夫禹之所以为未优
者正以尧舜为之先欤古之作书者尧曰稽古
舜曰稽古禹亦曰稽古是则
卷五 第 43a 页 WYG1358-0298c.png
尧舜禹之所以同也然尧以典名舜
以典名禹独以谟称是又尧舜禹之所以
异也世之论者类以为风气始开此帝降
而王之别然岂知天下之事已备而犹有
未备者则或可以措其力尽美而又尽
善者则无所容其功尧舜之时
法度则章矣礼乐则著矣
论其功则巍乎无能名矣
卷五 第 43b 页 WYG1358-0298d.png
言其德则甚盛蔑以加矣
藉使尧舜之后而
复以尧舜继之已难于复盛而况于禹乎
昔孔子称尧曰大哉而称舜曰
君哉知君哉之舜已不能并大哉之尧
则禹之为圣其得未优之名固宜也况世变
之浸以不古人情之渐以不美
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
卷五 第 44a 页 WYG1358-0299a.png
而禹之民各自以为心泣辜之
叹
禹亦自知其不唐虞若也故其胼手
胝足其视垂衣拱手而天下治者为孰
优誓师振旅
其视不战而屈人兵者为孰优
击壤之老不知其帝力
康衢之童不识而顺则
卷五 第 44b 页 WYG1358-0299b.png
其视六府三事人得以
歌其功者为孰优
吁尧舜之圣其天也若禹则其
犹人矣乎无尧舜则禹为蔑加之圣
可也惟夫尧作于前舜述
于后至矣尽矣而不可以复加矣则为禹者亦
难乎其继之也崛起于寻常
之中则虽庸才亦足以自见而袭
卷五 第 45a 页 WYG1358-0299c.png
箕裘世业之传一事少坠先人
训则其事有异于它人太甲亦贤君
也以其继成汤则不能以逃不明之讥
成王亦圣子也以文武为之先则亦
见谓中才焉使禹旷尧舜数百年
而后生则有惭之汤
未尽善之武
皆不失为圣人孰谓禹而不优于圣邪
卷五 第 45b 页 WYG1358-0299d.png
大抵世无孔子则颜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时有周公则召公仅可谓之大贤
绝无而仅有则有者始足称层见而
叠出是所以来未优之论也不然则孟
荀之才其视大禹又何如哉后之论者犹
曰优入圣域
曾谓大禹而不孟荀若也盖时当战国则
虽孟荀可为优入圣域世处唐虞则以
卷五 第 46a 页 WYG1358-0300a.png
大禹入圣域而不优善观圣人者亦当
先观其时可也
卷五 第 47a 页 WYG1358-0300c.png
回护题意格 此篇与前辈禹入圣域而不优论同意
经制述作如何 黄 朴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47b 页 WYG1358-0300d.png
考官批云
事至于极而难乎其继者是
殆圣人处世变之穷而非
其心之所乐也夫道散而法始立
质丧而文始兴曾谓圣人求详于法
求工于文哉法足以尽物之变文足
卷五 第 48a 页 WYG1358-0301a.png
以穷理之奥后有作者固无复加于此矣
然太朴日散至德日离圣人
之心未始不逆料异日之难乎其继也圣
人虽知异日之难继犹将汲汲而为之者
其殆忧世变之愈穷不得已焉曲为之制
详为之说则来者尚有稽焉耳
经制述作至周公仲尼而极盛亦至周公仲尼
而始穷世变亦可睹矣吾是以悲二圣人居
卷五 第 48b 页 WYG1358-0301b.png
道之穷不得如古先圣人之为开端于先
而使继之者犹有所增益也
然则经制大备述作大明非二圣人之心明矣
经制述作如何请申王通之说夫法所以防情也文
所以宣意也吾欲诏天下示来世自非经
制之详述作之备则其传也不久
虽然斯二者非圣人意也势也
人情未漓何以法为
卷五 第 49a 页 WYG1358-0301c.png
真意相与何以文为自穴居结绳易而
为宫室书契
君子知黄帝尧舜之通变已
不能无异于伏羲神农之旧
则法固不必详也自八卦之画重而为六
十四君子病文王之费辞
已不逮伏羲氏之省文则文固不必多也
是故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原于
卷五 第 49b 页 WYG1358-0301d.png
大道之既隐博而寡要劳而无功
咎在文籍之太繁吾
固以为周公经制之备非求备也世运至成
而已极虽欲不备焉不可也仲尼述
作之详非过详也斯文至春秋而将坠虽欲
不详焉不可也二圣人处时之不幸
是以极意而为之非其所欲也
何者君臣名分朝廷礼节车舆服御之制冠昏丧
卷五 第 50a 页 WYG1358-0302a.png
祭之仪周公处之尽矣后世有周
公焉莫能加毫末于此矣天地之所以位日月
之所以行鬼神人物之变
仁义礼乐之实
孔门讲之熟矣
后世有夫子焉亦莫能加毫末于此矣
周公仲尼曾以是为誇乎盖自三皇至于周
如一阳之生于复而将变于姤也
卷五 第 50b 页 WYG1358-0302b.png
子丑寅之建正忠
