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067-00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长笺卷二 吴江朱鹤龄撰
济河惟兖州
尔雅济河间曰兖州释名兖州取沇水为
名孔传东南据济西北距河正义据谓跨之距至也
济河之间相去路近兖州之境跨济而过东南越济
水西北至东河也熊氏
禾曰兖州当河下流西距河东距济北滨海南接徐
卷二 第 1b 页 WYG0067-0026b.png
豫之境茅瑞徵曰济古文作泲说文注此兖州之泲
即沇水也其从水从齐者地志出常山郡房子县赞
皇山东至钜鹿郡廮陶县入
泜然水经注云二济同名则泲之讹为济旧矣章俊
卿曰黄河旧道三代以前自宋卫州之黎阳县境折
而北流故北京及河北东路诸州在河之东即古兖
州之域自周定王时旧道湮塞秦汉以还河堤屡坏
乘上流之𫝑决而东下故兖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
卷二 第 2a 页 WYG0067-0026c.png
东之名乃移在并州 王氏炎曰汉元光中河徙
东郡更注渤海继决瓠子又决魏郡之
馆陶遂分为屯氏河
大河在西屯河
在东二河相并而行永光中又决清河灵鸣犊口
分流入博
州屯河始塞后又决平原东入齐入青以
卷二 第 2b 页 WYG0067-0026d.png
达于海而下流遂与漯为一王莽时河遂行漯川
夫河不行于大伾之北而道于相魏之
南则山泽在河之滨者支川与河相贯者悉皆易位
而与古不合矣 愚按水经云大河故渎北出为屯
氏河古时深广与大河等故郦道元疑即禹贡洚水
今卫河经馆陶合漳水说者谓即屯氏故道自河东
南流道淮入海而卫河但资百门泉水以通转漕
班固配十二次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之次
卷二 第 3a 页 WYG0067-0027a.png
于辰在辰郑之分野
属兖州晋天文志角
亢氐郑兖州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山阳入角六
度泰山入角十二度济北陈留入亢五度济阴入氐
二度东平入氐七度
周职方氏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
野其川河泲其浸卢维
卷二 第 3b 页 WYG0067-0027b.png
通典兖州卫其分野兼得魏宋
齐秦之交秦置郡为东郡砀郡之东北境齐郡之北
境钜鹿上谷二郡之东境汉地理志今东郡及魏郡
之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卫为
狄灭齐桓公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
是为文公子成公徙帝丘今之濮阳是也
濮阳本颛顼之虚故谓帝丘秦灭濮阳置东郡后汉
郡国志兖州刺史部郡国八陈留
卷二 第 4a 页 WYG0067-0027c.png
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
山阳济阴
通考汉时为郡国九郡则东魏泰山济
阴平原清河渤海千乘
国则东平唐地理志河南道古兖州域濮为
大火分兖为降娄分齐棣为玄枵分滑为娵訾分
通典唐分置十五郡古兖州
为河南道灵昌濮城济阳东平等郡
卷二 第 4b 页 WYG0067-0027d.png
河北道魏郡博平平原乐安景城
清河等郡宋史京东东路则济南府京东西
路则濮州京西北路则滑州河北东路则大名
开德二府沧博棣德滨恩六州及永静军
河北西路则浚州
明一统志古兖州今山东省东昌府
济南府
卷二 第 5a 页 WYG0067-0028a.png
则兖青二州域
兖州府
则兖徐二
州域北直
𨽻大名府则冀兖二州域
河南省开封府则兖豫二州域
卷二 第 5b 页 WYG0067-0028b.png
司马光曰兖州境包今之河朔汉兖州界在今河阳
非禹贡旧境也马端临曰兖州旧疆介于河济地非
险固风杂数国两汉以后兖州所领郡国东境则入
青州西境则兼入荆河州及西晋之末为战争之地
三百年间伤夷弥甚其分割不得而详焉愚按周并
徐入青又分青入兖自济以南皆属焉则周时之兖
已非禹贡疆域今兖州府略及海岱东南郡邑在徐
卷二 第 6a 页 WYG0067-0028c.png
州域者十之七八西北郡邑在兖州域者十之二三
其府治实春秋及汉之鲁国与秦之薛郡
九河既道
孔传河水分为九道在此州界平原以北是尔雅九
河徒骇一太史二焉颊三覆釜四胡苏五简六絜七
钩盘八鬲津九李巡注徒骇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