质文之迭尚至是周矣此周公所以
详其法吾夫子所以备其文欤然
自六典致太平之后世
之言治者卒莫能绍六典之遗则自六经垂
世之后世之为文者卒莫继孔氏
之馀音则以二圣人先为之极而后世难乎
其继耳嗟夫法备于成周由成周而下法无
卷五 第 51a 页 WYG1358-0302c.png
取焉文盛于洙泗
由洙泗而下文无观焉二圣人
之心非不知异日事势之必至此也
亦念夫世降而周三光五岳之气
将散人事备矣风气漓矣吾恐后世因
之不知太平之盛典圣学之大全非吾之责
而谁责是用事制而曲防
博学而详说立为成宪以俟后圣
卷五 第 51b 页 WYG1358-0302d.png
千载而下尚庶几如吾意之所期而卒不
果也岂不悲哉生于周孔之前者
率五百年而一遇圣人生于周
孔之后者千有馀年而未遇焉事极乎盛
者其终必衰故君子欲观圣道常愿如大
道为公之世停蓄不露不愿如周公孔
子之事极盛而无馀也此非吾之臆说也
周公仲尼复起无以易吾言也太公报政
卷五 第 52a 页 WYG1358-0303a.png
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则欲简而不欲繁周公之心也
仲尼尝谓予欲无言天何言哉
则著书立言又岂仲尼之
得已乎不得已而犹为之圣人之
志益可悲矣然则经制至于大备述作至
于大明其殆救时之弊济道之穷开天
下后世之惑虽欲效黄帝尧舜氏之为而不
卷五 第 52b 页 WYG1358-0303b.png
可得也世之惑者不谅圣人之心不知
世变之不可骤返也学清虚者病法制之繁
于是乎有剖斗折衡之说尚
惨刻者病文字之多于是乎有坑焚绝灭之说
愈变愈下道术益为天下裂
矣独不思返天下于太朴示学者以
无言斯说也而果可用于周则周公孔子已为
之矣周孔之所不
卷五 第 53a 页 WYG1358-0303c.png
能为而后世欲强为之非愚则狂也
虽然周公之事不得而见之矣宣尼之
业谁实绍之王通氏讲道河汾窃有志
焉属之王通氏可乎曰王氏支离
支离者不得其雅也若孟轲氏醇乎醇者也
井田经界本之周公
仁义性善传之孔子
卷五 第 53b 页 WYG1358-0303d.png
孔子而下孟轲氏一人而已轲死而
后不得其传故曰周公殁天下无善治孟
轲死百世无真儒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前萹谓圣之盛者难乎其继此篇亦谓事之极者难
乎其继意味正相似亦可谓与君擢唐虞三代纯懿
论蔡德润说天者莫辩乎易论机轴略同可以参看
卷五 第 54a 页 WYG1358-0304a.png
反题辨论格 此篇与晁错不能过崔寔论同机轴
文帝不及贾生 蔡 岸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54b 页 WYG1358-0304b.png
批云
人主有志于成就天下之豪杰者
不欲其过于自用也夫适然议
论之间能使其君欣然入其心有不可几
及之意亦足以为一世之豪杰矣
然而动见于辞色者所以为喜
而郁然于怀者实深以为忧苟不深观
其抑扬之所存
卷五 第 55a 页 WYG1358-0304c.png
而徐䆒其用舍之所极
则人君之用心所以成就其才于远且大者终不可得而
见也吾尝以是而观文
帝矣贾生以豪杰之才自奋于一世固
帝之所甚重而过于自用抑有
伤焉
宣室之论自谓不及
盖惜之之辞云尔而非所以为褒也
卷五 第 55b 页 WYG1358-0304d.png
不然既以为不及矣而卒不用焉亦独何哉
以是观之则文帝不及贾生亦可
以考论其故矣夫人之所谓不及者
必其在已者有所愧而在人者有所羡也
而文帝之所不及者则非是之谓也
不及之名常生于过帝不及乎生则生
之于帝为过矣呜呼帝之不及生于帝
乎何愧生之过于帝则生其可虑也哉
卷五 第 56a 页 WYG1358-0305a.png
夫士君子抱负其所长以
致用于一世亦必观乎时中
之义而后可以有为也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馀不敢尽古人幼学壮行未
有不以是为准的焉者也动焉而不相其
时进焉而不揆其君扬厉激
发以求尽乎吾才之所至则天下之事将有
挠乱而不辑岂所以为善用其才也哉
卷五 第 56b 页 WYG1358-0305b.png
生以豪杰之资益以圣贤学问之懿
其必有以讲此矣奈何其志大而量
之狭也学广而识之褊也
登廷之初正色论事有诸
老先生之所不及此非先生之福也
夫议论之所发有以使夫阅历之未深
者无以企及其万一焉亦可以为难矣
而老成虑事之君子曾少年论事之不逮兹
卷五 第 57a 页 WYG1358-0305c.png
岂其福而顾以为喜哉
生之所甚喜盖帝之所甚虑也
礼乐制度之请为之谦逊
夫亦微见其意矣而生未
之有察焉长沙之谪
夫岂绛灌贝
锦之工哉达之于孤孽之馀
作之于困心衡虑之日
卷五 第 57b 页 WYG1358-0305d.png
以消沮其高世傲物之意
盖帝之所以成就豪杰之微权也延之岁月
而有宣室之召夫亦以为动
心忍性之效至是可以略见矣而
英锐之故习振发于议论之间者未见其
少损也而有加焉
则今也不及之叹其惜之也耶其褒之也
耶呜呼亦既以为不及矣而卒不用焉
卷五 第 58a 页 WYG1358-0306a.png
为生者亦可以自
喻矣夫知其不可及而不以为不及者
掩善者也既知其不及而不用焉者弃贤者也
帝固不得为掩善而独弃贤也哉
拊髀之叹犹得借才于异代
有贤如生知而弃
之不宜其有此也呜呼为生者亦
可以自喻矣帝
卷五 第 58b 页 WYG1358-0306b.png
之不及生则生过乎帝者也当汉息肩之日
涵养之政如帝者亦宜矣而
可过乎哉帝以生之过已
为忧生以帝之不及
者为喜梁傅之日
且为痛哭流涕而建策焉
帝于是而愈见其不及矣
虽然生过于自用不足以知帝之心固无
卷五 第 59a 页 WYG1358-0306c.png
足怪也而后之论者每每以是寘优劣之辨而不
及究其始末焉是可不为大惑也耶
晁错以不及其臣为五伯之事
或者为是而发以愧帝焉其愚不足论也
而后世顾有矜已取名之主以为文帝胜贾
生至僣为之论呜呼帝之
心愈不可得而见矣
谨论
卷五 第 60a 页 WYG1358-0307a.png
反题辨论格 此篇与文帝不及贾生论同机轴
晁错不能过崔寔 蔡 岸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60b 页 WYG1358-0307b.png
批云
言有大而非褒
要未可以品藻常法论之也
夫君子拟人各于其党
观其所拟斯可以知厚薄矣盖自三代
而下儒者论治固有其智足称而
持论之意或过薄焉君子亦既伤之
卷五 第 61a 页 WYG1358-0307c.png
而或者于此祖述其馀智而驰骋焉
犹将有加乎其初则
君子以今准昔而为之致其轻重浅深之论
是独可以徒言而不深察其微意之所存哉
昔者范晔之论崔寔也以为晁错有所
不能过其意之微者盖若此也而论者相
承以为是固所以抑错而扬寔者兹不
惟失晔之意而其为患盖有甚大焉者矣
卷五 第 61b 页 WYG1358-0307d.png
晁错不能过崔寔吾于是乎申
论之且凡所谓过人者必其才智议论之
有馀者也而所谓不能过者必其有所不足
者也过者在我而不能过者在人则我之
名尊矣此其比方之大略也而晔之所以论
寔者则不若是然也是何也
君子论人之意亦当自其所拟者而观之
也夫儒者论治诚能使伊吕之无
卷五 第 62a 页 WYG1358-0308a.png
以加 舜
禹复生而无以易也则其为论始有
可以关百世质天地而不惭者矣盖自刘向之论
贾谊以为伊管未能远过
则君子于此由其
辞之所及察其意之所存已有见其王伯之杂而
学术之不纯者而
况于晔之所以论寔者顾若晁错而已耶
卷五 第 62b 页 WYG1358-0308b.png
皋陶之陈谟伊箕之作训
姑舍是不论也由
汉以来二三百年之间崇论闳议亦且不为少矣
晔之论寔而致品藻焉不
于他人乃以及错兹其为意必有可察
者也然则亦先观诸错之所以为人者而后
可以论寔矣错之学术盖发源于申商者也
学术一偏心术随化
卷五 第 63a 页 WYG1358-0308c.png
日从事于奇谋谲计之中备边守禦虽
足以强国而天下自此日以
多事矣贤良一策思以
亲事法宫烦人主之视听
而更定法令之请必欲举高帝之旧而悉弃之
是乃田婴之所以谋
齐商鞅之所以治秦者而错施之
汉焉幸文帝德性之仁厚有未可以
卷五 第 63b 页 WYG1358-0308d.png
轻动者焉至景帝则不能保矣
术数一语养祸于羽翼东宫之日
异时性与习成气类相
聚而汉家治体为之寖伤呜呼用
智而至于错亦已过矣而寔之论治
虽错有所不能过焉则若寔者其殆有甚于错也
哉夫错之为智盖几于申商矣
于是而有过焉其谁能堪之
卷五 第 64a 页 WYG1358-0309a.png
寔之论时政也大抵黜王而进伯
缓德而尚威
仁人之言宜不如是之薄也彼其意固以为
药石所以攻疾而
四牡横奔非钳勒鞬
不足以为救
则亦不思
而已矣夫补坏支倾顾岂无具而独出于刑威
卷五 第 64b 页 WYG1358-0309b.png
也哉昔者鲁哀公问社于宰我
其意固在三家也
宰我言周人以栗之意亦欲以谀语而微动之耳
而夫子闻
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圣人非固谓其势之已成有不可以为之图者
亦以为收公室之权夫自有道
有不在于区区之刑威耳汉至
卷五 第 65a 页 WYG1358-0309c.png
桓帝之世政令垢玩皇路险倾
是岂刑威不足之咎哉大臣无权
戚臣窃政亦思所以处此者而
已矣是时天下大势亡可蹻待
其所以自扶于将倾者亦以高文之馀泽有
至是而未斩者也于是而震
之以威焉则汉之为汉将无一之可恃寔