曰徒骇太史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大史马颊
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覆釜水中多渚形如覆
卷二 第 6b 页 WYG0067-0028d.png
釜胡苏其水下流胡下苏流也简大也河水大而深
也絜苦也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絜钩盘言河水曲
如钩屈折如盘也鬲津河水狭小可鬲以为津也正
义河从大陆东畔北行而东北入海冀州东境至河
之西畔水分大河东为九道汉成帝时许商上书言
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
东光鬲县
界中自鬲津以北至徒骇其间
卷二 第 7a 页 WYG0067-0029a.png
相去二百馀里是知九河所在徒骇最北鬲津最南
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支徒骇在成平胡
苏在东光鬲津在鬲县其馀不复知也尔雅九河之
次从北而南既知三河之处则馀六者太史马颊覆
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
县之北也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原鬲津
往往有其遗处吕氏祖谦
曰禹不惜数百里地疏为九河以分其𫝑善治水者
卷二 第 7b 页 WYG0067-0029b.png
不与水争地也郑晓曰河流下趋海潮上涌𫝑必激
荡须分为九河在沧州之北平州之南姚舜牧曰九
河原未有道禹当河水奔冲疏此道以分其流故曰
禹之行水水之道也愚按九河故道汉世近古止得
其三唐宋人考据遂得其七
而太史竟不知
所在朱子孟注
卷二 第 8a 页 WYG0067-0029c.png
分简絜为二蔡传合之为一云其一即河之经流吴
氏程谓南皮县明有简河何尝合絜为一且
徒骇乃河本道九者之外安得更有经流乎大都兖
地平演无高山故河患尤甚禹自下流导之施功当
最先或谓治水始于疏壶口凿龙门者非是 郑樵
曰按图志瀛州有成平故城又有徒骇河永静军
有东光县东连沧州有胡苏亭盖因河命名而
沧州复有鬲津钩盘太史河之名鬲县故城在德州
卷二 第 8b 页 WYG0067-0029d.png
与沧比境旧说禹导河至顿丘
分为二渠一曰漯川出武阳至千乘入渤海一曰北
渎出贝丘至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
入于海郑氏云九河齐桓公塞之而北渎至王莽时
亦绝故世谓王莽河今在永静军
然每疑禹所导无二河按武帝元
光三年春河水徙顿丘东南流入渤海是为朝城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0067-0030a.png
漯河
然则今
河之入海者入渤海耳禹贡所谓入于海者由碣石
之海
北渎乃禹所导之河其后河奔漯川入于渤
海故渎遂绝盖故渎在北漯川在东河决而东势则
然也恐非齐桓所塞自河决漯川之后北渎遂微九
卷二 第 9b 页 WYG0067-0030b.png
流皆绝王莽河上承北渎下入逆河为一河微通奈
北𫝑高故后亦绝但由漯川尔 蔡传沧州之地北
接平州相去五百馀里九河当在其地后为海水沦
没又前言夹右碣石则九河入
海之处有碣石在其西北岸今平州正南碣石尚卓
立海中去岸五百馀里可以为證王樵曰按九河故
道在沧瀛景德之间说者求于此而不得以为沦入
于海不知河昔北流故分为九道后世河中既徙则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67-0030c.png
九河渐湮纵非海水沦没其故迹可得而复求乎又
郑玄据春秋纬宝乾图以为齐桓公填阏八流以自
广而止存徒骇夫神禹至齐桓千五百年支流渐绝
经流独行亦理𫝑如此非齐桓冒曲防之禁而塞之
也大率河底常高今于开封府测其中流冬春深仅
丈馀夏秋亦不过二丈馀水行地上初无长江之渊
深故自古濒河地每有非常之水河必骤盈盈则决
每决必㳽漫横流深者成渠以渐成河浅者淤淀以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67-0030d.png
渐成岸数年之后下流既淤则中流河底又以渐而
高而河又不容于不徙矣既徙之后其丈馀深之故
迹风填沙壅复为平陆无足怪者所以不可复寻也
今河间庆云县尚有古黄河广可三里许两岸堤皆
高丈馀庆云距沧州百四十里天津三百馀里九河