也不是之思方举晁错未尽之智而施之
卷五 第 65b 页 WYG1358-0309d.png
是欲移七国之变而震摇于庙堂之间
不亦过甚矣乎由是观之如晔之
论以为错之不能过寔者其褒之也耶
其伤之也耶错不能过寔则寔过
乎错矣用智如错者而犹可过哉君子于
此亦可以知史笔之微意矣呜呼史笔之意
不著于后世于晔何憾也崔寔之名
于错有光后之好为论者以是为不
卷五 第 66a 页 WYG1358-0310a.png
可及而争趋焉此其为
患可胜言哉凡天下之言利者以管仲为不可及
言兵者以孙武为不可及此皆
后世之不幸者也言治者以寔为不
可及则愚者求企智者求胜
不仁之祸殆不知其所终矣呜呼
此吾之所以深忧而力论也欤
前篇说不及二字是冷语发明此篇说不能过三字
卷五 第 66b 页 WYG1358-0310b.png
尤有判断两萹俱出蔡迂斋之手文势开阖抑扬自
是一家机轴
卷五 第 67a 页 WYG1358-0310c.png
回护题意格 此篇可与前辈荀氏有二仁论参看
管仲如其仁 张定甫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67b 页 WYG1358-0310d.png
考官批云
君子之立事惟论其关于天下之大谊而已
而异同不与焉事之
不可以槩论久矣固有所当为而为者
卷五 第 68a 页 WYG1358-0311a.png
亦有当为而不为者苟其有系于世道
之升降民生之治乱则君子皆为之
世无圣人之论为之者世常以为是
而不为者世常以为非嗟乎以君子
之用心而不获君子之名世之不为君
子者将以是藉口矣
圣人非方人者也而亦岂能已于言焉
公子纠之事人皆以召忽以身徇义
卷五 第 68b 页 WYG1358-0311b.png
仁者为之而管仲隐忍
其身不弃于沟渎之间仁者所不为也
夫二子之心一耳生也以
救时死也以明道而仁皆在焉一
旦子路以是为问而夫子以如其仁为对凡
两言之如云者管之仁亦召之仁也管
仲如其仁请申论之人有常言吾闻之夫子矣
卷五 第 69a 页 WYG1358-0311c.png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
仁我所欲生亦我所欲也
古人盖有舍鱼而取熊掌者
盖言为仁者皆不可以求生也
曰是非夫子之意也
夫不明夫子之意而过为之说则人必皆为勇
夫烈士之感慨然后可以为仁也
卷五 第 69b 页 WYG1358-0311d.png
夫人孰不爱生而有时而不敢爱
若其求生以害仁则固不可生
而无以泽生民死而与草木俱腐则君子奚择焉
吾故曰是非夫子之意也吾有
以验之矣昔夫子尝谓殷之有三仁矣殷之末
造天之弃殷已久微子比干王室之懿亲也
相从而死于諌则恐汤之
不祀也
卷五 第 70a 页 WYG1358-0312a.png
箕子异姓之
臣也死则无名去则不忍是以徉
狂焉其去也以殷其存也以殷
其死也亦以殷故均谓之仁焉
大抵仁固不在于徇身亦
不在于徇道要之出于天下之大义世道
之升降民生之治乱苟其有关于是
则仁不可胜用焉呜呼比干之徇
卷五 第 70b 页 WYG1358-0312b.png
道召忽以之微子箕子之徇身管仲以之
夫子之待人一矣
岂有在殷则为仁而在齐则异其心哉
方齐之乱小白子纠俱失身于外
其势无两立之理也管仲二
子择君而事一日之去就而终身之大谊
存焉子纠之没召忽死之固天理也
仲何人也忍辱于桎梏而为之
卷五 第 71a 页 WYG1358-0312c.png
夫一日之生不足以
易终身之节齐相之贵何足以偿天下之
谤仲之智犹以相齐岂不足以
知此仲之心犹忽之心也仲盖以谓君
臣之义与天地并有忽为之足矣
天子弱而未尊四裔强而未宾此其患岂
特主辱而已哉吾而相与为匹夫匹妇之
卷五 第 71b 页 WYG1358-0312d.png
谅则谁与任其责也自今而
观后世所谓不忠之臣无所资以为非义者实闻忽之
风则忽之仁在天下也
而春秋之民不至于服左衽而言侏离
者
谓非仲之仁可乎
其没也以君其存也以天下果孰是而孰
非耶虽然仲之心是矣而迹非也
卷五 第 72a 页 WYG1358-0313a.png
毋怪乎由之以为惑也
匡章子以责善而获不孝之名
管仲
以爱天下而得未仁之谤世固有仁人君子之
心而沦于负俗之累者多矣其幸
则有圣贤为之辨明而不幸则
终身无以自白由也出入于夫
子之门墙固尝讲闻纲常之大义异日之
卷五 第 72b 页 WYG1358-0313b.png
结缨不屈
可信今日爱忽而疑仲也
不特此也由之惑未驱而赐之问
继至则天下之疑仲又非一人也
不知以身徇义无忽则仲固为之
有忽则仲养其身以有待也受
一朝之辱可以安天下之民蒙一身之
谤可以立万世之功均之大义之所在
卷五 第 73a 页 WYG1358-0313c.png
则仲之仁亦忽之仁也夫子何爱于
言而使仲有不可洗之辱哉呜呼非
管仲之仁不足脱天下陷溺之祸非
夫子之论无以知仲有爱天下之心
去之千百载而下而王通氏以其学传之河汾
曹魏之事陋矣而二荀在焉
彧以直谏而死攸以事君而生而通断以为生
也以救时死也以明道为荀氏之有二仁焉
卷五 第 73b 页 WYG1358-0313d.png
吁知管仲忽之皆为仁则知荀氏之二仁
也通之言圣门遗意欤
此论虽非本旨然主中说立意亦可以备一说
卷五 第 74a 页 WYG1358-0314a.png
贬题立说格 此篇可与张定甫管仲如其仁论参看
荀氏有二仁 陈 芳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74b 页 WYG1358-0314b.png
陈止斋批
君子贵以其心公天下不贵以
天下徇其心夫天下至大
矣使其功之足以加乎人利之足以及乎
时是亦可矣岂必以其身之为贵而
卷五 第 75a 页 WYG1358-0314c.png
轾天下哉盖天下非吾之所能必为也
操必为之心则必将忘已徇利
视一世之所急而力趋之
故所急者在民则徇民矣所急者在
义则徇义矣君子之尽夫仁也可行
则行不行则止而岂切切然以其一身求徇
于天下乎昔者荀彧荀攸当汉之微有悯
时忧世之心而急于求遂故不暇择君
卷五 第 75b 页 WYG1358-0314d.png
而从之迨夫曹氏之势日隆而不可禦
攸以智自效彧竟死之生也以
救时死也以明道其先天下而后一身可以为仁
矣然不免于以天下徇其身而非以
其心公天下君子是以惜其可为荀氏之仁
而非天下之仁也文中子曰荀氏有二仁
古人以仁者天下之达道非必为天下然后为仁
也苟必待为天下而后为仁则仁必
卷五 第 76a 页 WYG1358-0315a.png
爱人也然后为公于人仁必杀身也然
后为忘其身夫仁者固爱人
而求仁者亦有杀身以成仁者矣以爱人忘身为
仁而仁止于爱人忘身则为仁者不能无
待于天下也
昔者夫子思济斯民之心周流当
世而欲得君以行道盖甚于涂炭之民之欲
脱也七十二君而无所见
卷五 第 76b 页 WYG1358-0315b.png
用固七十二君之罪也卫灵公问陈而明日行
晋杀鸣犊及河而返
夫子亦太落落矣夫子
而逆忧其不合是夫子之爱其身也
夫爱人忘身所以为仁而夫子不然
而后世之言仁者莫先焉则仁
之为仁必有大焉者而非止救时明道之谓也
夫曹操之不应篡汉庸夫孺子
卷五 第 77a 页 WYG1358-0315c.png
知之孰谓二子明智甘心辅之乎
盖刘吕二袁不足以共功而生民之祸亦
甚矣当是时也非有英雄豪杰之才不
足以振起之二子徬徨周章而不忍斯民之急
扶植曹氏而图桓文之功
此其用心不可谓不仁矣
曹公不能坚
守臣节而文若卒以忧死其仁复不居管仲之下
卷五 第 77b 页 WYG1358-0315d.png
也
由是言之则二子之为仁其不可诬矣
嗟夫二子之为仁所以求为此名也
使仁而止于爱人则二子之
爱人不为无其功使仁而止
于忘身则二子之忘身不为无其实
吾恐仁之为仁非止于此也君
子之所谓仁也自尽于吾身而无所憾不取必
卷五 第 78a 页 WYG1358-0316a.png
于天下而无不获极天下功名之可慕而一
不义则宁舍而不为急生
民陷溺之可哀而一失身则宁止而不顾
其见于设施形于事业非
爱人忘身则无为而未尝
攫取夫爱人忘身者以为吾事业设施之地焉
此道之所以为难明而仁之所
以为难尽也哉今彧与攸也劝
卷五 第 78b 页 WYG1358-0316b.png
迎主上以为服英雄之资
諌舍袁尚以幸乱亡之可取
是其救时者犹未免乎君子之议而其
所谓明道者安知其不出于盖前日之愆而不死者又
不足论也君子不直许之以仁
无亦曰汉魏之仁人焉可也立言之轻
重岂非以是仁也特荀氏之有焉尔商
卷五 第 79a 页 WYG1358-0316c.png
辛之酷虐天下所同弃也汉献幼冲曾不烈于此矣
微子比干王室之懿亲也彼
相从而死于諌则恐成汤之不祀也箕子
异姓之臣也死则不敢去则不忍是
以徉彺而为之奴其去也以商其存也以
商其死也亦以商而孔子以为商有三仁
荀氏之生也将为微子乎吾不知也其死也
将为比干乎吾不知也是仁也王氏以为荀氏
卷五 第 79b 页 WYG1358-0316d.png
之有亦既得之矣抑吾有疑焉曰生以救
时死以明道时与道非判然不相为也
孔子作春秋于晚周之衰孟子谈仁义于
战国之季此明道也而亦救时也汉
魏之不两立则荀氏生死不两是也
生而是则可以无死也
死而是则前日之为非矣
生与死舛时与道果异矣
卷五 第 80a 页 WYG1358-0317a.png
王氏岂未之思乎抑岂荀氏之言
哉
前篇是回护管仲未仁此篇是贬二子未免急于以
身徇天下未可以为天下之仁似若各有所短但前
萹是脱此萹意思翻转为之可以参看当自有得
卷五 第 81a 页 WYG1358-0317c.png
评品优劣格 此篇与洪扬祖张冯汲郑成名论同格
王贡材优龚鲍 应 武
出处
立说
批云
卷五 第 81b 页 WYG1358-0317d.png