非海湮其理明甚徐常吉曰今卫河入海之道即九
河入海处京东地形无有下于此者古今当不甚远
特故迹湮没不可考耳凡海水易溢之处古时皆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67-0031a.png
捍塘今淮安嘉兴皆然独沧瀛一带为沮洳萑苇之
场则北海之未易溢可知王横汉人假令自尧至汉
海溢浸数百里则自汉至今沧瀛之地桑田当尽为
海矣蔡九峰据之遂谓九河入海碣石方九河未没
于海之时从今海岸东北更五百里平地夫水𫝑就
下沧瀛之地既已滨海何不遂注之于海乃又引之
向北斜行经五百里此何为耶若如所云是引河以
就碣石初非即碣石以證河其误明矣 韩邦奇曰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67-0031b.png
古河自巩县历怀卫彰顺名真数郡今止长垣开州
清丰略见其迹然亦非禹时故道也今永平府碣石
山在海东南之湾永平谓之南海此洋东西长而南
北狭古河从此入海今河徙而洋存又曰据山东通
志马颊在商河覆釜在海丰钩盘在德平鬲津在乐
陵徒骇在齐河皆济南府属今真定府南三百里方
是济南北境真定去济南东西六百馀里古河自洚
水直趋而北至大陆皆真定地又北播为九河固永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67-0031c.png
平河间地也不应至大陆折而东反回流而南以至
济南之境沧州古志徒骇在沧州废清池县西北太
史在本州南皮县治北马颊在景州东光县界胡苏
在沧州庆云县西南简絜在南皮县城外钩盘在献
县东南鬲津在庆云县
其地相去不远当是九河故道古志得之土人
可徵也河虽为冀兖之界然兖地最下九河之分皆
在兖地故既道于兖言之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67-0031d.png
李垂曰两汉而下言水利者屡欲求九河故道而疏
之今考图志九河并在平原而北且河坏澶
滑未至平原而上已决矣九河奚利哉夏允
彝曰入海之所固宜分疏之使速泄下流速泄则上
流不壅河之利也若未及于海则流分力弱无以刷
沙适壅之矣故曰河不两行两行犹不可况九河欤
雷夏既泽
汉地理志雷泽在济阴郡城阳县西北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67-0032a.png
一统志雷泽城在东昌府濮州东南一百里
旧曰城阳北齐废隋置雷泽县唐宋因之今省为镇
蔡传雷泽中有雷神龙身
而人颊鼓其腹则雷然则本夏泽因其神名之曰雷
夏也金氏履祥曰濮州雷泽县西北有雷夏陂东西
二十里南北十五里计古雷夏必大于今愚按诸家
以雷夏为济水所钟郑端简谓雷夏在济水之南与
大野不同故不言既猪而言既泽是雷夏乃济所经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67-0032b.png
非济所汇也考水经注瓠河左经雷泽北
自郓城东北径范县
与济渠合则雷夏在后世又为河济二流缠
络陈师道云即黄河故道今呼沙河风俗通水草交
厝曰泽言润泽万物孙氏觉曰既泽向未为泽今始
为泽既猪向已为泽今复旧也吕氏祖谦曰治水川
流畎浍相转而达于海者使之有所归也或不可达
海则捐数百里之地因其𫝑以为泽使之有所容也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67-0032c.png
王纲振曰雷夏大野菏泽孟猪荥皆济水也或为
所绝或为所经或为所溢然实分二𣲖一𣲖出河入
海而会于汶此兖州雷夏豫州菏泽孟猪之济也一
𣲖从淮入海而合于泗此徐州大野之济也
援神契云舜
生姚墟应劭谓与雷泽相近乐史言姚墟西十三里
为雷泽舜所渔也今考妫汭历山皆在平阳城阳相
去甚远不应经此𤼵迹或云雷首山下有雷泽近之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67-0032d.png
灉沮会同
尔雅水自河别为灉济别为濋
王氏炎曰灉出曹州沮出濮阳
下流相合二水𫝑均故曰会同周氏曰
会同朝宗皆诸侯见天子之礼而以为喻
郑晓曰河之南灉水出焉济之北沮水出焉今亦
异流而同归也注疏谓二水会合同入雷夏之泽者
误 说文灉水在宋又曰汳水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67-0033a.png
受陈留浚仪
阴沟
至蒙为灉水东入于泗水
经注汳水出阴沟东径梁国睢阳县北入
睢水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
东南径下相城南入于泗谓之
睢口韩邦奇曰汳水乃河