君子之论人物当于其大节观之
大节之或亏则材有所不必论矣
盖士之生斯世固贵有经济之材足以为世用然
至于关国家之盛衰风俗之消长则有
不系乎材者自世之陋儒无深见远
识始略其节而论其材夫岂知天下
之所少者固岂在乎材也哉西汉之士
大抵以才智相先故其弊也至于廉隅不立苟
卷五 第 82a 页 WYG1358-0318a.png
且自将所谓立身律已挺然特异者盖
莫之见也有人焉介然自守其操履之固
名莭之显足以扶衰世而振薄俗此诚有关
于盛衰消长之数者安可以廉于材而少之
耶则亦观其大节而已矣王
贡材优龚鲍固之论盖以材论也是乌足为善
论人物者夫立天下之义者存乎节成天下之事
者在乎材材之与节二者固不可以偏废
卷五 第 82b 页 WYG1358-0318b.png
而君子之论以谓与其有馀于材宁若有馀于
节固非重夫节而轻夫材也盖天下
固有扶持世教立千万世君臣之义使之截然不可犯
有非才之所能尽故闻伯夷之风者至于
顽廉而懦立虽伊尹之任且不
与焉
此固才节之辨也
后世节义不明类以才而相尚至以
卷五 第 83a 页 WYG1358-0318c.png
是而寘优劣之辨夫优劣固可以材论也抑
不思后世之所谓材者其果能尽如古人有卓然
可称者乎苟不能尽如古人则汉
之世非其所少也而又安可略其节而论其
材哉先汉之兴导天下以利势之涂而士翘
然以才自见宣元以来士习曰薄非
谄谀阿世则迎合苟容也非侥倖求进则持禄固位也
廉耻不存名检尽废所谓知进退谨
卷五 第 83b 页 WYG1358-0318d.png
操履者几何人汉盖至是衰矣
是则汉之所少者非才也求其有裨于汉之盛衰
消长之数者岂非清节之士乎二龚
鲍宣当汉之衰独能以礼义廉耻自
守宁甘心于不仕而不肯为二姓之从
宁死于淫刑而不忍一日负汉
卷五 第 84a 页 WYG1358-0319a.png
其凛凛大节足以振起颓风矫正薄俗
一时清节之士仅有此耳而世儒之
论乃使不得侪于有才之列者何耶原固之意
盖谓胜以非拨烦吏见轻
宣以举措烦苛获谴舍以召至无所建
明而去
若有不足于才者岂知吉之通经学古
明王制述旧礼
卷五 第 84b 页 WYG1358-0319b.png
欲建万世之长策以举明主于三代之隆
似无歉于才
彼贡禹何为者资石显以为援而不知愧
知萧望之之死而不争
阳为诚
切而阴实有所主如孔光张禹之庸邪固位皆足以致
卷五 第 85a 页 WYG1358-0319c.png
汉之衰而举大柄以授之
是乡原之小有才
耳
而顾可以为美乎论
人而不论其节则亦何以知王贡龚鲍数子之孰
为优而孰为劣也故尝论汉清节之士盖自
二疏之后世莫之见
卷五 第 85b 页 WYG1358-0319d.png
而孔光张禹诸人甚无裨于汉之盛衰消长之数新
室以鬼蜮之资能夺诸国人而不能
夺诸匹夫之怨则徒以龚鲍之节介然
不屈故东都名节之风实基于此而世未有能察
者李业
费贻之不降其志不屈其身
则闻龚鲍之风有立也
严光高尚于东都新造之日
卷五 第 86a 页 WYG1358-0320a.png
陈蕃李膺力扶于汉德将
衰之时
其来盖有自哉班固
作史不能表而出之既以龚鲍之清节与王贡而并
称复以王贡之材而优于龚鲍呜呼固亦小有才
而阿其所好者以固之作史排
死节而不叙杀身成仁之美其见之陋如此
卷五 第 86b 页 WYG1358-0320b.png
宜其不知有龚鲍也
论人不要其大节亦奚以论云
此篇与欧阳起鸣孝宣功优孝文论亦同格俱是倒
翻一转以优为劣可以参看
卷五 第 87a 页 WYG1358-0320c.png
评品优劣格 此篇与应武王贡材优龚鲍论同格
张冯汲郑成名如何 洪扬祖
出处
立说
批云
不察夫人爱君之心而顾与时
卷五 第 87b 页 WYG1358-0320d.png
之要誉者槩称之或者有遗论矣
何者名者实之宾也有其实者必不计
其名而汲汲以求名则其实不足观也已
称赞人物而不要其心则由中之诚
几何其不与外假而伪者同论哉西汉人才
最为近古大抵非
好名者冯唐汲黯卓荦先后
虽其优劣不同而爱君之诚随
卷五 第 88a 页 WYG1358-0321a.png
遇辄发慷慨激烈明析是非彼
其身且不复顾而何暇为名计乎下视沽
名之当时接时流以驾虚声而荐进人才卒流于逢君
者相去万万
班氏传汉习见时人亟称四子之名
遂比汲郑以为俦而复上及于张冯
吁三子者之名非其有志于成此
名也忠诚一念发于爱君人叹其难而
卷五 第 88b 页 WYG1358-0321b.png
名自尔彰三子初无心也其可与要
誉者同论哉是以同论君子以为有遗论矣
张冯汲郑成名如何妄意如此夫人之难
论久矣按迹而遗心则善恶未易断
徇名而忘实则公私未易定
人臣委质以事君固有心乎为国不
以名为念而名自尔归之者亦有心乎为已
必以名为急而名亦滥归之者其为善恶公私
卷五 第 89a 页 WYG1358-0321c.png
之判久矣苟例以时之所称者论之
不惟不足以知君子亦不足识小人甚矣其
不可不审也泾渭之不同流冰炭之不
相入夫岂固自为之区别哉性不同也
苟比而同之则是清浊可殽
而寒燠可混矣人之论人也亦然
昔之善论人者莫如孔子有扣于函丈者曰
齐之管仲何如曰人也郑之侨奚似
卷五 第 89b 页 WYG1358-0321d.png
曰惠人也至于子西则曰彼哉彼哉
子西
之得齿于敬仲子产必其一时之名
埒于二子而列国交称之久使夫子徒
信其名而槩予之则鄙夫不可与事君
宁不与卓荦之士同科欤吾是以深
不取孟坚之同赞四子也
夫
卷五 第 90a 页 WYG1358-0322a.png
四子之名虽同而其所以为名者则异心乎
求名惟庄为然 平时志尚以任侠
自喜悦慕知名之友
以求表见于天下好名之念翘然于中
凡其置驿以示劝推毂以为公者
非为国也要誉以成
名也惟贤知贤古称连茹庄为
何人宜其所举者皆聚敛之臣
卷五 第 90b 页 WYG1358-0322b.png
而逢君之恶以重汉民
之朘削也若是而以推士名
其有负于君多矣庄之心岂三子爱君之心哉
盗环犯跸帝怒方震
而释之婴逆鳞
之锋以平国法
幕府差级王诛且加而冯唐乘拊髀之机以存
卷五 第 91a 页 WYG1358-0322c.png
良将
黯之忠鲠尤出天性正直规主切中膏肓
虽枘凿如武帝
亦以社稷之臣许之
天下
想望其风采巍如天人莫可梯接则三
卷五 第 91b 页 WYG1358-0322d.png
子之名可谓卓卓矣然亦岂有心于成此名
者哉十年不调骎骎遐遁
自代为郎迟迟暮龄黯
也排屏罢黜了不介意而拳拳爱君犹感激于
再召之时
坎流周旋徐摅忠略此岂汲汲好
名欲借誉于游士以自成其名者之为哉以
三子而视当时盖不啻泾渭冰炭之分矣
卷五 第 92a 页 WYG1358-0323a.png
固不能鉴人品之善恶
烛志虑之公私而牵合同传已为非是
且复例以成名者誇之固之论人庞矣吁
固之论时人之论也时人之论者四子
之名而四子之心时人未必知也
固欲汗青以传不朽乃亦随
声雷同谓其各以一莭成名庄之名庄之欲
也三子之名岂三子之志哉知三
卷五 第 92b 页 WYG1358-0323b.png
子之心者一洗之庶乎其无遗论矣
虽然庄不足道也三子者之优
劣吾必以长孺为称首
盖二子之忠在于一事而黯之忠见之终身
二子之名著于一时而黯
之名高乎百世又有不可同论者
守莭死义佥论属心虽多欲
之讥积薪之喻
卷五 第 93a 页 WYG1358-0323c.png
微近于戆而
肝胆秋霜矣揖客之亢重朝廷也
刀笔之诮厚天下
也昆邪之谏尊中国
也孰非爱君
之心所充乎正色朝端而淮南之谋寝要必有
为之本者呜呼安得若人者用之
以尊朝廷哉名不足羡也
卷五 第 93b 页 WYG1358-0323d.png
前篇取龚鲍之莭而抑贡禹之材此萹取张冯汲之
爱君而抑郑当时之要誉是分优劣格
卷五 第 94a 页 WYG1358-0324a.png
就题褒贬格
魏相称上意 陈傅良
出处
主意
批云
卷五 第 94b 页 WYG1358-0324b.png
论曰古之君臣其心则相知而其道则相
济相知之深而相济之不足君
子犹以为未善也凡人臣之事君不
度其君之所可为以就其有为之志者非也安
于其君之所可为而不辅其所不能为之缺者亦
非也何者咈其上之所欲
相持而至于相戾者固君臣之患
惟其所欲之便相徇而至于相欢者
卷五 第 95a 页 WYG1358-0324c.png
尤君臣之患也故夫善事
君者虽不逆其意而戾其所欲亦不逢
其意以求中其所欲是非相知以心相济以
道者不能也汉之魏相有声
于宣帝之日君子贤之
然帝以刑名绳下相以严毅总职
史臣谓其称上意是已
独惜乎相知之深而相济之不足犹未可为善也
卷五 第 95b 页 WYG1358-0324d.png
魏相称上意请申论之夫自知其君可以王而与
之王者伊尹也自知
其君之可以霸而与之霸者管仲也是故伊
尹之说成汤无卑论汤之受
之也无难色管仲之说桓公无侈说
而桓公之受也亦无异图
君臣之间相知如此而不可以致治者无有也
噫君臣之相知诚乐其
卷五 第 96a 页 WYG1358-0325a.png
如此也已然而
人主之患每易恃其所长而狃于其所快
夫恃其所长则其才果于自用
狃于其所快则其志易失之偏
而为之臣者又每售其所喜而
不责其所难入夫售其所喜
则其过也莫之抑不责其所难入
则其不及也莫之强
卷五 第 96b 页 WYG1358-0325b.png
以自用之才加之以易偏之志而徒见夫不抑其过不
强其不及之说呜呼
徒相知无以相济其患盖如此哉
汉之宣帝人皆知其为英主也不惧其不明
也惧其明之过于察而入于苛也
不惧不断也忧其断之过于严而流于
忍也不忧其不勤也忧其勤之
过于锐而几于侵下也魏相
卷五 第 97a 页 WYG1358-0325c.png
辅之总领众职使上下无苟且之意
而公卿多称位之人其无负于宣
帝之为者相知以心孰如相之于帝
也哉惜乎徒相知而无道以济其短
君子不为无恨于