之别流浚仪阴沟在祥符县蒙在阴沟之东汳流至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67-0033b.png
此名为灉即兖州府曹县之黄水
东历徐州境入泗水古时汳泗皆在河之东
南故灉入泗今河徙而南灉在河西泗在河东灉为
河截断今入河矣睢水一在开封
府陈留县经睢州宁陵县一在归德府夏邑县经永
城县至凤阳府宿州皆流入泗今二入泗一入淮二
水皆豫徐之水去兖尚远经所谓灉乃河之别流兖
州者政如沱潜二水或出荆或出梁也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67-0033c.png
愚按尔雅释名灉反入反入者
河决出复还入也兖州府志灉河在曹州东南二十
五里惟沮无考水经注濮阳城西南十五里
有沮丘城岂城以水得名欤古河济支流当在曹濮
之间自河迁济伏今皆塞为平地诸家多引汳睢为
言夫兖与豫徐接界兖州之水流入豫徐此容有之
但经文之沮本子余切睢水之睢乃许规切音虽汉
高彭城之败睢水为之不流音义既殊津澜互别蔡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67-0033d.png
传引曾氏说疑睢水即沮水失考故耳
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蔡传桑土宜桑之土既蚕可以蚕桑也蚕性恶湿故
水退而后可蚕独于兖言之者兖地宜桑后世之濮
上桑间犹可验也孔传地高曰丘大水去民下丘居
平土就蚕桑正义下丘居土诸
处皆然独于此言之者郑玄云此州寡山而夹两大
流之间其民尤困水害既除于是下丘居土以其免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67-0034a.png
于厄尤喜故记之 愚按诗谱卫地封域东及兖州
桑土之野孔颖达云濮阳在濮水之地
是为桑土王氏炎曰今德博河
间产丝最多汉志称齐人织作冰纨绣绮
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其地宜桑可知识之者
农桑衣食之本故也 徐常吉曰兖地多产土䌷疑
是时有野蚕食桑而成茧者桑土既蚕则知水患之
息然后降丘宅土而为安居之计若云蚕桑利兴则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67-0034b.png
当言于降丘宅土之后而不当言于降丘宅土之先
矣
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蔡传坟土胍坟起也如左传祭之地地坟
繇茂条长也正义九州惟兖徐扬
言草木者三州偏宜之也兖宜草木则地美矣而田
非上者土下湿故尔 陈氏大猷曰兖徐扬居河济
江淮下流水未平则为下湿于草木非宜水既平则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67-0034c.png
为沃衍于草木尤宜故惟三州言草木
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
田第六赋第九
蔡传贞正也兖赋最薄言君天下以薄赋为正
也金氐履祥曰贞字本下下字也古篆凡重字者或
于上字下添二兖赋下下篆从下二或误作正通为
贞
蔡传兖当河下流之冲水患虽平而沮洳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67-0034d.png
未尽去土旷人稀生理鲜少必作治
十有三载然后赋法同于诸州此为田赋言故其文
属于厥赋之下先儒以为禹治水所历之年非是
郑晓曰以人事言生
聚以十年而复以天时言气化以一纪而周今犹缓
之至十又三年而后取 朱氏震曰贞者随所卜而
后定之名也兖地最卑狭水患虽平盈虚未卜故必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67-0035a.png
作十有三载历历试之史记太阴在子
旱明岁美至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
明岁衰恶盖历十二辰而丰俭可定始可得其大同
之法也
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传兖地宜漆林又宜蚕桑
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正义郑玄云贡
者百功之府受而藏之其实于篚者入于女工故以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67-0035b.png
贡篚别之汉世陈留襄邑置三服官使制作衣服是
兖州绫锦美也蔡传织文织而有文以非一色故以
织文总之 九州要记睢涣之间出文章
天子郊庙御服出焉所谓
厥篚织文也 吕氏祖谦曰八州之贡皆衣服器用
之物所谓惟正之供 徐氏常
吉曰周礼太宰九贡一曰祀贡菁茅是也二曰嫔贡
丝枲是也三曰器贡浮磬是也四曰币贡瑶琨皮革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67-0035c.png
是也五曰材贡杶栝柏筱簜是也六曰货贡龟贝金
珠是也七曰服贡絺纻织文是也八曰斿贡羽毛是
也九曰物贡鱼盐橘柚是也
浮于济漯达于河
济详青州及导水汉地理志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
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
十里水经浮水故渎东北入东武阳东入河漯水出
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67-0035d.png
漯水东北径千乘县又东北为马常坈
乱河枝流而入于海史记正义济漯
二水上承黄河并淄青之北流入海在齐西北界
愚按近说济南入于河漯支分于河或
浮济或浮漯各从其便夫所谓南入河者以南溢之
荥言也荥泽在豫州若兖州之贡必假贡于豫则入
豫州之南河矣济水出陶丘而北即经流兖境雷泽
济之钟也沮水济之别也至寿张而合汶至历下而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67-0036a.png
合泺今兖济以北皆济水也安在必南溢
之荥为可达河耶古时济漯通流汉以后遂不相属
孔疏云从漯入济自济入河与经文所次水道不合
当是从济入漯从漯入河黄度曰孟
子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史记河至大伾禹以
河从来高湍悍难行平地厮二渠引河北载之高地
其言最精确二渠济漯也济通荥濮钜野旁连菏孟
为渟涵游缓之𫝑漯行魏博淄齐间逶迤千馀里乃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67-0036b.png
入海皆所以杀河暴怒然后得引而载之高地也孟
康谓二渠一漯一出贝丘西南折王莽时空世称王
莽河者非也王莽乃是秦汉间河渎自周河徙故渎
难凭矣又曰河过洛汭势当就卑禹既疏济然后引
河而东过大伾又当就卑禹又疏漯然后引河而北
于是河行漳洚渎合滹沱𣸦易以入海所谓不逆地
阞附属孙顺者也郑樵曰史迁河渠书厮为二渠复
禹旧迹是以二渠出于禹及考之禹贡河自龙门至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67-0036c.png
于大陆皆为一流至秦决魏郡始有二流子长之论
盖误指秦时所决之渠以为禹迹也
王樵曰史记禹洒二渠引河其一漯也
西汉末河并行漯川其后河徙而漯
亦不复存或曰漯即济水汎滥湍漯无涯因名曰漯
二水东北与汶合流而入于海 愚按应劭谓漯水
入海千乘河盛则通津委海耗则微涓绝流盖此水
固与河相盈涸也图经载漯河𤼵源顿丘出东武阳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67-0036d.png
至博平境与地志水经俱合地志又引桑钦云
漯水出高唐郦道元曰按竹书穆天子传
天子自五鹿东征钓于漯水
寻其沿历不得近出高唐疑桑氏失实然水经本言
漯水东北径高唐县东漯阴县北不云𤼵源
高唐也
今故道难详东昌志漯河在高唐西二里一
统志漯河在章丘县东北七里西北流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67-0037a.png
入小清河盖亦略得其彷佛宋程氏
谓出东武阳者乃汉河与漯殊异罗泌又谓漯是济
𣲖至东武阳入河皆不知何据而云也 唐书高宗
以济漯不属疑禹贡所记非实许敬宗曰禹导沇水
东流为济入于河今济至温而入河水自此伏流过
河而南出为荥又伏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
水自南入焉所谓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会于
汶也古者五行皆有官水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67-0037b.png
潜而出合而分皆能识之书又言浮汶达济不言合
漯漯自东武阳至千乘入海也
禹贡长笺卷二