弱翁也昔韩厥言于晋侯曰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惧矣
周公之法议能议功
卷五 第 97b 页 WYG1358-0325d.png
不遽以
一眚绝天下之才也霍光亲握天子玺拥而
立之借使无后犹将十世宥之
相乃发其已往之私
卒使功臣之盟未寒而赤族之诛已及
何刻哉赵广汉之吏才汉廷希有也
不幸而丽乎罪尚宜以八议
之法贷之相独以忤已之私憾而于民泣而请代
卷五 第 98a 页 WYG1358-0326a.png
者举京兆弗恤也
何刻哉
以宣帝之刑名而相以严刻佐之甚
称上意史臣之言则信矣然孝宣之治甘于杂伯
亦相之无以广之也欤大
抵人臣之相其君非于其有馀者将顺之为
可喜而增其所不能裁其胜
而约之中者斯可贵也高祖自任以为马
卷五 第 98b 页 WYG1358-0326b.png
上治天下向微陆贾诗书之说
帝之勇气未衰也
以唐德宗之猜忌宜趋于亡而未
亡者陆贽之仁义实扶持
之呜呼
孝宣固未必愧于二君也孰谓相贤相
也而有愧于二臣哉谨
论
卷五 第 99a 页 WYG1358-0326c.png
就题褒贬格
使功不如使过 陈傅良
出处
立说
卷五 第 99b 页 WYG1358-0326d.png
批云
论曰天下之事恃其所长者必败而耻其所不
能者常获故夫意得志满
者不可屡逞而摧败困踣者是乃明
王之不弃者也何则人臣之立功
不忧其挫而忧其锐不畏
其敢而畏其专盖惟挫者有所戒
而锐者必骄敢者处
卷五 第 100a 页 WYG1358-0327a.png
事以易而专之者难之也夫事不
如意者十常八九天下之事倚其
必集者未必能有所就也
以天下不可必集之事而使意得志满骄且
易者为之呜呼难矣哉惟夫
摧败困踣之馀则其心之切于自效
而愧于无以自赎也切于自效则其用力也专
愧于无以自赎则其为谋也不敢以不
卷五 第 100b 页 WYG1358-0327b.png
戒以此遇事其与夫骄且易者远矣
人君图任之际其可弃斯人也哉
此使功不如使过之意 人有常言败
军之将不可以语勇
嗟夫士不可以成败论也士以成
败论天下微全人矣凡天下之物遭一蹶
者得一便更一过者长一识
伤弓之鸟高飞惊饵之鱼深逝
卷五 第 101a 页 WYG1358-0327c.png
世之深思远虑之士亦未始不以
其困得之也故曰常胜之家难与
虑敌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必世之所谓孤臣
孽子也士果可以成败论哉
况夫英雄豪杰之士非以其才有馀为可喜
而以其更事之不多器识坚勇
之不足为可虑也启发之机
必生于愤悱之后知情伪者亦得于险阻
卷五 第 101b 页 WYG1358-0327d.png
艰难备尝之中久于得志
非人臣之福也故凡英雄豪杰之士
不有以沮抑其气拂乱其所为以
固其谋而大其所受者不足以大用于天下
昔者留侯以其雠秦之志不
胜其忿而奋于一击之间当是时子房盖几死矣
及其以谋辅高帝则能舒徐阴伺以
卷五 第 102a 页 WYG1358-0328a.png
决楚汉之雌雄李陵之勇尝以数百骑
深入不毛之地盖汉将之翘楚也而终于偾军降敌
是何其拙于前者或智于后勇于昔者
乃大谬于今耶盖惟夫一击之误陷于虎
口者有以忸怩留侯之心而增益其所未能
深入之功高出汉庭
之右者乃所以盛李陵之气夺其魄而覆其军也
卷五 第 102b 页 WYG1358-0328b.png
呜呼人君其可以
摧败拂乱之者而弃天下之英雄豪杰也哉
大抵天下之功未尝
不成于有所警惧而败于有所忽也
惧心起于自讼忽心起于自矜
兹二者功过使之也昔人有夜行者
见寝石以为伏虎也援弓而射之一
发没矢下视之乃石也却而复射
卷五 第 103a 页 WYG1358-0328c.png
则矢跃无迹
夫射一也
而中否异焉何哉以虎视石则其心有不
免之惧以石视石则恬不知怪而以戏处之者也
故夫有功处事以石视石者也以过处
事以虎视石者也人君之用人也能
得以虎视石之心者而用之亦何所不济哉
而每每以过弃人是未免以成败论矣吾尝见
卷五 第 103b 页 WYG1358-0328d.png
司马子长论李将军为将其言哀痛反覆深悲其无成
以谓百姓知与不知皆为流涕
至论霍去病无他美独天幸不至乏绝
夫子长不少假借于屡胜之去病而独惓惓
于老死不侯之李广何也亦尝疑之矣盖至
于孟明秦穆之事
卷五 第 104a 页 WYG1358-0329a.png
然后喟然叹曰嗟夫子
长之意深矣世无秦穆不识孟明士之以
有过弃者不独李广也贾谊纷更之
请似有少年浮躁之失
谊之思未熟也
长沙之谪谊有大过人者矣而亦卒以不用死
呜呼谊之不得为孟明不足恨也
卷五 第 104b 页 WYG1358-0329b.png
文帝之不得为秦穆可惜也哉
谨论
论学绳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